登陆注册
1473200000034

第34章 上都的布局和宫廷生活(1)

上都城是由刘秉忠设计建造的,它主要体现了汉族传统的城市布局观念,同时也考虑到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特点。它是一座富有特色的草原城市。

上都城由宫城、皇城、外城组成,皇城在全城的东南角,宫城则在皇城的中部偏北。城外有关厢,离城不远有西内。下面分别加以说明①(关于上都城遗址的勘测,主要依据贾洲杰《元上都调查报告》(载《文物》,1977(5)),同时也参考了内蒙古文物工作队所编的《内蒙古文物资料选辑》(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同时就宫廷生活略加叙述。

一、宫城

宫城在皇城的中部偏北,东西宽约五百七十米,南北长为六百二十米,略呈长方形。城墙用黄土版筑而成。城墙外层在地基上先铺一层五十厘米厚的石条,然后以青砖②(青砖的体积为34厘米×19厘米×7厘米)横竖交替砌起。在青砖与土墙之间,夹一层厚一百四十厘米的残砖。城墙高约五米,下宽十米,上宽二点五米。宫城四角建有角楼。

宫城的东、南、西三墙正中各设城门一座。元代周伯琦的诗中说:“东华西华南御天,三门相望凤池连。”③(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他把三门的名称都讲清楚了,宫城的南门是御天门,东门是东华门,西门是西华门。当时大都宫城的南墙正中是崇天门,东墙是东华门,西墙是西华门,可以看出上都和大都宫城城门的名称是相对应的。三门之中,南边的御天门最为重要,它与皇城的南城门在一条线上,是出入的主要通道。每年巡幸时,“千官至御天门俱下马步行,独至尊骑马直入。……内门曰:御天之门”①(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上)。皇帝在上都期间下达的诏旨,都要在御天门上发布,再送往大都,转发各地,“御天门前闻诏书,驿马如飞到大都。九州四海服训诰,万年天子固皇图”②(胡助:《纯白斋类稿》卷一四,《滦阳杂咏十首》)。诏书发布时,举行隆重的仪式,“大乐出端门,金龙日正暾。千官齐跪听,百姓列行屯”③(袁桷:《清容居士集》卷一六,《御天门听诏》。诗中的“端门”泛指宫殿南面的正门)。诗人有“御天门下百官多”④(《永乐大典》卷七七〇二,郑彦昭《上京行幸词》。按,郑潜字彦昭,元末明初人。其诗集名《樗庵类稿》,早已散佚。清代修《四库全书》时由《永乐大典》中辑出,编成两卷。)之句,应即指百官集合听诏而言。19世纪末,御天门保存比较完好,门上端拱形砖门洞尚在,今已不存。只有门洞遗址两侧仍各有一巨大台基,使人们想起当年这座宫城正门的雄伟面貌。关于东华和西华两门的记载极少,可以知道的是,每年举行游皇城仪式时,队伍要“从西华入,然后登城设宴”①。(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下参看本书下篇第七章)

宫城外二十五米处,有宽约一点五米的石砌“夹墙”,墙基仍在。沿“夹墙”外面有一条环城街道。宫城以南有一片平坦的广场。宫城内的街道主要是一条通向三门的丁字大街。宫城内分布着一个个自成一组的建筑群,多有一周围墙,有的作一进二进院落,有的是东西相连的跨院。②(参见贾洲杰:《元上都调查报告》,载《文物》,1997(5))据估计,主要宫殿基址共三十余处。其中西北隅较多,有建筑台基十七处:东北隅较少,有八处:南部则比较分散,有各种台基十五处。③(参见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内蒙古文物资料选辑》)

宫城中最主要的建筑是大安阁。“大安阁,故宋汴熙春阁也,迁建上京”④(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金代灭亡以后,汴梁(今开封)城内的宫殿毁坏殆尽,“惟熙春一阁岿然独存”⑤(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三八,《熙春阁遗制记》)。忽必烈为了在上都营建宫殿,就于至元三年(1266年)拆迁熙春阁,经由水道陆路,将材料运往上都。拆下的木材以“万计”,在黄河运输时,“整桴而下”的军士就有三百人,还动员许多民工“壅遏水势”⑥(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五三,《总管陈公去思碑铭》)。在汴梁时的熙春阁“高二百二十尺,广四十六步有奇,从则如之”。有中阁,有耳房。中阁五间,每间二十四尺:左右耳房各二间,每间十八尺。“阁位与平座叠层为四”,“实为阁位者三”,也就是中阁三房。全阁“飞翔突起,干青霄而矗上”,令观者有“瑰伟特绝之称”,“神营鬼构、洞心骇目”⑦(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卷三八,《熙春阁遗制记》。按,东西曰广,南北曰从)之叹。就在拆迁熙春阁的同年十二月,大安阁便于上都开始营建。⑧(参见《元史》卷六,《世祖纪三》)可见拆迁运输的速度是很快的。

元代的许多诗人提到这座雄伟瑰丽的建筑,都把它视做上都的象征。“大安御阁势岧亭,华阙中天壮上京”⑨(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次韵王师鲁待制史院题壁二首》):“曾甍复阁接青冥,金色浮图七宝楹”①(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曾”疑应作“层”。):“大安阁是广寒宫,尺五青天八面风”②(许有壬:《至正集》卷二七,《竹枝十首和继学韵》)。这些诗句都着重描绘了大安阁高入云霄之雄伟气势。“大安阁是延春阁,峻宇雕墙古有之。四面珠帘烟树里,驾临长在夏初时”③(张昱:《张光弼诗集》卷三,《辇下曲》,“延”疑系“熙”之误)。所谓“古有之”,显然指它系将熙春阁改建而成。“峻宇雕墙”、“四面珠帘”,则又显示出它的庄严富丽。

国家的重大典礼,都在大安阁举行。元代诸帝继位时,都要召集王公贵族,在上都举行传统的忽里台(蒙古语音译,意为大聚会)讨论推举。这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却是登上帝位时必须履行的手续。皇帝推定后,就在大安阁举行即位仪式。例如,元成宗铁穆耳“即皇帝位,受诸王宗亲、文武百官朝于大安阁”④(《元史》卷一八,《成宗纪一》)。又如,元武宗经过宫廷斗争,夺得帝位,在处死对手之后,“即位于上都,受诸王、文武百官朝于大安阁,大赦天下”⑤(《元史》卷二二,《武宗纪一》)。除了即位仪式之外,元灭南宋后,南宋幼主被送到上都,“世祖御大安阁受朝”⑥(《元史》卷一二七,《伯颜传》),这是象征着统一全国的大事,所以也要在大安阁举行。至于一般的政务活动,都在宫城内其他宫殿或西内进行。大安阁的上层,设有释迦舍利像①(参见释祥迈:《历代佛祖通载》卷三五),有时就在阁中做佛事②(参见《元史》卷二八,《英宗纪一》“至治元年五月丁亥”条)。

忽必烈信任康里人阿沙不花。“尝扈从上都,方入朝,而宫草多露,跣足而行,帝御大安阁,望而见之,指以为侍臣戒。一日,故命诸门卫勿纳阿沙不花。阿沙不花至,诸门卫皆不纳,乃从水窦中入”③(《元史》卷一三六,《阿沙不花传》康里是中亚的一个民族)。可知宫城中杂草丛生。忽必烈能看见阿沙不花跣足而行,想来应是当时在阁的上层,居高远眺之故。宫城除了城门之外,还有水窦(洞),应是从城外引进水源的通道。元武宗时,“尝奉皇太后燕大安阁,阁中有故箧,问(宦官李)邦宁曰:‘此何箧也?’对曰:‘此世祖贮裘带者。臣闻有圣训曰:藏此以遗子孙,使见吾朴俭,可为华侈之戒。’帝命发箧视之,叹曰:‘非卿言,朕安知之。’”④(《元史》卷二〇四,《宦者传·李邦宁》)可知大安阁有时也用来宴会。而忽必烈贮藏自己衣物为后代华侈之戒,又与在大都大明殿墀前移植草原上的莎草用意相同。⑤(参见本书上篇第三章)“玉衣高设皆神御,功德巍巍说祖宗”⑥(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显然是指此而言。

元人虞集说:“世祖皇帝在藩,以开平为分地,即为城郭宫室。取故宋熙春阁材于汴,稍损益之,以为此阁,名曰大安。既登大宝,以开平为上都,宫城之内,不作正衙,此阁岿然遂为前殿矣。规制尊稳秀杰,后世诚无以加也。”⑦(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一〇,《跋大安阁图》)虞集所说不完全正确,建大安阁不是忽必烈为藩王时所为,而是在称帝之后。但他指出大安阁系就熙春阁“稍损益之”而成,以及大安阁是上都宫城的正殿,则无疑是合乎事实的。他还说,元仁宗时,著名界画⑧(指用界尺作工具,描绘宫殿楼阁的绘画)作者王振鹏曾绘《大安阁图》,“当时甚称上意”。可惜的是,这幅画早已失传了。

根据考古调查,宫城中心丁字街北有一处宫殿遗址,台基长宽约六十米,高约三米。台北又建高二米、长宽为二十五米及三十米的殿基。整个台基剖面呈凸字形。大殿东、西、北三面有宽约八米的砖铺地面,南面两角有小型建筑遗迹。殿前有阶级上下。前面已说过,熙春阁广、从相同,呈正方形,大安阁应亦如之。这一处宫殿又处于宫城的中心点。因此,似可断定它即是大安阁的遗址。此外,见于记载的还有大安阁后寝殿、后廊①(参见许有壬:《至正集》卷一六《大元官制杂记》),皇帝在这些地方接见臣僚,处理政务。前述凸字形遗址的北部突出部分,也许就是后寝殿、后廊所在。

上都宫城内的宫殿建筑,主要有洪禧殿、水晶殿、香殿、宣文阁、睿思阁、仁春阁等。其中以水晶殿比较重要。

水晶殿大概是以奇特的构造命名的。大都宫城中“有水晶二圆殿,起于水中,通用玻璃饰,日光四彩,宛若水宫”②(萧洵:《故宫遗录》)。上都的水晶殿料亦相似。诗人云,“谁道人间三伏节,水晶宫里十分秋”③(杨允孚:《滦京杂咏》卷上),“冰华雪翼眩西东,玉座生寒八面风”①(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冰华雪翼”之喻,可能就指“用玻璃饰”而言。而殿中陈列玉座,更形凉爽。因此,元代皇帝常在殿中举行宴会,或处理政务。“一派箫韶起半空,水晶行殿玉屏风。诸王舞蹈千官贺,高捧蒲萄寿两宫”②(萨都剌:《雁门集》卷六,《上京杂咏》)。至正十三年(1353年),周伯琦奉命到平江(今苏州)祀海神天妃庙,便是在水晶殿接受元顺帝的委派的。③(参见周伯琦:《海道经》附,《供祀记》)

洪禧殿内,“镂花香案错琳璆,金瓮蒲萄大白浮。群玉诸山环御榻,瑶池只在殿西头”。“彤庭两壁画燕山,绛阙金城晻霭间”。洪禧殿内有“金瓮蒲萄”,皇帝常在这里开设酒宴,故诗人又云:“颇黎瓶中白马酒,酌以碧玉莲花杯。帝觞余沥得沾丐,洪禧殿上因裴回。”④(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颇黎”即玻璃,“裴回”同徘徊。)“睿思阁下琐窗幽,百宝明珠络翠裘”:“牓题仁寿睿思东,星列钩陈绣阁重”。睿思阁和仁寿阁,紧紧相连,大概是规模较小但构造精致的建筑。香殿可能亦是供佛的场所。宣文阁则是皇帝阅览图书的地方,“延阁图书取次陈,讲帷日日集儒臣。墨池云合天光绚,东壁由来近北辰”⑤(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颇黎”即玻璃,“裴回”同徘徊。)。元文宗时,在大都宫中建奎章阁,元顺帝时改名为宣文阁。上都也有过奎章阁。⑥(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七月,“壬辰,帝幸大安阁。是日,宴侍臣于奎章阁。”见《元史》卷三八,《顺帝纪一》。)上都宣文阁亦应是奎章阁所改。以上这些殿阁在宫城内的准确地点,现在都无法可考了。

在宫城北部城墙中间,有一“阙式”建筑遗址。台基与城墙等高,外包青砖,东西长约七十五米,中间凹入部分宽二十五米。台基上发现各色琉璃瓦残片。⑦(参见贾洲杰:《元上都调查报告》,载《文物》,1977(5)。按,《内蒙古文物资料选辑》所记长宽不同)这是宫城遗址中最高最大的一处。有人认为是“中央正殿”的遗址,有的认为即大安阁所在。这种看法似可商榷。试以大都宫城与上都宫城相比较,对此便可以有清楚的认识。大都宫城北门称厚载门,“上建高阁,环以飞桥,舞台于前,回阑引翼。每幸阁上,天魔歌舞于台,繁吹导之,自飞桥而升,市人闻之,如在霄汉”①(萧洵:《故宫遗录》)。上都北城墙上的“阙式”建筑,应亦是一高阁,即穆清阁,“北阙岧峣号穆清,北山迢递绕金城。四时物色图丹壁,翠辇时临喜太平”②(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北阙”明言穆清阁的位置和形状,“北山迢递”之句表示在阁上远眺的景色。阁内绘有“四时景色”。游皇城时,从西华门入,“然后登城设宴”,只有在穆清阁才有可能。有的记载说穆清阁“连延数百间”③(权衡:《庚申外史》卷上),可见确实规模较大。

元英宗即位后不久,宫廷斗争激烈,部分权臣密谋废立,“帝密得其事,御穆清阁,召拜住谋之”,遂即命拜住“率卫士擒斩之”④(《元史》卷一三六,《拜住传》)。“上(元英宗———引者)尝坐穆清阁,顾谓王(拜住———引者)曰:‘今亦有如唐魏徵之敢谏者乎?’王对曰:‘槃圆则水圆,盂方则水方,有太宗纳谏之君,则有魏徵敢谏之臣。’上称善”⑤(黄溍:《金华文集》卷二四,《郓王神道碑》)。由这些记载可知,穆清阁是元英宗经常起居处理政务的场所,则其建成必在此以前。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重建穆清阁”⑥(《元史》卷四三,《顺帝纪六》。权衡:《庚申外史》卷上),是在原有基础上重建,不是新建。

除了上面提到的殿阁之外,见于记载的还有:

鹿顶殿。延祐七年(1320年),元英宗“为皇后作鹿顶殿于上都”。至治元年(1321年)八月,“上都鹿顶殿成”①。(《元史》卷二七,《英宗纪一》)

歇山殿。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二月,“罢上都歇山殿及帝师寺役”②(《元史》卷二八,《英宗纪二》)。但泰定元年(1324年)十一月,“作歇山鹿顶楼于上都”③(《元史》卷二九,《泰定帝纪一》),应即前一工程的恢复。

崇寿殿。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二月,“修上都洪禧、崇寿等殿”④(《元史》卷三五,《文宗纪四》)。洪禧殿已见前述。

楠木亭。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七月,“帝幸楠木亭”⑤(《元史》卷三八,《顺帝纪一》)。

隆德殿。“(至元)六年五月六日,上都隆德殿前,枢密院奏……”⑥(《大元马政记》)

万安阁。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上都万安阁成”⑦(《元史》卷七,《世祖纪四》)。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六月二十九日,“上御万安阁”⑧(《大元官制杂记·初立巡行劝农司条画》),处理政务。

清宁殿。泰定三年(1326年)十一月,徙上都清宁殿于伯亦儿行宫。⑨(参见《元史》卷三〇,《泰定帝纪二》)元人王士点将清宁殿与水晶、洪禧、睿思、穆清并列于上都宫殿。伯亦儿行宫不可考。

统天阁。元代有的记载提到“大安、统天(二阁上都)”,可知又有统天阁。

宫城中主要是宫殿楼阁,还有宫学和官署。宫学是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建立的,“以教世戚、勋臣之子孙,建学舍内苑,以严中外之别”。这些学生都是怯薛成员,“皆入侍帷幄,出备警跸”.。每年皇帝到上都,学生随之而来,教师(授经郎———引者)亦在扈从行列,在上都宫城中继续授课。“黉舍重开大殿西,牙符给事籍金闺。吾伊日课青简,挥染还看写赫蹄。”①(周伯琦:《近光集》卷一,《扈从上京宫学纪事绝句二十首》。“吾伊”,读书声:“金闺”泛指宫门,意谓学生隶籍宫禁:“赫蹄”,薄纸)诗中所说“大殿”应指大安阁,宫学可能在大安阁之西。本节开始时曾引用“三门相望凤池连”之句,“凤池”指中书省。由诗句可知中书省应在三门相望之处,即宫城南部,其他官署亦应有在宫城之内的,但已难考定了。

同类推荐
  • 神话2三国绝恋

    神话2三国绝恋

    主人公易小川通吃三国名将,赵云、吕布、关羽、张飞、许褚、典韦、太史慈、孙策全都不在话下。不仅单挑名将,更勇闯数十万大军,统帅百万军队战斗,打斗精彩,场面宏大,不容错过。
  • 变革风生(1980-1989)

    变革风生(1980-1989)

    本书综述了记载了自1980年至1989年以来中国近代历史大事件。
  • 指南录

    指南录

    一段虚构的历史。一群男人为了捍卫一个文明不被武力征服的权力,一个民族不集体沦为四等奴隶的尊严而进行的抗争。在崖山落日前,探索历史的另一种可能,和文明的另一种出路。虚构的故事,真实的人物。以文天祥空坑兵败后的抗元故事为主线,介绍那个时代的传奇。
  •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春秋左传(套装共2册)》介绍了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周王室的势力逐渐衰弱。大权旁落,而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先后称霸,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臭王阖闾、越王勾践等霸主。而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应运而生,对当时以及之后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热门推荐
  • 再被狐狸骗一次

    再被狐狸骗一次

    本书是一本动物小说,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出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
  • 听柏杨讲人生

    听柏杨讲人生

    人性是统一的,而人格则不然。有时圣人,有时禽兽;有时君子,有时小人。
  • 雪凰

    雪凰

    凌家凌凰月,拥有着让所有被称为是天才的人全部望而退却的惊人天赋,聚集所有光环于一身,却在一天不慎陨落!凌凰月死后,她意外穿越,占了凌凰月的身,却从天才转眼之间变成了一个连修炼都无法修炼的废物!她,凌凰月,一夜之间,从荣耀的顶峰,一下子掉落至绝地低谷,变成废物一只!好吧,这的确算她倒霉,只是废物又如何?她凌凰月,从不会轻易的认输!就算是废物的修炼天赋,她也依旧可以,在这个实力为尊的世界,一步一步爬上顶峰,傲视群雄!(本文女主由弱变强,最擅长扮猪吃老虎,美男多多,涉及亲情友情爱情,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女主成长过程相当漫长,个别情节十分雷人,不喜勿进,自备避雷针。)————————————我是简介无能的分割线——————————精彩片段:“天下虽大,但是我凌凰月绝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屈服。”“就算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把我狠狠的踩在脚底,我也依旧可以,一步步爬上顶峰,傲视群雄,让所有曾经轻视过我的人后悔!”“就算是你,也不能够主宰我的命运。”“我的命,从来都只能由我自己来主宰!你,可明白?”那少年体表的淡淡光芒渐渐收敛,然后站起身来一脸张狂的看着凌凰月,口中轻轻吐出一句话来——“你,算什么东西?”“我是人,自然不算东西,依此言,阁下是东西,不是人?”浅浅的笑容,明亮的眸子,樱红的唇轻轻张开,凌凰月的话却让人火冒三丈。————各位亲要是觉得本书有继续看下去的价值,就不要吝啬,收藏一下,支持一下小雪~咳咳……人物领养正式开始,各位想要哪只就留言哈~凌凰月由冰灵沫沫正式领养乔紫由绝世芯正式领养凌雪薇、尹晨由玄弦正式领养亚蓝由黎殇梦正式领养纳兰景浩由樱花的星泪正式领养夜寒由紫泊灵影正式领养羽由何必太在怡正式领养冷夜疏由兰如雪正式领养琳由水翼羽正式领养魔族之王由三世寻梦正式领养白螭由玄月夭夭正式领养肖灵(魔灵)由1097484191正式领养流锦(药狐)由仪梦月舞正式领养凤凰(凤凰花)由紫灵与伤叶正式领养百里鸿(未知)由瑶瑶1996522正式领养挂链区:特工神尊激战女神七岁小魔后死神成长史纵神妃常猖狂斩玥注:某雪无耻,批评建议可以,但不接受任何直接性的恶评,不喜可以直接点上方的X,恶评一律删除,谢谢合作。最后请听某雪碎碎念……
  • 娇宠娘亲

    娇宠娘亲

    女主神经卖萌,暗地害人。嬉笑怒骂之间,步步高升。纠结一:夫君的书房门口,秀儿高兴的玩跳皮筋。“唔……咱们这次跳茅坑。”噢!侍卫痛苦的看着面前这疯子跳进跳出……反反复复,惨不忍睹。纠结二:秀儿给九儿子手里塞上三根香蕉。“拿着,娘吃不了”看着儿子要进书房,“唔,要不然给你爹一根。他老了,尝尝鲜就好。”结果儿子出来时,手上空空如也。纠结三:秀儿看着面前的老十和小十一,莫名其妙的开始美滋滋起来。小十一擦掉娘亲嘴边的口水:“娘亲,你……”秀儿用星星眼望着他。忠犬攻和腹黑受。嘻嘻,乖。秀儿——少妻老夫,相处起来是不是会像祖孙俩?众多少爷,后台相差,秉性错乱,性格迥异。咦?老皇上该死了?康王——老牛嫩草,要相处多久才不会轻易放手?他是夫君,是父亲,但更是康王。是要自私,还是要自伤?清冽——长子小娘,是否也能不动神思淡然相处?权威父亲,神经娘亲,他会因为谁送上一生。权衡两重,云淡风轻。曾经的玩伴,反目成仇;曾经的依赖,天人永隔。没有谁,可以不长大。
  • 开一家赚钱的个性小店大全集(超值金版)

    开一家赚钱的个性小店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个小店铺就是一个小企业,店铺的老板,不仅要懂经营管理,而且要懂财务。店铺卫生、店铺要害部位安全的管理工作、紧急事件的处理、发现偷窃行为怎么办,这些问题都需要高效的管理能力。本书针对创业开店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在经营过程中常会遇到的一些疑惑,为你作出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提供极具参考价值的方法和建议,使你能够一点一点进步,一天一天向成功者的目标靠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惹上中二女魔王

    惹上中二女魔王

    红柳是个行走四方的医生。她沉默寡言,一边治病救人一边寻找失踪的爱人。可是……怎么会这么倒霉,多年前就已经失去联系的魔女此时竟然已经成了女魔王。避之唯恐不及的红柳想要绕路,却不料正巧撞进了女魔王部下的巢穴,四下奔逃,却又落入了另一个陷阱。想要继续高冷,没门儿了,就这样让中二气息俘获吧。
  • 决定女人一生的50个好心态

    决定女人一生的50个好心态

    本书从熟女的魅力容颜、熟女的健康保养、熟女的心灵鸡汤、熟女的气质修养、熟女的完美婚姻、熟女的职场舞台、熟女的从容社交七大主题细细讲述在平日的生活中如何打造属于自己年龄的魅力。从外而内,从内而外地讲述一个女人成熟过程中需要做的功课。翻开这本书细细品读,你能感受到女人成熟的过程,不是美人迟暮的惋唱,而是从鲜花到果实,从浓烈的易逝到淡定的细水长流的优美篇章,将会学会怎样完美地完成从天真浪漫的女生到成熟优雅的女人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