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500000011

第11章 爱君笔底有烟霞(3)

我明白自己神经所能忍受限度。改造我,唯有三姐还在和我一起方有希望。欲致我疯狂到毁灭,方法简单,鼓励她离开我。

(1949年9月8日沈从文给丁玲的信)

1950年,一直在批判中饱受折磨的沈从文,生活中出现了一丝转机。组织上出于改造思想和帮助进步的目的,让他进入华北大学进修学习。他也确实得到了改造——他试图重新提笔创作,写一些革命小说,却是江郎才尽,笔下的文字再也不复往日神采。他手中的马良神笔,已经失去了魔力。

他是一个赤子,他从原始神秘的湘西走来,灵性的山水映照着他的心魂,他一派纯真地咏叹自然之神,歌颂大地和爱情,构筑原生态的精神宫宇。他的世界没有政治倾轧,只有自然野性和纯朴诗意。他笔下流淌的文字如山涧,如月辉,如笛音,是不经修饰的天籁。他曾经如此虔诚地热爱写作,即便他后来彻底放弃了这个梦想,他仍是现代作家中最勤勉、成书最多的一位。

“我和我的读者,都共同将近老去了。”他如此感喟着,他以为他的历史已经翻了页。孰料他的文字将会作为某种精神的遗存,成为全世界读者共有的文化财富。

他正式放下了写作,转而从事文物研究。上苍到底是公平的,关闭了一扇门,便向他敞开另一扇门。他潜心研究,几十年间著述颇丰,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学者和文物研究专家。也许他觉得,他只有在抚摸一只陶罐、一片绢帛时,才能让心绪宁静,才能从那些密致的纹路中顺着时光的丛林,找到久远的故乡。

后来,他侥幸躲过了“反右”,却在“文化大革命”来袭时,又一次成为批斗对象,被罚去打扫天安门边的女厕所。此时,他已经是年近七十的老人,每天“像摩挲一件青铜器那样摩挲每座马桶”。

1969年9月,张兆和在接受调查排除了地主成分后,下放湖北咸宁五七干校。三个月后,沈从文也得到指令,将下放湖北。临行前,他在小而乱的房间整理杂物,二姐允和恰来看望,于是便有了《从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中那个心酸动人的瞬间。

“莫走,二姐,你看!”

他从鼓鼓囊囊的口袋里掏出一封皱头皱脑的信,像哭又像笑地对允和说:“这是三姐给我的第一封信。”他把信举起来,脸上羞涩而温柔。

允和说:“我能看看吗?”

他把信放下来,又像给又像不给,把信放在胸前温一下,又把信塞在口袋里,手抓紧了再也舍不得拿出来。

他喃喃自语:“三姐的第一封信——第一封信。”接着就吸溜吸溜哭起来,快七十岁的老头儿像一个小孩子哭得又伤心又快乐。

这一刻,让人动容。彼时他心底涌起的是怎样的温柔和感慨,那些疼痛华美的青春年少,那些甜蜜忧伤的深情岁月,还有三三黑牡丹一样美丽娇俏的容颜……穿花叠影般在他眼前映现,却是流年中闪光的水滴,抓不住,一颗一颗,都流逝了。

下放到湖北,他却被安排在离兆和数十里之遥的双溪,看果园种蔬菜。营养不良加上年事已高,两人分处两地,却都是疾病缠身。无法相互照应,只能托书信叮咛。

自从他们相识,便是鸾笺长伴,鱼书不离,有书信的日子,是他们精神世界最富有的光阴。那时年少,满纸皆是迷乱深情;到了暮年白头,只有苦口婆心的叮咛、叮咛,诉不尽的叮咛之声。

1972年,病中的沈从文致信周恩来总理,希望回京治疗,并期盼用所剩不多的时光,完成他未竟的文物研究工作。得到总理的批复后,这年2月,71岁的老人终于回到了北京。

然而,回京后,这对暮年夫妇却有了隔阂。住处成了问题。多方协商未果,沈从文只能拖着衰老的病体,在窄小拥挤的屋子里整理著述,拼命工作。面对这缺乏秩序、烦闷混乱的生活,张兆和无法再像往日一般平和包容。为了缓和矛盾,也为能静心工作,沈从文从羊宜宾胡同搬到了东堂子胡同,一对老年夫妇,开始了分居生活。

直到1980年,沈从文所在的社科院分给他一套三十多平米的宿舍,才结束了老夫妻鹊桥相会的日子。

生活开始渐入佳境,他早期的文学作品也重回大众视野,尤其在海外影响日增。这年10月,应美国文学艺术界的邀请,在张兆和的陪伴下,沈从文在美国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访问讲学。这是一次愉快的旅行,他们住在四妹充和家中,每日讲学会友,闲聊叙旧。晚岁,忽然变得从未有过的明快悠闲。

1982年5月,在黄永玉的建议下,沈从文回了一趟老家,回到了无数次在梦里幻里呼喊过的凤凰小城。俯视众生的神啊,是如此慈悲,在人生最后的旅程,他让赤子还乡,偿还这一生刻骨铭心的想念。古朴灵秀的湘西,豆绿的沱江和沅水,他祖先流血流汗的故乡,多少次,他顺着自己的笔墨,跟随“翠翠”、“柏子”和“夭夭”,回到这座山水古城,去返一返乡,去还一还魂。

只是,物换星移,故乡已不复旧颜色。他一点一点找寻着儿时印象,那飞来堂前的春燕,那被露珠濡湿的青石板,那门前的青山和绿树,依稀是年少相识,却又恍惚是它们的子孙,迎面相逢,难辨痕迹。他是真的老了。人间所事堪惆怅,莫向横塘问旧游。

后来,他终于在古调傩戏中,释放了他郁结已久的乡愁。

一天下午,城里十几位熟人带着锣鼓上院子唱“高腔”和“傩堂”。

头一句记得是“李三娘”,唢呐一响,从文表叔交着腿,双手置膝静穆起来。

“……不信……芳……春……厌、老、人……”

听到这里,他和另外几位朋友都哭了。眼镜里流满泪水,又滴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动不动。

(黄永玉《这些忧郁的碎屑——回忆沈从文表叔》)

他哭得很动情,一生,就这样要走完了。他是一个有着烟绪愁怀的多情人,也是一个视功名利禄如尘土的简淡人。此生只有故土能让他魂牵梦萦,只有三三能让他倾心难离,他深爱他们。他所有的激情皆因他们而起,他笔下纯朴美丽的世界都是他们的化身。

从湘西回来不久,他便患了脑血栓,张兆和没日没夜守在他身边,当他的手和笔,做最贴心尽职的护工。渐渐地,他已意识不清,有时清醒有时模糊。儿子虎雏将他早年写的文章拿给他看,他已不记得是自己的,轻声笑着说:“写得好呐。”表侄黄永玉得到一块他十九岁那年写的碑文拓片,拿来给他看,他注视了好一会儿,静静地哭了。然而无论何时,他也不会错认了张兆和,一刻不见了她,便要一声一声地唤,等她飞快地回到他身旁,他才能安下心。

但他已等不及他的三三,他只能先她一步回到自然之神的身边。1988年5月10日晚8点,这位被传奇书写、也书写了传奇的湘西赤子,带着无法割舍的眷恋,像熟睡一般,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在他的告别仪式上,张兆和出奇地冷静,她对哭泣的亲友说:“不哭,他不喜欢人哭。”没有人比她更懂她的二哥。

就在这一年5月,瑞典文学院的例行会议上,经汉学家马悦然的力荐,已初步将沈从文推选为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人。然而不久,马悦然惊讶地得知沈从文去世的消息。他打电话询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沈从文先生到底是活着还是去世了?”对方却反问:“沈从文是谁?!”让人无语而崩溃。

许多年后,马悦然惋惜地告诉记者:“要是沈从文那个时候还活着,活到10月份就肯定会得奖。他的去世对我来说是最遗憾的事情。”

对年近八十的张兆和来说,二哥的离世,也一定是最遗憾的事吧?不,她不遗憾。人生自古谁无死,他只是先走一步而已。她只是哀痛,这痛沉在心底,却依然平静。她是个坚强的老太太,她比任何时候都更知道,她的余生,将为他而活。她迟走一步,就是要留下来,为他一生的轨迹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她用所剩不多的时间收集他的旧文,整理与他们有关的书信,编订出版他大量的著作。

她曾是《人民文学》的编辑,为无数作者看稿编稿;她也是著述有成的作家,只是为了沈二哥,她甘愿敛去光芒,躲在他身后做他的支撑,只留下模糊的背影。现在,轮到她编著爱人的文章了,她整日穿行在他的字里行间,嗅到了青葱年华的忧愁与芬芳。她仿佛又活到了从前,又回到了年少时,他给她写第一封情书,为她哭泣,为她憔悴,在回湘西的小舟上对着沅水,深情地呼唤她。

他为她写这样的情话: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也为她写这样的情话:望着北平高空明蓝的天,使人只想下跪,你给我的影响恰如这天空,距离得那么远,我日里望着,晚上做梦,总梦到生着翅膀,向上飞举。向上飞去,便看到许多星子,都成为你的眼睛了。

那时,他们多年轻啊。那明净的额头,清澈的眼眸,满把的青春,醉人的爱情……可是这一切,飞快地,走到了终点。

她终于倾注全部心血,为他织了一领华裘,作为送给他最后的礼物。1996年2月,《从文家书》在上海出版;2002年12月,32卷本《沈从文全集》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她心愿已了,可以追寻二哥而去了。2003年2月16日,一代闺秀张兆和,溘然长逝。

2007年5月,她的骨灰迁葬于湘西凤凰听涛山,那里,躺着她的亲人沈二哥。她陪着他,回到了血泪相依的家乡。

沈从文的墓碑是一块天然五彩石,墓碑正面是他自己的手书:“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是张家四妹充和拟就的碑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是对他一生最妥帖的总结。

沱江和沅水,一如往日长流不息。美丽的凤凰小城,如慈祥宽厚的母亲,敞开怀抱接纳了她远行倦归的孩子。听涛山下,长眠着一世眷侣,他们在风里的私语,是他多年前就写过的预言:

“应当还有一个世界让我们去生存,我们远远的走,向日头出处远远的走。”

“你不要牛,不要马,不要果园,不要田土,不要狐皮褂子同虎皮坐褥吗?”

“有了你我什么也不要了。你是一切:是光,是热,是泉水,是果子,是宇宙的万有。为了同你接近,我应当同这个世界离开……”

写他的情事,很是纠结。

人生百年,不过是马蹄得得后,一场尘起,一场烟灭。谁还记得谁曾在月下低吟,谁还记得谁——曾经为了谁,拈香独语的悲凄。逝水无情,都是宿命。

他却不同。他的一生全是密集的鼓点,每一声响,都是潮起。

一个浪漫多情、玉树临风的诗人,一个牵系着三个女人情感的男主角,一个向往飞翔最终在飞翔中殒命的追梦人——说他为诗而活,毋宁说他为爱而活。

他说:“诗人也是一种痴鸟,他把他柔软的心窝紧抵着蔷薇的花刺……他的痛苦与快乐,是浑成的一片。”他痴顽起来像个长不大的孩子,又像一缕初生的阳光,纯真得让人心疼。

我一厢情愿地以为,如果他只与张幼仪相伴终生,只将林徽因视作红颜知己,而陆小曼,根本不曾在他生命中出现……百年后归于沉寂,他也许远非现在意义上的徐志摩,但至少,他的一生,会从容许多。

黑白相片上的三个女子,温婉或矜持,已是前生旧影。她们每一个的气韵风情,都在眉眼间,凝成了心曲。平心而论,我更爱张幼仪的痴憨,和林徽因的淡定优雅。陆小曼的顾盼娇媚,不入我心,却入了诗人的心。

他的每一段情爱都是传奇,到头来,却只剩怅惘的叹息。他不爱的女人,为他生儿育女;他思慕的女人,聪慧地选择了退避;而他倾心热恋的女人,却让他在窘迫失望中疲于奔命。

生命的最后时分,他在上海与陆小曼吵完架,到云裳公司见了张幼仪,然后坐免费飞机赶赴林徽因在北京的讲演。似乎一切早已注定,为爱生为情死,情生情灭,都绕不开他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他从曾经热恋的女人身边逃离,奔赴他思慕着的女人——也许再往后,将是一个故事的终结,和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但他此生的剧情,已戛然而止。在济南党家庄上空,随着一声巨响,他带着遗憾,飞离了人间。

也许一切兜兜转转,不过是注定的游戏。像是预言,他在《想飞》中曾写:“人们原来都是会飞的。天使们有翅膀,会飞,我们初来时也有翅膀,会飞。我们最初来就是飞了来的,有的做完了事还是飞了去,他们是可羡慕的。”

佛说:缘起即灭,缘生已空。他像一片云,偶尔投影在潋滟的波心,转瞬,又消灭了踪影。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同类推荐
  • 最热血的军魂:兵家

    最热血的军魂:兵家

    堪比《亮剑》《虎贲》的又一铁血军事力作!以革命英雄人物三十九集团军坦克团团长王景文为原型,王扶之将军亲笔推荐!再现保卫四平、解放沈阳战场最真实的场景,还原抗战时期最热血的军魂!讲述了在国难时期,满门忠烈的王氏一门,不怕牺牲、勇于奋战的英雄事迹和感情传奇。
  • 雪青色的洋卓花

    雪青色的洋卓花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英雄纪

    英雄纪

    ,中国首部以彝族奴隶社会、摩梭母系社会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大西南少数民族异域风情之旅。您将领略到一幅古老的彝族奴隶社会和神秘的摩梭女儿王国画卷
  • 古龙文集:流星·蝴蝶·剑(下)

    古龙文集:流星·蝴蝶·剑(下)

    一个像流星般短暂而灿烂,一个像蝴蝶般美丽而脆弱,两个没有自由的人,在爱情中实现了彼此之间的互相拯救。孟星魂只想和小蝶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这就是他心中最渴求的生活。一个人能按照自己想的方式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可对于一个杀手而言,永远没有普通的生活……
  • 特务037

    特务037

    《特务037》系著名作家石钟山继《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之后的最新作品,书写了特定年代特殊人物的特别故事。小说故事精彩好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层出不穷,结局出人意料,引人入胜,值得先睹为快。$$少尉军官于守业在解放前夕,被国民党特工科任命为潜伏在陆城的特务少将专员、特别行动组组长,代号037,他在陆城的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师,由此037这一代号就像魔咒一样伴随着于守业,开始了他这一生都要注定为之付出代价并最终迷失了自我的灰色的双面人生。
热门推荐
  • 重生狂妃:凤逆九天

    重生狂妃:凤逆九天

    前一世,她是软弱可欺的正牌王妃,却遭受剜目割舌,遭受百般凌虐。甚至最终被毒杀身亡。第二世,她再世重生,强势回归。却不料父亲被杀,仇人正是前世的丈夫。和亲是么?好!她第一巴掌打了毒妇侧妃,第二巴掌打了渣男王爷!第三巴掌打了昏庸皇帝!浴火涅磐,凤逆九天,且看第一狂妃如何扶摇直上,傲倾天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天骄霸主

    天骄霸主

    最早的不信鬼神的唯物主义者,死后到了确实存在的幽冥界,传说中的阎王没了,黑白无常不知到哪里去溜达了,孟婆也可能偷偷的跑去喝自己煮的汤了,幽冥界陷入了纷乱的纷争中。这个唯物主义者该怎么办?
  •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做好税收筹划的28个方法

    本书作者将职场故事和财务工作中的常见问题相结合,用严密的逻辑将财会知识和实操技巧相结合,从税收筹划入手,深入浅出地提炼出28个方法。
  • 纨绔萌妃

    纨绔萌妃

    她与他指腹为婚,大婚之际,他抱着另一个女人弃她而去,她成为全城笑柄。她是京都纨绔四少之一,风采绝艳,是他心爱却不敢爱的四弟。然而,他却不知,在娶她的婚礼之上,弃她如敝履,待回首,她已属于另外一个人,一个宠她如命,纯如赤子的苏佑傻子。曾经:“阿墨!苏苏会撒娇!会卖萌!还会种宝宝哟!”后来:某纨绔小侯爷邪肆地勾起美人下巴:“苏苏小美人,小爷宠你。”某妖孽男狭眸微挑,眸底掠过邪火:“来,怎么宠?”某男扯开腰带,眼眸邪肆炽热!某纨绔色变!“你、你想干什么!你别过来!流氓!啊!救命啊!”
  •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不可不知的文史知识(世界篇)

    本丛书以探求万事万物的知识为切入点,浓缩了读者应该知道的中外文史知识精华;以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历史资料,对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逐一展开,娓娓道来;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内容包括古今中外著名作家、作品、文学人物、文体知识、神话传说、语言文字、俗语谚语、教育常识、新闻出版、称谓官衔、艺术、节日民俗、饮食、天文历法、山川地理、经济科技、邮政交通、竞技体育、历史知识等方方面面的文史知识。
  • 狂傲邪神天才妃

    狂傲邪神天才妃

    她无邪是现代第一杀手,却穿越成青龙国的第一花痴加废物。当‘她’再次睁眼,绝世风华倾尽天下!废材?我会让你们明白谁才是天才!痴傻?我会让你们明白什么叫惊艳!未婚夫退婚?没关系,她身边美男如云,各种高富帅……人若敬我一尺,我敬他一丈;人若欺我一分,我必还十分!读者群号:205134568(敲门砖:喜欢或讨厌的角色名,另只欢迎纯读者,打广告或是网编谢绝进入!)
  • 孔织

    孔织

    佛曰:“一切世间微妙善语都是佛法。”孔织笑道:“仁山智水,佛法无边,怎能四大皆空?”九世信徒,净心蒙尘,佛祖慈悲生垂怜,鬼使取巧少借问。异世难安,冷眼豪门,世间处处显妄事,谁看假来谁看真。女尊世界的故事,有风有雨,更多是一种人生感悟!
  • 阳光心态大全集(超值金版)

    阳光心态大全集(超值金版)

    无论干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功,希望尽量避免失败或走弯路。许多人总是把活得很心累、活得很窝囊、活得很贫穷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外界的客观影响,却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生活心态的好坏,面对人生失败的困境,屡遭挫折煎熬,丧魂落魄的无助,往往推诿为没有出身于一个好的家庭,没有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没有适合自己的一个好工作。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