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600000021

第21章 唐代華亭德誠禪師《撥棹歌》所呈現的意涵(2)

“沒蹟處藏身”是從理想界的角度來說,意謂要以清淨無染的涅槃境界作為生命的最終歸趨。“不住兩處”意謂不執著於“藏身處”與“沒蹟處”的任何一端,要能夠將悟境融入現實生活,於現實生活中呈現清淨無礙的覺悟境界,才是真正徹悟的修道者。德誠對於善會的教導,正是出自於他累積二十年的修證經驗。他以個人親身體驗,從事既簡要又懇切的教學。

2.德誠教導善會的生活方式,其實也就是德誠平日的生活方式。他秉持著禪宗避世隱遁的修道傳統,採取自力更生的、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根據《祖堂集》的記載,德誠與雲巖曇晟、道吾圓智為同門師兄弟。藥山惟儼去世之後,“三人同議持少多種粮家具,擬隱於澧源深邃絕人煙處,避世養道過生”,由此可知德師兄弟三人原本打算一起避世隱遁,其用意是為了修道。從這些資料看來,德誠的個性,具有隱逸遁世的傾向,而他的生活,也呈現出避世養道的隱者面貌。

3.德誠修道的重要使命,不是僅限於徹悟本心,更重要的是將佛法延續下去。根據《祖堂集》的記載,德誠與雲巖曇晟、道吾圓智由於考慮到法脈傳承的問題,所以三人打消隱居修道的念頭,最後決議入世度化眾生。德誠選擇前往蘇州華亭縣以擺渡行船的方式度化眾生,行前叮囑道吾代為尋覓足以繼承法脈的利根弟子。從這些資料可以得知,貫串德誠後半生的宗教使命在於法脈的傳承。二、華亭擺渡時期

此階段始於藥山惟儼去世,德誠與雲巖、道吾一起離開澧州藥山之後,終於善會繼承法脈之後,德誠“當下棄舟而逝,莫知其終”[16]。此階段的重心在於尋覓繼承法脈的弟子,使南宗禪的禪法傳承不絕。

德誠前往蘇州華亭縣(今日江蘇省松江縣附近)的原因,根據《祖堂集》的記載,是為了免於“埋沒石頭宗枝”,而南宋悟明編集的《聯燈會要》卷十九《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禪師》則記載德誠師兄弟決議入世度化眾生,臨別時德誠叮嚀道吾說:“予率性豨野,唯好山水,樂情自遣,他無所能也。若遇靈利座主,指一箇來,或堪雕琢,付受平日所得,以報先師之恩。”[17]綜合這兩條資料,可以得知他前往華亭的原因有二:其一是由於個性率直自由,喜好山水。其二是為了回報藥山惟儼的教化之恩,所以想要尋覓繼承法脈的弟子;換言之,是為了實踐度化眾生與傳承佛法的宗教使命。

德誠在華亭的主要活動,沒蹟處藏身。不住兩處。”正是德誠悟道之後,有三條資料可以參考:

某甲從分襟之後,去蘇州花亭縣討小舡子水面上遊戲。(《祖堂集》卷五《華亭和尚》)

至秀州華亭泛一小舟,隨緣度日,以接四方往來之者,時人莫知其高蹈,因號船子和尚。(〔南宋〕普濟集《五燈會元》卷五《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禪師》)[18]

自離藥山,小舟往來松江、朱涇,以輪釣度日,人號船子和尚。(〔南宋〕楊潛纂《〔紹熙〕雲間志》卷中《仙梵·朱涇船子和尚》)[18]

從上述資料,可以知道德誠在華亭所從事的主要活動是行船與垂釣,因此他具有船夫與漁父二種身分。就船夫形象而言,德誠選擇船夫擺渡的生活,主要目的在於運用泛舟的方式來接引四方往來之人,以便隨緣度化眾生。德誠視隨風逐浪的水上生活為“水面上遊戲”,佛教常用“遊戲”來形容解脫者心無牽掛、任運自如的生活態度,因此德誠無視於行船擺渡的辛苦,視擺渡為“水面上遊戲”的觀點,使現實生活中的船家擺渡活動添加了宗教意義。

德誠悟道時,藥山曾預示其宗教性格為“上無片瓦,下無錐地”。與德誠日後的生涯相印證,其從事的是“上無片瓦,下無錐地”的水上生涯;其日常生活是不蓄積任何財物,以船為家,隨波漂泊;其生命境界是自由無滯的灑脫自在。“上無片瓦,下無錐地”的確是德誠的最佳寫照,這是他的生活面貌,是他的證悟境界,也是他教導弟子的要旨。綜合前述,德誠行船擺渡的船夫形象具有多重的意義,就生活層面而言,展現出了無羈絆、自由自在的灑脫風貌;就宗教層面而言,他擺脫傳統的傳法途徑,選擇行船擺渡作為度化眾生的方式,透過實際的行動,一方面展現大乘佛教活潑多元的度眾管道,另一方面也彰顯了佛教慈悲度化眾生的精神,以及不為外境所縛,澄澈清淨、自由無滯的解脫境界。

就漁夫的形象而言,德誠是不食葷腥,慈悲戒殺的佛教出家人,他輪釣度日的目的不是為了捕魚,而是另有深意。所以他的《撥棹歌》說:“雖慕求魚不食魚,網簾蓬戶本空無。在世界,作凡夫。知聞只是箇毗盧。”[19],此首漁父詞明白說明求魚不是為了捕魚維生,而是一種蘊藏著宗教意義的活動。《祖堂集》卷五《華亭和尚》有一段有關德誠啓悟夾山善會的記載:

……天門便下舡。便問:“每日直鉤釣魚,此意如何?”云:“垂絲千丈,意在深潭。浮定有無,離句三寸,子何不問?”天門擬欲問諮和尚,師以舡槁驀便撞,天門卻出,云:“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云:“每日直鉤釣魚,今日釣得一輊。”[20]

從這一段問答,可以知德誠雖然釣魚,卻是使用無法釣到魚的直鉤,足見他的目的不在於魚獲。“垂絲千丈,意在深潭”的意思是說,他垂釣的目的在於釣取潛藏在深深潭底的大魚。此處的釣絲用來譬喻佛法教化,潭底大魚則是譬喻具有大根器的弟子,所以這句話的真正含意是說德誠直鉤釣魚的用意,在於等待可以繼承法脈的弟子。“每日直鉤釣魚,今日釣得一輊”是點明善會就是他所等待的,足以繼承法脈的大根器弟子。從這些對話,可以知道德誠釣魚並不是經濟活動,而是宗教活動。因此德誠的漁父生涯,兼指現實生活中的垂釣捕魚的活動,以及傳法度世的宗教活動,而其垂釣的漁父形象也呈現多重的意義,兼具避世遁世的隱者面貌與慈悲度眾的宗教面貌。

德誠擺渡、垂釣的水域,主要是太湖的支流吳淞江一帶。其活動區域屬於太湖流域,以蘇州華亭縣為核心,兼及朱涇、嘉禾,亦即今日江蘇松江縣、浙江嘉興等地。其時間大約是在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至太和九年(835)之間,前後不超過八年。太湖流域是古代的吳、楚之地,在藥山二十年的修行要旨。“藏身處”指現實生活中的言語行履或是語默動靜;“沒蹟處”指清淨無染的涅槃境界。“藏身處沒蹟”是從現象界的角度來說,此處山川秀麗,漁歌、棹歌傳唱不歇。德誠在日與漁歌牧笛相酬唱的環境下,與民歌的關係自然密切。宋元文獻有關德誠歌詠撰述的記載有:

垂綸舞棹,歌詠自適。(宋智圓撰《法忍院結界記》)[21]

林塘佳處意所適,則維舟汀煙渚蒲間詠歌道妙。(宋釋居簡撰《西亭蘭若記》)[22]

寄以葉舟,往來華亭、朱涇,自為歌詩,時以唱漁者,傳而和之。(宋林希逸撰《西亭蘭若記》)[23]

常為撥棹歌。(宋呂益柔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24]

昔舡子和尚神心廓悟,嘗泛扁舟於煙波蘆葦間,日與漁歌牧笛互相酬酢,似無意謂於傳唱之門者。(元幻住明本撰《推篷室記》)[25]

遁蹟朱涇泛一舟,或吟或歌,自樂於山水之間。(元虛谷希陵撰《船子和尚撥棹歌跋》)[26]

又於松澤西亭留辭三首:其一曰:一葉虛舟一副竿,了然無事坐煙灘。意謂無論言語行履或是語默動靜,時時刻刻安住於自由自在的無礙境界中。忘得喪,任悲歡。卻教人喚有多端;其二曰: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生涯。拋歲月,臥煙霞。在處江山便是家;其三曰:愚人未識主人翁,終日孜孜恨不同。到彼岸,出樊籠。元來只是舊時公。(元釋坦輯《船子和尚撥棹歌》《華亭朱涇船子和尚機緣》)[27]

上述文獻透露了幾項訊息:其一,德誠過著自得其樂的隱居生活,所以常隨興吟詠悠遊山水適意自在的情懷。其二,德誠若是遇著林塘佳處之山水美景,往往觸景生情,繫舟於汀洲蒲葦之間詠歌道妙。其三,德誠平日也常與漁歌牧笛互相酬唱,其彼此酬唱的歌詠,理應是傳唱於漁父舟子之口的當地民歌。在這種環境之下,德誠採用當地流傳的民歌曲調或漁歌曲調隨口歌詠自然不無可能。其四,德誠的作品有口頭吟詠者,也有書面寫定者。其五,這些歌詠漁家生涯的作品,引起迴響,宋代時不但傳唱不歇,而且已有唱和的作品出現。從這些資料可以得知,德誠的歌詠有隨興而吟詠的口頭作品,也有信筆題寫的書面作品;其產生的背景是漁歌、棹歌傳唱不歇的南方江蘇、浙江一帶廣大的水域;其內容是歌詠自得其樂的漁家生活、適意自在的情懷以及佛法妙道。

華亭擺渡期間,德誠的生活重心在於尋覓繼承禪法的弟子。這個時期可以夾山善會的悟道作為分界點,劃分為“尋覓法嗣”以及“善會繼承法脈”兩個階段。尋覓法嗣的時間非常漫長,德誠久覓不获的心境,《撥棹歌》有清楚的刻畫[28]:

三十餘年坐釣臺,釣頭往往得黃能;錦鱗不遇虛勞力,收取絲綸歸去來。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纔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二十年來江上遊,水清魚見不吞鈎;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工程得便休。

這三首作品作於善會參謁德誠之前,其創作背景是由於前來問道的官人無法契悟禪理,德誠心有所感而作[29]。這三首作品表面上看來似乎是環繞著釣魚的主題,實際上卻是借釣魚來譬喻佛教教法的傳承。宋代釋居簡所撰的《北冰集》卷四《西亭蘭若記》對於這個觀點有清楚的說明:“識者味其滿船載月,未嘗不歎其汲汲於得人,以為不負祖宗。”[30]足見居簡認為其中敍寫的是汲汲於尋覓法嗣的心境。

由於德誠的漁父生涯前後不超過八年的時間,因此“三十餘年坐釣臺”並不是漁父生涯的紀實,而是指其悟道之後修證佛法、弘傳佛法的歲月。證諸德誠師事藥山二十年,再加上居於華亭的七八年,以三十年來概括這段歲月,應當是可以成立的。既然“三十年來坐釣臺”並不是指現實生活中的漁父生涯,所以“釣臺”應不是實指姜太公釣臺、莊子釣魚臺、嚴子陵垂釣處等歷史遺蹟,而僅是用來泛稱日常垂釣之處。同樣的道理,“二十年來江上遊”也應當是指德誠悟道之後往來於眾生海中的歲月。“黃能”是指三足鱉,此處藉“黃能”的桀驁不馴來譬喻難以教化的冥頑弟子。“錦鱗”謂魚之美也,此處用來譬喻具有大根器的優秀弟子。“絲綸”是指釣竿上的絲線。“工程”是指工夫的進程。

歸結而言,此三首作品所表達的重點有三:其一,表明德誠悟道之後的宗教使命在於傳達其宗教體驗與證悟境界,以教導世人開啓的新的生命向度。其二,點明尋覓根器卓越的弟子的困難。透過“水清魚見不吞鈎”一句,可以知道在德誠眼中,人人都是本具清淨佛性、根器卓越的大魚,只可惜世人不願意追尋明心見性的教導,就像水中的大魚,不懂得追逐鉤上的香餌一般,因此他惟有年復一年的等待與尋覓能夠受持佛法的利根弟子。其三,揭示尋覓法脈繼承者的決心。雖然世人不能明白佛法的可貴,但是他以“釣竿斫盡重栽竹,不計工程得便休”來宣示不達目的絕不放棄的堅強意志。“釣竿斫盡重栽竹”意謂即使釣竿用盡,1.“子以後藏身處沒蹟,他也要重種製作釣竿用的竹子,這是表示為了度化眾生,他要用盡各種教法來啓悟眾生,從這兒可以看到德誠主動積極的教學觀點,以及慈悲度世的宗教熱忱。

德誠尋覓法嗣的階段,依據現存的文獻記載,曾經向德誠請益的求道者有不詳名姓的官人與杏山鑑洪禪師兩位。有關官人問道的內容,見於宋代悟明編集的《聯燈會要》卷十九《秀州華亭船子德誠禪師》的記載:

有官人問:“如何是和尚日用事?”

師豎起橈子曰:“會麽?”

云:“不會!”

師云:“棹撥清波,金鱗罕遇。”……[31]

所謂的“日用事”,原指日常生活的行為,禪宗多用來指稱顯現於日常生活中的禪法要旨。此處前來參謁的官人所提的問題是請教德誠的禪法要旨為何?德誠以豎起船槳作為回答。這個動作包含著三重意義:其一是藉著筏船用的船槳,來說明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無不是禪法的顯現。其二則是藉行船渡水來譬喻修行的過程,必須憑藉智慧的力量超越生死苦海。其三是以行船渡水來譬喻悟道之後度化眾生的宗教使命;悟道者如同船夫一般,必須駕起慈悲法船,主動接引眾生渡過生死苦海。官人無法理解德誠的教示,德誠因而感歎說:“棹撥清波,金鱗罕遇。”此處的“棹”用來比喻禪師啓悟弟子的教示。“清波”可以從兩方面予以解讀,一者是著重於“清”之意,用來比喻人人本具的清淨自性;二者是著重於“波”之意,用來泛稱芸芸眾生的生命大海,或是人世間生死輪回,難以解脫的生死大海。“金鱗”意謂金色鱗的魚,原是指魚之美者,此處用來比喻優秀傑出的修行者。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行船於眾生海中,卻未曾遇到能夠受持佛法的利根弟子。

有關杏山鑑洪禪師問道的內容,見於元代釋坦所編輯的《船子和尚撥棹歌》《華亭朱涇船子和尚機緣》的記載:

又杏山洪禪師問師:“如何是道?”

師曰:“一亘晴空絕點雲,十分清澹廓如秋。”

洪云:“恁麽則溢目自全彰,清波無透路。”

師云:“霜天月白江澄練,堪笑遊魚長自迷。”

洪不契,誠舞棹撥船而去。……[32]

杏山鑑洪是德師兄弟雲巖曇晟的弟子,生平不詳。他提出“什麽是道”的問題,亦即問什麽是生命的終極境界。德誠回答:“一亘晴空絕點雲,十分清澹廓如秋”,意謂舉目所見,無一不是道的彰顯。杏山鑑洪無法理解,他說:“恁麽則溢目自全彰,清波無透路”,意謂倘若眼前即是道的彰顯,何以還有證悟與否的區別?德誠見他無法契悟,感慨的說:“霜天月白江澄練,堪笑遊魚常自迷”,此處的天、月、江,都是用來象徵清淨自性,“遊魚”是譬喻求法的修行者,德誠的回答是感歎杏山鑑洪雖具有清淨自性,卻無法自見其本來面目。

最後繼承德誠禪法的是夾山善會禪師。德誠前往華亭之前,曾經鄭重的叮囑道吾代為尋覓繼承法脈的利根弟子。別後數年,道吾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某日有禪者來自天門山,道吾聽其描述天門山的住持和尚,認為此人雖未悟道,卻是足堪造就的法器,所以連夜趕往天門山與善會見面,並且建議他前去華亭參謁德誠禪師。善會開悟並且繼承德誠法脈的記載,以《祖堂集》卷五《華亭和尚》最為詳盡,今參酌其他補充資料羅列於下:

師纔望見二輊座主,便問:“座主從那輊寺裏住?”對曰:“寺即不住,住即不寺。”師云:“為什麽故不住?”對曰:“目前無寺。”師曰:“什摩處學得來?”對曰:“非耳目之所到。”師曰:“一句合頭意,萬劫繫驢橛。”便打數下。師雖打他,見根性靈利,又云:“適來祇對底,阿師莫怪。下舡!”天門便下舡。便問:“每日直鉤釣魚,此意如何?”云:“垂絲千丈,意在深潭。浮定有無,離句三寸,子何不問?”天門擬欲問諮和尚,師以舡槁驀便撞,天門卻出,云:“語帶玄而無路,舌頭談而不談。”師云:“每日直鉤釣魚,今日釣得一輊。”師自有語云:“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師問天門:“座主還去得也無?”對曰:“去!”師曰:“去即一任去,還見其事也無?”對曰:“見!”師曰:“作摩生見?”對曰:“見草。”師再囑曰:“子以後藏身處沒蹟,沒蹟處藏身。不住兩處,實是吾教。”(《祖堂集》卷五《華亭和尚》)[33]

同类推荐
  •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纵横家与“合纵连横”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纵横家指春秋战国时期从事合纵或连横外、交运动的政治家、外交家及军事家。纵横最初只是表方向的概念,南北向称为“纵”,东西向称为“横”。到战国时期,演变成政治概念,当时割据纷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威逼、利诱或辅以兵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于是,熟悉政治形势,善于辞令和权术,充分利用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纵横家就应时而生。《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纵横家与合纵连横》适合大众读物。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 新国学(第七卷)

    新国学(第七卷)

    本书是第7卷《新国学》,书中具体收录了:《蔡琰的号啕,美杜莎的笑——蔡琰研究的性别反思》、《“儿女情”与“风云气”——论张华文学及其玄儒思想》、《唐代华亭德诚禅师《拨棹歌》所呈现的意涵》、《林希逸诗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学术基础简论》等研究文章。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人生之路如何走过

    本书是从叔本华的诸多著作集中选取了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内容涉及人生、哲学、美学、道德等诸多方面,基本反映了叔本华人生哲学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热门推荐
  • 颠覆童话之人鱼泪

    颠覆童话之人鱼泪

    与他。【水】胜哪堪情,花落任别离,道是无情人,却是有真心。那一天的相识,那一瞬的相视。她的心略感朦胧爱意,却不知那人真意……与他。【镜】中寄离人,旧时长相思,一如梦初醒,哪话今时念。那一次的相触,那一次的相拥。复仇这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中,他寻得了她,然,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投资大师讲的理财课

    投资大师讲的理财课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理财的高手。理财高手是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培养的。首先要懂得思维决定财富的道理,理财中一定要知道“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你必须跑赢CPI(居民价格消费指数)”的道理;要善于把握理财技巧,让自己真正品尝到经济增长给我们带来的果实;要想成为理财高手就不能懒惰,懒惰的人只能是第三个仆人,永远发不了大财;想做掌握了80%的财富的那20%的人中的一分子吗?那就要学会理财;要懂得让钱生钱,不要让钱躺在银行里睡大觉。
  • 毒妇从良记:女配翻身攻略

    毒妇从良记:女配翻身攻略

    不就尼玛的埋怨了下作者,至于严重到穿越吗?好吧,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居然让我碰上穿越这种事,等老娘把白莲花女主来个大改造,让那些欺负我者,通通都去屎,O(∩_∩)O哈哈~”慢着!你叫我什么?大公主?我不应该是白莲花二公主吗?二公主才是女主啊!我是不是上错身了?大公主可是让我恨得牙痒的恶毒女配啊,虽然她跟我同名同姓O__O”…某人仿佛被打入万丈深渊!【新女配文,放心入坑,不各种黑,QQ群:①⑥①⑤②⑤④⑦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极品高手霸气狂:嚣张狂少

    极品高手霸气狂:嚣张狂少

    两年前,这片地界传下了一个莫名其妙的规矩,“抢劫越货,不能杀人劫色。”莫名其妙的的规矩,没有人知道这到底是谁传下来的,一开始不少人都嗤之以鼻,三不管的地界,谁的拳头大就是谁牛,不能杀人劫色,哼哼,一个窝里的老鼠,谁管得了谁啊。杀人劫色的事情依然继续着,可就在一日之后,城西的老槐树上,赤裸裸的刮起了十余具尸体,每个人脖子上都插着一只筷子,一根普普通通的筷子。一根普普通通的筷子,俨然成了这片地界的死神通缉令。
  • 总裁皇后

    总裁皇后

    ★写一部真正的np文,过程,结局都np,还是在那男尊女卑的古代!是蓝一个美好的愿望。本文给你讲述一个失去了一切的美女总裁蓝夕颜,穿越成冷宫丑女皇后,如何学会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并获得爱情的故事。★作者声明:一、本文要走轻松搞笑小虐路线,真正的np文,过程,结局均np。女主强大,爱钱不要命,好色不要命,感情不专一,喜新不厌旧,多情不滥情。对每个自己爱上的美男,都充满了深情,绝不肯轻易放手。有才,要看在哪方面,在她不熟悉的领域,又笨得要死,貌似弱智和脑瘫(遇到这种情况亲们别拍她,好不容易穿越了哦)。非善类,不喜此类文风者慎入。二、本文要深情,情到深处时也许你会潸然泪下,但它绝不仅仅是言情。建议您看此文时,捧一杯清茗,靠在舒服的坐椅上,听着音乐,慢慢品,不要轻易地下结论,也不要过分关注情节是否热闹好看,如果没有一目十行,没有草草带过,而是用心去体会它的字字句句,相信你会觉得不虚此行。斗胆借用一句读者留言,“看电视电影是看情节,看文是看思想”。三、本文绝对会有瑕疵,就像文中的男主(也应该算上女主),每一个都不会是十全十美的,都有各样的缺点,因为他们是活生生的人。蓝不擅长描写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美男,即便人世间真的有,蓝也不敢奢望他属于自己。四、必要时蓝绝对会删帖。欢迎对作品的探讨,善意的批评,不同意见的争论乃至争吵。唯有一点蓝不支持,那就是激烈恶劣低俗的言辞。蓝不会花时间去纠正,争执,为自己辩解,没时间,也没必要。★蓝夕颜语录一:我是一棵葱,长在风雨中。谁想拿我蘸大酱,我X他祖宗!☆语录二:许多女人公用一个老公,夕颜深恶痛绝。在本宫看来,你就像那公共茅坑,女人们轮流上,很不卫生。我偶尔表示点异议,往茅坑里仍一枚手榴弹,还激起了女人们的民愤(粪)。☆语录三:我蓝夕颜只认钱,不认人,今天玄武国给我出银子炸东鲁,行!明天如果北玄给我出银子炸玄武国,我也会干!三国之间不打仗我们赚谁的钱去?天下就是太平了我又不是皇上,谁当了皇上也不会待见我这么丑的女人,还不如自己赚了钱包养美男去!★精彩片段人生短短的几十年,年轻的光阴转瞬即逝,有幸遇到了两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她,绝不会放手。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紫眸神帝

    紫眸神帝

    血紫作为魔族四王子,拥有一双独一无二的紫色眼眸的他从小就被兄长们排挤。因为一些原因离开魔族之后的血紫开始了他真正的一生。他的未来担负了许多的责任,面对着许多的分分合合,朋友的背叛亲人的死亡。总之,他的未来不是随便可以猜测揣摩的,结局总是出人意料……
  • FBI教你的23堂谈判课

    FBI教你的23堂谈判课

    如果你想在商场上取得更好的交易条件,如果你希望在人际关系中获得更多的主导权,如果你想让家庭关系、亲子关系更融洽,本书教给你的谈判技巧,能给你超乎想象的优势!本书还教你终极版心理测谎战术,从公事到私事、从随意的交谈到严正的谈判,教你巧妙破解骗局、做出正确决定,成为人际沟通常胜军!
  • 天降萌宝:赖上迷糊娘亲

    天降萌宝:赖上迷糊娘亲

    【已完结】人人避之不及的“霉女”,却在街头遇上收徒的乞丐,一个臭要饭的,凭什么收徒啊?教她如何要饭吗?为了一碗面不得不认了乞丐当师傅,谁知,“高富帅”乞丐竟逼她街头行乞,讨饭,讨饭,竟讨来了一个小孩,追着她喊“娘亲”老天,别在玩她了,她还没成亲呢!哪儿来这么大一孩子,“娘亲,别讨饭,我们打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