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600000015

第15章 “兒女情”與“風雲氣”(1)

——論張華文學及其玄儒思想

秦躍宇

內容摘要:張華作為西晉重要作家,鍾嶸《詩品》將其列入中品,並批評“兒女情多,風雲氣少”。深入研究張華所處社會思想環境,就會發現這並非公允之論。張華玄儒兼治的入世言行精神內質類似於嵇康對名教的執著,其政治實踐體現的道家思想並非是他的文學作品的真實寫照,即“風雲氣”並不少;我們也不能夠通過具有“兒女情”多的文學創作,證明他是一個類似於王衍之類清談誤國的苟且隨時者。

關鍵詞:張華文學玄學儒學

張華,字茂先,西晉“太康文學”著名作家,《晉書》本傳云:“華學業優博,辭藻溫麗,朗贍多通,圖緯方伎之書莫不詳覽”,其文學成就堪稱“是西晉尚繁縟、重技巧風氣的第一位代表”[1]。但是,以鍾嶸《詩品》為代表的理論批評往往對其具體作品評價不高,甚至有時還頗有微辭。《詩品》將張華詩歌列入中品,並評曰:“雖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猶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從鍾嶸對曹植、左思等人的推崇,不難看出,其所不滿意者乃是指張華個人內蘊氣質稍遜“三曹”與“七子”創造的建安風骨。所謂“風雲氣”,有研究者以為是“英雄氣”[2],具體來說應該是指從漢樂府到“建安風骨”進而為“左思風力”所繼承的,關注社會直面現實慷慨激昂的創作風格。相對而言,所謂“兒女情”則是關注個人逃避現實具有消極傾向的思想流露,從而形成閑散平淡的作品風格。如果深入到張華所處的客觀社會思想環境,那麽就可以簡單把這兩種風格傾向歸納為儒家和道家精神的體現,這正符合玄學盛行國政昏暗的西晉現實。

我們以為,由於涉及張華思想研究及其命運的評價往往流於簡單化的批評,語焉不詳,使得人們對其文學作品的誤解具有因人廢言式的嫌疑。如果從玄儒兼治的角度分析,張華思想與權貴賈謐收羅的“文章二十四友”之潘岳、石崇、陸雲等人實難相提並論。張華生活的主要時期大約相當於玄理演進的中朝玄學階段。其基本形象是入世的名士。相較於袁巨集《名士傳》記載中朝名士群體結合名教與自然的入世人生態度,張華是當時能夠比較好地會通儒學、玄理於政治生活實踐的代表人物之一。

張華文學創作著述頗豐,《晉書》本傳謂:“華著《博物志》十篇及文章,並行於世。”《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十卷,今存輯本有《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收《張司空集》一卷。張華主要作品基本可見於清人嚴可均所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卷五十八,今人逯欽立先生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晉詩》卷三。縱觀張華詩文賦,除去一些應制作品,明顯體現出了當時玄風正熾的痕蹟,例如《答何劭詩三首》:

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纓綏為徽纏,文憲焉可逾。恬曠苦不足,煩促每有餘。良朋貽新詩,示我以遊娛。穆如灑清風,煥若春華敷。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園廬。衰疾近辱殆,庶幾並懸輿。散發重陰下,抱杖臨清渠。屬耳聽鶯鳴,流目玩倏魚。從容養餘日,取樂於桑榆。(其一)

洪鈞陶萬類,大塊稟群生。明暗信異姿,靜躁亦殊形。自予及有識,志不在功名。虛恬竅所好,文學少所經。忝荷既過任,白日已西傾。道長苦智短,責重困才輕。周任有遺規,其言明且清。負乘為我戒,夕惕坐自驚。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發篇雖溫麗,無乃違其情。(其二)

這些詩句表達的的希玄忘世消極人生態度是毋庸置疑的,就其外在形式而言已經很有玄言詩的意味了,而張華的其他詩歌有時就直接用“遊仙”或“招隱”作為題目,思想內容自不待言。論及張華思想的玄學自然恬退傾向,學者一般還會選用《鷦鷯賦》、《輕薄篇》、《歸田賦》等作品加以說明,具體表示如“靜守性而不矜,動因循而簡易。任自然以為資,無誘慕於世偽”(《鷦鷯賦》);“人生若浮寄,年時忽磋跎。促促朝露期,榮樂遽幾何”(《輕薄篇》);“眇萬物而遠觀,修自然之通會,以退足於一壑,故處否而忘泰”(《歸田賦》)。以上這些詩賦很好地證明了鍾嶸之批評所謂“兒女情多”。可是問題在於,只要我們放眼張華現存全部作品,則不難發現所謂“風雲氣少”未必盡然。例如《壯士篇》:

天地相震盪,回薄不知窮。人物稟常格,有始必有終。年時俯仰過,功名宜速崇。壯士懷憤激,安能守虛沖。乘我大宛馬,撫我繁弱弓。長劍橫九野,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嘯吒起清風。震響駭八荒,奮威蚋四戎。濯鱗滄海畔,馳騁大漠中。獨步聖明世,四海稱英雄。

其他包括《博陵王宮俠曲二首》“歲慕饑寒至,慷慨頓足吟。窮令壯士激,安能懷苦心”;“生從命子游,死聞俠骨香。身沒心不徵,勇氣加四方”,表現出的慷慨豪情可以說不亞於建安諸子的雄健筆力。其實,古人早已有提出對鍾嶸觀點的質疑,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說:“鄴下風流在晉多,壯懷猶見缺壺歌。風雲若恨張華少,溫李新聲奈爾何?”沈德潛《古詩源》則直接表達了否定意見:“茂先詩,《詩品》謂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此亦不盡然”[3]。今天的研究者也部分指出了問題所在,徐公持先生說:“詩中有宣揚禮法者,亦有敷演玄禮者,思想駁雜,不一而足……這反映了張華內心經常存在矛盾,思考出處問題,首鼠兩端。”[4]玄理與儒學雜陳交錯於張華的文學創作,這已經是大多數研究者的一個共識,例如通過解讀《答何劭詩》,“有助於揭示西晉士人心態的發展變化歷程:即從建功立業的濟世豪情到既仕慕隱的彷徨心態,最終進入朝隱的消極狀態”[5]。張華文學作品中體現出了玄儒兼治的思想結構。

姜劍雲先生《太康文學研究》基本否定了張華並蓄儒道的人格與政治表現:“在他的政治行為中,他雖然不像明哲保身者那樣唯唯諾諾,毫無原則性,但他的鬥爭精神也就止於諫諍。以暴烈的鬥爭方式,捨生取義,在他還做不到,患得患失,觀望僥倖,以待時變,苟且求安,不能不說乃機智玄學家們因時推移、隨遇適變心態在張華身上的具體反映。”[6]從張華的人格與行事結果出發,推導出其“鷦鷯”式特性決定了他的文學創作“雖辭美可稱,而不能脫於世網,可為文士追名者戒也”[7]。我們以為這些意見確實揭示了張華作品中委命順理、與物無患的玄學傾向,但是這樣批評一方面缺乏陳寅恪先生研究古代思想主張的“同情之理解”,未能真正換位思考體會張華實際處境之艱難;另一方面,也有對張華玄儒兼綜思想構成存在一些誤解,未能真正把握其近於裴頠“崇有”理論並導向郭象“名教即自然”玄學命題的精神實質。

作為任運自然、優遊卒歲人生態度在政治生涯中的對應體現,經常被研究者提及以说明張華缺乏慷慨磊落英雄氣概的重要事件是兩廢賈后未遂。裴頠是朝中重臣,劉卞是禁兵將領,他們先後與張華謀廢賈后,“乃必行且可行的壯義之舉,然而張華猶豫顧慮,錯失良機,誠可謂千古恨事也”[8]。徐公持先生則嚴辭指責:“張華晚年仕於暗主虐后之朝,不知進退,甚獲戀棧之譏。”[9]我們先從理論層面來看,張華自身學識修養鑄就的人生價值理想,是否真的會僅僅因於貪戀祿位而導致“不知進退”。魏晉時期,身處亂世的士大夫們對自身出處行藏的思考一直是玄學清談以及理論關注的焦點問題,其實“名教”與“自然”對立統一命題的現實政治意義明確指向就是“進退”選擇。關於“進”,如何進取有為,張華“少自修謹,造次必以禮度。勇於赴義,篤於周急”(《晉書·張華傳》),他的思想態度亦可以從他的朋友裴頠玄學理論獲知一二。張華與裴頠共事已久,最終同是死於趙王倫篡逆,二人既為官場知己,政治見識自然心有戚戚。裴頠深患時俗放蕩,不尊儒術,名士之徒口談浮虛,不以物務自嬰,以致風教陵遲,乃著《崇有論》以釋其蔽。《崇有論》結合玄學“貴無”理論闡述“名教”規範於現實社會秩序的合理必然,提出了“以有為體”觀點。裴頠的目光更多集中在“以有為用”範疇,針對貴無放達極端行為,強調“濟有者皆有也,虛無奚益於已有之群生”。張華近儒思想相通於此,在愍懷太子被廢事件中體現尤其明顯,他與裴頠苦爭不從賈后之謀,“議至日西不決,后知華等意堅,因表乞免為庶人”(《晉書·張華傳》),這其實可以視為“以有為體”落實於現實政治層面的匡救時弊之功效。關於“退”,如何謙退自潔,張華“器識弘曠,時人罕能測之”(《晉書·張華傳》),我們可以從與他行事多有相似之處的山濤窺見一斑。山濤居官,勤於政事而能儉約自守,既能積極入世行不違俗,又奉道家處柔不爭平和守中政治哲學,世故深沉之餘不失清正樸素。他主選舉之事,位高權重,陳郡袁毅貪濁賂遺公卿,亦送之絲百斤,山濤不欲異於時,乃受而藏於閣上,後東窗事發推檢至其身,山濤“取絲付吏,積年塵埃,印封如初”(《晉書·山濤傳》)。《晉書》本傳云山濤顯達之後,“及居榮貴,貞慎儉約,雖爵同千乘,而無嬪媵。祿賜奉秩,散之親故”;太康四年死後,左長史范晷等上書說:“濤舊第屋十間,子孫不相容”,以至皇帝專門“為之立室”。這與“有台輔之望”的柱臣張華為官清廉自持何其相似,《晉書》本傳云,張華“雅愛書籍,身死之日,家無餘財,惟有文史溢於機篋”。《世說新語·賞譽》注引顧愷之《畫贊》評論說“濤有而不恃”,其實同樣適用於評價張華。有而不恃,出於《老子》第五十一章“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張華行事正有此意。對於玄理的體悟,張華隱秘的道家思想就像山濤身上作為儒家價值倫理的補充一樣存在,是與俗世現實融於一體。這正如王衍品評山濤“此人初不肯以談自居,然不讀《老》、《莊》,時聞其詠,往往與其旨合”(《世說新語·賞譽》),張華雖未投身清談之場自標玄遠,但其實對老莊之旨深有會心。那麽,史書概括張華“器識弘曠”應該是涵括了其人格存在玄學化的內蘊,他對“進退”路徑與結果瞭然於心。張華貫通玄儒,進退有據的恰當操作,甚至專權的外戚集團都表示了認可,“賈謐與后共謀,以華庶族,儒雅有籌略,進無逼上之嫌,退為眾望所依,欲倚以朝綱,訪以政事”(《晉書·張華傳》)。

同类推荐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半壁史书:历史上的那些姐儿们第1卷

    本书作者从汉朝吕后开始,历数西汉时期著名女性的故事。吕后、窦太后、卓文君、赵飞燕……她们的故事在作者笔下幽默诙谐,又不失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历史苍凉的反思。 本书是继当年明月和袁腾飞之后又一论史巨作,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故事,那些你一知半解的历史史实,那些你好奇已久的美人的秘密,那些充满争议的女人,都可以在本书中得到答案。你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此书,寻找答案吧。
热门推荐
  • 彼得·潘

    彼得·潘

    做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是一个美好的梦。童年是周而复始、绵延不绝的,永恒的母爱将伴随着童年,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这些都将铭刻于我们的心灵深处。然而人总是要长大的,这虽然令人感到遗憾,但人们内心仍然充满希望,“只要孩子们永远天真活泼、快乐无忧。”
  • 听心痛的声音

    听心痛的声音

    是最好的朋友,曾经靠过对方的肩,握过对方的手,亲过对方的脸颊,抱过对方柔弱的身体,我们手牵手,也曾不断地在对方耳边说:“我们永远是好朋友。”可是。小甜,丢丢,又从什么时候变得分隔两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帝宠:红颜乱天下

    帝宠:红颜乱天下

    他是盛世太平的缔造者,是御座上睨视天下的万乘之君,拥有六宫粉黛、万千佳丽!可是谁也看不出他温暖笑容背后的郁郁寡欢。手沾无数亲人鲜血,阴影如附骨之毒,令他变得冷漠多疑。终有一朝,他被外表精明、内心软弱的小女人俘获。可国师预言,她会坏掉他苦心建立的盛世太平!瞬间浮生,是社稷永存还是与子偕老?原来兜兜转转间谁也敌不过这无量轮回。
  • 听龙永图谈经济与经营之道

    听龙永图谈经济与经营之道

    中国经济已走到全球化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国经济如何在战略大调整中保持旺盛生命力,中国企业如何才能与世界500强企业比肩,中国品牌如何在国际道路上披荆斩棘,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中国复关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对上述问题提供了自己见解。
  • 盛世劫财太子妃

    盛世劫财太子妃

    她——国安局老板的亲孙女,城中第一名媛。但~视财如命!一朝狗血穿越,鼎鼎大名的苏静茹,光速打了世人眼中嗜血冷暴的琉璃太子~的狗,还当着皇帝的面儿诅咒太子祖宗十八代!所谓不打不相识,于是乎~~~【敛财篇】话说某女为了积累原始资本,可谓用尽浑身解数!一夜之间,一封热情洋溢的敛财信件席卷天下。“苍生遭遇大旱,幸得太子仁爱!本月初三巳时一刻,百花园内,拍卖天下第一美男琉璃太子殿下爱宠——玄灵幼狐滑头。所得之善款将全数捐给灾民,作赈灾之用!敬请各位爱心人士光临现场,届时将有神秘嘉宾助阵,炎炎夏日,重磅出击!再不疯狂就老了!行动起来吧!黎民叩谢:太子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君宸墨手执信件,嘴角抽搐。天下大旱?正值初夏雨季,哪来干旱之说!太子仁爱?世人皆知,他嗜血冷暴!拍卖赈灾?他君宸墨富可敌国,赈灾还需卖宠物?!【盛宠篇】“太子爷,太子妃以黄金一万两出售太侧妃一位!”轻云恭敬回禀,大气都不敢出。心想着,如此胆大妄为,太子妃这次走远了~~~不料君宸墨如玉手指挥动手中狼毫,俊逸潇洒,贵气天成,妖娆一笑,道:“去告诉诺儿,本太子愿花两万两黄金,为自己赎身。”轻云闻言,差点栽倒在地。原来走远的是太子爷~~~不过一会儿,轻云满脸黑线又来回禀:“太子爷,太子妃哭闹不止,说太子爷存私房银两!”在这两人身边当差,真心折寿。轻云顿感无比悲催。英明神武,天下无双的太子爷,自从娶了太子妃,便是各种惧内,各种毁三观的节奏~~~一听说太子妃哭闹,君宸墨心疼不已,哭闹多伤身啊!于是迈开长腿,光速来到苏诺一房中,拥她入怀,温柔道:“诺儿误会了,本太子说的两万两黄金是额外去挣的,一月后付清。”某女假哭之声戛然而止:“一个月那么久?利息怎么算?”还不待别人接话,忽的又痛哭起来:“这么短的时间筹那么多的黄金,你该不会是要去小倌馆当鸭子吧!!呜呜呜呜~~~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君宸墨带着宠溺的微笑爱怜哄道:“爷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怎会去做那般负你之事!你忘了,爷手下有那么多身强力壮的男子~~~”某女两眼金光,猥琐地破假涕为真笑。这么好的生财之道,她怎的早没想到!本文美男环绕,一对一宠文,情节轻松,搞笑,偶尔抽风~请亲们踊跃入坑!
  • 剑之极

    剑之极

    全家惨遭魔道屠戮!幸得高人重塑筋骨,一个剑修纵横的大陆,从此走上了艰难的剑修之路!魔修当道,群妖乱舞,少年羽辰却天生不能修剑,我自一剑杀之,仇敌肆虐,更因传家至宝,小鬼横行,依然一剑杀之……
  • 坐拥江山美男:玩转大明之错嫁东风

    坐拥江山美男:玩转大明之错嫁东风

    乌鸦以为自己已经够倒霉了,却没想到闭门家中坐,也能横祸天上来。玩个游戏下个副本,再睁眼就已经六道轮回,重来一遍了,二十六年春秋一笔勾销,只是,她来到的这个地方究竟是哪里?大明朝吗?可是眼前的种种却颠覆着她所知的一切……
  • 总裁的贪财小妻

    总裁的贪财小妻

    在她眼中,他只是个自大狂,妄想狂,自恋狂在他看来,她又蠢又笨又贪财,还没自知之明他娶她,因为她能令家族蒙羞她嫁他,因为他能使自己脱困为此,两个心怀鬼胎,毫无感情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闪婚了他没想过压倒她,却一个不小心扑倒了她,然后吃干抹净她肖想过他的美色,却有色心没色胆,最后遭到了反攻只是身体的契合并不代表心灵的合拍,两人是继续剑拔弩张还是从此深情对望呢钱多多,商界女强人一枚,又懒又贪财,还喜看美男,竟然在醉酒之后穿越到了这个长相甜美,可惜脑子不大正常,又笨又疯又惨遭退婚的秦家大小姐身上。更戏剧的是,竟然在妹妹和前未婚夫的婚礼上被这个天下第一世家的年轻家主求婚,着实吓掉了一群人的下巴。只是他娶她,却不爱她,她终究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跳梁小丑。三月之后,他再纳新妇,当天她放火自焚,他悲痛欲绝,却悔之晚矣!片段一:秦海雪欲哭无泪,抓过被子盖住自己的脸,酒后乱性,古人诚不欺我也!“算了,就当是被狗咬了一口吧!”秦海雪双目圆瞪,气呼呼地看着笑得一脸欠揍的云千萧,故做满不在乎地说道。云千萧眉毛往上一挑:“呃,既然如此,那你应该不介意被多咬两口吧!”说完就扑了上去。片段二:还不到腰间的小不点翘起胖乎乎的嘴唇,质疑道:“你是我爹?”“当然!”云千萧胸有成竹地回答道,就凭跟他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模样,还敢否认?小不点不满地看了他一眼:“你比钱大海叔叔的钱还多吗?”“错了,是比兰叔叔帅气吗?”另外一个小女孩匆匆跑了出去。“不,我要腰缠万贯的钱叔叔做我爹!”小男孩踮起脚尖,愣是比小女孩高了半个头。小女孩双手叉腰,输人不输阵:“不,只有帅帅的兰叔叔才有资格做我爹!”……云千萧满头黑线,头上乌云阵阵,很好,看来他的小妻子行情还相当滴不错!推荐彩虹的新文《伪后》,亲们帮忙收藏一下吧,谢谢,链接:萩萩帮我建的群:30756212,敲门砖:书中任意人物名,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加进来,进群需用潇湘会员截图验证推荐火凰玄幻文《轻狂》穿越文《狼妻》现代都市文《宝贝,你被通缉了》穿越文《将军妃》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傻子小姐成婚记》
  • 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

    别让不懂幽默害了你

    幽默是人的能力、意志、个性、兴趣的综合体现。幽默是社交的调料,有了幽默,社交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永甜美。幽默是引力强大的磁石,有了幽默,个人魅力无形增值,会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吸入它的磁场,让别人脸上绽开欢乐的笑容。本书用精彩的理论和有趣的故事,展示幽默的力量、揭示幽默的技巧,告诉读者幽默能使批评和反驳被对方接受,幽默能使长篇大论的演讲富有感染力,幽默能使人际关系变得融洽,幽默能使生活充满乐趣,启发读者了解幽默、认识幽默,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幽默这门艺术,说幽默话做幽默人,增进沟通,改善人际,促进工作,获得优质高效的人生。
  •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求知力学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