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100000034

第34章 西南地区出土胡人形象与胡汉关系(3)

蜀汉时期,西南地区与西域胡族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诸葛亮于后主建兴五年(227)第一次北伐时,驻节沔阳,“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氏、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据马雍先生研究,这里“凉州诸国王”即指凉州刺史管下的西域诸国(马雍:《东汉后期中亚人来华考》,收入其《西域史地文物丛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曹魏正始八年(247),凉州胡王治无戴、白虎文又与蜀将姜维联合攻魏,《三国志?魏书?郭淮传》载:“治无戴围武威,家属留在西海,郭淮进军趋西海,欲掩取其累重,会无戴折还,与战于龙夷之北,破走之。”无戴兵败后,姜维出石营,西迎治无戴和白虎文,引还至成都,将其安置在繁县,即今新繁境内。吴焯认为,无论是诸葛亮时的“胡侯”,还是姜维时的“胡王”,其与蜀联系的通道都是经过青海进入四川西北部的“青海道”,并且指出,治无戴和白虎文及其部众于繁县安置,实际是蜀汉时期一次大的移民,蜀中胡人数量因此剧增(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文物》1992年11期。)。其中,白虎文或为龟兹白姓(姚薇元:《北朝胡姓考》,页376,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其与蜀汉的联系及交往的通道,或与羌人的迁徙及与胡人的联系有关(见后文)。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蜀将姜维本人就是羌族出身。这些移民必将带来更多的胡人文化因素。西南地区的胡人形象,时代集中在东汉晚期以后,蜀汉是一个发现集中的时期,当是这种历史背景的生动反映。

云南保山汉庄乡汪官营蜀汉墓(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出土高鼻环目俑头像(阮荣春:《佛教南传之路》,页56,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云南分册》,页251,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贵州兴义东汉中期M2出土高鼻大眼、螺旋状卷发的跪人灯(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贵州兴义、兴仁汉基》,《文物》1979年5期。)等,与广州等地汉墓出土的同类形象相近,可能属于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反映了南中国通过海路与域外的交往,因与本文所定义的“胡人”有别,当另文探讨。

四“胡人吹笛俑”的文化内涵

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胡人形象资料中,有一类通常被称为“吹箫俑”的吹奏俑类,俑一般跽坐,头上多戴有尖顶帽,表情或庄或谐,双手竖执乐器吹奏,是数量最多的,有必要单独加以更深入的讨论。以下从其所吹奏的乐器的辨别,结合汉晋时期的历史背景及相关考古发现,就这种俑类所模拟的人群的族属、来源和社会地位等问题略作探讨。

有关这种俑类的定名,在考古报告中多称为“吹箫俑”,也有少数称为“吹笛俑”的。乐器也应是一种文化表征,实有分别的必要。我们认为,其所吹奏之物,实应为笛。

关于箫,《诗?周颂?有瞽》:“既备乃奏,箫管备举。”郑玄笺:“箫,编小竹管,如今卖饧者所吹也。”这是最早关于箫的文献记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箫的实物是河南光山宝相寺黄君孟夫人墓出土的春秋早期竹箫(河南信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春秋早期黄君孟夫妇墓发掘报告》,《考古》1984年4期。)。河南淅川下寺楚墓M1出土石箫1件,用一整块石料制成13个长短不同的异径管,管封底,形成闭管(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等:《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战国前期竹箫两件,由13支长短不同的异径苦竹管制成,l件较完整,另l件残破。箫管以竹夹固定,并用自然竹节封底。吹口髹朱漆,管身以黑漆为地,绘朱漆绳索纹和三角纹(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说文?竹部》“箫,参差管乐,象凤之翼”,故箫又名参差;《楚辞?九歌》“吹参差今谁思”;应劭《风俗通义》“谨按《尚书》,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像凤之翼。十管,长一尺”。故孙机先生指出,先秦至汉代,所谓箫皆指排箫,常用于合奏。其箫管要用蜡封底,不封底的名洞箫(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页382,北京:文物出版社,1991年。)。有学者在考证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上的、发掘报告定名为“箫”的乐器时亦指出,箫之名物,今古有变,报告将此物定名为箫,是就今日理解的词语意义而言,根据当时社会所习用的名称,这个命名是欠妥的,应称为“长笛”(牛龙菲:《长笛考》,收入其《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乐器考》,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1年。)。同样,我们认为,将本文所探讨的汉晋墓葬中出土的吹奏俑也不能定名为“吹箫俑”。

再来看笛。笛属于单管吹奏气鸣乐器,宋玉《笛赋》:“剡削长干,三孔修长,流离浩荡,壮士抑扬。”但关于笛的历史自来众说纷纭。北宋陈炀《乐书》说笛在西汉时由西域传入中原;应劭《风俗通义》“笛,谨按《礼乐记》,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笛者,涤也,所以荡涤邪秽,纳之于雅正也。长一尺四寸,七孔,其后又有羌笛”。唐人徐坚在其《初学记》中据此两条对宋玉《笛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在考古发现中,裴李岗文化墓葬中出土的16支骨质笛类器物距今有七千余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第二至六次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1期。),并有学者进行了测音研究(黄翔鹏:《舞阳贾湖骨笛的测音研究》,《文物》1989年1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也出土有骨笛(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等:《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8年1期。)。先秦时期,笛类器物改用竹子来制造,如曾侯乙墓出土的两件管乐器,用一根一端带有竹节的竹管制成,管身髹黑漆,并饰朱漆彩绘三角云纹等,管端用木堵塞,管尾利用竹节横隔堵住,管身有1个吹孔和5个按音孔(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年。)。据《周礼》郑玄注,“篪,如管,六孔”;蔡邕《月令章句》,“篪,竹也,六孔,有距,横吹之”;《尔雅?释乐》郭璞注,“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一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则曾侯乙墓出土的管乐器,应称为“篪”(吴钊:《篪笛辨》,《音乐研究》1981年1期。),《诗?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由文献和考古材料可见,“篪”在先秦时期即已流行。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笛类器物,原定名为箫,7孔,墓内出土竹简上有“篴”的记录(湖南省博物馆等:《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4年7期。),与《周礼?春官?笙师》的记载相同,一般认为,“篴”应为“笛”的古字(方建军:《中国古代乐器概论(远古—汉代)》,页129,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从马王堆三号墓出土实物看,篴也应为横吹管乐器。长沙杨家湾出土的1件吹奏木俑,双手掌心向里执管横吹,所吹应为篪、篴一类器物(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长沙出土的三座大型木椁墓》,《考古学报》1957年1期。)。

由此看来,中国传统的管乐器篪和篴都应是横吹,这和考古出土胡人俑竖吹不同,则本文所讨论的吹奏俑所吹之物既非箫,也非篪或篴。这种乐器到底为何,还需进一步探究。

马融《长笛赋》:“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已,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便易持。”,李善注:“粗者曰,细者曰枚。……,马策也。”此赋明确指出,近世之笛起于羌中,除用作乐器外,游牧民族还将其用做策马工具,有学者据此推测羌笛起源于实用工具——马鞭(张曦:《关于羌笛来历思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2期。)。虽然应劭《风俗通》说笛为“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但吴树平先生校释《风俗通义》,于“武帝时丘仲之所作也”句下注曰:“此句《御览》卷五八〇、《事类赋》卷一一均引作‘汉武帝时工人丘仲所造也’。此句下,两书又引有‘本出羌中’四字。《宋书?乐志》云:‘笛,按马融《长笛赋》,此器起近世,出于羌中,京房备其五音。又言丘仲工其事,不言仲所造。《风俗通》则言丘仲造笛,武帝时人,其后更有羌笛尔。三说不同,未详孰实。’”(吴树平校释:《风俗通义校释?佚文》,页244,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看来,历来就有意见认为,汉代出现的笛,不是华夏传统管乐器——篪和篴的简单传承,而是一种新的创造,并与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种合理的推测是,汉武帝时人受到羌笛的启发,在传统横吹管乐器的基础上,创造了竖吹之笛。考古出土汉晋时期的吹奏俑,所吹之物应为受羌笛影响下新发明之笛。

一个应当说明的情况是,今日之羌笛,为双管竖吹,比较短小,与考古所见胡人吹笛俑所持之笛有一定区别。我们迄今尚未发现汉代的羌笛实物,无从比较,但依情理推度,民间乐器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有所变化和发展,今日之羌笛与汉代之羌笛,在形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当是正常的现象。

同类推荐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你早该这么读日本:3000年来剥得最彻底的日本史

    时间跨度数千年,从诸神创世到明治维新前的历史;人物涉及成百上千万,从高天原的神灵到难以定论的神武天皇,从大权在握的女天皇到美艳绝代的宫妃,从奇谋异策的豪杰到权重朝野的将军……各色人等,一个个惟妙惟肖;事件不胜枚举,从诸神创世到神武建国、大化革新、仿效汉唐、源平合战、德川幕府。一幕幕内乱纷争、勇武好斗的惨剧;一桩桩争权夺势、君臣反目的闹剧;一件件家族情仇、父子相残的悲剧……以全景视野扫描日本历史,透析她错综的步伐、曲折的轨迹,更清晰、更完整的了解日本千年历史的传奇与真实。在潇洒流畅的笔锋中启悟智慧,在幽默诙谐的解析中知史明鉴。
  •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华夏先声:正说中国古代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秦汉建制、隋唐盛世、宋元之治,一直到明清之际,中华文明在世界上一直居于领先地位。中国文明延续发展至今,不但创造了丰厚富足的物质文明,还创造成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明。这一切成就不但泽被了华夏子孙后代,而且也是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热门推荐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3)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棹歌

    棹歌

    南宋乱世,洞庭湖畔,我愿一生做个泛舟的船女,然而命运却让我手持利刃,刺向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家仇,国恨,如何取舍,硝烟燃,鹿逐中原,天下英雄纷纷起。渔舟荡,璧叶莲田,棹歌一曲离人影。
  • 萌娃狂找爹:娘亲要出嫁

    萌娃狂找爹:娘亲要出嫁

    酷宝的任务:寻爹的同时“防蜂防蝶”,防娘亲扑人。娘亲的想法:我儿好看,我好看,我相公也得好看,甚至我家的狗狗都得好看。儿:娘亲,那人那么丑,你怎么不讨厌啦?娘:他的背影好看。儿:你是不是不想找我爹爹了?娘:想啊,只是那谁看起来很顺眼,那谁谁谁长得真好看,对了,你爹爹是谁呀?儿:……这是当娘的应该说的话吗?
  • 我爱你时,你在不在

    我爱你时,你在不在

    破了冷面邪少陆子轩的三十天恋爱法则,无所谓!只要我想,你尹夕颜被我抛弃多少次还是我的女人!“我不会放开她,不惜一切代价!”“休想!”萧时宇抱起瘫软在地已经奄奄一息的尹夕颜眼神愤恨:“如今就是就是我来履行承诺之时,也如你所愿,今生化为鸿沟永世不得跨越!”辗转三年已为人妻的尹夕颜再次失挚而归,看着眼前已经不在爱他的女人。陆子轩扬言:管你现在是谁的妻,照样被我吃定!带个萌宝天使又怎样?我还多了个女儿!寡妇?就是毒妇我也要定了你!二次追爱来袭,命运牵绊……泪洒华丽一地,“我倒要看看,是你尹夕颜决定说的注定?还是我陆子轩要定你的命运。”
  • 鸳鸯结

    鸳鸯结

    茶与咖啡,一个来自东方,一个来自西方。本来就是两个极端,可是却又那么的相似。两者尝起来是浓浓的苦,想起来却是淡淡的香。其中,一旦懂得,会是多年以后一份难以忘怀的感觉。
  • 穿越奇缘之我是大明星

    穿越奇缘之我是大明星

    古代某村花林若逃婚摔下山崖,可等她睁开眼便是天翻地覆。姑娘你为何穿衣如此之少?公子男女授受不亲你戴了个什么东西?更荒诞的有人找她做明星!且看小村姑如何变身为大明星玩转娱乐圈!
  • 公子无色

    公子无色

    一只腹黑的大尾巴狼栽在一只老实兔子手上的故事。对于这桩事,大尾巴狼的感想是:挖个坑,把自己埋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腹黑太久了总会栽跟斗的。
  • 网游之天下独行

    网游之天下独行

    一个被爱伤害的当代阿Q,再游戏中把这个精神继续发扬光大!看阿Q如何在游戏中展现自我!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千古圣人:孔子(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