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100000031

第31章 钱树佛像与早期佛教的传入(3)

4.四川三台县汉墓出土1件施釉红陶钱树座,上部为西王母坐于龙虎座上,两侧各有一侍者,下部有象、骑象人、骑兽者等(三台县文化馆:《四川三台县发现汉墓》,《考古》1976年6期。)。

5.四川阿坝出土1件钱树,树枝上铸出璧、五铢钱纹等,钱树的主干顶端为一大璧,璧的上部饰西王母像,两侧各立一侍女(阿坝州文化局:《四川阿坝州发现汉墓》,《文物》1976年11期。)。

6.四川广汉出土1件钱树,枝叶上主尊为西王母以及青龙、白虎、侍从等神话题材(《浅谈广汉市出土钱树的修复》,《四川文物》1989年6期。)。

7.四川绵阳何家山2号崖墓内,出土有两件钱树,分为树干与树叶两部分,两树计有完整的树叶26片,除有朱雀、象与象奴、力士与璧等图案之外,另有西王母像一尊,西王母拱手坐于龙虎座上,头戴胜,肩生翼,穿右衽长袍,头顶一璧(绵阳博物馆:《四川绵阳何家山东汉崖墓清理简报》,《文物》1991年3期。)。

8.四川绵阳河边东汉崖墓出土两件钱树座,其中编号为M2:4的一件钱树座有两层浮雕图案,下层塑出子母阙,双阙的连接处上端站立三足鸟和狗各一只,上层塑出西王母像。西王母着冠,穿右衽长袍,坐于龙虎座之上(何志国:《四川绵阳河边东汉崖墓》,《考古》1988年3期。)。

9.1957年,陕西城固曾出土1件钱树,树座为陶制的山,树干为铜质,树叶上有龙、猴、钱纹以及人首兽身怪物等,树干顶端的形象原称“一透雕女像”,笔者推测,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很可能亦为西王母图像(《城固出土的汉代陶都》,《文博》1987年6期。)。

通过上述考古材料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在与钱树佛像出现部位大体上相同的位置上,西王母曾经是钱树上的主要尊像。钱树上的西王母像,与四川地区画像石、画像砖上的西王母具有相同的特征,均头戴高冠,双手合揖,坐于龙虎座上,有的龙虎座上还有伞盖。

然而,我们可以观察到,从东汉晚期至蜀汉,在一部分钱树上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变化,西王母的主尊地位逐渐开始被佛像所置换。最为显著的例子,是陕西城固钱树顶端出现的那尊佛像,过去居于同一位置上的主尊,几乎均为西王母,如上述第2、5、7、8、9各例。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这尊佛像左侧残存的那尊侍从像,都还仍然保持着西王母身边那些侍从像的特征,兽首人身,身飘羽毛,带有浓重的神仙气韵,但是主尊却已经“脱胎换骨”成为佛像。这种由西王母演变为佛陀的“主尊置换式”的变化,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公元二至三世纪之间发生于四川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在考古材料上的反映,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前面我们曾经举出山东沂南画像石墓中东王公、西王母与具有佛像特点的图像分别占据中室八角擎天柱东、西、南、北四面的材料,这基本上可以称之为一种“主尊并列式”的关系。长江中下游地区画文带佛兽镜和日本的三角缘佛兽镜上出现的佛像,也基本上是这种关系,东王公、西王母与佛像相互并存,各自占据一隅,似具有某种平行并列的意味。而且,处于这种关系中的佛像,不仅不能独占主尊之地位,而且还带有十分浓厚的从神仙像中脱胎而出的痕迹,更像是神仙像的附庸。如沂南画像石墓中的佛像,肩生双翼,形态与同出的东王公、西王母像很接近;长江中下游铜镜上的佛像,诚如王仲殊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佛像与东王公、西王母等神仙像并存于同一枚镜的图纹上,特别是有的佛像被戴上神仙的帽子,正说明了佛教与道术的混合。……更确切地说,这是按照神仙图像的旧方式来表现新的佛像的图像。”(王仲殊:《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考古》1985年3期。)在钱树佛像上,虽然也同样存着这种从神仙像蜕变而来的痕迹,如佛像的肩部有的也留有神仙像中常见的翼状物残痕,与佛像共存于一树的其他神仙灵怪仍然是西王母的旧属,钱树的整体设计与其所表现的主题和背景仍以过去的神仙传说为中心,但其图像主尊却实实在在地由西王母演变成为具有明显佛像元素的早期佛像,这是一个很值得加以关注的事实。

对于这一现象,已有学者试图作出相应的解释。如吴焯先生认为:“佛的形象出现于通常表现西王母、羽人或瑞兽的钱树及其插座上,其含义也应与过去表现西王母者同。”(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文物》1992年11期。)换言之,在钱树上出现的佛即西王母,西王母即佛。王仲殊先生也指出:“神佛混淆是出于早期佛教与道教的依附关系。”(王仲殊:《论吴晋时期的佛像夔凤镜》,《考古》1985年3期。)笔者认为这些观点从宏观上来说都可以成立,只是还需要结合不同地区汉末三国时期的宗教特点作进一步的分析。

如上如述,以四川地区为中心发现的钱树佛像,就其造型而言,已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表明当时的造像人已经可能具有某些早期佛像的共同“母本”或者“格套”,才能够据此铸造出特点非常明确的钱树佛像。至于这些佛像的观念、母本系由何种途径传入蜀中,目前有两种基本的推测:一是自西北地区的“甘青道”,再经四川西北部的“褒斜道”、“金牛道”一线传入(后者也是秦汉以来由关中进入四川盆地的必经之途);另一种推测则是经所谓“滇缅道”亦即所谓“南方丝绸之路”由滇、缅一线传入。由于在这两条线路上目前都尚未发现能够反映这种传播过程中间环节的考古资料,所以都还只能作为一种推测或假说。

从文献材料所映出的迹象来看,将佛像传播到长江上游四川盆地的传播者,既有可能系来自西北少数民族的“胡人”或“胡僧”,如吴焯先生引《华阳国志?大同志》所载“胡人康水子”之类,也可能是汉地的僧人或佛教徒。文献记载这个时期既有不少取道蜀中的外来僧侣经由此地,甚至也还有本地出家的僧人(杨耀坤:《试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巴蜀佛教》,《冰茧彩丝集》,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他们都有可能把佛像的母本带至四川。宿白先生曾指出:“安县文管所和陕西城固所出树顶佛像两侧皆铸跽坐胡人,又彭山夹江崖墓树座佛像一侧亦侍立胡人,似俱在显示此佛像当时主要为西域胡人所侍,作为宗教的佛教尚未出现于广大汉族间。”(宿白:《四川钱树和长江中下游部分器物上的佛像》,《文物》2004年10期。)这个观点也值得重视。

然而问题在于,就钱树佛像而言,虽然上面铸出了佛像,但却并不能由此肯定其即为佛教信仰崇拜的遗存。过去的研究者一般都从佛教传播这一认识角度来进行观察讨论,笔者对此有不同的意见。

首先,关于钱树这种明器的性质,从本源上来说并不是佛教的崇拜物,而是中国传统神仙信仰的产物。广汉三星堆祭祀坑青铜神树出土后,也有学者提出这可能是钱树一类“神树”崇拜的滥觞。但由于其间演进的中间环节尚缺,还很难将两者直接联系起来。不过,钱树属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传统的神树崇拜的表现形式之一,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其次,由于钱树与西王母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联系文献材料来看,笔者倾向于它有可能与昆仑山神话体系中的“天柱”有关。《神异经?中荒经》记载:“昆仑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下有回屋,方百丈,仙人九府治之,上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这种“天柱”,看来是沟通西王母所居天界与人间的通天之树,欲通过“天门”升天,必经由天柱。在四川地区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棺画像中,也存在“天门”与“柱株”榜题并存的情况,如简阳鬼头山东汉崖墓出土的第3号石棺上的榜题即是如此(雷建金:《简阳鬼头山发现榜题画像石棺》,《四川文物》1988年6期。)。另在重庆丰都汉墓出土的铜牌饰上,双阙之间的垂直方向上绘出有五铢钱,钱纹的下方为肩生出羽毛的西王母像,钱纹的上方立有柱状物,上书“天门”两字。笔者认为所谓“柱株”,大约即意指这种通向天门的“天柱之树”。结合钱树的赋形与内涵来看,它很可能即为所谓“柱株”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即使是在出现佛像的钱树上,其他的图像纹饰也仍然具有浓厚的神仙崇拜的特征,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并不与佛教一致,而与神仙道教题材相吻合。这在前文中已有论述,不再重复。

这里,有一条关于早期道教天师道的文献材料也是很值得注意的,唐代道书《玄都律文?章表律》载:“律曰:于洛阳靖天师随神仙西迁蜀郡赤城,人浊不清,世深不了平,于是攀天柱,据天门,新出正一盟威之道。”此条材料虽系晚出,但也能说明在汉末兴起并西迁至蜀的天师道(或称五斗米道)中,已吸收了传统的神仙崇拜体系中的“天柱”与“天门”之说。所以,联系钱树在四川出现的年代与地域,有学者提出,不排除其与早期道教天师道(五斗米道)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系(近来已有学者提出钱树可能系早期道教之遗物的观点,认为其具有早期道教文化的特征。其中有代表性的意见可参见鲜明《论早期道教遗物摇钱树》一文,《四川文物》1995年5期。该文中的若干观点笔者并不赞同,但对于其认为钱树可能系早期道教崇祀活动中用以“上之天,著山上”之物一说,笔者则持肯定意见。巫鸿先生在他的一系列论文中也主张四川地区出现的这些早期佛像可能与早期道教有关,他甚至认为:“根据不断增加的考古材料,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四川所发现的2世纪至3世纪的‘佛像’实际上是当地道教美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把它们叫做早期佛教图像不如把它们称为早期道教造像。”参见其《地域考古与对“五斗米道”美术传统的重构》一文,收入其《礼仪中的美术——巫鸿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编》,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这些观点虽然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但却反映出学术界对这一问题学术视野的拓展,颇具启发意义。)。

那么,为什么又会在本是神仙道教之流的钱树上面铸出佛像呢?从一般意义上解释,可以说这是因为当时浮屠之教与神仙道教混为一流,如同汤用彤先生所言:“佛教在汉代纯为一种祭祀。……祭祠既为方术,则佛徒与方士最初当常并行也。”“浮屠本行斋戒祭祠,故亦早为方士之附庸。”(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页37-40,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但是,如果进一步联系上述早期天师道与钱树的关系,就四川地区汉末以来的具体情况而论,笔者认为,其背后或许还隐藏着一层更为深刻的宗教原因,即可能与当时社会上风行一时的“化胡”或称“老子化胡”风习有一定的关系。

汉以来的“化胡”之风,如同汤用彤先生所述:“汉世佛法初来,道教亦方萌芽,纷歧则势弱,相得则益彰。故佛道均藉老子化胡之说,会通两方理教,遂至帝王列二氏而并祀,臣下亦合黄老、浮屠为一。”(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页41-4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关于山东及东海齐楚之地《太平经》流行区域内的“化胡”故事,汤用彤先生已作过极为深刻的论述(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册,页42-4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但有关蜀中五斗米道流行区域内的“化胡”风习,则涉及甚少。近来,笔者在翻检资料中发现一条过去人们不太注意的史料,对此有所反映。《广弘明集》卷第十一《唐破邪论》卷上记载:“《经》云:天尊告道士张陵使行往东方诣佛受法。《道士张陵别传》云:‘陵在鹤鸣山中,供养金像,转读佛经。’”这条文献虽然系晚出,文中所提及的“经”与“《道士张陵别传》”为何时之记载也不可详知,但这显然又是道教“化胡”之说的另一种版本。其中尤其引起笔者注意的,是所谓“供养金像”一句,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判断这里所说的“金像”是何种造像,但联系上下文意来看,应当系佛像,或者说是已为“道教所化之佛像”。迄今为止,在蜀中并未发现过这个时期的道教造像,而在五斗米道所流行的区域内,北起汉中,南抵云南,却均有这种具有浓厚神仙道教文化背景的钱树佛像出土,笔者认为这类钱树佛像是否即与文献所载张陵供祭的此种“金像”有关,是值得研究的。

简而言之,通过从西王母到佛像这一考古现象的考察,笔者认为,对以四川地区为中心考古发现的钱树佛像,有必要突破过去只从佛教传播的单一思路去加以认识的固有模式,而应当联系当时四川地区的早期佛道关系、早期道教造像的起源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综合研究,或许才能在过去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

同类推荐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偶尔在聚会间,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所谓国学,又能高谈阔论,而有很多,这有多好,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
  •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与歇后语》中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是汉语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结构、生动的表现形式和妙趣横生的表达效果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构思巧妙,幽默风趣。
  •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

    《中国人的特性》是明恩溥最著名的代表,1890年,明恩溥积累在中国传教二十多年的见闻和观察,以“中国人的特性”为主题,在上海的英文版报纸《华北每日新闻》发表,轰动一时;在纽约由弗莱明出版公司结集出版,又被抢购一空。如果说马可·波罗曾向西方人描绘了一个神话般存在的东方国度,那么《中国人的特性》则试图刻画中国人的性格特征。
  •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传统文化指要

    中国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中国传统文化与宗教等。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热门推荐
  • 聪明孩子都在玩的数学游戏

    聪明孩子都在玩的数学游戏

    奇特故事,全新视角,带孩子去数学王国里领略数学的魅力与魔力。这里不再是抽象的图形和数字,每一个数学问题和游戏背后都蕴藏着身边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在读故事中学数学,在学数学中懂道理,日积跬步,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处理难题能力都会有质的突破。
  • 废柴少女夺宝记

    废柴少女夺宝记

    一个叫秦知香的苦逼少女变成武林高手的那点儿事情,顺便逗逗各路美型实力派、狂拽炫帅吊炸天的boss们。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现代文学发展概论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世界现代文学发展概论

    本文从公元前文学精品,中世纪文学精品,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精品,十九世纪文学精品四个部分讲述了世界现代文化发展概论。
  • 军机处狂妃

    军机处狂妃

    ------------这是临天史上最诡异的一场婚礼——没有送亲队伍,没有花轿,路途近千米,全由新娘一人徒步走完。大红的嫁衣,大红的盖头,新娘瞧不见道路两侧围观群众讥笑的脸庞,笑得很开怀。偏偏在半路,新娘突然抽搐倒地,醒来过后更是突然发狂,直接蹿入路过五皇子君无锦的马车,并现场表演了一次‘车震’…而此时此刻,她的夫君,在这条‘走亲’路的尽头,正笑得嗜血无情:“如此荡妇——弃!”但是却无人知道,此时此刻,新娘的体内,已经换了一个灵魂!她瞧见眼中一片血光,隐约之中,看见一个白衣若仙的人。她本能而艰难地朝他前进,却没想到这是一个披星戴月的恶魔。○她,秋揽,XX世纪六方军机处情报侦察部部长,掌管天下情报,手中安插的暗线明线在世界穿插,无孔不入。有‘宁招阎王,勿惹秋揽’的盛名。一日醒来,竟然发现自己浑身燥热难耐…面对身下美男,她的心第一次如此动荡:强了吧?不强吧?摧残了吧?不摧残吧?最终…○爱你,不是要永远和你在一起,上天入地,天堂是你的,地狱是我的,若你跌下来,我便是踏着如山尸体,也要将你送上去。○一对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

    武帝身边的美女御医:女国医

    欢迎读者朋友登陆百度文泉杰吧《女国医》交流专区或加入本书qq二群11062259与大家一起讨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御医义妁的传奇人生一部全面揭露神秘中医文化史诗般小说!一部可以治病的小说!一部让你灵魂震撼的小说!一部可以改变你命运的小说一部让你在绝望中产生希望的小说汉武帝时期,义妁父母遭到太医院最高长官太医令丞崔府志的陷害,双双身亡,刚刚出世不久的孤女义妁被父亲生前好友民间大夫许善友抱走领养。义妁天资聪敏,对医术情有独钟,立志成为一名大夫。无奈生为女子,又加之养父的坚决阻挠,只得偷学医术。养父在瘟疫中献身,临终前告诉了她的身世。悲痛中更加坚定了她做一名德行高尚的大夫的决心。此后拜长安第一名医郑无空为师,苦学医术,悬壶济世,一时间被誉为女中扁鹊。为学习更高的医术,进入宫廷,几经倾轧与迫害,几经牢狱之苦,不卑不亢,先后做过乳医、女医、女侍医,最终被汉武帝册封为西汉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医。欢迎读者朋友登陆百度文泉杰吧《女国医》交流专区或加入本书qq群14921679与大家一起讨论。
  • 中国史纲

    中国史纲

    本书旁征博引,纵横捭阖,以丰富的文史资料和自由的行文风格阐释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