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000000008

第8章 第三谋攻篇(1)

【原文】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译文】

用兵的法子,使敌人举国降服为上,用武力击破敌国次之;使敌人全军降服为上,用武力击破敌军次之;使敌人全旅降服为上,用武力击破其次之;使敌人全卒降服为上,用武力击破其次之;使敌人全伍降服为上,用武力击破它次之。

【解析】

孙子特别不赞成毁灭性地战胜方式,认为那样即便胜了,也是下策,而最佳的策略则是让敌军几乎是完好无损被己方征服、打败——这样的打法自然难度不小,不过这也是有道理的,歼灭敌人的顽固力量,额外的多杀其实并不值得称赞,杀戮越多有时越会激起对方战死沙场的斗志,而“不杀”或“少杀”却会瓦解敌人的斗志,之后讨价还价,在谈判桌上以政治的方式获得胜利就不在话下了。军事其实作为一种威慑力量,发挥辅助作用,适可而止就很好。

【故事】

经常出现在李白诗中的战国齐人鲁仲连是位传奇人物,他单凭一封书信就使围城之中的将领不再坚守,使敌人屈服。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攻入齐国,半年内连下七十余城,只余下即墨和莒两座城池未下。即墨守将田单激发齐人士气,顽强抵抗,后又以火牛阵大败燕军,紧接着开始反攻,收复了数座城池,然而却在狄邑受挫,三月不下,田单因鲁仲连曾预言他难以快速攻下狄邑,故前去向他请教原因。鲁仲连说:“过去你坚守孤城的时候,上下皆有必死之心,一心作战,而如今你已连下数城,又佩戴华贵衣饰,不再与士卒同心求死了,故而攻城难下。”田单闻言后亲临战阵,一鼓作气攻下了狄邑。田单一路收复了齐丢失的七十余城,然而守在聊城中的燕将负隅顽抗,又让他一筹莫展了,只得又请鲁仲连出谋划策。鲁仲连分析了双方战势以及对方将领的心理特征,认为燕将如今之所以死守,是因为怕有人在燕王面前进谗言,燕将丢掉城池回国后必定会丢掉性命。于是鲁仲连就给燕将写了一封书信,用箭射入城内,信中鲁仲连从燕将的立场出发,详细陈说了种种利害,分析燕将在外国坚守别人的城池毫无意义,且只会使燕国的士兵牺牲更多,坚城总有一日会破,到那时燕将就一无所有,不如趁现在双方罢战,燕国人回燕国,齐国城池归齐国,双方都能保全,燕将回去,燕王和燕国百姓都会称赞感激燕将的。燕将看完书信后权衡一番,觉得鲁仲连分析得十分正确,再坚守下去根本没有必要了,于是连夜撤军,放弃了聊城,鲁仲连仅凭一封书信便拿下了坚城。

这同后来楚汉相争时韩信接受李左车建议一书降燕十分相似,不同的是鲁仲连的身份——鲁仲连亦被称作鲁连,仲表示的是他的排行——他是一位游士,并不隶属于某一国某一军之下,按照当时有气节的游士的价值观,为人们排难解纷,尤其是制止战争和暴行,是他们的一种无上荣耀。他们的武器是辩才,直陈道理,分析利害,为他们选择的一方出谋划策,然而并没有固定的立场,而是视情况而定。鲁仲连作为游士中既富辩才又有气节的卓越之士,不要说在后世难逢,即便在当时游士横行的战国时代也是极为少见的,他是一位不贪慕钱财、不屈服于权力、特立独行有个性的人物。战国时代士人中盛行逐利之风,游说各国、直取千金是许多游士的理想,另一些不愿参与到这种风气中来的士人则隐居在乡野深山,作为“处士”籍籍无名地生活着。而鲁仲连与这两种士人都不同,他积极入世,奔走于危难,然而事后却并不接受王公贵族的赏赐,他在秦围赵邯郸并恐吓魏王派兵支援赵国的时候,在赵国说服了魏将辛垣衍——辛是魏国派来联合赵国“尊秦为帝”、以屈辱换和平的说客——秦将闻之震惊,将军队后撤五十里,后来魏信陵君窃符救赵,邯郸之围遂解,赵国得以保全,赵平原君感激鲁仲连,想要封赏他,鲁仲连辞让不肯,后来平原君又在宴席上向他奉上千金,鲁仲连笑着拒绝了:“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贾之人也,仲连不忍为也。”辞别平原君,终身不复相见。

那个游士异常活跃的时代结束之后,中国进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时代,这之后郡县制下的“士”,与春秋前封建制下一切循礼而行的“士”、春秋战国时或尚利或尚气节的“士”都不一样,“士”的独立性大打折扣,直接置身于统一王权下的庞大机器之中,所以这样的奇人奇事发生的几率就很低了,后世士人也只能在诗文中回忆和感叹了。

鲁仲连的长处是论辩,向顽固的对手陈说利害,解除对方的种种顾虑。似乎对于鲁仲连来说,招降退军等是很容易的事——实则不然,对时机的把握、对对方心理的揣摩、对形势的洞察,这都需要极强的辨析能力,而且挺身而出令围城悄然自解,排难解纷,事成后飘然离去,这更像是一个无法复制的传奇,只能令后人仰慕和向往,而“实不能至”。

【原文】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译文】

所以百战百胜,不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使敌军屈服,这才是最妙的。故而上等的军事行动是以谋略来战,其次是以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野战,最后才是攻城。攻城这法子,是不得已的,制造带望楼的战车和攻城车,准备好各种攻城的器械,三个月才能完成;堆筑攻城的土山,又要三个月才能做到。将领忍不住自己的情绪,让士兵们像蚂蚁一样附在城墙上试图登城,这样一来就有三分之一的士兵要牺牲了,而城市仍然没有攻克,这是攻城带来的灾祸。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却不是通过战争,夺取敌人的城池却不是通过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却不是通过持久的作战,而是用“全国”、“全军”等等的策略来争胜于天下,故而既不会消耗自己的兵力而又能获得利益,这就是谋攻的法子。

【解析】

在孙子看来,面对坚城,硬攻是非常不智的,“杀士卒三分之一”,城还不一定能下,这是硬攻之灾。攻城本来就是下策,硬攻更是下下策,那怎么办呢?上佳的方法是兵不血刃而坚城可下,利用政治、外交攻陷敌人的心理;其次则是用诱敌之术,将敌人诱出坚城,野战取胜,这几种法子都是要求攻方讲究谋略,至于在战事中的具体应用,更是千变万化,总之不到万不得已,决不拼着折损己方兵力去硬攻。

【故事一】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诸侯。由于实力相当雄厚,齐桓公不断对外发起战争,扩大领土。公元前681年,齐国与鲁国多次交战,鲁国屡战屡败,鲁庄公只好割地求和,双方约定在柯地举行签约仪式。

鲁国有位大将姓曹,名沫。曹沫力大无比,又很勇敢,对齐桓公以强凌弱的做法大为愤慨,齐桓公拥重兵到达柯地,曹沫作为鲁庄公的侍卫也参加了会盟仪式。仪式开始后,鲁庄公和齐桓公同时登上会盟仪式的“坛”,正在这时,曹沫突然跳到坛上,一手抓住齐桓公,一手拔出藏在战袍下的匕首,对准了齐桓公。齐桓公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吓得面无人色,挣扎了几下,却怎么也挣脱不了,只好战战兢兢问:“你……你想干什么?”曹沫道:“你们齐国以强凌弱,得寸进尺,鲁国已经没有多少土地了,你还不满足,我现在只求你把齐国夺走的土地归还给鲁国,否则,我们同归于尽!”齐桓公望着寒光闪闪的刀刃,只好答应。曹沫说:“这样答应不行,你要当着坛下所有的人宣布,齐国归还鲁国的土地!”

这时坛下的齐国将士想上前营救齐桓公,但又害怕曹沫伤害到桓公,一个个束手无策。齐桓公迫于无奈,只好照着曹沫的话当众宣布归还鲁国的土地。

齐桓公仓皇离开了鲁国,越想越感到有失体面,不但不准备归还土地,还想起兵灭掉鲁国。相国管仲劝道:“君子言必信,行必果,大王既然已经当众答应了鲁国,再兴兵伐鲁,岂不是失信于诸侯?这样做实在是因小失大!”

齐桓公对管仲言听计从,便把靠战争夺到的国土如数归还了鲁国。

曹沫在自己国家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时,用劫持敌方首脑的方式替己方挽回了利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管仲劝阻齐桓公,因为对于齐这样拥有霸主地位的大国,信义和威望的建立比土地的掠得更为重要。

【故事二】

齐国曾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的国家,但是齐桓公死后,齐国就逐渐衰败了。过了一百年,齐景公当上了国君,为了恢复齐国的往昔繁盛,齐景公任用了晏婴等一批贤臣,使齐国再度走上欣欣向荣的道路。

齐国的繁荣和强盛引起了称霸中原的晋国的不安。晋平公为了向诸侯各国显示一下自己“霸主”的威力和巩固其地位,就想征伐齐国,给齐国一点厉害看看。为了探清楚齐国的虚实,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

范昭到了齐国,齐景公设盛宴款待晋国使者。酒到酣处,范昭对齐景公说:“请大王把酒杯借我用一下。”齐景公不知其意,便吩咐侍从:“把我的酒杯斟满,为上国使者敬酒!”侍从倒满酒恭恭敬敬地送到范昭面前,范昭端起酒,一饮而尽。

晏婴把范昭的举止和神色看在眼里,大为愤怒,厉声命令斟酒的侍从:“撤掉这个酒杯!给国君换一个干净的。”范昭闻言,吃了一惊。于是,他干脆佯作喝醉,站起身,手舞足蹈地跳起舞来,边舞还边对乐师说:“请给我奏一曲成周之乐,以助酒兴!”乐师从晏婴命令侍从撤杯的举动中看出了范昭的用意,站起来对范昭说:“下臣不会奏成周之乐。”范昭连讨没趣,借口已经喝醉,告辞回驿馆去了。

齐景公见范昭不悦而去,心中不安,责怪晏婴说:“我们要跟各国友好往来,范昭是上国使者,怎么能惹怒人家呢?”晏婴回道:“范昭不过是以喝醉为名来试探我国的实力,为臣的这样做,正是要挫掉他的锐气,使他不敢小看我们。”乐师也跟着说:“成周之乐是供天子使用的,范昭不过是个小小使者,他也太狂妄了。”齐景公这才恍然大悟。

第二天,范昭拜见齐景公,连连向齐景公道歉,说自己酒醉失礼。齐景公回了几句客套话,然后派晏婴带范昭去齐国的军营和街市上参观。

范昭回国后,不无感触地对晋平公说:“齐国国力不弱,群臣同心,暂时不可图谋。”晋平公于是打消了攻伐齐国的念头。

晏婴的做法可谓标准的“伐交”,在外交场合义正词严,不给对手以可乘之机,不仅保住了国家和君王的尊严,并且让虎视眈眈的对手不敢轻易对自己用兵。

【故事三】

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派大将郭敬攻占了东晋的樊城,与驻守襄阳城的东晋将领周抚相对峙。郭敬没有急急忙忙与周抚开战,而是让士卒每天把战马赶到汉水边洗浴,日复一日均是如此,襄阳城中的东晋士兵观察到这一点后,报告给了周抚,周抚心想不妙,以为后赵的大部队赶到这里来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于是赶紧撤出襄阳,退保武昌。郭敬不费一兵一卒,就将部队开进了襄阳城。

这种恐吓手段当然也是一种心理战术,只不过与派使者或用书信说服打动守城者不同的是,这种战术不需要与其直接接触,而是利用距离故意制造假象,让守城者在利弊权衡之下主动放弃,进行战略转移。——其手段自然也是相当高明的。

【原文】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译文】

因此,用兵之法在于,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围歼他,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展开强攻,有双倍于敌的兵力就想方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只有与敌人相当的兵力就列阵而战,兵力少于敌人就组织撤退,兵力相差太远就要避免交战。所以如果弱小的一方若死命打硬仗,就会成为强大的一方的俘虏。

【解析】

以上这是说面对不同的兵力对比时怎样作战对自己最有利。当己方占有绝对兵力优势时,可以直接正面接战,冲上去包围、攻击,反正自己人多,只要不出现重大失误,单单命令全体士兵奋勇冲击,应该会立于不败之地。而当己方不占有压倒性的兵力优势时,就要想方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使其战斗力减弱,敌人兵力分为几支,而己方军力合为一股,自然优势就偏向己方了。而当己方兵力不足时,就应该组织撤退,除非有奇计出奇兵,否则正面抗衡必败无疑,“小敌之坚,大敌之擒”,无论多勇猛,还是不免要被歼灭殆尽或者最后束手就擒啊!

【故事】

同类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古代战争

    世界军事百科之古代战争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万箭千刀一夜杀

    万箭千刀一夜杀

    世界经典的闪击战: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不列颠空战,克里特岛空降战役,珍珠港事件,珊瑚海战役,等等,带你游走世界,观看闪击战。
  • 战略特战队

    战略特战队

    这是一部十个兄弟的故事,经历坎坷,成就自己的辉煌。看他们一步一步走过的艰苦路程。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军事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军事篇)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基于物竞天择的本性,对外界的索求是永无止境的。由此引发的战争贯穿着人类有文字记载的数千年历史。在探究历史上那些战争真相的同时,人类也在那些断垣残壁中反思。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低碳旅游:你的习惯改变的是地球的命运

    低碳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低碳生活也不仅仅是一种时尚,它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是一件利在千秋万代的大事。节水、节电、节气,摒弃高碳模式,崇尚低碳生活……就是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可以让低碳生活变为现实,让我们为低碳环境、绿色地球作出自己的贡献!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白云蓝天、雾霭流岚、花香鸟语、蝶舞莺飞……如此美丽的环境需要我们共同的呵护。不要让小河的水总是恶臭,不要让机动车的尾气令人掩住口鼻,不要让草丛里的塑料袋不计其数……让我们牵起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使地球更美丽,更精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血色兰花

    血色兰花

    一桩突发于东京的国际兰花走私案,打破古镇 云江的宁静。刀光血影连夺数命,云遮雾绕案情迷离;算命扑克步步追杀,情色陷阱丝丝入扣;古刹展神秘兰图,深山护绝世奇葩;爱恨情仇理还乱, 生离死别两茫茫;真凶饮弹,卧底深藏;大盗百密一疏,警探智勇双全——枪声响起,有情人魂归何处;风雨过后,贵妇兰青翠欲滴
  • 秦时明月之焚书坑儒

    秦时明月之焚书坑儒

    航行数月的蜃楼归来,扶苏才知道,所谓的出航只是一个骗局。阴阳家的触手正在蔓延,大秦帝国的秘密揭开了冰山一角。天明能否见到月儿,虞姬又是谁?盖聂与端木蓉的情感又将会如何发展?小圣贤庄能否逃脱宿命?请看小槿版的焚书坑儒和始皇之死……
  • 续红楼之水润玉心

    续红楼之水润玉心

    林黛玉在宝玉和宝姐姐成亲的晚上,伤心欲绝,投入了潋滟湖,被刘家村的一对老夫妇救起,巧遇北静王爷水溶,从而又引发了一段缠绵温馨的······片段一:林姑娘,我怎么舍得你离开我呢!我巴不得照顾你一辈子的!片段二:林姑娘,刚刚你看到我的时候,心里非常高兴是吗?还有这首诗,是你为我而做的吗?你心里一直在惦念着我,是吗?向大家推荐我的另外一部作品《续红楼之潇湘情缘》
  • 正妃住隔壁

    正妃住隔壁

    《合卺词》镜子的古文她,一个现代国际安全局的高级特工,风平浪静时慵懒闲适,帅性如风。看似全然不具杀伤力。环境变化时则出手狠绝,精准,招招毙命。她,一个架空时代王府捡回来生子的丫头,初来王府,局促不安,胆小怕事,处处看人脸色行事。为免招惹事端,习惯闭门不出。当她成了她!他,一朝呼风唤雨的王爷,温文尔雅,温润如玉,性淡若薄云,嗜睡且对一切都漠不关心,喜欢拒人于千里之外。甚至记不得近身处女子的相貌。当他被一个喝醉了酒翻墙而入的小丫头敛去所有神志,当心中寒霜被融化,暖意注入心田,他如何会对生命里唯一一次感兴趣的东西收手。她为他的妾,她和他却不知。她以兄弟称他,他将她捧于手掌,喝护于胸膛。正妃在隔壁,一切荣华炫目都在隔壁,他的视线越过茫茫人海终是投在何处?宋楚说:“白末,我不喜欢江山,不喜欢权贵,也没哪个女人见过第一面就记住相貌轮廓,唯你是铬记于心的。”宋楚说:“白末,我的身心都只沦陷给你这么一个女人,再无其他!”宋楚说:“白末,当你立于墙头,一双明亮的眼眸渲染整个星空,那一刻我便决定,将你带到天涯海角,不让尘世沾染你丝毫我欲独霸的美丽。”宫九夜说:白末,你偷去的又何止一个钱袋。我的心你拿去了,却不说要。此生,我将如何安放它?!莫凌风说:白末,本该你是我的妻。奈何我们之间,竟隔着万水千山的距离。我允许你带着目的靠近我。哪怕是背叛,这一生我也允你若干次。直到最后用自己的生命去换你的命了。这许多年明眸中好似才看到一片锦绣,竟心甘情愿被这三尺黄土掩埋。君宇墨说:白末,我的人你要吗?我的承诺你要吗?我的心你要吗?为何时间流逝了,你始终定格在我的脑子里,那一瞬间便是动也不曾动过。尘子倾说:白末,一张龙椅争了多年,时间再回到这一点,只想以江山为聘,娶你为妻,不让宫廷束缚你,同你做对平凡的夫妻。可是,我遇你,终是晚了。白末想,我不想宫廷,宫廷却已生涟漪。我不想江湖,江湖却也已泛滥。如果幸福是流沙,我只愿沿着你的方向一路追随。如果温情是场梦,我只愿一觉再不醒来。(不虐男女主,男主一路宠到女主看不到边际。)新文《重生—硬碰硬》这是一对男女总裁斗智斗勇,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的故事,女总裁不羁精怪,绝对有一鸣惊人的爆发力。男总裁邪魅桀骜,攻于算计,运筹帷幄。客观说:
  • 诗意的村庄

    诗意的村庄

    这是我国第一部写屈原诞生地乐平里的著作,写的是乐平里的骚坛诗人和奇妙故事,之所以说奇妙,是因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这一群写诗的人,却一点都不诗意,他们是一群被岁月揉搓过的农民。他们的贫困和窘迫,与他们的笔呼墨号搭不上界,生活对于他们所呈现的寒意与他们对现实歌颂的温暖也不成比例。他们生活在自己用热忱与虔敬堆砌的幻觉里,并将其化为诗意。作者文笔优美,结构谨严,所写之人,特点鲜明,形象丰满生动。文章可圈可点,读后印象深刻。乐平里——它的庙宇,它的橘与兰草,它的稻谷,它的秋天,它的丰收后的山野,它的包谷和野猪,还有包谷酿的屈原酒及农家饭庄等等。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擎天圣皇

    擎天圣皇

    少年偶得机缘,一鸣惊人!风卷残云,破除一切!妖魔鬼怪,为之颤抖!承天之命,统治诸天!
  • 亲骨肉

    亲骨肉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