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700000012

第12章 《朱子語類》俗語詞研究(5)

【警誨】

告誡,教誨。2見:

所以輕率之病見於言動之間,有不能掩者。今得先生警誨,自此更當於此處加省察收攝之功。(卷113,頁2745)

古人瞽史誦詩之類,是規戒警誨之意,無時不然。文蔚。(卷12,頁200)

按:“警”有告誡義。《說文·言部》:“警,戒也。”《玉篇·言部》:“警,戒也,敕也。”如《周禮·天官塚宰》:“則以法警戒群吏,令脩宮中之職事。”又,《說文·言部》:“誨,曉教也。”徐鉉等注:“丁寧誨之若決晦昧也。”《廣韻·隊韻》:“誨,教訓也。”《論語·為政》:“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朱子語類》文例中“得先生警誨”,義即得先生告誡教誨。此詞此義宋時文獻多見,如宋文同《丹淵集》卷四〇《文安縣君劉氏墓誌銘》:“蓋使人聽其言,惕然若嚴師良友在側,動靜語默,以教義諄諄警誨人者,予過漸鮮,有奧助爾。”又宋吳泳《鶴林集》卷二八《與魏鶴山書》:“問學行己之要,正欲求警誨一語,濯去舊見,以來新知。”又宋魏了翁《鶴山集》卷三二《上建康留守葉侍郎適書》:“侍郎方以道學正宗,倡明後進,幾有以警誨之,俾得以循是而思所以立焉,不勝幸甚!”宋後沿用此義,例不贅。

【窠窟】

喻固有的框架或模式。7見,例如:

但老子則猶自守箇規模子去做,到得莊子出來,將他那窠窟盡底掀番了,故他自以為一家。老子極勞攘,莊子較平易。廣。(卷63,頁1540)

今於“在明明德”未曾理會得,便要先理會“新民”工夫;及至“新民”,又無那“親其親、長其長”底事,却便先萌箇計功計獲底心,要如何濟他,如何有益,少間盡落入功利窠窟裏去!僩。(卷73,頁1848)

黎季成問:“向來工夫零碎,今聞先生之誨,乃見得人之所任甚重,統體通貫。”曰:“季成只是守舊窠窟,須當進步。”蓋卿。(卷120,頁2888)

另如宋陸九淵《象山語錄》卷二:“元吉從老夫十五年,前數年病在逐外,中間數年,換入一意見窠窟去,又數年,換入一安樂窠窟去,這一二年,老夫痛加鍛煉,似覺壁立無些近傍。”又《大慧普覺禪師法語》卷二四《宋徑山能仁禪院住持嗣法·示道明講主》:“故能千了百當,便跳出教乘玄妙窠窟,即時前後際斷,了無一法可作了不了道理。”又宋釋曉瑩《羅湖野録》卷一:“晚年轉復沒刀刀,奮金剛椎碎窠窟。他時要識圜悟面,一為渠儂併拈出。”

按:“窠窟”本指洞穴、空穴,也就是動物棲身之所,在此基礎上通過詞義引申,喻事物或事理固有的框架或模式。《漢語大詞典》釋“窠窟”為“動物棲身之所。喻指事業”。未及此義。《漢語大詞典訂補》增補義項二:①喻指已有的成績、經驗、水平等。②猶牢籠。喻指束縛人的事物。二義項皆以《朱子語類》為引例,釋義似未妥。

【立脚處】

立脚點,根基。5見,例如:

蓋此是萬理之原,萬事之本,且要先識認得,先存養得,方有下手立脚處耳。(卷6,頁114)

且如不處、不去,若是資質好底,所見稍明,便於這裏也能見得,只是未必到無終食不違底意思。不處、不去,乃是立脚處好了,細密工夫方下得。若上面無立脚處了,其他可見。恪。(卷26,頁648)

只如曾子則大抵偏於剛毅,這終是有立脚處。所以其他諸子皆無傳,惟曾子獨得其傳。賀孫。(卷93,頁2353)

另如宋滕珙《經濟文衡》前集二二《答曾無疑》:“孝悌忠恕,若淺言之,則方是人之常行。若不由此,即日用之間更無立脚處。”又朱熹《晦庵集》卷四三《答林擇之》:“觀此則學者用工固自有次序,須先有個立脚處方可省察,就此進步。”宋後沿用此義,例不贅。

【落窠臼】

謂符合事物或事理慣有的模式或規律。3見:

先生謂祖道曰:“讀書,且去鑽研求索。……且熟讀,就他注解為他説一番。説得行時,却又為他精思,久久自落窠臼。略知瞥見,便立見解,終不是實。恐他時無把捉,虚費心力。”(卷116,頁2799)

今之禅家皆破其説,以為有理路,落窠臼,有礙正當知見。今之禅家多是“麻三斤”、“乾屎橛”之説,謂之“不落窠臼”,“不堕理路”。僩。(卷126,頁3018)

按:“窠臼”謂“事物或事理慣有的模式或規律”,宋樓鑰《攻媿集》卷一一〇《延慶月堂講師塔銘》:“入自悟門,縱横演說,辯才無碍。脫落窠臼,如老斲輪,得心忘手。”其中“脫落窠臼,如老斲輪得心忘手”,就是指一旦拋卻事理慣有的規律,老扁斫輪就不再得心應手了,祇會導致得心忘手的後果。《朱子語類》文例中“落窠臼”與“不落窠臼”相對而言,“落窠臼”謂符合事物或事理慣有的模式或規律。此詞此義宋文獻有見,如宋王柏《魯齋集》卷一一《跋季兄大學編》:“大學之編,明白整潔,悉落窠臼,非用工深者未易到。”同樣,《朱子語類》文例中“不落窠臼”謂不遵從事物或事理慣有的模式或規律。另如宋王炎《雙溪類稿》卷二七《請智老住廣福疏》:“談禪若露機鋒,半成魔説;傳法不落窠臼,方是正宗。分臨濟之派流,得逹摩之皮髓,可續祖師命脈,能開衲子眼根。”又宋車若水《脚氣集》卷上:“禪家之法,只是要人靜定癡守一句,更不思别路,久而自能通逹,此吾儒至誠如神之緒餘。吾儒公漙,他只是自私,他要不落窠臼,誠是不落窠臼,然亦有可摶摸者。”

需要說明的是,在“落窠臼”這一表達中,“窠臼”是一個中性詞,泛言事物或事理慣有的模式或規律。隨着詞義的發展,“窠臼”一詞的感情色彩發生變化,指事物陳舊的格調、程式等,如朱熹《晦庵集》卷三九《答許順之》:“此正是順之從來一個窠臼,何故至今出脫不得?豈自以為是之過耶?”故而,“落窠臼”詞義亦隨之變化,謂“落入俗套”。由此亦有了“不落窠臼”一說,謂“不落俗套”。此詞此義主要見於宋後文獻,如明張岱《陶庵夢憶》卷八《阮圓海戲》:“阮圓海大有才華,恨居心勿靜,其所編諸劇,罵世十七,解嘲三十,多詆毀東林,辯宥魏黨,為士子君所唾棄,故其傳奇不之著焉。如就戲論,則亦鏃鏃能新,不落窠臼者也。”又明顧憲成《涇臯藏稿》卷三《王辰玉復書》:“開門户則自不免多生徒,多生徒則自不免立異說。即南宋大儒,吾未敢以為不落窠臼也。”後一直沿用此義,現代漢語中也不例外。《漢語大詞典》釋“不落窠臼”為“不落俗套。比喻有独创风格”,未及該詞本義,未能反映該詞詞義演變歷程;以《紅樓夢》為首例,稍晚。

又,“落窠臼”亦作“落窠槽”,如《朱子語類》卷一二一僩錄:“讀書之法,只要落窠槽。今公們讀書,盡不曾落得那窠槽,只是走向外去思量,所以都説差去。”《宋語言詞典》釋“落窠槽”為“喻指讀書時切實領會和把握原意”,《宋語言詞典》“落窠槽”:喻指讀書時切實領會和把握原意。亦作“落窠臼”。《朱子語類》卷一二一:“讀書之法,只要落窠槽,只是走向外去思量,所以都說差去。”又卷一一六:“讀書,且去鑽研求索……且熟讀,就他注解為他說一番。說得行時,卻又為他靜思,久久自落窠臼。”第192頁。稍欠妥。

【流峙】

本指水的流動、山的聳立。亦謂事物通過自然的力量形成。1見:

萬物盈乎兩間,生生不窮,日往則月來,寒往則暑來,風雷之所以鼓動,山川之所以流峙,皆蒼蒼者實有以主其造化之權邪;抑只是太極為萬化樞紐,故萬物自然如此?(卷4,頁63)

按:“流峙”一語源於“山峙川流”之說,載見於晉葛洪《抱朴子·內篇》卷一八《地真》:“金沈羽浮,山峙川流,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存之則在,忽之則亡。”可見,“流峙”指的是一種自然現象,即水的流動,山的聳立。另如唐李陽冰《上李大夫論古篆書》:“於天地山川得方圓流峙之形,於日月星辰得經緯昭回之度。”正因如此,古人通過仰觀俯察,在山川流峙中感悟自然之力量,“流峙”一詞詞義亦逐漸擴大,凡事物通過自然的力量形成皆曰“流峙”,《朱子語類》文例中“風雷之所以鼓動,山川之所以流峙”,皆是由實而虛的義理表達,故言“皆蒼蒼者實有以主其造化之權邪;抑只是太極為萬化樞紐”。另如宋衛湜《禮記集説》卷一二七:“而況日月星辰之運動,山川草木之流峙乎?大含元氣而天下莫能載,小入無間而天下莫能破,察之之功如此,君子於謹獨之學,其可忽邪?”又宋羅公升《浙江觀潮賦》:“名山大川清泉怪石之流峙,奇花異卉嘉禾美竹之夭喬,皆忠臣孝子賢士大夫精神之所寓,而況於潮乎?”又明陸樹聲《清暑筆談》:“有天地斯有山川,自一氣初分而言則曰融結。氣之成形則曰流峙,形區性别則曰動靜。”

【墨筆】

蘸寫黑色顏料的書畫筆。2見:

某二十年前得《上蔡語錄》觀之,初用銀朱畫出合處;及再觀,則不同矣,乃用粉筆;三觀,則又用墨筆。大雅。(卷104,頁2614)

嘗看上蔡《論語》,其初將紅筆抹出,後又用青筆抹出,又用黃筆抹出,三四番後,又用墨筆抹出,是要尋那精底。義剛。(卷120,頁2887)

另如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一《異事》:“余在漢東時,清明日雷震死二人於州守園中,脅上各有兩字,如墨筆畫,扶疏類柏葉,不知何字。”又宋邵伯溫《聞見錄》卷六:“偶翰林司以金盂貯熟水,曰:‘王所須也。’文定取案上墨筆攪水中,水盡黑,令持去。王見之大驚,意其有毒也,即上馬去。”又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權臣擅政》:“省台院官議不可行,宛轉稟白,止金書‘上天眷命皇帝聖旨’八字,餘仍墨筆云。”

按:“墨”是指一種用於書寫、繪畫等所用的黑色顏料,《說文·土部》:“墨,書墨也。”《廣雅·釋器》:“墨,黑也。”又,明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九《墨》:“上古無墨,竹挺點漆而書。中古方以石磨汁,或云是延安石液。至魏晉時,始有墨丸,乃漆煙松煤夾和爲之。”文例中“墨筆”是相對於粉筆、青筆、黃筆等而言,是指用蘸寫黑色顏料的書畫筆抹畫。《漢語大詞典》收列兩個義項:①濡墨於筆。②毛筆。未及此義。

【默會】

暗自領會。2見:

若果見得不容已處,則自可默會矣。(卷17,頁384)

夫所謂體認者,若曰體之於心而識之,猶所謂默會也。(卷115,頁2773)

按:“默”謂暗中,暗自,如《朱子語類》卷三四植錄:“若‘默而識之’,乃不言而存諸心,非心與理契,安能如此!”文例中“默會”猶“默識”,即暗中理會。又朱熹《晦庵集》卷四八《答呂子約》:“某深惟訓誨,真可謂直截指示,雖非某所及,未能言下即承,然敢不默會此意。第有所欲論辨當吐露者,亦不敢不詳陳之。”又宋劉一止《苕溪集》卷一〇《說命下》:“此非有神契默會,惡能臻於是哉!”

另,此詞此義宋前已見,如唐姚係《五老峰大明觀贈隱者》詩:“故人清和客,默會琴心微。”《漢語大詞典》以明方孝孺《醫原》為首例。

【便儇】

巧言善辯。3見:

明道云:“所貴者資。便儇皎厲兮,去道遠而!”此說甚好。可學。(卷49,頁1198)

學者輕於著書,皆是氣識淺薄,使作得如此,所謂“聖雖學作兮,所貴者資;便儇皎厲兮,去道逺而!”盖此理醲厚,非便儇皎厲不克負荷者所能當。謨。(卷11,頁194)

按:“便儇”一語出自宋程顥《李寺丞墓誌銘》:“聖雖可學兮,所貴者資;便儇皎厲兮,去道逺而展矣。”其中,“便儇”乃同義複合,含貶義。“便”,《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何晏集解引鄭玄注:“便,辯也。謂佞而辯。”“儇”,《楚辭·九章·惜誦》:“忘儇媚以背衆兮,待明君其知之。”王逸注:“儇,佞也。”可見,文例中“便儇皎厲”,“便儇”謂巧言善辯,“皎厲”謂清高自持,懷持此種性格特徵之人,皆離道甚遠。“便儇”此義宋及以後文獻有見,如宋王應麟《通鑑答問》卷一《司馬公論才徳》:“君子聰明洞逹,小人則便儇苛細而已;君子剛毅有守,小人則色厲內荏而已。”又宋楊時《龟山集》卷二〇《答胡康侯其二》:“某竊嘗謂曾子竟以魯得之,若夫便儇激厲,則其去道也逺矣。”又明于慎行《穀山筆塵》卷一六《雜說》:“故有呈木樸之觀而負瑋奇之節,謝便儇之巧而儲博大之材者,此無鹽之類也。”《漢語大詞典》釋“便儇”為“輕捷靈便貌”,未及此義。《漢語大詞典訂補》增補義項為“輕浮淺薄”,以《朱子語類》為引例,釋義未確。

【偏言】

與“專言”相對。分說,分而言之。49見,例如:

“愛之理”,是“偏言則一事”;“心之德”,是“專言則包四者”。故合而言之,則四者皆心之德,而仁為之主;分而言之,則仁是愛之理。時舉。(卷20,頁466)

“心之德”,是就專言之統體上說;“愛之理”,是就偏言之一體上說,雖言其體,而用未嘗不包在其中。(卷51,頁1220)

“中正仁義”一節,仁義自分體用,是一般說;仁義中正分體用,又是一般說。偏言專言者,只說仁,便是體;才說義,便是就仁中分出一箇道理。謨。(卷94,頁2383)

按:文例中“偏言”為訓詁術語,此詞此義《朱子語類》中多見。另宋蔡模《孟子集疏》,宋真德秀《西山讀書記》,宋滕珙《經濟文衡》,宋陳埴《木鍾集》等文本中亦多見,例不贅。《漢語大詞典》列義項二:①偏邪不正之言。②猶片言。未及此義。

【入門欵】

本指進門時的叩擊之舉。亦代指入門的憑證,或達到某種學問、技藝等的門徑。1見:

諸公致知、格物之說,皆失了伊川意,此正是入門欵。於此既差,則他可知矣。。(卷18,頁422)

按:“入門”一說,源出《論語·子張》:“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其中,“入門”字面義上指進門,實喻進入其學問境界。“欵”同“款”,“入門欵”即“入門款”,《字彙·欠部》:“欵,俗款字。”“款”有“叩擊、敲擊”義,《廣雅·釋宮》:“款,叩也。”《呂氏春秋·愛士》:“陽城胥渠處廣門之官,夜款門而謁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高誘注:“款,叩也。”故,“入門款”就是指進門時的叩擊之舉,以此代指入門的憑證,如朱熹《晦庵集》卷一四《延和奏劄二·貼黃》:“仍遇大囚到獄,即限兩日内具入門款,先次飛申本州及提刑司照會。庶幾粗革舊弊,天下幸甚!”又宋黃震《黃氏日抄》卷七九《江西提刑司交割到任日鏤榜約束》:“及取入門欵,官不即時到獄,停朝隔宿,又不親面審供,點對元情。”在此基礎上,亦可代指達到某種學問或技藝等的門徑,如《朱子語類》文例中所言“諸公致知、格物之說,皆失了伊川意,此正是入門欵”正是。另如明夏尚樸《東巖集》卷一《示滁州學諸生》:“近時諸公論學,乃欲取足吾心之良知而議程朱格物博文之論為支離,其何以開聖人之知見,擴吾心良知良能之本然,此乃入門欵。於此既差,是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

【竦拔】

奮發,振作。1見:

為學,須思所以超凡入聖。如何昨日為鄉人,今日便為聖人!須是竦拔,方始有進!砥。(卷8,P135)

按:參《朱子語類》卷八僩錄:“聖賢千言萬語,無非只說此事。須是策勵此心,勇猛奮發,拔出心肝與他去做!如兩邊擂起戰鼓,莫問前頭如何,只認卷將去!”其中“策勵此心,勇猛奮發”,與“竦拔”義同。

又,此詞此義宋前已見,如唐李遠《蟬蛻賦》:“勿謂乎蟬之至微,能變化以知機。因挺質以竦拔,遂脫身而奮飛。”《漢語大詞典》僅收列一個義項“高聳挺拔”,未及此義;以明蔣一葵《長安客話·金溝館》為該義首例,例證偏晚。如宋衞博《定庵類稿》卷四《雙椿頌並序》:“其陽有雙榦,竦拔出乎衆木之上,蓊欝轇轕,樛枝而連理者,是為雙椿。”其中,“竦拔”義即“高聳挺拔”。

【審擇】

謹慎地選擇。偏正式結構。1見:

問:“近看《論語精義》,不知讀之當有何法?”曰:“别無方法,但虛心熟讀而審擇之耳。”人傑。(卷19,頁440)

按:“審”謂“謹慎,審慎”,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是故審行信令,禍福賞罰,以制死生。”其中,“審行”,義即審慎地實行。同時,參《朱子語類》卷一九德明錄:“如看《論語精義》,且只將諸說相比並看,自然比得正道理出來。如識高者,初見一條,便能判其是非。如未能,且細看,如看按欵相似。”又同卷榦錄:“問:‘精義有說得高遠處,不知如何看。’曰:‘也須都子細看,取予却在自家。若以為高遠而略之,便鹵莽了!’”其中,“且只將諸說相比並看”,“取予却在自家”等語,皆言要謹慎地選擇。

同类推荐
  •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选取的《窄门》、《田园交响曲》和《背德者》都是纪德的代表作,合称“纪德三部曲”。作品都带有悲剧色彩,蕴含着作者对于人性与世俗冲突的思考。其中《田园交响曲》,被认为是作者最富自传性的作品。 纪德的作品非常早就传入了中国,引起了包括鲁迅在内的读者注意。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价值不仅没有被时间埋没,反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归根结底是他用自己的笔触动了人们的内心。 《田园交响曲(纪德中短篇小说选)》是“时光文库”系列之一。
  •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是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是一本描述土地和人关系的书,被誉为土地伦理学开山之作。
  •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

    《藏在草间》的五十四篇散文,写母亲暮年的无奈,写父亲的痛与通达,亲情的脆弱与不可靠,都催人肝肠,写黄壤平原的农具风物的遗存让人感怀,写缠绵诗意的童年啊水墨的意蕴。对黄壤平原人与事本真的描述既不是田园将芜兮,胡不归的诗意栖息,也非锄禾日当午的唏嘘哀叹。
  • 走进历史深处

    走进历史深处

    本书突出记载了笔者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册“历史深处”时留下的思考和感悟。
  • 康若文琴的诗

    康若文琴的诗

    诗集共收录108首诗。,《康若文琴诗》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呈现出非常鲜明的个性以及语言极具特色的魅力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唐家病小姐

    重生之唐家病小姐

    尸横遍地,父兄惨死,万箭穿心,所谓的夫君掐着自己的脖子,逼死了新即位的国君。她是一颗棋子,微不足道的摆设。站在尸体间冷笑不止,心如死灰。她当真是红颜祸水,颠覆了天下,害了苍生。一朝重生,一心求死。唐家病小姐不寻常的求死之路。国色倾城,祸水红颜,玩转了天下,换了君王!
  • 婚君

    婚君

    齐光是一名昏君,女昏君。他从小就知道她是天之娇女,眼光高于顶,对于情爱从不在意,但是他也知道总有一天她一回头就能看见他。
  • 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餐桌上的生活智慧

    “衣”、“食”、“住”、“行”这是生活的全部。其中“民以食为天”,这个“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作为22世纪的新新人类,聚餐、请客成为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那在吃餐的时候的礼仪你都知道吗?你有没有引起别人的不屑,或者别人的夸赞呢?什么是餐桌上的智慧?如何做个成功的人士?就请进来看看吧。
  • 田园宠婚:天价小农女

    田园宠婚:天价小农女

    不就是碰巧看到伯母的不该看见的事情嘛,恶毒的奶奶骂她贱人,狗仗人势的大伯母来她家抢东西,狠命的爷爷要拿把卖钱补贴家用,然而却不知许月弱小的身躯下早已不是当初的弱懦女子任他们欺凌,她纤手翻云覆雨,扭转乾坤!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哈佛家训(黄金版)

    哈佛家训(黄金版)

    《哈佛家训(黄金版)》通过讲述一个个真实生动、富含哲胖的名人故事,启迪孩子的智慧,引发孩子的思考,激励孩子以坚韧的毅力、乐观的心态上挑战未来,赢得成功。如果此书是灯,希望能照亮青少年前行的路。如果此书是路,希望能引领青少年走向理想之路。
  • 昆虫记:石蜂的苦难(第3卷)

    昆虫记:石蜂的苦难(第3卷)

    《昆虫记》是一部涵跨文学与科学领域的经典巨著,百余年来一直誉满全球。本套全译插图珍藏本在最大限度重现《昆虫记》原著全貌的同时兼顾原著的文学性、可读性,特别插入了近1800幅手绘图以及精准的图说,力求将一个完整美妙的《昆虫记》奉献给读者。相信这一切精心的编辑将带给您无与伦比的阅读体验。《昆虫记》第三卷中法布尔以细心独到的观察,探究了石蜂、蜂虻、褶翅小蜂等寄生性蜂的生活习性、寄生行为以及各种昆虫的进食方式、产卵方式等,语言平实优美、生动有趣,如涓涓细流一样娓娓道来。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