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600000004

第4章 导论(3)

首先,应用历史学和宗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即上述之“作为宗教学家的同时还须成为历史学家”。具体到本文而言,那就是传统的一般思想史的写法:既忠实地按照历史文献(宝卷)来还原(明清民间宗教)思想史的历程,同时也要对这些(宗教)思想作出“历史”的评价,从而重建和再现明清民间宗教之宗教思想的思路及其变化发展的实态相。这也就是葛兆光所讲的所谓“确立事实”、“真理评价”、“追踪旅行”参见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1-66页。。那么,宗教或曰宗教学的观点和方法,这亦是本文最基本的观点和方法。宗教是什么?其又是如何产生的?等诸如此类的一系列之问题,恐怕是任何一个承认有宗教这种现象存在的人(事实上也没有或不可能有不承认宗教现象存在之人,只是其对宗教有不同之认识罢了)都极其关注的。但迄今为止,对宗教的定义却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鉴于宗教现象的特殊性、复杂性,对宗教的研究无论从何种角度亦无可厚非。可若要真正透过那些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把握宗教的本质,则应从宗教的本来意义上亦即从宗教的宗教意义上去理解和研究,方能获得预期的结果。因为,我们尽可以认为宗教具有哲学功能、文化功能、艺术功能、伦理道德功能,从而去探求出其中所富含的各种意义;但宗教之所以为宗教,就在于其宗教的功能,所有上述之诸多功能,充其量只是宗教的附加功能而已,离开了宗教这一核心功能,便不可构成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譬如,在研究宗教史时,那些从哲学的、文化的、思想的(非宗教的)、艺术的等视角所书写的宗教(思想)史,亦充其量只能唤作宗教的哲学史、宗教的文化史、宗教的思想史、宗教的艺术史,却不能称为宗教的宗教史或曰宗教思想史。正是基于此,本文试图以现代宗教学理论为主,从宗教的视角并结合传统的思想史的历史叙事方法,来论述明清时期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宗教思想以及与“制度性宗教”间的“互动”的轨迹和并由此而产生的影响与结果,进而实现——以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思想研究而展开的、作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宗教的社会思想史的重要部分——这一探索性的“新尝试”。

其次,哲学的观点即辩证的观点,亦是最重要的方法论之一。对于本文而言,所重点关注的,主要就是那些存在于所谓“下层社会”的“民间宗教”形式及其思想内涵;同时亦包括那些“制度性的宗教”(儒、释、道等)。对此,所能够采用的史料,最主要的便是那些民间宗教教派的经卷——宝卷。尽管一般会有这样的认识:即一切史料,其实都是“残片”。但对这些史料施以客观的、辩证的分析却显得至关重要,诚如陈寅恪先生所言:“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及对象,始可以真了解。”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47页。而之所以选择宝卷等资料来作为研究对象,乃是由于其所具有的原始性和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尽管其年代距今似略为久远,但通过对其进行认真的研读,亦可探得是时该宗教派别之宗教活动状况及其思想在社会中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至于明清时期之官方的档案馆藏文件和记录以及某些正史史料,当然也要借鉴,只不过是作为补充和旁证罢了,因为民间宗教所处之地位的尴尬,所以你能从那些官修之文献“史料”中看到的,无非是“邪教”、“匪徒”等诸如此类的“蔑称”和“咒语”,哪里还会发现历史的真实。鲁迅就早已认识道:“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但如看野史和杂记,可更容易了然了,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四》,《鲁迅全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7页。那么,在对宗教作所谓“共时性”研究即指出其对人类及社会之意义时,利用哲学的方法,进行辩证的分析和概括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当然,在对这些历史的“碎片”的客观辩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一番“艺术性的再创作”,提出一些合理的、能够自洽的论点和解释,绝非是随意的“狡辩”和牵强附会,更不是要以论代史,恰恰相反,它要求我们要更加注重史料的运用和考辨。

此外,人类学的方法即所谓“田野调查”的方法亦为不可或缺。因为光凭历史文献资料实是略嫌羸弱。就那些关涉到“非制度性宗教”之资料而言,似乎并非只是所谓“官修”之类的不可靠,而那些野史杂记中所言亦未必完全真实。由此,若是通过在“田野”中的实际调查,而能够获得某些“第一手”的材料的话,就自然会弥补文献资料的缺陷与不足。可遗憾的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似不可能进行完全意义上的人类学“田野调查”,只能是以主动的文献资料权当做一块“肥沃的田野”,而于此作一番深入而细致的所谓“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但愿她会成为一片“希望的田野”。

总而言之,宗教虽然是人类及其社会中的最为古老的现象,人类对其的“真正”意义(即作为一门科学)上的认识,却是为时甚短,于中国则更是起步。本文作为一种新的探索性的“尝试”,单就方法论而言,实非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疑其是在国内外前哲和时贤的基础上的学习和运用,其成功与否,当由实践之结果来检验。而且,不同的方法亦可获得相同之结果,所谓“殊途同归”即是如此。

尽管如此,仍须指出的是本文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遗憾),其具体表现在:

首先,宗教学理论以及中国宗教史(包括思想史)和社会史研究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本土化,乃是中国学者多年来一直不断讨论和实践探索的课题,迄今仍未能取得重大突破,本文亦只是一种探索性的尝试,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亦仅此而已。

其次,民间社会中的宝卷资料虽瀚如烟海,但却是非常的零碎和稀缺,加之其所处之地位的“特殊性”以及其在传抄过程中的以讹传讹,因此在征引时须仔细把梳,精心录校;同时就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专门研究,海内外相关论著可谓是汗牛充栋,认真拜读前贤们的丰硕成果,亦颇费时间,而凡是相关的参考文献,我都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若于文章中引用,必定会加以注明,此行既是为了恪守学术规范,同时亦是对前人辛勤劳动的敬佩和尊重。然所有的这一切,概限于客观环境状况及本人自身之学术视野,难免挂一漏万,实不可能做到巨细无遗。

最后,也是最为遗憾的是,对于明清时期中国民间宗教及其思想的研究,实应有一个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实在没有,即使是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宗教间的比较亦不无益处。正是基于此,本文尽量将明清民间宗教及其思想的发展状况和基本态势置于“儒、释、道”三教(特别是佛、道教)的宗教大背景下,进行对比和系统研究,同时也力图列入是时更多的民间宗教教派以作横向比较和佐证,这也只是权宜之计。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会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愈来愈深入和细化,对宗教这一独特的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研究也会愈来愈走向自觉和理性。而在中国社会的宗教特别是所谓“民间宗教”的研究中,特别要记得牟钟鉴先生所讲的去破除两个预设:即“迷信”和“邪教”,唯其如此,方可在宗教研究中取得丰富的成果。

2.创新之处

(1)研究内容方面。如题目所示,本书虽名为《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但却不是如以往的研究(尽管较少)那样,只是从哲学的、通俗的角度对民间宗教而作的一般性的思想研究,而是对明清民间宗教的宗教思想的系统的、专门性的研究。为此,文章特别以鲜为人涉猎的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观为中心,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和伦理思想的逻辑的历史的发展顺序,而依次展开了对明清民间宗教之宗教思想的深入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因而,既为中国宗教(特别是民间宗教)的思想研究增添了新的视野和内容,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为颇显薄弱的中国宗教(包括民间宗教)神灵(学)思想的系统和专门研究填补了空白。具体而言,就是在第一章中通过对从未有过深入系统研究的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的研究,批判了那种认为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随意拼凑”、没有研究价值的错误认识,从而得出了其具有统摄和包容其他宗教,进而达到“万教归一”之宗教目的的新的结论;第二章则在对明清民间宗教的神话思想的研究中,创新性地将原本认为“荒诞不经”而司空见惯的民间宗教各教派之“教主神化”的神话,也纳入了其神话体系并加以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以阐明明清民间宗教之从神灵创世神话到“教主神化”的神话的宗教意义;在第三章的救赎观念的研究中,通过对“灵异”和图谶预言的功能和作用及其与明清民间宗教救世思想的研究,推翻了认为中国宗教“预言缺位”和“没有发展出救赎,特别是全体救赎的观念”的臆断;在第四章的宗教伦理思想研究中,首次将明清民间宗教的性别思想(女性观)列入其中,并着重阐述了其对于女性生理痛苦的特别关怀,以彰显其现实的宗教目的和意义。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文特以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之主要经卷文献——宝卷等作为解读文本并从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宗教学)的角度,通过探求民间宗教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明清两朝的思想发展脉络以及“制度性的宗教”的影响及其“衰微”衍化之结果,从而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宗教之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对于同样的文本资料,以往的研究只限于这些民间宗教作为“新兴宗教”本身的意义,或者专注于它们的“非宗教”性的内涵——像郑振铎那样——从纯(俗)文学之角度来研读宝卷。同时,即使是对民间宗教的思想研究中,以往的研究所利用的宝卷资料也是有限的,如前述两篇关于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的博士论文那样,都仅仅是以台湾王见川等所编、新文丰出版的《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1999)为主要资料,而本文则在此基础上,还首次利用了其最新的《明清民间宗教经卷文献续编》(2006)的经卷文献,因而在资料的使用上,无疑会对文章研究内容的创新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

(2)研究手段方面。如前所述,长期以来,在宗教研究中,往往是以其显而易见的哲学、文化、艺术等特质而掩盖了真正的本质,从而在众多的宗教研究之成果中,所见者不是宗教的哲学史;就是宗教的文化史、艺术史,而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的宗教思想史,因此,本文在写作方法上,采用宗教学与历史学以及哲学、人类学结合的研究手段,试图从真正宗教的意义上来研究明清时期民间宗教的宗教思想发展状况和历史轨迹。尽管宗教学以及历史学、哲学、人类学的方法并非笔者的发明,但将诸项结合起来,特别是从宗教学的视角来考察和研究明清民间宗教的宗教思想发展,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却是一种新的尝试。因而在此意义上,可以说这既是一种尝试,无疑更是一种创新和挑战。基于上述这种创新的目的和需要,本文作为对明清民间宗教的宗教思想的研究,就必须要对其研究对象——民间宗教,做出基本的认识和界定。在中国社会,不仅仅存在着如佛教、道教等被官方或政府所认可的“制度性宗教”的组织形式和内容,而且也有众多的分布于社会基层中而尚未能为官方或政府认可的形形色色的其他宗教形式或信仰内容。本文所采用的“民间宗教”之概念,就是为了能够创立一套对中国社会中的宗教现象作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尽可能公正的认识和评价系统,真正做到马克斯·韦伯所倡导的“价值无涉”。所以,对中国社会中的宗教(包括民间宗教)和内容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作出新的界定,从而获得更为“客观”、“公正”的结果。正如关于“宗教”的概念,曾经引起众多的争议而至今仍在争论不休那样,就“民间宗教”一词的含义及其运用范围的争议亦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其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指称“民间宗教”时,一并将众多的民间宗教信仰也归入了“民间宗教”门下:如马西沙等就是认为民间宗教属于下层民众的信仰参见马西沙等《中国民间宗教史》(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序言部分,第2-9页。;而任继愈等则认为:“所谓民间宗教,相对于正统宗教而言,它不为统治阶级所承认,只能在民间秘密流传,被当局称为‘邪教’或‘匪类’。”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875页。上述这些观点,或是对民间宗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的区别含糊其词;或是干脆就混为一谈。而另一些学者则避开“民间宗教”一词,采用了“分散性的宗教”(diffused religion),如杨庆堃等参见(美)杨庆堃著,范丽珠等译《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9-14页。;还有人提出了诸如“民生宗教”参见余欣《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第8-17页。、“民间佛教”参见谭伟伦主编《民间佛教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第3-12页。、“民俗佛教”参见李四龙《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大象出版社,1997年,第3页。等等。对于这种混乱,赵世瑜作了很好的界定与区分,他认为:所谓民间宗教,指的是不被官方认可的、由民众组织和参与的宗教体系和组织,它们有自己的组织系统、自己的教义,在思想内容上与官方认可的佛教、道教有一定的联系,可是往往被官方视为危险的邪教和异端。而所谓民间信仰,则指普通百姓所具有的神灵信仰,包括围绕这些信仰而建立的各种仪式活动。他们往往没有组织系统、教义和特定的戒律,既是一种集体的心理活动和外在的行为表现,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三联书店,2002年,第13页。因此,笔者则赞同和采用赵世瑜所界定和区分的“民间宗教”一词的内涵和外延,以将民间宗教与民间宗教信仰相区别,从而能对中国社会中的正统宗教(制度性宗教)与非正统宗教(民间宗教)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合理的判断与分析,真正做到从宗教意义上的宗教思想研究。因此,在具体的写作中,既跳出了哲学式的“本体论、人生观、认识论”的写作模式,亦对传统的思想史的历史叙事有所突破而代之以现代宗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研究探索。同时,所用于分析研究的资料——宝卷,也主要为上述“民间宗教”概念下的明清民间宗教诸多教派的经卷,除此之外的其他资料(宝卷)则只做一定的参照和补充,以此来更加彰显民间宗教思想的宗教性质和意义。

总之,强调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并不意味着是要抹煞和否定以往诸多的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意义。相反,正是这些(无数的)先哲和时贤的辛勤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其结果为我们创造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和知识的宝藏,它们给我们以智慧与启迪,从而使我们可以站在他(她)们这些“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努力地去摘取更高、更辉煌灿烂的思想和知识皇冠上的明珠。因此,说到创新那只是相对的。过去的创新为今天的创新所掩盖,而今天的创新必将被未来的创新所取代,这恐怕正是学术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

同类推荐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热门推荐
  •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唐非唐:盛世帝国的谎言与真相

    这个朝代给了我们太多的骄傲,太多可以炫耀的资本,太多可以旧事重提的履历大事。这不是正儿八经的所谓真相史,更不是天马行空的无厘头。作为一本试图解读唐朝历史真相的书,作者只能尝试着去反映那个时代多姿多彩的境遇和心路历程。
  • 腹黑宝宝:冷酷王爷娘亲不要你

    腹黑宝宝:冷酷王爷娘亲不要你

    一朝穿越成为不受宠的庶女,她忍,无缘无故的肚子里多了一个球,好吧她忍,一道圣旨让她嫁给性情阴晴不定,手段暴戾不堪的七王爷,好吧,她忍,可是为什么这个七王爷要亲手刨开她的腹部,取出她的孩子啊,要不是她修为高深,恐怕会一尸两命……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出现在邪王府里的后花园中,刹那间,所有的丫鬟小厮如鸟兽般散开,哪些行动慢一点的都变成了冰雕,在哪儿一动不动的站着……你肯定是她,不会错的,你是我的王妃,跟我回去好吗?谁人不知邪王的王妃在大婚没有三个月的时候突发疾病死掉了,邪王还为此为邪王妃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别开生面的葬礼,又如何说我是你的王妃,邪王莫要说笑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老板不会告诉你的60个秘密

    老板不会告诉你的60个秘密

    ,也许你已经在职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但是你仍然觉得公司里有很多事情令人琢磨不透;也许你是刚刚步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对于公司里的人际关系和职场潜规则还一知半解;也许你曾经不谙世事,被同事们排挤疏远;也许你现在正面临着被解雇的困境……其实。这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就是:你不了解公司里的很多秘密
  • 太子爷的意外婚约(大结局)

    太子爷的意外婚约(大结局)

    【简介】杜心诺怎么也没有想到,17岁那年父母竟然说她有未婚夫,而且还是一个邪道太子爷!更离谱的是,那个男人竟然让她当天晚上就跟她走!他当她是卖给他的奴隶啊,不过就是找他借点钱罢了……再说,她可不打算真的和一个“非正道”的男人结婚。可是那个男人还是没放过她,在离开酒店后,她只能一个人默默地哭……她只知道他叫雷御风,其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为什么自己的高中生涯竟然是这样的呢?雷御风不打算放过这个本来就属于他的女人,更何况他还是付了钱的。本想用一百万就打发了她,他可不会去完成什么可笑的婚约。但是命运似乎在和他作对,竟然让他再次遇见她,而且是在那样的情况下……————————————————红袖,我回来了。不知道读者还有几个人认识我呢?不认识没关系,请大家关注这文,记得收藏就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情密码

    爱情密码

    在这变化想涨潮一样快的时代里,夏伟婷还不知道自己与他生命中唯一的男人还有这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豪华的别墅,若大的软床,男人和女人交织在一起,恩爱有加,缠缠绵无尽。呢喃的情话耳鬓厮磨,男人有力的臂膀环绕着夏伟婷,在她的耳边轻轻的低语:“老婆,明天我带你去见我妈。”女人点点头,心里甜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芒。“宇,你……”“老婆,睡吧,明天我……
  • 魍魉世界

    魍魉世界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黑暗混乱,鬼蜮横行。 区老先生一生读书,也教育四个子女认真读书,用学得的知识谋生。然而,重庆物价飞涨,物资奇缺,民不聊生,靠工资生活实难度日。于是,区老先生的三儿子弃文开车跑运输,发了大财;二儿子弃医经商作买卖,生活小康;长子仍然是机关公务员,穷愁潦倒。其周围的朋友、同事、邻居、亲戚,无不投机钻营,唯利是图,为挣钱发财苦度时光而日夜奔忙,真正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 纨绔少东盛婚妻

    纨绔少东盛婚妻

    轰动全城的靳、宋联姻,准新娘在婚前失踪。为了保住联姻带来的利益,宋家小女儿被推出去暂补空缺……***靳名珩,27岁,乐视环球影视集团少东,习惯被明星嫩模围绕,喜欢刺激,游戏花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纨少一枚。宋凝久,22岁,昕丰艺术学院学生。用宋家父母的话说,除了亮眼的五官,浑身上下就没能拿出手的地方。好吧,就是这张脸也和自己的双胞胎姐姐一模一样,所以并非独一无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