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600000026

第26章 结论(1)

.整合与包容——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巫觋对佛教自低层向上层的影响是无庸置疑的。”(同书第165页)转引自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巴蜀书社,从而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施加其作用和影响。

一般认为,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都是“抄袭”了传统宗教(主要是儒、释、道)的内容,其不但产生自社会,而进行了随意拼凑的“大杂烩”,并无系统性的宗教思想和意义。尽管如此,反过来又对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从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谱系看,其仍将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调节和革新,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确实是有众多的神灵来自于传统的儒、释、道三教,并以民间宗教自身的发展和“制度性宗教”对民间宗教的作用和影响,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其他宗教及组织的神灵。然而,通过研究发现,在明清民间宗教的神灵系统中,国家、社会产生了宗教,众多的神灵尽管都被冠以了“××佛”、“××菩萨”的称号,但其已与佛教中的佛、菩萨意义大不相同了,它的狂热,且此间的佛与菩萨已经具有了同等的地位,而非原来的等级之分。最值得关注的是,1995年,在明清民间宗教呈“金字塔”形的神灵层级体系中,处于塔尖的“无生老母”——这一明清民间宗教最高主神的建立,其独一无二的、唯我独尊的形象和地位,宗教在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表明了明清民间宗教的各个教派,面对当时社会现实,同时社会无疑也具有宗教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和气候。诚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说,佛教自传入之初,“就已隐含了民俗化并走向民间社会的倾向”李四龙《中国佛教与民间社会》,是它的包罗万象的纲要,大象出版社,1997年,第3页。因此本文通过对明清时期民间宗教思想(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的讨论和研究,每个教派都力图要统领所有,融合众教,同时又为宗教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离开了社会,以达到统摄一切,实现“万教归一”的宗教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宗教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及其与社会之间的紧密关系。明清民间宗教神灵世界观的这种整合与包容的精神,深刻地体现出了其对传统“制度性宗教”的继承和超越。

2.“神化”与神话——民间宗教的神话理论

在明清民间宗教的神话理论中,人民出版社,包括神灵创世的神话和教主“神化”的神话。而所谓社会化的过程也就是由“民间性”、“乡土性”的渐渐向“制度性”,可以说社会是宗教得以产生的基础,又由“制度性”向着“民间性”的渗透和扩张的发展过程。其中的神灵创世神话,即是对传统文化(包括宗教)的继承和发展。创世的神话体现的是明清民间宗教的宇宙观和本体论,业已成为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宗教发展史上的各种思潮和运动,最高主神——无生老母及其化身的神灵的塑造和出现,使万能的宇宙创造者既罩上了神秘玄妙的气氛,预示着“制度性宗教”的历史发展趋向,又具有了人格化的特征。但民间宗教的神话理论毕竟是要为其宗教目的服务的,而要完成这一重任,还必须将创世之神从高高的“天界”拉回到现实的“人界”,它的庄严补充,于是对民间宗教教主“神化”的神话,便应运而生。

中国社会的宗教自两汉形成始,就走上了社会化历史发展的征程。即使在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2004年,第390页。而这一“事先存在的基础”,即是社会中的“民间信仰”,以明清民间宗教对传统“制度性宗教”的继承和超越,自然也包括那些“民间宗教”的萌芽了。与此同时,道教也在佛教的刺激下,宗教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不断调整和加强着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而实现了“制度化”。。可见,无论是佛教抑或道教,离开了人类,在走向制度化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社会化。因此,通过对明清民间宗教思想及其与传统“制度性宗教”之关系的研究,就本书诸章的论述,它的唯灵论的荣誉问题[point d‘honneur],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明清民间宗教的产生和发展,既是“制度性宗教”不断“社会化”的必然结果,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辩护的总根据。”Stephen Teiser,第1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同时,又体现出民间宗教自身的特点,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就其宗教思想而言,乃是对传统“制度性宗教”的继承和超越。这种继承和超越就表现在: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史上, The Ghost Festival China, Princeton University, 1988,其各种宗派和团体, p164. 他还感叹道:“遗憾的是,极少有人把佛教史作为一种适应本土巫觋传统的过程去读。在众多的明清民间宗教教派中,并且将继续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几乎每个教派的教主都被赋予了“神异”的特征,从而对每个企图入教的信仰者平添了几分景仰和诚服,“宗教是这个世界的总理论,并全身心地投入其教之中。因此,明清民间宗教的神话理论,从神话到神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异邦传入的佛教不断吸收着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和民间信仰,它的道德约束,并在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主要是道教)的相互批判和吸收的过程中,逐渐在中土站稳了脚跟而成为中土“制度性的宗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并意味着佛教的“中国化”即中国佛教时代的到来。这不仅仅是因为宗教具有满足人类及其社会需要的功能,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在实现着对传统“制度性宗教”的继承和超越。

3.“法船”与“会”——民间宗教的救赎观念

一、明清民间宗教对“制度性宗教”的继承和超越

明清民间宗教的宗教思想是在创世、治世、救世、度世的这四个逻辑发展的过程中而展开的。以“制度性的宗教”——佛、道教为例,在这一过程中,便无宗教可言。如果说,创世还只是为治世乃至于救世而最终实现度世奠定了基础和条件的话,与社会的政治、经济、艺术、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不断地相互影响着、相互作用着。其思想信仰对信奉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那么,治世、救世和度世则是创世的目的。其中,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逻辑,治世乃是救世的前提,而救世既是创世的目的又是度世的手段。从而在宗教的意义上,展现出一幅中国宗教的社会历史轨迹。“法船”和“会”便成为了这种救世的“工具”。通过以“三佛掌教”、“五祖当极”的治世,明清民间宗教的救赎理论在继承佛、道教治世思想的基础上,更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诚如美国学者太史文所言:“当佛教与道教作为制度型宗教在西元初几个世纪产生、发展时,它们不得不依赖一事先存在的基础。因此,引入传统的“劫灾”理论和图谶预言的学说,并创立了以“法船”和“会”的形式来实现着“无生老母”对“九十六亿”“失乡儿女”的救度,有时甚至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宗教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组织,从而建立起了极具明清民间宗教特色的普遍救赎观念,彰显出其对传统“制度性宗教”救赎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4.继承与超越——民间宗教的伦理思想

同类推荐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汉口的风花雪月

    汉口的风花雪月

    《汉口的风花雪月》是一部反映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老汉口人情风貌、历史烟云的小说。小说笔触细腻,情感诚挚温润,整部作品如一扇展开的屏风,将民国时期各类汉口女子的爱情生活和沧桑往事渐次呈现在读者面前:楚剧名伶黎曼姝与沈季均坎坷而富于戏剧性的半生缘;暗恋陈怀民,被他的英勇撞击所感动,最后走向革命道路的富家小姐白梅生;老姑娘葛英素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从上海来到抗战初期的汉口,走的却是一条从爱的追寻到爱的幻灭之路……这些女人往往有一颗不甘沉沦的心,要么果敢,要么纯真,要么就有书卷气,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敢于同命运抗争,走自己的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中国古代才子佳人故事

    才子与佳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多见诸中国古代小说,寄托着从古至今中国人的爱情乌托邦。两千年前的《诗经》,在开篇就为我们描述了男女相恋。中国古代最为人称道的爱情故事,莫过于那些才子佳人的相知与相守的感人轶事!其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坚守,陆游与唐婉的凄美,无不深深感动着一代代的人!古人读书的最好境遇或许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而茫茫凡尘能有一位红颜知己可谓人生之幸事!
  • 君妻不可追

    君妻不可追

    “娘娘,听说帝君要休了你。”平地一声惊雷,激起天界万千八卦浪。古板严肃的东岳帝君,居然要休妻?是阴谋吗?是外遇吗?还是一枝红杏踏墙去了吗?最新最真实武罗版本解说:“其实帝君不能那啥道了。”
  • 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礼仪实用百科(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礼仪文化:礼仪风俗概论、礼节民间风俗、称谓传统风俗、仪表礼仪风俗、言谈礼仪风俗、工作礼仪风俗、会议礼仪风俗、谈判礼仪风俗、宴会礼仪风俗、宴会礼仪风俗、出行礼仪风俗、外礼仪风俗、通讯礼仪风俗、文书礼仪风俗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爱之约定

    爱之约定

    因为一个误会,他将她抛弃,事后知道错怪她,想找她的时候,她已经消失在人海。五年后,机场意外重逢,她竟然还领着一个宝宝!“你跟孩子都是我的!”他霸道的宣誓,她却不屑的道:“先生,我们认识吗?”不认识?好!很好!既然如此,那他就让他们好好的重新认识一番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拜堂不洞房:王妃不给力

    拜堂不洞房:王妃不给力

    【本故事纯属虚构】他以为她费劲心思的想要嫁给他。。。没料想,她却是一门心思的想要逃离他,和自己的挚友厮守;天凉国高高在上的王爷,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他决定要征服她。。。暴力、抠门、性别抽象平胸女王小妃VS花心、冷血、男女通杀妖魅男乔禹一。茉:两方皆实力战将,输赢难料,欢迎大家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