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500000055

第55章 五十一十首怀古诗迷试猜(4)

诗的第二句“温柔一旦付东洋”:袭人对宝玉原是极尽温柔和顺的。但由于她在背后“袭击”了茜雪、晴雯,她的所谓“温柔”也就渐渐消失了;尤其是后来当贾府败落,宝玉落难之际,袭人竟然抛弃了宝玉,嫁人去了。这汗巾也随袭人而去。真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了。 诗的第三句“只因遗得风流迹”,其含义须要作点解释:在曹雪芹的原著中,宝玉得了琪官所赠的这件大红汗巾后,夜里和袭人交换汗巾,曾有一番温柔风流之事。雪芹生前友人明义,在他的《题红楼梦诗》第九首中说:红罗绣缬束纤腰,一夜春眠魂梦娇。晓起自惊还自笑,被他偷换绿云绡。明义这诗第一句写睡着的袭人腰上束着绣了花的大红汗巾。第二句是写宝玉和袭人的温存缠绵。“魂梦娇”三字写尽儿女情态。第三、四句写袭人早晨起来后,发现自己身上的绿汗巾已被宝玉偷换成大红汗巾了,而当时自己竟然未曾觉察,因而自惊又自笑。这两句诗也是意味深长的。腰上系的汗巾被人解下又重新换上一条,这当中是有解汗巾和系汗巾的动作的,所接触的部位又是很敏感的腰部,即使睡得正熟,也会被惊醒或有所觉察的,怎会一点儿也不知呢?联系诗中第二句的文字,个中原因是不难弄明白的。在这里,袭人和宝玉,是一对天真的恋人,是第六回两人风流艳情的继续②(参看祝秉权《论明本红楼梦·上篇》)。这种艳事是在偷换汗巾中进行的。

“只因遗得风流迹”,其意不言而喻矣。怀古诗末句:“此日衣衾尚有香”,此日,可指袭人离宝玉而去之后的日子。衣衾,指宝玉的衣服和床铺。宝玉既与袭人在偷换汗巾时有缠绵之事,衣上、床上留香,也是必然的。这里有个问题:《马嵬怀古》诗,是咏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杨贵妃之死是唐明皇迫于形势,为了爱江山而牺牲美人,赐贵妃自缢于马嵬坡。杨贵妃其人其事和花袭人似不甚相干。怎样来解释这个问题呢?凡谜语的构思,很多是用“譬喻”和“类比”的手法;这十首怀古诗谜用的,多是这种手法。而“譬喻”和“类比”,是跛脚的。任何“譬喻”和“类比”,只是取其“本体(思想的事物)”和“喻体(另外的事物)”之间的某种类似点,而不及其余的。杨贵妃是唐明皇的宠妃。而花袭人,也曾长期充当大观园“女儿国”国王贾宝玉的“宠妃”。在这一点上,颇有某种相类似之处。杨贵妃是被赐死的,是用汗巾缢死的。汗巾和杨贵妃,生死相关。花袭人是带了宝玉赠给她的大红汗巾离开贾府嫁给琪官的,那汗巾,又通过她再次回到琪官处。这汗巾和她真的也是相依为命了。就这个方面来说,二者也有某种相似之处。在第十九回中,曹雪芹已经把花袭人比作杨贵妃了。“情切切良宵花解语”,这“花解语”的典故就是从唐明皇赞美杨贵妃来的。可参看本书第十九章。其实,这些还是无关紧要的。如上所述,这诗的谜面和谜底是能契合的。这就行了。九、《蒲东寺怀古》的寓意和谜底:晴雯和她的耳坠子。原诗: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这首诗说的是《西厢记》中的红娘,为促成莺莺和张生的恋爱而受到崔氏夫人责难的故事。诗的谜底说它是戴在女人耳朵上的耳坠子,已经是很像的了。而更准确地说,应是怡红院的丫环晴雯所戴的耳坠子更为妥帖。

《红楼梦》中女人,都戴有耳坠子。明义《题红楼梦诗》第十首:入户愁惊座上人,悄来阶下慢逡巡。分明窗纸两珰影,笑语纷絮听不真。这“分明窗纸两珰影”,就是房窗白纸上的灯光,映着一双耳坠子的影子,经笔者研究,这戴耳坠子的人是宝钗。但这《蒲东寺怀古》诗的谜底耳坠子,不是宝钗所戴的,而是晴雯的。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中,晴雯做了芙蓉花神后,遨游长空时的妆饰:“炫裙裾之烁烁兮,镂明月以为珰。”这“镂明月以为珰”,就是《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耳着明月珰”,就是雕刻着明月绘画的耳坠子。晴雯生前戴的就是这类耳坠子。耳坠子既是戴在耳朵上的,当然是最轻的。它的材料有多种,金的,银的,铜的,骨的。贵族主子和小姐们,当然是披金戴银的,而丫环(可以通称小红)戴的耳坠子应是比较便宜的铜、骨之类。晴雯的耳坠子可能是骨制的,所以说它“小红骨贱最身轻”。也可能是象牙所制。说贱,是因为晴雯的身份。耳坠子戴上耳朵的全过程,是“私掖偷携强撮成”的过程。戴耳饬,首先得穿耳孔。私掖偷携,是指耳朵穿孔所用的过程和方法。这是戴耳坠子第一步。旧时女人,在十岁左右就要穿耳。穿耳前,操作人用拇指和食指将女孩耳朵的“耳垂”部位捏住,不断地掖捻,使被穿部位略具麻木,目的是减少穿孔时的疼痛,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无痛穿耳法”。然后,用一根穿有棉线或粗丝线的缝衣针,用“乘其不备”的袭击快速法,在耳垂处针刺而过,然后引出针上的线,将线拴牢在耳垂下方,也有用细木条穿在耳孔中的。待数日后,耳孔伤处痊愈,取去棉线或细木条,然后方可戴上耳饰。在穿耳时,一般的女孩子多不愿意,怕疼;要采取某种劝告并带有“偷袭”性和强制性的方法,所以叫“私掖偷携强撮成”。笔者孩童时期,曾目睹女孩子们的这种穿耳过程。联想到这诗谜的谜面,和谜底穿耳过程的合榫无缝,不禁拍案叫绝。薛宝琴因有这种亲身体验,所作的诗谜才会这么“自然新巧”。第三句“虽被夫人时吊起”,意思明白。夫人,这里可以代指女人,耳坠子自然是吊在女人耳朵上的。第四句“已经勾引彼同行”,这“勾引”一词真妙。耳坠子和耳朵已经合二而一同行了。这诗的谜底就一般的耳坠子来说,已经很像了。前面说过,《红楼梦》这部名著是一个有机整体,即使诗谜的谜底,也应是整个作品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和作品的思想、人物有联系的。所以,此谜底应是丫环晴雯所戴的耳坠子。此诗也巧妙地暗示了晴雯的身份,以及她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第一句是说她的奴隶丫环地位,在王夫人的眼中,她是“骨贱身轻”的。第二句是说她和宝玉的爱情,她被王夫人迫害成病,宝玉去看她,她对宝玉的爱情表白,很像莺莺和张生,全是“私掖偷携强撮成”的。第三句是说,晴雯是被王夫人挂了号的,被监视,被警告,被损害着的。这就是“吊”字的含义。虽然王夫人已经对晴雯进行了监视和警告,然而,正如王夫人所说:“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晴雯和宝玉的爱情已经在相互勾引同行之中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一击两鸣”、“一声两歌”的艺术手法,即使在诗谜的制作中,也绝妙地体现了出来。十、《梅花观怀古》寓意及谜底:宝钗的爱情命运之象征——纨扇。原诗: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诗是咏《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和梦中情人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从谜语来看,前人学者给出的答案,多数是扇子。这个答案是对的。但准确一点说,是书中薛宝钗用来扑蝶的那把纨扇。为了说明这个问题,需要弄清楚“宝钗扑蝶”的情节。按照曹雪芹的原著,“宝钗扑蝶”的故事与今本(程本和脂本)略有不同。先看新校注本(脂本)对这事的描写:(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近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宝钗也无心扑了。(程高本有个别文字不同,内容全同)再看明义的《题红楼梦诗》第四首:追随小蝶过墙来,忽见丛花无数开。尽力一头还两把,扇纨遗却在苍苔。明义是看过曹雪芹的原著才写出《题红楼梦诗》的。因此,明义这诗所反映的“宝钗扑蝶”的情节,应是曹氏原著的情节。将明义诗和今本书中这段描写相比较,内容虽然基本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其一,宝钗用来扑蝶的扇子,明义诗说的是纨扇(吴世昌注:因平仄改为扇纨),而今本写的向袖中取出的扇子,当然是折扇。其二,明义诗有“遗扇在苍苔”之事,今本则无③。注意到这两件事是很必要的。据此再来看这个谜语:第一句“不在梅边在柳边”,是说在严寒的梅开时节,是不用扇子的;当绿柳成荫,初夏来临之际,人们才会想起它。“宝钗扑蝶”正是在“芒种”节的初夏时节。第二句“个中谁拾画婵娟”,既是说这扇子是画有美人的团扇,“谁拾”二字又点明了“扇纨遗却在苍苔”的事。这句诗还含有盼望宝玉来爱自己的意思。第三句“团圆莫忆春香到”,最有味,有三层意思。其一,“团圆”,是指圆形的扇子的使用。闺阁千金或夫人们用扇,常有丫环代劳,但自己玩扇,如用它来扑蝶之类,则无需丫环代替,所以有“莫忆春香到”之语。在“宝钗扑蝶”之时,她不希望莺儿等丫头在身边,一个人玩更有意思。其二,这“莫忆春香到”在当时的情节中,还有一层这样的意思:正当宝钗兴高采烈的尽情扑蝶之时,忽然前面滴翠亭中出现了红玉和坠儿两个丫头在说隐私话。这是宝钗没有意(忆)料到的,所以叫“莫忆”。其三,这句诗,对于宝钗的爱情命运来说,是一句谶言:她追求贾宝玉的爱情,终于如愿以偿,结婚了,看来是“团圆”了;然而,婚后的爱情并没有来到。“春香”,在这又可作“春天的鸟语花香”,喻爱情的幸福快乐。末一句“一别西风又一年”,也是双层意思:一是说冬天去了,盛夏来了,才用扇子;一是说,丈夫贾宝玉出走了,转眼又是一年,这守活寡的苦日子何时才完啊!宝钗和丽娘的爱情命运,追求时相似,结局相反。这首《梅花观怀古》的谜面和谜底,二者的结合,确实是“自然新巧”!它真的是薛宝钗命运的悲歌。注:①见(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十六《隋纪》。

同类推荐
  • 烛光喷薄

    烛光喷薄

    在这危机关头,是千字文拯救了我的写作。千字文短小,伏案写作不过一小时就成了。于是,上下班的路上即兴构思,目睹物事,神思飞扬,一点意趣凝成了。稍有空隙,拔笔书写,一篇小文很快便问世了。无疑,千字文成了我表达情思,延续创作的最佳文体。
  •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相逢如初见 回首是一生

    追思家乡的亲人挚友、灵山秀水、民俗风情和童年趣事,以唯美的语言寄托浓浓的乡愁,既有对回不去的年少时光的感叹,又有对自然纯朴乡风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小院竹篱,春水秋月,一切还是初时模样。外婆于花荫里闲穿茉莉,外公于厅堂独自饮酒,母亲在菜圃打理她的蔬菜瓜果,父亲则背着药箱,去了邻村问诊。而我,坐于雕花窗下,看檐角那场绵长得没有尽头的春雨。原以为星移物换的岁月,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沧桑。
  • 光荣的荆棘路

    光荣的荆棘路

    真正的名人,吸引人们关注目光的往往并非是他们头顶上耀眼的光环,而是他们的事业精神与人格魅力。盛名之下,真实的名人是何样子?《光荣的荆棘路》辑选的文章将带您一起走近名人,倾听他们的心路历程,分享他们光环背后的苦乐喜忧。这里有大师的画像,有岁月的朝花夕拾,有繁华落尽后沉淀的思想。他们经纬交织的阅历,映射出的是智慧的光芒,是人性的光辉。一起来走进这一精神殿堂吧!
  •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徐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徐州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

    《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是杜书瀛先生关于李渔最新最全的一部专著。他借鉴中国古典文论中特有的“评点”的形式,研究李渔30余年,对清代戏曲家、理论家李渔两部重要著作《闲情偶寄》和《窥词管见》进行全面、系统而深入的校勘、注释和评点。他对李渔研究的理论内涵的发现和阐述,多有超群出众处,自1982年推出《论李渔的戏剧美学》开始,《评点李渔:<闲情偶寄>、<窥词管见>研究》作者杜书瀛,陆续出版了一系列李渔研究的专著,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李渔研究专家、行家、大家
热门推荐
  • 轻舞轩之桃花劫:何处惹尘埃

    轻舞轩之桃花劫:何处惹尘埃

    (完结)深宫苑围,妾以色待君,君因色宠之---非吾意.....况且吾本平庸,不枉自期盼----不过金丝鸟儿一只!她说,进的宫廷去,便是一只没有自由的鸟,她说不喜欢皇帝。“收拾收拾进宫去。”他险些气炸了肺,她的轻视激怒了他的自尊和自信。他要让她爱上他,然后毫不留情的将她送给别人。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杜诗选评

    杜诗选评

    本书对伟大诗人杜甫作品的研究和介绍,除对各篇作品做题解和简注外,并对作品分章逐节地加以点评。
  •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不可不知的世界5000年神奇现象

    本书涵盖了现今世界神秘现象的广博领域,从不可思议的人体潜能到匪夷所思的动物世界,从令人咂舌的植物撷取到神奇诡谲的时空传奇,种种无奇不有的自然奥秘让人疑惑:乌尔禾城的“鬼怪声”是怎么回事?人类到底有没有极限?生命力超强的火山口生物是什么?蛋壳上的星辰图案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轻如鸿毛”的树?时空隧道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在向读者展现神秘现象的同时,也对这些神秘现象采取了客观的评论,旨在正确地引导读者认识这个世界。
  • 涛生云起

    涛生云起

    英翔伤势初愈,做为职业杀手,被派往敌人的心脏……他被最好的兄弟误会,却不作解释。他被卷进异国的政治漩涡,遭到酷刑折磨,却沉默到底。当最后的胜利到来,他却悄然离去,隐于幕后。他是沉默的英雄,是永远不为人知的刀锋。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大兵团

    大兵团

    1951年夏天,新疆解放战役结束,进疆官兵面临着新的选择。原十四团团长罗正雄脱下军装,准备出疆到他曾经战斗过的旺水县担任县长。临出发时,罗正雄突然接到师部命令,要他火速赶到师部,接受任命。罗正雄到了师部才被告知,他的转业命令被取消了,师部决定要他组建特二团!困惑中的罗正雄得知,担任测量茫茫戈壁和千里雪山的特一团不幸遭遇黑风暴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袭击,全体官兵遇难。兵团司令部决定由二师成立特二团,接过特一团的枪,深入沙漠腹地,完成勘测任务,为全体官兵开发大戈壁获取第一手资料。特二团要面对的,不仅是茫茫沙漠,还有那隐藏在沙漠中甚至自己队伍里的敌人……
  • 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丑女惑世:不屑为皇妃

    穿越之前,她有着绝代容貌,穿越之后,却不得不将自己给装成了丑女.刚醒来的时候,她居然是被人给扔在了乱葬岗里,而且还稀里糊涂地被一个戴着冰冷面具的王爷给捡回了家中。而他娶她的目的,只是为了要无尽地羞辱,折磨于她!这一切,到底是因缘巧合,还是天生注定?
  • 手的十种语言

    手的十种语言

    著名画家黄秋雨失踪两天之后,尸体在颍河里被一个渔人发现,市公安局刑侦支队队长方立言奉命侦破这起命案。他在调查中发现,黄秋雨生前创作的组画《手的十种语言》中的最后十幅全部以女性裸体为内容,这其中牵涉到了市委书记的妻子,而黄秋雨被盗的日记和绘画,似乎都与这有关。就在命案调查接近真相的时候,被追捕的犯罪嫌疑人突然死于一场车祸,而两年前试图谋杀黄秋雨的凶手也浮出水面,使案件变得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