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4100000012

第12章 柳赋

吴淑

吴淑(947—1002),字正仪,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市)人。徐铉之婿。先以校书郎直内史仕南唐,入宋,以荐试学士院,授大理评事。历太府寺丞、著作佐郎、秘阁校理。累迁职方员外郎。淑好古博学,工文辞,尝预修《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著有《事类赋》并注三十卷、《谑名录》一卷、《江淮异人录》二卷、《秘阁闲谈》五卷,并有文集十卷。

吴淑《事类赋》三十卷一百篇,包括天部三卷、岁时部二卷、地部三卷、宝货部二卷、乐部一卷、服用部三卷、什物部二卷、饮食部一卷、禽部二卷、兽部四卷、草木部、果部、鳞介部各二卷、虫部一卷。《宋史·文苑传三·吴淑》载:“太宗赏其学问优博,又作《事类赋》百篇以献,诏令注释,淑分注成三十卷上之。”吴淑又在《进注事类赋状》中说:“伏以类书之作,相沿颇多,盖无纲条,率难记诵。今综而成赋,则焕焉可观。”(《事类赋》卷首)可见他的《事类赋》及注,就是一部赋形式的类书。吴淑参加过宋初几部大型类书的编纂工作,见闻博洽,对于每种事物的有关典故及词语都十分熟悉,作这种赋自然不是什么难事,无非就是把相关故实组织在一起,使之具有赋的形式就行了。以所选这篇《柳赋》为例而言,其中便将《太平御览》木部杨柳条下所收之人物事故几乎罗列殆尽。可见这种赋是谈不上什么文学价值的。文学价值既然微乎其微,连同注释加在一起,倒是可以起点类书的作用。但是应用起来又远不如类书方便,大概它的唯一好处就是便于记诵吧。

昔桓温感旧迁延[1],攀条泫然[2],且曰:“树犹如此,况于人焉。”若乃美春月于王恭[3],赏灵和于张绪[4],涉正月以始荑[5],得沃土而斯茂[6]。既曰丑条[7],亦名独摇[8],生于左肘[9],集彼鸣蜩[10]。亚夫则军门傲睨[11],嵇康则锻灶逍遥[12];吕渭以再荣作瑞[13],孝绪以自拔为妖[14]。复有直陵凤伯[15],柽河旄泽[16],或盛展禽之家[17],或茂陶潜之宅[18]。亦有沃民之国[19],汶水之傍[20],静帝既谣于周世[21],杨氏亦歌于太康[22]。敬则忆之于北馆[23],陶侃识之于武昌[24]。或垂阴于逻娑[25],或成林于振武[26]。张陆并处兮交让方荣[27],机昂共摧兮孤杨独茂[28]。至夫歌《东门》之牂牂[29],或昔日之依依[30],忧田需之易拔[31],感顾悦之先衰[32]。亦有生女娲之坟[33],茂高颎之第[34]。生荑著象[35],樊圃是刺[36];有菀见风于幽王[37],为字呈祥于汉帝[38]。斯杨蒲之为用[39],盖民家之所利。

(《事类赋》卷二五,明嘉靖十六年秦汴校刊本)[1]“桓温”句:《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北伐,经金城,见前为琅玡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折条,泫然流泪。”庾信《枯树赋》引桓温语作“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迁延:迁易变化。

[2]泫(xuān)然:流泪貌。

[3]“王恭”句:《晋书·王恭传》:“恭美姿仪,人多爱悦,或目之云:‘濯濯如春月柳。’”

[4]“张绪”句:《南史·张绪传》:“刘悛之为益州,献蜀柳数株,枝条甚长,状若丝缕。时旧宫芳林苑始成,(齐)武帝以植于太昌灵和殿前,常赏玩咨嗟,曰:‘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其见赏爱如此。”

[5]荑(tí):草木始生的芽。《大戴礼·夏小正》:“正月柳荑。”卢辩注:“荑,发芽也。”

[6]“沃土”句:吴淑自注引《管子》:“五沃之土宜柳。”《太平御览》卷九五七所引同。

[7]丑条:《尔雅·释木》:“桑、柳,丑条。”郭璞注:“阿那垂条。”

[8]独摇:崔豹《古今注·草木》:“栘杨圆叶弱蒂,微风则大摇,一名高飞,一名独摇。”

[9]左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王先谦集解云:“瘤作柳声,转借字。”故此只用其字面。

[10]鸣蜩(tiáo):《诗经·小雅·小弁》:“菀彼柳斯,鸣蜩嘒嘒。”毛传:“蜩,蝉也。”郑玄笺:“柳木茂盛则多蝉。”

[11]“亚夫”句:周亚夫,西汉人,周勃之子。《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载文帝六年匈奴入边,亚夫为将军,军细柳,文帝劳军至细柳,不得入。文帝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令开壁门,天子按辔徐行,亚夫以军礼见,成礼而去。文帝赞叹曰:“此真将军矣。”睨(nì):平视。

[12]“嵇康”句:《晋书·嵇康传》:“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

[13]“吕渭”句:《旧唐书·吕渭传》:“中书省有柳树,建中末枯死,兴元元年车驾还京后其树再荣,人谓之瑞柳。渭试进士,取瑞柳为赋题,上(德宗)闻而嘉之。”

[14]“孝绪”句:《南史·隐逸传下·阮孝绪》:“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为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15]直陵:《山海经·中山经》:“又东二百里真陵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玉,其木多榖柞柳杻。”《太平御览》卷九五七亦引作“真陵”。吴淑自注引作“直陵”。真、直二字可通。凤伯:《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五十里曰风伯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痠石、文石,其木多柳杻檀楮。”《初学记》卷二八、《太平御览》卷九五七皆引作“凤伯之山”。风、凤二字可通。

[16]柽(chēng)河:《尔雅·释木》:“柽,河柳。”郭璞注:“今河旁赤茎小柳。”邢昺疏:“柽,一名河柳。”旄泽:《尔雅·释木》:“旄,泽柳。”郭璞注:“生泽中者。”邢昺疏:“柳生泽中者别名旄。”

[17]展禽:即柳下惠,春秋时鲁大夫。吴淑自注引《淮南子》许慎注:“展禽之家有柳树,身行惠德,因号柳下惠。一曰邑名。”《太平御览》卷九五七所引同。

[18]陶潜:《南史·隐逸传上·陶潜》:“少有高趣,宅边有五柳树,故尝著《五柳先生传》云。”

[19]沃民:《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爰有甘华、甘柤、白柳……”

[20]汶(wèn)水:水名。吴淑自注引《诗疏义》:“淇水傍、鲁国泰山、汶水边,路纯生柳。”

[21]“静帝”句:《隋书·五行志上》:“周初有童谣曰:‘白杨树头金鸡鸣,只有阿舅无外甥。’静帝,隋氏之甥,既逊位而崩,诸舅(杨氏)强盛。”

[22]“太康”句:《宋书·五行志二》:“太康末,京洛始为《折杨柳》之歌,其曲始有兵革苦辛之辞,终以禽获斩截之事。是时三杨贵盛而族灭,太后废黜而幽死。”太康为晋武帝年号。

[23]“敬则”句:《南史·王敬则传》:“敬则名位虽达,不以富贵自遇。初为散辈使魏,于北馆种杨柳,后员外郎虞长曜北使还,敬则问:‘我昔种杨柳树,今若大小?’长曜曰:‘虏中以为甘棠。’”

[24]“陶侃”句:《晋书·陶侃传》:“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

[25]逻娑(suō):地名,唐时吐蕃都城,即今西藏拉萨。吴淑自注引《唐书》:“吐蕃土风寒苦,物产贫薄,所部逻娑川唯有杨柳,人以为资,更无草木。”此条实出杜佑《通典》卷一九○《吐蕃》,原文为:“自赤岭至逻娑川绝无大树木,唯有杨柳,人以为资。”

[26]振武:《旧唐书·范希朝传》:“除希朝振武节度使……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27]“张陆”二句:《南史·陆慧晓传》:“慧晓与张融并宅,其间有池,池上有二株杨柳。(何)点叹曰:‘此池便是醴泉,此木便是交让。’”

[28]“机昂”二句:《隋书·柳机传》:“初,机在周,与族人文城公昂俱历显要,及此,机、昂并为外职,杨素时为纳言,方用事,因上赐宴,素戏机曰:‘二柳俱摧,孤杨独耸。’坐者欢笑,机竟无言。”

[29]东门:《诗经·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其叶牂牂。”牂(zāng)牂:茂盛貌。

[30]依依:《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31]“田需”句:《战国策·魏策二》:“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杨,横树之则生,侧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今子虽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子必危矣。’”

[32]“顾悦”句:《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司马昱)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33]“女娲”句:《旧唐书·五行志》:“乾元二年六月,虢州阌乡县界黄河内女娲墓,天宝十三载因大雨晦冥,失其所在,至今年六月一日夜,河滨人家忽闻风雨声,晓见其墓踊出,上有双柳树,下有巨石二,柳各长丈馀,郡守图画以闻。今号风陵堆。”

[34]“高颎(jǐong)”句:《隋书·高颎传》:“颎少明敏,有器局,略涉书史,尤善词令。初,孩孺时,家有柳树,高百尺许,亭亭如盖,里中父老曰:‘此家当出贵人。’”

[35]生荑(tí):《周易·大过》:“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王弼注:“稊者,杨之秀也。”李鼎祚集解:“杨叶未舒称稊。”稊即荑,二字古通用。

[36]樊圃(pǔ):《诗经·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毛传:“《东方未明》,刺无节也。朝廷兴居无节,号令不时,挈壶氏不能掌其职焉。”又:“柳,柔脆之木;樊,藩也;圃,菜园也。折柳以为藩园,无益于禁矣。”

[37]“有菀(wǎn)”句:《诗经·小雅·菀柳》:“有菀者柳,不尚息焉。”毛传:“《菀柳》,刺幽王也。暴虐无亲,而刑罚不中,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菀,茂盛貌。

[38]“为字”句:《汉书·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又昌邑王国社有枯树复生枝叶,眭孟以为木阴类,下民象,当有故废之家公孙氏从民间受命为天子者……后昭帝崩,无子,征昌邑王贺嗣位,狂乱失道。(霍)光废之,更立昭帝兄卫太子之孙,是为宣帝。帝本名病已。”

[39]“杨蒲”二句:《太平御览》卷九五七引《三齐略记》:“高城东南有蒲台,高八尺,始皇所顿处,(萦蒲以系马),台下有蒲萦焉。至今蒲生犹萦,似水杨,而堪为箭。”吴淑自注所引同。

评这里选的是《事类赋》中的一篇,但已足具代表性,借此可以说明古代赋中还有这样一种类书型的赋存在。《四库全书》便将《事类赋》收入类书类中。《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三五《事类赋》提要说:“唐以来诸本骈青妃白、排比对偶者,自徐坚《初学记》始;镕铸故实、谐以声律者,自李峤单题诗始;其联而成赋者,则自淑始。”又说:“故赋既工雅,又注与赋出自一手,事无舛误……其精审益为可贵,不得以习见忽之矣。”对于《事类赋》的评价倒也是比较中肯的。

(尹占华)

同类推荐
  •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四书五经名句鉴赏

    数千年来,儒学经籍浩繁,汗牛充栋,人们要想一窥堂奥,殊属不易。除鸿儒学者外,一般人对儒学的汲取主要是以儒学经籍的名篇名句,尤以四书五经为首。儒学的经典名句,具有能传之千古,播之四海的功能,让世世代代的人们受其熏陶教育,从而使整个儒学的传承,像浩浩长江,永不衰竭,且历久常新。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后期桐城派文选译

    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桐城派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而闻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
热门推荐
  • 捕获钻石老公:帝少独爱小萌妻

    捕获钻石老公:帝少独爱小萌妻

    出门要带脑,在家要防盗。方雨晴为义气替姐妹报仇,不怕死的找上大总裁沈凌轩。自以为计划天衣无缝,开过房拍了照还当快递去派件。不雅照的流泻彻底激怒了可怕的男人,你想玩就陪你玩。大灰狼和灰姑娘过招,那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沈凌轩:“用爱杀死你是最好的武器。”方雨晴:“可以爱死我,杀我就免了。”
  • 打怪升级在都市

    打怪升级在都市

    新书《随身带着地狱》已经上传,书页中间有直通车,恳请兄弟姐妹们多去投几张推荐票。
  • 胡可可北京成功记

    胡可可北京成功记

    你可以把这本书当作一本小说来消遣,你也可以把它当作哲学,当作人生,当作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历史。你会在胡可可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胡可可就是你自己!是的,胡可可太普通了,可是她为什么能够成功?选择合适自己的道路,把平凡的事情做一千遍,做好人,做好事,坚持到底。这就是凡女胡可可的成功秘诀。
  • 拜师记

    拜师记

    哈利波特算什么,我比他早上好几个世纪就已经入门魔法界了,而且是当时最伟大的魔法师伦特坎的徒弟。可是师父让我跟他再学个三、五十年继承他的绝学,可是,可是人生有几个三、五十年啊,这不开玩笑嘛!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学习咋有那么难?看当代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2007年2008年2009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教育类畅销书第一名作者——林格如何解析学习本质,解放天下父母。本书是全国教育名家巡回报告会唯一指定用书,它最终价值是让教师和父母从单纯的“管教”里跳出来,一切为了获得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
  • 断碑

    断碑

    外面下着大雨,车窗外白茫茫一片。乡村巴士横七竖八地躺在湖岸路边,像被大雨淋趴的旱鸭子。偶尔有撑着雨伞的行人零零星星地躲进车里,倒不像赶路,而像避雨,因为许久都见不到有车出发。林向西猜想,那些被大雨堵在车里的行人一定跟他一样焦虑。终于有一辆巴士满员,吭哧着挪窝了,林向西的目光追随那辆车消失在雨中,不禁自问:我还要等多久呢?他没有答案。县长在电话里说他也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县长不能自主安排时间,乡长就得提前来候着,这是游戏规则。可是县长怎么会不能自主安排时间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明朝能臣王崇古和张四维

    在明朝的历史上,值得一提的是晋商,鼎盛时期的山西商人,足迹遍布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推动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十讲

    唐太宗李世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一位少有而独特的帝王。唐宗宋祖,历来是中国古代帝王的表率。提及唐太宗,盛世景象犹在眼前,干百年来难以消逝。唐太宗没有用权术和铁腕驾驭大臣,而是靠信任;他并不顾忌皇帝“永远正确”的面子,而是鼓励大臣进谏;他更没有搜刮天下以满足个人私欲,而是提倡以民为本,富国安民。他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帝王的楷模,是古代帝王的道德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