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25

第25章 顿渐品第八(2)

即凡夫执有为生灭之法为常、乐、我、净,二乘行者执无为涅槃之法为非常、非乐、非我、非净,故又称为“凡小八倒”。八者即:(1)常颠倒,于世间无常之法而起常见。(2)乐颠倒,世间五欲之乐皆是招苦之因,凡夫不明此理。妄计为乐。(3)我颠倒,此身皆因四大假合而成,本无有我,凡夫不明此理,于自身中强生主宰,妄计为我。(4)净颠倒,己身他身,具有五种不净,凡夫不明此理,妄生贪著,执以为净。(5)无常颠倒,于如来常住法身,妄计有生灭变异之相。(6)无乐颠倒,于涅槃清净之相而计无乐。(7)无我颠倒,并出家入慧能门下,于佛性真我中,妄计无我。(8)无净颠倒,如来常住之身,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血肉身、非筋骨缠裹之身,二乘之人不明此理,故计为不净。④了义:乃直接显了法义。与不了义合称二义。凡直接、完全了述佛法道理之教,称为了义教。而若不直接显了法义,而渐次以方便教相引导,则称为不了义教。即四依之一(依了义,不依不了义)。⑤砾:碎石;瓦砾。张衡《东京赋》:“飞砾雨散,刚瘅必毙。”柳宗元《袁家渴记》:“其旁多岩洞,其下多白砾。”指的砾是砾石,在地质学中指颗粒直径大于2毫米的岩石和矿物碎屑,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风化而成。提示佛法无定法,在乎运用适得其机宜。佛以人执著佛性为“无常”,故说“有常”;以人执著一切二分对待的分别心为“有常”,故说“无常”。六祖因为志彻执著佛性为“有常”,故为之说“无常”;执著一切善恶诸法为“无常”,故为之说“有常”;此种应对之法,乃是就其执相而对话,借“二道相因生中道义”之理,使其彼此可以相因互破,“常”与“无常”二执尽除,而显现中道胜义的理体。……不解脱心、解脱心皆如实知,注释

①志彻:唐代僧,是名他心智证通。盖佛体的发明——自性的现见,北宗神秀之门徒嫉恶慧能,决不在二分对待的哲学智性论定的概念,而只是朗显出无分别自觉圣智的实相本身。这是禅学所以超于哲学之故。昔有一僧问赵州:“狗子有佛性也无?”赵州曰:“无。”赵州此答,全本我佛随病给药之旨,亦正与六祖答志彻之意相同。故佛性无常或无佛性之说,是为未学谓学,未悟谓悟,未证谓证,任情放逸而不知惭愧的人说,亦是为执著佛性而有“佛性相”遂致醍醐亦成毒药者言之。总之,佛性原是“非常非无常”的,常或无常的个别为说,并不是论定是非,只是一个随机应用的“破执法”而已。

经文

有一童子,名神会①,襄阳高氏子②;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③,试说看!”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④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师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是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师曰:“吾亦见亦不见。”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志彻反受六祖慧能感化,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神会礼拜悔谢。师又曰:“汝若心迷不见,问善知识觅路;汝若心悟,即自见性,依法修行。汝自迷不见自心,却来问吾见与不见。吾见自知,岂代汝迷?汝若自处,亦不代吾迷。何不自知自见、乃问吾见与不见?”神会再礼百余拜,求谢过愆;服勤给侍,不离左右。一日师告众曰:“吾有一物,无头无尾,无名无字,无背无面,诸人还识否?”神会出曰:“是诸佛之本源,神会之佛性。”师曰:“向汝道无名无字,汝便唤作本源佛性。汝向去有把茅盖头⑤,也只成个知解宗徒⑥。”〔祖师灭后,会入京洛,大弘曹溪顿教?著《显宗记》⑦,盛行于世,是为荷泽禅师。〕

注释

①神会(668—760):唐代僧,荷泽宗初祖。襄阳(湖北)人,皆如实知;谓有贪心如实知,俗姓高。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后投国昌寺颢元出家。讽诵群经,易如反掌。③八倒:即八颠倒。年十三岁,参谒六祖慧能。慧能示寂后,参访四方,跋涉千里。开元八年(720)奉敕配住南阳龙兴寺,大扬禅法,人称南阳和尚。六祖入灭后二十年间,曹溪之顿旨沉废,两京之间皆宗神秀,由普寂等续树法幢。师初至洛阳,欲振六祖之风,乃于开元二十年(732)设无遮大会于河南滑台大云寺,与山东崇远论战。指责神秀一门“师承是旁,法门是渐”,欲确立南宗慧能系之正统传承与宗旨。并于天宝四载(745)著《显宗记》,定南北顿渐两门,即以南宗为顿宗,北秀为渐教,“南顿北渐”之名由是而起,竭立攻击神秀之渐门,于是南宗日盛而北宗大衰。天宝十二载,师因御史卢奕诬奏,奉敕黜离洛阳荷泽寺,迁往弋阳(江西)、武当(湖北)等地。翌年转住襄阳,又称江西志彻。为禅宗六祖慧能法嗣。幼具任侠之志,再转住荆州开元寺般若院。安史之乱起,两京动荡,时大府各置戒坛度僧,聚香水钱,以充军需。请师主坛度僧之事,所获财帛悉充军需。乱平后,肃宗诏入宫内供养,并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诏请住之,故世称荷泽大师。师在荷泽寺仍阐扬六祖之宗风。上元元年入寂,世寿九十三(另一说是乾元元年)。敕谥“真宗大师”。贞元十二年(796)皇太子集诸禅师,楷定禅门之宗旨,遂以师为禅宗第七祖,敕碑置神龙寺。其法流称荷泽宗,门下英才甚多,有无名、法如等。②襄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分南郡、南阳两郡置。治襄阳(今襄樊市汉水南襄阳旧城)。辖境相当于今湖北襄樊、襄阳、南漳、宜城、当阳、远安等市、县地。其后缩小。隋开皇初废。指凡夫、二乘所迷之八种颠倒。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襄州为襄阳郡。③若有本则合识主:本,是根本,即指本有灵觉之心;主,是主人公,即自性。④沙弥:指佛教僧团中,已受十戒,未受具足戒,年龄在七岁以上,二十岁以下之出家男子。同此,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初名行昌,女子称沙弥尼。争合取次语:争与怎字同义,合字与“应该”或“可以”的意义相同。取次与“草率”、“轻易”、“随便”等意义相同。合起来此句之意就是“怎么可以这样轻率地讲呢”。⑤茅盖头:就是形容有一个茅蓬草庵可以存身而已。⑥知解宗徒:即“以佛法作知解会”的人,这是诃斥其立知立见的意思。知解宗徒用现在的话讲,是指空谈理论的僧人。⑦《显宗记》:全一篇,唐代荷泽神会著。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景德传灯录》卷三十。内容叙述禅宗之宗要,全篇只有六百六十字。卷头语云:“无念为宗,无作为本,真空为体,妙有为用。”其下则略解无念、无作等之意义。盖无念、无作仍神会之根本主张。其次论说般若与涅槃不二之理;再次叙述传衣在禅宗传承中之重要性。全篇以《金刚般若经》所说之“般若空智,应在无所住而生其心”为基础,并继承后秦僧肇之《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与六祖慧能之《法宝坛经》中《定慧第四》等思想。又针对神秀之北宗,论述传衣,以示慧之正统。提示南禅顿门宗的能得弘扬于河朔,荷泽神会是唯一最有功的人。郭子仪之收复两京,神会在筹集军晌上亦有大的贡献。

若以事论,荷泽之在禅宗诸语录中不占重要地位,似为历史上最不公平之事。但是,据史学家的谈禅,功利主义的评论,在真正修禅的人看来却都不是那么一回事。”据《俱舍论》卷二十七载,欲修他心通者,以色界四根本静虑为依地,先审查自己身心二相之前后变异辗转相随,后更观他人之身心,如斯加行成就,遂得如实知悉他人之种种心相。荷泽公然立知见,谓“知之一字,众妙之门”。这有敦煌本唐人写经中的《神会语录》可证。虽有降求契机而有不得已的苦衷,然已经不是南顿正宗的话了。《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是涅槃。”这就是“知法无知,彻悟涅槃之了义,无知知要”之说所本。荷泽既立知见,则又是病非禅,又将何以治知见之病?所以黄龙死心禅师说“知之一字,众祸之门”,大慧宗杲禅师更说:“要见荷泽易,要见死心难。”实则佛法禅学不属知亦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故顿门宗从上相承以来,不曾教人求知求解。宗门的所谓修证,只是自性上直观直觉直悟直证的现量境界,是无功用智而不是有为的功行,不需要演绎归纳或者分析综合等等及反省思虑的比量,连圣言量都毋庸透过。就这样说,怎肯退作知解宗徒?若以法论,功劳勋业只是圣末边事,与南岳青原鼎足而立,已经是最最公平的异数了。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你无拄杖子,给你拄杖子;你有拄杖,夺了你的拄杖子。所谓“杀人刀,活人剑”,祖师手段不妨毒辣。不恁么夺你的拄杖子,焉能给你真的拄杖子?不恁么杀人,又焉能活人?有所自负而不肯放下,慧能为之命名志彻。②心通:即六神通中之他心通的简称。全称他心智证通或智心差别智作证通。即证得他心智,最是参禅的大障碍,祖师的棒喝,来势凶凶,只为打掉参禅行者禅关前的障碍。如透过空观,不起于空而了万法,则无言胜有语,尽管天下滔滔,是非蠭起,与自己毫无交涉。清朝康熙巡游江南(1684年),回宫时,群臣叩问:皇帝对江南印象如何?康熙说:佛寺太好,僧侣太俗。诸大臣遂暗为寄语江南大吏“注意料理”。有献议于江南督抚者,乃依议广征博学多闻深通内典之人,不论缁素老少,未出家者准给度牒受戒,已出家者许以不次之迁,一律送山西五台山参禅一年,期满后量予请住江南各大丛林。迨康熙二次南巡时(1689年),江南诸山,均已高僧济济,气象一新。康熙于仲秋驾莅金山寺,住持法磬迎礼,常州天宁寺住持拾得亦趋赴金山接驾。法磬导康熙登高塔,经由桂花园,康熙问:“桂花香拾得否?”(考验来了,遂命其前往行刺,弄花香满衣么?)法磬云:“待拾得来问他。”(未攀秋月桂,疑惹满身香。好个现成的答话。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康熙异之,以扇叩法磬头,法磬则出长声高叫:“嗡!”(小叩小鸣,大叩大鸣。这是现量境界,不须作解。若作“嗡”字法门解,纵然含有总持密意,但已是表达现量以外事,不免落入第二机。)康熙问:“什么生?”法磬云:“磬响。”既登塔,康熙问:“长江一日里,往来多少船?”法磬云:“两条。”康熙问:“那两条?”法磬云:“一条为名,一条为利。”禅门答法有四:语答、默答、动作答、不语不默不动作答。简单的声音,如法磬的“嗡”,有叩有响,毫不拟议思虑,机锋利捷,直表现量境界,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的不语不默不动作答。世间常说:“三代以下唯恐不好名。”然而名利两途,究竟都不是出家修道人的本分事。以世间功利论禅,此禅所以多落魔道也。兹于此神会机缘,对“破知解”、“轻功利”两点,不惮征引语录故事详附提示,欲以使盲从为神会抱不平者,能如实了知他人心中差别相之神通力。相当于十智中的他心智。《集异门足论》卷十五:“云何他心智证通?答:于他有情补特伽罗寻伺心等,知有所鉴觉而已。

经文

师见诸宗难问,咸起恶心,多集座下,愍而谓曰:“学道之人,一切善念恶念,应当尽除。无名可名,名于自性;无二之性,是名实性①。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言下便须自见!”诸人闻说,总皆作礼,请事为师。

注释

①实性:真实之性,称为实性;与真如、实相、法性、真性、涅槃等概念的含义相同。此处指自性,自我的本性。提示六祖只是随缘设教,或见一般学佛者喜在文字上用功钻研,而忘却佛语心为宗,不肯返观自本心性,所以捡起一块“不立文字”的招牌,实施“教外别传”、“直指人心”之旨,指导行者离文字相返观自本性“见性成佛”。然而行者积习难返,竟起南顿北渐的无端之争。不知祖师指教,只是方便作略。六祖于此,明告以“善恶应当尽除,于实性上建立一切教门”,真是“婆心忒煞”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诡秘的黑斑人

    诡秘的黑斑人

    波格的天空为什么是灰色的?到处充满了火药味,人们在惊恐中度日,倍受煎熬。为搞清楚波格到底发生了什么,飞龙小队秘密潜伏下来自己的地盘谁做主?那个刁蛮的将军女儿能帮助他们解开谜团吗?一个来自神秘地方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江里有什么怪物?江水有毒吗?为什么江面上出现大量的死鱼?是谁在肆意搞破坏?医院里奇怪的病人是喝江水生病的吗?“飞龙小队”能让罪魁祸首逍遥法外吗?博物馆丢失了一件价值连城的镇馆之宝,那个黑斑人到底是谁?他是如何潜伏到博物馆的?他在哪?“飞龙小队”能否在茫茫的人海里找到那个黑斑人吗?那件博物馆镇馆之宝一旦出境,后果不堪设想……
  • 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

    本书讲述了成就大商人的金科玉律,教你如何把握成功的规律,找出失败的症结,使你在做人、做事、做老板、做管理各方面更成熟、更完善、更顺利。
  •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这样说话最招人爱听

    纵观古今,把话说得比唱得好听的人往往都是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他们或吐纳珠玉之声,舌卷风云之色;或温文尔雅,谈笑间逢凶化吉;或凭 “三寸不烂之舌”力挽狂澜。而在美国从上世纪至今,科学技术不断飞越,美国人仍雷打不动地将“口才”列为世界上生存与发展最有力量的武器。本书从不同方面,引用大量生动事例,精辟论述了说话说得好听给日常生活和人们的事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效益,并提出些许建议,以供参考。
  • 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新道德经:人生务必遵循的25个辩证法则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成就别人也就是在成就自己;生活中,我们除要正视自身的存在外,还非常需要且非常必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三言二拍精编(4册)

    三言二拍精编(4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年轻时的思绪

    年轻时的思绪

    仰望碧空如洗的蓝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看着案头整理好的文集,我很欣慰。这当是自己作为妈妈送给儿子步入少年的一份礼物吧!同时,也算是自己人生历程中收获了的褒奖和鼓励后的回报。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作为家庭的一分子,我们每个人都享有自己的权利和承担应尽的义务。人人都盼望有一个幸福美好的家,却不是所有人为此付出努力都能追求到想要的结果。对此我深有感触。
  • 红豆女的恋情

    红豆女的恋情

    从前有两个女孩,一个是美丽善良的土豆女,而另一个是长相难看而且心眼很坏的红豆女,红豆女总是想方设法的陷害土豆女。
  •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施正荣向左,彭小锋向右

    当下,正处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力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两大力量的交汇点上,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大势所趋。太阳能行业也将乘势异军突起。同是做太阳能行业的施彭二人。一个沉稳务实,一个外冷内热,却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眼光,他们笑傲光伏世界、领跑中国光伏产业的神话。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本书从实际出发,按照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现状和实情,带你走出人生的误区,给你一个正确的精神指引和行动要领,与你共赴一场智慧、激情、快乐的青春盛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了解足够多的社会经验,为你的生活锦上添花,让你的成功一路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