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16

第16章 定慧品第四(2)

注释

①顿渐:顿渐二教。不依次第,快速到达觉悟之教法,称为顿教;依顺序渐进,经长时间修行而觉悟者,称为渐教。若以教法形式观之,开始即讲说深奥之内容,称为顿教;而自浅显内容次第讲说进入深奥内容者,则称为渐教。此为一般之教判标准。即以受教之根机而论,或由佛陀说法之方法与内容区别之。南北朝诸师之顿渐二教判中,以天台之顿、渐、秘密、不定等四教,及华严五教判之第四最为著名。我国禅宗南北二系统于证悟过程之旨趣互异,南方慧能系主张速疾直入究极之悟,世称“南顿”;北方神秀系则强调依序渐进之悟,世称“北渐”,此即禅宗之顿渐二教。从修持讲,宗门的内证境界,要从自本心的现量流露。所以,古德云:“思而知,虑而得,不是家珍。”这个“家”字,是只指六祖的“顿门禅”而言。因为拟议思量已经都非现量,其悟非真悟,也就没有禅。除了顿门以外的其余诸禅,未尝没有以“思知虑得”为家珍的,虽亦不无成就,但已经落于渐门宗的第二机,或更等而下之了。这是六祖的“顿”与其他禅之“渐”的主要区别,因此,只以顿门宗的立场而言,其教法有如下之特色:(1)在无为法性,而不谈法相:顿门宗有时不免“绕路说禅”,但其旨只在无为。“无为”二字如何说?唯识宗谈法相,有六个无为,顿禅则只照顾法性而不谈法相,只要本来面目现前,即是真实见性,不必分析细说“无为”,也就根本没有你的开口处。(2)在绝对中道,而不落两边:《中观论》上讲八不中道,八不是不落两边的八个例子,不落两边即是中道。佛性非有非无,非常非无常,故《大般涅槃经》说为“佛性即是中道,中道即是佛性”。既是中道,何以又加上“绝对”二字呢?因为不立有不立无,不立常不立无常,连中道也不立,方是绝对中道。若于中道有所立即有所执,就为了这一计执,那本来绝对的中道就变成与不中道相对待的中道了。故中边皆立,方称绝对。(3)在心行体验,而不在口说:禅学是实践心行来体验的心学,并不是在口头上讲。绝对的实际理地,决非言语所能表达;口中能说出的,亦决非心行体验所到的真实境界。(4)在自心的参究,而不坐功技巧:禅的重点在心,不在肉体色身。心性的参究,不在坐功的好坏。坐几枝香,坐几天,在坐的技巧上讲,固亦有其高下;然在见性经验上讲,真是毫不相干。(5)在自己见性,而不在理论知解:要见自己本来面目,是由本性自然地显现,不是存心作意去见它明它。古德所谓“拟将心意学玄宗,大似西行却向东”,即是“生心动念,背觉乖宗”。

故凡理论知解,一慨用不着。(6)在心境上的破执,而不在指示定论:参访明师,得善知识指导,只是为破我执,并非有无、是非、功过、得失上为我下定论。例如,佛性非常非无常,执于无常者来则告以佛性是常,执于常者来则告无性无常,常与无常都只为破执的方便说,切不可作定论看。六祖的三十六对法,就是这个破执法。所以,若以同一公案向诸方参请时,往往得到恰恰相反的答语,且有说“昨日是、今日不是”者;在此等处,急须注意方法,莫论得失是非。(7)在悟境的正真,而不在语文生义: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证须实证,由其正真证悟境界上去实参,不可在所答的语言文字上去妄生意义。如问“如何是佛”,或答“柏子树”,或答“麻三斤”,只须在自性法身的境界上见,与柏树或麻的别有意义无关。(8)在现量界,而不在拟议思考:参禅最重现量,不考虑、不思维,全是直来直往的表达。不仅用比量,连圣言量亦不须透过。纵使引经据典,亦只与比量齐观。故一落拟议,即非现量,就该吃棒了。(9)在向上一着,而不在明破说破:向上一着,千圣不传。不传之传,无舌能宣。古德为人,妙在不为说破。要使参的问题,犹如铜墙铁壁,越是无理路无意义的越好。扬州高旻禅寺(除参禅者入禅堂外,亦有净众在大殿上课诵),于净众念佛绕香时,老和尚站立一旁,过来一个打一个,并提问:“谁在念佛?念佛的是谁?谁?谁?”这是使修净者亦得于禅的方便提撕。假如在佛的名号上去参,或在“返闻闻自性”上去会,那已落在有义理的话尾而非无义理的话头了。所谓话头,是一声佛号未出口前的一段清净光景;要在这话前参验到这本地风光,越是不与说破,越是悟来格外得力,地一声桶底脱了。所举九条原则,单指顿门禅说,并不广涉余门。或疑顿禅过峻,似有悭法之嫌;然情尽方入性地,通得无路可通,经过大死一番,于绝处逢生,方许法身得活。若须明说以广契群机,自有“十二分教”在,在渐门而不必限在顿门禅了。②人性:用今天的概念来解释,是指人类的共性。同“神性”、“兽性”、“非人性”、“反人性”等概念相对。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人性总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社会集团中,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教养、心理特征和宗教信仰等原因,人性有着不同的表现和演变。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六祖慧能大师在此处讲的人性,不是指人的本性本心,而是指人的根性。根者,能生之义;人性有生善业或恶业之力,故称根性。③酬害:酬,是报答。辛弃疾《美芹十论》:“臣子思酬国耻。”害,伤害;杀害。《孟子·梁惠王下》:“君子不以其所以养人者害人。”酬害,就是报复的意思。提示宗门的内自证境界,要从自本心的现量流露。所以,古德云:“思而知,虑而得,不是家珍。”这个“家”字,只指此“顿门禅”而言。因为拟议思量已经都非现量,其悟非真悟,也就没有禅。除了顿门以外的其余诸禅,未尝没有误以“思知虑得”为珍的,虽亦不无成就,但已落于渐门宗的第二机,或更且等而之下了。因此,只以顿门宗的立场言:在无为法性,而不谈法相;不绝对中道而不落两边;在心行体验,而不在口说;在自心的参究,而不在口说;在自己见性,而不在理论知解;在心境上的破执,而不在指示定论;在悟境的正真,而不在语文生义;在现量境界,而不在拟议思考;在向上一著,而不在明白说破。上举单指顿门禅说,并不广涉余门。或疑顿禅过峻,似有悭法之嫌;然情尽方入性地,通得无路可通,经过大死一番,于绝处逢生,方许法身得活。若须明说以广契群机,自有十二分教在,不必限于顿门禅了。

经文

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①。于诸法上,念念不住,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离于相,即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善知识!于诸境上,心不染,曰“无念”;于自念上,常离诸境,不于境上生心。若只百物不思,念尽除却;一念绝即死,别处受生;是为大错。学道者思之!若不识法意,自错犹可,更劝他人;自迷不见,又谤佛经。所以立无念为宗。善知识!云何立“无念”为宗?只缘口说见性迷人,于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见,一切尘劳妄想从此而生。自性本无一法可得,若有所得,妄说祸福,即是尘劳邪见,故此法门立“无念”为宗。

注释

①系缚:亦作结缚,即拘束之意。指众生身心烦恼、妄想或外界事物所束缚而失去自由,长时流转于生死之中。据《长阿含经》卷八《众集经》所载,系缚众生之身心者有四,即贪欲、嗔恚、戒盗、我见等四种烦恼。此外,印度数论派立有自性缚、布施缚、变异缚等三种系缚。提示无念、无相、无住,在名相上虽不同,但就其修行的过程而言,乃是连贯而且统一的。能做到无念,则无相、无住亦即同时具足了。行者如能在一切外境中不起妄念,更不攀缘,时时不蔽真如自性,就是离念、离相、离住了。唐有源律师问慧海:“和尚修道还用功否?”慧海说:“用功。”进问:“如何用功?”慧海说:“饥来吃饭,困来即眠。”又进问:“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慧海说:“不同。”再问:“何故不同?”慧海说:“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源律师遂杜口。吃饭百种须索,睡时千般计较,即是境上生了心也。如果连吃饭睡觉时都不能不生杂心,不起杂念,那就真可说是无念、无相、无住了。

经文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念何物?无者,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者,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声色当时即坏。善知识!真如自性起念,六根虽有见闻觉知,不染万境,而真性常自在。故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①

注释

①第一义而不动:义,即义谛。第一义谛为二谛之一,为“世俗谛”之对称,即最殊胜之第一真理。又称胜义谛、真谛、圣谛、涅槃、真如、实相、中道、法界。总括其名,即指深妙无上之真理,为诸法中之第一,故称第一义谛。佛教各派对第一义谛所下之定义不尽相同,如小乘说一切有部将单一而不可分解之对象视为真实存在之认识,称为胜义谛;中观学派则认为诸圣贤了解缘起性空之理,洞彻世俗认识之颠倒,以此道理为真实,称为真谛;小乘经部及瑜伽行派等则将佛教智慧及依此智慧为对象之理解,称为胜义谛。就大乘而言,则主要借真谛与俗谛二者调和世间与出世间之对立,将此二谛联系起来观察现象,称为中观、中道,为大乘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禅宗多用“第一义”,相对于“第二义”之相待差别,特以第一义来诠显绝对不可思议之境界。第一义复称向上门、正位等;第二义则称向下门、偏位等。见得第一义于种种法上本皆如如不动,就叫做第一义不动。提示禅宗只是对相说性,对他说自,对妄说真,对异说如,皆为破执度生的权巧设施;但有名言,都无实义。故一般“说此即执此而说彼计执彼者,说佛法即计执佛法,说禅定即计执禅定,而普遍地执有实质可取者,确与此处所建立的无念、无相、无住三大原则不同。”佛教是人间佛教,禅学亦是人间禅学;禅学的定慧力是人间的真生命真活力,人间的折磨考验是定慧力的试金石;人人需要定慧,定慧之禅亦须普度人间。如人人能知原自足“如来智慧德性”,不再起“妄相颠倒执著”,即能“善巧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则禅门的大事因缘尽了也。若善分别诸法名相而不了第一义,繁散琐碎在所不免,落于哲学分。两者须统一而不许偏于执取,宗下行者自应领会及之。

同类推荐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圣经故事:爱的胜利

    《爱的胜利》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五分册,本卷回顾了基督教会一千九百年来的历史,讲述了基督教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并在卷末复述了《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中的故事。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

    本书首次系统地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和当代审视。作者根据比较宗教学、生态伦理学、深层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讨了道教与基督教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伦理道德规范及其实践活动。道教和基督教的生态思想以其神学为基础。本书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思想,重点比较了道教与基督教的生态神学思想、自然生态思想、社会生态思想及环境保护实践,剖析了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的现代价值,并对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研究,旨在求同存异,探讨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精神实质的一致,看到某种更深层的价值相通。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热门推荐
  • 我心永恒

    我心永恒

    民国名人是名副其实的风流一代,其婚恋故事更是长久以来后人关注探索的焦点。他们留下了大量文字优美,情感真挚、又自然流露出学识趣味的情书,这些文字便成为一份岁月的动人遗赠。名人们的日常生活、心灵世界在其中得到了最至情至性的展现。
  • 老婆太霸道:特工狂妻

    老婆太霸道:特工狂妻

    【此文完结】她是国家机器,最棘手的蔷薇。近身博击强悍,无论用刀用枪都是行家里手。秘密任务中被同伴击杀,却借着一位花样少女的身体重生。没想到的是,这个少女竟然却是地下世界的公主。貌似无害的未婚夫、霸道冷血的黑道帝王、风流不羁的混血大盗……优秀男人,蜂涌而至,是真的动心,还是另有目的?!看蔷薇女狼“莫愁”如何翻云覆雨,继写另一个传奇。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烈火如歌(迪丽热巴、周渝民主演)

    烈火如歌(迪丽热巴、周渝民主演)

    火焰般纯真活泼的如歌是烈火山庄的继承人,十九年前的尘封往事将她卷入漩涡之中,如歌的生命中注定会出现三个男人,幽蓝孤傲的枫、宁静温柔的玉和风华绝代的雪……一幕幕纠缠入骨的爱与恨开始惊心动魄地上演……
  • 宋宫十八朝演义

    宋宫十八朝演义

    共记录了三个多世纪中18位宋代皇帝的宫廷生活内幕,此书记述了从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取北周天下,其中“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斧声烛影”及“莫须有”三字狱等重要事件都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展开叙述,至宋钦宗赵桓“北狩”间168年的北宋历史;从宋高宗赵构南迁至幼帝赴水而死的152年的南宋历史,是一部史实性较强的、寓教于乐的历史演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邪肆王爷苦情妃

    邪肆王爷苦情妃

    她,倾国的美貌,如水的纯清,爱着自己喜欢的人,却因为一次偶然,遇上了他,一个霸道而又狂邪的男人,开始了她的苦情人生.他,她的挚爱,她不顾一切的与他私奔,却没想到,在他们两人拜堂成亲,她把自己的初夜给了他的第二天,他竟将她卖给了她所要逃离的那个人,竟眼睁睁地看着她被他......他,狂傲邪肆的王爷,本要为她放弃江山,放弃一切,她却与别的男人私奔,他决不会如她所愿,她,只能在他的身边,就算是毁了她,也决不会放开她......他,一个如春风般的男子,是她第一个去勾引去利用的男人,几经背叛与折磨,他的心,渐渐迷茫.他,一个沉迷她的身体的君主,让她成为自己的性奴,却为此亡了国.几度漂零,几度沉浮,真与假,情与仇,爱与恨,她将情归何处.
  • 首席总裁,乖乖臣服

    首席总裁,乖乖臣服

    六年前,人/事不醒的她被丈夫亲手送入他的怀抱。翌日,他匆匆离开,奔赴异国他乡,她在丈夫的怀中醒来。月余,她琅珰入狱,他在国外完婚。八个月后,她在狱中产下死/胎。========六年后,他低调归国,她狼狈出狱,两条平行线重新纠葛在一起。本不应该相见的两人以云泥之差再次相遇。起起落落,离合难测。什么?!她身旁那个超帅的小帅哥是他的儿子?顾径凡讳莫如深的眸子微微眯起,指着那粉雕玉琢一般的娃儿,“你确定我有这么大的儿子?”小家伙傲气的抱起胳膊,在妈咪的脸上亲了又亲,反问身旁的女人,“妈咪,你确定这个又老又难看的男人是我爹地?”==========花絮一:离婚后再遇,宋辽远拉着她的手不肯放开,“老婆,我后悔了。”顾径凡摇了摇身旁儿子的小手,“儿子,有人想占你妈咪便宜,怎么办?”“咬他!”小家伙想也不想,朝着宋辽远就冲过去,一口咬在了他的手背上,鲜血横流。顾径凡挑眉,“宋先生,再sao扰我女人,下次流血的就是一条腿了…”花絮二:顾径凡正在洗澡,电/话响起,他示意秦轻接电/话。对方坦言:“我是顾径凡老婆…”秦轻疑惑:“可他登记在册的配偶栏里写的是我的名字…”简介无能,请看正文。不断更,不弃坑,正常一天两更,上午一更,下午一更,收藏单天过一百,加更
  •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左右成败的十种关键思维

    你是一个不甘平庸,渴望成功的人吗?在通往梦想的路上,你是否有失去方向的感觉?你是否正在为面对的困难而犹豫不决?你是否渴望有一种力量能支撑你走到成功的尽头,欣赏到最美丽的风景?成功没有定式,优秀可以复制。从思维入手,你可以找到改变自己人生和命运的终极力量!本书将为您揭开通往成功之路的十大必备思维:正面思维、行动思维、速度思维、结果思维、财富思维、多赢思维、换位思维、创新思维、成人思维和升级思维。这里没有空泛枯燥的大道理,却有浅显易懂而又意义深刻的故事。在这里你将有一种与良师益友进行心与心交流的感觉,下面就进入你的思维之旅吧!
  • 红楼之溶掬黛

    红楼之溶掬黛

    红楼一梦,醉千秋,清丽绝俗俏佳人,才华诗情羞煞须眉浊物!一缕青丝缠绕无数!他,水溶,宇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爷,一身温文尔雅的气度令天地为之失色,却甘愿为她放下所有的一切!她,黛玉,一朵绝世清莲,傲然世间,清新脱俗,看着他,她的夫君,心中砰然一动,不明白的情思,悄然绽放在心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水木相融,情真意切,相携相扶!蓝淩又一次开文,大家多多支持,写的不好,大家莫要见怪!网络处女座《红楼之水溶玉心》大家记得多多去捧场,看一下哈,虽然写的不怎么样,但是也还不错啦(偷笑)我正在看的一本书,《挽红楼之玉舞九天》私心认为还是很不错的,还在连载中,后续发展还不清楚,呵呵!碧绿青竹《梦红楼之水润绛珠》大家看看哦,呵呵三月江南的文笔《情深之蝶舞飞扬》重新开文,多多支持《梦红楼之溶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