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900000013

第13章 疑问品第三(1)

释品题:此品述说韦刺史对于达摩祖师说梁帝没有功德,而产生的疑问;以及往生西方等话题。《唯识枢要》明五种问:一、不解故问。二、疑惑故问。三、试验故问。四、轻触故问。五、为利乐有情故问。而今言之疑问,总则“为利乐有情故问”,别则兼有第二“疑惑故问”。故以“疑问”为品题。

经文

一日,韦刺史为师设大会斋①。斋讫,刺史请师升座,同官僚士庶肃容再拜②,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③。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和尚所说,可不是达摩大师宗旨乎?”师曰:“是。”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④,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⑤,布施设斋⑥,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注释

①斋:我国古人在祭祀前或举引典礼前,清心洁身以示庄敬。《吕氏春秋·孟春纪》:“天子乃斋。”斋,亦指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如书斋、东斋。《世说新语·言语》:“(孙绰)斋前种一松,恒手自壅自治之。”于佛教,斋之本意原为清净之谓,后渐转指不过中食(过午不食)之法;能持守此法者,称为持斋;持斋期间所食之食物,或法会时所供养之食,称为斋食。此外,以食物供养僧伽亦称为斋;此类之法会则称斋会。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时代,斋食乃特指午前所食之食(又称中食),午后食者即非斋法,此系就其“食时”而言;至大乘佛教时代,乃以慈悲禁杀之意,转而侧重于“食体”,故以素食为斋,如我国佛教徒多将素食习称为“吃斋”、“持斋”;然严格言之,其与戒律中“斋”之本意并无接关系。盖凡有持斋,则必有戒,故斋戒二字自古并称。于佛教,广义而言,则为每月之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月小则二十八、二十九)等六日为六斋日,惟以断食等苦行为旨,而强调忏悔、清净等精神。于此六日必集僧众诵呗说戒经,使比丘安住于净戒以长养善法;在家二众亦须于六斋日持守八戒而增长善法。若狭义而言,八关斋戒:(1)离杀生。(2)离不与取(未经他人允许而自行取用他人之物),亦即偷盗之意。(3)离非梵行,梵行即清净不淫之行。(4)离虚诳语,凡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等均属之。(5)离饮诸酒。(6)离眠坐高广严丽床坐,即不坐卧于一尺六寸以上或宽大华丽之床座。(7)离涂饰香鬘及观听歌舞。(8)离非食,即过午不食,此系八关斋戒中之最重要者。我国儒家自古亦有斋戒之说。《论语》谓:“斋必变食,居必迁坐。”盖古人于祭祀之前,必先变食迁坐,以自洁齐。“斋”字于古经传中与“齐”字通用,系取其“齐一意志”之义。《礼记》谓:“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齐意志,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易经·系辞》注亦云:“洗心曰齐,防患曰戒。”由此可知,儒家重视斋时“虔笃专注,齐一意志”之意,与佛教之斋戒强调忏悔、清净之意可谓不谋而合。②士庶:为魏、晋、南北朝时士族、庶族的等级区别。《宋书·恩幸传》:“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别。”《南史·王球传》:“士、庶区别,国之彰也。”东汉未年开始,大官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逐渐形成大姓豪族,称为士族或世族,又称高门。不属于世族的则称庶族,又称寒门。士、庶之间不能通婚,甚至不得平起平坐,庶族虽高官位显,其自视亦不敢与士族较。③不可思议:言理之深妙,事之稀奇,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议。《注维摩诘经》卷一谓:“不可思议者,凡有二种:一曰理空,非惑情所测。二曰神奇,非浅识所量。”④梁武帝:姓萧名衍(464—549),字叔达,南朝兰陵(江苏武进)人。原为南齐雍州刺史,以齐主残忍无道杀其兄懿,萧衍乃兵陷建康,别立和帝;遂于中兴二年(502)篡位,国号梁。在位期间,整修文教,国势因之大盛。武帝笃信佛教,有“皇帝菩萨”之称。天监三年(504)宣布舍道归佛,十六年废天下道观,令道还俗。十八年从钟山草堂寺慧约受菩萨戒;当时名僧僧伽婆罗、法宠、僧迁、僧旻、法云、慧超、明彻等,皆受其礼敬。首都建康有大寺七百余所,僧尼讲众常聚万人。

大通元年(527)同泰寺落成,设无遮大会、平等大会、盂兰盆会,将平等慈悲之精神普及民众;复设水陆法会,恩及水陆所有众生。梁武帝一生精研佛教教理,固持戒律,四次舍身同泰寺,自讲《涅槃》、《般若》、《三慧》等经;著有《涅槃经》、《大品经》、《净名经》、《三慧经》之“义记”数百卷。后因侯景起兵反叛,攻陷建康,于太清三年饿死于台城。在位四十八年,世寿八十六。⑤朕:古代自称之词。《尔雅·释诂》:“朕,身也。”郭璞注:“今人亦自呼为身。”《离骚》:“朕皇考曰伯庸。”从秦始皇起,才专用为皇帝的自称。太白听政时亦自称朕。《史记·秦始皇本纪》:“天子自称曰联。”《后汉书·和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听政。’”⑥布施:即以慈悲心而施福利与人义。布施原为佛陀劝导在家居士之行法,其本义乃以衣、食等物施与大德及贫穷者;至大乘时代,则为六波罗蜜之一,再加上法施、无畏施二者,扩大布施之意。亦即指施与他人以财物、体力、智慧等,为他人造福成智而求得累积功德,以致解脱之一种修行方法。《大乘义章》卷十二解释布施之义,以己财分散予他,称为布;惙己惠人,称为施。小乘布施之目的,在破除个人吝啬与贪心,以免除未来世之贫困;大乘则以大慈大悲之教义联结,用于起度众生。布施为六念之一(念施)、四摄法之一(布施摄)、六波罗蜜及十波罗蜜之一(布施波罗蜜、檀波罗蜜)。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如对佛、僧、贫穷人布施衣、食等物资,必能招感幸福之果报。向人宣传正法,令得功德利益,称为法施。使人离开种种恐怖,称为无畏施。财施与法施称为二种布施;若加上无畏施,则称为三种施。以上三种布施,系菩萨所必行者。其中,法施之功德较财施为大。布施若以远离贪心与期开悟为目的,则为清净财施;反之则为不清净财施。至于法施,劝人升于人天之说教,称为世间法施;而劝人成佛之教法(三十七菩提分教法及三解脱门),称为出世法施。根据布施行为之内容、态度、目的等之不同,而有种种分类之方式。总体而言,布施应当以施者、受者、施物三者本质为空,不存任何执著,称为三轮体空、三轮清净。

经文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师又曰:“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①,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②,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注释

①谦下:谦,谦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谦通慊,心安理得之意。《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郑玄注:“谦读为慊。”谦下,虚心谦逊,不自高自大的意思。②普敬:普遍尊敬,不轻看人的意思。提示功德是自性上的成功,不是心性外所能够求觅得的。这一区别,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达摩祖师初化梁武帝的一段公案,《景德传灯录》以后才见有的,道宣《续高僧传》中却并无其事。考察达摩初到番禺是在刘宋朝灭亡之前(公元479年以前),他北渡到达洛阳时,却正是梁武帝普通元年(520),故普通大通年间(520-534)的问答公案,实为时间上所不可能,或者竟是后人所假托增饰而并非事实。但亦可解说为萧氏陪臣执国命时曾见达摩祖师,后人追记之便称梁武帝且误其年月也。

经文

刺史又问曰:“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①,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师言:“使君善听!慧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②,说西方引化

经文

,分明去此不远。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即身中十恶八邪③,便是说远。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④。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今劝善知识,先除十恶,即行十万;后除八邪,乃过八千;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使君但行十善⑤,何须更愿往生?不断十恶之心,何佛即来迎请?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不悟,念佛求生,路遥如何得达?慧能与诸人移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见。各愿见否?”

注释

①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又作阿弥多佛、阿弭跢佛、阿弭亸佛。略称弥陀,意译无量寿佛;又有音译为阿弥多婆佛、阿弥亸皤佛,意译为无量光佛。关于阿弥陀佛名号之由来,据鸠摩罗什译之《阿弥陀佛经》载,此佛光明无量、寿命无量,故称阿弥陀佛。然据梵本《阿弥陀佛经》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载,此佛寿量无数、妙光无边,故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一佛而有不同义之二名,为其他诸佛所未见。又于《般舟三昧经》、《大阿弥陀佛陀经》、《维摩诘经》等早期经典中,亦仅有阿弥陀佛之称号,故推知无量寿、无量光之称号,系后代依其名之原义所立。另据《平等觉经》、《后出阿弥陀佛偈》、《称赞净土佛摄受经》等所载,弥陀号称无量清净佛,所在之世界称为清净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道之本缘,据《无量寿经》卷上载,过去久远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时,有一国王发无上道心,舍王位出家,名为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处修行,熟知诸佛之净土,历经五劫之思维而发殊胜之四十八愿。此后,不断积累功德,而于距今十劫之前,愿行圆满,成阿弥陀佛,在离此十万亿佛土之西方,报得极乐净土。迄今仍在彼说法,即净土门之教主,能接引人往生西方净土,故又称接引佛。阿弥陀三尊像通常以观音菩萨及大势至菩萨为其胁侍,而与此二尊并称为西方三圣。于现存大乘经论中,记载阿弥陀及其极乐净土之事者凡有二百余部,可见弥陀信仰及净土教义之深入人心。据《般舟三昧经》卷上载,阿弥陀有三十二相,光明彻照,端正无比。另据《观无量寿经》之说,无量寿佛之身如百千亿夜摩天阎浮檀金之色,其身高六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由旬。眉间之白毫右旋宛转,毫相之大小犹如五倍之须弥山高广;其眼清白分明,眼之大小犹如四倍大海水之纵广。其身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中有八万四千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摄取念佛之众生。于西藏,阿弥陀佛被视为无量光、无量寿二佛,若祈求智慧,则皈依无量光佛;祈求延寿福乐,则皈依无量寿佛。于密教,以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法身之妙观察智,称为甘露王。于金刚界曼荼罗中,称为受用身智慧阿弥陀如来,居于西方月轮之中央;于胎藏界曼荼罗中,称为无量寿如来,居于中台八叶之西方。②世尊:如业十号之一,即为世间所尊重者之意,亦指世界中之最尊者。梵语中被音译为婆伽婆、婆帝、婆伽梵或薄伽梵。除意译为“世尊”之外,亦被直译为有德、有名声等。即“富有众德、众祐、威德、名声、尊贵者”之意。其中,以“世尊”一语最易解知,故自古以来之译者多以其意译,我国即为一例。然在印度并不限用于佛教;若于佛教,则特为佛陀之尊称。舍卫城:舍卫,为中印度古王国名。本为北萨罗国之都城,名舍卫城,为别于南萨罗国,故以都城代称。关于舍卫国名称之由来有数种说法,如《毗湿奴富兰那》所载,该都城之创建为日种王。另如南传佛教所传,有人问:“此城有何货物?”城中人则答:“无物不有。”梵语之耳、闻、好名之意即是舍卫,后转译则称“舍卫国”或“舍卫城”。

同类推荐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热门推荐
  • 独宠调皮皇后

    独宠调皮皇后

    她是H市著名的彩妆设计师---凌希妍她是凤羽国家喻户晓的人----凌希妍,也是皇上最宠爱的王爷的王妃他凤炎彬错把青楼女子柳梦瑶当做救命恩人,对她温柔细心,却对他的王妃不屑和鄙夷。再次睁开眼后,她已不是她。好!王爷不爱,咱不稀罕。想要休我,那就休吧!他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南萧皇--冷昊辰冷昊辰传闻中冷血无情,不近女色,,但这一传闻在凌希妍出现后便不复存在。片段一:“皇上,听说太后娘娘被皇后用水烫到了!”某侍卫着急的对某皇禀告谁知某皇眉头皱了一下,某侍卫以为某皇要惩罚皇后,殊不知“水烫不烫?”“据说是刚烧开的。”“马上把皇宫最好的烫伤药拿来。”某侍卫以为是拿来给太后的,殊不知.“水那么烫,妍妍的手一定也被烫到了,快去拿还有请太医。”某侍卫听到后,差点滑倒“可是皇上,那是太后啊!”“又不是亲娘,谁叫她总是想着算计我的妍妍,活该。”某侍卫彻底石化了。片段二:“皇上,有一名男子来找皇后,据说是东凤国的太子东方煜。”某侍卫说道“在宫门口加大人马,以防他带走我的妍妍。”妍妍说了要给她一点私人空间,所以他要去哪里随便她,但是绝对不能和除了他之外的雄性动物出去。“可是.一刻钟前皇后已经跟他出宫去了,还说可能要玩上好几天才回来。”某侍卫冒着危险说了出来,并感觉到有一阵风滑过脸上。等某侍卫反应过来后哪还有某皇的身影。本文一对一,男女主身心干净,请放心跳坑。
  • 女帝传说之凤临九州

    女帝传说之凤临九州

    阿雅新文《逆凰》简介:本文小虐,结局幸福。女主非万能,至少开始不是万能。简介:凤凰之格,后星之兆。天生便该出于众人之上,立于后宫正位。身为丞相庶女的慕清裳却空有凤凰之格而无凤凰之命。被迫嫁与厉王为妾便是她噩梦的开始.——新婚之夜,她的丈夫不屑的嘲讽,“青楼下贱女人生的女子,也是贱人!居然妄想王妃正位?”——她以为的真心恋爱换来的却是无情的利用,“若不是因为你的身份,你这样的女人给本公子提鞋也不配?”——高高在上的帝王俯视着她,“朕是皇帝,想要谁就是谁,何况王弟已经将你送给朕了!”历尽折磨,她凄然惨笑,原来这个世界早已癫狂了。滚滚红尘中,终究会有她一方栖息的天地,满天飞雪中,他发白如雪。而立于身侧的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柔弱女子:“你伤心,我便陪你伤心。你要恨,我便陪你恨。你要报仇,我便陪你报仇!”结局HE》》》》》》》》》》》》》》》》》》》》》》今生,她是一国公主。逆父,弑兄,叛夫,离家。背国.宁可我负天下人,也决不让天下人负我!面对属下背叛,她冷笑:能背叛的果然都是自己人,敌人是永远没有机会背叛的。面对爱人的离弃,她悠然:君既无心我便休。面对天下大乱苍生遭劫,她漠然:天下与我何干?一个杀手的灵魂,无心无情无爱,怎能期望她心怀天下?................................曾经,她属于他时,他不愿要她。所以,他只能一生追随她的背影。曾经,她爱他时,他不爱她。所以她离去之后,他只能默默的思念。他给过她一生的承诺,当诺言无法实现时,他用江山做赔,宁可负天下,也不愿负她。她是他一生的劫,一朝相遇,永世沉沦。明知道我不能爱她,无法爱他,他却依旧不能不爱她。沈瑜:“即使你不再属于我,即使你不再是原来那个你,你依然是我要守护的人。”燕希:“朕拥有天下,却为何独独错失了你?”轩辕凌:“我若负你,江山尽毁,天人共诛!”玉连城:“你是我今生的劫啊。”秦书岩:“公主,书岩立誓之日便说过,一生无悔!”卷一芳华初显女主在龙腾国的公主生涯,稍微有点拖拉。卷二南燕深宫女主南燕生活,与前世一样的俊颜,不同的深情,是缘是孽?卷三凤在江湖看美丽女主如何仗剑江湖。卷四官场风云(暂拟)卷五征战四方男女主携手,策马扬鞭,笑傲诸国。卷六凤临天下女帝生涯(绝对不是走武则天那一款路)。
  • 蔓蔓情路

    蔓蔓情路

    上官水儿,丞相的掌上明珠,总爱提问各种的问题,导致身边的人都头痛不已;慕容浩天,先帝最宠爱的儿子,一代冷酷俊王爷;当两个人遇上了到底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但是,当两人几经波折终成眷属后,才发现不过是阴谋的开始!
  •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百合开在月亮湖里

    在人类生活中,爱的出现,或爱的信仰的出现,带来的不一定都是绚丽的色彩和悦耳的声音。在很多时候,爱情会不可避免地成为忧伤、孤单、仇恨,甚至毁灭的前夜。
  •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
  • 抛弃性格缺陷

    抛弃性格缺陷

    青少年不得不看的励志书。每个人都是性格的美容师,抛弃性格缺陷,展现完美自我。2011最潮性格说明书,洞察你想知道的一切。让自卑、怯懦、孤僻、狂傲……见鬼去吧。
  • 达尔文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达尔文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不可不知的万事由来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