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800000052

第52章 谏楚襄王

庄辛

庄辛,楚庄王之后,以“庄”为氏(《汉书·古今人表》作“严辛”,盖避汉明帝讳)。庄辛为楚国的贵族,其年约小屈原二十馀岁,事于楚怀王、顷襄王朝,在顷襄王朝为大夫。顷襄王二十年(前279)曾劝谏顷襄王,未见用,后离楚之赵。不久秦将白起大破楚,翌年拔郢都。顷襄王仓皇逃至郢都东北方的陈城,此时方派使者接庄辛回楚,授执圭之爵,封成陵君,听其计谋,收复淮北之地。庄辛在赵国停留十月,期间受赵太子之请说赵惠文王。其为人广闻博志、滑稽多智、敢于直谏,有着勤政爱民的思想。他是屈原之后与宋玉同时的楚国散文作家,是目前所能考知的最早的小说作者(参赵逵夫《庄辛——屈原之后楚国杰出的散文作家》,见《屈原与他的时代》)。

《谏楚襄王》作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庄辛自赵国返楚后。此前襄王因荒淫好色,佚乐无度,欺下瞒上,使得“百姓不亲、诸侯不信”,楚国濒临亡国的境地,庄辛切谏而不听。在秦大破楚后,襄王始后悔,用庄辛言而收复失地。本文即是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

本文见于《新序》卷二以及《战国策·楚策四》,二书文字时有歧异。今以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庄辛〈谏楚襄王〉考校——兼论〈新序〉的史料价值》(以下简称《〈谏楚襄王〉考校》)一文予以校订。

庄辛谏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1],从新安君与寿陵君,同轩淫衍侈靡[2],而忘国政,郢其危矣[3]。”王曰:“先生老惽欤[4],妄为楚国妖欤[5]。”庄辛对曰:“臣非敢为楚妖,诚见之也[6]。君王卒近此四子者[7],则楚必亡矣,辛请留于赵以观之[8]。”于是,不出十月,王果亡巫山江汉鄢郢之地[9]。

于是王乃使召庄辛至于赵[10],辛至,王曰:“嘻,先生来邪[11]。寡人以不用先生言,至于此,为之奈何[12]?”庄辛曰:“君王用辛言,则可;不用辛言,又将甚乎此[13]。庶人有称曰[14]:亡羊而固牢,未为迟;见兔而呼狗,未为晚[15]。汤武以百里王[16],桀纣以天下亡[17],今楚虽小,绝长继短[18],以千里数[19],岂特百里哉[20]。且君王独不见夫青蛉乎[21],六足四翼,蜚翔乎天地之间[22],求蚊虻而食之[23],时甘露而饮之[24],自以为无患,与民无争也[25]。不知五尺之童子,胶丝竿[26],加之乎四仞之上[27],而下为虫蛾食已[28]。青蛉犹其小者也,夫黄爵[29],俯啄白粒[30],仰栖茂树[31],鼓其翼,奋其身[32],自以为无患,与民无争也。不知公子王孙[33],左把弹[34],右摄丸[35],定操持[36],审参连[37],故昼游乎茂树,夕和乎酸咸[38]。黄爵犹其小者也,鸿鹄,嬉游乎江汉,息留乎大沼[39],俯啄鲤[40],仰奋陵衡[41],修其六翮而陵清风[42],麃摇高翔[43],一举千里[44],自以为无患,与民无争也。不知弋者选其弓弩[45],修其防翳[46],加缯缴其颈[47],投乎百仞之上[48],引纤缴[49],扬微波,折清风而殒[50]。故朝游乎江汉,而暮调乎鼎俎[51]。鸿鹄犹其小者也,蔡侯之事故是也[52]。蔡侯南游乎高陵[53],北径乎巫山[54],逐麋麇麞鹿[55],彉溪子[56],随时鸟[57],嬉游乎高蔡之囿[58],溢满无涯[59],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子发受命宣王[60],厄以沅水[61],填以巫山,庚子之朝[62],缨以朱丝,臣而奏之乎宣王也[63]。蔡侯之事,犹其小者也,今君王之事又是也。君王左州侯,右夏侯,从新安君与寿陵君,淫衍侈靡,康乐游娱,驰骋乎云梦之中[64],不以天下与国家为事。不知穰侯方与秦王谋,窴之以黾厄,而投之乎黾塞之外[65]。”

襄王大惧,形体悼栗[66],曰:“谨受令。”乃封庄辛为成陵君[67],而用计焉,与淮北之地[68]。

(石光瑛《新序校释》,中华书局,2001年)

[1]君王左州侯,右夏侯:指州侯和夏侯整天不离左右。楚襄王:战国末期楚国国君。芈姓,名横,怀王之子。前298——前263年在位。州侯、夏侯,二人都是楚襄王的宠臣。

[2]原文“同轩”处断句,属上读,今据《〈谏楚襄王〉考校》改。 新安君、寿陵君:都是楚襄王的宠臣。同轩:同车,指楚襄王同几个奸邪谄佞之徒鬼混,暱言亵举,大失体统的样子。淫衍指行为放荡。淫,过度。衍,溢。侈靡:指生活浪费。侈,奢侈。糜,浪费。

[3]郢:楚国国都,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4]惽(hūn):通“惛”,糊涂而不明。欤:句末语气词。

[5]妄:亡,无也,或作“毋”,不要。妖:妖孽,这里指不详之言。

[6]诚:确实。

[7]卒:始终。近:宠幸。

[8]辛:庄辛。请留于赵:请让我到赵国去。

[9]《战国策》作“五月”,误。十月:庄辛于楚顷襄王二十年后半年离开楚国后,楚国陆续失去巫山、江汉、鄢郢之地,至二十一年楚顷襄王招庄辛于赵,时间不出十月。

[10]“至”字当衍。

[11]嘻:表示悲痛的叹词。

[12]此句谓:我因为没有听用您的建议,以至于有了今天的这种局面,我对这该怎么办呢?

[13]可:这里指局面尚可补救。 又:通“尤”,更加。甚:指局面比现在更加严重。

[14]庶人:对地位低贱的平民百姓的称呼。

[15]此句谓:羊已经丢失了,及时修补羊圈尚不为迟,不至于再丢;见到了兔子再呼叫狗,尚有捕捉的希望。按:此二句应是当时之俗语。亡:失掉,丢了。牢:羊圈。

[16]汤:指商汤,商朝的开国君主。武:指周武王,周朝的开国君主。以百里王:凭借百里之地而称王。王(wànɡ),称王。

[17]桀:指夏桀,夏朝最后的君主。纣:商纣王,商朝最后的君主。桀纣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18]绝长继短:即截长补短。绝,截。继,续。

[19]以千里数:可以用千里来计算。以,用。

[20]岂特:岂止。

[21]且:况且。独:难道。表示反问。夫:指示代词,那个。 青蛉:也作“蜻蛉”,即蜻蜓。

[22]蜚:通“飞”。

[23]虻(ménɡ):一种类似小蚊的虫子,主要以吸食牛马等动物的血液为生。

[24]时:当读为“承”。承接。《诗经·周颂·赍》:“时周之命。”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云:“‘时’与‘承’一声之转,古亦通用。”曾运乾《毛诗说》亦云:“‘时’当读为‘承’,承、时一声之转。”

[25]民:《战国策》作“人”。其原文应作“民”,当是唐时为避李世民讳改。

[26]胶丝竿:指把黏质粘在竹竿之上(用来粘取空中飞虫)。胶,用作动词,把胶粘上。

[27]仞:七尺。也有人认为一仞为八尺。

[28]此句指小童胶丝竿粘取飞虫喂食虫蚁以游戏。蛾(yǐ):通“蚁”,蚂蚁。

[29]夫:指示代词,那。黄爵(què):黄雀,形似麻雀而略大。爵:通“雀”。

[30]白粒:白米粒。

[31]栖:栖息,息止。

[32]鼓:鼓动。奋:振奋。

[33]公子:对诸侯之子的称谓,后来官宦人家的儿子都称为公子。王孙:贵族的子孙。

[34]把:拿定。弹:弹弓。

[35]摄:引持。

[36]定操持:指瞄准的动作。

[37]参连:古代五射法之一,指先发一箭,接着连放三箭。《周礼·地官·保氏》:“三曰五射”。郑玄注:“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失,井仪也。”贾公彦《疏》:“参连者,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

[38]此二句意为: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飞翔嬉戏,傍晚已经被辅以佐料烹调,成了桌上的美味。酸咸:调味的佐料。

[39]汉:原文作“河”,今据《〈谏楚襄王〉考校》改,下文“江汉”同。鸿鹄:天鹅,似大雁而略大。大沼:大池。

[40](yǎn)鲤(lì):都是鱼名。

[41]奋:震动。陵:通“菱”,一种水草。衡:通“蘅”,即杜衡,今俗名马蹄香。

[42]修:指鸟用长嘴梳理羽毛翎翅。《战国策》作“奋”,意较平淡。

[43]麃(biāo)摇:即“飘摇”,鸟飞动貌。 麃:通“飘”。

[44]举:飞举。

[45]弋(yì):古代射飞鸟多用带有丝缴的矢,称之为“弋”。选:选择。弩(nǔ):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

[46]修:修理,治理。防翳:弋者用来隐蔽身体的东西,披在身上作为伪装,以便于近距离的发矢。

[47]缯(zēnɡ):通“矰(zēnɡ)”,系有生丝细绳用来射飞鸟的箭。缴(zhuó):系在箭尾用来射鸟的生丝绳。

[48]投:射中。

[49]引:拖着。纤(xiān):细小。

[50]此二句逻辑顺序当为:“折清风而殒,扬微波。”因行文需要而调整(“扬微波”与上文“引纤缴”皆为三字句)。折清风:折于清风,指鸟被射落后向下坠落,同风的方向垂直,如同在风中折落。扬微波:被射落的鸟跌在水中,激起水波。按:南方楚国河流交横、沼泽相望,故云。

[51]鼎:古代用来烹煮的器具。俎(zǔ):放牺牲之祀器,也指切肉板。

[52]“故”原文作“又”,今据《〈谏楚襄王〉考校》改。 蔡侯之事:指子发受楚宣王之命灭蔡事,当在楚宣王十五年以后的几年中。蔡侯指蔡圣侯。旧多以为指前513年的楚灵王灭蔡事,遂改“蔡圣侯”为“蔡灵侯”,改“楚宣王”为“楚灵王”,以“子发”为“弃疾”之误。或以为指楚惠王四十二年楚复灭蔡事,遂以“楚宣王”为“楚惠王”之误。

[53]高陵:《战国策》作“高陂”,按:“陵”为先秦楚语。高陵为楚国地名,当在高蔡以南不远处,沅水南岸。

[54]径:行走,经过。

[55]麇(jūn):原文“麕”,今据《〈谏楚襄王〉考校》改。麋(mí):鹿科动物,俗名“四不像”。 麇:獐子。 麞(zhānɡ):同“獐”,即獐子。

[56]彉(kuò):把弓拉满。 溪子:强弓名。《战国策·韩策一》:“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

[57]时鸟:指候鸟,按时令而来,故名。

[58]高蔡:当是蔡国所在之地。髙蔡之“高”,当由“高陵”而来。囿:古代帝王畜养禽兽的园林。

[59]此句意为:志气高满而没有涯际。溢满:志气高满貌。

[60]原文“子发”下有“方”字,今据《〈谏楚襄王〉考校》删。

[61]沅:原文作“淮”,今据《〈谏楚襄王〉考校》改。当时蔡国封于高蔡(今湖南常德市),在沅水下游,故可扼沅水而制之。

[62]庚子之朝:楚国灭蔡之日。《战国策》无此四字,则其史实不可确知。

[63]缨:缚系,捆绑。臣:使之为臣。奏:献。

[64]云梦:即云梦泽。“云”是地名,楚人名泽中曰“梦”,“云梦”本指云地之“梦”,后来这个大湖向东向南转移,以后汉江以北、以南的“梦”便都称之为“云梦”。

[65] 穰侯: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异父长弟,姓魏,名冉,封于穰(今河南鄧县东南),时任秦相。秦王:秦昭王。窴(tián)之以黾(méng)厄:指秦军由黾塞入楚。 窴,同“填”。原文作“寘”(即“置”字),误。今据《〈谏楚襄王〉考校》改。 以:于。黾厄:黾塞,即春秋时的冥塞,后改为平靖关,其地在今河南信阳县以东淮水边上,罗山县以西。而投之乎黾塞之外:指逐其至陈城,陈在黾塞的北面,故曰外。

[66]悼栗:先秦楚语,指身体打战,惧怕的样子。

[67]成陵君:庄辛封号。成陵,《战国策》作“阳陵”。按:战国阳陵在今河南许昌县西北,西面临近颍水,其地当在楚境以内。顷襄王当时占有阳陵。“陵”为楚人水边陆地之称,故“成陵”应在江河湖泽附近。

[68]此句原文作:“与举淮北之地十二诸侯”。按:“举”、“十二诸侯”五字为衍文,《战国策》作“与淮北之地也”可证。“与”乃“举”字之借,传抄中有人在“与”字旁注“举”字,以明本字,抄者不知其义,看作补缺之字,而抄入正文,遂成“与举淮北之地”。“十二诸侯”四字,乃是刘向《新序》所据原材料中下一篇开头文字误抄入此篇的。今据《〈谏楚襄王〉考校》改。与:通“举”,攻取。

庄辛的《谏楚襄王》,后来的许多选本都将其选入,宋真德秀《文章正宗》题为《论幸臣亡国》,明刘祐编《文章正论》、清汪基编《古文喈凤》作《幸臣论》。清初金圣叹选《必读才子书》收入“辞赋类”,题作《庄辛谓楚王》,而《古文观止》作《幸臣论》,姚鼐《古文辞类纂》作《庄辛说襄王》。不管是“论”还是“说”,都表明了对庄辛这篇辞令的重视与欣赏。

关于本文,明代田艺蘅说:“其说从小而至大,从物而至人,从外而及内,缓而不骤,婉而不触。”胡时化说:“渐说到襄王身上,文极委曲。”唐顺之则以“奇”字作评(并见明张文爟《战国策谭棷》卷五引)。清余诚说:“起首数行以‘未晚’、‘未迟’劝慰顷襄,已括一篇大旨。下乃宽宽借客相形,从小说到大,从物说到人,从人说到王,最有步骤,而无力人情又最透快,闻着那得不猛省!”(《古文释义》)近人刘咸炘说:“纵横之辞,具《战国策》。其铺张之势,引喻类物,即赋家之源。若庄辛之引喻,穷极情志。辛本楚人,盖屈宋之徒也。”(《文学述林》)这些都可说是领略到了其中的意趣与妙处。

从体制来看,本文有如下特征:第一,由问对引起全文,此即刘勰所说“述客主以首引”;第二,全文主体由几个形式上并列、内容上同类的段落所组成,其事理意义则不断推进;第三,语言骈散结合,介于楚辞与散文之间。将上述几点与后来枚乘的《七发》等七体赋比对而看,不难看出其中的源流与因果关系:显然,它给《七发》以巨大的启示,我们可以将其看作七体赋之滥觞。明代陆深以为此文乃“策赋之流”,实乃灼见。同时,《七发》又是汉代散体赋的开端,因此,《谏楚襄王》与后来的汉赋也是有着血缘关系的。

(赵逵夫、马世年)

同类推荐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汇编。最为重要的经典,堪称儒家思想第一书。《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平、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历代赋评注(汉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穿越成特工:嫁定冰山冷少

    穿越成特工:嫁定冰山冷少

    [幻世倾情录1:岁月如歌]她说:我最想去的地方,你心里。赌城,他拉着她:“别看了,你压根儿都不会赌,咱们就不要去凑热闹了。”“谁说我不会赌了?”她自豪反驳,“上次那个混蛋没钱却要和我赌脱衣服,我不是赢得让他只剩平角短裤了!”他满脸黑线:“我还和你赌一辈子!”她噘嘴:“可我还是赌脱衣服刺激。”“走回家,我直接脱给你看!”*推荐完结文:付爱系列第一篇:《冒牌儿子来坑爹:王牌刁妻》
  • 绝不放过你

    绝不放过你

    作品针砭时弊、抨击邪恶,讴歌真善美,题材、类型多样,本书精选作者近年发表在《今古传奇故事版》、《山海经》、《百花故事》等刊物上的故事作品,或轻松幽默,或辛酸感人
  • 商王宠妻

    商王宠妻

    自然界向来有着它固有的规律。有些生物,生来就注定是天敌。比如贪婪的狼和弱小的羊;比如傲视大地的鹰和冷血腹黑的蛇;再比如…云南国那位最锱铢必较的商王,和看似幼小又无比软弱的她。一朝穿越,她从曾经最风光的单身金领竟变成了年方十二岁,父母双亡且家道中落的落魄商贾之女。姑母带着幼年的她嫁入丞相府那一日,他是被隆重邀请的贵客;而她,不过是一个受尽众人白眼的拖油瓶。可他,却在看到她的第一眼,就被她脸上看似乖巧却实则冷漠彻骨,仿佛看透尘世虚华的表情所吸引。从此,她成为了云南国最冷漠腹黑的商王宠在心尖上的人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给孩子讲点国学精粹

    要将浩瀚的五千年历史凝结为一本指南书,考虑到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生活经历,优中择优地遴选出一些既有代表性,又有趣味性,更有权威性的点,汇集成这样一本书。但愿它能给每一个父母的教育添一点活力,为我们的少年成长添一块砖瓦,也为每一个家庭添一段美好的时光。
  • 龙王难伺候

    龙王难伺候

    一场海难让她遇见了他,海底龙宫里的王者龙王,他们究竟会演绎出什么样的爱情故事,敬请期待!
  •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好父母你该如何爱孩子

    普天下的父母最无私的时候就是爱孩子的时候。全天下的父母都一样。但是当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是否思考过:这些究竟是孩子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宠爱和溺爱仅有一线之隔,除了物质,我们还有其他方法爱孩子吗?“圈养”还是“放养”,究竟哪一种教育方式更加完善呢?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对孩子的爱,如何给,给多少,都是应该细致讨论的问题。本书向父母说说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错误的爱,该怎样去爱孩子,该怎样让孩子去爱别人。我们都知道,能够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从来都不是什么技术性的工作技巧和生存技能,只有好的性格才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财富,才是好的命运的基石。
  • 无端被雕刻的时光

    无端被雕刻的时光

    一个关于个人命运与爱情的故事,一个关于历史与现在,理想与现实,冲突和理解,记忆与羞耻的故事。高中学生文学谦本是泛泛之辈,因偶然对好朋友的女友何文萱暗生好感,引得兄弟讨伐,无奈只得放手。却又在高考中因运气脱颖而出,考入全国重点大学——楚天工大,并阴差阳错当选班长,不劳而获新的恋情。可他心里却悄悄爱上另一个女生钱倩,两人逐渐走向暧昧,当爱情即将被证明之时,学谦却感到似乎历史又在重演……
  • 穿越不为妃:皇上,离我远点

    穿越不为妃:皇上,离我远点

    别人穿,她也穿,为毛别人不是皇后娘娘就是千金小姐,悲剧的她居然却沦为乞儿,上天不公哦!哼!她也要霸占个王爷,怂恿他去夺皇位,捞个皇后头衔过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