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3800000036

第36章 卜居(1)

屈原

《楚辞章句·卜居序》云:“《卜居》者,屈原之所作也。”汉以来学者无疑议。自明代张京元始提出疑问。张京元《删注楚辞》云:“既见放矣,复审所居,何见之晚也?同《渔父》篇语气太肤,疑是伪作。”这纯粹是不更世事的浅薄文人于书斋中品茶清谈之语,不足驳。清崔述以来还有些学者提出怀疑,但并无充分的证据。游国恩提出篇首“屈原既放”,自称其字,不合古人习俗。对此,笔者在《渔父》的题解中已进行了讨论,可以参看。另外,《卜居》《渔父》二篇皆用先秦古韵(参王力《楚辞韵读》),这是难以作伪的。还有些问题,陈子展先生《论〈卜居〉〈渔父〉为屈原所作》(《中华文史论丛》第7辑,又陈氏《楚辞直解》)有详尽论述,可以参看。

《渔父》《卜居》是屈原以对问方式写的赋作,在形式上上承莫敖子华的《对楚威王》,下启庄辛的《谏楚襄王》、宋玉的《对楚王问》《风赋》《钓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等作品,是散体赋的滥觞。姚鼐《古文辞类纂》的“辞赋类”中收了见于《史记·滑稽列传》的《淳于髡讽齐威王》,见于《史记·楚世家》的《以弋说顷襄王》和《战国策·楚策》的《庄辛说襄王》,认为这几篇是赋作。其实他收于“奏议类”的《莫敖子华对楚威王》同《淳于髡讽齐威王》形式相近,中间几段并列的文字也很有文采,更近于文赋。如果说莫敖子华的《对楚威王》和淳于髡的《讽齐威王》是由对问向散体赋转变的产物,那么,屈原的《卜居》《渔父》便是散体赋了。

关于《卜居》的创作时间与创作地点,王夫之《楚辞通释》“三年不得复见”一句注云:“大夫不用,自次于郊以待命,君不赐还,谓之曰放。此盖怀王时去位居汉北事。”说甚是。怀王二十六年屈原被放汉北,任掌梦之职。联系《离骚》中两写卜疑的情节看,应是反映了同样的心态与经历,则《卜居》应是屈原被放汉北期间所作。明周拱辰《离骚草木史》云:“古人登庙而卜,归其智于祖也。”胡文英也以为《卜居》作于楚怀王时(见其《屈骚指掌》)。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云:“详其词意,疑在怀王斥居汉北之日也。”蒋氏还从内容上进行分析,认为“盖居蔽须时,与为彭咸之志,尚相参也。然则《卜居》之作,殆与《思美人》相近欤”,这些都是十分精到之论。因顷襄王朝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那里不可能有太卜;而怀王时被放汉北,楚故都鄢郢在其西北,应会有占卜之官。那么,根据本篇开头“三年不得复见”之语,本篇应作于怀王二十七年前后,且作于《渔父》《抽思》《思美人》《招魂》《惜诵》后。熊任望先生即认为本篇作于《惜诵》之后、《离骚》之前,其说是也。

关于《卜居》的题意,《楚辞章句》云:“屈原体忠贞之性而见嫉妒。念谗佞之臣,承君顺非,而蒙富贵。己执忠直而身放弃,心迷意惑,不知所为。乃往至太卜之家,稽问神明,决之蓍龟,卜己居世何所宜行,冀闻异策,以定嫌疑,故曰《卜居》也。”洪兴祖《补注》云:“卜以决疑,不疑何卜而以问郑詹尹哉?时之人去其所当从,从其所当去;其所谓吉,乃吾所谓凶也。此《卜居》之所以作也。”朱熹《楚辞集注》则以为本篇是屈原“哀悯当世之人习安邪佞,违背正直,故阳为不知二事之是非可否,而将假蓍龟以决之,遂为此词,发为取舍之端,以警世俗”。汪瑗不同意朱熹之说。其《楚辞集解》云:“屈子于是非可否二者之间无疑于心,必不卜之于神明,其说尚矣。今观太史姓名俱载,非若’无有先生‘、’亡是公‘悬空假托之类也,亦明矣。”明代陈第的《屈宋古音义》联系《离骚》中灵氛占卜、巫咸决疑的情节,从王逸、洪兴祖、汪瑗之说,以为屈原“以行之必不能胜,事之必致相反者,决去就,定从违,以见己之廉贞,不以见弃而悔改也”。 清初王夫之《通释》、顾炎武《日知录》及林云铭、蒋骥、屈复等看法均与之相近。则屈原居汉北之地,对自己坚持改革内政与正确的对外政策而屡遭打击疏放一直不能理解,对一些谗佞误国之臣使国家不断走向败亡反得到信任、朝政日非而竟无人关心,也时时不能忘怀。如果他向旧贵族低头,改弦更张,则可以返回朝廷,与闻政事,但这样不合于自己作人的原则;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变,又会失去返回朝廷、挽救败局的机会。这些在诗人头脑中不会没有矛盾与斗争,因而去向太卜求教。周拱辰曰:“且夫国有老成,以其身备国之蓍龟。”(《离骚草木史》)屈原也算是借此倾吐内心,以求指点。而实际上屈原也通过这种方式表现了对当时政治与社会风气的批判。

屈原既放[1],三年不得复见[2]。竭知尽忠[3],而蔽障于谗[4]。心烦虑乱[5],不知所从[6]。乃往见郑詹尹曰[7]:“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8]。”詹尹乃端策拂龟[9],曰:“君将何以教之[10]?”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11]?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12]?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13]?将游大人以成名乎[14]?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15]?将从俗富贵以媮生乎[16]?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17]?将哫訾粟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18]?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19]?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絜楹乎[20]?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21]?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22]?宁与骐骥亢轭乎[23]?将随驽马之迹乎[24]?宁与黄鹄比翼乎[25]?将与鸡鹜争食乎[26]?此孰吉孰凶[27]?何去何从[28]?世溷浊而不清[29],蝉翼为重[30],千钧为轻[31];黄钟毁弃[32],瓦釜雷鸣[33];谗人高张[34],贤士无名[35]。吁嗟默默兮[36],谁知吾之廉贞[37]!”

詹尹乃释策而谢[38],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39],物有所不足[40],智有所不明[41],数有所不逮[42],神有所不通[43]。用君之心,行君之意[44]。龟策诚不能知此事[45]!”

(据白化文等点校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1]既:已经。放:遣放。王逸注:“远出郢都,处山林也。”当时屈原被放在汉北,任掌梦之职,负责掌管云梦泽的山林泽薮与君王、贵族狩猎事宜。

[2]三年不得复见:王逸注:“道路避远,所在险也”,应指谪居汉北后之三年。则本篇应作于楚怀王二十七年(前302)前后。

[3]竭知:竭尽才智。“知”通“智”。洪兴祖、朱熹皆列一本作“智”。

[4]蔽障:遮蔽阻隔。谗:谗言。此句言因受到奸邪小人的谗言和阻隔,无法向君王表白。

[5]虑乱:思绪紊乱。虑,思虑。

[6]不知所从: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

[7]乃:据洪兴祖引一本和《集注》本补。郑詹尹:姓郑;詹尹,即“占尹”。“郑詹尹”前原有“太卜”二字。汤炳正《楚辞类稿》云:“’詹尹‘即’占尹‘,’詹‘与’占‘古人同声互借。’占尹‘乃占卜之官,殆如《左传》所记楚官有’工尹‘’厩尹‘’门尹‘’玉尹‘之类。《左传》昭公十三年楚有’卜尹‘,又据哀公十八年杜注,楚卜尹又名’开卜大夫‘。’占尹‘盖即’卜尹‘之异称。’郑詹尹‘盖官’占尹‘而姓郑者,并非姓郑名詹尹。王逸注:’工姓名也。‘则显系汉代传本’占尹‘已写为’詹尹‘,而致误解。正由于这一误解,故浅人或在’郑詹尹‘上加’太卜‘二字认为官名。……其实’太卜‘之官,只见于《礼记》《周礼》,乃是中原殷周官名,不见于楚国。”说甚是。唯“太卜”二字也有可能是旁注文字窜入,不一定有意妄加。今据删。

[8]因:凭借,依靠。决之:指决疑。

[9]端策:把蓍草摆正。策,蓍草,用为筮。拂龟:拂去龟壳上的尘土。龟,龟壳,用为卜。这是进行卜筮时的虔诚表示。

[10]何以教之:有何见教。这是扣问对方动机、来意的客气说法。

[11]宁:宁可,宁愿。“宁”与下句“将”组成“宁……将……”的句式,表选择。悃(kǔn)悃款款:忠实诚恳的样子。《说文》:“悃,愊也。”“愊,至诚也。”刘向《九叹》:“亲忠正之悃诚兮。”《荀子·修身》:“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杨倞注:“款,诚款也。”朴以忠:质朴而忠直。以,而,表连接。

[12]送往劳(lào)来:指接送宾客友朋,忙于应酬。劳,慰问。无穷:一直这样干下去。明齐闵华《文选瀹注》云:“送往劳来,逢迎之态也。”清王萌《楚辞评注》云:“送往劳来,追俗人也。邪佞之人,逢迎工巧,终日周旋于前后左右,而无有穷期也。”又王夫之《楚辞通释》云:“不忠于国,则唯奔走于势要。势盛则趋之,势衰则谢之,环转去来,终身不疲。”其说可参。

[13]力耕:竭力耕作。《管子·明法解》:“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篇中本句体现了屈原重农的法家思想。

[14]游:游说。大人:指居高位有权势者。蒋骥《山带阁注楚辞》:“大人:势要之人。”按《商君书·农战》批评游说者云:“说者成伍,烦言饰辞而无实用。主好其辩,不求其实;说者得意,道路曲辩,辈辈成群。民见其可以取王公大人也而皆学之。”由此可以看出屈原的思想同法家相近。

[15]正言:直言,说实话。《管子·法法》:“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史记·商君列传》:“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则仆请终日正言而无诛。”不讳:不隐瞒,不避忌。由本句也可以看出屈原思想中法家的因素。

[16]从俗:追随世俗。媮(yú):此处同“愉”,快乐。王逸注:“身安乐也。”《文选》五臣注吕延济曰:“媮,乐也。”洪兴祖《补注》:“媮,乐也,音俞。”《离骚》:“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王逸注下句云:“故假日游戏媮乐而已。”洪兴祖引颜师古云:“此言遭遇幽厄,中心愁闷,假延日月,苟为娱乐耳。今俗犹言借日度时。故王仲宣《登楼赋》云:’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消忧。‘今之读者改假为暇,失其意矣。”洪兴祖《补注》云:“媮,乐也,音俞。”《说文》:“媮,巧黠也。”“愉,薄乐也。”(据段玉裁说订正)。作偷盗,苟且解的“偷”,《楚辞》中即作“偷”。《离骚》“惟夫党人之偷乐兮”。王逸注:“偷,苟且也。”本篇下文“偷以全吾躯乎”洪兴祖《补注》:“偷,苟且也。”则本篇“媮”同“愉”而非“偷”之异体,因一篇之中,不当同一字而一作“媮”、一作“偷”。本篇所谓“媮生”,指“安享富贵以终天年”(汪瑗《集解》),与本句中的“从俗富贵”相应,语意连贯。如作“苟且偷生”解,则同下“偷生以全吾躯”的意思重复,不可取。

[17]超然:超脱而毫无顾忌的样子。高举:指远离世俗。举,一种向上的动作,升起,起来。保真:保持真实的本性。汪瑗《集解》:“保真,谓保全吾之天真,而不贪饕于功名富贵,以决性命之情也。”其说是也。又“真”同“贞”,《山海经·大荒西经》“巫真”,郝懿行《笺释》:“巫真,《水经注》引作巫贞。”《太玄经·餙》:“失贞也。”司马光《集注》:“王本贞作真。”王夫之《通释》:“真与贞同,正也。”清夏大霖《屈骚心印》:“保真,是保正气。”说也可通。有的学者从道家学说方面作解,则与上文“诛茅草以力耕”、“正言不讳以危身”等语相矛盾,不合于屈原思想,不可取。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本书收入曾国藩家书126封,都是他在为官从政、操持防务,或奔走于驿道水路上的亲笔所书。既阐述伦理纲常,又慨叹人生艰辛,还劝勉后人精进,表达心事衷曲,言之凿凿,情意绵绵,实为后辈修身育人、捧读不倦之佳作。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 论语今读新解

    论语今读新解

    本书的译注始于2006年,历经六个寒暑。原文以中华书局1980年版杨伯峻《论语译注》的原文作为底本,参照朱熹《论语集注》的经文及注解《论语》的有关著作,对个别章节和标点做了适当调整。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热门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温凉盏

    温凉盏

    《温凉盏》,满汉合璧写本,现仅存于日本京都大学图书馆。这是一部罕见的以满文“单字还音”的珍本。全书以口语创作,其中大多以说书内容出现。考据本书,要么根据弹词改编,要么是满文作者的一种创作习惯。
  • 神医火凤

    神医火凤

    她是世界佣兵之王火凤,腹黑狡诈,睚眦必报,医术高超却心如蛇蝎。他是华夏特种兵王苍狼,铁血冷酷,手段毒辣,风华绝代却心硬如铁,冷漠无情。他是官,她是匪。一场意外,他与她双双遇难……她,候府嫡女慕容火凤,容貌倾城,被誉为东离第一美女,却是一个从小疯癫的疯子,众人称之疯小姐。他,帝王之子南宫宸天,兰庭玉树,姿容无双,然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子,被众人称之为傻王。一道圣旨,疯妃配傻王。洞房夜,盖头揭开,四目相对,火花四溅。看着对方熟悉的容颜,火凤咬牙切齿:“苍狼,你还真是阴魂不散,怎么哪都有你?”闻言,他勾唇邪魅一笑,欠扁的吐出三个字:“缘分啊!”当傻王不傻,当疯妃不疯,且看穿越夫妻如何携手坑骗天下?
  • 醉红楼之溶为玉狂

    醉红楼之溶为玉狂

    谁是妖,谁是孽,若真有前世今生,他们的相遇是轮回、天意抑或承诺?水溶:他本统领众魔的龙,遨游三界,偏因惊鸿一瞥,情根深种,瞒天过海、辗转尘世,不惜造下千年悬案,只为相守!贾宝玉:天界的神瑛侍者,人间的怡红公子,身陷金玉良缘,心念木石前盟,流尽相思红豆,能否引来她为他轻唱一曲《题帕三绝》?甄宝玉: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假宝玉,真、假幻境,世事皆有真假,唯有假不了的情缘,最终尘落何处?黛玉:绛珠仙草,沦落凡尘,不改灵性,看一个如精灵般的黛玉,一个穿越版的黛玉是如何续起曹公八十回后的红楼,看黛玉,如何逍遥于贾府、王府、皇宫、江湖。还有他、他、他……且看芸芸众生,如何演出这,可叹可叹的《红楼十三曲》:遨游三界,情根深种,都只为惊鸿一瞥,趁着这风云起、天地乱、用心机、吞日吐月。因此上,演出水木缘的红楼又一梦。看过我写第一篇红楼文的对我的文风应该相当熟悉,此文是不同于第一部红楼的另一篇红楼文,此文水溶超强大、腹黑,妹妹相对较弱,却也有扮猪吃老虎之嫌,看妹妹如何吃定超强势的水溶,呵呵…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文文推荐区:【推荐咱的新坑】《我家娘子》【推荐咱的完结文】《相公栽了》,腹黑文、宠妻篇!《夫子栽了》,腹黑文、逆天篇!《太子栽了》,腹黑文、励志篇!《醉红楼之水溶绛珠》,温馨似水《醉江湖》,五个故事,体裁不一【以下文文精彩之极、值得一看】推荐<逍蜃居>好文:《狂兽》萧家小卿《绝配》晴天小时《天下为媒》西楼小楠推荐二篇诱咱入潇湘的大神级文:《难耐相公狂野》芝麻酥《染指帝师》丫丫有点闲
  • 偷龙转凤:碧落烟华

    偷龙转凤:碧落烟华

    一次救人得到的金针,一次交易遭遇的杀手,一次无意的相识引发的杀身之祸,一切皆因金针背后的组织。到底他们想要做什么?为何几个毫无关联的人被人刺杀,都与他们有关。到底他们的身上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共同点。一个只想好好挣钱,有点贪财的小女妖,却总是遇上莫名其妙的人,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刻意的安排。而那些与她邂逅的人中,会不会有人成为她的真命天子?欲知详情,请看《偷龙转凤结奇缘:碧落烟华》
  • 神的宠物

    神的宠物

    一夜间,家族的人全部被杀。稚嫩的少年怀着满腔的仇恨,从此走上了修炼复仇的不归路。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深宫暗涌:臣妾只求休书

    深宫暗涌:臣妾只求休书

    皇上,让臣妾白白地跟你混日子,这样没有前途的事情臣妾做不到,臣妾真的做不到啊!所以,亲,给臣妾一纸休书好不好?
  • 笙歌

    笙歌

    十六岁的冉笙就像是被所有人严密保护起来的花朵,几乎从未踏出过临水堂一步,他被保护的太好,纯粹的让人心动,却也脆弱的不堪一击。所有的风雨我替你扛,所有的悲伤我为你尝,所有的幸福,为你奉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