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600000004

第4章 古代法治(4)

一是减折估。“大抵蜀中之折估,与两浙之月桩,皆以赡军得名,其事相类。”(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折估钱》。)可见,“折估”和“月桩”都是南宋时期不同地区以对金作战急需为名而征收的杂税。范成大认为:“蜀自失陕,竭其力养关外军,而折估最病民。”淳熙二年六月,他为此连续上奏朝廷,请求“去四川数十年之害,培其本根,徐用其力,国家长计也”(黄震:《黄氏日钞·范石湖文》,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并提出具体建议:“四川酒课,折估虚额钱四十七万余缗,请自淳熙三年为始减放。”(《续资治通鉴·宋纪》。)宋孝宗当月予以批准,这一减负之举受到四川民众的普遍欢迎,以致当年秋天,彭州(今四川彭州)上奏:“奉诏拨上供钱对减本州三县酒课额,民间作佛老会以报上恩,乞以功德疏随会庆节(宋孝宗的生辰)表疏同进。”宋孝宗也高兴地对执政大臣说:“前日蠲减蜀中折估钱,人情欢感已如此。”(同上。)岂止彭州一地而已,四川各地莫不如此。范成大奏称:“令下之日,百万生灵,鼓舞欢呼,如脱沟壑。寰区四路州县节次申到,自今年七月十五日以后,各于寺观启建感恩祝圣道场。”(《中兴两朝圣政·淳熙三年十一月戊申》,见《宛委别藏》,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二是免和籴。所谓和籴,其本意是官府“与民为市,给以现钱”。但在施行过程中,往往积弊丛生:“其籴于民也,既有抑配之患;其积于官也,亦有虚数之欺。”(《群书会元截江网·和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而南宋四川地区为解决军粮问题而实行的和籴弊病更大,既不给现钱,“边民苦和籴,实不得一钱,吏且督输旁午”(楼钥《攻愧集·黄公(裳)神道碑》,见《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又强行摊派,“括兴元(治今陕西汉中)、阶、成、西和、凤、文(治今甘肃文县)、龙(治今四川平武东南)等州民户家业而均科之”(周必大:《文忠集·范公(成大)神道碑》,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以致人们气愤地说:“名和籴,实强取”(洪咨夔:《平斋集·知人堂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名曰和籴,实科籴也”。科籴按“家业而均科”,似乎较为公平。所谓家业又称产业钱,系划分户等的依据。然而“上三等户饶于赀用,自输自请,虽少损,犹可及;下二等户势必付之揽纳之家,本钱既不可请,始逭责可耳!”(魏了翁:《鹤山集·李公(蘩)墓志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其中,兴元府的情况最严重:“汉中久饥,剑外和籴,在州者独多,(知兴元府李)蘩尝匹马行阡陌间,访求民瘼。有老妪进曰:‘民所以饥者,和籴病之也。’泣数行下。蘩感其言,奏免之。”李蘩随即出任总领四川财赋兵马,宋孝宗“诏制置使范成大同蘩相度以闻”。范、李二人主张“变科籴为官籴”(《宋史·李蘩传》。),即恢复和籴本意。其具体办法是:“尽变抑配旧法,官自与农为市,不亏毫忽之价,不取圭撮之赢,则军不乏兴,民不加赋。”实施以后,“九州数十万户踊跃呼舞”(洪咨夔:《平斋集·知人堂记》,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保证了军粮的供应,“民既乐与官为市,牛车担负,千里不绝”(魏了翁:《鹤山集·李公(蘩)墓志铭》,《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还减轻了民众的负担,“而田里免科籴,始知有生之乐”,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今岁大稔,米价顿贱,父老以为三十年所无”(《宋史·李蘩传》。)。淳熙四年,范成大上奏:“关外麦熟,倍于常年,缘去岁朝廷免和籴一年,民力稍纾,得以从事于耕作,故其效如此。”宋孝宗读过奏疏,感叹道:“免和籴一年,民间便已如此,乃知民力不可重困也。”参知政事王淮则建议:“去岁止免关外,今从李蘩之请,尽免蜀中和籴一年,为惠尤广。”(《续资治通鉴·宋纪》。)

当然,就全国来说,宋孝宗所说“额外横赋尽蠲除之”,是口惠而实不至的空话。就四川而言,范成大所云科输“尽扫除”之类,也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李蘩作为蜀人,在四川任职时间比范成大长,他“欲奏蠲盐酒和买之弊,以尽涤民害,会有疾,卒”(《宋史·李蘩传》。),最终成为泡影。范成大在四川仅两年,办成以上两大实事,也属不易,从中也可见其为民减负的决心与成绩。

(三)发展地方文化

范成大作为文豪治蜀,势必格外注重四川的文化建设。他上任后,首先视察成都学宫,范成大发现学宫“屋室陊剥,木老石腐”,决定“皆彻新之,盖逾年而役休,沉沉翼翼,严靓宏固,为西南冠”。蜀士杨甲称颂道,范公“以儒长者治蜀,有大惠利及民。然其政发源,实始兴学”(常明等:《四川通志·学校志三》,巴蜀书社,1984。)。

同时,范成大还积极倡导民俗。民谚云:“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范成大虽然是苏州人,但他无论在广西,还是到四川,都能做到“不鄙夷其民”(范成大:《范成大笔记六种·桂海虞衡志·序》,北京:中华书局,2002。)。四川“俗尚嬉游,家多宴乐”。成都素有“名都乐国”之称,“游赏之风甲于西蜀”,甚至达到了地方官“从之则治,违之则人情不安”(韩琦:《安阳集·张公(咏)神道碑铭》,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的程度。范成大入乡随俗,与民共乐,同吏民一道,参加各种游赏活动。他正月初一到安福寺礼塔,“成都一岁故事始于此,士女大集拜塔下,然香挂幡,以禳兵火之灾”;初三到碑楼院祭祀,“故事,祭东君,因宴此院,蜀人皆以此日拜埽”;三月初三到学射山比赛射箭以取乐;二十三日到海云寺观看人们摸石于池中,以为求子之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并在游赏活动中,写下不少诗歌。范成大把成都与扬州相比,“十里珠帘都卷上,少城风物似扬州”;将成都的万岁池与临安的西湖并论,“绿岸翻鸥如北渚,红尘跃马似西池”。他歌咏了锦江边上的夜市,“东郭风喧三鼓市,西城石汹二江涛”;抒发了人们秋后的喜悦,“丰年四海皆温饱,愿把欢心寿玉卮”(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十七,见《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诸如此类的诗歌均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而争相传诵,而这正与四川的习俗相符:“蜀之俗大抵好文,其后生往往知敬先达,先达之所是亦是之。范公以文名,其毫端之珠玉,纸上之云烟,蜀士大夫争宝之。”(刘宰:《漫塘集·书石湖诗卷后》,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另外就是重视文物保护。范成大亲自对成都寺庙中的绘画进行调查,并予以著录,写成《成都古寺名笔记》,并称:“成都画多名笔,散在诸寺观,而见于大圣慈寺者为多,今犹具在,总而记之左,庶几观者可考。”

范成大在四川期间,为方便群众,兴建了一些土木工程。如修复筹边楼、铜壶阁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整修街道,特别是用甓新甃石笋街。所谓甓即砖,甃即用砖砌。当时,“天下郡国,惟江浙甓其道,虽中原无有也”。而成都因无砖砌街,人们出行诸多不便,“地苦沮洳,夏秋霖潦,人行泥淖中,如履胶漆;既晴则蹄道辙迹,隐然纵横,颇为往来之患”。经过整修街道,行人十分方便。范成大诗云:“石笋新街好行乐,与民同处且逢场。”(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十七,见《四部丛刊》,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此举既为民众办了件实事,又具有将先进文化从江浙融入巴蜀的意义。

范成大治蜀政绩有声,由主观因素——古典民本思想和客观因素——生逢所谓“清明宽大之朝”两者所促成。范成大“专意恤民”,来源于其“仁民固本”的古典民本思想。范成大在《论邦本疏》中首先引用出自《尚书》的古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接着指出,“得民有道,仁之而已。省徭役,薄赋敛,蠲其疾苦而便安之,使民力有余而其心油然”。此言但凡官员都会说,而范成大既会说,还会做。他任职一方,关爱一方土地、一方百姓,并力图造福一方。省折估、免科籴就是他在四川所做的最为得意的两件事,收到了民众“遮道诵说,东向感恩,或至涕下”(黄淮等:《历代名臣奏议·仁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的效果。范成大在巴蜀大地上,留下亲民形象,“其为政平易近民,民有隐必伸,有谒必获,故其教易成,其政不严而治”(刘宰:《漫塘集·书石湖诗卷后》,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绝非偶然。

总之,范成大治蜀期间,政绩显著,流惠于民,以至离开四川数十年后,江东名士刘宰询问其同年巴蜀名士李埴:“近时南士蜀帅谁贤?”李埴“以范石湖对”(刘宰:《漫塘集·书石湖诗卷后》,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转引自张邦炜、陈盈洁《范成大治蜀述论》,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同类推荐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向你道来。
  •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承载着三千年华夏历史的《史记》,全面地展现了帝国的治乱兴亡、朝代更替、庙堂权术、江湖生存的原始形态,贯穿其中的则是智谋、心力、情感、品质等人性文化的潜规则。知源流,明因果,识人性,观成败,历史的经验正可以用来弥补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游走于世情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亚欧战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世界形势,包括共产主义的发展和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法西斯起于德国,而后很快的传到日本等一些其他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些国家赤裸裸的展现了瓜分世界的野心。
  •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中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我们祖先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核心的内容已成为流淌在我们民族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本书从上古传说讲起,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令人肃然起敬的身世之谜,补天教民的不世之功;夏、商、西周江山更迭,庸王丧邦,圣主治世,小人误国,贤臣辅主。
热门推荐
  • 法学思与辩

    法学思与辩

    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特殊的科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法学肯定法律对于社会的制约和调整。从而,法学成为教育全体人民遵纪守法,具有特殊的价值。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法学思辨文集。
  •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是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关仁山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而作。当此三周年纪念,关仁山先生将诸多稿约置后,潜心闭关,为四川人民创作出这部荡气回肠的长篇力作,小说跳脱了同类作品的一般模式,站得更高,从中华民族大爱传承生生不息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从唐山到汶川到玉树千里驰援传递爱心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来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的力量,歌颂了感恩、奋进的时代精神。
  • 嚣张皇妃

    嚣张皇妃

    一觉醒来,她落入陌生时代,无处走可只好依靠纳兰老爷,谁知道她竟然莫名其妙成了皇子妃,又莫名其妙的乾隆的儿媳妇,又莫名其妙的怀上了孩子!天哪谁能告诉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主持圆通寺一个下午

    我主持圆通寺一个下午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倾城对决:小相公PK大娘子

    倾城对决:小相公PK大娘子

    穿越?变性?这是神马?想我一个堂堂二十一世纪公认的美女,竟会在飞机上就那样无缘无故------穿越了?神马皇帝?神马太子?肩负一国命运?要不要这么神话?要不要这么肥皂?十二岁,给个陪睡丫头?不要不要,我还没成年呢!十四岁,结婚?NO,NO,这太离谱了吧?十五岁,强制结婚,要有子嗣!古代人能不能不要这么早熟?总之,没到成年,我决不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黑暗史诗

    黑暗史诗

    风夜进入了知名游戏《黑暗史诗》。游戏提示如下:一.角色死亡即消失。二.有正负成长之分。三.无止尽的地下城。四.击杀物体得经验。五.存在既是合理的。
  • 积极心态引领成功

    积极心态引领成功

    本书教导读者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工作,这样对获取成功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