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2600000015

第15章 秦至宋代的农业政策(3)

三隋唐土地制度与农业政策

唐朝时期是蜀地历史上政局最为安定,经济文化全面繁荣鼎盛的时期。有唐一代,巴蜀以“土富人繁”称誉天下。陈子昂曾经说,从陇右到河西诸州,国家边境防御资费、驿站给养、商旅日常供应,都是依靠蜀地,因此称蜀地为“国之珍府”。蜀地是唐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地区之一,也是晚唐时期支撑唐王室军需的重要基地之一。时人甚至认为国家军事需求必须仰仗蜀中,蜀地府库的充实,与京师无异,这都反映出蜀地雄厚的经济实力。所谓“扬一益二”之说,便是由此而来。正是唐朝时期相对安宁的环境,和统治者推行的一系列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尤其是均田制逐步推及长江流域,蜀地(唐时的剑南道)也实行了均田制,蜀地农业经济得到稳固和发展,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如牛耕和铁器的进一步普及,都促进了蜀地在唐时期经济的繁荣。

(一)土地制度

唐朝初年,由于经受隋末的动乱,社会经济凋敝。唐王朝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促使生产恢复,保证租税的收入。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唐王朝颁布了第一个均田令。其主要内容有:

1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各受永业田(世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老男、笃疾人、废疾人各受口分田40亩,寡妻妾各受口分田30亩。永业田皆传子孙,不再收还。

2有封爵的贵族和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依照品级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有战功受勋的人,可以依照勋级别请受勋田60亩至30顷。

3受田足的叫宽乡,不足的叫狭乡;狭乡的人准许在宽乡遥受田亩。官人永业田和勋田只能在宽乡授给,但准许在狭乡买荫赐田充。

4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奉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宽乡和卖充住宅、邸店的,并准许出卖口分田。买入的田地不能超过应受田限额;狭乡的人买地,准许依照宽乡的限额。

在隋末农民战争中,地主死亡逃散的很多。他们遗留下来的田地,有的转移到农民手中,有的成为国家控制的荒田。唐田令承认农民占有这些田地的合法性,唐田令也使那些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可以依令向国家请受荒田,进行耕种。因此,均田制的实行,对于唐初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川在唐时也实行过均田制。四川乐至的招提寺碑文中曾记载了这样一条材料:“……扬德及儿晃今将口分贰拾亩,将施入院内,供一切诸方师僧永为常住。”(《八琼室金石补证·招提净院施田记》。)招提寺碑文的开始刻有“大唐光化三年”的文字,据学者考证,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唐光化三年篆刻碑文,它记载的却是唐前期的事情;另一种可能是,它记载的就是唐光化三年的事情,“口分”的字样是唐代前期均田制术语在唐后期的遗存。如果它记载的是唐前期的事情,那么就说明均田制有可能在唐前期就在四川实行过。如果它就是发生在光化三年的事,那么至少四川在唐朝也是实行过均田制的。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可以说明均田制的确扩广到四川地区了。

隋唐时期均田制并不是唯一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均田制并不否认大土地所有制的合法存在。均田制看似要重新分配土地,其实不然。封建国家根本不可能在地主和农民之间实行土地的平均分配。封建国家实施荒土分配的目的,是要把农民固着在土地上,为国家提供其赖以运转所必不可少的赋税基础。比如隋初苏威曾建议减少官吏、皇室的封地以补充民田,但另一位官员王谊却认为百官封地不可削减,这样才能体现皇恩浩荡,使官吏永远忠心效力。隋文帝最终采纳了王谊的建议,仍旧大赐土地给臣下。初唐武德均田令颁布不久,朝廷又明确宣布:“其隋代公卿以下,爰及民庶,……所有田宅并勿追收。”这既表达了封建国家欲与地主阶级共享土地所有权的强烈愿望,又是均田制与大土地所有制和平共处的法律依据。

(二)发展农业的政策与措施

公元589年隋灭陈,结束了长达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国家重归统一。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这种和平安定的政治环境正是社会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隋唐两代都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特别是经历了隋末农民战争洗礼而建立的唐王朝,进一步把“农本”和“民本”结合在一起,并且把农业提高到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唐太宗在贞观初就告诫大臣们说,国家以人民为本,人民以土地为本,必须使人民丰衣足食,统治才能牢固。因此隋唐统治者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

1大力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

隋文帝、唐太宗都非常关心均田制的实施。隋文帝曾于开皇十二年(592)专门派官员核查各地均田制的实施情况。唐初经过隋末战乱的摧残,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为安抚流亡,重新把农民引回到土地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统治者沿袭了北魏以来的均田制,结合当时社会情况,略加修改,于武德七年(624)四月,由唐高祖颁布在全国实行均田令。之后唐太宗继续推行。唐太宗所推行的均田制,主要是鼓励农民从地少人多的狭乡迁至荒地较多的宽乡,其目的是通过授田的方式,鼓励广大农民去宽乡开垦荒地,并对前往宽乡的农民给以各种政策上的优惠。唐太宗还到过许多地方,亲自过问当地均田制的实行状况。在出土的敦煌文书中,有请田、给田、欠田、退田等各种详细的原始记载,说明均田制无论在内地还是在边远地区都有实行,在当时的剑南道也有实行。均田制虽然没有触动原有的私有土地,但迁民实宽乡及不足者请受大都是在荒地上进行的,因此均田制无论是在宽乡还是在狭乡都具有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的作用。

2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隋朝时沿用北齐北周的赋役制度,男子十八岁成丁,承担国家的徭役赋税,六十岁为老,方可免除。每丁每年服役30天;向国家缴纳的租调为:粟三石,绢一匹(四丈),帛三两。史称隋文帝“爱养百姓,劝课农桑,轻徭薄赋”(《资治通鉴》卷一七六。)。开皇三年(583),隋文帝下诏改革:“初令军人以二十一成丁,减十二番,每岁为二十日役,减调绢一匹为二丈。”(《隋书·食货志》。)平陈之后隋文帝又下令:“江表初定,给复十年,自余诸州,并免当年租税。”开皇十年五月,“又以宇内无事,益宽徭役赋,百姓年五十者,输庸停防”(《通典·食货典》。)。唐代租庸调法是继承隋朝发展来的。在实行初期,农民负担较隋朝更轻,这主要表现在输庸代役上。假如每年20天的力役,可以交绢或布来代替,则每个农民每年至少可以多20天以上(加上服役往返时间)的时间,花在自己的劳动生产上,从事自己耕地的经营。因此,租庸调制不仅减轻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依附关系,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劳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3裁汰冗员,精简机构

为保证重农思想方针的贯彻实施,唐王朝在建国之初便对官吏队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整顿。贞观元年(627),房玄龄根据唐太宗的旨意,精简、裁汰了一批冗员。同年二月,唐太宗看到州县倍增,民少官多,于是又裁汰了一批地方官。在唐代,按规定,一旦做官便享有许多特权。以分田为例,唐代一个官员占有的永业田,高的是农民所占永业田的几百倍之多,少的也有几十倍。另外,这些官员按职位高低,还可以占有人数不等的奴婢。裁汰冗员的结果,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减轻了人民负担,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迫使裁汰的官员交出所占的大量良田和释放奴婢,从而不仅使国家能获得大批劳动力,也使政府掌握了更多的土地,为较好的实行均田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兴修水利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唐太宗既然以农业为本,就必然要重视水利建设。为了搞好水利建设,唐政府对治水的专门机构进行了整顿,加强了各部门的领导力量。中央由工部水郎中主管水利,各地的水渠和斗门置长一人,专管节水多少,均其灌溉。另外,为加强对水利部门的监管,唐政府还制定了水利和水运的专门法律,这就是所谓的“水部式”,以刑律来保护河水与堤防的合理使用。由于唐初统治者对水利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各地政府征用民工大修水利,且成效十分显著。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初至开元年间,兴修的水利工程就达一百六十多项,遍及全国各地。在成都平原,通过扩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扩大了灌溉支渠,增加了灌溉面积,成都、彭州、雒县、新津、眉山等川西平原地区均大受其益。在川中地区,从成都平原东部到涪江流域中上游的广袤地域内,兴建了许多堤堰和灌渠,引水入渠灌田。这样,蜀中的自流灌溉区大大得到扩展,从成都平原向北扩及绵州境内的涪江平原,向南扩及眉州境内的岷江冲积平原,灌溉面积大为扩展。据史载,远济堰可灌溉田地一千六百顷,广济陂可灌溉四百余顷,鸿化堰可灌溉二百余顷,蟆颐堰可灌溉七万二千多亩,通济堰可灌溉一万五千顷,雒县堤堰可灌溉一百余顷,成都万岁池可灌溉周边三乡田等等。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使蜀中粮食产量大大增加,成为名闻中华的著名粮食丰产区,“人富粟多,顺江而下,可以兼济中国”(《陈子昂集·谏讨雅州生羌书》。)。

5增殖人口,以解决劳动力不足

唐朝初期,恢复农业生产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劳动力严重不足。隋代极盛时全国户数近九百万,而到贞观初年,骤降至“户不满三百万”(《通典·食货典》。)。面对这种情况,唐太宗为增殖人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赦免逃往山里的农民起义军。唐初许多曾参加过隋末农民起义的广大将领,由于不了解新建立的唐王朝对他们的政策和态度,出于自保的需要而逃匿山谷之中。针对这种情况,唐初政府采取既往不咎、宽宏大量的政策。唐政府颁发“大赦诏”,宣布参加起义而逃匿山谷的农民,只要回村,一律不予追究。此诏令颁布后,那些逃匿的农民,纷纷从山谷里走了出来,在政府的安排下从事生产。唐王朝不仅因此获得了大批精壮的劳动力,而且也解除了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事实证明,唐太宗的“大赦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其次,招徕、赎回外流人口。隋末战争中,大量住在边境的汉人被突厥等少数民族政权掳掠,其中也有一部分汉人因避乱而入北。因此唐王朝建立后,唐政府曾多次与少数民族政权交涉,赎回了大量被掳掠人口。最后,唐王朝又大力提倡男女及时婚配、奖励生育。唐太宗刚继位,就颁布了“劝勉人间嫁娶诏”(《通典·礼·男女婚嫁上纪议》。),规定以男年龄二十,女年龄十五作为法定婚龄,“任其同类相求,不得抑取”。对“妻丧达制,孀居服纪已除”(同上。)的鳏夫寡妇,允许他们再娶再嫁。为保证育龄男女能及时婚配,诏令还责成乡里亲戚或富有之家,对贫乏不能嫁娶者,采取资送的办法,以帮他们完成婚姻大事。通过上述措施,唐朝户籍、人口迅速增长。人口的迅速增长对解决劳动力的不足、促进农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隋唐农业政策之得失

唐代实行的均田制,规定每户占有土地的数量,规定不准买卖,这些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豪强大族兼并土地。国家公开授田,可以招徕流民和豪强大族控制下的依附农民,有助于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自耕农增多,户口增加,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调发徭役。另外唐政府实行的奖励垦荒、轻徭薄赋、裁汰冗员、精简机构、兴修水利的措施,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地得以增加,水利条件的改善使农业产量得到提高,这些都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虽然如此,均田制仍有很多弊端,表现在:

第一,授田受到国有荒闲田土资源的限制。按田亩规定,一个小农家庭可以受100亩农田。而实际上,由于受到可耕地面积不足的限制,大量农民根本没有达到法令规定的应受田数额。出土文物反映,即使是宽乡也往往受田不足额,狭乡农户得到的政府授田就更少了。比如隋文帝开皇十二年(592)派官员核查均田制实施情况,发现土地较紧张的地方,每个男丁仅能受田20亩,老人和妇女所受田就更少了(《隋书·食货志》。)。唐太宗于贞观十八年(644)到“灵口”(《通典·礼·男女婚嫁年纪议》。)巡游,问及当地受田情况,答曰每个男丁受田仅30亩(《册府元龟·帝王部·惠民一》。)。武周时,狄仁杰上疏,也说到彭泽等县“百姓所营之田,一户不过十亩、五亩”(《全唐文·全免民租疏》。)。

第二,均田制是在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并不触动地主占有的大量土地。所谓授田,主要是从荒地上调拨。地主占田往往逾限,而农民大多受田不足额。并且由于地主拥有大量私属奴婢,加上他们又多隐瞒土地,以致所分的田土超过了法令所限,农民所得的土地达不到应受的额。

第三,由于贵族官僚的受田额度很高,不论是职官、官爵、散官、勋官都可授永业田。于是,凡是官吏都可依法成为地主阶级,这就使人民受田更加有限。

第四,均田制规定了僧尼和工商业者都可受田。他们的受田数虽较农民成丁者少些,或只能在宽乡授田,但他们通过法律的规定占有一定的土地,再通过巧取豪夺从而扩大实际占有的范围。因此,寺院的占地附户日增,寺院经济的势力日益强大起来。工商业这一等级,在汉代的法律是摈之于土地占有者之外的,在以后各代,他们的身份也不高。唐代依法给予他们以土地,使地主与商人相结合,商业资本转向对土地的掠夺。这种脱离了自然联系的脐带而基于主从关系的占有,对农村社会的生产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同时,他们被列入授田的行列,也成为旧式均田制的破坏因素。因为可授田的数目是有限的,承认工商业者的授田数,不过是对他们所实际占有的土地作出规定罢了,事实上并不一定按人户划分土地给他们,这就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患。

第五,均田制下限制土地买卖的法令并不严格。法令上限制土地买卖的时宽时严,给土地逾制的占有开了方便之门。法令规定,在家贫需要葬费及流移的情况之下皆可“出卖”永业田,而口分田在狭乡迁宽乡,卖充住宅、邸店时,都可“出卖”。这样的规定,虽然从表面上看,似乎意味着农民对自己的份地,逐渐提高了占有权,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却是为豪强之家打开了巧取豪夺的后门,使他们可以在设立邸店、建置园宅的名义下,大肆兼并了。

同类推荐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历史收藏家的伯父,保守着一个古老的秘密,没有子嗣的原因,希望其侄子能够继承这个古老的秘密。但是侄子没有任何兴趣。他只对开发武器感兴趣。更多的新式武器。赚取更多的钞票。这是他唯一的乐趣。但是,在这个古老秘密传承的过程中,意外出现了。侄子穿越了。来到了战国末期。嘿嘿,既来之则安之,自己是武器专家,对付冷兵器还不是手到擒来吗?你有骑兵,我有机关枪,你冲,我就埋地雷,拉铁丝网,你跑,我可是专家。地上有坦克装甲车,天上有飞机。投降吧。机械化的武器用在古代战场上还等什么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赤眉绿林起义

    赤眉绿林起义

    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时发生的农民起义,后来与刘演刘秀起义军会合,成为光武中兴的源头。地皇二年(公元21年),新莽荆州牧发兵2万人进攻绿林军,绿林军击败莽军,部众增至数万人。次年,绿林山一带发生疫病,起义军分兵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西入南郡,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率领,北上南阳,称新市兵。
  • 大唐全才

    大唐全才

    王珂,一个装饰公司的小老板,在去一个新工程工地的途中因车祸来到大唐,他为了在这个时代站住脚跟,用他比别人多了一千多年的知识在大唐帝国扇动他那蝴蝶翅膀,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人称他为大唐全才。
  • 水经注

    水经注

    《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从书名来看,此书是另一种叫做《水经》的书作《注》。事情的确如此,三国时期的一位已经不知名的作者写了一本名叫《水经》的书,内容非常简略,全书仅1万多字,每一条写在此书上的河流,都是公式化的:发源、简单的流程、入海,或在何处汇入另一条大河。
热门推荐
  • 神偷国舅不安乐

    神偷国舅不安乐

    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当鼎鼎大名的怪盗‘一枝花’阴错阳差的成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二世祖——庞昱,看她如何戏众男,玩朝堂,乱江湖!她忙时,鱼肉百姓,强抢民男;闲时,自偷自乐,屡破奇案。她既不求功名利禄,也不愿报效国家,一心只想把二世祖的威名传遍大江南北,力争做到“国舅出游行人避,一声安乐止儿啼。”片段一卧房内,某男正打算沐浴,欲借此洗去连日来的风尘。可他刚褪下官袍,外面突然一阵鸡飞狗跳。只见某女风风火火的闯进屋内,跑得是上气不接下气。她先奔到桌旁倒了杯凉茶,一饮而尽,随后注意到身着白色里衣的某男,嘿嘿一笑,反客为主:“不必管我,你继续,继续哈。”末了,某女还不忘做个请的手势,宛若她才是这个房间的主人。“不知小侯爷深夜来访所为何事?”某男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但话中却隐隐透着一丝不悦。“你先洗,待你沐浴更衣完毕,本侯再与你详谈。”尽管某女嘴上说的一本正经,可整个人却如老僧坐定一般,丝毫没有避嫌之意。“下官不敢劳小侯爷大驾,倘若小侯爷有要事相商,下官定全力配合。”某男的眼皮抖了抖,试图尽快赶走这尊不请自来的“大神”。“无碍,此事需从长计议,不急于一时。何况,大家同为男人,即便你洗,我在一旁看着,又有何不妥?”某女目光如炬,脸不红耳不热的说着大言不惭的话。不顾某男抽搐的嘴角,某女随手添了一杯茶,翘着二郎腿,坐等她的美男沐浴图。。。。。。片段二宫门外。“你是谁,为何堵住本王的去路?”某男挑了挑眉,狐疑地打量着挡在他面前的瘦小男子。“本侯乃当朝国舅,奉命迎契丹太子入宫,得罪之处,望太子见谅。”某女微微施礼,一番话下来是不卑不亢。然而,她那低垂的眼眸却闪过一丝狡黠,稍纵即逝。出于礼节,某男客气的回了句:“侯爷言重了。”某女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盯着男子那堪比雕塑一样完美的伟岸身材,咽了咽口水,信口胡诌道:“启禀太子,我大宋素来有一规矩,但凡出入宫门的异邦人,必须经专人搜身后,方可入内。”“哦,这本王倒是头一次听闻。”某男单手托着下巴,饶有兴味的勾起嘴角。“我大宋规章制度繁多,并经常增减,难怪太子不知。”某女淡淡一笑,竟堂而皇之的说:“考虑到太子的尊贵身份,恐侍卫有所不周。搜身由本侯亲自执行,以示我大宋对契丹的诚意。”推荐自己滴文《重生之绝世无双》(1V1已完结)特别注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成功的中国家教(大全集)

    本书精选了《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中国家教经典中的精髓篇目,从中提炼先贤家教思想的精华,加上精心的注译和精到的阐释,辅以生动鲜活的家教做事,从中可管窥和借鉴先贤家教的精深之处,学习如何在今日中国的新环境、新需求下,用历经时间淘洗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教育、熏陶孩子,以科学、合理的家教方式去给予孩子以正确的品德导航、情商训练、书香濡染和创新启迪,并在亲子共同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始终重视激励的作用以及亲力亲为的示范功效。本书体例活泼,语言亲切,案例丰富,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操作性,可让为人父母的你轻松了解前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之灵活运用在关系儿女的成功教育中。
  • 仙山如此多喵

    仙山如此多喵

    一杯领衔客串的忘情之水,过期的。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你还能再难搞一点么?,为什么她发现自己的心慢慢沦落了呢?一只伪装成喵的凤凰美人,被迫嫁给妖皇的白薇。一枚土匪本质的腹黑妖皇,无间的。奈何红线太坑爹,白薇表示,却遭到妖皇的嫌弃,她誓要搅得妖界鸡犬不宁!可是,妖皇大人,失忆的
  • 人生真谛

    人生真谛

    《哲理美文·人生真谛》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人生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人生的真正意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人生道路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思索。充实和开创真正的人生。
  • 乾坤九环珠

    乾坤九环珠

    自小深重天虫蚀心草剧毒,无缘习武,却在无意之间找齐了神奇的乾坤九环珠,并因此领悟了玄风冰魄掌以及醉里踏云的轻身功法,又在日后逐渐领悟灵魂四绝技——聪耳,魄瞳,梵音,灵鼻。但…天上会掉馅饼吗?掉下来的只会是陷阱吧!
  • 妖魅记

    妖魅记

    九洲四海纵横原是女娲血脉,六合八荒威震无非伏羲精神。
  • 疯癫

    疯癫

    胡冰心的孪生妹妹杨子楠在某个深秋的夜晚,独自驾车在七夕街上时发生了车祸。醒来后,不仅失去了记忆,而且变得如惊弓之鸟般弱不禁风,在她调查车祸原因的过程中。胡冰心打听到了一件关于七夕街的骇人事件——常常有人在深夜遇见一位身穿红裙、怀抱白狗的女子。她总是冷不防地出现在树下,又悄无声息地消失不见,如鬼魅般来去无踪。失忆后,杨子楠的家里发生了一连串诡异的事情——原本关严实的窗户会在半夜莫名其妙地洞开;无人使用的电脑会自己启动,一朵艳丽的红玫瑰赫然跳跃到屏幕上;深夜的窗外似乎总有一双眼睛窥视着房内的一举一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