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9800000031

第31章 李白《蜀道难》主题新议

张光富

李白的《蜀道难》(以下简称《蜀》),是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名作,它所具有的艺术成就和感染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关于它的主题,自中唐以来就千载纷纭,迄无定论。愚以为,《蜀》言在写蜀地山水,意在写诗人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活的政治感受。它抒发的是政治感叹,表达的是政治判断和政治预见。所以,这不是一首山水诗,而是一首政治抒情诗。现试论述之,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蜀》云“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让我们先从其“西游”、“西望”考证之。前人谓:自秦去蜀自可称曰“西游”,自秦望蜀中亦可称曰“西望”。其实根据长安与蜀的地理位置,自长安去蜀当谓之曰“南游”,自长安望蜀中自应称“南望”。这有诗可证。李白的《剑阁赋》云:“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咸阳和长安几乎在同一纬线,在长安之东。咸阳望蜀,诗人称之“南望”。那么长安望蜀亦应是“南望”。那么“西游”和“西望”的真正内涵是什么呢?如果我们以李白的“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南陵别儿童入京》)和“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时归”(《别内赴徵三首》)考之,《蜀》中的“西游”应是这些诗中的“西入”和“西行”。那次西行,诗人从南陵启程,时间秋季,到长安后供奉翰林。天宝三载赐金放还,遂取商州大路“东归”。返家称东归,故返家途中侧身望长安谓之曰“西望”。那么其中的“君”,好像不应注为“诗人的一位朋友”,也不能注为“一种虚拟的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指西游之人”,更不能注为“唐玄宗”。而似乎应注为“作品的抒情主人公,就是作者自己”。因为“西行”的是“余”、“我”啊。这才和文中的方位词相榫。那么“西游”应指李白应诏入京那次长安之行(即历史上早已认定的那次)。所以《蜀》写的是他在长安的生活感受。

“噫吁嚱,危乎高哉”,噫、吁、嚱、乎、哉,《蜀》开篇连用五个叹词,奇之又奇,其连天的浩叹破空而来,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其情似火山爆发,如洪波汹涌,石破天惊,排山倒海,不可阻遏。开篇就使读者受到诗人情感的强烈震撼。“危乎高哉”中的“危”,《古代汉语常用字典》(商务印书馆出版)释为“高”。这种解释颇有代表性。释词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我们把“危”放到它的语境中去探讨,那么“危”似乎应释为“险”。其理由有三:一、《蜀》云:“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其景物描写扣住了两个特征:“高”和“险”。二、“危”释为“高”,则重复,重复是为文之大忌。三、“危”作“险”讲时,含有不稳定和危急之意,多作形容词。而“险”只是表示地势险要或道路险阻等,多作名词。诗中“高”和“危”对举,故“危”是形容词。所以诗人用“危”。诗人是以“蜀道危”寓“国家危”,即“国家的不稳定和危急”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啊,我们不能不察。“蜀道危”反复行乎其间,是诗人在歌舞升平的盛唐时期,发现了盛唐潜伏的种种政治危机,而高呼“国家危急”,以醒世人。这是诗人在太平盛世时发现国祚将衰,而发出的“忧天倾”的巨大政治喟叹。诗人把全部思想感情的洪涛巨澜壮浪纵姿地全部倾泻给读者。它就像狂风卷过大地,卷过读者的心头。真是“神来,气来,情来”之笔。这是诗人为国家即将爆发的一场大灾难而呼天痛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在诗中开头、中篇、篇末回旋往复,成为全诗思想感情的基调。唐玄宗亲近奸相佞臣,迷于女色,国家祸乱或迟或早将要发生。诗人明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实叹“扭转国家危局难于上青天”。又以“问君西游何时还”的问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叹惋,“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的远奸避祸的思想和报国无路的忧愤和失望,与篇首的五个叹词和结尾的“长咨嗟”的喟叹,共同奏出《蜀》的主旋律,其惊愕、焦急、忧虑、愤懑、失望、惶恐不安之情均在言外。诗人把精深的政治见解和他丰富复杂的情感,采用这种手法表现出来,使得断和续、吞和吐、隐和显,销魂般的凄迷和预言似的清醒,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其旨反复行乎其间,气势充沛,腾跃有势,跌宕多姿,一唱三叹,令人回肠荡气,形成强大的艺术魅力,构成忧天忧民的警世之叹。

李白一生奋斗的理想,是要以布衣取卿相,“佐明主”、“济苍生”、“安社稷”。他二十五岁仗剑出川,用了整整十七年光阴为之造势。天宝元年(742年)应诏入京,受到玄宗破格礼遇,供奉翰林,三年翰林待诏生活,使他失望。玄宗沉迷声色,不问国事,国家危机四伏而不知。诗人遭豪门权贵,谗言诽谤。他在《梁甫吟》中云:“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闾阖九门不可通,以额叩关阍者怒。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他又说:“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远别离》)看来李白确实发现“盛世将倾”,将危国危君。《蜀》把这一政治见解虽然表达得含蓄蕴藉,却更加浓烈。这是“忧天倾”的政治感叹。

该诗表现了李白的什么政治判断呢?皎然《诗式》云:“但见情性,不睹文字,盖诗道之极也。”他告诉我们文章中的思想内容不是通过语言文字的直白,而是借助形象的真实描写显现出来的。又根据接受美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鉴赏主体能动的感受过程中,要接受客体的导向、支配和制约。一般来讲,对于一篇文学作品,通过仔细阅读分析,便会发现客体都有潜在的、相对确定的定向暗示和情感意向。我们必须以此为通道,才能真正切入作品的深层结构。所以我们研究《蜀》的主旨应从诗作的“定向暗示”而不是表象,应从诗作的“形象”而不是语言的直白,来把握作品的内涵,才可能获得比较正确的、原味的艺术感受。才能“酌奇而不失其贞,玩华而不坠其实”。

玄宗亲近重用阴谋家、野心家,并让他们身居高位。奸相树党相群,悍将拥兵自重。天宝初,玄宗荒淫废政,女后之祸,宰相窃位,宦官干政,藩镇割据的种种政治危机已露端倪。诗人以“蜀道”为载体,让“国家危急”蕴含其中,使“物”、“意”二者有、无相生,虚实结合,物我同一,斐然成章,构成深邃的意境,用隐晦曲折的文笔,离奇闪烁的描写,反复渲染,表达了他对时局的认识。其意行乎其间,却不见踪迹,杳冥惝恍,深不可测。正如严羽所论:“盛唐诸诗人惟在兴象,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诗话》)但是潜心探求,还是可以看见其旨在作品字里行间闪现。草蛇灰线,虽隐而显,幽愤秘旨,虽曲而达。李白极写蜀道难,其意绝非仅仅夸写蜀地山水雄奇险峻。当他把峥嵘崔嵬的蜀道呈现在读者面前时,笔锋骤转,由自然景观的描写转入对时局的评论:“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以“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揭示出全诗的主旨。千里来龙,到此结穴,思想深广浑厚。这正如陆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全篇之警策。”(《文赋》)“峥嵘”,山势高峻;“崔嵬”,高大不平。这是对剑门的描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门关可喻国家权力之高位。“所守”,即喻把持国家高位的权贵。“或”,可释为不指定代词“有些人”,也可释为表示游移估量的语气副词“也许”,也可注为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本诗如果是表达李白的政治观,那么我以为宜释为“如果”。“匪”通“非”,作“不是”讲。“亲”,宜释为“亲近”。“狼”与“豺”喻叛逆作乱之人。例如,“何意上东门,胡雏更长啸,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经乱离后将避剡中留赠崔宣城》)和“猛虎又调尾,磨牙皓霜雪。”(《北上行》)这两首诗中的“豺”与“虎”喻叛逆作乱的安禄山。《蜀》则以之喻占据国家权力高位的权臣贵戚。那么,“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直译则为“居国家高位的人,如果不是国君该亲近之臣,就会变为叛臣逆贼”。诗人主张君主必须高度集权于自己手中。这是针对玄宗不理朝政,“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奸相贼臣权倾人主而发的,表达了诗人对玄宗用人政策的极大担忧,揭示了“国家危”的根本原因。

这里指出的国家危殆的根本原因,是诗人不同凡响的政治判断,可是时人还沉醉在歌舞升平的大唐盛世。“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形象地表达了国家战乱必至的新人耳目的政治预言。“国家危”的根本原因是“所守或匪亲”。“国家祸乱”是“所守或匪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实这样的观点前人已有论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这本不足为奇,奇在大家还在歌颂盛世,他却看到了盛世的危机,提出这一振聋发聩的政治见解。再联系天宝十四年(755年)发生的“安史之乱”和“马嵬坡事件”等重大史实来思考,我们就不能不钦佩诗人的政治才略和眼光。

这是诗人卓异不凡的政治预言——一场政治大动乱的战祸将不期而至。有“资料”云:李太白始至京师,名未甚振,因以出示《蜀道难》一篇,而名振京华,享誉文坛,颂之为“诗仙”。能有如此大的轰动效应,或许只有切中肯綮的时局评论,才能引起有识之士这样强烈的共鸣。这是诗人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活侧身上层社会的政治预言。

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诗品》,论诗以盛唐为宗。他说诗歌创作不能停留在形象上,要超越形象避免形似,要所得在意象外,要遗貌取神,要妙悟。有了妙悟,便即景会心,体物得神,俯拾即是;没有妙悟,便“匪神之灵”,“临之已非”了。创作诗歌是如此,体悟诗歌亦如此。品味《蜀》也要妙悟,要遗貌取神。

李白的政治抱负,决定了他对政治的热衷。李白颠沛流离的一生及雄奇瑰丽的诗歌创作,同当时的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此我们说诗人借蜀道危的形象,深刻而尖锐地指出盛唐潜伏着政治危机,是诗人对天宝初的重大政治事件及时事的感怀中,对现实政治有所感而发的。

综上所述,《蜀》抒发了忧天忧民的政治感叹,表达了不同凡响的政治判断及卓异不凡的政治预言。《蜀》是一首政治色彩浓厚的抒情诗,这样讲不是没有道理的。

同类推荐
  • 活色生香话水浒

    活色生香话水浒

    《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大多耳熟能详。但您知道那108条好汉绰号的来历吗?他们的绰号与他们的性格是否有关系?里边都含有怎样的寓意?与他们的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是否有照应?这些人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翻版?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何启示?看了这本《活色生香话水浒》,您就都会释然。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碧野散文选集

    碧野散文选集

    作为一位紧随时代同步前进的作家,以其充沛的热情和执著的毅力,长期勤奋耕耘于文学领域,除“文革”期间被迫搁笔之外,始终笔耕不已,迄今已逾古稀之年,仍时有新作问世。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碧野,在其几经风雨、屡遭坎坷的文学人生道理上,已留下了三十多部计约五百多万字的累累硕果。如今从宏观角度予以回眸一览,不啻在现当代文坛上留下了其凝重的心血结晶乃至时代的一个侧面记录。诚然,碧野的文学创作是多方位的,诸如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报告文学等,都曾有过广泛的影响
  • 边缘人语

    边缘人语

    边缘之梦常常惊醒。边缘是一种景观。淡的边缘,怀边缘之想反而海阔天空。从某种意义上说,边缘的启示就刻在每一粒沙子上了,也是可以激活人的思想、情感的最佳状态,长在每一根芦苇上了,不是麻木终了便是灵智闪烁。边缘美丽。人在边缘时草也在边缘鱼也是边缘,嵌进每一片鱼鳞中了驮在每一对翅膀上了——于创造及灾难之间,海的边缘,平及暴烈之间,边缘状态总是酝酿着变化的状态,幸福与痛苦之间。边缘之人往往麻木。空灵与物化之间,命运和机遇都在边缘。边缘寂寞。从边缘的自由到自由的边缘,生存与毁灭之间,于求生和毁灭之间,我们无一你外地边缘着。人怀警惧,江的边缘,心无块垒,是水的边缘。,咸的边缘。远离了神话之后,是生的边缘
  •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

    《走过伤心地》是著名作者张雅文的报告文学作品集。在《四万:四百万的牵挂》这篇报告文学里,她讴歌了著名心外科专家刘晓程用精湛的医技拯救着人类的生命,用圣洁的心灵净化着社会人群的精神境界。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

    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的划时代著作,震撼世界的十本书之一,本书还是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著作,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图书。
  • 九星变

    九星变

    有我移花接木神诀,究竟有何秘密?凶残的星魔星兽,还有谁能抵挡?传说的未知大地,一切皆可抢夺!,为何突然消失?神秘的僰人悬棺。谁才是真霸主?看我混世魔王如何玩转九星,繁衍千年的僰族,法术?我不需修炼;天赋?我不用遗传;神通?我不必传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博弈常识全集

    博弈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人生成败密切相关。本书摆脱了博弈论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博弈论的原貌。同时,将博弈论常识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博弈论的视角和思维来生活,从而帮助大家在竞争中取胜,成为人生的大赢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二十几岁男人应该具有的7张底牌

    做男人很难。难就难在男人要同时挑起家庭与事业的重担,不能有所偏废;难就难在男人管了琐事有人说你干不成大事、不管了有人说你是大男子主义;难就难在男人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忍气吞声有人说你懦弱,脾气暴躁又有人说你没风度……二十几岁的男人要想做个完美的男人,就要打好自己的七张人生“底牌”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山西民间笑话

    山西民间笑话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乡村档案

    乡村档案

    新来的乡党委书记为了办政绩工程,讲述的是西岭市西安县苦藤河乡因一条河挡住了出路。致使农民与乡政府严重对立,酿成大祸;农民聚众砸乡政府、县纪委书记险遭谋害、漂亮女孩暴死灭尸……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实,交通不便,农民的生活贫苦,迫使苦藤河乡的农民们团结一心,早日调回县城,再一次集资修桥,与邪恶势力展开了一轮又一轮较量……,苦藤河乡的祖祖辈辈都盼望在苦藤河上修一座桥。可苦藤河乡的主要领导却将农民修桥的血汗钱中饱私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