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000000001

第1章 论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及其发展(1)

洪秀全的思想,特别是他的早期思想,与太平天国革命的兴起以及它的性质、面貌,有很密切的关系。三十年来,前辈史学家范文澜同志在其《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国近代史》等重要著作中,以及其他研究者在各种论著中,都对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和他发起太平天国革命的历程有所分析论述,得出了一些共同的结论,形成了一些惯常的看法。他们的成果,为后来者的继续探索,奠定了一个基础。本文就是试图在这种基础上,提出和回答这样一些问题:洪秀全究在何时和怎样转变到立志进行反清革命斗争?基督教对他的早期思想起了什么影响?他是否只是借用了"上帝"这个名词来发动革命?他的早期著作是否宣传了政治平等、经济平等思想?等等。简言之,就是试图对金田起义以前洪秀全的思想基础作一研究。

对历史的正确认识来之不易。客观上,它受到历史资料的限制;主观上,研究者除了认识能力有高下之外,视野还不免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对历史的认识,总是一个过程。本文对洪秀全早期思想中一些问题的探讨,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希望能对这种认识过程的前进有所助益。

一、1843年以前的洪秀全及其思想

洪秀全于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1814年1月1日)(许多历史资料都用阴历纪时,而且往往纪月而不纪日,如勉强以公历推算,反不准确。为区别起见,本书凡以汉字标年月日者,指阴历;凡以阿拉伯数字标年月日者,均指公历。嘉庆十八年大致相当于公元1813年,所以用公历来计算洪秀全虚岁时,都以1813年起算。)出生于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接受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教育。据同他"巷里相接"的族弟洪仁玕的忆述:"童年的洪秀全学习能力发展很突出,七岁入塾读书。五六年间,他已学过并能背诵"四书"、"五经"、古文和《孝经》;后来他自读了"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学的一些较奇特的书。所有这些,他初读以后,即能了解。"(《太平天国起义记》第二节,见《太平天国》,第6册,"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本,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据燕京大学图书馆1935年重印的1854年英文原本TheVi-sionsofHung-Siu TshuenandOriginoftheKwangsiInsurrection校改了译文。)由于他的学业优良,家庭对他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很快,他得到了老师和亲属的喜爱,他们以他的才学而骄傲,确信他将及时取得功名,甚至成为翰林--皇帝就是从翰林院选拔高级官员的,这样,整个家族也将因他的高位而得到荣耀。"(《太平天国起义记》第二节。据英文原本校改了译文。)

大约从十六岁以后直到三十一岁,即从1828年至1843年的十五年间,洪秀全的经历主要是两项:应科举,做塾师。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般读书人的寻常经历。

在这十几年间,洪秀全应科举的具体情况究竟怎样?这方面的历史资料不很充分。据洪仁玕忆述:

洪秀全的家庭对他的文才抱有很高的期待。在早年,约在仅有十六岁时,洪秀全就带着实现这种期待的希望,开始参加在广州的考试。

县考时,秀全的名字在榜上总是名列前茅,但他从未能得中秀才。(《太平天国起义记》第三节。据英文原本校改了译文。)

按照清朝的制度,童生考秀才,须经过县、府、院三级考试。县考要试五场,第一场被录取,即有府试的资格;但只有终场时的第一名才称为"案首","院试时相沿取以入学"(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5页,北京,三联书店1958。)。洪秀全十六岁那次应试,县考虽"名列前茅",但看来并不是"案首",这一年的府试或院试,他失败了。

洪秀全十六岁应试不中,即在家参加辅助劳动,不久受聘为塾师。其后,又有继续应试之记录:

1836年,秀全二十三岁时,他再次去广州应试。

下一年,1837年,他再次去省城应考。开始时,其名字在榜的前列,但后来又在榜的后列。(《太平天国起义记》第三节。据英文原本校改了译文。)

落第的童生再次应考,每次都要从第一级考试县考做起。(只有经院试取为佾生者(略相当于备取生),下次应试可免县、府两级考试而径直参加院试。参见章中如:《清代考试制度》,上海,黎明书局,1931。)洪秀全这两次去省城前,必然又经历了县一级考试的磨炼。在府试中,第一场录取就可以应院试。院试主要是两场,一正试一复试。这里说洪秀全开始时名在前列,后来又在后列而落第,看来是院试未能通过。

在1837年这次落第后,洪秀全连续卧病四十多天。病后,"此时他仍再赴广州应试,并跟过去一样,在距本乡八哩的一所学校里任教师数年"(《太平天国起义记》第四节。据英文原本校改了译文。)。洪仁玕在后来的"自述"中曾概述洪秀全应考之事说,洪秀全"十二三岁经史诗文无不博览。自此时至三十一岁,每场榜名高列,惟道试不售,多有抱恨"。洪秀全三十一岁,正是1843年,这是洪秀全的最后一次应试。(参见《太平天国》,第2册,847页。道试即院试,清代各省学政原称学道。洪秀全最后一次应考是在哪一年,另有不同的说法。[新西兰]麦沾恩著、胡簪云译《中华最早的布道者--梁发》(上海,广学会,1931)一书第十四章说,洪秀全在1847年第三次府试落榜后去拜访罗孝全。经查G.H.McNeurChinasFirstPreacherLiang-Fa原文,"第三次"应作"又一次"。又,萧一山《清代通史》引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洪仁玕另一份供词中有洪秀全"考到三十四五岁"之句,洪秀全三十五岁为1847年。据此,洪秀全似于1847年春又一次应考。但洪秀全1847年春去广州系应召去罗孝全处学道,洪仁玕陪同前往,洪仁玕在1852年向韩山文(TheodoreHamberg)的述词完全没有提到此次去广州有应考之事。本文从1843年为最后一次应考之说。)

这些记录说明,洪秀全在1843年以前曾多次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洪仁玕明确提到洪秀全去广州应府、院的考试就有四次(洪仁玕的这些叙述,也有值得进一步推究之处,如据清朝定制,童试三年两考,丑未、辰、戌年为岁考,寅、申、巳、亥年为科考。1836年为丙申年,是科考年;而1837年丁酉,并非岁考年。因而有人认为不存在洪秀全1837年去广州应考之事。但实际上是有例外情况的。如遇有"恩科"时,就会以岁考作科考,乡试后再举行一次科考。所以广州在丁酉年有一次童试,并非不可能之事。国外有学者在论说洪秀全不可能1836、1837两年接连去广州应考时说,这"显违三年一次定例"。按此实有误解。三年一次是乡试,童生考秀才是三年两次。),而在每次去广州以前,他又须先在花县应考。人们知道,科举考试制度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以巩固其统治的一种方法。它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使社会中下层的少数知识分子得以跻入统治者的行列,因而众多的知识分子深深地被这一制度所牢笼。洪秀全多次参加了这种考试,这一基本的经历,表明了这段时期的洪秀全不可能有推翻清朝、矢志革命的思想。

然而,也有历史资料记载了洪秀全1837年广州应考落第回家途中作了这样一首诗: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洪仁玕自述》,见《太平天国》,第2册,848页。)

还说洪秀全在这次回家以后病中作了这样一首诗:

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眼通西北江山外,声振东南日月边。

展爪似嫌云路小,腾身何怕汉程偏!

风雷鼓舞三千浪,易象飞龙定在天。(太平天国起义记》第三节。)

这些诗句,充满了对于清朝统治的反抗情绪和洪秀全胸怀大志、要成就帝王之业的抱负。它们往往被认为洪秀全产生反清革命思想的起始。但是,如果我们正视洪秀全本人的上述实际经历,对于资料中的这种记载和据以作出的论断,不能不提出怀疑。

研究洪秀全的这些诗句,首先必须注意它们的来源和被宣布时的环境。人们知道,洪秀全在1837年落第回家的病中有过种种异象异梦。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是假装的。(如果说洪秀全在1837年已有意装病以宣传符瑞受命一套,那就不能解释此后为什么还去考清朝的秀才。)

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确定,当洪秀全后来立志发动革命以后,在太平天国立国以后,对于这次卧病和病中所见异象的记述,就有了许多附加的成分,大大地夸大了它的事实和意义。关于洪秀全在1837年病前和病中的上述两首诗,其真实性极可能受了后来突出神化洪秀全的异梦异象这种政治作用的影响。事实上,被认为属于洪秀全早期的某些言论、思想,由于后来的政治作用的需要而被改动、增添,以至脱离事实真相、前后互有矛盾的事例,不在少数。例如,洪仁玕在1852年的记述说,洪秀全在1845-1846年时曾得奇梦,梦见红日在其手中,醒后乃作"五百年临真日出,那般爝火敢争光"等八句诗。(参见《太平天国起义记》第七节。)这个梦和这首诗的政治作用是显然的。根据下面要研究的洪秀全在1845-1846年的基本思想,他不大可能在这个时期写这样的诗,洪仁玕1852年的这段记述已很不可信。然而不仅如此,洪仁玕后来在1861年所著《钦定英杰归真》一书中又进一步把此诗的写作时间提前到1843年洪秀全未拜上帝之时,并将首句"五百年临真日出"改为"天下太平真日出"(《太平天国》,第2册,573页。"五百年临真日出",有继承朱元璋事业之意,改字后就完全掩盖了这一点。)。这当然更不可信。

又如,《太平天国起义记》、《太平天日》都说洪秀全1837年卧病凡四十余日,"自三月初一日升天,至送下凡时约四十余日"。但《钦定英杰归真》却说三月初四日鸟语喧哗、阴雨放晴,洪秀全吟"鸟向晓兮必如我,太平天子事事可"一诗,霍然病愈;而另一种太平天国的官书《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又是另一种说法,洪秀全三月初一日子时升天,越两日下凡,复于初三四日升天大战妖魔。这些升天、下凡的神话暂且不论,但所谓洪秀全在三月初四日写"太平天子事事可"一诗,却由此可见破绽,实为子虚乌有之事。这篇《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还记录了洪秀全1837年病中所唱的《十全大吉诗》十首。诗有许多隐语,至今我们还不能全部解释,但其中包括叫人民敬信上帝、洪秀全是真命天子的意思,是很清楚的。我们姑不论一个人在狂病中能否清楚地念出十首诗而被别人听得明白、记得确切,就是以诗的内容来说,这时洪秀全还没有接触基督教,还没有"看明天书",怎么可能教人去信仰上帝?所谓1837年唱这十首诗,分明也是后来的编造。

这些事例说明,历史研究者在利用这类涉及洪秀全早期思想的材料时,应该十分谨慎。对于前述所谓洪秀全在1837年就写了那两首"龙潜"诗、"斩邪留正"诗的说法,也应作如是观。诚然,对于一个熟读经史,热衷功名的人来说,屡试不售的打击是巨大的(屡试不售无疑在洪秀全以及洪仁玕身上造成极大的精神创伤。后来,洪秀全刚刚起义开国,就在永安弹丸之地举行考试,建都天京后对科举考试极为重视,洪仁玕到天京的当年就举行"会试"等等,都可以看做补偿这种创伤的反映),发出不平之鸣以至某种愤激之声是可能的。洪秀全如果当时的确有过这类诗句,其内容和词句与今天所见的这些诗句也必然有所差异。(洪秀全在1837年病中作"斩邪留正"诗一事,见于《太平天国起义记》一书。人们说,《太平天国起义记》是瑞典传教士韩山文根据洪仁玕在1852年的叙述和材料写成的,此时洪仁玕在香港,未参加太平天国革命,他只是客观地转述昔年亲耳听到的洪秀全讲述异梦的经过,并无神化洪秀全之意,因而《太平天国起义记》所记是可靠的。这似乎忽略了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洪秀全1837年异梦的真正情况是一回事,金田起义前夕洪秀全为了发动起义的需要发展夸张了异梦的情节又是一回事。如下文将要讨论的,洪秀全在1848年冬"诏明"《太平天日》的故事,这个故已经大不同于1837年的异梦了。洪秀全、冯云山、洪仁玕这时都在花县,经常见面商谈有半年之久。如果强调洪仁玕只是"客观"转述,不会"神化"洪秀全,那么,这个客观中必已包括了洪秀全的"主观"。至于说这首诗至迟在1854年已有流传,这与所讨论的1837年是否有这首诗并无关系。如果说有关,那倒是恰恰否定了这首诗1837年病中所作,因为传抄者注说,这是"真主"洪秀全在花县水口庙题壁的律诗(参见萧一山编:《太平天国诏谕》,北平,国立北平研究院总办事处出版课,1935)。总之,《太平天国起义记》是重要史料,研究洪秀全的早期思想和活动必须充分利用它,但重要史料、第一手史料所记并不一定都是历史的真实,并不一定都可靠,否则,我们的任务就轻松多了。)

洪秀全在1837年不可能形成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思想,这不仅根据他在这段时期中的基本经历,而且也根据他这年病中的其他言行。就在洪仁玕说他写了"龙潜"诗回家后,他的病发作了,他以为死日将至,对他的父母家人说:"我的日子屈指可数了,我的生命快完结了。父母呵,你们对我的爱,我的回报是多么糟呵!我再也不能去获取功名以显扬你们了!"(《太平天国起义记》第三节。据英文原本校改了译文。)这番话表达了洪秀全对不能成就功名以光耀父母的惭愧和遗恨,哪里有同时写出"龙潜"诗等诗的思想基础呢?(《洪仁玕自述》说"龙潜"诗是洪秀全1837年落第在回家船中所作。但《太平天国起义记》中洪仁玕曾提到洪秀全此次落第是雇轿回家。有人认为这与在舟吟诗之说有矛盾,因而把"龙潜"诗的写作时间放在1843年落第时。其实,就研究洪秀全早期思想发展的角度来看,"龙潜"诗的写作时间即使推迟至1843年,也是与这段时期洪秀全的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相矛盾。这样字句的"龙潜"诗,很可能出现于洪秀全做了天下真主以后以说明其"潜龙"时期志向。)

二、开始拜上帝并非开始革命

同类推荐
  • 汉末之中华崛起

    汉末之中华崛起

    王宇是一个全世界最顶级的特工,为了完成一个任务,却意外的来到了三国时期。来到了三国时期,他是如何改变三国文化,又是如何成为那些一个个诸侯的噩梦,听到他的大名都乃为之胆寒。将那些天下闻名的文臣武将一一收入麾下。统一了汉朝,又是怎么远征R本,H国等亚洲国家的!
  • 九一八

    九一八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的话题,但我们还是想探究隐于事变背后的某种玄机。为此,《细节见证历史·抗日战争》之《九一八》撷取了事变发生前后21天的历史,通过38个细节性的事件和话题,力图多层面,全方位地展示事变背后的政治角力。你会看到,虽然占领中国东北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但事变的爆发也是日本国内各种政治努力复杂博奕的结果;虽然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早已臭名昭著,但也脱不开当时的国情和中日双方的力量对比;虽然中日双方是事变冲突的主角,但当时国际社会与国际列强的姿态,从定意义上讲也极大地影响了事态进程与结束。
  •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武乡敌后文化的中心》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盛唐夜唱

    盛唐夜唱

    这是最好的时代,无与伦比的辉煌和荣耀,为后人留下了“唐人”的名字。这是最坏的时代,四境的烽火,内患的种子,都已经深深种在这片土地之内。是谁乘着星槎破空而来,在这无限的江山田园夜夜歌唱,绣口一张,便是整个盛唐!
  •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二战英雄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彩的感情生活,描绘了他们超凡的军事天才,精湛的指挥艺术和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经历,浓墨重彩地颂扬了他们在历次重大事件中以正义战胜邪恶的铮铮铁骨。
热门推荐
  • 无极至尊

    无极至尊

    天之诅咒,九代而亡!少年陈凡,携无畏之心,悍然踏上逆天征程!与天争锋,我为至尊!
  • 电梯魅影

    电梯魅影

    这是一部短篇悬疑小说集。大城市的人们,尤其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总有着或多或少的“电梯情缘”,或因电梯太慢而迟到,或因电梯故障而受困,或在电梯里邂逅浪漫恋情……只要你留意听,即便是“植物人”也有很多故事。一对夫妻,旅游回来,妻子觉得丈夫已经死去,丈夫觉得妻子是个妖怪……
  • 王爷少惹我:本妃忍你很久了

    王爷少惹我:本妃忍你很久了

    她看上的东西,没有偷不到的,可当有一天去王府偷东西的她撞上正偷情的王妃,目睹王爷一怒之下杀了王妃,她却险险逃过灭口之祸,却又被赶鸭子上架的当起了王妃,要配合王爷气走公主,哪晓得一不小心偷走了王府里最不该偷的东西…
  • 腹黑皇后闹宫闱

    腹黑皇后闹宫闱

    十三岁入宫,初见时撞在他的唇上,似是前世情缘未了,他对她一见如故,太庙许诺,她亲了他,今生便是他的女人,只待成年,便娶她为妻。她是他用生命去呵护的女孩,然而,一个必须以死守护的秘密,让她只能故意疏远。宫廷政变,边疆战乱,无数次并肩作战,无数次同生共死,他心里眼里从来只有她一人,为何他一片痴情,却换不来她的芳心,她真的是没心没肺吗……
  • 重生星际时代

    重生星际时代

    带着生命空间和记忆重生,必须在二十岁之前成为S级异能者,否则就要挂?我勒个去,看来到了这星际时代,姐不发威不行啦!嗯,这位帅哥,你想以武求亲?可以,关门,众亲友上!敢上门调戏,就要有被群殴的觉悟。
  • 北定王妃莫紫汐

    北定王妃莫紫汐

    ★★★强烈推荐好友“桃花女王”新文【错妻】新婚之夜,地牢之所,一条条带刺的鞭子迎向她的肌肤“啊,轩辕逸,你……你不能这么对我”“不能?呵,早在你设计嫁入这里的那一刻就该明白,我轩辕逸岂有你想象中那么好糊弄,你这个阴谋算计的女人,若是我找不到柔儿,我会将你剁了喂狗!”打累了,疼晕了,却看到他悠然的品着茶“取盐!”为报恩,亲提亲;娶媳妇,错了人。当她偶然知道轩辕逸娶亲的目的时,而她的亲姐姐却成了他的妻眼见两人恩爱缠绵,她不为所动受尽二人欺凌侮辱,她隐忍于心她怀有身孕,他满心欢喜,她却失落至极碍于姐姐安胎,他发现了她的美,霸道的给了她一夜强攻翌日,姐姐小产!她下的毒?“你这个蛇蝎心肠的女人,我给了你一夜的恩宠,这就是你报答的方式!”“我没有!是她,她根本没有怀孕,流产只是一个假象!”“够了!”一声严厉的禁止,一挥手,二十名家丁如饥似渴的张望着她绝望的双眸紧紧的闭着,晶莹的泪珠悄然落下……《北定王妃·莫紫汐》正文简介“这个你拿着”某男走到茶几旁,从怀了摸出一块纯金打造的方块“什么东西,令牌?”某女好奇的走上前去,只见上面四个黄金大字“免死金牌”!“为什么给我?”“哟,是我拿错了,那还我吧!”“这怎么可以,给别人的东西怎么可以再要回去!”她莫紫汐可不是傻子,就算傻也知道这垮金牌的意义。“呵,既然爱妃喜欢,那本王便不强求,以后出府不必偷偷摸摸的,直接带着小雪再加上几个侍卫出去就好”说完南宫浩月头也不回的离开“等一下?”在南宫浩月就差一步就踏出去的时候,莫紫汐适时的叫住他“爱妃,还有什么事?”“我想问,这是纯金的吗?”“为了难民,竟然出高价买下本王的别院,你,脑袋进水了吗?”“你”听到南宫浩月这么损自己,想上前给她几巴掌“难道本王说错了吗?难民的事情皇上已经同意拨款给他们,难道他们是嫌钱少,还是食物少?”南宫浩月无视莫紫汐的愤怒,径自的喝起茶来“拨款?难道你不知道皇上的圣旨一下,下面的官员全部贪污了那些银子吗?你是王爷,没去看过那些难民,他们现在吃的、喝得、穿的用的,无一不缺,你贵为堂堂王爷,难道就没有点怜悯之心吗?怎么说也是京都的子民,也是你们南宫家的子民啊!”“呵,本王有说不帮他们吗?”喜欢看她愤怒的样子,这是南宫浩月的第一感觉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完美复命,执行不打折扣

    企业员工人手一本的培训工具书,全面提升企业战斗力的执行手册。完美复命,培养有命必复的复命精神;不折不扣,锻造非凡卓越的执行能力。
  • 秘密档案

    秘密档案

    1999年5月8日晚上10点,当我刚从外地采访顺道回到江苏常熟老家的父母亲身边时,电话铃突然响起:……你看新闻了吗?北约把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炸了!今天大学生们和不少市民都到大街上游行呢!在北京的妻子告诉我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 千金萌妻:临时未婚夫

    千金萌妻:临时未婚夫

    你是我唯一的没有按常理出牌的选择,徐思乾,被人们称之为谨慎处事的商业精英,谕知为黑马,谁知道他竟娶了自己弟弟的老婆为妻,从此以后兄弟之间明争暗斗。作为被徐家当作宝贝一样宠爱的儿媳妇木槿从小受着良好的教育,为了木家的继承,放弃了自己热爱的陶艺,选择了商业联姻的快捷键,以至于让自己措手不及的失去了原有的轨迹,遇上这个一丝不苟做事严谨的工作狂总裁徐思乾,而这场婚姻的开始却是木槿是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徐思乾的不近人情,毫无情调的作风,并不是木槿所喜欢的,而他的温柔,细腻却一次次击垮她坚实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