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00000005

第5章 传(2)

(a)自然物。朱熹说:“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而物之所在,莫不有理。且如草木禽兽,虽是至微至贱,亦皆有理。如所谓‘仲夏斩阳木,仲冬斩阴木’,自家知得这个道理,处之而各得其当便是。”(《朱子语类》卷十五,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朱熹主张对自然界之物都要格。“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一书不读,则阙了一书道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须著逐一件与他理会过。”(《朱子语类》卷十五,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许多儒家学者频繁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儒家认为八卦就是圣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自然界所得。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子罕》,1102页。)这反映了孔子仔细观察过植物开花结果。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1102页。)这反映了孔子仔细比较过松柏与周围其他种类树木的不同。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1153页。)这反映了孔子数次登山观望。大自然可以陶冶性情,成为修身的极佳途径。朱熹甚至通过格物,推测出山海地质之变:“鸿荒之世,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御纂朱子全书》卷十九,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

通过接触天地江海四时,人们可以领悟人类的道理。昊天之宽广无所不覆,大地之厚重无所不载,春夏秋冬,气化流行,海纳百川,人们由此懂得了无私、宽厚、顺势、灵活、柔顺。从动物身上,朱熹观察到了“虎狼之父子,蜂蚁之君臣”(《四书或问》卷三,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以君臣父子形容虎狼蜂蚁不算过分。我们看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节目,猛兽虽然凶残,但其血缘群体内的亲情非常令人感动。如非洲胡狼,它能够残忍地咬碎斑马的头,可一家内的成员对小狼崽关怀备至。狼爸狼妈捕食回来,吐出食物,哺育狼崽。狼崽吃后有剩的,父母吃;没剩的,父母就饿着。哥哥姐姐们从来不与崽弟妹争食,而是主动去洞外四周警戒,等崽弟妹吃完后再出去找食。小昆虫蚂蚁、蜜蜂中的工蚁蚁后、工蜂蜂后,都各尽职责。它们为了群体的生存,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体。动物的无私表现,经常令我们汗颜。所以,接触大自然是人类陶冶性情,提高道德水平的绝佳途径。

(b)事物。儒家所讲的“物”也包括事。王阳明说:“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如意用于事亲,既事亲为一物;意用于治民,即治民为一物;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意用于听讼,则听讼为一物。”(《王阳明全集》卷二,《语录中·答顾东桥书》,47页。)王阳明的说法朱熹也有。“盖衣食作息,视听举履,皆物也”;“衣食动作只是物”,“饥而食,渴而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其所以饮食作息者”也是物。(参见《朱子语类》卷六十二,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再往前追溯,孟子也称事为物。“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孟子·离娄下》,1140页。)所以,儒家所说格物也包括关心各种事物。人的道德就体现在各种具体行为中,这是不言自明的。所以《中庸》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中庸》,504页。)这是说,儒家之道就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脱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就不能得到儒家之道。所以,“格物”之“物”包括事物。

(c)书本。读书更是儒家所强调的。王阳明说:“意用于读书,即读书为一物。”朱熹说:“所以要读书者,盖是未曾经历见许多,圣人是经历见得许多,所以写在册上与人看。”“读书者譬如观此屋,若在外面见有此屋,便谓见了,即无缘识得。须是入去里面,逐一看过,是几多间架,几多窗棂。看了一遍,又重重看过,一齐记得,方是。”(《朱子语类》卷十,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读书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前人漫长时间积累的大量智慧,迅速领悟深刻的道理,这是不言自明的。

总之,儒家“格物”之“物”是多方面的,实际生活和书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无不囊括其中。

“格物”之“格”的意思是即、至,也就是到达。如何才算是到达?朱熹说:“格,谓至也,所谓实行到那地头。如南剑人往建宁,须到得郡厅上,方是至,若只到建阳境上,即不谓之至也。”(《朱子语类》卷十五,同上书。)好比到北京,不进入北京市政府市长办公室,就不算是到了北京。格物,不进入到物内之要害,就不能算是格。物之要害就是伦理道德。朱熹说:“盖天下之事,皆谓之物,而物之所在,莫不有理。且如草木禽兽,虽是至微至贱,亦皆有理。”(《朱子语类》卷十五,同上书。)“理”是伦理道德之“理”,“格物”之“格”就是领悟到伦理道德。如果只停留在认识每一物的自然属性,就永远达不到“格”的境界。朱熹说:“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答陈齐仲》,见朱熹:《晦庵集》卷三十九,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不能深入到伦理道德的层次就不是“格”。学习而不格,欲有所收获,就如同想煮沙粒成饭,永无成功之日。就像我观察非洲胡狼,如只看到狼很凶残,或者狼肉可制成美味菜肴,狼皮可制成高级皮衣,看不到狼家族内的亲情,就不能算是格。

“格”不仅要深入到伦理层次,还要悟出人与万物的相得益彰。这也就是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矣”(《孟子·尽心上》,1152页。)的境界。比如我刚刚买了一条小狗,狗与我相生疏,且未经训练,乱窜乱叫,随地拉屎撒尿。经过一段时间的喂养训练,我了解了小狗的习性,小狗也养成好的习惯,变得听话可爱。这时的小狗已“备于我矣”。我对小狗随心所欲,无须再忧虑什么;小狗也活活泼泼、快快乐乐。这就是孟子说的“反身而诚”的“诚”。“反身”就是回味,“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1152页。)。

第二,“致知”。

“致知”是发挥主动性的意思。其中包括两点:

(a)“致知”是挖掘认识潜力的意思。“人心之灵莫不有知”,是说人的内心潜存着认识能力。这个能力中渗透了由以往长时期积累的知识构成的“已知之理”。人在格物,即接触外物时,主体认识能力发挥得如何,对格物的效果有非常大的影响。好比打乒乓球,从能力上讲我能够打败某人,但前提是我的能力必须发挥至百分之九十以上。可我平常能力也就发挥出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总是赢不了某人。好比参加高考,从能力上我有进入重点大学的实力,但由于考试时没有充分发挥出水平,结果没考上重点大学。从认知能力上讲,你的格物应该有很大收获。但你认知能力的发挥不足,甚至根本就没怎么发挥,格物自然收获不大。所以在“格物”的同时还必须“致知”。

(b)“致知”是自觉意识到自己的善根。前已提到,道德培养要与人的善根相对接。激活善根,一方面需要外界他人的棒喝,一方面需要每个人自己的主动性。其中个人的主动性是最重要的。自己要主动意识到自己善根的存在,把学习到的道德与自己的善根对接。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1152页。)“尽心”就是挖掘自己的善根。在挖掘中,才能够一步步具体深入地领会自己的善性。这个善性是天赋,所以知道这个善性就是“知天”。朱熹说:“人心莫不有知,所以不知者,但气禀有偏,故知之有不能尽。所谓致知者,只是教他展开使尽。”(《朱子语类》卷十四,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朱熹所说的“知”不是认知的知,而是人的善根。人都有善根,只是许多人的善根被欲望之气所遮蔽。“致知”就是突破欲望之气,自我意识到善根的存在。朱熹说:“致知所以求为真知。真知,是要彻骨都见得透。”(《朱子语类》卷十五,同上书。)“致知”能够求到“彻骨都见得透”的真知。为什么?因为所学到的道德知识与自我意识到的善根相对接,使自己感觉到道德本来就出自我的内心深处。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朱熹提示:)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意释

“诚”者实也。“意”者意念也。“诚意”即实实在在的意念。“毋自欺”就是不违心作出判断。比如:难闻的气味厌恶就是厌恶;漂亮的颜色喜欢就是喜欢。“自谦”即满足了自己的良心。“慎独”指君子在人所不知的情况下,自己主动严格要求自己。

相反,小人在四周无人独处时,什么坏事都干,乃至肆无忌惮。一见到君子就装正经,隐其恶而显其善。可是别忘了周围人观察你,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内心,你内心如果不正,掩饰又有何用?这就是说我内心的禀性必表现于外在的言行举止中。无数眼睛盯着你,无数只手指着你,够严密的吧。钱多可以美饰房屋,德厚可以使举止风度翩翩。心胸宽阔,身体安适,唯不自欺为能如此。故君子必不自欺。

致用

“诚意”之意虽然只是一瞬间,但它是建立在“格物”、“致知”的基础上,故积累极为厚重。就好比奥运冠军只超出对手零点零几秒,就是这零点零几秒积累了许多人无数的心血。教练的辛勤培养、营养师对食品的精心调配、科研人员对动作的精心研究、器材师傅对器材的精心制作、心理师对运动员心理的精心调整、运动员本人的刻苦训练。有人提出过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温州上海的老板诚实?还是贫困山区没有文化的山民诚实?表面上看,这两者的诚实度根本就不可比。温州上海的老板狡诈无比,诚实怎么能够和他们沾边呢?然而笔者以为,其实温州上海的老板才是真正的诚实。表面看,贫困山区没有文化的山民很诚实,但是,这个诚实没有文化的底蕴,缺乏纷繁复杂交往的阅历,很少经历过正反经验教训摔打,不是锻造出来的。所以,这种诚实是非常脆弱的,很容易发生断裂。相反,温州上海的老板,他们的诚实是打造出来的,就整体来说,他们的守约意识非常强。他只要签了合同,就是亏本也要履约。有的老板只要签个名字,就能够贷出几千万的款。据载,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陈忠华于2006年11月11日在广州宣布:“中国捐献器官移植成功个例大约100例。而全部24名捐献者来自广东的有11人,占近一半。”(《全国器官捐献,近半来自广东》,载《南方日报》,2006-11-12)新华网广州3月4日电(记者陈先锋),记者从广东省地税局获悉,截至2月底,广东(不含深圳)逾10万人办理纳税申报手续,申报人数居全国首位。(参见《广东省超过10万人自行申报个税,占全国近1/4》,载新

华网,2007-03-04)另外,在中国参与慈善捐助的公司中,1/5总部在上海,1/5在浙江。如果再加上江苏省的企业,差不多一半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都来自长三角。(参见[美]杰瑞·爱德曼:《感受中国的慈善“落差”》,载《瞭望东方周刊》,2007(6)。)这些消息绝对不能简单归结为他们有钱。更应该看到,他们的诚实层次更高。

儒家所讲的“诚意”是内涵极为丰富的、高品位的修身环节。其内涵大概有如下内容:

(a)树立自我。《中庸》说:“诚者自成也。”(《中庸》,505页。)“自成”就是树立自我。诚意首先要树立自我,即我做好事是我自己的选择,我真的愿意做,没有谁让我做。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1101页。)是前进还是停止前进,全都在我自己,不责外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1109页。)古人学习是为实现自己好学的本性,不像今人学习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我为什么要救落井的孩子?不为什么,我愿意,这样做我内心才安适。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091页。)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因为我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赏才做好事。就像我不是为了别人,才见到好的颜色多看几眼,闻到不好的气味马上捂鼻子一样。《大学》说,诚意者“心广体胖”——心胸宽阔、身体安适。我做好事都是出自我的意愿,一点也不难受,所以“心广体胖”。

(b)责己。孟子说:“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孟子·离娄下》,1140页。)别人对我态度蛮横无理,我先不要急于指责别人,而要先追责自己。明代王艮说:“吾身是个矩,天下国家是个方,絜矩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之不正也。”(《泰州学案一·心斋语录》,见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三十二,71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王艮更认为,天下国家只要有不合理之事,都要向我自己追责。北宋思想家张载为责己意识提供了哲学根据,张载《西铭》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西铭》,见张载:《张子全书》卷一,见《四库全书》,光碟检索版。)张载认为,我和天下所有的人、所有的物都是由气所构成,天是父,地是母,天下人都是兄弟姐妹。民是我的同胞,物是我的同行者。所以,对天下老弱病残鳏寡孤独我不能不闻不问。这是我天生的职责。

(c)慎独。“慎”是严格要求,“独”是自己针对自己。自己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周围有人否。小人则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东汉儒臣杨震为历史留下了四知美谈。杨震升为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赴任途中,“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北京,中华书局,1965。)杨震收了黄金也不会有危险,因为王密事后绝对不敢承认自己行过贿,受贿之事等于只有杨震一个人知道。杨震并非不明了这一点,可杨震坚守慎独,书写了美好的道德篇章。以上三点就是“诚意”中所蕴涵的内容,所以“诚意”二字绝不单调,积累非常深厚。

§§§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朱熹提示:)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意释

“正心”即端正思虑。如何端正思虑?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身有所忿懥”即心“有所忿懥”,此处“身”即心。“正”指客观地思考问题。心如果过度愤怒、恐惧、喜乐、忧虑,总之过度地情绪化,则不能客观地思考问题。比如眼睛不能客观地看颜色,耳朵不能客观地听声音,嘴巴不能客观地品尝滋味。

致用

同类推荐
  •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与蕺山学派(阳明学研究丛书)

    刘宗周被认为是宋明儒学的殿军,在晚明儒学史上独树一帜。本书从对刘宗周哲学体系内在逻辑分析入手,将研究推至思想家本身,希望借此能呈现出特定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对其人格结构和哲学思想的影响;尝试通过刘宗周人格结构的内部机制来解说其心性哲学,以期能够更真切地体认他的思想。本书认为,刘宗周的心性哲学是将理学的内容注入心学体系之中,使客体之理变为主体之心,客观之理成为主观之意,由此统一心学和理学,其实质是以理入心,进而以理代心。对蕺山学派的研究是本书的又一主要内容。我们将重点放在梳理刘宗周之后学派内部变化,以张履祥、陈确和黄宗羲为例,通过他们的学术异同及冲突来解释蕺山学派分裂没落的内部原因。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热门推荐
  • 澳大利亚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澳大利亚大冒险(环游世界大探险)

    莱恩和他的伙伴们来到了美丽的澳大利亚,他们先是来到了库克船长的小屋,后又碰到了神秘的无面人,澳大利亚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国家?他们心中充满了疑问。登上了企鹅岛却又遭遇了黑暗兵团,经历了鲸豚自杀案,又演绎了一曲沙漠悲歌……
  • 王妃娘娘请将就

    王妃娘娘请将就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她没有移开脸,对着他近在咫尺的脸轻声低语:“墨王爷,我不介意在你的暗卫面前上演一出弑君。”“霜儿你真是好狠心,枉费本王那么宠你。”她告诉自己,哪怕他是在为前世做补偿,她也不想接受,她只想离开,摆脱宿命的纠缠,可是他不放手,哪怕她真的想杀他的那一刻,也不曾放手……【第一部:酷皇上,请看招!】
  • 龙凤BABY买二送一

    龙凤BABY买二送一

    走错房间,他把穿着齐P情趣装的她当作孝敬自己的礼物“吃”了!一夜乌龙,她成了恶魔龙凤宝宝的幸孕妈咪!五年后,辣妈萌宝VS风流总裁,好戏开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和你暖暖的爱恋

    我和你暖暖的爱恋

    江筝妈妈袁湛离开的时候拉着女儿的手,只留下一句话:“是妈妈的好孩子就坚强的活着,要微笑要快乐,不要去求你爸爸。”江筝记得母亲所说的每一个字,再难再苦哪怕在外婆家被人排挤,从来没有想去找过亲生的父亲江耀年。江筝九岁的时候,外婆看着江筝的脸,那眼神如同刀刮一般:“我要你发誓,你要是去找你爸爸,你就不得好死,出门被车轧死。”外婆的脸上决然。江筝十六岁的时候,外婆眼睛中的神色和煦,拉着江筝的手:“听外婆的话,给你爸爸打个电话……”为的却不是她江筝。舅妈的态度柔雅拉着江筝的手:“你跟你小妹同时上的大学,你说家里这个条件,筝筝不是舅妈不叫你念,而是家里没钱……”*有这样的一个人,出现在你的生活里,他就像是圣诞老人,满足你所有的愿望,但是你却从来没有遇见过他。每一次受伤,都有一个长腿叔叔出现在她的身边,但是他们却不相识……冬天总会过去,春天一定会来到。
  • 重生炼宝女王

    重生炼宝女王

    都市异能爽文,强强联手,结局一对一!◎◎◎◎◎◎◎◎◎◎◎◎◎前世,她是精干的首席记者,却被无情狠心的渣爹与男友联手杀害灭口。今世,身怀异能,强势重生,她眼神冰寒,手段狠辣:“负过我的人,我要你们千倍偿还!”拥有一双可以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的回春妙手,身负神秘门派的千载传承,让林紫苏成为华夏国最传奇妖孽的炼宝大师。凡是经她祭炼的宝器,下可招财治病,中可杀人无形,上可诛邪镇魔!凡是被她碰到的物品,废物可得新生,顽石能变至宝,化腐朽为神奇!炼宝器、驱邪魔,收萌宠、寻神物、报旧仇、踩人渣……都是她的主业。鉴宝、文物、玉石、医术、经商……也同样是她的主业。上至名流,下至巨星,都是她的主顾。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三岁孩童,华夏国无人不知她的大名。青年才俊们环绕打转,腹黑少主、型男模特、商界精英、紫衣妖男、人气明星等等费尽心机,只为博她欢心。林紫苏却眼皮也不抬一下:“求交往的帅哥太多,请排个队先。”【精彩片段之一】“你根本炼不出能转运驱邪的护身宝物,完全是在说谎骗钱!”满面嫉妒的女明星失态大吼。林紫苏抱臂淡定回视这胸大无脑的艳丽女星:“忘了告诉你,除炼宝外我还会看相。现在我看你气运暗晦,衰鬼萦身,注定事业要走下坡路。”这时,有人附到女星耳畔低语数句,她当场风中凌乱:“什么?!要解约换女主?”一旁,某男将手机丢还秘书。敢当着他的面给他看中的人添乱,这脑残女星注定一辈子前途无“亮”。【精彩片段之二】“拍卖的玉佩让给你又何妨,希望你到死都戴着它。”看着曾亲手将自己推下深渊的渣爹,她笑得别有深意。一个月后,渣爹染上怪病,官司缠身,亿万家身转眼成空,求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精彩片段之N】尽在文中!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棍棒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只有父母会说也会听,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的,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父母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和快乐;同样,父母的一句话也可以让孩子受到伤害,产生心理阴影。既然父母的态度和语言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无数事实证明,所以作为父母,应当在孩子面前充当爱神和智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超值金版)》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两个主题,结合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碰到的难题设置场景再现,并进行深度诠释
  • 神通盖世

    神通盖世

    风雨之后,才能见到彩虹。磨难重重,方能修的盖世神通!===新书《重生剑魔》已经发布,下方有传送门。
  • 百炼封神

    百炼封神

    李楚,一个淡定冷漠,坚韧果断的流浪儿,一次意外让他得到了灵阶术器铜头狮,随后便拜入三大术炼宗之一的“万兵朝”,一件件匪夷所思的异事接踵发生,他终于发现原来自己的身世、经历等等,所有的一切都并非和想象中一样平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