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900000011

第11章 《中庸》意释致用(4)

反观儒家,其内部也有不同学派,可它们能够相异相和。最典型的是南宋时的朱陆之辩。朱熹与陆九龄、陆九渊兄弟都是当时学界泰斗,各自建立了自己的学术门派,学术上各持己见,见解相左。在治学方法上,朱熹侧重“道问学”,强调“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陆九渊则侧重“尊德性”,不强调读书,不赞成“苦思力索”,他认为一切伦理道德的知识及是非标准,俱在“本心”之中,只要发明本心,即使“不识一字,亦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陆氏兄弟在史学家吕祖谦的邀请下,赶到江西铅山的鹅湖寺会晤,“相与讲其所闻”。会上双方唇枪舌剑,雄辩滔滔,先后辩论十日。尽管双方没有统一分歧,谁也没有说服谁,但朱熹在一首诗中抒发了自己对这次辩论的感受:“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晦庵先生朱文公集·分水铺壁间读赵仲缜留题二十字戏续其后》,《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光盘版,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1998。)意思是不在乎彼此接受多少,只要相互有所启发,能求同存异就可以了。由于双方遵循的原则是“和而不同”,所以这场争辩没有影响他们的友谊。与弟弟一起参与聚会的陆九龄也是一位哲学家,四年后又与朱熹在铅山相会,心平气和地检讨和切磋了双方的分歧。六年后,朱熹邀陆九渊在自己主持的书院中做了一场讲座,也曾为陆的理论而动容。后来陆九龄去世,朱熹曾动情地说:“我与兄少不并游,盖一生而再见,遂倾倒以绸缪。”(《晦庵先生朱文公集·祭陆子寿教授文》,同上书。)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反对朱熹理学,然不但不把朱熹学说当做异端加以排斥,还摭拾其优点,与陆九渊相会同。“仆尝以为晦庵之与象山,虽其所为学者若有不同,而要皆不失为圣人之徒。今晦庵之学,天下之人童而习之,既已入人之深,有不容于论辩者。而独惟象山之学,则以其尝兴晦庵之有言,而遂藩篱之。使若由、赐之殊科焉,则可矣,而遂摈放废斥,若砆(亦称“武夫”,似玉的美石)之与美玉,则岂不过甚矣乎?夫晦庵折衷群儒之说,以发明《六经》、《语》、《孟》之旨于天下,其嘉惠后学之心,真有不可得而议者。而象山辩义利之分,立大本,求放心,以示后学笃实为己之道,其功亦宁可得而尽诬之!”(《王阳明全集》卷二十一,《外集三·答徐成之·壬午》,809页。)

儒家与传进中国的各种宗教也没有发生过剧烈冲突。佛教东汉后期开始进入中华,魏晋南北朝时期大规模输入,隋唐时期完成了与中华文化的融合过程,产生了中国式的佛教。除个别统治者为了达到某些政治目的搞了一点短命的“灭佛”活动,中华对佛教是敞开胸怀接纳的。说儒家与佛教没有矛盾那是假话。特别是在人伦问题上,儒家鼓吹好男儿在家娶妻生子尽人伦义务,在外忠君爱国建功立业。而佛教则赞颂解脱世俗,六根清净,离弃君臣父子夫妇人伦,削发为僧,一心事佛。所以,许多儒家学者与佛教僧人发生过言辞激烈的辩论,甚至提出过排斥异端。但那都是停留在口头上,双方没有出现过武力冲突,儒家从没有依凭其文化主流地位对佛教发动灭绝性的“圣战”。总体上讲,以儒家为主导意识的中国统治者对佛教是包容的。佛教初传入时,为方便来华胡商的宗教活动,由官方出面建造了中国最早的佛寺——白马寺。史载汉明帝于公元65年派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去西域(印度)取经,途中遇天竺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携经东来,乃用白马驮经回洛城,次年建寺,遂以白马命名,前后共历时四年。作为世俗社会的统治者,梁武帝又承认“朕思阐治纲,每敦儒术”(《梁书》卷二,《梁武帝纪中》,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3。)。就在他舍道归佛的第二年又下诏置五经博士,倡导儒术以治国。梁武帝还写下了不少融合三教思想的文字,这对佛教与儒、道的进一步融合发生了一定的影响。“三教虽殊,劝善义一,涂迹诚异,理会则同。”(释道安:《二教论》,见《广弘明集》卷八,《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光盘版,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1998。)南宋孝宗皇帝赵昚说过:“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静斋学士刘谧撰:《三教平心论》,卷上。《CBETA电子佛典(大正藏)》,中华电子佛典协会。)一些儒家学者也主张融合佛教。晋宋之际的隐士宗炳提出,“孔、老、如来,虽三训殊路,而习善共辙也。”(《明佛论》,见《弘明集》卷二,《四部丛刊·初编·集部》,光盘版,北京,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1998。)隋代王通站在儒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三教归一”的主张,希望以儒家学说来调和佛、道二教。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柳宗元也认为,“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柳宗元哲学著作注译·送僧浩初序》,范阳等注译,268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5。)而韩愈与李翱则在排佛的旗号下援佛入儒,对佛教宗派的法统观念与心性学说加以改造利用,提出了他们的道统说与复性论,开了宋明理学扛着儒家的大旗出入于佛道的先声。以后的宋明理学家们都是循着这个路数对待佛教。王阳明甚至一边批判佛教,一边成为“狂禅”。

伊斯兰教唐代开始传入,元代以后开始为官方重视。以儒家为主导意识的中国统治者对伊斯兰教也是包容的。统治者允许清真寺的大规模建设。以北京为例,牛街清真寺是迄今北京保留的最古老、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伊斯兰教寺院。据传辽统和十四年(公元996年)由阿拉伯筛海那速鲁丁创建。明正统七年(1442年)曾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明成化十年(1474年)奉敕赐名“礼拜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又按明朝风格对该寺进行了修葺和扩建,形成了今日规模。东四清真寺,初名“礼拜寺”,又名“法明寺”。据记载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当时任后军都督府同知的穆斯林陈友独资创建。明景泰元年(1450年),代宗皇帝朱祁钰敕题“清真寺”匾额,故有“官寺”之称。

皇帝本人及大臣信奉或赞扬伊斯兰教的也有。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主要将领都是回族,元末蒙古统治者把大量的回回人、色目人从大都、中都贬到豫南、淮西等地区。朱元璋当时就在这些地区,发展联合了许多色目人、回回人组成起义军。在这些回回人中,涌现出后来的明朝开国功臣名将,著名的有常遇春、胡大海、冯国勇、冯胜、丁德兴、蓝玉、沐英、华云、李文忠等。因此中国民间流传着“十回保一朱”和“十大回回保明朝”的说法。

在1946年出版的白寿彝教授《中国伊斯兰史纲要》一书中,有条脚注提到过“父老相传,明太祖原是回回;建文帝的出走,系赴天方朝觐。又颇有人相信,武宗也信教(指伊斯兰教)”(自寿彝:《民族宗教论集》,412页,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传说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就是回民。朱元璋登基后敕建清真寺于南京、西安及滇、闽、粤等地区。南京清真寺赐名“净觉寺”,落成后朱元璋数次临幸,并御制至圣《百字赞》赐清真寺,其文如下:“乾坤初始,天籍注名。传教大圣,降生西域。受授天经,三十部册,普化众生。亿兆君师,万圣领袖,协助天运,保庇国民,五时祈佑,默祝太平。存心真主,加志穷民,拯救患难,洞彻幽冥,超拔灵魂,脱离罪业。仁覆天下,道冠古今,降邪归一。教名清真,穆罕默德,至贵圣人。”(刘智:《至圣天方实录》卷二十,北京,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印,1984。)从《百字赞》中不难看出,朱元璋高度赞颂了真主和穆圣,褒扬了伊斯兰教。如果他对伊斯兰教没有包容意识,是写不出如此赞文的。波斯旅行家赛义德·阿里·阿克巴尔·哈塔伊于1500年游历中国,于1516年(武宗正德十一年)在当时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用波斯语写成《中国纪行》一书,作为礼物奉献给土耳其苏丹赛利姆一世。该书全面介绍了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状况。作者出于穆斯林的宗教感情,以较多的篇幅着重介绍了明朝王室与伊斯兰教的关系,说:“宫廷内有皇帝专用的清真寺,有宣礼员,主麻日(星期五)皇帝到城外的清真寺做聚礼,以及穆斯林文臣武将对明朝开国的贡献、皇帝对他们的重用等。”说:“从皇帝的某些行为看,他已信奉伊斯兰教了,然而由于害怕丧失权力,他不能对此公开宣布。这是因为他的国家风俗和法规所规定的……”(《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载中国经济网,2006-08-29)该书作者在华旅行碰上了正德年间(1506—1521),所以阿里·阿克巴尔的描述是他亲眼所见,与中国民间明武宗朱厚照崇信伊斯兰教的传说相吻合。传说正德皇帝曾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各个宗教进行过评述:“儒者之学虽可以开物成务,而不足以穷神知化。佛老之学,似类穷神知化而不能复命归真。盖诸教之道各执一偏,唯清真认主之教,深源于正理,此所以乘万世与天壤久也。”可见其对伊斯兰教的推崇。他还亲自写了许多赞美伊斯兰教的诗,后来被编辑成了《御制尊真主事诗》。其中一诗曰:“一教玄玄诸教迷,其中奥妙少人知,佛是人修人是佛,不尊真主却尊谁?”正德皇帝甚至还有一个阿拉伯文的名字,叫做妙吉敖兰(mejid-Allah),意思为安拉的荣耀。(《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明朝皇帝:明武宗朱厚照》,载中国经济网,2006-08-29)以上有关明朝皇帝与伊斯兰教的关系虽然多系传闻,不能作为信史,但这些传闻多是在中华回族兄弟中流传,从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在中华大地,儒家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之间的关系不是对抗,而是和合。

当然,统治者也对回族进行过打压,但那是出于政治原因,不是出于宗教原因。对穆斯林正常的宗教活动并不干预。老北京回族有一传说,康熙皇帝亲自考察牛街穆斯林的宗教活动后,严厉斥责和警告了下面官员将宗教活动视作“聚众谋反”的诬奏,并向鼓励人们向善的牛街清真寺赐匾旌表。“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圣谕:朕评汉回古今之大典,自始之宏道也。七十二门修仙成佛,诱真归邪,不法之异端种种生焉。已往不咎,再违犯者斩。汉诸臣官分职,时享君禄,按日朝参;而回,逐日五时朝主拜圣,并无食朕奉,亦知报本,而汉不及回也。通晓各省:如官民因小不忿借端虚报回教谋反者,职司官先斩后奏。天下回民各守清真,不可违命,勿负朕恩有爱道之意也。钦此钦遵。”(佟洵编著:《伊斯兰教与北京清真寺文化》,228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以儒家为主导意识的中国统治者对基督教也是包容的。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当时称为景教。聂斯脱利为东罗马君士坦丁堡主教,主张基督有神、人“二性二位”,在东罗马被视为异端,受到迫害。唐贞观九年景教僧侣阿罗本将此教传入中国。“据景教碑文所记,贞观十二年秋七月诏曰:‘大秦国大德阿罗本,愿将经像来献上京,详其教旨,玄妙无为,观其元宗,生成立要,词无繁说,理有忘筌,济物利人,宜行天下,所司即于京义宁坊造大秦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这是在长安奉旨敕建的第一所景教寺。又高宗时‘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国富无休,寺满百城,家殷景福’。唐时中国三百余州分为十道,曰关内、河南、河东、河北、山南、陇右、淮南、江南、剑南、岭天,言十道即指景教流行遍中国而言。又玄宗时,令其兄弟宁国第五王,亲临教堂,重建坛场,装饰一新。天宝初令大将军高力士送先朝五帝画像,安置于教堂之内。且亲题堂中楹联,亲书堂中匾额,悬于高空。又肃宗时,‘于灵武等五郡重立景寺’,又时郭子仪‘每岁集四寺僧徒,虔事精供,备诸五旬’。五旬节今称圣灵降临节,乃耶稣复活后五十日之纪念祭。”(朱谦之:《中国景教》,68~6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唐代统治者不但不排斥景教,甚至允许景教徒入仕为官。至于唐武宗会昌灭佛,景教连同被禁止,那是出于政治原因,不是出于宗教上排斥异端。

蒙古人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征服了许多民族,使得许多信仰景教的民族迁移到中国内地。与此同时,来自欧洲的罗马天主教也开始传入中国,其中最主要的是方济各会修士。1294年,罗马天主教方济各会修士孟高维诺来到元帝国的首都“汗八里”,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开设教堂。元朝也里可温教既包括景教,也包括天主教。据历史记载,元朝时中国的基督教徒,人数达到了3万。以至于朝廷专门设立了一个叫崇福寺的机构来管理也里可温教,这个机构就是一个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不过元朝的也里可温教徒大部分是来自中国西北部的一些非汉民族。元朝推翻后,这些教徒被迫逃到边远地区或者回国。(参见佟洵:《也里可温在蒙元帝国的传播及消亡原因初探》,载《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明末天主教开始进入中国。自1552年至1800年,在华外国耶稣会士约780多名,中国耶稣会士约130多名。来华耶稣会士中,葡萄牙籍最多,其次是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西班牙、奥地利、波兰、瑞士籍的。耶稣会在中国发展很快,崇祯十年(1637年)有教徒4万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达30万。康熙六年有教堂159座,遍布于今浙江、福建、河南、湖北、江苏、广西、广东、山西、陕西、山东、四川、云南、河北等省及北京。入教的百姓之众毋论,光与之结交的士大夫就不少。如沈一贯、叶向高、徐光启、邹元标、焦竑、沈德符、李贽、李之藻、章潢、方以智、何乔远、袁宏道、袁中道、杨廷筠等均是万历、天启、崇祯朝的重要人物与知名之士。其中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受洗入教,成为明末天主教三大柱石。此外,还有一些宦官、宫女受洗入教。(参见阮炜:《十七世纪的士大夫基督教徒》,载《广东社会科学》,1993(2);林坚:《明末天主教儒者杨廷筠》,载《中国天主教》,1990(1)。)

世界上有一个民族及宗教是最难以与其他民族融和的,这就是犹太民族及犹太教。犹太人究竟何时进入中华,没有确切的说法。但北宋时,当时政治中心开封居住着犹太人社团这是无疑的。流浪到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哪都遭到猜忌、排挤、迫害、乃至屠杀。唯有在中华得以与各民族人民兄弟相处,安居乐业。在世界其他地区,犹太人越受到迫害越不屈服,越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几千年了,犹太人就是不与当地民族融合。只有在中华例外。以色列驻华大使海逸达博士接受《北京科技报》记者采访时就开封犹太人融入中华说:“这是唯一一个犹太人社团融入当地社会的例子。”(《寻找开封犹太人后裔续:采访以色列驻华大使》,载《北京科技

报》,2006-02-23)

同类推荐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热门推荐
  • 天才召唤师

    天才召唤师

    17号,这是她前世的代称前世被当做实验体的她,杀光了除了父亲所有的人,也包括她自己。再次睁眼,她却已经来到了陌生的世界没落家族,被人伤害致死的云家小姐就是她再一世的身份护她如命的父亲和兄长,成为了她再一次活下去的力量偌大家业糟人窥视,引来了杀身之祸既然她成为了云枫,别人也休想再动云家一分一毫!夺云家财产者,五倍之力还之!谋云家性命者,十倍之力还之!如此还有妄动云家之人,她定会全力还之,不死不休!所以,她选择了毫不犹豫的站起!从此,大陆上少了一个废柴,多了一个绝世天才!战士很难晋级吗?对不起,我拥有秘宝炼体,三天蹿两级哦。魔法师很厉害吗?对不起,我不稀罕。她感知五系的元素,全系的魔法师悄然诞生。召唤师很稀有吗?对不起,我就是千年一遇的召唤师哦,而且还是五系的,魔兽什么的不在话下,还有一只似乎是万年等一只的幻兽的肉球呢 ̄身怀神秘的奇宝,云家的老祖亲自为她指点修炼之路,身旁跟随者一只似乎是上古幻兽的奇怪肉球,身为万年难遇的召唤师,顺便战士魔法师镶嵌师炼器师什么的,她从来都是很低调——低调的嚣张!让我们见证,这一代枭雄,是如何从起点出发,一步步的攀登,直至金字塔的顶端!从此,君临天下,傲气凌人
  • 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幽默做人 智慧做事

    荟萃了人量精彩的中外名人的幽默故事,不仅可以令你捧腹大笑,也给你带来快乐和幸福,更会给你一种博人、精深的智慧。这智慧像大海,像天空,让每个渴望幸福快乐的人,都能摆脱痛苦,走向成功!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
  • 超能狂兵

    超能狂兵

    三年前,随着那个号称最强之人消失,地下黑暗世界恢复了平静。而三年后,他低调的回到了国内,只想安静的做一个美女总裁的保镖,奈何江湖中关于的他的传说太多身不由己.....(新书《龙组兵王》,看完的小伙伴意犹未尽的话,可以转移新书了)
  • 驴友入门宝典

    驴友入门宝典

    这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基础知识类的驴友入门书籍,是写给全国几千万初、中级驴友看的书。这是一本作者参加户外活动7年多、带队出行200余次的经验总结,主要针对的是短程、低海拔、低难度的户外活动,向大家介绍关于驴友的基础知识、户外装备、安全知识、户外小经验、特种户外、省钱攻略、带队常识等等。本书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涉及的都是初、中级驴友最关心的、实用的内容,可以帮助初、中级驴友快速成长,更安全、更开心、更省钱的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
  • 尼罗亚帝斯传奇

    尼罗亚帝斯传奇

    尼罗亚帝斯大陆上,千年的时间仿佛手中紧握的沙,握得越紧便流失的越快,于是千年仅仅只是一闪而过,如同消失的影像,什么都看不到了。轰动外域以及大陆的英雄们,都在时光中流逝着,所剩下的寥寥无几。随着时间的流失更新换代的时间到来了,新鲜的血液要注入这古老的种族,所有的首领似乎都是一种新鲜的面孔,就像生存在阿勒夫的暗夜精灵首领,克莱尔·蕾恩,在一个夜晚消失了身影,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妈妈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妈妈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

    《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讲述月亮升起来了,在这美妙的、无忧无虑的童年里,孩子们又可以赖在爸爸妈妈身边听故事了。《爸爸给儿子讲的365夜经典故事》中全世界的孩子们在用不同的文字阅读着这些流传百年的经典故事。因为唯有经典才能永恒,才值得珍藏,才能让小孩子受益一生。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对内保护 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对内保护 对外壁垒:欧盟反倾销制度

    中国企业应该从生产和营销两方面避免反倾销诉讼的产生。一方面,企业应强化创新意识和品牌观念,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由“以价取胜”转为“以质取胜”和“以新取胜”。企业应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档案制度,为应对反倾销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应采用现代国际营销手段,积极利用商标、原产地标志、包装、款式、公关、广告等多种非价格竞争手段,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企业还应加强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工作,优化产品的市场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战略,避免由个别国家反倾销引发的连锁性反应。企业还必须加强业内合作,建立起反倾销预警机制,规避反倾销带来的贸易风险。
  • 同居公寓

    同居公寓

    如果没有了矛盾和瓶颈,爱情就是一种摆设,就是一潭死水罢了。同居就是一个把爱情大而化小的过程,唯有最漫长的坚持,才能带给我们最永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