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800000013

第13章 从北京奥运看国学的普世精神(1)

在前几讲中,我们主要从理论上讲了国学的一些基本内容,而现在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便是国学有没有普世价值,即它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蕴涵,有没有可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价值互融。这不仅关系对于国学的评价,同时也是验证国学现代性的重要问题。要谈论国学,这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在这一讲中,我想通过自己的亲历亲证,与大家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一、奥运精神与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

讨论这一话题,还是先从2008年8月8日晚上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谈起吧。

2008年8月8日晚上,当我在北京的家中,和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与外国人一样,聚精会神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时,在兴奋之余,难免会产生一丝忧虑,担心这场演出会是一场春晚模式的再现:无非是请来一些港台演员,再加上国内的演员,在流行时尚的演绎与热闹一番中结束了事。然而,当开幕式启动后,我们惊喜地发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情景,夜空中传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洪钟巨响,2008位武士击缶而歌,拉开了北京奥运的帷幕。2008尊缶,承载着华夏文明,从遥远的历史走向全球亿万观众。孔子成为中国拥抱全球以及北京奥运会的形象代言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名言的普世价值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融为一体了。2008名演员通过击缶而歌的方式,欢迎来自全世界的朋友。29个巨大的焰火脚印走向“鸟巢”,闪闪发光的梦幻五环悬浮在体育场之中。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上篇为《灿烂文明》、下篇为《辉煌时代》,有《画卷》、《文字》、《戏曲》、《丝路》、《礼乐》、《星光》、《自然》等章节。这幅场景寓含着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中国与世界的联结。核心的文艺表演是在一张象征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画卷上进行的。

开幕式上的演出运用了传统诗画的意在笔先与画龙点睛的表现手段,传神写照,虚实结合,通过古琴、汉字、戏曲、丝路以及四大发明等造型手段,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底蕴。这些中国文化的元素与符号,生动简洁,续续相生,借助于现代光电技术,照亮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道路,点燃了中华文化链接世界文化的火炬。画面出现的古琴,是一张一千多年前的古琴,名为“太古遗音”。演员在纸上画了朵朵祥云,画了山川、河流、太阳。祥云消散后,山水和太阳依旧。大地上展现了古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接着又出现了汉字的图形。

这一创意具有深刻的蕴涵。汉字是最独特的世界文字之一,它以象形与表意为主,它不仅是符号,而且是文化本体的形象表达,也是书法的母体。国学大师章太炎特别强调汉字的文化本体蕴涵,汉字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它与西方文字的纯粹表音特点不同。在演出的画面上,接着又出现了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孔门弟子们手持竹简。这是用竹片穿成的书,竹片上刻着文字。接着又是活字印刷的表演。“活字印刷”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表演,既像古代的活字字盘,又像现代的电脑键盘。三个古代与现代不同的“和”字写法,表现了中国汉字的演化过程,也表达了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礼之用,和为贵”。

还有一幅富有开放意蕴的画面是“丝路”造型,它象征着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的和平交流。地面上是“丝绸之路”的地图以及沿途的文化标志。两千多年前,中国的商队就经常带着贵重的丝绸由长安(今陕西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进入欧亚大陆。“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随即表演的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情境。六百多年前,明朝的郑和七次率领两万七千人的船队远航,从中国的泉州出发,到达西亚、东非等地区,开创了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强大与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四大发明”的演绎则直指中国文明的走向世界,共生共荣。

《易经》上说,生生之谓易。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经典的《易经》,其基本精神强调变动与发展,倡导传承与通变的有机统一。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演出,将上半篇的传统与下半篇的现代社会情景和谐统一,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互相激活,互相促进。

当中国歌唱家刘欢与英国女歌唱家莎拉·布莱曼唱起响彻苍穹的《我和你》时,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精神化入至美的音乐境界中。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尚书》上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音乐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地自然与人类相和谐,是与神明的相亲,故《乐记》上又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这是中国古老的音乐美学对于音乐和合人心、联系世界功能的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普世价值与当代精神的完美结合与演绎,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演出,以及随后的整个运动会上,还有后续的残奥会上,得到了验证与发扬。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人文奥运的理念的最有力的承载者与依托者,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成就。人文奥运的精神遗产有许多,我认为最有价值与意义的便是对国学即传统文化之普世价值的验证。

如果说,自五四以来,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论便持续不断,其中的关键所在,便是讨论这种古老的精神文化能否与现代社会相结合,能否与全球文化相结合,学者们在学理上的论证固然是重要的,因为它确实牵涉许多理论上的问题,不从理论上搞清楚这些问题,便很难在实践上去开创。但是中国文化历来是一种知行合一的文化,其价值往往在履践上表现出来。有时候,实践过程高于一切,此所谓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因此,中国文化究竟有没有生命力?它到底是生生不息的普世精神价值,还是衰朽不堪的事物,往往需要在实践中来应答,而此次北京奥运会以传统文化作为人文核心理念,其实也是一次对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力验证与激活的过程。虽然总导演张艺谋多年从事电影,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理解,不过,这次他对于北京奥运会的演出是否得到完全的认同,仍然是心存悬念的。但是演出得到普遍认同,使人们再次领略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生机,也验证了张导的构思与理念。那么,人们接下来要问的是,从学理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有没有普世价值学说的支持?我想,这一问题还应当从中国文化的内在思路去开掘。

二、普世情怀的古典追寻

如果要说到普世价值,中国古代的圣贤是最渴望普世价值的,他们都有悲天悯人情结,属于理想主义者,现代人好说“我有一个梦想”和“光荣与梦想”之类的话,在中国古代圣贤者也是好做普世之梦的。

据说孔子总是梦见周公,《论语》中说,孔子三天不梦见周公,便惶惶然。周公制礼作乐,是周代礼乐制度的创建者,也是孔子政治与人生理想的偶像人物。中国儒家的经典《礼记·礼运》记载了孔子曾经有过的梦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种大同理想,可谓是中国古典普世情怀与理想的最早表述。

从学理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一样,都是倡导普世价值的。孟子从人性的本体存在出发,认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孔子则提出:仁者爱人。《论语·颜渊》中记载:“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忧叹自己没有兄弟,子夏则安慰他:“只要遵守礼义,四海之内都可以成为兄弟。”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所演出的孔子弟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语录,原义即本于此。这是北京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普世情怀的最早表达。

孔子之后,孟子更强调人性的天赋良知的一面,将仁义说成是人天生就有的禀赋,人性无分贵贱。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者,犹其有四肢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仁者之心犹如天生的四肢一般,仿佛是一种生理结构。如何将这种存于内心的良知激发出来呢?孔子比较重视外部的教化,主张通过六艺之教来提升人性,并且对这种教化方案作了各种设定,对此有一套比较系统的教学方法。但孟子则强调人性的自我觉醒与自我完善,他说:“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道德的提高与完善,在孟子看来,主要就是自我提升的过程。

孟子提出:“口之于味,有同耆焉;耳之于声,有同听焉;目之于色,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所同然耳!故礼义之悦心,犹刍豢之悦我口。”(《孟子·告子上》)孟子强调,礼义与仁义之心这些道德范畴也同美声美色一样,具有先天使人快乐、让人乐于接受的性质。孔子提出道德修养有三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并将颜回这样的安贫乐道者称作贤者。孟子与孔子的观点相比,强调自我对道德的体认,并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能体验这种快乐。

这种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奠基在共同人性的基础之上,而这种共同人性构成了当今人们常说的普世价值的核心。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建构是完全可能而且是必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范畴是“道”,“道”的基础则是覆盖广大世界的。而人性的内在规定则是由仁学所提供的。中国的孔孟倡导人们的修行可以达到这种广大的境界。儒家经典《中庸》中提出:“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将人性的自我提升与道的自我完善便统一在了一起。西方的基督教认为人生来有原罪,需要通过宗教的自我救赎达到善的境界,实现人性的自我净化。而中国传统文化之道则不承认人有所谓原罪,人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相亲相善,而这种人性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得到认定与帮助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中华民族与中国人的基本人生价值观念与思想方法,大体上说来有这些:其一,儒家的尊重先祖,进德修业,内圣外王;其二,道家逍遥独立的人格精神;其三,屈原的浪漫热烈的精神气质;其四,禅宗的心灵自由。它是一种多元与和谐的精神文化体系。它的精神价值与思想方法是高度一致的,即讲究“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由此而决定了它能够吸收外来文化,新陈代谢,生生不息。

中国古代《易经》上说:“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无穷谓之通”,文明的发展与演变既有变易的一面,更有相通的一面,片面强调其中的一面都有悖于和谐中庸的精神。当代中国的发展既不能复古,更不能割裂传统。现代精神的培育离不开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而这种传统文化价值是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与世界文化完全可以对接与融合。

三、《火的战车》与东方圣火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一次偶然所见所感,更印证了我的这一想法。2008年8月的北京奥运会在赛事进入到第六天时,我与一位友人来到天津游玩。

夜幕降临,天津海河两岸风光迷人,灯火辉煌。我们步行来到了五大道风情区,这里有许多名人故居改成的酒吧与餐馆,也是天津开发的旅游特色项目。我们沿着五大道,沿街寻找辨认路灯下的名人故居标牌。突然,我发现一家旧式洋楼门前的标牌下写着“李爱锐故居”。过去从来没见到这家名人故居。那李爱锐是何许人呢?我在灯光下细细辨认文字说明,只见上面写着这样的说明:“李爱锐(1902—1945)。1902年1月16日,李爱锐出生于天津,父母均为苏格兰人。1907年,李爱锐随父母回国上小学,后进入苏格兰史达灵郡伦敦中学,大学时考入英国爱丁堡大学。1924年,第8届巴黎奥运会摘取了400米跑的金牌。1925年,回到天津新学书院任教近20年。1945年李爱锐在日本人的集中营里因患脑瘤去世。”

同类推荐
  •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

    孔子与山西的人和事,确实有过种种直接或间接、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尤其是孔子儒学对于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的影响。
  •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元)

    《中华成语故事》一书精心选取了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设置了“释义”、“同义词”、“例句”等栏目。“释义”不仅对成语进行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每篇以平易而生动的语言将每一个成语背后的人物和故事娓娓道来。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基。阅读它最原始的故事,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自己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文化遗产研究(第一辑)

    遗产是过去给未来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的传递注定由生活在当下的我们来完成。这是怎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民……
热门推荐
  • 焱火神尊

    焱火神尊

    他将让天下震惊!烈火燎原,沦落为废材,屠人百万,不过是让世人记住他的名字!这个天下,只因为凡夫俗子看不出他的天赋……当那命中的伯乐出现,都会刻下他的名字,方羽!
  • 红颜乱

    红颜乱

    “帝王妻!?”NO!她要嫁的明明是宰相!谁知新婚之夜,她就成了“深闺弃妇”,还被告知可以去寻找自己的真爱……于是,某女子夜半翻墙去皇宫乘凉,却被迷路的状元郎给缠住,要求跟着回家暖香闺。你说,她到底是收呢还是收呢?
  • 职场赢得好人缘

    职场赢得好人缘

    搞定了人,就搞定了事。本书倾囊相授职场竞争的必知法则和博弈的秘密法宝,帮你打造完美职场交际,轻松潜伏在办公室。
  • 黄金投资实用全书

    黄金投资实用全书

    目前,世界黄金市场已从商品消费需求主导转向投资需求主导。黄金价格正处于周期性上升初期,投资投机正当时。为了帮助普通老百姓熟悉黄金投资,本书详细介绍了黄金、黄金市场、黄金投资分析、黄金投资风险控制等普通老百姓投资黄金最需要了解的知识和技能,从实务的角度指导读者进行黄金投资。
  • 太子殿下的爹万岁

    太子殿下的爹万岁

    为什么人家穿越都是魂穿成公主、相府小姐,而我穿越就得是整个穿过来,被人当做怪物不说,还身无分文只能去吃霸王餐!替相府小姐入选太子妃,不料,竟然被选上了,可是,太子只是一个几岁大的小屁孩啊!“太子妃,快给父皇请安!”父皇?他怎么这么像大街上被我讹上的美男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有备无患:谋取最佳职位的九大策略

    有备无患:谋取最佳职位的九大策略

    一书在手,先行一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广大大学毕业生们应该如何认清就业形势,增强自主择业的意识?如何掌握认识自我的方法,娴熟自我推销的技巧?本书教会你提高临场应战的能力,从而成功地选择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女配仙行

    女配仙行

    穿越后的君玉,手里抓着的是一把烂牌。一岁的婴儿身子---残的;修为高深的父亲---杀母仇人;天才的兄姐---异母;体贴温柔的男神---姐夫。为了杀出一条生路,君玉被迫在变态的路上渐行渐远。愿投炼狱洗肝胆,甘以孤心叩长生。君王从来皆寂寞,绝顶之上最无情。本文女主保证坚强冷硬,智多近妖,金手指不多,艰苦奋斗型,不信请跳坑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