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600000017

第17章 戊戌流亡后康有为的孔教思想(1)

1911年在日本出版的《戊戌奏稿》中载有《请尊孔教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以下简称“国教折”)。由于在《杰士上书汇录》中发现了前面讨论过的保教折,所以论者提出,国教折是康有为后来根据原来所上的保教折“改删而来”(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386页,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比较一下保教折和国教折,发现无论从立意到内容,二者的差异都非常之大,因此,说国教折是根据保教折改删而来其实是非常勉强的。不过,从《我史》的有关文字可以证实,国教折与保教折的确具有对应关系,即就康有为的写作动机而言,国教折的确是对保教折的重撰。

《我史》“光绪二十四年”条下记载说:“于初一日……又陈请废八股及开孔教会,以衍圣公为会长,听天下人入会,令天主、耶稣教各立会长与议定教律。凡有教案,归教会中按照议定之教律商办,国家不与闻。并进呈《孔子改制考》,请听沿边口岸准用孔子纪年。”(《康有为全集》第五集,94页。)茅海建指出,《我史》手稿本中“并进呈《孔子改制考》,请听沿边口岸准用孔子纪年”之语为后来添加,补在行间与页脚。(参见茅海建:《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442页。)以孔子纪年是国教折的一个要点,而在保教折中根本没有出现。既然康有为在此增加了以孔子纪年的说法,就表示他将专门论及以孔子纪年的国教折系之于光绪二十四年五月一日进呈的论及孔教的折子,即后来在《杰士上书汇录》中发现的保教折。

还须指出的是,在国教折中,并没有“请听沿边口岸”等字眼。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我史》中“并进呈《孔子改制考》,请听沿边口岸准用孔子纪年”之语的添加要早于国教折的撰写,因为如果国教折的撰写在先,那么,康有为在修改《我史》时增加国教折中没有的“请听沿边口岸”等文字就是难以理解的。还有一个证据可以说明这一点。国教折中提到此次进呈的与孔教有关的书目除了《孔子改制考》的刻本之外,还有《新学伪经考》和《董子春秋学》。孔祥吉指出,《孔子改制考》并非以刻本进呈,而是康有为重新缮写后进呈的,且《新学伪经考》和《董子春秋学》二书康有为并未进呈。(参见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350、386页。《董子春秋学》即《春秋董氏学》。)康有为之所以掩盖自己以缮写本而非刻本进呈的事实,是有明确的原因和意图的。(有关康有为何以缮写《孔子改制考》的具体分析可参见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350页以下。)可以想见,康有为在国教折中将进呈的书目从《孔子改制考》扩大到《新学伪经考》和《董子春秋学》,同样并非随意为之。如果国教折的撰写在先,那么,康有为在修改《我史》时所增加的字样就不会仅仅是“进呈《孔子改制考》”了,而应当是“进呈《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董子春秋学》”了。

那么,国教折究竟撰于何时呢?虽然目前对这个问题我们无法得到一个确凿的答案,但是,将国教折与康有为其他著作中的有关内容作一对照性的分析,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结论。

如前所述,在保教折中,康有为一开始就提出教案问题,然后顺着如何解决教案问题的思路引出自己的孔教建制主张。在国教折中,康有为一开始则是提出淫祀问题,然后顺此引出自己的孔教建制主张。对于淫祠遍布中国的危害,康有为言之凿凿:“夫神道设教,圣人所许,乡曲必庙,祷赛是资。而牛鬼蛇神,日窃香火,山精木魅,谬设庙祠,于人心无所激厉,于俗尚无所风导,徒令妖巫欺惑,神怪惊人,虚糜牲醴之资,日竭香烛之费。而欧美游者,视为野蛮,拍像传观,以为笑柄,等中国于爪哇、印度、非洲之蛮俗而已。于国为大耻,于民无少益。”(《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6页。)接着,康有为分析了淫祠遍布中国的原因。

在康有为看来,从宗教进化的角度上看,孔教无疑是最先进的,孔子乃是文明世之教主:“夫大地教主,未有不托神道以令人尊信者,时地为之,若不假神道而能为教主者,惟有孔子,真文明世之教主,大地所无也。”(同上书,97页。)宗教进化的思想,康有为获之甚早。在出版于1898年春的《日本书目志》中,康有为在“宗教门”下所加的按语就是以宗教进化为主题,其中他以勇、仁、智说宗教进化之迹,并在阐明“教必明之鬼神”的基础上指出人类智慧越发展,就越是重视精神,即他所谓“人智愈凿,贱形而尊魂”:“合无量数圆首方足之民,必有聪明首出者作师以教之。崇山洪波,梯航未通,则九大洲各有开天之圣以为教主。太古之圣,则以勇为教主;中古之圣,则以仁为教主;后古之圣,则以知为教主。同是圆颅方趾则不畏敬,不畏敬而无以耸其身,则不遵信,故教必明之鬼神。故有群鬼之教,有多神之教,有合鬼神之教,有一神之教。有托之木石禽畜以为鬼神,有托之尸像以为鬼神,有托之空虚以为鬼神,此亦鬼神之三统、三世也。有专讲体魄之教,有专讲魂之教,有兼言形魂之教,此又教旨之三统也。老氏倡不神之说,阮瞻为无鬼之论,宋贤误释为二气良能,而孔子六经、六纬之言鬼神者晦,而孔子之道微。岂知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诗纬》以魂为物本,魂灵固孔子之道。而大地诸教乃独专之,此亦宋贤不穷理而误割地哉!人智愈凿,贱形而尊魂。必矣,后十年魂教其大明乎!日人所译佛、婆罗门、耶、回之书,及《宗教进化论》、《宗教新论》、《未来世界论》、《天地镕造化育论》,环伟连忭而俶诡可观也。日本神学乃儒、佛未东渡之前为东夷旧俗,无足观焉。”(《康有为全集》第三集,297~298页。)从这一段按语以及按语前面所列的书目可以断言,其时康有为对西方宗教学界关于巫术与宗教的区分、多神教与一神教的区分、自然宗教与启示宗教的区分,乃至启蒙运动以来的理性宗教等概念都有所了解,而且他将宗教进化与他的三世说也关联起来了。

能够看到的是,关联于三世说的宗教进化思想,正是国教折的一个核心思想。回到淫祠何以遍布中国这个问题,既然孔教是最先进的宗教,而孔教从汉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的国教,那么,中国就不应该出现淫祠遍布的情况。对此,康有为提出他对中国风俗之理解的另一面来加以解释:“窃惟孔子之圣,光并日月;孔子之经,流亘江河,岂待臣愚有所赞发!惟中国尚为多神之俗,未知专奉教主,以发德心。”(《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6页。)联系康有为的宗教进化思想,这里的意思当然是说,从中国的风俗来看,还需要从尊崇多神之状况进化到专尊一教。言下之意即是,孔教虽然从汉代以来就是中国的国教,但孔教并没有真正泽被庶民。(参阅上篇可知,这个看法正可溯源于《教学通义》。)康有为还以欧美为例,来说明在神道教中一神教的先进性:“旋观欧美之民,祈祷必于天神,庙祀只于教主,七日斋洁,膜拜诵其教经,称于神名,起立恭默,雅琴合歌,一唱三叹,警其天良,起其齐肃。此真得神教之意,而又不失尊敬之心。”(《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7页。)

在此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国教折,康有为明确论述神道为教与人道为教之间的区别以及孔子为文明世之教主,是在写作于1904年的《意大利游记》中。其论神道设教之法云:“夫教之为道多矣,有以神道为教者,有以人道为教者,有合人、神为教者。要教之为义,皆在使人去恶为善而已,但其用法不同。圣者皆是医王,并明权实而双用之。古者民愚,阴冥之中事事物物皆以为鬼神,圣者因其所明而怵之,则有所畏而不为恶,有所慕而易向善。故太古之教,必多明鬼;而佛、耶、回乃因旧说,为天堂、地狱以诱民。今读佛典言地狱者,尚为之震栗。而常人循行城隍、庙廊之地狱,亦多有所动而改过者。欧亚之人,俗皆略同,此耶、回所以成教宗而能大行。在中世愚俗,其有益于人心风俗,岂浅鲜也!管子曰:‘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孔子亦言:‘圣人以神道设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今六经言鬼神者甚多,肃祭祀者尤严,或托天以明赏罚,甚者于古来日、月、食、社、稷五祀亦不废之,此神道设教之法也。”(《康有为全集》第七集,374~375页。)其论孔子以合人、神为教而以人道为重云:“孔子恶神权之太昌而大扫除之,故于当时一切神鬼皆罢弃,惟留天、地、山川、社稷五祀数者,以临鉴斯民。虽不专发一神教,而扫荡旧俗如此,功力亦极大矣!其仍留山川、社稷五祀者,俾诸侯、大夫、小民切近而有所畏,亦不得已之事也。若至人智大明,则泛扫之亦易事耳。孔子以扫荡旧时神俗,故罕语神,又曰‘敬鬼神而远之’。若其尊天之丁宁直捷,以《诗》、《书》考之,几于语必称天。如《诗》之‘明明在上,赫赫在下,天难忱斯,不易为王,天位殷适’,五语四称天。又曰:‘上帝临汝,无贰尔心。’此虽耶、回之一神教,亦岂能过?况孔子实为改制之教主,立三统三世之法,包含神人,一切莫不覆帱,至今莫能外之。其三世之法,与时变通,再过千年,未能出其范围。朱子不深明本末,乃仅发明《论语》,以为孔子之道在是,则割地偏安多矣。此乃朱子之孔子,非真孔子也。或乃不知孔子实为儒教之祖,误以为哲学之一家,乃以梭格拉底比之,则亦朱子之孔子而已。但孔子敷教在宽,不尚迷信,故听人自由,压制最少。此乃孔子至公处,而教之弱亦因之。然治古民用神道,渐进则用人道,乃文明之进者。故孔子之为教主,已加进一层矣。治较智之民,教主自不能太尊矣。”(《康有为全集》第七集,375页。)

两相对照之下可以发现,国教折中关于神道设教与孔子为文明世之教主的思想与《意大利游记》中对以神道为教与以人道为教的论述是非常接近的。而且,国教折中还提到“近人遂妄称孔子为哲学、政治、教育家……遂令中国诞育大教主而失之”,此与《意大利游记》中批评以孔子为苏格拉底式的哲学家略同。此外,在同样写作于1904年的《英国监布烈住大学华文总教习斋路士会见记》中,康有为同样阐述了以神道为教与以人道为教的区别及二者各自的意义,也同样批评了“谓孔子乃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而非教主者”的观点,可以说与《意大利游记》和国教折中的有关论述基本一致。(参见《康有为全集》第八集,32~36页。同样的内容亦见作于1904年的《欧美学校图记·英恶士弗大学校图记》,见《康有为全集》第八集,125~129页。)而我们知道,以孔子为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的观点背后是认为孔教不是宗教,而孔教是否是宗教在戊戌时尚未成为士夫争论的议题。(参见陈熙远:《“宗教”——一个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关键词》,载《新史学》,2002(12)。另外,或许有必要指出,梁启超1902年写作的《保教之所以非尊孔论》一文,其中也是以“孔子为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而非教主”立论。溯其渊源,这一观点在日本学界比较流行,更早则来自基督教传教士。)

再次回到淫祠何以遍布中国这个问题。既然孔子为文明世之教主,而中国之俗仍尚多神,那么,康有为就提出,淫祠遍布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于朝廷未能令天下人民专祀孔子:“中国数千年来,敬教正学,凡历代儒先所论,我朝圣训所垂,罔不迪于正典,力辟怪邪。而坐听妖巫神怪不经之事,大供奉于民间,积久尊崇,或光列于祀典,岂不异哉?历朝间有刚正之大臣,时请为淫祀之严禁,明主在上,亦或采行,乃不旋踵而淫祀复兴,遍于民间。推原其故,盖朝廷虽言敬教正学,只等具文,而未令天下人民专祀先圣故也。”(《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6页。)同时,康有为还提到,在明代其实已经有了民间祭祀孔子的先例,只不过在清代又被禁止了:“闻昔在明世,民间尚有祠祀孔子者。至康熙时,御史吴培乃始奏禁妇女入孔庙烧香。自是禁民间庙祀孔子,以为尊崇先圣,岂知圣教从此不及于民矣。圣教日微,而淫祀日盛。”(同上书,97页。)

顺着如何解决淫祠问题这个思路,康有为首先提出“何不直祀孔子,同奉教主”的主张,然后进一步阐发了人人皆可祀天之义。他广引经典,以“凡人皆天之子”立论,提出为顺应升平之世,朝廷应当“正定其礼”以令人民祀天:“臣窃谓中国祀法,有过尊之弊,而大害生焉。《穀梁传》述孔子之大义,曰‘人非天不生,非父不生,非母不生,故谓天之子也可,谓之母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称焉,卑者取卑称焉,故王者称为天子,不过取尊称云尔,实则凡人皆天之子也。《易》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董仲舒述孔子大义亦曰:‘天者,人之祖父也。’人既不忘所生,祀其祖、父,又岂可忘所自出而不祀天哉?王者至尊,为天之子,宜祀天;人民虽卑,亦天之子也,亦宜祀天也。不过古者尊卑过分,故殊祀典,以为礼秩,岂所论于今升平之世哉?《论语》:‘子路请祷于天。’孟子曰:‘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可以祀上帝。’然则孔、孟大义,许人人祷祀天帝矣。且今功令即不定人民祀天,而民间岁时向空,无不祀天者。既久听之而不禁,何不因而正定其礼乎?即今欲禁之,则基督之教人,皆日膜拜上帝矣。信教自由,为宪法大义,万无禁理。若实与而文不与,于民教既大损,于国秩又何益哉?”(《康有为全集》第四集,97页。)

在阐述了人民祀孔、祀天之义后,康有为提出了祀天以孔子配的制度建议。这项建议不见于康有为辛亥以前的其他著作,辛亥以后则有一篇文章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即1913年发表于《不忍》杂志的《以孔教为国教配天议》。就是说,假如我们能够证明国教折写于辛亥以前的话,那么,这意味着康有为第一次提出祀天以孔子配的制度建议正是在国教折中。(《大同书》手稿本“大同合国三世表”中谈到升平世之宗教制度时康有为说:“公商教义,兼采诸圣之长,以为新教。”其中“兼采诸圣之长”在1913年的《不忍》本和1935年的中华本中则作“尊天而兼采诸圣之长以配天”(《康有为全集》第七集,153页)。可见经过康有为后来修改的《大同书》才有了升平世之教当以诸圣配天的思想。)

同类推荐
  •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阳明学与当代新儒学(阳明学研究丛书)

    从儒学广角、宋明理学发展背景,以及阳明学的内在机制上来探讨阳明心学与当代新儒学的关系。作者在阐述孟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等儒学大师心性之学的基础上,对王阳明“以心为本的实践道德说”作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以梁漱溟的新孔学、熊十力的新唯识论、唐君毅的道德儒学、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贺麟的新心学为个案,具体探讨了阳明心学的内在发展——当代新儒学的思想特质,及其与阳明学的思想联系。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道德经批判

    道德经批判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通过对道学经典《道德经》的批判,告诉人们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所应采取的态度:既不能全盘否定更不能全盘肯定,尤其不能借之来厚古薄今和以古非今;在肯定古人智慧的同时,更要看到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自己的伟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在今天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创造明天。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大道无所不在:老子的智慧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聃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为其时诸子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它从多个角度和层面论证了“道”和“德”这两个核心概念,在为政、处世等方面也有深刻的见解。
热门推荐
  • 江山为聘:夫君太妖孽

    江山为聘:夫君太妖孽

    她本是21世纪一位天才学者,穿越之后却变成了大家取笑挖苦的对象,说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廉耻,竟敢窥视邪尊。某女微微一笑:“从现在开始,邪尊脱了衣服追我三十里,我要回头看一眼,我就跪舔他。”邪尊摸了摸下巴:“她真是这么说的?”某手下:“属下亲耳听见!”不久之后,某女跪在邪尊大门前:“开门啊开门啊,我知道你在家!”
  •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被认为是标准的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精神分析是一种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也是研究心理功能的技术,后来形成一种心理学的理论,成为现代心理学的—个重要学派,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是弗洛伊德在1915—1917年的两个冬季在维也纳大学讲授精神分析理论的三部分讲稿,因而全书也分为过失心理学、梦和精神病症通论三篇。在前两部分,他假定听者对精神分析学的知识毫无所知,所以从入门讲起。第三部分讨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就是神经病的精神分析和治疗。
  • 无限女强:失踪的神眷者

    无限女强:失踪的神眷者

    婚礼前的半小时身为新娘的她因一个莫名电话丢了性命。再次睁开眼才得知她已被选为神眷者并在另一个空间里重塑了生命。在这个神秘的空间,身为神眷者的她只有不断变强,不断挑战艰难的任务才能活下去!为了能够复活并回到现实世界完成婚礼,她又将面临怎样艰难的考验?这又会是一条怎样的强者之路?
  • 银色十字梦

    银色十字梦

    一枚奶糖的牵挂,一种无悔的守护,一缕鲜血的羁绊,身世不明的东方晓意外变成了吸血鬼,于是上演了一出出光怪陆离,啼笑皆非的事件,并且重遇童年时曾见过的天使。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当永远无法拥有的美好成为一种信仰,她将在审判之日会获得怎样的结果?故事中吸血鬼的十字架,看似矛盾的组合,却演绎了一段爱情的神话。
  • 佛堂春色

    佛堂春色

    本文结局一对一,男主身心干净。匪夷所思的穿越成为官宦千金,还没来得及假装失忆,就被神尼诊断为失魂症。失魂症会危及生命,吓坏了爱女心切的父母,没人问她的意见,就把送她往尼庵,定魂保命。天下名山佛占多,重峦叠嶂,古木参天;涧深谷幽,水声潺潺;的确是休养胜地,能安安静静的过日子,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佛堂并非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形形色色的男子相继登场,本以是一面之缘,泛泛之交,人走茶凉,却不想与他们的纠葛会剪不断理还乱。从佛堂返回家中,地方转变,麻烦却没减少半点,反而愈演愈烈。女儿家,争风吃醋,无辜牵涉其中;嫡庶间,明争暗斗,无法独善其身。不要这些缠绵悱恻的爱恨情仇,只要在有生之年,与君相守,安暖度日。寻寻觅觅,万丈红尘里,谁是哪个待她以诚,朝夕相对的人?友情提示:本文延续温情狗血风,不喜慎入。推荐好友新作:《农女,为夫还想生包子》妖莫指间浮生《贼爱钱》文风大气飞扬,故事山高水落,人物形象鲜明。原《简随云》的作者更名后的开笔之作——描述了一个世人难看透,扬眉得意、恣纵淋漓的女贼!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而她窃的,又岂是那么简单的东西?欲知详尽,请细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温柔总裁的逃妻

    温柔总裁的逃妻

    推荐梦的新文:《挑战总裁爹爹》“你放开我!”“我偏不放”“难道强行占有我,就是你爱我的方式?”“随你怎么想,但我现在就想要你!”“笑话,你被人下药,我可不是你泄欲的工具。”被欲望占据理智的他,平时的温柔都已经蜕变成可怕的暴戾!……都怪自己太天真,以为他除了自己就再也没有别的女人了,当第三者找上门来,才发现自己是唯一不知情的人,绝望之余,她选择了与他分居!幸好,在她最失落的时候,上帝派了与他相媲美的俊男来守护她!谁知一场毫无征兆的车祸,让她丧失了所有的记忆,唯独记得自己有个女儿!☆~~☆~~☆~~☆~~☆~~☆~~☆~~☆~~☆~~☆~~☆推荐梦的新文:《总裁,给本宫跪下》在此,谢谢可可为逃妻做的视频哦,感兴趣的亲们去看看哦!:?pstyle=1以下是梦自己尝试做的视频,不足之处,请亲亲们多多包容哦!http://m.pgsk.com/m2v/code/?id=82194984&pstyle=0顺便,在这推荐下几位好友的文文,喜欢的亲们支持下哦:霓儿《贡品皇后》陌上柳絮《邪魅丞相狂妄妻》依蓝《风云后宫》天使的叛逆《无情的总裁》毅力《酷总裁的恋茶女佣》:雪若蓝《豪门爱情》血红颜《欲诱宠妾》野蛮DE灵《皇帝的调皮仙女》热奶茶《暴君免礼》芸莎《掠情郡主》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

    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及美国总统的摇篮耶鲁大学中学子聆听的人生哲理,现在,你也可以与他们共享。
  • 绝恋:寻爱大清(完)

    绝恋:寻爱大清(完)

    一场纠缠多年的梦魇,一个扑朔迷离的背影。翻飞挺落叶初开,怅怏难禁独倚栏。两地西风人梦隔,一天凉雨雁声寒。林珞的脑子里又浮现出这首诗。它一年四季,拂晓黄昏,时时在耳边萦绕,落叶,孤雁,西风,断肠人,似有人在痛彻心扉地吟咏。她究竟是为了谁回到大清盛世,与满清皇室,封建君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梦里叶落,魂归何处?谢谢关注此文——不一样的清穿。本文多处参考历史文献,基本遵循史实,将历史上刻薄严酷的雍正皇帝和九王夺嫡的历史再做新说。也许是老故事,也许是旧人物,但作者希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掬起一朵浪漫柔情之花,于血雨腥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感动!如果也曾将你感动,陌陌不胜欣慰!文中所列雍正诗词均选自《悦心集》,乃雍正亲作,所举部分雍正生活趣事也源自《清世宗实录》和《雍正朝起居录》。至于文中作者自填的诗词可能颇为幼稚,浊眼之处还望见谅!本文入围言情大赛第七季,如果大大们还喜欢本文,陌陌诚惶诚恐请大大们投一票,至于投票方式,陌陌也不是很清楚。好像简介下有个推荐投票,点击即可,也有短信投票的方式吧?听说能送红袖币~~~~~!陌陌新文《爱在咫尺,你在天涯》http://m.pgsk.com/a/59630/情妇系列《一半疼痛,一半美丽》http://m.pgsk.com/a/88945/《白玛传说》http://m.pgsk.com/a/90234/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友情链接http://m.pgsk.com/a/61752/《爱在穿越后》文/阡上菊http://m.pgsk.com/a/61228/《我的"美男"王妃》文/julia62750http://m.pgsk.com/a/68130/《寻觅野蛮皇妃》文/恋花伯爵http://m.pgsk.com/a/64661/《谁言霉女心,抱得美男归》文/julia62750http://m.pgsk.com/a/67841/?z=5s8ssy8ovcb68d61《过往流年》文/气岸遥凌豪士前http://m.pgsk.com/a/65034/《太后十八岁》文/香薇
  • 冥界双生妃:太子别无礼

    冥界双生妃:太子别无礼

    她只是冥界曼珠沙华花丛中的一朵,却不自量力恋上了那转身风华的天界太子。好嘛恋上了就恋上了,可是为毛线这太子没事拎了姐们下界历劫还硬是要收银家为徒?等等他不是才刚历劫回来吗又下界,这是闹哪样?于是,绯君幽带着自己的小宠物跟个跟屁虫一样跟在太子殿下的身后奋力前行,无奈太子殿下一个转身她有眼没看路直接撞了上去,太子殿下圈住她一双眼睛黑不见底:“你在想什么这么入神?”绯君幽抬眼看着这风华绝代的男子,心慌意乱表面却淡定道:“我在想,我恋你一生,你可爱我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