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500000001

第1章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被后世尊为儒家经典。它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原名《诗》,共三百零五篇。《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句式以四言为主,广泛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语言质朴,韵律和谐,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桃夭

【导读】

《桃夭》选自《国风·周南》。这是一首用于婚礼上的祝贺歌曲,表达对女子出嫁、婚姻生活美满幸福的赞美和祝愿。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构思上层层推进。三章皆用“桃之夭夭”起兴,首章以开得灿烂绚丽、娇艳多姿的桃花来比喻新娘的容貌美丽、青春正好、充满活力;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用桃实硕大且多象征新娘将来多子多孙,用桃叶的茂密葱郁来祝福新娘出嫁后能使家业昌盛,为家族带来福音。诗歌洋溢着民间婚嫁热闹、欢快的氛围,传达出劳动人民质朴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

《礼记·大学》在论述“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时,引到这首诗说:“《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可谓一语道出了此诗的“微言大义”:只有在使全家和睦相处,治理好家庭的基础上,才能教导全国之人。这是在礼乐文化的背景下,来理解《桃夭》这首诗的重要教化意义。而该诗所创造的比兴对后世也影响深远,清人姚际恒曰:“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诗经通论》)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2]。之子于归[3],宜其室家[4]。桃之夭夭,有蕡其实[5]。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6]。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

[1]夭夭:美丽、茂盛的样子。一说,指树枝柔嫩的样子。后以喻事物的繁荣兴盛。

[2]灼灼:鲜明的样子。华:同“花”。

[3]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出嫁。

[4]室家:指家庭。

[5]蕡(fén):(果实)多而大。

[6]蓁蓁(zhēn):茂密的样子。

燕燕

【导读】

《燕燕》选自《诗经·邶风》。此诗作意,《毛诗序》称:“《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据《左传·隐公》三年、四年纪事,卫庄公的夫人庄姜无子,以庄公之妾陈女戴妫之子完为己子。庄公卒,完即位,被庄公宠妾之子州吁所杀。戴妫被遣返归陈,此是“大归”,即不再回卫,庄姜相送而作此诗。“送归妾”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不过对“归妾”究竟指谁则有不同说法。后来对该诗主旨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如宋代王质《诗总闻》、清代崔述《读风偶识》中提出的“兄送其妹远嫁”说等,但似乎都不如《序》说可信。

此诗前三章叙写离别时的悲伤和难舍,最后一章称颂被送者的美德,流露出深深的留恋之情。诗歌抒情深婉,语意沉痛,十分感人。宋代许《彦周诗话》指出:“‘……瞻望弗及,泣涕如雨!’此真可泣鬼神矣。张子野长短句云:‘眼力不知人,远上溪桥去。’东坡《送子由诗》云:‘登高回首坡陇隔,惟见乌帽出复没。’皆远绍其意。”清代王士禛评价该诗曰:“合本事观之,家国兴亡之感,伤逝怀旧之情,尽在阿堵中。《黍离》、《麦秀》,未足喻其悲也。宜为万古送别诗之祖。”(《分甘馀话》卷三)

燕燕于飞[1],差池其羽[2]。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3]。之子于归,远于将之[4]。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5]。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6],其心塞渊[7]。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8],以勖寡人[9]。

【注释】

[1]燕燕:即燕子。一说指双燕。

[2]差池:不整齐。

[3]颉、颃(xiéhánɡ):鸟向上向下飞。

[4]将:送。

[5]南:指卫国的南边。陈在卫南。

[6]仲:排行第二。氏:姓氏。任:姓任。只:语助词。

[7]塞渊:笃厚诚实,见识深远。

[8]先君:已死的君主。

[9]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庄姜自称。

淇奥

【导读】

《淇奥》出自《诗经·卫风》。《毛诗序》曰:“《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这里所说的武公是指西周末期卫国国君,姓姬名和,卫康叔(周武王同母弟)九世孙,卫釐侯子。据《史记·卫康叔世家》,犬戎杀周幽王,他率兵佐周平定犬戎,立下战功,被周平王封为“公”。相传他执政期间修明政治,谨慎廉洁,从谏如流,百姓和乐安定,因此很受人们的尊敬。

《淇奥》这首诗可能并非如《毛诗序》所说有特指的赞美对象,诗中的“君子”具有泛指意蕴。“君子”,在当时往往用作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诗篇以淇水弯曲处的绿竹起兴,让人联想到“君子”挺秀清朗的风姿及其超凡脱俗的气质修养。诗中用“金”、“玉”、“圭”、“璧”等作比,反复地歌颂、咏叹,很好地烘托出了“君子”的威仪、风度、修养和才情。这样仪表庄重、德才兼备、宽和仁厚的谦谦“君子”,的确是国之贤者,令人景仰,难以忘怀。

瞻彼淇奥[1],绿竹猗猗[2]。有匪君子[3],如切如磋[4],如琢如磨[5]。瑟兮兮[6],赫兮咺兮[7]。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8]!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9],会弁如星[10]。瑟兮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11]。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

璧[12]。宽兮绰兮[13],猗重较兮[14],善戏谑兮[15],不为虐兮[16]。

【注释】

[1]淇奥:淇水弯曲处。

[2]猗猗:长而美的样子。

[3]匪:通“斐”,有文采。

[4]切、磋:治骨曰切,治象牙曰磋。

[5]琢、磨:治玉曰琢,治石曰磨。

[6]瑟:庄严的样子。(xiàn):宽大的样子。

[7]赫:威严的样子。咺(xuān):有威仪的样子。

[8]谖(xuān):忘。

[9]琇(xiù):宝石。

[10]会弁(biàn):鹿皮帽缝合处。缝合处用宝石缀饰。

[11]箦(zé):聚积。

[12]圭:一种长条形的玉,上尖下方。璧:圆形玉器,通常中心有圆孔。

[13]绰:旷达。一说柔和的样子。

[14]猗:通“倚”,依靠。重较:车厢前左右有伸出的弯木可供倚攀的车子,为古代卿士所乘。

[15]戏谑:开玩笑。

[16]虐:暴虐。

伯兮[1]

【导读】

《伯兮》选自《诗经·卫风》,表现的是妇女对征夫的思念。《毛诗序》说:“《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

这首诗最成功的地方在于真切而细腻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内心的感受。诗的首章,是女主人公用十分自豪的口吻描述丈夫:她的丈夫英武杰出,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正在为保卫国家而冲锋陷阵。第二章写自丈夫出征后,自己就再也无心打扮,任由头发凌乱得像蓬草。这种心理和描写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后来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出现得极多,如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等。第三、四章直抒对丈夫的思念。等待从军的人归来,与一般分别后渴盼重聚有根本的不同,思念之中还包含着深深的担忧和恐惧。女主人公既为丈夫感到自豪,同时又非常想念、担心他,这些情感的煎熬使她的忧愁累积得无以复加,因而她又希望自己能够“忘忧”。这些心理、情绪的描写十分真实、感人。

伯兮朅兮[2],邦之桀兮[3]。伯也执殳[4],为王前驱[5]。自伯之东[6],首如飞蓬[7]。岂无膏沐[8],谁適为容[9]。其雨其雨,杲杲出日[10]。愿言思伯[11],甘心首疾[12]。焉得谖草[13],言树之背[14]。愿言思伯,使我心痗[15]。

【注释】

[1]伯:兄弟姐妹中的年长者。此是女子对丈夫的昵称。

[2]朅(qiè):英武高大。

[3]桀:杰出。

[4]殳(shū):一种梃杖之类的兵器。

[5]前驱:排在最前列,做先锋。

[6]之:往。

[7]飞蓬:被风吹起的蓬草。言自己因无心梳妆,头发乱得像蓬草一样。

[8]膏沐:面膏、润发油之类。

[9]適(dí):喜悦。

[10]杲(ɡǎo):明亮的样子。

[11]愿言:思念殷切貌。言,犹“然”、“焉”。

[12]甘心首疾:即使因思念而头痛欲裂也心甘情愿。

[13]谖(xuān)草:即萱草,又名忘忧草。

[14]言:语首助词。树:种植。背:“北”的本字。

[15]痗(mèi):忧思成病。

黍离

【导读】

《黍离》出自《诗经·王风》。犬戎杀周幽王灭西周后,周平王东迁洛邑(也称“王城”,在今河南洛阳西),史称东周。从此周室衰微,其地位与诸侯国无异,只是名义上还受到一些诸侯的拥戴,故称东周洛邑之诗为“王风”。

《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西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关于该诗的主旨,后世也有颇多争讼。虽然无法确定其写作的具体背景,但诗中因世事变迁而生发的忧思仍能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说:“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此专以描摹虚神擅长,凭吊诗中绝唱也。唐人刘沧、许浑怀古诸诗,往迹袭其音调。”这段话很好地道出了《黍离》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后来“黍离之悲”成为一个特定的专用词,用以指代亡国之痛、兴亡之感。

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2]。行迈靡靡[3],中心摇摇[4]。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

[1]黍: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淡黄色,去皮后称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离离:行列貌。

[2]稷:高粱。

[3]行迈:行步缓慢的样子。

[4]中心:即心中。摇摇:心神不安的样子。

[5]噎:此指气逆不顺。

子衿

【导读】

《子衿》出自《诗经·郑风》,《毛诗序》认为它是“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方玉润《诗经原始》说:“此盖学校久废不修,学者散处四方,或去或留,不能复原如平日之盛,故其师伤之而作是诗。”而朱熹则将之视为“淫奔之诗”(《诗集传》)。今人多把它看作一首等待恋人的情诗。

全诗围绕“思念之情”展开。前两章分别以“子衿”、“子佩”起兴,借物以抒怀。恋人的服饰给主人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令人想见其相思萦怀的深情;“青青”、“悠悠”两个叠词的使用,不仅有音韵和谐之美,也十分微妙而贴切地体现出思念之真切与绵邈。“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的设问,哀婉凄怨,钱锺书先生曾指出,这样的写法是“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最后一章转入直抒胸臆,由前面的委婉含蓄变为热切的倾诉。故“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见近人吴闿生《诗义会通》)。对心理、情绪多角度的描摹、抒写,使全诗显得摇曳生姿,富有情韵。

青青子衿[1],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2]?青青子佩[3],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4],在城阙兮[5]。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1]子:对男子的美称。衿:衣领。

[2]嗣音:寄来音讯。

[3]佩:佩带的饰物。

[4]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样子。

[5]城阙:城楼。

蒹葭

【导读】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毛诗序》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郑笺》也谓诗中追慕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今人多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写一个深秋清冷的早晨,主人公在河边追寻一位伊人的身影,但河水的阻隔使其可望而不可即,令主人公心中无比怅惘。诗歌最动人之处在于很好地营造出了一幅朦胧、缥缈的情境:伊人瞻之在前,却总是无法接近,主人公逆水而上去寻找,却因道险路长而难达;顺水而下,伊人却又仿佛在那水中央。一边是极度的渴慕、企盼和努力的追寻,一边却是神秘莫测、难以企及,主人公内心的千回百转令人感同身受,而所谓“伊人”,也带有了似真似假、似虚似实的神韵。意境的朦胧,使整个诗篇笼罩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具有一种难以言述的韵味。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说:“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蒹葭苍苍[1],白露为霜。所谓伊人[2],在水一方[3],溯洄从之[4],道阻且长[5]。溯游从之[6],宛在水中央[7]。

蒹葭萋萋[8],白露未晞[9]。所谓伊人,在水之湄[10]。溯洄从之,道阻且跻[11]。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12]。

蒹葭采采[13],白露未已[14]。所谓伊人,在水之涘[15]。溯洄从之,道阻且右[16]。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7]。

【注释】

[1]蒹葭(jiānjiā):蒹又称荻,一种细长的水草。葭,初生的芦苇。

[2]伊人:这个人。

[3]一方:即一旁。在水一方,喻相隔遥远。

[4]溯洄(sùhuí):逆流而上。

[5]阻:崎岖险碍。

[6]溯游:顺流而下。

[7]宛:仿佛,好像。

[8]萋萋:与“苍苍”同义,指淡青色。

[9]晞(xī):干。

[10]湄(méi):岸边。

[11]跻(jī):攀登,上升。

[12]坻(chí):水中小洲。

[13]采采:《毛传》:“犹萋萋也。”

[14]未已:未止,指白露未干。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

[17]沚(zhǐ):水中小洲。

鹤鸣

【导读】

《鹤鸣》选自《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毛诗序》认为该诗是“诲宣王也”,郑玄《笺》进一步说明:“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招隐”说,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同。按孔颖达《毛诗正义》中的解释,该诗通篇用比,每个意象都各有其象征意义。孔疏曰:“鹤处九皋,人皆闻之。以兴贤者隐于幽远之处,其名闻于朝之间。”又曰:“小鱼不能入渊而在渚,良鱼则能逃处于深渊。以兴人有能深隐者,或出于世者。小人不能自隐而处世,君子则能逃遁而隐居。”则以“鹤处九皋”喻“贤者隐居”;以鱼在渊在渚,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孔疏还指出,“檀”为“善树”,代表“德善之人”,“萚”为“恶木”,代表“不贤之人”;而“异国沉滞之贤,任而官之,可以为理国之政”,即“它山之石”,也能为我所用。如此理解,能自圆其说,但难免有牵强附会之嫌,也有因过于对诗歌“求实”而损害了其美感和诗意的缺陷。

其实,这首诗在艺术上也可圈可点。诗歌两章以鹤鸣之声的清远高亢、响入天际起兴,气势不凡,诗人的所闻、所见、所思一一入诗,为我们展现了自然风物的清幽之美,营造出了一种超然而高妙的意境。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味,语短意长。

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3]。它山之石,可以为错[4]。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于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5]。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注释】

[1]九皋(ɡāo):曲折深远的沼泽。

[2]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3]萚(tuò):草木脱落的皮、叶。

[4]错:可琢玉的石块。

[5]榖(ɡǔ):楮树,皮可制纸。

【延伸阅读】

三家诗与《毛诗》

《诗经》中的作品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主要运用于讽谏、朝廷的典礼、宴饮等。成书后,它曾流行于各诸侯国,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各国君臣以及上层贵族之间常常通过“赋诗言志”来委婉地表情达意,进行政治、外交活动。同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它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孔子十分看重学《诗》的重要意义和社会功用,曾以《诗》教授生徒,指出:“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并继续流传。西汉,讲《诗经》的有“鲁诗”、“齐诗”、“韩诗”三家,后又有“毛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都用今文(即汉朝通行的隶书)写成,曾兴盛一时,朝廷设立博士,成为官学。鲁人毛亨在西汉初期授徒讲《诗》,著《诗故训传》(亦简称《毛传》),后传给赵人毛苌。《毛诗》每篇之前都有题解,后人称之为“小序”;而《关雎》一篇题解前有一篇对《诗经》的总论,被称为“大序”。关于诗序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毛诗》用古文(即周代的文字)写成,毛苌献之于朝廷,但未被立为官学,不过它在民间得以广泛传授,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曾为之作《笺》。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只有《毛诗》得以流传下来。我们现在所能读到的《诗经》,即为《毛诗》。

同类推荐
  •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上)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上)

    本书讲述了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变后,为彻底打败美国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指挥失误,遭到惨败,从而使太平洋战场遭到逆转的过程。本书对海战原因、经过及最终结局均作了细致描写。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英雄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英雄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

    《AK-47枪王之王》讲述了枪王之王——AK-47突击步枪的传奇故事。AK-47是前苏联草根天才卡拉什尼科夫在26岁时设计的突击步枪,到2012年,AK-47产量超过1.5亿支,地球上平均每五个人就有一把AK-47。本书从AK-47诞生的战争背景入手,介绍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数十场重大战争,进而引出AK-47枪系的发展、演变,并进一步挖掘AK-47战争内涵:它是民族之枪,是正义之枪,是自由之枪……
  • 最强兵王

    最强兵王

    【特种兵第一神书】最强兵王,虎视群雄,为国而战,为民出鞘,只有站死,绝不跪生,无怨无悔!这是一本男人的书!这是一部热血的故事!
  • 世界军事百科之陆战武器

    世界军事百科之陆战武器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热门推荐
  • 做人不要太张扬

    做人不要太张扬

    低调做人,不张扬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文化、一个现代人必需的品格。没有这样一种品格,过于张狂,就如一把锋利的宝剑,好用而易折断,终将在放纵、放荡中悲剧而亡,无法在社会中生存。不张扬就要自我束缚,将个性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而不是固步自封。要真正做到“风临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的境界,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社会走向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示人以弱乃生存竞争的大谋略,低姿态是收服人心的资本,藏锋是一种自我保护,藏而不露也是一种魅力。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张扬,滔滔江水将会决堤;过于张扬,好人也会变得疯狂。
  • 网游之上古神器

    网游之上古神器

    刀尖跳舞、极限操作,网游界的巅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书友群:303989552,欢迎大家的加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

    《暴风雨前》的作者李劼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一生留有五、六百万字的著作和译作。他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已经成为传世之作。李劼人先生被他的同学郭沫若称为“中国的左拉” ,他的三部曲被郭沫若誉为“小说的近代史”。 李先生从1935年起写了三个连续性的长篇《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第一部),描写辛亥革命前的社会生活。这三部小说都以作者的故乡四川为背景。
  • 轻松玩数独游戏(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轻松玩数独游戏(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血色迷雾

    血色迷雾

    这是尘封已久的扑朔迷离的案子,一环扣一环的连环杀人案。还有那染血的双鱼玉佩,到底这一切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火线追凶的旅途从一具诡异的女尸说起……
  • 未央金屋殇

    未央金屋殇

    看到她尸体的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生命中唯一的光芒离他而去,直至暮年,他依旧悔不当初。上天给了他从新活过的机会,他发誓这一世定不会再让她离去。然而,当面对与前世一样毫无余地的选择时,他又该怎么办?是选择和当初一样,还是坚决保护她?他千算万算,却算不到她和他一样重走人生,他以为的命运规律,在他们不知道时已然改变。重生后,他依旧选择长门废后,可她却不再选择苦等十年。
  • 寒假

    寒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中国历代皇后从政轶事

    皇后,用智慧改写着自己和家族的命运,也改写着封建王朝的命运。如果说,《甄嬛传》是一个女人的一场精彩,那么,这里就是一堆女人的一堆精彩!皇后作为寄生于封建统治权力的顶峰——皇帝周围的一个群体,她们对封建政治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不了解皇后,也就不大可能全面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