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400000031

第31章 跨文化行为模式:帝国主义后期在中国的德国经济与传教(3)

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当中,不列颠人和美国人占绝大多数,但是自30年代起,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也来到了中国。最初从德国辗转来到中国的不是商人就是传教士。到19世纪下半叶,国家的代表也活跃了起来。自60年代起,有一支德国舰队来回行驶于中国水域,到70年代,德意志帝国在中国逐渐建立起一整套外交代表系统。然而,即使后来国家的努力增多了,也不能改变下列情况,即德国在中国的帝国主义规划是从一种社会的、由诸如传教士和商人等非国家力量所承载的活动开始的。(这一点对于大不列颠来说也是突出的,参阅比科尔斯,1999,6页。比科尔斯因此讲“租界殖民主义”(settlercolonialism),并把它与由国家承载的殖民主义区别开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非正式特征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即私人力量发挥着比在正式的殖民统治情况下更大的作用。) 1839—1841年的鸦片战争和1842年的《南京条约》(1842年的《南京条约》除了偿付赔款还包括取消中国的贸易垄断,设立5个开放口岸,治外法权和引进经过调整改造的关税系统等规定。随着这个条约的签订,中国便被强权政治强制开放了。)在德意志各邦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由英国强制实现的开放使中国这个庞大的国家越来越多地受到德意志商人和新闻媒体的关注,一个拥有3.5亿人口的巨大销售市场展现在人们面前。科隆的商会早在1842年就向普鲁士财政部长提议,要求在中国采取适当行动,以保证德国商业在一般的中国贸易中占有一定份额。(见“科隆商会关于对华贸易所采取的立场,提出派遣一个商务考察团的要求(1842年)”,见施丢克尔,267~268页,1958。)商人们不厌其烦地拜会普鲁士政府,要求它从政治上和外交上支持德国的中国贸易。然而,普鲁士政府的代表和汉萨城市却对这些想法持怀疑态度并且与之保持距离。(见余文堂,37页,1981。)他们担心与英国在中国沿海地区的利益发生冲突。此外,普鲁士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舰队,所以政府圈内人士普遍认为,普鲁士没有办法保证实现自己的权利要求。当30年代中期第一批德国商人来到中国时,他们没有得到国家的任何支持,相反却要冒巨大的生命和财产风险。他们的目标是探测商业贸易的可能性,勘察新的贸易通道。这些早期商人是汉堡的威廉·冯·浦思道(WilhelmvonPustau)和格奥尔格·特奥多尔·西姆森(GeorgTheodorSiemssen)以及出身于萨克森的里查德·冯·卡洛维茨(RichardvonCarlowitz)。他们在广州建立起德国商号。最早是1845年1月开设的浦思道洋行(Wm.Pustau&Co.)。接着,1846年1月1日又开办了礼和洋行(Carlowitz&Co.),1846年10月1日开办了禅臣洋行(Siemssen&Co.)。德中贸易在1861年两国之间的国家联系宣布建立后明显活跃起来,这就导致来华德国商人和驻华商号的数量大增。例如1806年在不来梅成立的麦彻尔公司(Melchers&Co.)——它同样要在对华贸易中起带头作用——先后自1866年起在香港、1877年起在上海建立了分支机构。

1847年,商人里查德·冯·卡洛维茨被任命为第一位驻广州的普鲁士和萨克森领事。(见拉滕豪夫,30页,1985。)因为1842年《南京条约》的条款规定适用于所有列强,所以他也就成了所有德意志商行的商业政治代表。50年代时,卡洛维茨从广州多次向普鲁士政府提出用战船运送一位商业贸易委员来华的要求。(见马丁,212、213页,1991。)但是大约10年之后,普鲁士才打消它的外交和安全政治顾虑,顺应了从传教和商业方面多次表达的意愿和要求,即在中国负起了官方保护的职责。(关于传教会的要求,特别是柏林传教会的要求,参阅本书附录中第17号文献。)鉴于1860年《天津条约》中最惠国待遇条款的缺少,普鲁士也想与中国缔结一个商业贸易条约,因为那些与别的列强签订的条约的条款规定现在不再自动地适用于德国商人了。最终派遣并由艾林波(FritzGrafzuEulenburg)带领的东亚远征队(1860—1862)所肩负的使命是:游历中国、日本和暹罗诸国。除了缔结商业条约,远征队还有另外的一项任务,即“从科学和商业贸易关系的角度研究这个地域”,正如人们在一份政府报告中所讲的那样。1861年9月2日,普鲁士代表所有参加了德意志关税同盟的邦国,在普鲁士东亚远征队行进过程中与中国签订了类似的“不平等条约”(关于普鲁士东亚远征的前史和意义,见余文堂,44~86页,1981;马丁,1991。)。

其具体结果是1865年普鲁士公使馆在北京的建立。李福斯(Gui-dovonRehfues)被任命为第一位公使。因为在俾斯麦领导下的普鲁士外交政策完全集中于欧洲和德国统一事业,所以中国在其对外政策中并不占多么重要的地位。就是在1871年帝国建立后,确保帝国在欧洲中部的大国地位也依然处于俾斯麦政治的中心,它不能也不想以其他列强为代价追随进一步的扩张主义利益,即使不危害帝国的生存。(俾斯麦在1887年1月11日的国会讲话中对其“满足”政策作了如下描述:“我们没有进行战争的需求,我们属于老诸侯梅特涅所说过的心满意足的国家,我们没有必要用刀剑去征服和获取什么东西。”转引自希尔德布兰特,20页,1989。)一般说来,俾斯麦的外交政策强调政治的优先地位;经济目标应当服从外交政策。同时,俾斯麦认为,德意志帝国在中国只有经济利益,没有政治利益。(关于俾斯麦的对外政策参阅希尔德布兰特,13~146页,此处见81、87页,1995。关于东亚政策,参阅维皮希,117~119页,1990。然而这一政策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殖民经营。如果不影响欧洲列强的均势,俾斯麦从内政和经济方面考虑还是愿意推行积极的占领殖民地的行动的。

因此,德意志帝国1884—1885年间在非洲攫取了大片土地。参阅莫姆森,56页及以下数页,1993。)由普鲁士东亚远征队与中国缔结的商业条约,起初导致了德中贸易的明显活跃。(1855年在中国有7家德意志企业,1877年其数量增加到41家,到19世纪90年代,该数字再次增加到80家,到1901年则达122家了。见《德国—东亚、汉堡—不来梅东亚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文集》,88~89页,1960。)许多德国企业想要把它们的产品推销到中国市场,而中国市场的庞大和它对于未来的战略意义经常被加以突出强调。然而,德中经济关系中绝对重要的商品却是军事装备物资。与自强运动框架内的具体计划相关,中国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地从国外购买军火。因此在中国最活跃的德国公司首先是军火工业,例如埃森的克虏伯公司;该公司自80年代起就在大炮制造方面在德国企业中几乎占据了垄断地位。克虏伯以舒密德洋行作为自己在中国的代理商。手动火枪则由“毛瑟兄弟武器制造厂兼公司”大批量地输送到中国。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时,中国已成为德国战争物资最大的外国买主。(参阅拉滕豪夫,145页,1987。)德中贸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铁路物资和重工业机器的供给。此外,轮船制造业和海运公司也在德中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1886年,北德意志劳埃德开辟了一条定期到中国的帝国邮政汽船航线。在财政部门,德华银行尤其活跃;它是在1889年通过帝国政府提议由德国数家大财团联合成立的。一年以后,这些财政机构又组建了“亚洲事务企业联合会”,主要经营向中国政府贷款建造铁路业务。由于国家的克制态度,在德国的扩张中起推动作用的几乎都是非国家的活动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890年。那些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在此不仅调节着商业政治问题,而且也决定着外国人在中国的居住权利。

1842年以前外国人只允许在广州定居,而在30年代大约有300名外国人生活在珠江岸边广州城前一个被指定的没有围墙的居住区内,其中有12名德国人。(见史景迁对30年代广州的描写(4~13页,1996))只是借助《南京条约》外国人才有可能定居在中国沿海5个港口城市的特定区域。这些由外国人自我管理、外国人可以在其中租借或购买土地的地区被称作租界。然而,德国商行直到40年代后期也主要以广州为基地。其他港口城市的开放,特别是内地长江流域城市的开放,最终由《天津条约》所确定。现在那些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商行开始进入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在那里设立分行了。它们的目标是,尽可能接近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或者说消费者,尽可能减少对中国的中间商(被称作公行)的依赖。因此,公司业主致力于在中国内地打造自己的据点网络。到世纪转换之际,德国商行的主要分支机构已经遍布上海、汉口、天津、广州、宜昌和镇江等地。自90年代中期起,在汉口和天津也出现了由德国行政机构管理的专门租界了。从30年代初起,在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而言比较杂乱的德国社会。到19世纪末,几乎在所有开放的港口城市中都出现了德国人社区。继商人之后,其他德国人,外交官、传教士、律师、医生、士兵等等也接踵而至。德国人较大的共同体主要分布于5个地方:在汉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约有300名德国人居留;在天津,大约有700人属于德意志帝国国民。(对于汉口,见(本书)第1章;香港,见施佩特卡姆,1999;青岛见罗梅君,238、239页,1997。一位富有批判精神的作家评论1919年居留中国的德国人数目说:“就全中国而言,大约有3500名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在上海其数字是男子673人,女子404人,另有383名儿童。”波特,233页,1928。)在不列颠进行殖民统治的香港,大约有350名德国人,在上海外国人居住区中,大约有830名德国人。(参阅恩格勒特等,52页,1986。)随着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青岛作为第五个大城市迅速发展成为集聚地。1913年,大部分德国人(大约有2000人)生活在德国殖民统治的地区。

长期在中国从事活动的德国人主要有三大类:外交官、商人和传教士。(关于生活在中国租界的外国人的社会组成见克利福德,37~59页,1991;也参阅陈风,25页及以下数页,1999。显然这一社会组成与所有民族的情况类似。)虽然外交机构的属员人数最少,但他们却构成当时各个德国人社团的社会中心。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每个较大的定居区都设有一个领事馆,由一位领事、一位领事副手、数位翻译和秘书组成。在其他如商人和传教士等社会团体与外交官的关系中,官方国家的传统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外交机构属员作为国家政权在国外的政府官方代表理所当然地(perse)享有显赫威望,即使其级别相当低下。此外,那个在与中国签订的条约中明文规定的领事裁判权也赋予外交官凌驾于所有居留中国的德国人之上的法官式权威。再者,外交官还可以从外交方面对个别私人意图加以有效支持,因此,几乎所有团体都致力于谋求与帝国的外交代表保持良好关系。(驻中国的领事代表的显要社会地位也可以从不列颠社团方面加以确认,参阅贺远刚,155页,1989。)然而,这些外交代表非常注意他们的独立性,恪守中立,而他们的权威恰恰是以这种独立性和中立为基础的。不过,我们不应当过分强调领事们社会的和法律的权威而忽略下列情况,即领事们对虽然生活在中国却处于外国人租界之外的德国人的控制和驾驭能力是有限的。商人几乎总是构成来华德国人的最大多数。然而这个团体内部却十分杂乱并且等级森严。居于顶尖的是大工业的代表(首先是钢铁工业如埃森的克虏伯公司和各铁路辛迪加)和大财团(德华银行)。这个圈子里的人可以直接面见外交官,他们与柏林的政府官员也保持着很好的政治关系。在社会文化方面,这个团体绝对支配着租界中的生活,以至于他们奢侈的生活作风受到多方面的描绘,被当做“条约口岸”生活的同义词而加以渲染。(参阅陈风,19页,1999。)稍次于他们的是那些颇具名望的从事对华贸易的外国公司的地方代理。他们虽然也是富贵的望族,但在政治上却不能得到与前者相同的支持。还有一些较小的商人和店主,他们在数量上占大多数,但富裕程度和生活奢侈程度远不能与前面两个团体相比。

还有不少中小企业主经营不善,一些商人必须空着手返回德国。德国传教士也大规模地在中国从事活动。而德国传教士与德国商人几乎没有交往,就好像他们没有同时生活在中国一样。自1830年起郭实腊(KarlGuetzlaff)就在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开始了传教活动。1847年,德国新教传教差会如柏林会(旧译巴陵领会,BerlinerMission)和礼贤会(RheinischeMission)也开始从香港转入广东省内地传教。1879年,斯泰伊尔圣言会(SocietasVerbi divini,简称SVD)的第一批德国天主教传教士到达中国。传教士,不管属于何种教派,基本上都相当分散地生活在农村地区,常常住在偏远的村庄和小城镇。在这里,除了传教士,其他外国人从不想光临,而传教士却把这里看做自己主要的活动场所,其他居留中国的外国人社团则根本未考虑以这种方式接近中国社会的日常生活。传教士远离其他大多数外国人的居住地,在这些外国人居住地中,只建有供传教士休养或培训新来传教士之用的教士培训班(Priesterseminare)。传教士虽然也要求外交机构给予政治支持,但他们同时又不想与其他的、德意志帝国海外扩张的世俗团体靠得太紧,他们似乎也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些经常被人忽视的团体。

同类推荐
  •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掌上帝国之南朝烟雨

    南北朝时期应该从北魏和刘宋的南北对峙开始说起。实际上当刘裕刚死的时候南北朝时期并没有开始,因为北魏还没有统一北方,南北对峙并没有形成!乱世之时,唯有抢占先机,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 微观历史:1957-1965

    微观历史:1957-1965

    本书汇集了作者于20世纪50年代在天津、北京上大学时,和60年代前期刚参加工作时的几本日记,记述了当时一个普通的大学生、一个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大学青年教师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热火朝天的时代风貌,集中反映了当时大多数的普通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 风宪名臣传

    风宪名臣传

    凤元五年太皇太后赐府邸后王爷长居蕴月园,两位公子却在王爷府邸跟随其生母生活。反倒是一名唤江蕴月的弃婴跟着王爷住在蕴月园内。据闻这小江相公长了一双极好的眼睛,颇似早已经香消玉殒的景怡王妃,想必如此大家才传王爷特别看重他。官场新丁江蕴月,从七品绿衣小吏,鸣锣开道,登场!
  • 大元王朝4

    大元王朝4

    本书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详细解读了元朝的历史,使成吉思汗、忽必烈、元顺帝、耶律楚材等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今人的面前;将蒙古军西征、丘处机与成吉思汗以及蒙元历史上的各种历史事件娓娓道来。对于今人正确认识元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 三国混官录

    三国混官录

    文争武斗,英豪辈出。刀光剑影的三国时代。三国鼎立,风云变化,终归于晋。激烈动荡后,那一幅幅荡人心弦的画面凝固远去,成为历史的瞬间
热门推荐
  • 企业管理制度实用必备全书

    企业管理制度实用必备全书

    中国有句古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效的制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私营公司的经营风险,带来更多的收益。本书正是基于这一点,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私营公司组织结构、企业策划,营销、人事管理及生产、仓储等管理制度。希望会对私营公司的生产经营起到一定的帮助。同时,书中列示了一些企业制度管理的范例,有些虽然不是私营公司的制度范例,但值得大家参考。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 第七情报员

    第七情报员

    诺博士,一个有着机械钳子手的险恶的、残酷成性的迷恋痛苦的隐遁者,将詹姆斯·邦德牢牢抓在他那钢铁制成的手里。邦德和他美丽而迷人的女助手,秘密进入诺博士隐藏在加勒比海岛的基地时被捕获。诺博士发现了一个机会,既可以处置他的敌人又可以进一步进行他的恶魔研究计划。而邦德则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战……
  • 早这么想就对了

    早这么想就对了

    思维能力在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也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都将使你离成功更近一步。《早这么想就对了》精选365个经典的思维游戏,让读者和全世界最聪明的学生一起思考,逐步形成有条理、有创新、有辨别能力的黄金思维体系,从而提高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烟火

    烟火

    丑女孩像一杯茶。坐在寂寞的小小庭院,手边的那杯茶和她的心情一样澄澈。而时间在春来秋去,而世事在云卷云舒……人们常说,烟、酒、茶是男人的三宝。如果把烟比做才女,把酒比做美女,那么,茶就是清馨的丑女了。在茶的情操面前,无论是烟的醇香,还是酒的浓烈,都显得那么恶俗。只可惜世人大多喜欢追求香烟美酒的刺激,却无暇品尝一杯清茶的真味。是的,丑女孩没有媚俗的容颜,可她的人品就像茶一样清丽。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因而能够永葆心灵的纯洁,也更能够理解人生的个中雅趣。无论是工作或者帮助他人,她把手头上的每件事都干得非常漂亮。她是如此善良、乐于奉献、不图回报、与世无争,就像茶一样默默地散发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芳香。
  • 姐儿门前一棵槐

    姐儿门前一棵槐

    这是一部战争情感小说,是一个将军惊心动魄的情爱史,是一个女人感天动地的美德书。在战争中荣升为将军的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她们是中国革命最高贵的牺牲。本书温婉细腻地讲述了将军(牛儿)和妻子郑秀云与前妻凤儿之间的恩爱情仇,在苦难和尊严的人性挣扎中,一番儿女情长,几多尘缘未了,母性的自尊和宽容之美,读来催人泪下,扼腕叹息,如一幅优美的风俗画。
  • 驮水的日子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第一嫡女

    第一嫡女

    人家倒霉穿成不得宠的庶女要斗法她运气好穿成了得宠的嫡女为什么还是要斗法?一朝选秀,府中小姐们斗得个你死我活,她也有幸被卷入其中哎!既然你们铺就一条荆刺之路,我偏要走出一路锦绣,且看我嫡女无敌﹡﹡﹡﹡原以为在大宅子里斗斗嚣张的庶女也就罢了,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入宫为妃深宫大院,那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反复思量后决定,不争宠,不抛头,不露面,米虫到底,总没人会来找我麻烦了吧!可上至皇上太后,下至侍妾宫女,一个都不肯放过她好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说啥么???你也是穿来的?这是肿马回事,原来穿越也能遇同行且看两个现代二十一世纪的新女性,如何在封建闭塞的代斗朝臣,斗宫妃如何能在岗位竞争如此激烈的后宫之中谋得一席之地谱写两段传奇的人生————本文一生一世一双人,男主自始至终只有一人,想看N多美男的请绕道本文关键词:种田+宅斗+宫斗+爱情——————————新文推荐新文《带着女儿嫁豪门》每天凌晨的骚扰电话,是带着欲望的粗喘,夹杂着放肆的呻呤不接,就是一条又一条的露骨短信,还附带着丈夫完美身材的图片就连女儿回家都甜腻的问她:“妈妈,爸爸出轨了,是什么意思?”到底是谁?想要逼疯她————————————喜欢懒鱼和文的朋友可以加群84125388,敲门砖,潇湘会员名聊天,探讨剧情都可以的哦!!###【白沐雨】由亲亲hslr小言【苍瑾煊】由亲亲qwasd9988765【莫宁】由亲亲朝暮染雪推荐自己的文《天价贵妇》故事源起于欧洲百年家族的一块血玉图腾娶她只为得到那一块百年大家族的血玉图腾嫁她就真的只是因为爱她从不知爱了她四年的男人竟然如此的狠,四年童话般的爱情,原来都是他所编织的假象那一天,他得到了那一块血玉图腾那一夜,他爱的女人回来了那一天,他得知她怀有身孕,亲手将自己的亲生骨肉扼杀那一晚,他亲手将她送上了其他男人的床那一晚,他搂着心爱的女人,看着她表演的那一场活春宫任身上陌生男人无情的驰聘,挂着鲜血和鬼魅笑意的嘴角只吐出一句话“欧洛翊,血债就要用血来偿!”那一夜,情已断,爱已绝,恨横生【五年后】一个清丽的女子抱着一个酷帅的宝宝走出国际机场复仇的游戏从这一刻开始!!!亲亲可以去关注一下懒鱼的微博哦http://m.pgsk.com/2238604140推荐好友文
  • 无敌霸者

    无敌霸者

    大道三千,吾以吾道逆苍天!作为一个坐着,躺着,站着,甚至是战斗着,只要意识清醒,就可进入修炼状态,功力无限增长的男人,强者之路必然尸骨铺垫,我欲成神,天下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