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200000011

第11章 上兵伐谋——正说《谋攻篇》(2)

这方面西晋时期大军事家(也是大学问家)杜预的做法值得人们好好借鉴。当时晋武帝司马炎计划兴师南下征伐东吴孙皓政权,实现国家统一大业。但由于考虑到东吴水师实力比较强大,且拥有长江天险之利,“孙氏负江山之阻隔,恃斗牛之妖氛,奄有水乡,抗衡上国”(《晋书》卷四十二,《唐彬传》。),大举南征并无万全的把握,因此不免踌躇迟疑,不敢轻易下定决心。杜预对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遂上书晋武帝,具体分析灭吴之战的利弊得失,对万全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做出辩证深刻的判断。他认为“凡事当以利害相较,今此举(指南下灭吴)十有八九利,其一二止于无功耳”(《晋书》卷三十四,《杜预传》。)。即:风险值得去冒,灭吴之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应该尽快拍板,迅速展开。晋武帝听取了杜预的建议,大军齐发,直捣建康,很快完成了统一南北、平定天下的赫赫大业。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西晋王朝一味追求万全而在“十之一二”不利条件面前畏首缩尾,自缚手脚,那么其灭亡东吴统一全国的事业究竟要拖到哪一天才能够得到实现?

北宋攻灭南唐统一江南地区同样反映了赵匡胤等战略决策者对待军事上“万全”与风险问题上的辩证态度。当时北宋对南唐虽然拥有相当大的政治、军事优势,但平心而论却远未达到“以碫击卵”、“以镒称铢”的程度。南唐方面兵力众多,水师强大,总兵力达30余万人,而且还据有长江天险。在这样的背景下,北宋大军渡江作战并没有十成的把握。更何况北宋王朝侧后还存在着北汉势力以及辽朝政权的严重威胁。然而,北宋君臣没有因这些困难(也就是所谓的“不全”)而放弃席卷江南、统一南北的计划,而是在经过较为充分的准备之后,权衡整体形势,把握战机,适时发起攻击南唐之役,并通过正确的运筹,在高明的作战方针指导下,克服种种不利,长驱直入,纵横驰骋,克敌制胜,最终一举剪灭了南唐小朝廷。这里,北宋军队取胜的前提,就在于其决策者跳出了“万全之策”思维怪圈的束缚,于“不全”中求“全胜”,炉火纯青地驾驭了用兵的艺术。

孙子认为要想顺利实现“全胜”的目的,重要条件之一,在于将帅的素质和能力。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其德行操守的优劣、韬略智慧的长短、指挥艺术的高下,直接关系到军队的安危、战争的胜负。因为假如统军之将猥琐无能,“伐谋”、“伐交”固然无从谈起,“伐兵”、“攻城”也将一事无成。所以孙子对将帅的作用和地位予以充分的肯定,把它看做保证“全胜”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指出将帅对于国家的关系,就好比辅木对于车毂一样,强调如果将帅在指挥千军万马时,能切实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力求以谋制敌,真正做到“兵不顿而利可全”,就一定能使军队保全、国家强盛。

将帅在实现“全胜”战略的过程中地位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协调处理好将帅与国君的关系,使之辅车相依、紧密合作也就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孙子认为,在将帅和君主这一对矛盾关系中,占矛盾主导方面的是君主一方,所以要协调处理好君将关系,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将从中御的问题。他指出君主过多地牵制将帅的行动必然会导致败军祸国的严重恶果,这种恶果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第二,“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第三,“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要力争“全胜”,就必须克服这些弊端,而克服的途径,在于君主能真正赋予将帅指挥战争的实权,使将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以追求“全胜”的理想结果。应该说,孙子这一立足于“全胜”战略的重将任将思想是非常高明的,对后人也有启迪。

2.“知彼知己”的“全胜”战略认识论基础

在本篇中,孙子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重要观点。他认为要驾驭战争,争取“全胜”的理想结果,就必须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敌我双方的情况,预知胜负,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任何战胜敌人的机会。

无论是“全胜不斗”,还是“破中求全”,它的基础都在能否做到“知彼知己”,战争指导者最大的愚蠢就是“情况不明决心大,计划不周干劲足”,这样的决心越是大,这样的干劲越是足,带来的灾难便越是可怕,受到的损失便越是巨大,所以,孙子一再强调“知彼知己”的重要性,“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据此以力求“全胜”,争取“战胜”。这在《计篇》之中是著名的“五事七计”,而在本篇中则是所谓的“知胜有五”(争取谋胜、全胜的五个条件)。它正是战争指导上争取“全胜”的五个条件。既包含了对客观军事力量进行综合分析的基本方面,也体现了对主观作战指导能力的高度强调,全面具体又深刻精邃,反映出孙子在预知胜负问题上的卓越识见。其中,判定可以打或者不可打,“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是前提;懂得根据兵力多少而采取合适的战法,“识众寡之用”是用兵的枢机;全军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同欲”是政治保障;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以虞待不虞”是基础;将帅智勇双全、才华横溢而做君主的不加牵制干涉,“将能而君不御”,是用兵成功的秘诀。五者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构成了预知胜负、实现“全胜”的整体。 那么这仗不打便罢,一打必胜,就像孟子说的“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就像“人要吃饭”的道理一样浅显、通俗,也一样的深刻、高明。的确,最伟大的哲理往往包含于最平凡、最简单的事物之中,平实的语言才闪烁出真理的光辉。孙子这一“全胜”战略的强大生命力,其实早已为无数次战争实践所证明了。

这里还是要列举著名的“汉中对”作例子。楚汉战争爆发前夕,曾经落魄多年的韩信先生时来运转,经萧何的推荐,当上了汉军大将。作为见面之礼,他向汉王刘邦呈上一份“战略咨询报告”,即所谓的“汉中对”。在对策中,他全面分析了楚汉双方的战略态势,预测了双方战争的基本走向。指出:项羽虽然“勇悍仁强”,不可一世,但他的“勇”,不过是没有头脑的匹夫之勇;他的“悍”,乃是蛮不讲理、横行霸道式的“悍”;他的“仁”,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妇人之仁”;他的“强”,也不过是“百姓不附,特劫于威”的蛮横强梁,“强梁者不得好死”。因此,项羽的强大仅仅是表面现象,骨子里虚弱得很,迟早要走向失败。相反,对刘邦,韩信是非常看好的,所以在“汉中对”中,他积极为自己的主子打气。指出只要刘邦能反项羽之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雄豪杰,舍得花大本钱调动手下文武官员的积极性,好好利用汉军将士渴望东归老家的心理,并凭借日前在关中“约法三章”所带来的民众好感优势,就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平定关中,逐鹿中原,得志天下。(参见《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

这是一个建立在“知彼知己”基础上完整成熟的战略方案,无怪刘邦听了之后茅塞顿开,两眼冒光,连声叫好。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韩信战略眼光的远大和高明:汉军果然迅速占领三秦地区,进而挥师东向,与西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经过前后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逼得这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英雄洒泪别姬,自刎于乌江边上。

又一个例子是日俄对马海战。20世纪初,日俄两国为争夺东北亚地区的霸权,尤其是对我国东三省的控制而剑拔弩张,龇牙咧嘴。俄国人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竟然把日军轻蔑地称为“乳儿军”,趾高气扬地宣言俄军战胜日军不过是小菜一碟,“易如反掌”。他们不是与日军斗智斗谋,而是跟日军斗气斗性。结果俄国海军主力波罗的海舰队,不远数万里长途跋涉,从大西洋绕过非洲好望角,经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太平洋,行驶到对马海峡,却因敌情不明,疲惫不堪,而被“知彼知己”、胸有成竹的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一郎运用“以逸待劳”的战法杀得惨败。

再一个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德法之战。战争爆发前夕,法国军事领导人自恃拥有坚固的马其诺防线,而狂妄自大,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放松了战争的准备。尤其是那位艾仑赛元帅,自我感觉太好了,总是过高估计法军的战斗力,过低估计德军的战斗力,声称德军所有将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一个曾经做过比上尉更高的官职,这是德军的一个大弱点。可以想见他当时说这番话时沾沾自喜、神气活现的模样。然而,结果却是法国军队在德军大举进攻面前,丢盔弃甲,溃不成军。而指挥德军凯旋进军的,正是那些为艾仑赛元帅所不屑一顾的小人物: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场上德军队伍中的少尉、中尉们。

毛泽东是经天纬地的大伟人,他眼中瞧得起的历史人物屈指可数,连秦皇汉武之流,也忍不住要调侃一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然而,对于孙子,他却多少怀有惺惺相惜的情愫,推重孙子在军事理论方面的重大建树,高度评价孙子基本原则的不朽价值:“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子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而说的,包括从认识客观实际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看轻这句话。”(毛泽东:《论持久战》,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2卷,490页;《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见《毛泽东选集》,2版,第1卷,182页。)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李白发牢骚,说是“自古圣贤皆寂寞”,这不对。真正的圣贤是不会寂寞的,孙子身后拥有无数的“知音”,其中甚至包括了毛泽东这样的一代伟人,就是明证!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1];全军为上,破军次之[2];全旅为上,破旅次之[3];全卒为上,破卒次之[4];全伍[5]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6];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7]。

【注释】

[1]全国为上,破国次之:以实力为后盾,迫使敌方城邑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通过战争交锋,攻破敌方的城邑则稍差一些。曹操注:“兴师深入长驱,距其城郭,绝其内外,敌举国来服,为上。以兵击破,败而得之,其次也。”全,完整、全部。国,在春秋时指的是国都或大城邑,《国语·周语中》:“国有班事,县有序民”,韦昭注:“国,城邑也。”破,攻破、击破的意思。按,国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国家,因为古人一般以国都代指整个国家。

同类推荐
  • 中国海权

    中国海权

    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本书以职业军人的激情、敏感和冷静的战略思考,从以往海洋带给我们的辉煌过去和近代劫难开始,从地缘政治、民族生存和资源困境等多方因素阐述了海疆、海洋、海权对于我们这个十三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有着怎样至关重要的意义。
  • 解放军带兵艺术与领导之道

    解放军带兵艺术与领导之道

    向军队学管理、从军队借鉴管理经验,这是组织管理的普遍现象。联想、华为、万科、海尔、杉杉、双星、宅急送等等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由复员军人创建;柳传志、任正非、王石、张瑞敏、郑永刚、汪海、陈平、宁高宁等中国20余年最优秀企业家曾是这个组织中的一员缮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在中国排名前500位的企业中,具有军人背景的总裁,副总裁就有200人之多。解放军创立之初,只有几个人、一个信念、一面旗帜,但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这个先后有数千万人参加的组织改变了中国社会,并影响了世界。毫无疑问,在执行缔造者所赋予的使命、在制度建设、在人才培养、在自主变革等方面,解放军是管理效率最高的组织。
  • 亡命之徒前传

    亡命之徒前传

    本书从臭名昭著的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讲述一帮亡命徒在世界各地作战的故事。从籍籍无名到恶名昭著的故事。另:本书续集《我的佣兵生涯》已完本,新书《极限保卫》正持续更新中。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能够前往观看。如果觉得不错请不要吝啬收藏与票票。谢谢。
  • 世界军事百科之美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美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吴起兵书

    吴起兵书

    《吴起兵书》为《中国古代八大兵书》系列之一: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尉缭子兵书》为该八大兵书之一。
热门推荐
  • 吾家萌夫有点甜

    吾家萌夫有点甜

    重获新生,顾小懒决定帮老妈拴住出轨的老爸,守护住家人,做一只无忧无虑的米虫。
  • 俏公主追爱记

    俏公主追爱记

    有人说:十八岁之前没有谈过两次恋爱就等于白白的浪费了青春。俏皮可爱过着如公主般的生活的段梦决定在大学给自己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敢爱敢恨的她,将会擒到什么样的爱情呢?闺蜜孙静雅是艾蒙斯特学院校长孙其冰的女儿暗恋翩翩少年叶俊驰却不敢去爱,闺蜜与艾蒙斯特学院的校长之间有什么恩怨呢?即将出道的大牌明星沙羽白又是怎样的玩弄孙静雅,和孙静雅积怨已久继母的女儿夏菡呢?还有艾蒙斯特学院八大校草不为人知背后的秘密。
  • 狂后要休夫

    狂后要休夫

    女主非善类,请放心跳坑!从相府的小姐到皇后,宁相的眼里,她就是一根草芥,陪葬刚好是死得其所。可她才不要什么死得其所,越是要她死,她越是要活。还要活一个惊天动地泣鬼神。她嚣张,她冷漠,她以为老天怜她,这一世任她逍遥人间,却不知,她玩残的那一个个烂摊子,皆是有一人在背地里悄悄的替她料理着收拾着,乐此而不疲……顶着相府庶女的身份却越过了嫡女的尊贵,她狂,她傲,一夕性情变,怪只能怪那个一直只会睡睡睡的男人宠坏了的她,惯了她一身的毛病。好,既然不怪她,那她便在这重生的异世里玩转锦绣江山,写下一首盛世华歌。◆本文一对一,一生一世一双人,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归他抄我!小剧场摘录:夜黑风高。一只小手捏了捏床上那人英挺的鼻子,“你到底要睡多久?”他无声,继续沉睡。“哧啦”,她剪刀一划,锦衣碎断,“行,既然你喜欢太监的待遇,那就剪了吧。”随即,她眯眼一笑,剪刀便落向了他的身……“臭丫头,你想守寡?”他倏然而起,再也不淡定了。她委屈嘟嘴,“不是一直在守着吗?”他薄唇轻落,距离她的耳朵一寸处停下,“你唤醒我就为了不想守了?”“你说呢?”她挑眉,小脸嫣红。他唇移,落在她的唇上,反手一挥,烛火灭,夜黑依旧风高,纱帐轻垂,不知是谁系了一枚同心结……◆喜欢的亲请收藏,支持就是动力,先扑倒,再么晕,爱亲们,最爱最爱!
  • 帮主,求膜拜!

    帮主,求膜拜!

    朵朵菊花开,向阳大神栽!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纯新手,夏天连Boss和大神都分不清的雷劈了大神三次……什么?他要她负责?大神,她明明只是不小心的对你用了一个技能啊!三这个数字这么的吉利,你怎么可以说那些不吉利的话呢摔!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之后,她笑着对着他说:“当初做的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对的时间劈了你。”大神怒:“什么叫劈了我!打是亲骂是爱,你从那时候就爱上我了吧!”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篁君日记·雨后·长夏(沈从文小说全集)

    篁君日记·雨后·长夏(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短篇小说集《篁君日记》《雨后及其他》《山鬼》《长夏》《不死日记》《呆官日记》《男子须知》《十四夜及其他》。该集子小说发表于1928年9月至1929年3月,这一时期是作者创作力爆发时期,各类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都能看出作家的笔触趋于成熟。
  • 市场营销中的潜规则

    市场营销中的潜规则

    本书在内容和结构上都作了调整、优化与创新,本书有意识地把消费者行为学的普遍原理与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及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最新具体实践相结合,即在阐述世界各国消费者行为的共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阐述中国消费者行为的特殊性。学会这些潜规则将对你...
  • 公子,奴家知错了

    公子,奴家知错了

    “怎么,你把我吃干抹净了就这么走了本公子还有何颜面?”他将她压在树干上,邪魅而又带着威胁地逼视着她,问道。所谓人情债肉来还,那肉债该怎么还,公子答曰:“继续肉还。”于是河边小树林,某地密室,甚至是某人的洞房花烛夜都会留下某两人叠罗汉的小身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终极圣尊

    终极圣尊

    因果新书《重为大圣》圣者,无上之终极存在!尊者,巅峰之主上。且看段天如何成就终极圣尊的无上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