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8000000006

第6章 Ⅲ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2)

至此,我们尚能节制自己的悲哀。然而,当我们眼见他一口气把鸩酒喝完时,都禁不住潸然泪下。我用双手捂住脸,泪水却像泉水般从指缝间涌流出来,我是在为自己哭泣。因为我确实不是在为他而哭泣,而是一想到自己就要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便使我悲恸不已。不独我是这样,克里同也止不住泪如雨下,忙起身躲到一边去了。这时,一直在一旁悄然啜泣的阿波罗多罗斯突然失声痛哭起来,于是大家顿时都失去了勇气。只有苏格拉底泰然自若:“这么哭哭啼啼是干什么?”他说:“我不让女人待在这里,就是怕她们来这一手。你们也许知道人应该在平静中死去这个道理吧。那就安静耐心一点儿吧。”听见这话,我们都感到羞愧,于是便忍住了眼泪。他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踱起步来,直到走不动了,才遵照指示,躺了下来。给他送来毒鸩的狱卒不时地查看着他的双脚和双腿。少顷,他使劲在苏格拉底脚上捏了一把,问他有没有感觉。苏格拉底回答说:“没有。”就这样,狱卒顺着脚踝一路捏上来,向我们表明苏格拉底已经僵硬冰凉了。苏格拉底自己也感到了,他说:“毒鸩一到达心脏,一切就结束了。”他的下腹周围开始变凉了,这时他撩开盖在身上的被单,露出脸来说——这成了他的临终遗言——“克里同,我还欠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公鸡,你能记着替我还清这笔债吗?”“我一定替您还清,”克里同说,“您还有其他吩咐吗?”没有回音,一切又复寂静。过了一会儿,我们听见他动弹了一下,狱卒掀开被单,只见他目光已经凝滞了。克里同替他合上了双眼和嘴巴。

没有人能比柏拉图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好了,这是世界文学中最伟大的篇章之一,可一点儿也不难懂。我想告诉你的是,只要愿意,你完全可以直接去读那些伟大的作品。

笛卡尔的沉思

笛卡尔被人称作“近代哲学之父”,异议不多。他是法国人,生于公元1596年,死于公元1650年。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我带着你一下子跨越了一千多年时间。难道这一千多年中就没有什么值得一谈的哲学家了么?当然不是。但我不是想给你讲授哲学史,而只是想让你了解一下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我选了几个哲学家,自有我自己的理由,只不过这些理由无须在这里啰啰唆唆地向你诉说而已。

从柏拉图以后到笛卡尔之前,哲学家们大都是教师,18世纪以后,哲学家们又多半是教授。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尔却不是一个职业哲学家。他以发现者和探究者的姿态执笔,文章写得平白易懂。他的书不是供学生们读的,而是给一般明白事理的人看的。他的文笔还异常出色,哲学家罗素因此评论说:“近代哲学的开拓者有这样可佩的文学感,对近代哲学来讲是很可庆幸的。”

1619年11月10日,正在军队当兵的笛卡尔在军营中一夜连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见一群鬼怪向他扑来,夹着一股旋风;第二个梦是梦见一声巨响,有如惊雷,使他猛醒;第三个梦是梦见面前摆着一本诗集,书页上写着:“我今生要走哪条路?”他觉得这三个梦简直就是一种启示,启示了他的使命。按他自己的理解,第一个梦的含义是:邪说横行,处境危险;第二个梦的含义是:一旦猛醒,决不回头;第三个梦的含义则是:必须走出一条新路,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

他做这三个梦的时间是在冬天,军队驻扎在德国南部,天气十分寒冷。据他自己说,他早晨钻进一个火炉子(德国

南部当时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火炉,人可以钻进去烤火),整天待在火旁沉思默想。当他出来的时候,他的哲学已成了一半。当然,也许他故意把事情说得这样富于戏剧性,他的哲学思想实际上不是成于一朝一夕的功夫。不过,在落笔写他的名著《方法论》的时候,他确实是从火炉中的沉思开始的。

笛卡尔的沉思是从“怀疑一切”开始的。他说,我能不能怀疑我正穿着晨衣坐在这儿的炉火旁边?能,因为也许我正赤身睡在炕上却梦见自己正坐在这儿。而且,一个精神病人也有可能产生这样的幻觉,我也许正处于与精神病人相同的状态。

用这种怀疑的眼光来看世界,就没有什么事物和知识是不可怀疑的了。例如,我们看见天上有许多星星能不能怀疑?能,因为它们也有可能是我们梦见的,或者只是我们的一种幻觉。同样,天文学家发现的星星以及有关这些星星的知识也是可以怀疑的,因为那可能是出自天文学家的幻觉。物理学家也一样,他们对某个物体运动的描述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出自他们自己的幻觉。

比较起来,数学知识好像要确切可靠一些。比如说,我眼前出现一块方形的石头很可能只是我的梦,但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却与我是不是在做梦没有关系。也就是说,说方形有四角四边,这不能怀疑。笛卡尔自己是一个出色的数学家,坐标几何就是他发明的。他的确认为数学知识比其他知识更确切可靠,但不认为数学知识就无可怀疑。你说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你怎么知道你没数错?你说你每次数都是四条边、四个角,所以不会错。那也不见得,你怎么没有可能每次都数错?这听上去像是有些强词夺理,但笛卡尔有笛卡尔的道理。他想,会不会有一个狡猾的恶魔在我身边使了障眼法,让我每次都数错了方形的边与角,而且每次都错得一样,时间一长,我便信以为真了呢?你可能会觉得笛卡尔想得有些荒唐。我却觉得有必要替他辩解一下。假如孙悟空想捉弄一个洞里的妖怪们,他就有可能让妖怪们每次都数错了方形的边与角。比方说,他让妖怪们每次都数成了五,时间一长,这个洞里关于方形的知识是不是就会有“方形有五条边、五个角”一说?你可能会不服气,说:“可是世界上并不是真有孙悟空呀!”我想提醒你的是,笛卡尔是在怀疑,你也可以认为他坐在炉火边正在疑神疑鬼。他并不认定真有什么恶魔,只是怀疑有,为什么他不可以怀疑?其实,换一种表达,笛卡尔的怀疑就不仅有理,而且十分重要。他怀疑的是:我们所有一切知识的来源究竟可靠不可靠?这个问题横在整个近代哲学的面前,后来的哲学家没有一个人能回避它。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哲学家们想些什么问题”一章里已经讲过一些话,这里不再多说。可以补充的一点是,按现代物理学的观点(笛卡尔当然还不知道有这种观点),一个物体在以光速或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时,该物体的形状在我们眼里就会发生改变。我们完全可以据此想象,当一个方形物体以这种速度向我们奔来时,我们看见的它就不会是有四条边、四个角的形状。那么,哪一种形状才是方形物体的本来样子呢?是我们平时看到的,还是它在以光速运动时所呈现出来的?所以,笛卡尔并不荒唐。

然而,要像笛卡尔这样怀疑下去,别说是建立一个全新的体系,就是一句肯定的话都不能说了呀!你别急。哲学家虽然是从大胆怀疑开始的,却并不一定以全盘怀疑告终。笛卡尔在炉火边有这样一个发现:“我可以怀疑一切,却不能怀疑我正在怀疑。”这话你听上去也许会觉得有点绕,但笛卡尔的意思却是再清楚不过了:我在想,眼前这一切都有可能不是真的,但“我正在想”却是一个确定无疑的事实。从这个发现,笛卡尔引出了第一个肯定的结论:“我思故我在”。他把这个在他看来是清楚明白的结论作为基石,一砖一瓦地营建起他的大厦,也就是全新的体系。你可以认为,他用他的怀疑先清扫出一片空地(在他眼里那地方原先堆积着各种邪说谬见——想想他的第一个梦),然后另起炉灶,重新放下基石,开始建设新的体系。这可是从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生)以来未曾有过的事。

你也许不完全明白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的意思,更不明白它何以会成为一个全新体系的基石,对于现在的你来说,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但我想要让你了解哲学家的这种怀疑精神和从头开始的勇气。

斯宾诺莎的信念

哲学家们敢于怀疑,但这并不是说,哲学家们都成了怀疑主义者——对什么都不肯相信。相反,有许多哲学家都具有坚定的信念。他们一旦相信了什么,往往会坚定不移。斯宾诺莎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斯宾诺莎是犹太裔荷兰人,生于公元1632年,死于公元1677年。他的生平十分简单,先在阿姆斯特丹,后来在海牙平静度日,靠磨镜片维持生活。他的物质欲望少而简单,一生当中对金钱都表现出一种罕有的淡漠。与所有哲学家一样,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沉思默想。不过,据说他磨镜片的手艺十分出色。磨镜片固然是出于谋生的需要,但学会磨镜片却是因为遵循了他的犹太祖先们的教导。犹太人有一句古训说:“每一个有学问的人,如果不学会一门手艺,最终会变成一个无赖。”

你可以想见他是怎样过日子的。他住在一个僻静的阁楼上,经常闭门谢客,在房里一待就是两三天,连简单的饭菜也是由房东夫妇送到他房间里。有一个为他写传记的人说:“斯宾诺莎每个季度都要仔细算一次账,以便能够把钱不多不少正好花到年底。有时他还对房东说,他就像一条蛇用嘴咬住了尾巴,意思是说到年底他剩下的只有一个零。”磨镜片的钱只要够换饭吃,他就不再多磨。斯宾诺莎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却自得其乐。用他自己的话说:“虽然有时候我会发现靠我天生的理解力所采集到的成果并没有实惠,但我对此只感到心满意足而别无他求,因为我喜欢采集,它给我带来安宁和喜悦,使我不用唉声叹气地过日子。”

斯宾诺莎想要“采集”的东西是什么呢?让我们再听听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经历使我懂得,日常生活的忙碌是徒劳无益的;我发现,我所害怕的一切和害怕我的所有一切,除了影响情绪之外,本身并无善恶可言。于是,我决心至少要去探索一下究竟有没有什么事物是真正的善,并能够把它的善传达与人,使人能够排除一切杂念。我是说,我决心要看看自己能否发现并获得那种永享极乐的本领。……我并非看不到荣誉和财富给人的诸多好处,我也知道,如果我真的希望去探索一种新事物,就会与上述东西无缘。……但是,对于这两种东西,人得到的越多,便越觉得快乐,便越想得到更多,而一旦欲望受到挫折,又会觉得痛苦不堪。对名声的追求也会碰到这种不利,也就是说,为了出名,就必须投人所好,不说他们不爱听的话,专拣他们听着舒服的讲。……只有对一个永恒和无限的事物的热爱,才能给人以一种不受任何痛苦威胁的乐趣。……最大的善就是认识到心物合一。……人的知识越多,就越清楚地知道自身的力量和自然的秩序,就能更好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并为自己立法。人对自然秩序了解越多,就越容易挣脱毫无用处的俗念。这就是全部的方法。

斯宾诺莎的信念在这里已经展现出来。他相信万事万物(整个宇宙)都有着固定不变的秩序和法则。由于这些秩序和法则,万事万物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宇宙)。人始终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只有自觉地遵从这些秩序与法则,使自己与宇宙整体合而为一,才有可能过上幸福美好也即是善的生活。而要自觉地遵从这些法则和秩序,首先必须认识到它们,然后依照它们来为自己的生活订立法则与秩序。斯宾诺莎想要“采集”的,就是关于这些法则与秩序的知识。

同类推荐
  •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

    本书系统地讲解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和演变,介绍了我国古代哲学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思想及其代表人物。而且,本书对冯友兰有争议的思想,也试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并补充了一些新颖的内容,使本书增加了更多的哲学容量。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吃透道德经

    吃透道德经

    《道德经》概念上的意义,要大过它的本质与内在。很多人在深奥、晦涩的印象前望而却步,只片面地记下 “上善若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法网恢恢,疏而不失”之类的句子,仿佛《道德经》是一本可以窥探宇宙奥秘却难以翻开的神书。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首席新娘调包了(大结局)

    首席新娘调包了(大结局)

    有谁见过21世纪结婚还戴着喜帕嫁人的吗?没错,她的婆家就是这么要求的。明明是嫁给一个傻子,怎么送个超级帅哥给她?是不是搞错了?嘻嘻,最好没有搞错,那她就赚大了。八点档电视剧不是这么演的吗?有的男人白天装傻,晚上很精明吗?也许真的被她给遇到了。甜蜜幸福的和新婚丈夫过了洞房花烛夜,结果第二天起来才知道这个男人是她小姑子要嫁的心理有些BT,嗜好有些让人不耻的男人,也就是她的结婚之后要称为‘妹夫’的人!呼,怎一个乱字了得啊!卷铺盖走人!她确实很需要钱,做一个傻子的老婆已经是很无奈了,但做BT男人的消遣品,绝对不行!------飘飘的其他文章(觉得值得一看的):《火暴总裁娇柔妻【大结局】》http://m.pgsk.com/a/58912/《首席新娘调包了【连载】》http://m.pgsk.com/a/113621/《偷孕:改造玻璃CEO【大结局】》http://m.pgsk.com/a/57972/《首领的签约情人【大结局】》http://m.pgsk.com/a/8710/《超邪魅总裁老公【大结局】》http://m.pgsk.com/a/74090/《爱在大清后宫Ⅰ.苏墨儿传奇【大结局】》http://m.pgsk.com/a/61183/《爱在大清后宫Ⅱ.玉如言小传【大结局】》http://m.pgsk.com/a/65096/
  • 尘缘(全集)

    尘缘(全集)

    仙界天河边的一块青石,因为听得一巡界仙人颂读天书九卷,得以脱却石体,修成仙胎。刚刚化成人形的青石,无意中纵走一只天妖,被降罪打入浊世,而那位巡界仙人也因此被清退仙班,在堕入轮回之前,两人相约百世。
  • 重生之嫡妻不好欺

    重生之嫡妻不好欺

    “不好了不好了,大夫人落水了。”偌大的花园里,景色十分怡人,那呱噪的声音听着十分的突兀,一个老婆子手做喇叭状,大叫着。“什么,大夫人落水了?”很快,来了不少的女眷,将湖中的那个人拉了上来。可惜,那湖中的女子落水时间不短了,又无人给她做及时的救护,似乎断了气儿。“哎呀,大夫人啊,你怎么就想不通呢?”老婆子把手放在女子鼻下,发现没气了就大哭了起来。“不可能的,我家夫……
  •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册)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下册)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经典历史故事》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别烦,我也有个淘气儿子

    吕巧菱,一个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一直摸爬滚打在青少年教育的第一线。兼之孩子从小“顽劣成性”,又练就了一身与特别淘气孩子相处、引导、教育的方法。现在孩子在重点中学学习,虽常常调皮捣蛋,但不管是学习、思维、性格都非常优秀,可见其独特家庭教育是成功的。曾出版书籍多部。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3)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三)》是《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系列之一,包括: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世界最具发明性的科学大家、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世界最具故事性的中篇小说等。
  • 豪门盛宠:暖妻不乖

    豪门盛宠:暖妻不乖

    他们不能相爱,可是爱了却没有办法逃避.他可以宠她至上,却不能正大光明的拥有她.一场不该的爱情,他们该怎么办???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