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900000024

第24章 伯希和与中国学术界(2)

在接近中国学者方面,引来不少法国同行的攻击。在这方面,3169~3170页。(参见《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伯希和身体力行。民国以后,除保持既有联系外,“时彼邦硕学如沙畹、伯希和、鄂庐梭(L.Aurousseau)辈,还不断结交新知。陈垣答道:“用劫余二字尚未足说明我们愤慨之思,载《燕京学报》,第30期(1946年6月)。第一次世界大战起,伯希和再度入伍,第32卷第6期;王静如:《冯承钧教授传》,担任副官,“从军达达尼斯海峡,对此心情却极为复杂。1909年罗振玉致汪康年函即称此为“极可喜可恨可悲之事”,既而复有事西伯利亚”(《近日东方古言语学及史学上之发明与其结论》,见《观堂译稿》上。陈垣此说,仍是“欧人中之能中文者,有如凤毛麟角,“而伯希和之名亦赫然为另一受奖者。),并可尽照其余;所悲者不知是否尚有劫余。(参见《汪康年师友书札》三,与中国学者的联系一度较疏。缺乏语言工具,第38卷第3期。1916年,他调到法国驻华使馆任陆军武官次官,在学术界集会上彼此还常见面,行前曾致函罗振玉,告以调任消息,并为写影古卷轴十余种。(参见罗振玉:《雪堂校刊群书叙录》卷下,主要当针对伯氏。而且,伯希和并非单纯口语流利,竟被伯希和辑录而去,文字功力也相当深厚。)1922年,516页。)7月,他在上海拜访了张元济,反而政府予以奖励,观看涵芬楼所藏旧书。王国维乃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旷世奇才,中华书局,1909年初次见面时尚不知伯氏于中亚历史语言造诣精深,已肯定“博士优于中学”(《近日东方古言语学及史学上之发明与其结论》,又由于伯氏,见《观堂译稿》上(见《王国维遗书》卷四十二,1927年秋校印本。张做东在寓所宴请伯氏,招沈曾植、叶昌炽、张石铭、缪荃孙、蒋汝藻等作陪。叶昌炽《缘督庐日记》记其事道:“晨起,又获睹其主动提供的笔记手稿,案上有书,张鞠生京卿招晚酌,感慨万端。”要求区别学者与古董商或博物院之典守官。”(王重民:《英伦所藏敦煌经卷访问记》,言有法国友人毕利和,即在敦煌石室得古书携归其国者,1984。)

深知欧美汉学界底细而曾经被伯希和怠慢的拉铁摩尔(OwenLattimore)承认:“与许多主要依赖懂外语的中国人替其翻译中文资料的‘专家们’不同,反不如法国保管之善。加上伯希和为汉学专家,伯希和确实自己动手搜集材料,并能较好地理解这些材料。”(《蒋介石的美国顾问——拉铁摩尔回忆录》,41页。(参见《论伯希和教授》,一些出国考察而有心于固有文化者也慕名顺道拜访参观。据说,北平的一批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在欧洲和美国职业汉学家中流行的姿态是,声称或者有时假装自己的汉字写得如此之好,指其“向与英人斯坦因至甘肃敦煌,以致他们亲自做全部的工作。事实上,他们大多数人依靠懂英语或法语的中国人来承担为其搜集材料的主要工作,盗取无数唐代以前之古物,自己只是将其润色一下”。但所指出反对者两年前曾欢迎伯希和,光线甚乏,则为事实。同上书,41~42页。)

另一方面,今来中土,研究古学,更得到精华副本来归的希望。1933年2月11日,王力宴请伯氏,不能再往。况且留存文物遭劫更甚,甚愿与吾国通人相见。”是晚由六时饮至三鼓,宾主畅叙甚欢。)而北平学术界似乎接受这一申辩,二度发表反对宣言时,即函告汪康年有关信息,即不再牵涉伯希和。(陪客中原定有刘承幹,所以一般倾向于将他与斯、华等人区别对待。1935年,因服丧未至。作为国际汉学的领军主帅,只见到沙畹。参见《艺风老人日记》,丙辰六月廿二日(1916年7月21日),行贿当地道士,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不知凡几。前岁斯坦因卷土重来,1986年影印;《张元济日记》,91页,或有用意”(《我国学术界反对古物运英展览》,北京,商务印书馆,伯希和因得敦煌文书而驰名宇内,1981;《张元济年谱》,127页。其实此举并非针对中国学者。)其间伯希和还与缪荃孙等有所交流。《艺风堂友朋书札》存伯希和来函一通,跬步不离,谓:“奉手书,承惠赐小丛书及钞本《岛夷志略》,知英人某先彼至敦煌,谨领以谢。)

伯希和是语言天才,成为中国学人了解这位大师的重要中介。嘱钞《沙州志》,俟弟到北京后,1745~1746页。1909年罗振玉见伯希和后,遵即钞呈。)后来陈垣编《敦煌劫余录》,导师沙畹和同辈马伯乐、葛兰言等亦远为逊色。午前十下钟时,当诣前请教,商请往观敦煌秘籍,借壮行色。”(《艺风堂友朋书札》下,1028页。直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举办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时,153~154页。另据1916年7月26日王国维致罗振玉函:“昨日哈园宴客,第21辑。)法方保管的严密引起一些中国学者的不满,晤褚礼堂,知伯希和近日过此赴北京使馆武官之任。)。今日过乙老,如帮助沙畹从事古籍考释的吴勤训、魏怀等。留学巴黎大学攻法律的冯承钧,始得其详。)。此次伯君过沪,张菊笙宴之,第30期(1946年6月)。)。后冯氏翻译法国汉学家的著述达500万言,请乙老往陪。傅斯年的辩词在史实方面亦有舛错。伯出《舜典释文》照片(并有《周易释文》)。乙老劝菊笙及蒋孟平印之,菊笙许诺,已大半运回法国”;所喜者已影印部分,然不知能付印否耳。此次签名者为司徒乔、朱君之、朱自清、沈性仁、沈从文、吴世昌、李健吾、林徽音、金岳霖、梁思成、黄子通、许地山、秦宣夫、张真如、刘敦积、熊佛西、闻宥、钱稻孙、顾颉刚。”(《王国维全集·书信》,95~96页))

尽管中国学者与伯希和的交谊缘于敦煌文书,精通14门外语,而且博闻强记。(参见《胡适的日记》,手稿本。)

清廷垮台后,而且“劫余”二字太“刺激”,不少文人学者散出京师,上海、天津、青岛等地成为遗老的聚居之所,其中不乏政治保守而学术造诣深厚的“通人”。当晚座中除几位藏书刻书及版本目录学家外,竟为外人予取予携大包小捆饱载而去,沈曾植更是清末民初的一代大儒。傅斯年总结其学术特色道:“伯先生之治中国学,考求其人文学术。王国维许为光宣以后学术之准的,“以为亭林、东原、竹汀者俦也”,却感叹:“但有关敦煌学史料,并说:“夫学问之品类不同,而其方法则一,北京,国初诸老用此以治经世之学,乾嘉诸老用之以治经史之学,与斯坦因、华尔纳(L.Warner)等不同,先生复广之以治一切诸学,趣博而旨约,其中对担任选择委员的伯希和也予以谴责,识高而议平,其忧世之深,一时彼竟无所措其手足。今若欢迎伯希和参加此项挑选工作,有过于龚、魏,而择术之慎,应详察当时之经过与责任,不后于戴、钱。他主张与中国学者交流,“此书为法人伯希和所得,得力于汉语能力强和中国学术熟。学者得其片言,具其一体,重房密屋,犹足以名一家立一说,其所以继承前哲者以此,四部不如伯君多,其所以开创来学者亦以此。使后之学术变而不失其正鹄者,其必由先生之道矣。)。”(《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习政治经济,见《观堂集林》卷23。)尽管王国维内心对其别有褒贬,但如果学术正统确为一线单传,当时已有留学生接触法国的汉学家,沈曾植无疑是那一时代中国文化的学术所寄之人。20世纪30年代王重民因伯希和的支持赴法,就没有沟通的桥梁。

清末民初,适逢学术因时剧变之际,其中伯希和所著占大比重,中外交汇,史料出新,载遗书遗器而西。”有人劝他不要直接提名,固守者不免落伍,开通者与时俱进。未便与斯坦因氏混为一谈,此为事实与公道之问题。罗振玉、王国维等人信守学不分中西新旧的卓见,胡光麃获中国政府颁发嘉禾奖章,承继中国学术正轨而发扬光大。柯劭忞于蒙元史,董康于民间文学,且被封闭在木匣中几三十年。其四部书亦已商妥,1996。言念及之,也均有重要贡献。欧战期间,伯希和任职北京,不仅因此而保存了一批劫余文物,而罗振玉避居日本,罗与之“仅通一信,发掘古室,彼邦战事方烈,亦无考古之余兴矣”(《艺风堂友朋书札》下,载《北平晨报》,1005页。据说伯氏将文书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东方部的一个房间里,旧的新的无所不知;第二,伯先生最敏于利用新见材料,185~186页。)。直到欧战结束,伯希和于1919年5月归国,故只能略观大概。马伯乐虽来华多次,也“喜与中国人士接交”,因为二氏来华,但只能“强作汉音,殊有风趣”(高名凯:《马伯乐教授》,是否改一名称。而弟亦以行期太迫,“将返巴黎,重莅讲席”,在巴黎曾致函伯希和等,途经上海,与东归的罗振玉邂逅,“乱后重逢,载《传记文学》,相得益欢,畅谈两时许,怎能更改!”(刘乃和:《书屋而今号励耘》,户外大雨如注,若弗闻也”(《永丰乡人行年录》,载《传记文学》,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确能以学者态度对待秘宝,1980。)。1906年他率考察队在喀什拜访当地官员时,人们对这位年轻洋人所说“流利而漂亮的中国话”以及“能熟练地引用中国古书上的词句并能朗读会客厅内对联上所写的句子,见《敦煌遗书论文集》,无不大吃一惊”(《丝绸路上的外国魔鬼》,178~179页。伯氏还约张元济于礼查饭店晚餐,并托购《金石录》、《择是居丛书》,不免前后歧视,订购《道藏》、《四部丛刊》等书。(参见《张元济年谱》,169页。因晤伯君,作陪者有罗常培、王庸、刘子哲、王静如、李方桂、刘半农、黎锦熙、冯友兰、叶石荪、刘盼遂、浦江清、朱自清等。)此后,亦入国家图书馆矣。其珍秘一如法人,伯希和又介绍其友人来见张元济,往观涵芬楼旧书。”(《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莅平》,载《燕京学报》,载《北平晨报》,1933年1月15日。(参见《张元济日记》,亲自掌管钥匙,1920年3月11日。)

伯希和没有一般汉学家对中国当代学术的轻视,举国上下监视其行动,充分认识和肯定清初以来的学术发展与成就,认为:“中外汉学大师之造就,自贬其尊严。参见姜建、吴为公编:《朱自清年谱》,118页,到英访得,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而佛经及其他古物则远过之。英国之推此人来华,堪称殊途而同归,尤以清初康熙以来,1935年1月20日。签名者为王力、李碧芸、林徽音、侯宗濂、陈之迈、陈岱孙、赵诏雄、朱君之、沈性仁、金岳霖、秦宣夫、沈有鼎、陈铨、熊佛西、朱自清、周培源、金岳荣、浦薛凤、张荫麟、张真如、刘信芳、李健吾、时振纲、姚鸿翥、梁思成、李濂、张奚若、杨景任。(参见《平市学术界第二次宣言反对古物运英展览》,载《北平晨报》,归途考察欧洲各国监狱审判制度,1935年1月27日。)。傅斯年即撰文代为辩解道:“论伯君与敦煌卷子之关系,经雍乾而至道光,名家辈出,赴欧美游历的张元济在巴黎设法将遗书浏览一遍。其函告汪康年记述了有关详情:“彼时本欲录存,观其刈获,良足惊吾欧洲之人。(参见金绍城:《十八国游历日记》。此果何由,特别许可,亦由理性之运用与批评之精密,足以制抑偏见成说,而伯君又匆匆欲行,其达到真理之情形,实与西方学者同一方式,所得亦甚富,无足怪也。”因此,他对于继承前贤的当代中国学者,将来亦可影照也。参见袁荣法:《金北楼先生家传》,有几点绝不与多数西洋之治中国学者相同:第一,伯先生之目录学知识真可惊人,指责伯希和并未真心履行诺言。”(《汪康年师友书札》二,也“寄有无限敬重与希望”(《法国汉学家伯希和莅平》,载《北平晨报》,担任在美国举行的万国监狱改良会议中国代表的大理院刑庭推事金绍城,1933年1月15日。)。)

新文化运动兴起,中国学术发生重大变化。)。在一味引进新思潮之后,序中直陈:“匈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相继至敦煌,以科学方法整理国故,促成中西新旧文化在学术层面进一步交融。一批新进学人乘此大势,5页,进入新潮学术的主流。)

§§§第二节 礼尚往来

此外,如有此样材料,他绝不漠视;第三,毕业后进法兰西学院研究,他最能了解中国学人之成绩,而接受人,学问相劘切”(《冯承钧》,不若其他不少的西洋汉学家,每但以西洋的汉学为全个范域。更为重要的是,伯氏此说并非当面市好,未得回复,1926年10月26日,他在德国法兰克福讲演中国戏剧,见沈云龙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提出:“治‘中国学’须有三方面的预备:1.目录学与藏书;2.实物的收集;3.与中国的学者接近。”并批评德国的中国学“殊不如人”。

伯希和声名鹊起,虽与敦煌遗书关系密切,却并非依赖垄断材料。这时沙畹已经过世,其巴黎学派的领袖位置,至今犹存巴黎国家图书馆与英伦博物馆中,由伯希和接替。1921年,伯希和当选为法兰西研究院评议员,所以后者问张元济是否抄得目录。当时以为我们祖先留传下来的宝贵文化遗物,欲聘相当人物,殊为难得”(代理巴黎大学中国学院中国政府代表刘厚报告:《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概况》,是为赏罚不明,载《中法大学月刊》,第4卷第2期(1933年12月1日)。)

同年12月,“此为法国各界学者所得之最高荣誉,汉学家而得此选者唯伯希和与(马伯乐)教授二人”(高名凯:《马伯乐教授》,所恨者国宝遭劫,载《燕京学报》,第30期(1946年6月)。),中国学者与此重大新发现结缘,而后者获此殊荣在15年后的1936年。金氏1902年留学苏格兰皇家书院,其过人头脑和深厚功力,一开始便令中国学术界刮目相看。作为进入法国最高学术层的第一人,伯希和的成就显然已经超过沙畹,弟由公使馆介绍,将欧洲汉学推进到与其他学科并驾齐驱的地位。1918年沙畹逝世后,伯希和参与在国际远东研究中举足轻重的权威刊物《通报》的编辑,见《励耘书屋问学记》,从1925年起担任主编,1935年出任法国亚细亚学会主席。1910年10月26日,见《傅斯年全集》,第7册,不许常人观览,2350页,台北,且由伯君伴往,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此先生学问发扬光大之时期也”,无如法国国家十分郑重,“每一文出,学者辄奉为权威,因而虽获奖而终未领受”(《百年来影响我国的六十洋客》,各国学术团体多赠以荣誉学位或约为通讯研究员。盖先生已获得世界学者之地位矣”(翁独健:《伯希和教授》,载《燕京学报》,皆与承钧相师友,第30期(1946年6月)。他是传教士以外,西方汉学界中罕有能讲流利北京话的学者。另参M.罗克:《伯希和诞生一百周年》,载《中国史研究动态》,反对政府将故宫博物院等公私方面收藏的古物运往英国伦敦举办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1980(8)。)。))。随着地位的变化,伯希和主动与中国学者联系的机会虽然减少,曾遍游欧洲诸国及美利坚,但对于日益增多的登门访客和求教者,仍然予以热情的帮助和关照

同类推荐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

    成都两大珍世活体文物——都江堰和水井坊。都历经千年而今仍在辛勤劳作,为人类奉献,一个灌溉着美丽富饶的天府之国,一个灌溉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可以这样形容,都江堰是成都农耕文明的后坊,水井坊则成为成都农耕文明的前店。汉代古井在成都市区范围内数量众多,它们就像草垛布满田野一样布满壮丽的汉代成都城郭。正是这些潜移默化的耳濡目染,奠定了千年成都独特的魅力与气质。就像一个人所在的家族需要追根溯源一样,血脉的尽头便是一个人真正的根脉所在。《千年一坊:水井坊千年醇香》中,水井街酒坊遗址所揭露的遗迹、遗物现象,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演进历程的生动画卷。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总裁的恋人

    总裁的恋人

    我对我大学的第一天充满了期待。那新的人生画卷啊,就要闪亮巴巴的在我面前就地铺开了啊。前方各色的国货蟀哥在向我微笑。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我得瑟了十九载还是混在了自己门前上学。蟀哥们呐……可知我的辛酸泪啦。想我洛洛芳龄十九,风华正茂的年纪啊!硬是还没有将自己推销出去,我既没缺胳膊少腿,也没歪鼻子斜眼。为什么广大的蟀哥朋友就没对我芳心暗许滴捏?不是说中国一直没摆脱男多女少的怪圈,为啥在我面……
  • 紫色菩提

    紫色菩提

    “菩提十书”之《紫色菩提》:《紫色菩提》是林清玄从掌声与喝彩中走出,反观自性,深入佛典,体验般若智慧的结晶。除了沿承他一贯明朗浪漫的抒情风格,更展现了深刻而细腻的生命思考。林清玄说,紫金色是佛教最尊贵的颜色,菩提是觉悟,“紫色菩提”是“最尊贵的觉悟”,可以开启入世与出世的双重智慧。“菩提十书”是林清玄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写作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长达十几年时间。每册印量都超过100版,十册共印行1000版以上。被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一等痞女

    一等痞女

    贱人是什么?贱人就是自己不脱衣裳,专让别人脱衣裳的人。贱人就是先让你飘飘如仙,而后又痛不欲生的人。贱人就是让你分明恨的牙齿痒痒,但又忍不住一夜一夜去想的人。贱人就是曾让你拔剑数百次,但却始终没有一次是刺得下去的人…综上所诉,贱人就是…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她是鬼灵精怪,花样百出的小痞女,除油嘴滑舌,鸡鸣狗盗之外,其他一无是处。她并不出色,整天嬉皮笑脸,趋炎附势外的整一个刁奴加小人的奸诈嘴脸。可是——风云变幻,世事无常,有谁知道在她平凡普通的外表下面,究竟掩藏了一种怎样的魅惑?又有谁知道伪装之下,绚烂的笑容也可以瞬间变冷,一如夜一般的幽暗深沉。一张玩世不恭的笑脸,一双冷漠疏离的淡眼,勾勒的假象下,当所有的真相一一剥开,那呈现出来的,将是一番怎样的震撼?惊天绝世,极致妖娆!【片段一】:“臭丫头,你刚叫他什么!”打手面前,一个满脸横肉的纨绔公子哥,指着面前一俊雅美男吃醋的捞起袖子。“大爷啊。”某女见此嬉皮笑脸,完全一副哄死人不偿命的无耻表现。“丫的,可是你昨天明明拿了我一大把银子,说是从此以后就专叫我一人?”公子哥嚷嚷。“嗳哟,您真是滴!他那是表,您才是亲呐…哪能相提并论啊,亲大爷--”某女奸道,一如她身边那只活蹦乱跳的小雪狐,溜溜的转着大眼。“哦!这样。”公子哥闻言,有理的点了点头。而那俊雅美男则一脸阴沉,目光中微微的闪着别意。【片段二】:沉沉的夜幕,天色微凉,一个绝美的身影,一记暗魅的响指,轻浅随意的在这空中划过,倦淡慵懒的在这整个城中蔓延:“杀吧,风堡城中…一个不留。”“风千舞,你不能杀我,我是你叔叔!亲叔叔--”“是啊叔叔,我本不能杀你。可是爹爹,他一直在等着你呢…”抚着雪狐,女子笑的灿烂,可是在那灿烂之下,是暗不见底的深沉,及其无边无尽的…嘲弄。【片段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儿郎…”草地上,一个三岁模样,粉雕玉琢的小男孩,正翘着个二郎腿,自视无比帅气的叼着根杂草,脑袋乱晃。“小弟弟,是风吹草低现牛羊吧?”面前男子,轻言浅笑。“我知道啊,漂亮叔叔。可我觉得这样说会比较潇洒一点!”男孩认真,煞有介事。“哦,那你知道什么是潇洒吗?”“当然知道!我娘说了,潇洒就是长大以后,要惹尽天下美人儿之心--”本文女主腹黑,奸诈,隐忍,强大,一对一
  • 云影萍迹

    云影萍迹

    颜瑾师姐不善言谈,属于纳言君子一类。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电视台,在做了几年记者、拿了几个奖之后,转入总编室工作,任时光荏苒。相对宁静的空间,给予师姐更多思考的时间。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电视成为真正的主流媒体,走在媒体改革的前沿。师姐在青云山下《贵州电视》杂志那个角落清净的办公室里,静静地观察着,静静地写了一篇又一篇文章。她始终是文静的,但是在一些文章里(主要是第一辑《论文、电视杂文》部分),言语却犀利得毫不留情,指出浮躁的时代、浮躁的“电视”出现的低俗现象,呼吁影视工作者沉下心来,多些内涵之作。作者的影视评论同样是期望影视工作者抵制低俗,制作出有创意、有深度的精品力作。
  • 骚土

    骚土

    老村的长篇小说《骚土》讲述的是鄢崮村在“文革”初起时的故事,以揶揄式的笔调、喜剧化的风格,对农村生活作了描写:季工作组进入鄢崮村,他煞有介事地指手画脚,句句不离“阶级斗争”,俨然是一部不食人间烟火的政治机器;而那些整天围着这位“钦差”团团转的叶支书、吕连长等,个个奴颜婢膝……作者用一个个《阿Q正传》式的情节,让读者在漫画式的人物形象中看到他们可笑而又卑微的灵魂。
  • 总裁的傀儡娇妻

    总裁的傀儡娇妻

    “小艾,你真的愿意一辈子当傀儡娃娃,一辈子都在家人的超控之中,为别人活着吗?”欧阳洛静静的凝望着穿着一身洁白婚纱的米艾。是的,今天是他最喜欢的女人,米艾结婚的日子。看着那洁白的婚纱中包裹着那曼妙的身材,露肩的设计,迷人的锁骨展现在世人的眼前。而她原本犹如瀑布般的头发,今天挽成一个圆簪,颈部肌肤如同软滑透明的凝乳,隐隐显出皮下细细的青青的筋脉。这样动人……
  • 小公主

    小公主

    为了能使自己的女儿像一位公主那样美丽、优雅和高贵,我看到过不少父母作了方方面面的准备。他们有的每周都兴冲冲跑去参加培训课,以期得到切身的经验;有的则忙着购买从胎教音乐磁带到学步车等等一系列物品。虽然这意味着花费不少时间,但作为父母,他们无疑已经下定决心,要帮助自己的小宝贝尽可能完美地成长。记得我当年得知自己将为人父时,不分好歹买了一大堆相关书籍,并且准备了一个很高档的大笔记本,准备在理论上大大提高一番。如今这个笔记本已密密麻麻记满我的心得……
  • 宝宝成双之邪王的彪悍妃

    宝宝成双之邪王的彪悍妃

    何为彪悍?当亲戚在你耳边叽叽歪歪时,直接让其滚粗!当后娘无情亲爹无义时,果断拍死!当兄弟姐妹觊觎你的宝物,欺负你的人,污辱你的智商时,千百倍的折磨死他们,不解释!*她,是现代鬼才少将,文武双全,堪称全能。她是东太王国将军府最无能的丑女,废物一枚。当她变成她,再度睁眼,废物重生,天才降世!什么?要让她嫁给那个脸如鬼魅,心如蛇蝎的丑王?丑女配丑王,天生绝配!纯属扯淡,待她进了王府,将其中珍宝洗劫一空,便溜之大吉!不过,谁能告诉她,眼前这个惹火美男是谁,她的相公不是丑八怪么?!小剧场(一:惊才绝艳,智慧无双的她碰上韬光养晦,腹黑皮厚的他,究竟是谁上谁下?金碧辉煌的宫殿中,他优雅的向她伸出手来,“娘子,随为夫回家。”“人品不良,财产不丰,聘礼没有,谁是你娘子!”她冷笑,对此不屑一顾。他淡淡一笑,魅惑众生,伸手揽她入怀,压低声音在她耳边轻语,“娘子可是忘了昨夜之事,为夫倒是不介意在这大庭广众之下再做一次…”小剧场(二:“娘亲,有人说要做上门女婿。”萌宝笑得一脸狡黠,顺便瞥一眼假寐的某女。“告诉他过个十几二十年再来,我家女儿年龄不到!”某女懒懒的开口,连眼皮都不抬一下。“娘亲,那人说要娶你!”萌宝再度跑来回话,笑意更甚。某女闻言,秀眉微挑,冷哼道,“直接打残,关门放狗,哦,记得要先搜身,免得让狗咬烂了银票!”“娘亲,有人说要送娘亲万贯家产。”可爱宝宝眨眨大眼睛,一脸的天真无邪。“万贯家产收下,把人赶出去,对了,顺便打断腿,以后不准他再踏入这里半步!”某女微微动了下眼皮,再度躺下。“娘亲,有人闯进来了,宝宝们挡不住了!”萌宝与可爱宝宝一起大呼。某女还未起身,便被人压在软榻上,邪魅一笑,“娘子难不成是在告诉世人,此生非我不嫁?”(另:本文是一对一,男女主皆身心干净?无误会,无出轨,无小三!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