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600000009

第9章 两汉继统(1)

来自沛县的一介布衣刘邦任贤用能,广揽民心,在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的争斗之中最终取胜,建立了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汉朝沿袭并加强了秦朝初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抚平了中华民族自春秋战国以来六百多年的疮痍,推动经济发展及文化革新,使中华民族继续走向兴盛,汉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

汉朝按时代和建都分为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和东汉(公元25-公元220)两个时期,都属刘姓王朝。两汉之间的短暂时期,是外戚王莽所建立的新朝。东汉承继西汉政策,维护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格局。中国的汉朝与西方的罗马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大帝国。

一、汉帝国的初建与兴盛

公元前206年秦王朝灭亡之后,随即就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这是一场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战争。

项羽是楚国贵族的后裔,不过当时已经没落。在秦末,项羽与其叔父项梁举兵反秦,并找了一个据说是楚国后裔的牧羊儿,立为楚怀王,后来又尊为义帝,故项羽率领的军队称为楚军。

刘邦在秦末是江苏沛县的一个亭长,出身平常,起兵反秦时自立为"沛公"。刘邦颇有心计,能忍辱负重,善交有勇有谋之士,且有谋国、称帝之野心。例如,楚怀王与刘邦本有个"先入关者王之"的盟约,但刘邦最先攻入关中,却并没有称王,而是听从樊哙、张良等的意见,退军霸上(今西安市东),并"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这既赢得了人心,又避免了给楚军攻击的口实。后来,他被封到巴蜀和汉中为汉王,发愤图强,养精蓄锐。义帝被项羽所杀后,刘邦以"讨逆"为旗帜,号召各路诸侯共同击楚。

公元前202年,楚汉决战,项羽兵败至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内),陷入汉军包围之中,后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内),被迫自刎而亡。

随后,刘邦称帝,是为汉高祖,汉帝国正式建立,起初定都于洛阳,两年后迁都长安。从此以后,长安成为全国政治中心。为巩固中央集权,刘邦一方面继承、维护秦王朝创立的帝国体制,他亦称皇帝,下设三公九卿,并命博士叔孙通拟订了一套威严的群臣朝拜皇帝的朝仪,规范了君臣之间的礼节。在地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由郡、县、乡、亭、里构成的行政系统。

刘邦最大的失误是恢复了分封制。为了笼络反秦攻楚有功的将领,刘邦先后分封了七个异姓王,这些诸侯王占据大片土地,俨然成为独立王国,构成中央集权的严重威胁。在帝国稳固之后,刘邦就找各种借口,剪除了这些异姓王。同时,又分封了九个刘姓王,并宣布"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想以刘姓宗室的血缘关系构筑皇权的屏障,但事与愿违,这些同姓诸王不仅没有拱卫中央,而且渐成尾大不掉之势,与中央分庭抗礼,甚至发展到割据叛乱。

汉文帝、景帝时,分别听从贾谊、晁错的建议,削弱诸王,集权中央,引发诸王纷纷叛乱。景帝时,基本平定叛乱,消灭了诸侯王割据势力,为武帝时汉帝国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即位,时年仅17岁,在位时间达53年之久,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强化了帝国体制,而且统一了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了强大的中央常备军,稳定、扩大了帝国边疆,使得汉帝国发展到极盛。

在中央,汉武帝双管齐下,树立皇帝权威,一方面,削弱相权,逐步剥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央官僚系统的实权,使之沦为只是执行一般政务的行政机构,形成"尊君"局面。另一方面,设置大将军、大司马,权位在丞相之上,重用皇帝身边的侍从近臣、宦官宾客,营建了一个秉承皇帝旨意、握有实权的决策集团。

在地方,打击地方豪强,抑制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同时,创建刺史巡视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和考核。他把全国划分为十三部,每部由皇帝亲派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部内各级官吏、地方豪强甚至诸侯王,其监察的结果可作为官吏任免升降的依据。

在财政政策上,任用侍中桑弘羊厉行改革,将铸币权集中于中央,由国家专营盐铁事业和商品的交换、买卖及控制物价,并向富有的工商业者苛以重税。这些措施不仅在经济上打击了贵族豪强、富商大贾,而且使中央控制了财政经济,获得了大量财源,为其施展武略提供了经济基础。

汉武帝时期汉帝国的兴盛还体现在对北方匈奴的征战上。匈奴在冒顿单于统治时,势力日渐强盛,经常南下威胁汉帝国的安全。汉武帝一改此前的"和亲"政策,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欲分别联合大月氏、乌孙夹击匈奴。同时,积极加强武备,派李广、卫青、霍去病等人多次征战,大败匈奴。至汉武帝晚年,基本解除了匈奴制造的边患。

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汉帝国开通了河西走廊,打通了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的通道,使得帝国声威广蔽于中亚乃至罗马文明的中心,来往的使节和商人不绝于途,被西方称为"丝绸人",是为丝绸之路的由来,他们打着汉帝国的旗帜,因而亦被西方称为"汉人"。后来,久而久之,就有了"汉族"之谓。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为加强中央专制主义统治,采取的对以后封建帝制,乃至近代中国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措施,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高祖吸取秦王朝短命的教训,废除秦之苛政,实行"仁政","与民休息"。至汉景帝时,都奉行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

汉武帝时,软弱无力的"黄老之学"已不再适合时代需要。而儒家学说经过汉代儒生的改造,已变得更便于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更便于做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其中,改造最得力者是董仲舒。

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大师,在其《春秋繁露》中系统阐述了他的"大一统"理论。他从"天人感应"出发,认为天地运转的金、木、水、火、土之五行次序与人间的社会伦理、政治伦常是相类似的,君主的权力、社会统治秩序与以"天"为中心的宇宙系统是相配的,从而强调"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并衍生出一套"卑"必须服从"尊","下"必须服从"上","臣"必须服从"君"的封建礼序,以及一套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即所谓的"三纲"、"五常"。"三纲"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这样,整个封建社会,上至政治统治,下至百姓日常生活,都有了一套统一的以加强皇帝权威为核心的运转秩序。

董仲舒这一套把"天道"和"王道"相结合的"大一统"理论,不仅要求政治的大一统,而且要求思想意识形态的大一统,非常适合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深得汉武帝赏识。

汉武帝即位不久,就向天下有识之士征询治世之道,董仲舒援引《春秋》"大一统"理论,三次上书对策,即有名的"天人三策"。他说,《春秋》的"大一统"主张,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世道混乱,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法度,解决之道是独尊儒家"六艺",即《诗》、《书》、《礼》、《易》、《乐》、《春秋》,而对其他百家学说,要视为"邪辟之说",以"绝其道"。显然,他是欲以思想的大一统来达到政治的大一统。

其他诸儒亦建议汉武帝尊崇儒学、罢黜百家。例如,卫绾认为有些谋士治法家、纵横家学说,祸乱国政,应予以罢黜,此乃罢黜百家的最初动议。公孙弘亦建议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以使知识分子通过研究儒家经典而进入仕途。

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等儒生的建言,"卓然罢黜百家",提倡儒学。建元五年(前136)设置"五经博士",即专门研究《诗》、《书》、《礼》、《易》、《春秋》的博士,后又在长安设立太学,专门教授五经,培养五经博士,并从太学生中选拔官吏。各郡县也设立学校,教习五经,培养后备官吏。就这样,儒学的官学地位得以确立,成为了驯化知识分子的工具。

研习五经,精晓经学,成为了通向高官厚禄的门径,正所谓"学而优则仕"。至元朔五年(前124)公孙弘为相时,基本形成了一套知识分子通过研习经学而进入官场的制度。

同时,汉武帝重用儒生,用高官厚禄把精通儒术的知识分子吸收到各级政府之中,比如,任用"好儒术"的田蚡为丞相,并放手让他排挤不研究儒学的人。五经博士公孙弘也位至丞相,改变了汉初由有军功却不学无术的人担任丞相的局面。

此外,还采用儒生建议,对帝制做了诸多修改,以更符合"大一统"的理念。比如,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接受儒生"封禅则能仙"的建议,举行隆重威严的封禅礼,神化儒学,神化皇权。按五行学说,秦是"水德",那汉则是克秦的"土德",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前104)根据"土德"的要求,重新改订了礼制和历法,是为"太初改制"。根据儒家符瑞之说,新定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年号,每一年号对应的时限定为6年。

同类推荐
  •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4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惊天暴动

    惊天暴动

    一条活鱼摆在面前不同的厨师可以弄出不同的味道,同样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由于作者选材角度、语言风格的不同,其艺术效果也就不一样。天国史料浩如烟海,各种各样的记载名目繁多,单纯去看那些资料会感到头疼。如何形象地再现那段历史,较为真实合理的刻画人物和事件,是我几十年的追求。
  • 镰刀锤子话风云

    镰刀锤子话风云

    本书以20世纪八十年历史进程脉络为文化背景,内容涉及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逸事,朴素,纯真,于细微中见精神
  • 风月天唐

    风月天唐

    两坛男儿烈酒,丰塑乱世铁骨柔情;三分历史笔墨,书尽别样世事沧桑;QQ群:179648838新书《江山权色》,新笔名:倦孤心,已发布。在创世中文网,以及qq阅读app都可以搜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看。
  • 抗日之无敌强兵

    抗日之无敌强兵

    现代特种兵孙卫国魂穿抗日战场,打鬼子灭汉奸,成就无敌强兵。“我们手中有枪,腰中有剑,何以让区区三岛倭奴亡我中华。宁碎头颅,还我山河!”——孙卫国。
热门推荐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血腥的盛唐5:盛极而衰,安史之乱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修仙那些年

    修仙那些年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笑凡尘三千事。饮罢一壶忘一事,不胜人间一场醉。
  • 华胥引

    华胥引

    若用生命换一个过往完美的幻境,你可否答应?或许你会摇头,但她们应了。在这个发生在乱世的故事里,卫国公主以身殉国,依靠鲛珠死而复生。当她弹起华胥调,便生死人肉白骨,探入梦境与回忆。以命易梦轻叹悲欢离合一场戏,黄梁之后,尚剩几何?而她与亡她国家的陈国世子一次一次于幻境中相遇,身份两重,缘也两重。对他们而言,世界的倾塌只需要那么轻轻一句话,无奈痛苦的现实,难以承受的痛,不如只求在梦中得到一个圆满。
  • 狐王追妻万万次

    狐王追妻万万次

    一个十岁萌娃突然出现,一朝穿越,抱着她大喊“亲亲娘亲!”“等等……我是你娘亲,是妖娆美艳的九尾狐王?是仙姿潇洒的天宫上仙?还是霸气冷傲的千年魔王?“嗷,你爹爹是谁?”于是,顾浅浅横跨三个时空寻找三世恋人,一大一小的两只,都喜欢怎么选?点兵点将……”正当顾浅浅左右为难时,开始了一场逆天的五界寻亲大战!
  • 错嫁,先婚后爱

    错嫁,先婚后爱

    在云大校道旁的一家西餐厅,靠窗的一桌坐着两个年轻漂亮的女生。卫子凌端起咖啡悠然的品尝着,却不料对面的女生扑通的一下跪在地下,捂脸声泪俱下的哭求道:“卫小姐,求求你,我肚子里已经怀有君临的孩子,我不想孩子未出生就失去了爸爸,做一个见不得光的私生子,请你谅解一个做母亲的心情。”“你先起来吧。”卫子凌将咖啡放回在桌面上,脸色有些绷紧。妙倩微喜的坐回到自已的座位上,揉捏……
  • 烟花女子

    烟花女子

    烟花之地,烟花女子,沦入风尘,后面的酸楚自是无人能够体会。而从良之后的日子呢,又有谁能知晓,真的是脱离苦海,苦尽甘来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