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600000006

第6章 百家争鸣(2)

"礼"的思想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观念,荀子强调,"礼"是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和治国的根本,即"人道之极",同时也是至高无上、永恒存在的最高原则。在自然观方面,荀子反对信仰天命鬼神,强调人定胜天。在人性问题上,他主张"性恶论"。荀子不少名言流传后世,诸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均为劝人向学的警句。

在中国封建社会前期,荀子的地位颇高,但自宋代以后,理学家往往抬高孟子而贬抑荀子,将他从儒家道统中剔除。但荀子的思想学说影响颇为深广,如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孔子、孟子和荀子不仅奠定了儒学的根基,他们的思想也全面渗透到中国人的政治、文化及社会生活领域,同时还影响了中国周边一些地区的文化生态,尤其是孔子和孟子,堪称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三、墨家和法家

墨家和法家也都是战国时代的显学,墨家为墨子(约前479-前381)所开创,故名"墨家";法家崇尚以法治国,故名"法家"。

墨子与墨家墨子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相传他早年受过儒家教育,后抛弃儒学,另创墨家学派,反对儒家的繁文缛节。墨子的弟子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墨家有着严格的纪律,他们结成团体,过着极其艰苦的苦修生活。墨子的学说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平民和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思想主要保存在记录墨子言论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反对诸侯国之间的攻伐抢夺,对强凌弱、富侮贫、贵傲贱、诈欺愚这类社会现象十分痛恨,认为这些是"天下之大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不平等现象,是因天下人不相爱所致。"非攻"就是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但对防御战,墨子是支持的。

墨子精通兵法器械,曾经多次带人协助弱国守城。据说,楚惠王年间,被木匠奉为祖师爷的鲁班帮楚国造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知道后,从齐国起程,日夜不停,奔走千里,废了三双鞋子,面见楚王阻止其攻宋。楚王不听,墨子让鲁班为攻,自己为守,演示战争。鲁班攻了九次,都为墨子击退。楚王欲杀墨子以绝后患,墨子坦然说道:"你杀了我也没有用,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带着守城器械到宋国去了。"楚王无奈地说道:"吾请无攻宋矣",只好放弃攻宋的打算。

墨子在政治上主张"尚贤",认为君主应该举用贤才,而不问其身份等级。他抨击"骨肉之亲无故富贵"的世卿世禄制度,斥责这种制度是产生暴政的根源之一。他赞同的用人之道是"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反映了平民要求参与政治的意愿。

诸子之中,墨家最具有劳动人民的特色。墨子重视劳动,认为人要靠劳动才能生活,不出力劳动就不能生存,"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就是这个意思。不劳而获,是不仁不义的行为。墨子还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反对贵族的铺张浪费。他指责贵族"暴夺民衣食之财"用来奢侈享乐。

墨家不但注重言传,还注重身教,生活十分俭朴。墨家的人全部葛衣短衫,力行劳作。墨子自己也吃粗粮,住茅屋,还鼓励弟子们以吃苦为乐。正因为如此,墨子才深知民间疾苦,才对儒家提倡的繁琐礼制表示抗议。

墨家由于贴近平民,在墨子晚年和身后,墨家渐渐成了战国时很有影响的学说,与儒家学说分庭抗礼。不过,在秦朝以后,墨家不再为世所重。

韩非与法家法家在战国时期扮演着改革者的角色,是先秦诸子最为重视法律的学派。战国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等人,都是各国变法运动的倡导者。后期的代表人物有韩非(约前280-前233)、李斯等人。这里主要讨论韩非的法家思想。

韩非,也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贵族。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后来任秦朝丞相的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据说韩非言辞拙讷,不善交际,与人辩论,常常语塞脸红。不过,韩非文采出众,下笔成章,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

韩国在战国七雄中处于劣势,韩非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国家的落后局面,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说难》等名篇。

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为使韩非为秦所用,秦王特派大军攻打韩国,逼韩王交出韩非。韩王对其本不重用,在重兵压境之下,同意韩非到秦国效力。韩非来到秦国,很受重用。但韩非不善言辞交际,又受李斯所忌。李斯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说他是韩国宗室,并非真心为秦效力。韩非被投入监狱,在狱中自杀。

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国得到了实施。韩非的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总结了战国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治"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认为人性本恶,人生来是自私自利的,统治者与民众的关系是建立在利害矛盾之上的,统治必须建立在暴力和刑法的基础之上。人的心理无不"畏诛而利庆赏",君主的职责就在于利用"刑"、"德",使民众畏威而臣服。他提倡严刑峻法,轻罪重判,认为这样可以使"小过不生,大罪不至"。

法家崇尚专制,战国早期法家有的重视"法"(即法律、法令),有的重视"术"(权术,即君王控制驾驭臣民的手段),有的重视"势"(权势,即君临臣民的客观条件),从不同角度提出加强君权的主张。韩非认为这些都只强调了一个方面,要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法、术、势缺一不可。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韩非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要严格控制地方。

法家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的有力推动者,坚信变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韩非继承了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思想,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观点,主张"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以变法来增强自身实力,应对变幻莫测的时局。

法家重视法律,反对儒家的"礼"。韩非反对贵族特权,认为应按功劳与才能的大小授予官职,维护贵族特权的礼制则是落后不公。韩非主张"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法不阿贵"的思想,这是对中国法制思想的重大贡献。

韩非的思想为后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即使是在确立儒家独尊的地位以后,法家思想在历代统治者心目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德治"与"法治"实际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两大传统,影响异常深远。

四、士阶层的兴起

在春秋战国时期激剧的社会变动之中,中国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士,逐步兴起。他们胸怀治国用兵之策,游走于天下诸侯之间,或为吏,或为将,或为师,成为这一战火与思想交织时代的风云人物,也开启了中国两千余年来士之传统。

在周制中,士是贵族中的最低阶层,排在诸侯、卿大夫之后。士不仅是一种爵位,有一定的"食田",还可以担任官职。经受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教育的士,是各诸侯国重要的人才来源。

在春秋以前,士作为一个等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士之子恒为士"。但到战国以后,世卿世禄制及宗法制度受到破坏,士逐渐转变为社会上的一个新兴阶层。这时士的来源除了贵族之外,更主要的是由社会底层凭借个人的才能而进入到士的行列。这时的士主要成为一种与个人才能和品性有关的称谓,其地位高低不太受出身的限制。

在当时许多著述中,常常把士作为一个介于大夫与庶人之间的特定等级来看待。《荀子·王制》中说:"农农,士士,工工,商商。"《孟子·离娄下》中说:"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说明士已经带有一些职业分类的意味了。

不过,战国时期士的成分非常庞杂。《墨子·杂守》中把士分为"谋士"、"勇士"、"巧士"、"使士"。《庄子·徐无鬼》把士分为"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教之士"、"仁义之士"等。士的行迹涉及各个领域、各个行业,诸子百家,绝大多数都属于士阶层。

战国时期,也是士阶层的政治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的时代。"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各诸侯国纷纷以礼贤下士的姿态寻求能够治国平天下的良相良将,魏、秦、楚等国的变法无不从重"士"开始。齐国设稷下学宫,招揽了上千的文人学士在这里讲学论道,一时人才济济。

七雄之中,地处北部的燕国国力较弱,曾被齐国攻破。燕昭王为雪前耻,四处访求贤士来辅佐自己。谋臣郭隗给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是古时有国君派人持千金访购千里马,三年未成。又派侍臣去,结果这位侍臣花五百金带回一副千里马的骨架。国君大怒,侍臣回答说:"如果天下人都知道您为千里马之骨都不惜重金,还愁没有好马来吗?"果然不出一年,就得到三匹千里马。郭隗劝谏燕昭王,如礼聘贤士由他郭隗始,那比他更有才的人就会不远千里而至。昭王从其言,筑黄金台,尊其为师,优礼相待。燕王求贤之名一出,乐毅、剧辛等名将纷纷由他国前来。后来乐毅率军攻破齐军七十余城,差点将齐国灭亡。

战国中晚期,养士已经成为国家争夺人才的手段,国君、权臣以养士为时尚。养士最为著名的"战国四君子",即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四人都是王室贵族。据史书记载,"四君子"门下的食客都超过三千人,既有贤臣良将,也有鸡鸣狗盗之徒。秦昭襄王称赞孟尝君善于结交各种人才,说:"孟君门下,如通物之市,无物不有。"平原君门下也人才济济,"文武备具",他曾自夸:一旦有事,"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信陵君"仁而下士",使得周围数千里的游士"争往归之","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秦相吕不韦、燕国太子丹,门下也都收养有上千门客,规模远远大于春秋时期。

诸侯竞相养士、尊士,造成人才大量集中,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战国策·秦策三》中载:"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而欲攻秦",使得秦王颇为忧虑,可见人才归附的威力。士则"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或对朝廷的大政方针提出建议;或备选出任官职;或临危受命,出使他国,显扬君威,不辱使命。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本为赵国权臣缪贤的门客,受命携带赵国珍宝和氏璧与秦国交涉,秦国佯称愿以十五城来交换,但实际上没有诚意,千方百计想无偿占有和氏璧。当时赵国势弱,蔺相如既要保全和氏璧又不能激怒秦国,处境非常危险。在秦廷之上,蔺相如不畏刀斧,巧施妙计,最终挫败秦国的阴谋。蔺相如由于完璧归赵有功,受到赵王的重用,拜为赵国的上卿。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完璧归赵"的典故。蔺相如充分展示了士智勇双全的形象,堪称当时士阶层的典范。

士之所以成为士不是因其经济地位,而是由于其才学与品行,当时社会上形成了尊士之风。《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文,指孟尝君---引者注)等。"孟子也曾公开批评梁惠王:"不仁哉,梁惠王也。"史载魏文侯的太子击在都城遇到田子方,于是停车拜礼,田子方并不礼让。太子击问他是贫贱者"骄人",还是富贵者"骄人"时,田子方说:"亦贫贱者骄人耳。"意思是说,富贵者如过于高傲,可能会失去富贵;贫贱者如言行不合,则另谋高就。这一方面可以看出田子方本人具有士之傲气,另一方面也说明士是以自身才能来追求显达,有一定的选择自由。战国时期不缺乏明君忠臣的例子,但"士无常君,国无定臣"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儒家对士的精神特质论述颇多。孔子说:"士志于道",又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是有很远大的志向、很重大的使命的。他批评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哉",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自己的衣食住行,没有远大的理想,不可以称为士。孟子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如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又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即使再穷困,也不可以放弃道义上的追求。可见,他们多将士视为知识与道义的结合体。这种独立、自由意识的觉醒与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及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创造了重要条件。

"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亡之秋也",这准确反映了此时士阶层的兴起及其重要的社会地位。战国以后,士阶层逐步演变为知识阶层与官吏阶层的混合体,成为中国古代王朝体制的支柱。但在思想层面,此后两千余年士的标准虽有变化,但其志于道、心忧天下的特性始终未变。士之所以为士,也正因其存在精神上的超越性。

同类推荐
  • 巅峰权臣

    巅峰权臣

    周世平,小公务员,犯错弃世,穿越来到大周朝,凭借着过人的认知,特殊的运气,纵横四方,且看他掌握权柄,辅佐皇室、振兴家族、对抗世家、统一中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博弈,直至巅峰。权臣是什么,上可以挟天子令诸侯,下可以护全家人,享受荣华富贵,醉卧美人膝,醒掌杀人权,快意人生,谁人不羡慕。
  • 清朝大历史

    清朝大历史

    本书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
  •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局道中的历史博弈

    本书撷取了57个最著名的历史片段,依据局中所反映出的核心要素,分类探查其中所包含的“规则”,认知其中所体现的"局道"。不只是历史故事,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典范。
  •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掌上帝国之战国时代

    沙场点兵,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坐拥美女。教你如何逆袭高富帅,斗智斗勇变男神。一看就根本停不下来的战国时代。
  •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爱上妖孽老公

    爱上妖孽老公

    他是妖,蛮横地将她扔在了一个奇怪的世界。这里,所有的动物都会说话。妖怪的世界,却只有她一个人!直到有一日,这个山谷不再平静。无数的大妖从空中飞来,她也看到他的影子。她原本想过去讨回一个公道的,没想到却吞了一块人人抢夺的石头。于是,她的人生不再平静,和那“头“酷酷”的帅妖走在了一起。她决定嫁给他,不曾想自己的小腹却渐渐隆了起来。可恶的小黑犬笑嘻嘻地告诉她:”恭喜你,怀孕了。“她却欢喜不起来,因为他从未碰过她,而她也一直守身如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推荐凌风的新文玄幻作品《风起苍穹》
  • 异界战灵

    异界战灵

    十八岁才苏醒战灵的肖凛从被人耻笑的废物一跃变成了超级天才,为了不让天才夭折,流云宗将其秘密送下山……人类品阶:共九重,战兵,战士,战卫,战校,战将,战王,战皇,战圣,战神每一阶分九品。灵兽与之一样。灵器划分:日月星三等,上中下三品。战技划分:日月星三级,上中下三品。
  • 恶魔的野丫头

    恶魔的野丫头

    我痛改以前,把他当作我最真命的天子!或许人各有志,各有命格,为何我的爱情却在孤寂中走过。爱上了他,因为爱,却注定无法在一起。再次相遇,已为人母。擦肩而过,只因为各自都有着各自的幸福。却不料心中却有着冲动的涟漪,是否继续告诉他一切还是隐瞒他,一生一世……
  • 曾国藩做人智慧,胡雪岩经商谋略

    曾国藩做人智慧,胡雪岩经商谋略

    商海博弈必读胡雪岩,官商策略,商战权谋打造一代红顶商人;为人处世须学曾国藩,内圣外王,传统智慧成就一代中兴名臣。为官经商、创业投资、突破困局、持家教子……让我们在曾国藩、胡雪岩的传奇人生中找到最传统的中国式智慧。
  • 腾游九天

    腾游九天

    龙腾因家族变故遭人追杀,被一块神秘玉佩所搭救,重生于剑灵大陆,这是死亡的结束,又是生命的开始!他是一个外表随意、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他是一个心思缜密,睚眦必报的人;他也是一个让无数男人嫉妒得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乌龙女追夫记

    乌龙女追夫记

    外表清秀乖巧的郑窈娘实则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为了避免嫁给八十老翁做小妾的悲惨命运,她毅然离家出走,上京追寻她梦里的完美夫君——名动天下的如花公子潘沉玉。然而,这追夫大计从一开始就厄运连连:先是被迫带上小弟这个拖油瓶,而后又遇见死不救的黑心男,险些出师未捷身先死。为了自己的终身幸福,坚强的郑窈娘继续前行,历经千辛万苦,眼看就要见到自己的梦中情人时,怎知黑心男再度出现,硬是搅黄了她的好事。可怜的郑窈娘面对恶势力仍然不曲不挠,进不了潘府,她就曲线救国,到潘夫人的娘家定远侯府就职行不行?没搞错吧,定远侯的世子怎么和黑心男长的一样。
  • 擒妃记

    擒妃记

    她是地位低贱的姨娘的女儿,却不是任人宰割的怯弱的庶女。为了自保而示弱,为了生存而爆发。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屠之。对敌人毫不手软,对朋友忠肝义胆。如花的笑靥掩饰着凌厉的杀伐之气,玲珑的娇躯包裹着无法忽视的耀眼光芒。妖孽的女人身边必有妖孽的男人,温柔的背后,是蚀骨沉沦还是甜蜜天堂?凰飞于天,凤必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