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47

第47章 佛教的认识论(下)(5)

不仅如此,“此法即心,心外无法,此心即法,法外无心。……心即是法,法即是心”(同上)。心不是“见闻觉知”,而是“本源清净心,常自圆明遍照”(同上)。也就是宇宙万物的清净本体。希运排斥人们通常的感性和理性的活动,主张直指心源。希运弟子义玄又创立临济宗,形成峻烈的宗风。他提倡大机大用,棒喝齐施,把种种机用和一切言句都安措在剑刃口子上,逼人顿悟。临济宗是在禅宗各派中对修持方式作了最大变革的流派,影响也最大最久。马祖后形成的另一系是沩仰宗,创始人之一沩山灵,也主张“以思无思之妙,返思灵焰之无穷,思尽还源,性相常住。事理不二,真佛如如”(《五灯会元》卷九《仰山慧寂禅师》)。强调借寻思的方便以触发顿悟,重视事理并行,识心达本。

(二)即事而真“即事”是不离开日常行事,“真”,真实,本性、道、理、空。“即事而真”是指在禅修时从个别的事象上体悟、显现出性、理、空来。这种禅法和境界是青原行思门下石头希迁(700—790)提出的。相传希迁读僧肇《肇论》中“会万物为己者其唯圣人乎”句,深受启发,于是仿照道家《参同契》,也作《参同契》来发挥禅法。希迁所讲的“参”,指参差互殊的万物各不相犯;“同”是讲万物虽然殊异但又是互相渗透、统一的,是“名异体一”;“契”是说修禅者在日常行事中要体悟、契会万物既异又同的道理。这个理是众生本心所具有的,由此理也就是心、本心。理与事并不相同,理是本,事是末,是有区别的。理与事又不分开,是统一的,要互相联系起来看。修禅者在禅观时要善于从具体的事象上体证全体的理,会末归本,返归本源一心,也就达到“即事而真”的境界。希迁倡导的这种禅法,开辟了青原一系的宗风。

希迁经药山惟俨再传云岩昙晟,又提出“宝镜三昧”法门,主张在禅观时观照万物应当像面临宝镜一样,镜外是形相,镜内是影子,形影对显,形怎样影也就怎样,镜里的影子就是镜外形相的显现,影即是形,这是通过具体事象以显现出理的形象比喻。昙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希迁倡导的由个别体现全体的境界。希迁禅法的流传,导致后来曹洞、云门和法眼三宗的成立,这些派系的禅法都是“即事而真”宗旨的阐扬。

“触类是道”和“即事而真”是慧能以后禅宗内部的两种禅法、两种宗风。“触类是道”侧重于从道、理着眼,主张理体现到个别的事象上,所见的事象也无不是道。“即事而真”则从客观的事象出发,强调从纷繁复杂的个别事象中看出全体理,所见的各种个别的事无不是理。

从认识论来说,这两种禅法的实质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共同达到理事圆融的境界。这两种禅观涉及认识中的个别与一般、殊相与共相的关系,揭示了不同的认识途径,包含着辩证法因素。

三、四料简、四宾主与四照用临济宗创始人义玄(?—867)继承道一、希运的“触类是道”的思想,进一步宣传一念心觉悟当下就是佛的主张,强调真正修禅人并不着意追求佛果,而是随缘任运,不为外物所拘。他接引学人就从这种根本宗旨出发,棒喝兼施,机锋峻烈,单刀直入,为学人解除所受外物的束缚,以证悟触类都是道的禅理。义玄确定了接受学人的原则、重点、方式、标准等一系列设施,以破除学人对“我”、“法”两种偏见的执著(“我执”、“法执”),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四料简”、“四宾主”和“四照用”。

(一)四料简“料”,度量。“简”,简别。“四料简”,四种简别。这是根据修禅人的不同主观条件(“根器”)和迷悟情况,而采取的有针对性的教授方法。义玄说:“我有时夺人不夺境,有时夺境不夺人,有时人、境俱夺,有时人、境俱不夺。”(《人天眼目》卷一)“夺人”,指出人无真正实体,否定对人生的世俗见解,破除众生的“我执”。“夺境”,指出外界事物是空的,破除“法执”。根据学人“我执”和“法执”的情况,对于执著我见为实有的人,着重破除“我执”;对于执著外物为实有的人,着重破除“法执”;对于人生和外物都执著的人,两者都破;对于那种人生和外物都不执著的人,两者都不破。

(二)四宾主“宾”,参学者。“主”,禅师。宾主,即师生,或者说是通禅理者和不通禅理者。“四宾主”是禅师和学人问答的四种情况和结局,区分参禅迷悟的四种类别。区分迷悟的标准是看对人生、外境是否执著,这也是是否体悟禅理的分界线,不执著是主,是悟,执著是宾,是迷。具体说,“宾看主”,禅师不懂禅理,学人懂得禅理;“主看宾”,禅师懂得禅理,学人不懂禅理;“主看主”,师生双方都懂禅理;“宾看宾”,师生双方都不懂禅理。四宾主全面地区分了师生答问的四种类型,是有意义的,但它以否定主客体的客观实在性为禅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片面的、颠倒的主张。

(三)四照用“照”,观照,指对客体的认识。“用”,功用,指对主体的认识。“四照用”就是针对学人对主客体的认识情况而采用的四种不同方式,以分别破除“我执”和“法执”,破除对主客体执为实有的观点。具体地说,“先照后用”,对于执著客体为实有的人,先破“法执”;“先用后照”,对于执著主体为实有的人,先破“我执”;“照用同时”,对于主客体都执著为实有的人,同时破我、法二执;“照用不同时”,对于主客体都不执著为实有的人,给予肯定,不用再破除了,这类人已经获得禅悟,应机接物,触类是道,只要注意修持就是了。

四料简、四宾主和四照用,都是临济宗人接引学人的说教模式,其中四料简和四照用是相近的,都是着重于对主体和客体执为实有的观点的破除。四宾主的区分也以是否破除对主体和客体执为实有为标准。这些做法的目的在于启示学人排除世俗见解,返归本心,见性成佛。这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心性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具体方法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带有鲜明的针对性、灵活性,反映了方法论上的某些规律性。此外,临济宗人的四分法思维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认识的类型、标准和方法的某种特征。

四、曹洞五位与云门三句(一)曹洞五位曹洞宗创始人良价(807—869)和本寂(840—901)继承石头希迁的“即事而真”的观点,吸取《周易》阴阳八卦组合的方法,从事(个别)理(全体)及其交涉关系出发,提出多种五位的说法来接引学人,通过事以显理来指导禅修。曹洞宗的这套说法,世称“曹洞五位”。“五位”,就是五种形式。曹洞五位包括功勋、正偏、君臣等五种形式,其中功勋五位“向、奉、功、共功、功功”,是用以判断禅修的深浅的,而正偏五位、君臣五位则是显示理事关系的,是正与偏、君与臣分别互相配合而构成的形式,也是五位中最为重要、最具有认识论意义的。

正偏五位和君臣五位是:

正中偏君位偏中正臣位正中来君视臣偏中至臣向君兼中到君臣合“正”,指体、空、真、理、净、黑;“偏”,指用、有(色)、俗、事、染、白;“兼”,指非正非偏,亦即中道。“君”与“臣”,是以封建等级称谓喻指正与偏,即君为正位,臣为偏位。正偏、君臣都是中国语言,正、君和偏、臣分别代表事物的主次。从哲学上看,正、君是指世界万有的本体、本性,代表理,偏、臣是指世界千差万殊的现象,代表事。曹洞宗人认为宇宙万有的本原是理(真如、佛性),事(现象)是理的显现。他们根据这种理事关系,运用正偏、君臣互相配合而构成了五种认识形式和教学形式。教学时有敲有唱,要学人从中听出偏正、君臣的区别及相互关系。正偏五位和君臣五位的具体内容是:

“正中偏”,是正中之偏,正位的体具有偏位的用。体是能具,用是所具,能具的体定为君臣五位的君位。习禅者悟解体中的用,从体起用。

“偏中正”,是偏中之正,偏位的用具有正位的体。用是能具,体是所具,能具的用定为君臣五位的臣位。习禅者悟解用中的体,事中的理,觉知一切现象都是真如、空性,摄用归体。

“正中来”,是指一切现象如理随缘而起,是君臣五位的君视臣位。习禅者在此位是由体起用,按照理去修行。

“偏中至”,谓用全合乎体,从现象到本体,是君臣五位的臣向君位。习禅者于此位是终日修而远离修念,终日用而不见功用。

“兼中到”,非正非偏,体用兼到,理事并行,内外和合,是君臣五位的君臣合位,是习禅者的最高果位。

正偏五位和君臣五位是由理与事、本体与现象的回互交错关系而定的,前两位是禅修的初步阶段,三、四位是禅修的较高阶段,第五位是禅修的最高阶段。这也就是习禅者在修行上由浅入深的功勋五位。

正偏五位和君臣五位是对理事、体用关系的五种认识程序和认识模式,依次是体起用,理起事;用具体,事具理;用归体,事归理;用合体,事合理;体用双兼、俱泯,理事并行、同泯。前四种虽然逐渐深化,但都各有所偏。或偏于体、理,或偏于用、事,只有第五位体用兼带、理事圆融,才是最高认识境界和最高解脱境界。曹洞五位体现了曹洞宗人由事见理的认识论观念,第二位“偏中正”,第四位“偏中至”,第五位“兼中到”,都程度不同地反映了这种理事不离、即事而真的主张。

从理论思维来说,曹洞宗的五位说抓住了本体与现象的重大哲学问题,能从本末的角度探索其种种关系,并主张体用合一、理事圆融,这是有意义的,作为一种引导认识逐渐深化的教学方法也确有其独到的细密深刻之处。曹洞宗所说的本体是真如、理、空性、佛性,其内容比较复杂,但就其基本点来说,不是指众生和事物的内在的体,而是指人们头脑中虚构出来的观念,由此展开的理事关系的内涵,也不可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二)云门三句禅宗青原法系经数传又有文偃(864—949)创立云门宗。文偃上承石头希迁等人的“即事而真”的见解,创设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文偃的法嗣德山缘密禅师所总结的著名的云门三句:

我有三句语示汝诸人:一句函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流。

作么生辨?若辨得出,有参学分;若辨不出,长安路上辊辊地。(《五灯会元》卷十五《云门宗·德山缘密禅师》)“函盖乾坤”句,后有颂阐释说:“乾坤并万象,地狱及天堂,物物皆真现,头头总不伤。

”(《人天眼目》卷二)“真”,真如,佛性。这是说,宇宙一切,包括地狱天堂,头头物物,都是真如妙体的显现,都有佛性。这也就是所谓“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中),“一切现成”,不需任何改变。这是云门宗对宇宙万物的生成和本性的总看法。

“截断众流”句,是接引学人认识事物的方法。有颂阐释说:“堆山积岳来,一一尽尘埃。

更拟论玄妙,冰消瓦解摧。”(同上)这是强调纤尘不立,用一句话或一个字回答学人的提问,使之蓦地截断转机,不容拟议,体会真理不可名说,无路可走,转而向内心领悟世间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立,破除各种执著,径直地去体证真如。

“随波逐流”句,也是接引学人的教学方法,有颂阐释说:“辨口利词问,高低总不亏。还如应病药,诊候在临时。”(同上)是说对参学者要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情况灵活说法。

云门三句,又称“云门剑”、“吹毛剑”,喻其无比锋利,能斩尽一切妄念、执著,获得思想解脱。所以人称云门宗风是“孤危耸峻,人难凑泊”(《人天眼目》卷二),十分险峻而简洁高古。

云门三句,分别说明了对世界万物的看法和接引参禅者的方法(即所谓“机用”),可以说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云门三句中贯穿着理事关系的思想。“函盖天地”,合天盖地,融摄一切,是真如,即理。“截断众流”,是一个断面,是事。理是全体,事是个别。通过“截断众流”,体证真如,就是“即事见真”。总之,所谓云门三句,实质上是通过极富特征的直观去体证宇宙本体,使主体返归本性、体悟宇宙本体,进而使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学说和方法。

五、机锋与棒喝上面我们介绍了慧能以后禅宗各派的独特的认识方式和教学方法,在这些认识方式和教学方法中,禅师普遍运用了“机锋”与“棒喝”的形式,这些形式在晚唐时更发展成为各派的主要教学方式。

(一)机锋“机”,几微,动作之微妙,此指禅机。“锋”,锋利,尤喻语言的锐利。机锋是禅师和学人问答迅捷锐利,语言含蓄微妙,不落迹象,激人证悟的语句。禅师以锐利的语言开导学人,此种教学方法称为“机用”。禅师和学人用锐利语言表达的主题与境界,称为“机境”。

禅师开导学人的一言一行都被认为含有“机要秘诀”,给人以启迪,令人触机生解,称为“禅机”。随着机锋的广泛运用,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师徒答问句式,这些句式的原始记录,不加文字修饰,就成为“语录”。由于这些问答句式的每一条都可作为教学的典型事例,因此后来又有了“公案”。“公案”本来是指公府判断是非的案牍,禅宗认为前辈祖师的问答机缘、言行记录,是一种典型范例,可以用作判断是非迷悟的标准,所以也称之为“公案”,相当于现在的档案。禅宗传灯录编集这类公案达一千七百余条,称为“一千七百则公案”。

后期禅宗学者往往以“拈花微笑”的传说,作为机锋的典范和来源。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时,有大梵天王献上金色波罗花,佛祖当即拈花示众,听众默然不解其意,唯独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祖“拈花”示意,迦叶“微笑”以表领悟,师生心心相印。于是佛祖宣布,这个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付与迦叶。“拈花微笑”被禅宗奉为“以心传心”法门、运用机锋方法的根据,迦叶也被后期禅宗尊为始祖。

禅宗机锋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提问和回答的内容也相当丰富,当时比较集中和广为流行的是两个意义相近的热门话题:“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和“如何是佛法大意”。“祖师”指被奉为东土初祖的菩提达摩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是问菩提达摩自西天来中国传授禅法,其禅意究竟如何。如果能了解“西来大意”,也就了解佛祖的禅的本义,修禅也就入门了。所以通常禅宗师徒见面,学人首先问的是这个问题,“公案”里大量记载着这种提问,但回答却是五花八门,没有雷同的。如“庭前柏树子”、“好大灯笼”、“一寸龟毛重九斤”、“破草鞋”、“屎里蛆儿”、“山河大地”、“西来无意”,以及反问“只今是什么意”等,都是“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的答案。

禅宗人修禅毕竟是为了成佛,所以“如何是佛”也是一个常被提及的问题。史载大梅山法常问马祖禅师:“如何是佛?”答:“即心即佛。”后来马祖又改说为“非心非佛”。法常指斥马祖“惑乱”人心,坚持“即心即佛”说。马祖得知后给予充分的肯定,说“梅子熟也”(见《五灯会元》卷第三《大梅法常禅师》)。又如长庆大安问百丈禅师:“学人欲求识佛,何者即是?”答曰:“大似骑牛觅牛。”(《五灯会元》卷四《长庆大安禅师》)意思是自心是佛,不必他求。后来禅宗语录有许多类似的“牧牛话”,如有的说死后要“作一头水牯牛”,有的还绘图拈颂,更有的还摩岩刻石,以广流传。

禅宗机锋语句的特点是含蓄、简短、形象,有的直接回答,多数并不正面回答,教人自己去体会、证悟。如对“西来意”的回答“庭前柏树子”,意在截断学人别觅禅法的思路,强调大道就在眼前,要在日常行事上用功。它重在启发、引导,重在问者内在的觉悟、体证,是一种颇有特色的方法。

同类推荐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禅里禅外悟人生

    禅里禅外悟人生

    本书是弘一法师透悟佛学要义与人生真谛的集大成之作,书中除了弘一法师的著作之外,还包括他的演讲稿与处世格言,这些内容被梁实秋、林语堂等名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怀疑三部曲

    怀疑三部曲

    这本书里包括了我近年来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我写长篇小说是很不适合的,主要的原因在于记忆力方面的缺陷。我相信如果不能把已写出的每一根线索都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结构,如果不能把写出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风格,对我来说,五万字以下的篇幅是最合适的。但是这样的篇幅不能表达复杂的题目。
  • 小海蒂

    小海蒂

    小海蒂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斯比丽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海蒂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灿漫并心地善良的小女孩。一天她被姨妈带到一个叫德尔芙里的小村庄,暂时交给他爷爷啊鲁姆大叔,在海蒂的种种感化下,性精古怪的的阿鲁姆大叔重新点燃了生活激情。
  • 我若为仙

    我若为仙

    我有大定力,当抵狐媚惑!我有大智慧,当断世间乱!我有大勇气,当斩万千魔!我有大悟性,当成永生仙!我若为仙,定诛邪魔保平安;我若为仙,定叫公平临人间;我若为仙,定让乾坤换新颜;我若为仙,定把仙道重筑建!若生为鲲鹏,则海不能容;若生为凤凰,则烈焰新生。混乱大世界出生的易剑南,真心求道,勇猛精进,但凭手中玉如意,荡尽险难终得道!
  • 因祸得夫:报告师兄我穿越啦

    因祸得夫:报告师兄我穿越啦

    洗衣做饭嫌累,琴棋书画不会!未来皇帝围着她转,她认为是累赘!都快把皇宫闹得底朝天了,她还嫌受罪!这样的人,怎么就穿越了?虽然她在现代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咳咳,打得过小三,斗得过流氓!但是也没有必要穿越吧?穿越也就算了,可一穿越过去她成了行刺失败而锒铛入狱的刺客!原以为她就这样挂了,却没有想到蹲大牢蹲的她居然得到了王爷大儿子的青睐,还阴差阳错的成了皇帝的义女……宣传一下QQ群:425753695(小助手24小时在线互动)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养肺食谱

    养肺食谱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养肺食谱的做法,你能在短时间内享用色香味美的养肺菜肴。既有大众熟悉的传统菜式,也有名厨新近的创新品种,种类齐全,制作简单,操作方便,内容实用。
  • 蝴蝶漫天舞

    蝴蝶漫天舞

    我从家里抬来凳子,它将穿梭我一生的整片时光……,放在小木盒里。暗香浮动,那只蝶儿上已落了一层灰,就如沈柯走的那天他没有看到我灰色的心情,华丽转移。沈柯,用双手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把蝶儿取下,让我将你华丽的青春梦幻转移到我的小木盒里,满屋的蝶儿终于全部取完。就这样来回走了十几趟。我的双手也沾满了灰尘,那是伤了现实淹了梦幻却无言语的青春暗色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穿越囧事:十两皇后

    穿越囧事:十两皇后

    <腾讯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没什么好说的,一个倒霉的女人穿越后的事情,很囧,很无奈,结局是温暖的!言情+小白+武侠+阴谋,总之乱七八糟的事情,多的数不清……
  • 闪婚厚爱

    闪婚厚爱

    【本文女主性格张扬开朗,男主温柔专情,宠文、婚后恋。】*米静,二十七岁,未婚。她家世平平,有个温馨的家,有疼爱她的爸妈。沈凌星,M集团的大股东之一,私家医院的院长,还是个官二代。他明明是黄金单身汉,把他尊贵的身份亮出来,何愁找不到老婆?!可他却总拿着普通医生的身份出来相亲,相亲十九次,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人家姑娘看不上他,另一种是他看不上人家姑娘。而米静则是他十九次相亲的见证者,也是终结者。*她问:“又没遇到合适的?”他嗯了声,同时点了点头。她又问:“你觉得我怎样?”他答:“挺好的!”于是她说:“要不我们结婚吧?”闻言,他没有过多的惊讶,反倒很爽快地点头,“好,我们等会去领证。”*【最动人的爱情是千回百转后,她终于在最成熟的年华,遇见了最美好的他。】@他是她咖啡店里的常客,一开始,她并没有特别注意他,因为店里的女生经常提起他,所以潜移默化中她对他有了些微了解。他喜欢喝蓝山咖啡,经常相亲。其实,她自己也经常相亲,不过,她不是自愿的,而是被她家妈妈逼的。有一天,她遇到了个难缠的相亲对象,刚巧,他坐在邻桌,情急之下,她拉着他做挡箭盾牌。又有一天,大学同学的婚礼上,她遇见了他,也遇见了前男友和当年他们感情中的第三者。而面对“第三者”的挑衅,她拉着他冒充自己的男朋友,解了气,也破了财。…他们都是大龄青年,都被家人逼着频繁相亲,而且他们相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结婚,因此,他们一拍即合,闪婚了。【片段一】某晚,米静带沈凌星回家吃饭。晚饭过后,米静和沈凌星一起下楼。“你.”被沈凌星突袭强吻了,米静眼睛瞪得大大的,一脸错愕。“别动,妈在看呢。”沈凌星紧紧抱着米静,在她耳边温柔低语。“我妈?她在哪里?”“在阳台上。”沈凌星朝不远处的黑色轿车瞥了眼,看到米静前男友扭曲的面部表情后,眼眸划过一抹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