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500000041

第41章 佛教的认识论(上)(6)

三、转识成智瑜伽行派宣传唯识论,归根到底是为了转变世俗的认识观念,由染转净,由迷转悟,成就佛果。《大乘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的“转八识以成四智”的说法,就是宣扬转变八识成就“四智”——“成事、妙观、平等、圆镜”,也就进入佛境了。从认识论来说,转识成智就是要成就菩提,达到认识的终极。

“四智”具有层次性,是依次对治八识中的不同识而后成就的。具体说:(1)“成事智”,也称“作事智”,全称“成所作智”。这种智慧使前五识的感官欲望和感性认识排除干净,专心从事身、口、意三业中的善行,成就自利利他的妙业,这是转变前五识而后得到的。(2)“妙观智”,略称“观智”,全称“妙观察智”。这种智慧是转变第六意识的活动,专心观察各种事物的自相共相,证悟事物实相的妙理。(3)“平等智”,全称“平等性智”。破除第七末那识的我见,转而以无差别的观点观悟一切事物,证得自他平等的妙理,是为平等性智。(4)“圆镜智”,略称“镜智”,全称“大圆镜智”。大圆镜是比喻。这种智慧转使第八阿赖耶识如大圆镜一样,体性清净,毫无杂染,能够照彻万物,显现众生的善恶业和获得功德。

转识成智说表现了瑜伽行派更加重视转变观念的具体修持实践,针对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潜意识分别提出对治的方向,强调具有多重的丰富的智慧是成佛的标志。应当承认,这对塑造理想人格来说有着一般性的理论意义。可是,转识成智的过程,不仅是从宗教道德意识的角度规范、限制人类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而且实际上还排除了人们正常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只能使主体的心灵处于近似无差别的、空寂的状态——一种半虚幻半慰藉的高度精神满足,一种非常神秘的境界。

§§§第六节新因明与量论

大乘中观学派龙树多少运用了唯心辩证法,强调世间知识不是认识的真正手段,肯定概念不能认识人生宇宙的真实。瑜伽行派不同,无著、世亲,尤其是后来的陈那、法称,在方法论上运用传统的因明学及与其密切相关的量论,并加以改造和发展,作为驳斥论敌、宣传教义的工具,从而丰富和推进了逻辑学与认识论。

一、古因明与新因明因明是古印度的“五明”(五种学艺、学问)的一种。“因”,梵文音译是“醯都”,意思是原因、理由、根据。“明”,梵文音译为“费陀”,学术、学艺、学问、学说的意思。因明是集中探讨因的学问,也就是有关推理、证明的学说,有关思维方式的学说。

(一)古因明古代印度因明学是不断演变、发展的,它经历了由辩论术发展为逻辑,再发展为知识论的过程。因明起源很早,但阐发因明的文献完整保存下来的是较晚的《尼耶夜经》。“尼耶夜”

是引导的意思,引导求真理,所以《尼耶夜经》又称《正理经》。据史载,该经是足目(又称乔答摩)所作,传说足目为公元2至3世纪人。《正理经》是尼耶夜派(正理派)关于推理、证明方法的总结,也是古印度逻辑思想的最早总结。经中阐述“量”(知识工具)、“所量”(知识对象)等范畴,提出“五支作法”,也称“五支论式”、“五支推论式”。“支”是部分。五支作法就是规定一个完整的论式包含五个部分:宗(论题)、因(理由)、喻(例证)、合(应用)、结(结论),这是古因明学的基本构成和标志。

瑜伽行派奠基人无著、世亲吸取尼耶夜派的因明理论作为组织自己的唯识学说的方法之一。

世亲更撰写因明专著《论轨》、《论式》,可惜已经失传,只在其他书中零散地保存了部分引文。世亲在其所著中进一步把论辩方式和判定胜负的规则系统化,但他阐发的仍是辩论术,并沿用尼耶夜派的宗、因、喻、合、结为论式的组成规定。

从因明的萌芽到尼耶夜派的《正理经》,再到世亲,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尼耶夜派的思想一般称为“正理”,“因明”的名称始见于瑜伽行派的基本典籍《瑜伽师地论》。历史上称这一长时期的一脉相承的正理、因明学说为“古因明”。

(二)新因明世亲弟子陈那(约440—约520)总结和批判了古因明,革新了因明的面貌,结束了因明学的旧时代,开辟了新因明阶段,完成了由前期的逻辑思想到后期的知识论的转变。陈那的著作很多,其代表作前期是以阐述逻辑思想为中心的《因明正理门论》,后期是以阐发认识论为中心的《集量论》。

新因明与古因明的区别有很多方面,重要的如:

首先,在论式方面,以三支论式代替五支论式。古因明主张论式由宗、因、喻、合、结五部分组成,陈那认为后两分“合”和“结”是前三分的重复,重要的是宗、因、喻三分,后两分可以省略。如以古印度各派常用的成例作对比,两种论式如下图。十分明显,三支论式完全能满足五支论式的要求,这一简化是对古因明论式的重要革新和贡献。

五支论式宗:声是无常(声音是非常住、非永恒的东西);因:所作性故(由行动所造作的缘故);喻:犹如瓶等;合:瓶有所作性,瓶是无常;声有所作性,声也无常;结:故声无常。

三支论式宗:声是无常;因:所作性故;喻:若是所作,见彼无常,犹如瓶等。

其次,在因的方面,如何确定、判别因即理由的正确与否,正或不正,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古因明归纳了若干正因和不正因的类别,但没有充分阐述正因所应当具备的条件。世亲曾吸收其他学派的“三相”说,认为充足理由应当具备三相,但只是经过陈那的刊定之后,才成为区别“新”、“古”因明的主要标志。陈那认为,凡是正因都应当具备三相,“相”通“性”,指性质而言,因三相就是充足理由所应具有的三种性质,具体说是:

第一“遍是宗法性”:“宗”,指论题(“宗”)所标示的事物,“法”,指性质。“遍是宗法性”重在一个“遍”字,表示必须“周延”,强调“因”(理由)所表示的性质,是“宗”所标示的事物普遍具有的。如以上所说“宗:声是无常;因:所作性故”为例,“遍是宗法性”就是说,“所作性”是所有各种“声”普遍具有的性质。如果有一种声音不具有“所作性”,这个因就违背了“遍是宗法性”的要求,也就缺少了第一相。

第二“同品定有性”:“同品”,指具有和论题对事物所描述的同样性质的东西,即同类事物,这里则重在一个“定”字,表示绝无例外。如仍以“宗:声是无常;因:所作性故”为例,“同品”就是指具有无常性质的东西。“定有”,一定有,指同品中一定有些东西具有因所规定的性质,也就是除了声是无常的事物以外,还有一定的事物如瓶等具有因的“所作性”的性质。

“同品定有性”是强调必须还有其他无常的事物含有因的“所作性”的性质,才能确立“声是无常”的论题。如果无常的事物中再没有事物含有因的“所作性”的性质,那么,就不能由于声有所作性,而断定声是无常的。

第三“异品遍无性”:“异品”,指不具有论题对事物所描述的性质的东西,即异类事物,这里也重在一个“遍”字。仍以“宗:声是无常;因:所作性故”为例,“异品”就是指一切不具有“无常”性质的东西,也就是指有常的东西。所谓“异品遍无性”是说异品里普遍没有因的“所作性”的性质。第三相是要强调如果在有常的事物中也具有因的“所作性”的性质,就不能用“所作性”这个因作为充分理由去论证“声是无常”的论题。

陈那对于因三相说的刊定,对于判别理由的正与不正提出了有效的方法,是对因明学的重大发展。

再次,在喻的方面,新因明也作了重要的改造。仍以前面所说的五支论式和三支论式的内容为例。这里新因明三支论式所举的喻支是“同喻”喻分同喻和异喻。以此处所述三支论式喻支的内容为例,和同喻不同,异喻是“若是其常,是非所作,犹如空等”。“空”不是造作成的,是永恒的。异喻就是以具有与声相异属性的事物为喻。,同喻是以与声同具无常属性的事物为喻,和古因明的喻单举“犹如瓶等”不同,在前面加了“若是所作,见彼无常”这一假言判断,揭示了对象有无某种属性依赖于某种条件,亦即揭示了属性与条件的联系,如“无常”的属性是由于“所作”决定的。这样就不是瓶和声之间的、从特殊到特殊的类比推理,而是从“若是所作,见彼无常”进行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这是对因明喻支的重要发展。

由于陈那对古因明所作的种种变革,就使因明学成为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陈那的学说后由弟子商羯罗主(又名天主)所发扬,他撰写的《因明入正理论》,也是新因明的代表作。陈那的《因明正理门论》和商羯罗主的《因明入正理论》均由玄奘译成汉文。玄奘弟子窥基所作《因明入正理论疏》,简称《因明大疏》,也是研究新因明的重要典籍。

继陈那之后,法称(达摩诘)进一步改革了三支论式,仍以上面所举三支论式为例,改革后可表述为:

若是所作,见彼无常;声是所作;声是无常。

这是把原来最后一支喻体的部分提到最前面,把原来的宗支置于最后。这三支按先后顺序分别相当于逻辑三段论式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这种顺序的调整,就构成了从一般认识应用到个别事例上的演绎推理方式,并与一般人的运思顺序相一致,把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述统一了起来,这确是一个进步。法称还将三支论式的因和喻合为一体,认为喻是起因的辅助作用的,是加强对理由的申述,因若用语言文字表达得更充分、更明确的话,也就自然包含了喻的意义,喻也就不必再举了。也就是说,作为纯粹的演绎推理,就不用再举具体事物作为比喻了。

二、现量与比量陈那在创立新因明学的过程中,突破了古因明以辩论为重点的局限,为辩论的立(证明)和破(驳斥)提供了“量论”即认识论的根据,从而把因明的重点转向如何认识真理和如何证明真理的探讨,进一步改变了因明的格局和结构。陈那在后期模仿《阿毗达磨集论》的体裁,把自己有关“量”的著作加以剪裁、提炼、总结,成《集量论》一书,集中阐述认识论思想。唐代著名僧人义净曾将《集量论》译成汉文,但不久即散佚,仅存藏译本。近人法尊法师于1980年编译了汉文《集量论略解》一书。陈那再传弟子法称曾撰《释量论》、《量抉择论》和《正理一滴论》(有今人王森据梵文原本和杨化群据藏文的两种汉译本),阐发《集量论》的要义,继承和发展了陈那的量论学说。

同类推荐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读佛即是拜佛:六祖慧能传

    六祖慧能的一生,既是一个充满奇遇与追杀的故事,也是一场演绎人性与佛性的智慧之旅。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热门推荐
  • 家常菜谱精选128例

    家常菜谱精选128例

    用舌尖感受自然地馈赠。精选日常生活中最常吃的、最想吃的、烹饪起来简单省时的、吃起来美味且健康的家常菜,与家人一起用舌尖感受美食,用味觉体验人生。
  • 绝色之赌场皇后

    绝色之赌场皇后

    片段一:“小子,我说,”一个穿着乞丐装,头上盖着一顶打满补丁的人吊儿郎当的走到他的面前,那人生的唇红齿白,皮肤白皙靓丽,吹弹可破,明明就是一个女人,却装出来一种酷毙似的男人的口气,“你就陪大爷我玩一局怎么样?”“玩就玩,谁怕谁啊!”他撇了撇嘴,“不过,我可从来不喜欢用金钱下赌注啊。”“好!”那人兴致勃勃的一抬脚,将自己的靴子架到长凳上,“本大爷也不喜欢!你想用什么?”“我要是赢了,你就嫁给我,怎么样?”“你.”片段二:“去,把皇后娘娘给朕找来!”尹孝君怀抱着一名美丽的女子,非常温柔的对这个女子看了一眼,却忽然怒发冲冠,冲着旁边垂首侍立的太监宫女们狠狠的吼着,“要是找不到她回来你们都别想要脑袋!”“找到娘娘怎么劝他啊…”一个老太监赶忙迎上去,扑通一下跪到了地上,脸上还不住的渗下冷汗来。“告诉她,就说是朕的母后和爱妃都想要和她玩牌了,再不回来,朕就不再让她去赌场鬼混!”喜欢的请收藏,推荐.....谢谢~~撒花~~~~本文到最后还是入V了,莺感到实在对不起大家,但是,入V也是莺的一种谋生方式,希望亲们体谅一下莺!拍砖头的,可以轻一些么?(*^__^*)嘻嘻……,仍然支持莺的,莺会一直在文里等你们......此文入V后,每日的更新字数将在6000-7000字左右(特殊情况例外),希望亲们监督!!!莺再次表示一下莺滴抱歉,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同志们:新文清穿事务所爆笑登场!非一般搞笑、非典型穿越,无尽精彩,尽在新文:清穿事务所!作品链接:推荐好友长歌的文文:恶女落落戏江湖,NP,非一般搞笑哦~~~(*^__^*)嘻嘻……,推荐才女姐姐的文文:红颜白发:群:76704975!
  • 人身安全与生命自护

    人身安全与生命自护

    青少年时期是个逐渐学会成熟,走向独立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会自我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本书本着这个目的,搜集了大量有关人身安全与生命自护的文章,包括《道路交通安全基本常识》、《交通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远离非法网吧》等。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第七个夜

    第七个夜

    《第7个夜》是一个故事集,收录了一百多个非常精短的离奇故事。每个故事都非常有特色,在形式上,用尽量少的语言讲述一个故事;在内容上,构思精巧匪夷所思。故事里面涉及我们普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么短,这么精,这么离奇的故事,可以说这是以前很少见的,是区别于以前所有出版过的悬疑小说的独有特色。
  • 醉花阴

    醉花阴

    打黑除恶这种事,本就困难重重,褚未染竟然还能趁机发展出一段恋情?难怪褚凤歌要说:这小子,长本事了!
  • 明星青梅的专属竹马

    明星青梅的专属竹马

    宁熙葵:我们之间不是咫尺天涯的形同陌路,不是天涯比邻的一往情深,而是不远不近,永远无法有交集。无论我多努力想要靠近你,你却总把我推开。聂寒跖:只有这样不远不近的距离才能让我一直爱着你,对于我而言,你是阳光,然而我身处黑暗。我不能让你离我太近,我怕你会被伤害得遍体鳞伤。他,身处黑暗,职业杀手,成立杀手组织,黑暗的主宰。她,身处聚光灯下,以阳光微笑为标志的明星。他与她居然是所谓的青梅竹马。当她爱上他,他不懂什么是爱;当她选择离开,他发现早已爱上了她。曾经选择离去的她再次归来,拥有了另一个全新的身份。“为了你我愿意坠落黑暗的深渊,但如果你不爱我,我会选择忘记你,再相见我们已是陌路人。”“如果我的爱只会让你受到伤害,我唯有用我的绝情让你离开。”“你既然不爱我,为什么要跟我上床?”“我从未说过我不爱你。”“但你也从未说过你爱我。”“我爱你,一直爱着你。”“我曾经让你离开,我的心再次冰冷,这一次我绝不放手。”“我曾以为永远温暖不了你的心,原来是我错了。”“我杀过很多人,如果上天一定要我偿命的话,我只准你要我的命。”“既然你的命是我的,别人不能要你的命。”
  •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精选了数百篇极具思想价值的哲理美文,呈现了大师们的深刻人生感悟,使读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的关怀。
  • 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把话说到心坎里把事做到点子上

    你是否有过一通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侃侃而谈之后,听众反而更加莫名其妙,如坠云里雾里的窘境;你是否有过一片真心实意、任劳任怨的工作之后,别人反倒不领情的尴尬。这是由于你没有把话说到心坎里,没有把事做到点子上。本书可以让你在复杂的职场与社会中,更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 冰心锁之复国公主

    冰心锁之复国公主

    当你亲自把我送上迎亲车驾的那一刻,你我的缘分便已尽了,你不再是我的最爱,我也不是你的牵挂,从那以后,你我都只为复仇而活......她是翼国公主,国破之日,却变成了敌国的王后。他是红玉将军,为了复仇,竟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送入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