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300000040

第40章 佛教与中国哲学(3)

夫止观何为也?导万法之理而复于实际者也。实际者何也?性之本也。物之所以不能复者昏与动使之然也。照昏者谓之明,驻动者谓之静。明与静,止观之体也。……原夫圣人有以见惑足以丧志,动足以失方,于是乎止而观之,静而明之。……仲尼有言,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由物累也。……若嗜欲深,耳目塞,虽学而不能知。(《全唐文》卷五一七)

梁肃发挥佛教的止观宗旨在于复归本性。人们由于外物的牵累,嗜欲很深,耳目闭塞,因此学不能知,道不能明。止观就是使人去昏而明、去动归静、穷通万物的道理,复归众生的本性。梁肃的忘年之交权德舆(字载之)和独孤及(字至之)也是好佛的儒家学者。如权德舆作《唐故章敬寺百岩大师碑铭》说:“以《中庸》之自诚而明以尽万物之性,以《大易》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则方袍褒衣,其极致一也。”(《全唐文》卷五〇一)又撰《信州南岩草衣禅师宴坐记》说:“至人则反静于动,复性于情。”(同上书,卷四九四)以儒释佛,是当时儒林的思想倾向之一。

韩愈、李翱从坚持儒家伦理道德和夷夏之辨的立场排斥佛教。韩愈排佛之激烈,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突出和著名的,但是他的基本理论道统说和李翱的基本理论复性说,则是摄取隋唐佛教宗派的法统观念或心性学说加以改铸而成的。隋唐佛教宗派传道,深受门第观念的影响,有所谓历代相承、灯灯不灭的法统。韩愈为了和佛教相抗衡,以道统说反对法统说,谓儒家有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依次相传的传统。韩愈仿照佛教法统提出的道统,为后来的宋明理学家所坚持。佛家讲“去欲”、“治心”,韩愈也对宣扬“养心”、“寡欲”、“正心”的儒家典籍《孟子》和《大学》着意推崇,对于宋明理学影响极大。李翱的主要著作《复性书》宣扬性善情恶,性得之天命,是圣人的根本,情是惑性的,应当排遣。要成为圣人,就要去情复性,而要去情复性,就要排除嗜欲,保持内心的绝对寂静。这种性情学说除了发挥儒家《孟子》和《中庸》的心性学说以外,主要是直接继承梁肃的止观学说,这从上述的《止观统例议》的简短引文中就可以看出,而梁肃又是继承天台学者湛然的佛性论,实际上李翱已受佛学的熏陶。李翱对佛典作过研究,说佛教论“心术”并“不异于中土”(见《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从《复性书》的行文来看,和当时流行的佛教典籍《大乘起信论》、《圆觉经》的内容也是十分相近的。今举两例:

《圆觉经》说:“依幻说觉(性),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

《复性书·上》说:“明与昏,谓之不同。明与昏,性本无有,则同与不同二皆离矣。夫明者所以对昏,昏既灭,则明亦不立矣。”

这是论性的本质,《圆觉经》认为觉以离幻,幻离何有觉?《复性书》则明以昏对,昏灭何有明?二者说法是一致的。又如:

《大乘起信论》说:“如大海水,因风波动,……若风止灭,动相则灭,湿性不坏故。如是众生自性清净心,因无明(妄情)风动。……若无明灭,相续则灭,智性(本性)不坏故。”

《复性书·中》说:“水之性清澈,其浑之者泥沙也。……久而不动,泥沙自沉,清明之性,鉴于天地,非自外来也。故其浑也,性本不失。及其复也,性本不生。人之性亦犹水也。”

这是对性情关系的论述。李翱以水和泥沙喻性情,实借佛典的水风之喻。他以沙泥沉而水性清来论证情息则性复的道理,这和《大乘起信论》的风止水静以说明无明灭则智性清净是如出一辙的。此外,相似、相近之处还很多。

看来从《大乘起信论》、《圆觉经》到湛然,从湛然到梁肃、再到李翱,在思想上可谓是一脉相承的。李翱《复性书》约晚出于梁肃《止观统例议》30年。李翱曾问学于梁肃。梁肃死,李翱曾作《感知己赋》悼念,其赋序云:“贞元九年,翱始就州府贡举人事,其九月,执文章一通,谒于右补阙安定梁君,……亦既相见,遂于翱有相知之道焉。……期翱之名不朽于无穷,许翱以拂拭吹嘘,……遂赋感知己以自伤。”(《李文公集》卷1)于此足见李翱受梁肃影响之深。(权德舆有女嫁给独孤及之子郁为妻。李翱和郁甚为友善。李除受梁肃的思想影响之外,也受权德舆和独孤及的思想影响,尤其是以《周易》和《中庸》解说人性方面,影响更为直接。)韩愈、李翱的学说,尤其是李的融通儒、佛的心性说,韩的道统说一直为理学家所坚持,李翱的“教人忘嗜欲而归性命之道”的思想,后来经理学家之手,也就演变为“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了。韩、李反对佛教,又仿照佛教而分别提出的道统说和复性说,极大地影响了唐以后的思想发展,形成了新的思想格局。由此也表现出佛教对中古以来思想发展影响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柳宗元、刘禹锡是儒家中的另一类型。他们欣赏佛教徒超脱世俗名利观念的处世态度,赞赏佛教徒某些道德操守。他们认为佛教和儒家学说可以互相并存,相得益彰。这种理路,实质上也对宋代理学家发生影响。同时,柳宗元和刘禹锡又都反对有人格、有意志的“天”,强调“天人各不相预(干涉)”,刘氏还强调“天人交相胜”,这实质上是对包括佛教在内的有神论观点的批判、否定。刘禹锡还用唯物主义观点探索宗教迷信产生的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都表明了柳、刘在世界观方面和佛教是存在原则区别的。

§§§第五节佛教哲学对宋明理学的影响及其日益儒化的表现

宋代以来,佛教宗派势力趋于衰微,而在隋唐时形成的丰富的佛教哲学思想却为排斥佛教的理学家所大量吸取,成为他们创立新学说的重要思想渊源,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佛教学者也背离(或部分地背离)佛教原来宗旨,曲意迎合儒家思想,从而使佛教思想趋于儒化。这两个特点正是宋元明清时代佛教与哲学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

一、佛教哲学对宋明理学(这里所讲的理学,包括陆王心学在内。)的深刻影响宋明时代理学家和佛教的关系有一个发展过程。宋代理家绝大多数是反佛的(宋代理学家不反佛的只有杨简、真德秀。),明代理学家反佛的就较少了,王守仁虽然也排佛,但是他又直接地大量吸取佛教的思想,所以在此之后,儒佛渐趋一致了。宋代理学家站在儒家的正统立场上,对于佛教的出世主义、神秘主义持指斥态度,而且一度曾由于异族冯陵激起的民族感情,更是下意识地反对佛教。但是,理学家面临隋唐佛教宗派的巨大的思想遗产,自然不可避免地会受其熏陶。佛教许多思想是儒家所缺乏或注意不够的,也有探究的需要。周敦颐等人创立理学的时候,正是禅宗五宗的殷盛时期,禅宗久远盛行、盘根错节的江西等东南地区又是理学巨子如朱熹、陆九渊等人的故乡。宋代理学诸大家,即濂(周敦颐)、洛(二程)、关(张载)、闽(朱熹)各家,在他们治学和著书立说的过程中,无一不是“泛滥于诸家,出入于老、释”的。周敦颐与慧南、常总等禅师往来密切,自称“穷禅之客”。二程,如程颢“出入释、老几十年”。程颐与灵源禅师过从颇密,赞叹禅家“不动心”,值得仿效。就以唯物主义者张载来说,他反对佛家的幻化、性空的说法,但也曾“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宋史·道学传·一》)。至于陆王一派和禅学的关系就更为直接密切了。理学家之探究佛理、禅学,是由于佛教哲学有其特色,思辨性更强,唯心主义更精致,证论更深入。朱熹也说:“今之不为禅学者,只是未曾到那深处;才到那深处,定走入禅去也。”(《朱子语类》卷18)应当说,宋明理学和佛教在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都存在着根本区别,所谓宋明理学是“阳儒阴释”的说法是不很妥当的,但也不能不承认,佛学是宋明理学的渊源之一,佛学对宋明理学的思想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家要典的确定和学术旨趣的转移

儒家的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始称于汉武帝时代,后来长期成为专制统治阶级的教科书。到了宋代《孟子》升为经,又以《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与《论语》、《孟子》相配合,合称“四书”。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后来成了专制政府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孟子》、《大学》、《中庸》在儒学中地位的空前提高,成为儒家的要典,是跟唐宋时代儒家和佛教的交涉斗争直接相关的。佛教讲心性,重修持,禁欲,而《孟子》书中也言心性,讲“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乃至“养心”、“寡欲”的修养方法。这成为韩愈和佛教相颉颃的武器。因此,《孟子》格外得到韩愈的推崇,以为是得孔子的正传。《大学》讲正心、诚意、明明德,因而也受到韩愈的重视。他特别引用《大学》这些言论,以证儒家的治心不同于佛教的治心。经韩愈的倡导,《孟子》一书和《大学》一文,遂成为后来宋明理学所依据的要典。此外,《中庸》一书也讲心性,被理学家作为孔门传授心法的书而表彰出来。理学家正是以《孟子》、《大学》、《中庸》与佛教相抗衡,以表示儒家自有家宝,不必求之于佛。可见,儒家“四书”的确定也是受了佛教的影响。“四书”在后期专制社会中所起的巨大作用,正表明了佛教间接影响之重大。

与“四书”成为理学的要典相适应,理学家的研究视角、学术旨趣、理论重心也发生了转移。理学家讲的修身养性,克己主敬,致良知,多少和佛教相似。这种心性理论,又是和本体论结合在一起的,它竭力从人生的本原和宇宙的本体方面作论证和说明,而有“理气”、“理欲”关系的学说,所以被称为“性理学”,简称为“理学”。理学和以往儒学侧重于社会政治伦理而不言性与天命的风格有很大不同。这种不同是和理学反对佛教的需要分不开的,也是和在儒、道、佛思想潮流的激荡中,理学受到佛教的刺激、诱发、影响分不开的。

(二)对理学心性论的重大影响

佛教在哲学上对宋明理学发生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几个中国化的宗派,即禅宗、华严宗、天台宗,其中又以禅宗影响最大。禅宗思想影响的重点是“知为心体”、“知觉是性”的说法,即人心本性灵知不昧的观念。心性论和本体论是儒家学说中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环节,而佛教对此则阐发甚多。在宋明理学和佛教相抗衡的过程中,理学家们不仅着力建立心性论和本体论的系统,而且不免也摄取一些佛教的相关资料,借鉴相近的思想理路,吸取有关的理论思维经验、教训和成果。

禅宗“知为心体”、“知觉是性”的思想给予宋明理学以深刻的影响。程颐同意“人性本明”的说法:“问‘人性本明,因何有蔽?’曰‘此须索理会也。’”(《二程遗书》卷18)这里不用“人性本善”,而说“人性本明”,显然是受了禅学的影响。朱熹对佛教的心性多有批评,他特别指斥佛教是心和性不分,指斥佛教讲性空,不懂得心中的性、理是真实而非空的,是只知心不知理。但同时,朱熹本人也大谈“人心至灵”:“此心本来虚灵,万理具备,事事物物,皆所当知。”(《朱子语类》卷60)“其体虚灵而不昧,其用鉴照而不遗。”(《朱子语类》卷14)他还说:“人之良知,本所固有。”(《朱子语类》卷18)这种说法和禅宗的人心本性是灵知不昧的思想极为相似。禅宗的知为心体的观念对于陆王心学影响更大。陆九渊提出“心即理”说,认为天理、人理、物理都在吾心之中,宇宙的理与吾心中的理是一个,而且心和理是永久不变的。千万世之前之后有圣人出,东南西北有圣人出,都是同此心,同此理。他宣扬道德观念是人心所固有的,也是永恒不变的。这也是和禅宗的心体为知的思想理路相一致的。王守仁学说以良知为主,他认为知是心的作用,心又是性的作用,心性同归于理。知、心、性、理是统一的。知就是心发动的明觉的意思。王守仁这种说法和禅宗的思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他又说:“然释氏之说,亦自有同于吾儒,而不害其为异者,惟在于几微毫忽之间而已。”(《明儒学案》卷10)公开认为儒学和佛教只是毫厘之差。他的哲学中心观念“良知”——先天的道德意识和智慧,可以说更多的是直接受到禅宗思想启迪的结果。

中国佛教宗派强调众生本性是清净的、觉悟的,众生之所以陷于迷惑,没有成佛,是由于本性被妄念浮云所盖覆,为各种情欲所蒙蔽。众生只要去掉妄念,排除情欲,返归本性,就成为佛。这种心性修养理论是儒家所没有的,在唐代就为李翱所摄取,倡导复性说。张载、二程、朱熹受到这种思路的启示,把性区分为两种,提出“天地之性”(“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对立说,程、朱还把心也区分为“义理之心”和“物欲之心”,强调天理和人欲的对立。天命之性、天理和佛教讲的本性、佛性相通,气质之性、人欲则和佛教讲的妄念、情欲相似。理学家认为,每个人“天理具备,元无欠少”,只是“为气禀物欲所蔽”,若果把物欲排除净尽,天理自然显明。他们由此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把它作为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和理想境界。虽然程、朱把心和性分开,又把心和性各区分为两种,和佛教说法不同,但是和佛教的区分佛性和妄念,以及遏制欲念、保存本性的基本主张还是一致的。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圣经故事:先知与君王

    本书讲述从所罗门王起犹太民族700余年的历史,对应《圣经·旧约》的后27卷。该卷讲述了犹太国从辉煌到亡国,犹太人被驱逐出故里四处流亡到重返家园的历史。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热门推荐
  • 你好,我们的故事

    你好,我们的故事

    这是一本有关于青春的书。它犹如一部时光机,乘载着我们在不再重来的岁月里自由地来去,大声地对过往喊出:你好,我们的故事! 在书中,你将会看到他的影子,他的心情,他的回忆,也会看到你的影子,你的心情,你的回忆。所有属于青春岁月的小甜蜜、小惆怅、小委屈、小疼痛、小执拗、小隐忍、小骄傲、小卑微,原来都是相通的。 新鲜旧情人说过,每个人心底都会有那么一片柔软的不能轻易触及的地方,我让你们踩着我的文字,来到我的心底,因为我有颗金刚不坏的心。
  • 王子殿下的天使之吻

    王子殿下的天使之吻

    有没有搞错,这个自大到有些自恋的男人,第一次见面就夺走我的吻,还说什么,“我叫左汐夜,记住你是我的。”我狂晕。我怎么可能喜欢上那个自大狂,虽然他漂亮得不像人,时而霸道,时而温柔,可是为什么,心正在一点一点的沦陷,那送我天使之吻的那个男生怎么办?
  • 先婚厚爱:冰山老公的专属

    先婚厚爱:冰山老公的专属

    大学时他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却苦恋无果。命运却让她嫁给他。套上戒指的那一刻眼泪兴奋的哗啦。以为是幸福的到来,却变成了恶梦的开始。她的大度好脾气完好无损的被妈妈遗传了,任凭小三欺凌也不吭声。她忍无可忍死命反抗,却引起他的注意。命运总是爱捉弄人,他们两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爱又再破碎了。原来一直以来她只不过是替代品而已,谁替代着谁,谁拿谁的幸福,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场游戏罢了。。【写的不好,别骂我哦!如果你有什么建议可以给我留言的。欢迎入群:152201330,验证是小说里任何一个人的名字,或许作品的名字,谢谢。】
  • 重生废柴:伪灵

    重生废柴:伪灵

    一府的人,各怀鬼胎,暗藏玄机。而她是废柴中的极品,无灵者——欺辱,夺婚,重生下界,灭门,一桩接着一桩来。红氏一族半身血脉?千年前的隐修大家族?重重身份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活着就是要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智慧

    活着就是要非同凡想:乔布斯的创新智慧

    乔布斯带给世界的不仅是苹果的产品,苹果电脑、iPod、iPhone,工业设计革命,更重要的是建立产业生态链。本书由乔布斯生命中的许多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彼此独立,自成章节。其目的不是总结,而是心灵的启发之旅,读此书让我们或是拿起工具进行实践,或是为自己找寻心灵的方向。
  • 一本书读完管理学名著

    一本书读完管理学名著

    本书介绍了从管理学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开始的50部西方管理学经典名著,内容涵盖全面,兼顾了全方位的管理学知识。从时间上看,成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从国别上看,则主要集中了欧美国家管理大师的著作。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你可以轻松地学习到各种管理知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知语文学家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求雨

    求雨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