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200000003

第3章 老子(3)

万物依靠它生长而它不认为自己是主宰,它有所成就而不自以为有功。它养育万物而不自以为主,始终没有欲望,可以称它为小;万物归附它而不自以为主宰,可以称它为大。

正由于它始终不以自己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

诵读星级★★

三十五章

原文执大象①,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②。

乐(yuè)与饵③,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④。

注释①执:掌握。大象:指道。四十一章:“大象无形。”②安:乃,于是。王引之《经传释词》:“安,犹于是也,乃也,则也。”《管子·大匡》:“必足三年之食,安可以其馀修兵革。”平太:安宁。太,通“泰”。③乐与饵:音乐与美食。④既:尽,穷尽。

译文谁掌握了大道,天下都向他投靠。大家都来投靠而不加伤害,于是大家都能平和安泰。

音乐与美食,能使过路的人止步。而道一经口中说出,却淡得没有味道。看它看不见,听它听不到,用它却用不尽。

诵读星级★

三十六章

原文将欲歙(xī)①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②。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③不可以示人。

注释①歙:收敛,合拢。②微明:高延第《老子证义》:“首八句即福祸盛衰倚伏之几,天地自然之运,似幽实明。‘微明’即微而显也。”③国之利器:有几种解释,一说指权道,一说指赏罚,一说指圣智仁义巧利。这里实指政权或军事力量(高亨说)。

译文将要收合的,必须先暂且张开它;将要削弱的,必须先暂且强化它;将要废弃的,必须先暂且兴举它;将要夺取的,必须先暂且给予它。这就叫作从幽微的几兆中得到认识。

柔弱胜过刚强。

鱼儿不能脱离深水,国家的政权军队也不可以随便展示给人看。

诵读星级★★★

三十七章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②。化而欲作③,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④静,天下将自定。

注释①无为:任其自然,不妄为。这是老子哲学的重要命题,既是他对宇宙自然的认识,也是他的政治原则。无不为: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这由“无为”所产生的效果。②自化:自然化育,自然发展。③欲:私欲。作:产生。④以:则。

译文道永远是顺任自然的,然而却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不能为的。侯王如果能坚守它,万物就会自生自长。人们在自生自长中萌发了贪欲,我就用道来安定他们。用道来安定他们,就不会起贪欲。不起贪欲则趋于宁静,天下便自然重归于安定。

诵读星级★★

三十八章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①,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②,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③。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④,道之华⑤,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注释①下德不失德: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②无以为:无心作为。以,有心,故意。有的版本作“不”。③攘臂:援臂,伸臂。扔:强力牵引。④前识者:自以为有先见之明者。⑤华:虚华。

译文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这就是有德;下德的人死守着形式上的德,这就是没有德。

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下德的人有所作为而且是出于有心。上仁的人有所作为却出于无意,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上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于是就伸着胳膊强使人听从。

所以丧失道后才有德,丧失德后才有仁,丧失仁后才有义,丧失义后才有礼。

礼这个东西,它表明忠信的不足,是祸乱的开始。

自以为有先见之明者,不过是道的虚华表现,是愚昧的开始。所以大丈夫立身敦厚,而不居于浅薄;存心笃实,而不居于虚华。因此舍弃浇薄虚华而选择敦厚笃实。

诵读星级★

三十九章

原文昔之得一者①: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②。

其致之③,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④,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⑤。此非其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至誉无誉,不欲(lù)⑥如玉,珞(lì)珞⑦如石。

注释①得一:即得道。业灵峰《老子达解》:“一者,道之数。得一,犹言得道也。”《淮南子·诠言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②贞:通“正”,首领。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景龙碑本等均作“正”。③其致之:推而言之。高亨《老子正诂》:“致犹推也,推而言之如下文也。”④发:刘师培《老子斠补》:“发读为废。……‘恐发’者,犹言将崩圮也,即地倾之义。‘发’为‘废’之省形。”⑤孤、寡、不谷:都是王侯用于自己的谦称。孤、寡,是说自己孤德、寡德;不谷,即不善之意。⑥琭琭:形容玉的华丽。⑦珞珞:形容石块的坚实。

译文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道)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神灵,山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生长,侯王得到“一”而成为天下的首领。

推而言之,天若不能保持清明就将崩裂,地若不能保持宁静就将塌陷,神若不能保持神灵就将消失,山谷若不能保持充盈就将涸竭,万物若不能保持生长就将灭绝,侯王若不能保持首领地位就将垮台。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因此侯王自称“孤”、“寡”、“不谷”。这不是把低贱当作根本吗?难道不是吗?

所以最高的称誉无须称誉,因此不愿像玉的华丽,宁可如石块般坚实。

诵读星级★★★

四十章

原文反者道之动①,弱者道之用②。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注释①反:高亨《老子注译》:“反,借为返,去而复回曰返,即循环。自然界日月的运行,春夏秋冬的更替,都是往来循环,老子认为这就是道的运动。”②弱:柔弱,柔和。高亨《老子注译》:“老子认为,道的作用是柔和的,四时的气候总是逐渐转变,才能生养万物;狂风暴雨是偶然的。”

译文道的运动是循环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有形体的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诵读星级★★★

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①;下士闻道,大而笑之②。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③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lèi)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⑤,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⑥,质真若渝⑦,大方无隅⑧;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⑨且善成。

注释①存:取信。亡:怀疑。②大而笑之:王弼本作“大笑之”,王念孙《读书杂志》:“‘大笑之’,本作‘大而笑之’,犹言迂而笑之也。《牟子》引《老子》,正作‘大而笑之’。《抱朴子·微旨篇》亦云‘大而笑之’。”王说有理,今据改。大,即《庄子·逍遥游》“大而无当”之大,空洞,迂阔。③建言:立言。林希逸说:“建言者,立言也,言自古立言之士有此数语。”④夷:平。颣:本义为丝上的结,引申为不平之义。⑤辱:同“黑辱”(rǔ),黑垢。⑥建:通“健”,刚健。偷:偷惰。⑦渝:《说文》:“渝,变污也。”⑧隅:廉隅,棱角。⑨贷:施与。

译文上等士人听到道,就努力去实行;中等士人听到道,则将信将疑;下等士人听到道,以为空洞而嘲笑它。不被嘲笑就不足以成为道。因此古时候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光明的道好像暗昧,前进的道好像后退,平坦的道好像坎坷;崇高的德好像低谷,纯洁的白好像污黑,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看似懦弱,质朴纯真看似污浊,方正的物体看似无棱;贵重的器物总是最后完成,美好的音乐听来好似无声,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迹。

道幽隐而没有名称。只有道,善于施与万物并成就万物。

诵读星级★★★

四十二章

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①。

万物负阴抱阳②,冲气③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④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⑤。

注释①“道生一”四句:这是老子著名的万物生成论观点,描述道生成万物的过程。《庄子·知北游》:“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淮南子·天文训》:“道日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知一为道之最初生成物,即气;一分为二,即阴与阳;阴阳合和而产生第三者,如此衍化而生成万物。②负阴抱阳:背阴而向阳。③冲气:阴阳两气相激荡。冲,交冲,激荡。④强梁:凶横有力。⑤教父:为教之本。父,本也。

译文道生成气,气分为阴阳二种,阴阳两气相交而生成万物。

万物背阴而向阳,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体。

人们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王公大人却用来称呼自己。

所以一切事物,减损它有时反而得到增加,增加它有时反而受到减损。

别人用来教导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强横的人不得好死,我把这句话作为教人的头一条。

诵读星级★★★

四十三章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①。无有入无间②,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③及之。

注释①天下之至柔:即道。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即以水为喻以明道之性。驰骋:使之驰骋,即驾驭、驱使。②无有:没有体积,即天下之至柔。无间:没有空隙,即天下之至坚。③希:通“稀”。傅奕即作“稀”。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驭天下最坚强的东西。没有形体的道能穿越没有空隙至坚至强的有形之物,我因此知道无为的益处。

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能够做到的。

诵读星级★★★

四十四章

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①?得与亡孰病②?

是故甚爱必大费③,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①货:财货,物质财富。多:重要。②得:指得到名利。亡:指失去生命。病:害处。③费:损害,损伤。

译文声名与生命哪一个跟自己更亲近?生命与财货哪一个更重要?得到名利与失去生命哪一个更为有害?

所以过分爱好看重名声必将付出极大的代价,过多地蓄积财货必将招致惨重的损失。

(对于名声地位的追求)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对于物质财富的追求)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如此,生命才可以长久。

诵读星级★★★

四十五章

原文大成①若缺,其用不弊②;大盈若冲③,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④,清静为天下正⑤。

注释①成:通“盛”,满,完满。②弊:竭,尽。③冲:通“盅”,空虚。④“躁胜寒”二句:高明《帛书老子校注》:“‘躁’与‘静’是指人之体魄在不同环境下而表现的不同情绪或状态。肢体运动则生暖,暖而胜寒;心宁体静则自爽,爽而胜热。”⑤正:平,引申有准则、楷模义。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像有残缺一样,但其功用却永不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像是空虚一样,然其功用却永不穷尽。

最正直者好似屈曲,最灵巧者好似笨拙,最善辩者好似木讷。

运动可以御寒,安静可以耐热,清静无为可以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诵读星级★★★

四十六章

原文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①;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②。

罪莫大于可欲③,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注释①却走马以粪:《韩非子·喻老》:“天下有道,无急患,则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却,止也,弃而不用。走马,指传送军情之马。粪:耕种。《孟子·滕文公上》:“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赵歧注:“粪,治其田。”②戎马:战马。生于郊:指怀胎的牝马在战地的郊野生产。桓宽《盐铁论·未通》:“往者未伐胡越之时……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当此之时,却走马以粪,牸牝(母马)入阵,故驹犊生于战地。”③罪莫大于可欲:王弼本无此句,河上公本、傅奕本均有此句,《韩非子·喻老》引文亦有此句,据补。

译文天下太平,战争不兴,战马不用于战场而用于耕种;天下无道,战争频繁,连怀胎的母马也被送上战场,在战场生下小马驹。

罪恶没有比多欲更大的了,祸患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罪过没有比什么都想得到更大的了。所以知道满足的这种满足,就是永远的满足。

诵读星级★★

四十七章

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kuī)牖①,见天道②。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③,不为而成。

注释①:通“窥”,窥视。牖:窗子。②天道:指自然规律。③名:通“明”。

译文(有道之士)不出大门,也知道天下之事;不望窗外,也能认识自然的法则。外出越远,对道的认识越少。

所以圣人不出行而能感知,不察看却能明白,不作为却能成功。

诵读星级★★★

四十八章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①;及其有事②,不足以取天下。

注释①取:治,治理。无事:无扰攘之事。②有事:指政令繁苛。

译文从事于学则日益增加知识,从事于道则日益减损知识。

减少了又减少,一直达到无为的境地。达到无为的境地,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了。

治理天下要始终清静不扰攘;如果政令繁苛,就不配治理天下。

诵读星级★★

四十九章

原文圣人无常心①,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②。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在天下,歙歙(xī)焉③,为天下浑其心④。

百姓皆注其耳目⑤,圣人皆孩之⑥。

注释①常心:主观固执之心。②德:通“得”。③歙歙焉:收敛的样子。指收敛主观的欲望。王弼本无“焉”字,据傅奕本补。④浑其心:使人心归于浑朴。⑤百姓皆注其耳目:王弼无此句,据河上公本、景龙碑本补入。河上公注:“注,用也。”用其耳目,即明察是非。⑥孩之:像孩子般对待他们。

译文圣人没有主观成见,只以百姓的心为心。

百姓之善良者,我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们;百姓之不善良者,我也以善良之心对待他们,这样我也能得到百姓的善心相待。

百姓之诚信者,我以诚信之心对待他们;百姓之不诚信者,我也以诚信之心对待他们,这样我也能得到百姓的诚信相待。

圣人之于天下,收敛自己的主观成见与欲望,使人心世风归于浑朴。

百姓都利用自己的耳目计较是非得失,圣人却都把他们当作天真的婴儿一般对待。

诵读星级★★

五十章

原文出生入死①。生之徒②,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③,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④。

盖闻善摄生⑤者,陆行不遇兕(sì)⑥虎,入军不被⑦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⑧。

注释①出生入死:有三种解释:一、人始于生而卒于死。《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谓之出,卒谓之入,故曰出生入死。”二、人离开生路,即进入死路。王弼注:“出生地,入死地。”三、蒋锡昌《老子校诂》:“此言人出于世为生,入于地为死。”译文从蒋说。②徒:“途”的本字,道路,引申指机会。③生生:养生。后一“生”字王弼本无,据傅奕本、帛书甲乙本等增补。④生生之厚:厚自奉养以求生。⑤摄生:犹养生。摄,调养,养护。⑥兕:犀牛。⑦被:受,加。⑧无死地: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译文人出世为生,入地为死。人获得长生的机会,是十分之三;人走向死亡的机会,也是十分之三;人过分奉养自己的生命,胡作妄为而走向死路的,也占十分之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奉养太过度了。

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战争中不会受到杀伤。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境地。

诵读星级★★

五十一章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①,物形之,势成之②。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shú)之③,盖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④。

注释①之:指万物。畜:养也。二句谓,万物由道生长之,德养育之。②物形之:因物而赋形。势成之:因势而成形。势,指自然之势。③亭:成熟,长成。毒:通“熟”,成熟。④玄德:幽远之德。

同类推荐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道德经》意释致用

    《道德经》意释致用

    老子《道德经》问世后注本数千,解读的角度、方法各异,笔者无暇用“小学”、“版本学”对之作出一一甄别。为了使从事实际工作的管理人员尽快把《道德经》的知识转化为操作智慧,笔者以《道德经》方面的权威专家朱谦之先生撰写、中华书局1984年出版的《老子校释》作为底本,用王弼“得意而忘言”的方法对《道德经》进行逐章“意释”,同时根据个人阅历和体悟逐章加写“致用”。
  •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

    《穷理查智慧书》问世两百多年,因此也被称作《穷理查年鉴》或《穷理查历书》。在美、英、法、德、西、日、韩等多国发行,1733年,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穷理查智慧书》首次问世。这本书以历书形式出版,经久不衰。,成为当时仅次于《圣经》的畅销书。富兰克林持续25年出版此书。他们从《穷理查的智慧书》中收获智慧与成功: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华人商界领袖李嘉诚。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投资人师查理·芒格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平均每年销量都超过一万册。几乎家家书架上都有一本。推销人师弗兰克·贝特格台湾人师李敖
  •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

    《谁是谁的太阳:尼采随笔》随笔包括了尼采对哲学、科学、生命、自由、偏见、家庭、宗教、伦理等各个方面的见解,充满了心理学的洞见和艺术的奥秘,以振聋发聩的真知灼见和横空出世的警世恒言向世人展示了他的思想和生活。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热门推荐
  • 尘封档案系列故事之一公交车离奇事件

    尘封档案系列故事之一公交车离奇事件

    你知道吗?在我住的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离奇的事情。这件事是在一九八七年的一个冬天发生的。而且也不大不小的轰动了整个城市。可是政府却没有大肆的报道,只是出面辟了几次谣。所以,人们似乎对这件事的兴趣也就慢慢地淡漠了。
  • 非礼皇上

    非礼皇上

    她脚踩黑白两道,执掌庞大势力!一朝穿越,却被处处欺压?且看她咸鱼翻身,一鸣惊人!***“皇后胆敢非礼朕,其罪当诛、当即赐死!”某男为铲除眼中钉,可谓费尽心思。她妖娆一笑,迅即掷出锋利小飞刀,“咻咻”几下将男人身上衣衫割成碎片,还不忘上下其手将他狼吻一番:“看清楚,这才叫非礼?”***他终于明白:他能抵挡她惊世的美貌,却难挡她浑身的胆识和超人的谋略;他的心,已被俘虏。“欣儿,欢迎继续非礼我。”他洗得香香,摆好姿势,大抛媚眼儿。她厉眸淡扫,飞腿而去:“滚!”***硝烟乱世,浴火明珠,锋芒毕露;宫廷斗志、江湖称雄、沙场泣血,她是巾帼英雄、女中儿郎。烈火中的爱,马背上的情,刻骨铭心、荡气回肠……﹍﹍﹍﹍﹍﹍﹍《迷人小王妃》:《皇宠》:《小小火辣妃》:
  • 重生废柴:伪灵

    重生废柴:伪灵

    一府的人,各怀鬼胎,暗藏玄机。而她是废柴中的极品,无灵者——欺辱,夺婚,重生下界,灭门,一桩接着一桩来。红氏一族半身血脉?千年前的隐修大家族?重重身份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呢?
  • 幻象大限

    幻象大限

    小时候我就知道自己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我们家的女人最出色,以至方圆几百里、许多代人都能记住她们的名字和往事。我开始记事的那一年大概五六岁,家里由二大爷把持,父亲作为一个上门女婿很不得势,我作为仲家的外种,接受的是一种特殊的培养。我很少见到父亲,至于母亲,听老仆人说,在我出生的第二天她就离开了人世,我和母亲是同一个星属,而我的命硬,冲撞了母亲。正是因为这个缘故,族中人见了我总是不放心,也因为我占据母亲的位置,就有了一份保障,无论在老院新院,都不怕有人对我横加指责。你一定希望我三言两语地把这里的情形告诉给大家……
  • 邪王训妻

    邪王训妻

    她魂归梦里离奇穿越,成为人人可欺的废材小姐。好在上天眷顾,天降美男师父,他勾唇浅笑可倾倒众生,弹指间亦可杀人于无形。她拍他马屁,抱他大腿,以为自己捡了个宝,却不知妖孽腹黑男隐藏的惊天秘密。她脱衣疗伤,捂胸做娇羞状。他却冷笑,“我对乳臭未干的小丫头不感兴趣。”她满额黑线,不平胸,何以平天下!从此潜心修炼,极尽妖娆绽放,当破茧成蝶之时,脚踏天下的她,还怕拿不下他?
  • 月小似眉弯

    月小似眉弯

    她曾经倒在血泊中,与夕阳同醉,与天地同眠。她沦为个歌妓,不媚不艳,却名动金陵。她摇身一变成为王侯千金,入得宫中,平步青云,却卷入更大的浪涛沉浮里。一个本性淡泊善良的歌妓,变成一位酷冷无情的嫔妃。一个宠冠后宫的昭仪,却成了没落前朝的公主。有九五之尊的英明帝王为她自盲双眼,有温润如玉的世外高人为她堕入红尘……镂金错彩、富丽堂皇的宫殿,却流淌着滚烫的鲜血,埋葬着嶙峋的骸骨。有情意,有仇怨。是人为的策划?还是宿命的安排?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因为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也罢,其实在今天是差不多的一个群体。但之所以提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也罢,还是感觉独生子女好像本身就代表一类人,一类让父母比较头疼的一类人
  • 武灵天下

    武灵天下

    他原本是武林高手,竟重生在一位已被人唾弃而自寻短见的废材身上;没有根骨,没有先天灵气他一样可以成为强者,谁让他原本就是武林高手。《武灵天下》讲述一位武林高手带着飞刀绝技重生到灵界,通过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万众瞩目灵尊级暗器师的故事。
  • 美男夫君快上钩

    美男夫君快上钩

    一朝跳下悬崖,被误认为成阮府三小姐,还被一道士逼着喝下了莫名其妙的毒药;一朝女扮男装,被误认成了江湖传闻的粉面公子,还要被迫去娶个女人来做夫人;几经周折,终于摆脱一切,却不想遇到真正的粉面公子被他误认成他所谓的表妹;好吧,看来自己的身份是永远也澄清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