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100000014

第14章 千秋止有一扬雄(3)

第二,跟《易经》一样,《太玄》也是所谓“天人之学”。但是,《易经》是以天道论人事,即用人所观察到的天的运动规律去套看人事和社会生活现象;而《太玄》是将人的性命放置在问题的中心,将“气”作为认识感受天、地、人关系的中介。这样,《太玄》中的天、地、人就是一种各自独立而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扬雄看来,使人类迷惑不解的宇宙时间和空间问题,其实就是人类认识主体同宇宙本身的不同关系和不同的运动作用而产生的不同表达形式而已。他在《太玄·玄摛》中论述了这种关系及其运动作用之后说:“是故阖天谓之宇,劈宇谓之宙。”扬雄认为,所谓“宇”,即人类的空间观念,是人从整体静定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时的感受;所谓“宙”,即人类的时间观念,是人从分别运动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时的感受。如此接近科学地认识和解释“宇宙”概念的,扬雄是全世界的第一人。

第三,如果说《易经》是一部展示“天道”的著作,那么,《太玄》就是一部解释什么是“天道”和怎样进入“天道”的著作。所以司马光在《读玄》中说:“学者能专精于《易》,诚足矣。然《易》,天也;《玄》者,所以为之阶也。子将升天而废其阶乎?”

因此,那种认为《太玄》是“全然模仿《易经》而成”的人,不是无知,便是浅薄。

相反,有不少研究《太玄》的学者认为,《太玄》将天、地、人并列的特殊结构模式,尤其是将人的性命放置在问题中心的“玄学”思想,不仅发展了西汉流行的“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而且将这一哲学命题“推导成为了一种具体可操作和可实践的理论”,这就是“相对认识论”。并且认为,《太玄》“就是一部天、地、人合一的辩证运动学和动力学”;进而指出,扬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宇宙论思想家和宇宙数学家,是相对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系统理论的创造者,是最早的人本主义论者。

有人说:“扬雄的《法言》,体例上模仿《论语》,语言非常晦涩,思想内容也非常贫乏。”

说这种话的人,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其实是既不了解《法言》产生的背景,更没有读懂《法言》。

《法言》是扬雄晚年的著作,是扬雄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如果说《太玄》所反映的是扬雄的世界观,那么《法言》所表述的就是扬雄的社会政治观。因此,《法言》是探寻扬雄思想的重要依据,为历代研究扬雄的学者所重视。

扬雄生活的时代,尽管儒学早已取得“独尊”的地位,成为官方提倡和维护的学术;但是,自先秦以来的“诸子”之学,尤其是“黄老”之学仍然很有影响;儒学内部兴起的“今古文之争”,也在此时愈演愈烈。于是思想界出现了“诸子各以其知舛驰”的混乱局面,孔子及其学说的地位也面临着被诋毁被冲击的危险。

以儒学卫道者自居的扬雄,为了捍卫儒学的纯洁性,针对“诸子”和《史记》中个别不合“圣人之道”的言论,模仿《论语》的应答体例,撰写了《法言》。《法言》通过解答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和褒贬各种地位的历史人物,维护了孔子及其儒学的至尊地位,从而建构了新的儒家价值体系。

怎么能说《法言》的“思想内容也非常贫乏”呢?

扬雄最突出的学术成就是在语言文字研究领域,其代表性著作是《方言》和《训纂》。《方言》和《训纂》使扬雄赢得“语言学家”的头衔,使他在中国语言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地位。

《方言》的撰写过程已在本书第一、二章谈到过,这里主要介绍它的影响。《方言》问世以来,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和好评。第一个为它作注解的晋代大学者郭璞,称《方言》“考九服之逸言,标六代之绝语”,说它是“洽见之奇书,不刊之硕记”。现代语言学家评价此书是“中国语言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方言比较词汇集而开方言地理学之先河”。两汉以来注释古书的学者,常常将《方言》作为重要的训诂工具书来使用。当代研究扬雄思想的著名青年学者郭君铭博士,则从社会学和政治的角度,对《方言》的意义和作用作了全新的诠释,他认为:“此书能帮助君王与远方的少数民族人民进行顺畅的交流,使中原的文化典籍能够在边远地区世代相传,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言论、事迹能够在汉朝的文献里得到记录。”郭博士还说:“扬雄写作《方言》时对少数民族的语言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而他这样做,是考虑到向这些‘文化欠发达地区’传播中原地区先进文化的需要。”郭君铭、彭澜:《〈方言〉的创作与扬雄的民族思想》,载《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因此,《方言》的写作反映了扬雄对汉代少数民族问题的关注,也反映了扬雄进步的“夷夏观”(正确处理中原王朝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训纂》是一部字书,相当于现代的字典。该书以60个字为一章,共34章,共计2040字。原书已经亡佚。据《说文解字·叙》的介绍,该书应当是供汉代人认识“古文”(大篆、小篆形体的汉字)的工具书。因为汉代通行的隶书属于“今文”,大篆、小篆被人视为“识贤堂”的扬雄研究著作简介“古文奇字”,一般人都不认识。东汉时期,朝廷诏令将秦朝李斯等人编著的《仓颉篇》、扬雄编著的《训纂篇》、东汉人贾鲂编著的《滂喜篇》合编为《三苍》,作为教学童识字的教材。

应当说,扬雄著《方言》、《训纂》,至少对发展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事业是有突出贡献的。

扬雄最具有影响的成就是在辞赋的创作上。据《汉书·艺文志》所载,扬雄所作辞赋十二篇。这十二篇的篇名是:《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解嘲》、《解难》、《反离骚》、《广骚》、《畔牢愁》、《绵竹颂》、《蜀都赋》、《逐贫赋》。所列十二篇中的前面七篇,被《汉书·扬雄传》全文收录,《广骚》、《畔牢愁》被《汉书》注明“文多不载”。因此,这九篇可以确定为扬雄的作品无疑。《绵竹颂》及其后的两篇,见于《文选》注解和其他文献,是否扬雄所作,常有异议。另据扬雄《答刘歆书》,扬雄说他“始能草文,先作《县邸铭》、《玉佴颂》、《阶闼铭》及《成都城四隅铭》”。根据署名为扬雄所作的《蜀都赋》,以“于前”、“于后”、“于东”、“于西”为描述的线索来分段,似乎所谓“《蜀都赋》”,其实就是《成都城四隅铭》。如果加上这三“铭”一“颂”,那么扬雄的辞赋作品就不只“十二”之数了。

扬雄的辞赋作品,最重要的是“四赋”,即《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最有影响的是《反离骚》和《蜀都赋》,而最具历史价值的是《解嘲》、《解难》。

扬雄的辞赋数量不多,而且都是他五十岁之前所作。这是因为:尽管他曾经很喜欢辞赋,但是当他发现他献给汉成帝的“四赋”,不仅不能起到劝谏皇帝不要荒淫奢侈的作用,反而会助长皇帝邪恶的爱好的时候,便决心不再写作辞赋,并且愤怒地说辞赋是“雕虫篆刻”。扬雄坚持文学创作应当有补于时政的原则,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毅然放弃创作辞赋这个可以使他升官发财的手段和机会,其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虽然扬雄的辞赋数量不多,但成就和影响仍然很大。历代文人在其作品中常常称引扬雄辞赋。《文心雕龙·诠赋篇》在评价汉代赋家的时候,将扬雄同汉赋的代表作家枚乘、司马相如和王褒并称,并且认为扬雄、王褒发展了汉赋,原文是:“枚、马同其风,王、扬骋其势。”就连学识宏富、才名冠天下的杨升庵也以扬雄为学习追攀的榜样。20世纪6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游国恩先生编著的《中国文学史》,称扬雄是“西汉末年最著名的辞赋家”。除了辞赋,扬雄的文学创作,还有《十二州箴》、《二十五官箴》等。

上述扬雄三个方面的成就,是现代人给扬雄以“著名思想家、语言学家、文学家”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不少的研究扬雄的文章或者专著中,还常常有人在“思想家(或者称“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之外,还说扬雄是“历史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这是怎么回事呢?

说扬雄是“历史学家”,主要有两方面的依据。一方面,扬雄有过编撰历史著作的活动。据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古今正史》记载,扬雄、刘歆等人都曾经续撰《史记》,受到班彪批评,说续书“其言鄙俗,不足以踵前史”。按照王充《论衡·须颂篇》的说法,扬雄著有记载汉宣帝到汉平帝近八十年间历史事件的著作,《论衡》的原文是:“司马子长纪黄帝以至孝武,扬子云录宣帝以至哀平。”除此之外,根据《太平御览》及其许多注家的说法,记述四川上古历史的《蜀王本纪》(该书所记多为神话传说,故不当作为信史看待),也是扬雄所撰。另一方面,扬雄在他的《法言》中,提出了自己的史学见解,表现了史学家的卓越眼光,并且对后世的史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扬雄在《法言·重黎》中评论几部史书时,提出了撰写历史著作应当坚持的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立事”——认真记述历史事件;二是“品藻”——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三是“实录”——坚持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扬雄的著史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刘知几的《史通》就有“叙事”、“品藻”、“直书”的专章。因此,“史学家”这个头衔对于扬雄来说,应当是当之无愧的。

说扬雄是“天文学家、数学家”,似乎非常牵强,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太玄》是用奇妙的数理逻辑来演绎天文、地理、人事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哲学著作。扬雄在《解难》的序文中说:“《玄》首四重者,非卦也,数也。其用,自天元推一昼一夜阴阳数度律历之纪,九九大运,与天终始……与《太初历》相应。”《四库全书》将《太玄》列入“术数类”,认为《太玄》是自然科学类著作。扬雄甚至提醒《太玄》的读者,应当运用数学知识来解读《太玄》:“故观《易》者,见其卦而名之;观《玄》者,数其画而定之。”这些应当是扬雄被人称为“天文学家、数学家”的主要依据吧。

像扬雄这样,跨两大领域、兼六大“家”学术地位的人实属罕见。然而,扬雄头上还应当冠上一个头衔:音乐家。这又是为什么呢?《汉书·艺文志》说:“扬雄所序三十八篇:《太玄》十九,《法言》十三,《乐》四,《箴》二。”这说明扬雄还著有关于音乐的书。有学者指出:“扬雄很关注音乐在教化过程中的作用。他有非常丰富的音乐知识,曾著有《琴清音》一书。可惜此书已佚,我们今天仅能见到《全汉文》中辑录的几条内容。”郭君铭:《扬雄〈法言〉思想研究》。

由此看来,我们说扬雄取得了他的同时代人所未曾取得的巨大成就,绝非妄誉溢美之辞。“识贤堂”陈列的扬雄语录三、卓越贡献

扬雄能够在官卑职小、穷愁潦倒的情况下,被他的同时代人誉为“西道孔子”;又能够在去世千年之后,受到唐、宋两代众多杰出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的竭力推崇;还能够在遭到官方否定之后的近千年中,仍然拥有那么多崇拜者一直为他辩诬。这样的现象虽然奇特,但绝非偶然,它在向世人昭示这样一个客观事实:扬雄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扬雄的卓越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在儒学发展方面,扬雄捍卫了儒学的核心理论,巩固了孔子在儒学道统中“独尊”的地位。

《太玄》、《法言》是扬雄“为天地立道,为人世立法”的著作。针对法家的“刻薄寡恩”,扬雄在《太玄》中将人的性命放置在问题的中心,并且将人与天、地并列,说明儒家“仁道”这一核心理论是合乎“天理”的。如《太玄·玄告》中特别强调:“善言天地者以人事,善言人事者以天地。”针对“诸子”对儒学“仁义礼智信”伦常理论的攻击,扬雄在《法言·五百》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道家不遵礼法,墨家废弃礼乐,法家不教而诛,阴阳家怪诞不经;只有孔子的儒家学说,如天一样广博、似的一般深奥。《法言》不仅用大量篇幅来阐述儒家的伦常理论,还通过以儒家道德规范品评历史人物,突显了孔子的圣人形象。

孟子这个“二圣人”(亚圣)的形象,也是通过扬雄的介绍,才逐渐被人认识和承认的,韩愈在《读荀子》一文中说:“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道尊……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

司马光认为扬雄一生都在“潜心以求道之极致,至于白首然后著书,故其所得为多。后之立言者,莫能加也”,也就是说,扬雄对儒学发展的贡献最大;因此,他认为扬雄在儒学道统中的地位应该高于孟子、荀子。

第二,在哲学理论方面,扬雄创立了“相对认识论”和“三分宇宙观”,提出了“因循革化”这个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命题。

扬雄“相对认识论”的特点是:认为人的性命生存规律,是人类认知活动的根本参照系;而支配人类所有知识和行动的正确原则,应当是符合人的性命规律而产生的。强调支配人的一切原则(包括规章制度)都要合乎“人的性命规律”,《扬子法言》五臣注本这就为儒学的核心理论——“仁道”找到了理论支撑,意义十分重大。扬雄之前的董仲舒,是将“天道”视为“人道”的绝对主宰;扬雄之后的程朱理学,则是将“天理”和“人欲”完全对立起来。

在扬雄“三分宇宙”的理论框架中,“玄”是一种造分天地、运转万物的气,是推进宇宙间万物发展变化的原动力。“玄”在空间上分为三方,每方各分三州,共为九州;每州各分三部,共为二十七部;每部各分三家,共为八十一家。在时间上“玄”又综合“方”、“州”、“部”、“家”四者成为“首”,共八十一首;每“首”附九“赞”,共为七百二十九赞;另加踦、赢两赞,合计七百三十一赞;然后以两赞为一日,正合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之数。在扬雄设定的这种宇宙框架中,玄“旁通上下”,万物可得而有;“九管周流”,岁时可得而成。很显然,扬雄创立这样的宇宙理论,是要为自然与人事寻找到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规律。

扬雄的“玄”,与《老子》的“道”、《易经》的“气”,似乎是名异而实同的术语。其根本区别仅在于:扬雄将天道、地道、人道三者合为一体谓之“玄”,将宇宙视为“一元的存在”,然后以“三”别之。这表明扬雄已经认识到:自然是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种客观实在,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不至于受到自然的惩罚。所以《太玄·玄图》说“夫玄者,天道也,地道也,人道也”,《太玄·玄莹》则强调“夫作者贵其有循而体自然也……譬诸身,增则赘,而割则亏。”应当说,在基本精神上,“三分宇宙观”表现了扬雄的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这在儒学被神学化和儒学“神学目的论”猖獗的西汉时代,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扬雄在《法言》中多次议论到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因”(继承)与“革”(改革)的问题,认为凡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东西都应当继承保留,凡是已经过时成为时代发展障碍的东西就应当加以改革或者完全抛弃;哪怕是对“圣人之法”,也不能机械照搬或者墨守成规。在《太玄》一书中,扬雄还进一步从哲学的高度,论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的“因循”与“革化”关系到国家大事的成败。扬雄论述了对待“道”的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因循”与“革化”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两个对立面,二者相反相成,因此不能将“道”视为僵死的教条,应当有“因”有“革”;第二,因为“革”是为了“得天道”,而“因”是为了“驯(顺)天道”,“得天道”是目的,“驯天道”只是手段,所以“革化”比“因循”更显得重要;第三,因为“因”与“革”关系到国家的成败,必须非常谨慎地掌握好时机与尺度,做到“因”要合理、“革”要适时。不难理解,扬雄“因循革化”的思想,不仅是一种进步的历史发展观,而且蕴含了朴素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因素。

扬雄不仅在理论上阐述了“因循革化”的历史发展观,而且大胆地实践了这一历史发展观,“事莽美新”就是其典型事例。

扬雄“因循革化”的历史发展观,既是对董仲舒“天不变,道亦不变”思想的批判,也是对西汉以来流行的“五德终始”论的否定。

第三,在文学理论方面,扬雄发展了传统的文学观。

同类推荐
  • 当时只道是寻常

    当时只道是寻常

    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先生的怀旧散文,包括故园之思、父母之思、痛悼师友、人生忆往述怀等等。深浅不一的回忆中,清晰再现了那些逝去年代的人和事:衣钵相传,恩德无限;斑驳的场景,多舛的人生;在省察自我、梳理时代脉络的过程中,娓娓道出对幸福的深刻理解与体验、人生的悲苦与辛酸。丰富的情感,浓郁的诗意,纯朴的文笔,催人泪下的诉说,带给读者不尽的遐思与感动。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重生巨星之宠翻天

    重生巨星之宠翻天

    【女王归来,男主强大腹黑,一对一,极宠文】她和同父异母的姐姐容貌有五分相似,命运却半分不同。姐姐是掌上明珠,天之骄女,粉丝无数的“天使”女星。她却只能活在暗处,替家族替姐姐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直到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被家族抛弃乃至落海而亡。谁想她竟能重生到命运转折那天。逆旅归来,她不会再为家族去偷那传说中手可通天的暗夜帝王的东西,而是凭借从小练出的强大身手,娱乐圈中翻云覆雨,夺回原本该属于她的一切,让那些得罪过她的人尝尝永坠地狱的滋味。***精彩片段***片段一:唐家和姐姐不是对眼前被称为“暗夜帝王”的男人又敬又畏怕得要死吗?“认识我吗?”她唇角微弯,用那张化妆后和姐姐愈发相像的脸,对满脸冷漠的人冷冷一笑,毫不客气地欺上那据传手腕强势,却从小身体羸弱的男人,一把将他推倒在了沙发上。“…蝴蝶很美。”男人却突然动容,修长的手拂过她肩头若隐若现的紫色蝴蝶,“你的眼睛更美。”“该死!”她竟忘了自己肩上的蝴蝶,是“天使”姐姐绝不会有的东西。…一夜之后,无暇香肩上的紫色蝴蝶,突然出现在某化妆品最新的海报上,红遍全球。片断二:“她柔柔弱弱的模样,挺适合演执扇宫女的,不是吗?”某女微笑,看向自己曾经的姐姐。“这……”副导演皱眉,临时换角,换掉的还是个曾经有点名气的女星,不太合适吧。下午正式开拍的时候——“您说的真是太对了,越看她越适合执扇宫女……”副导演凑上去讨好地指给她看,那个站在角落里的小小执扇宫女,正红着眼睛装着可怜。此时她是倾国倾城的皇后,而昔日红遍全国的清纯玉女,却自始至终,只是一个半脸不露的小宫女。副导演看着她唇角露出的淡淡笑靥,悄悄伸手抹了把汗,中午电话里那个冷漠却充满威慑的男子声音言犹在耳:“让她不开心,这个剧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片断三:“吻戏删掉。”“…好。”“拥抱删掉。”“…”“牵手,不准。”“…那我和他干脆隔三米对戏好了!”“甚合我意。”
  • 重生之若你爱我如珍宝

    重生之若你爱我如珍宝

    张悦的前生,衣食无忧,吃穿不愁,最大的希望是能够拥有一个爱她并被她所爱的男人,可希望永远变成了奢望!重生了,张悦终于明白,靠人不如靠自己。家庭,金钱,事业,个人能力,这些远比爱情更重要。于是,此生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凭借自身的努力,带领全家好好过日子。可是,老天不要开玩笑好不好?曾经那么希望爱情的时候,一切都是奢望,现在,爱情靠边站了,为什么偏偏招惹上这么多美男啊?温馨甜宠文,没有太多金手指,细水长流,女主自强自立,男主干净专情,对女主极尽宠爱。喜欢甜文,宠文,种田文,校园文的妹子看过来,在这里,你一定能够找到属于你的那盘儿菜!
  • 唯妃作歹

    唯妃作歹

    新书《归去来栖》来袭,求推荐求收藏咯~----------------------本书练手,勉强完结,求轻点你是要一个无法改变的过去,还是去拼一个看不见的未来?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坐下,和自己谈一次灵魂

    坐下,和自己谈一次灵魂

    你该怎么安抚一颗漂浮而躁动不安的心灵?如何才能看清生命的真相?命运的手要将你导向何处?哪里才能找到精神的家园? 这些年,你一直在路上。现在,坐下来和自己谈谈,好好梳理一下过去,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什么?接下来,你该何去何从?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独步紫寒

    独步紫寒

    三十年的豪门生活,一朝变为须有。本已必死的结局,却意外的重生。重生后的世界,紫寒又该如何的生活呢?性格本就冷淡的她,在无尽的岁月当中,是否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呢?此次重生,究竟是上天安排,还是巧合?我们拭目以待。修仙世界,强者如云,紫寒又该如何立足?本有强大的背景,奈何在一夕之间消失,悲催的紫寒只好凭着自己的天赋,一步步的去傲视群雄!在修仙的路上,她遇到了各式各样的美男美女,紫寒又该如何的拒绝呢?紫寒只默默的来了一句,施主,请自重!!!次乃爽文。ps此文很可能无男主书友群号:238737336进来我陪你们聊!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