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100000010

第10章 穷愁潦倒的“莽大夫”(1)

如果只是以学术成就及其影响而论,扬雄应当是非常幸运的。他以《太玄》奠定了自己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崇高的地位,更以《法言》使自己赢得了在儒家道统中的“大贤”之尊,他不仅是与司马相如齐名的大辞赋家,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从事方言研究并且取得了重大成果的人。除此之外,他在文字学、天文学、历史学甚至音乐研究等方面的成就也是令世人瞩目的。因此,有人说他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才”冯广宏:《天府哲学面面观》。,还有人说:“扬雄给我们研究中国文化史设置了三道越不过的坎:研究文学不能没有扬雄,研究哲学思想不能没有扬雄,研究古代语言学也少不了扬雄。”长寿王高巨琏:《西汉哲学家和文学家扬雄》,“聚焦教育”网,2006年6月16日。

《汉书》说扬雄之所以不攀附权贵、不讨好皇上,以至于“三世不徙官”,是因为他“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如果“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果真就是扬雄的人生追求和个人志向的话,那么他的追求和志向全都实现了,可能还远远超过了他预期的目标。这对于一个“世世以农桑为业”的农民子弟来说,实在是幸运之至啊!

然而,纵观扬雄的一生,我们便不难发现,其实扬雄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他不仅长期经受着穷苦生活的折磨,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各种精神上的痛苦和打击。扬雄一生的不幸,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中年怀才不遇之苦、老年丧子绝嗣之痛、临死贫病交加之惨、身后蒙冤受屈之恨。总之,扬雄的一生都是在穷愁潦倒中度过的。一、不遇之苦

扬雄能够被王音那样的权臣接纳和引荐,又能在四个皇帝身边工作达三十年之久,还被篡汉后的王莽封为“中散大夫”,这在一般人看来,也是够荣耀的了。为什么我们还要说扬雄承受着“怀才不遇”的巨大痛苦呢?

要知道,扬雄以三十来岁的壮盛之年离开蜀地进京求学,而且始终不愿意以注释经书的“章句之学”为手段步入仕途,这是因为他不仅胸怀济世安邦的宏大志向,而且具有济世安邦的杰出才能;因此他希望能像商代的宁戚、春秋的管仲、战国的侯嬴那样,“颇得信其舌而奋其笔”(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于是“或立谈间而封侯,或枉千乘于陋巷”(要么与人君一夕交谈便能封侯拜相,要么让人君主动请自己出来当官)。他的“不识时务”使他铸成大错,以至于后来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做了一个官卑职小的“黄门侍郎”。汉代官制,“黄门侍郎”仅仅是皇帝的侍从,既无办事机构,又无一点行政权力,而且职位很低。郡守和九卿长官的职位是二千石,侍郎的职位是四百石,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干部与科长级干部之间的差别。由于他始终坚持“君子仕则欲行其义”(君子当官就只能做自己该做的事)的为官原则,从来不为了获得个人私利而巴结讨好别人,使他在黄门侍郎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三十年。这三十年中,朝廷那么多大大小小的风云变幻,让他亲眼目睹了一次又一次争权夺利的刀光剑影。使他痛苦的,是眼看着国是日非、生灵涂炭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扬雄为自己的生不逢时而痛苦。他不仅羡慕先秦时代的读书人,能够凭着自己的才能被人君重用而施展才能和实现人生的抱负,也羡慕汉初的功臣萧何、张良、陈平、叔孙通,甚至汉武帝时的霍去病、公孙弘等人,因为这些人都能够“会其时之可为”而被人君重用。他对自己所处的时代非常绝望而痛心疾首,他在回答别人责难他当官“老不进步”的《解嘲》中说:

当今县令不请士,郡守不迎师,群卿不揖客,将相不俯眉;言奇者见疑,行殊者得辟,是以欲谈者宛舌而固声,欲行者拟足而投迹。向使上世之士处乎今,策非甲科,行非孝廉,举非方正,独可抗疏,时道是非,高得待诏,下触闻罢,又安得青紫班固:《汉书·扬雄传》。?

扬雄的意思是:当今的各级官吏不仅不尊重读书人,而且对读书人严加监视,使读书人动辄得咎;这样一来,再有本事的人也只能是想说的话不敢说,想做的事不敢做。假如让先秦时代那些有大作为的读书人处在今天的社会里,他们的学业、言行都不符合当今被举荐选拔的标准,他们也只会被斥责为离经叛道的人,哪里还会有被重用当大官的可能?

尤其使扬雄痛苦的,是他既不能伸展自己济世安邦的大志,又不能像他蜀中的三位老师那样做一个彻底的隐者;因为他不仅需要朝廷那一份赖以生存的菲薄的薪俸,而且他还需要朝廷秘阁丰富的藏书和京城特殊的学术环境,因为这是他“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的客观条件。为了不失去这样的客观条件,他就不得不隐忍苟活。扬雄也只有像他那样的“隐忍苟活”,才终于实现了自己“捍卫儒学正统以接续圣人之道”的另一番人生理想。但他所承受的精神痛苦,毕竟是太过于沉重了!二、绝嗣之痛

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五十三岁的扬雄遭受了致命的打击——他唯一的儿子死了。

五十岁之前的扬雄,已经先后四次经历了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三十岁之前,父母先后去世。四十五岁时,十七岁的大儿子扬爽去世。五十一岁时,和他相伴了二十五年的妻子陈氏亦撒手人寰。这四个他至亲至爱的人先后离他而去,对他精神上的打击之沉重,是不难想象的。然而,他都挺过来了。

而小儿子扬乌的死,差点就要了扬雄的老命!

为什么小儿子扬乌的死,对扬雄精神上的打击会这样地沉重?这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扬乌的死,造成扬氏灭门绝后的严重后果。扬氏的祖先扬侯,是周天子分封在晋国(今山西一带)的庶出子孙伯侨的后裔。春秋、战国之际,扬侯被逼迫逃离晋国,逃到楚国的巫山(今湖北宜昌一带)。秦汉之际,在巫山住了一两百年的扬氏溯江而上,来到巴郡的江州(今重庆市一带)。汉武帝时代,扬雄的五世祖扬季曾经官至庐江太守。后来,为了躲避仇家追杀(见第一章),扬季辞官带着一家人也是溯江而上,来到郫县。从扬季到扬雄,扬氏已是五世单传,年仅九岁的扬乌的夭折,意味着扬氏从此“断了香火”。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而扬雄的“无后”,远非一般人的“无后”可比,他是要承担使延续了五六百年之久的“扬氏”家族灭绝的罪过的。这样的精神痛苦,对于扬雄这样一个笃信儒家传统道德的人来说,其痛苦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第二,扬乌的死,使扬雄失去了唯一的精神安慰。扬雄活着的时候,很难被人理解。他一生中做的许多事情,总是被人视为“异端”的行为。可以说,扬雄精神上是非常孤独的。但是,扬雄也有一种别人很难享受到的精神安慰,那就是他晚年得到了一个聪明绝顶的儿子。扬乌绝对是一个“神童”。 扬雄写作《太玄》的时候,曾经因为一个数学问题而苦恼了很久,没有想到,年仅九岁的扬乌告诉父亲:“你将某数设为九,再用九去计算其他玄数,问题不就解决了吗?”扬雄按儿子所说的去做,果然解决了他遇到的难题。又有一次,扬雄在模拟《易经·大壮卦》九三爻的爻辞“羝羊触藩”一句时,总是想不到一句恰当的话来对应,扬乌见父亲想得很苦,竟然对父亲说道:“你老人家是不是可以用‘荷戟入榛’来跟它对应呀?”经儿子一提醒,扬雄连称:“妙绝!妙绝!”扬雄为自己的“神童”儿子感到骄傲。在接连失去亲人的沉重打击之下,“神童”儿子无疑是他精神上最最重要的、也是他唯一的寄托和安慰了。

第三,扬乌的死,使扬雄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扬家数代单传,年近六旬的扬雄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扬乌这个唯一的亲人了。抛开“断绝香火”的责任、“失去安慰”的折磨不说,小儿子扬乌的死,其实是让晚年的扬雄失去了最后一段人生道路上最最需要的伴旅啊!壁画“九岁扬乌解《玄》疑”总之,小儿子的死对扬雄的打击太大了,以至于他在几年后所著的《法言》中仍然难以抑制这种巨大的哀痛。当有人问到扬雄为什么要著《太玄》的时候,扬雄在正面回答之外,竟然很“突兀”地加上一句:“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九岁而与我《玄》文。”可以想象,扬雄因为儿子的死,精神已接近崩溃。扬雄“突兀”地加上的这么一句有关儿子往事的话,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在失去儿子“阿毛”之后的那些表现。三、贫病之惨

扬雄一生受尽了贫穷生活的折磨。晚年的扬雄,头上多了一顶“大夫”的帽子,身上却多了一只断腿。

扬雄的一生,都是在贫穷中度过的。

青年时代的扬雄,家里“有田一廛,有宅一区”,应当是个小地主的家境。小地主家境虽然说不上富裕,但应当是衣食无忧的。但是,由于扬雄一直读书求学,后来又到蜀中各地漫游,家里的事情帮不上一点忙不说,还一直是个高额消费者。这样一来,家里总是入不敷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扬雄进京之前,父母先后去世。安葬父母需要大笔经费,扬雄只得卖掉部分田地。后来为了筹集进京的盘缠,扬雄又只得把家中值钱的东西变卖一空。

进京之后的最初几年,一家数口的生计,主要靠扬雄给王音当门下史的那点微薄的收入来维持。做了“黄门侍郎”之后,情况稍微好了一点,但也好不了多少。因为这黄门侍郎,不过是皇帝的随从而已,既无办事机构又无职权,论品级,不过是个“比四百石”的小官(县令是“八百石”),也就相当于今天的“主任科员”吧。

五十多岁的时候,妻子去世,小儿子夭折,这不仅使扬雄精神上受到极其严重的伤害,为办理一老一小的两件丧事,还让他背了一身的债务。扬雄喜欢喝酒,妻子和儿子的死,使他的酒瘾愈来愈大,仿佛是要让酒精来麻痹自己敏感的神经。

六十五岁那年,扬雄终于升官了。王莽考虑到扬雄在“黄门侍郎”这个位子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一步也没有挪动过,以扬雄的资历和在学术上的声望,就授予他一个“中散大夫”,让他到“天禄阁”去整理古书。

对扬雄来说,是不是中散大夫倒无所谓,不就是官阶由“比四百石”上升到“六百石”嘛。使他稍微感到欣慰的,是他终于可以离开宫廷那个令他胆寒、令他伤心的地方了,还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地点——天禄阁,尤其是给国家图书馆整理古书这差事,正合他的兴趣和爱好呢。

可惜好景不长。扬雄做中散大夫不到三年,就发生了令他屈辱不堪的“投阁事件”。

王莽正式登上皇帝宝座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也是为了报答那些为他篡位做出贡献的人,便开始大封功臣。在王莽所封的功臣中,共分三个级别,最高一级为“四辅”:太师王舜、太傅平晏、国师刘歆、国将哀章;次一级的为“三公”:大司马甄邯、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再次一级的为“四将”:更始将军甄丰、卫将军王兴、立国将军孙建、前将军王盛。

对王莽这样的封赏,竟然有人大为不满,最不满意的是更始将军甄丰和他的儿子甄寻。令甄丰父子最不服气的是四个人:哀章、王盛、王兴和甄邯。

哀章是个好说大话的无赖之徒,见王莽当了“摄皇帝”之后,便开始了政治投机的活动。他制造了一面“铜匮”,铜匮的正面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意思是:这是天帝颁布的诏命),背面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意思是:赤帝刘邦遵从天帝旨意禅位给黄帝王莽)。于是,哀章夺得篡位头功,被王莽封为“四辅”之一的“国将”和“美新公”。

王兴此前只是个负责城门守卫的小头目,王盛原本是京城市井中一个卖烧饼的小贩。只因二人的姓名和长相,与“符命”中所说的两位“辅臣”最相符合,因此,一个被王莽封为“卫将军”、“奉新公”,一个被封为扬雄故里的“子云坟”“前将军”、“崇新公”。二王简直是平步青云、一步登天了。

甄邯却是甄丰的亲弟弟,此前的官职只是个徒有虚衔的“太保”,而且是沾他这个哥哥的光才赏赐给弟弟甄邯的。令甄丰想不到的是,王莽就是因为他甄丰先前总是仗着“大司空”(副丞相)的高位,有时连王莽也敢顶撞,所以这次借“符命”之名,有意贬抑他。

甄丰懊恼的是,不如弟弟的运气也就罢了,怎么竟让他跟卖烧饼的王盛、守城门的王兴站在一起了呢?真是太没有面子了!

甄寻气愤的是,从前倚仗父亲跟王莽的关系,自己也曾官居侍中兼京兆尹(相当于中央政府秘书长兼首都市长),还受封茂德侯。那是多么的荣耀、何等的威风!他认为,父亲遭贬抑是个凶兆,决不能任其发展,他决定要挽狂澜于既倒。

甄寻冥思苦想,还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王莽不是相信符命吗,何不就利用符命来收拾败局?于是他打起了王莽女儿的主意。

汉平帝元始三年,王莽将十二岁的女儿选为汉平帝皇后,当时汉平帝也只有十二岁。元始五年,汉平帝驾崩,十五岁的皇后就成了寡妇,其实还是个处女。王莽篡汉以后,改称平帝皇后为“黄皇室主”。

甄寻盘算:如果能娶“黄皇室主”为妻,还有谁能超过这样的富贵尊荣?他已经想好了符命的内容:“故汉氏平帝后,当为甄寻妻。”

甄寻还多了一个心眼儿,他怕王莽不会相信符命,于是决定先试探。他捏造了第一道符命,内容的大意是:新朝应当仿效周公、召公“分陕而治”的故事,更始将军甄丰当为右伯,太傅平晏当为左伯。

不料王莽果然依照“符命”所说,任命甄丰为右伯,平晏为左伯。这让甄寻愈加相信“符命”管用,于是立即把写着“故汉氏平帝后,当为甄寻妻”的第二道符命散发了出去。他满以为立即就会如愿以偿,仿佛这个“驸马爷”是当定了的。哪知道,“螳螂捕蝉,安知黄雀在后”,这第二道符命不仅叫他满门抄斩,而且还连累了不少无辜!

甄寻竟然不知道,王莽哪里会相信什么“符命”!篡汉称帝之后的王莽,早就忌讳别人再提“符命”之类的事了。王莽上次任命甄丰为右伯,既是为了缓和矛盾,以减少甄丰父子对自己的不满,更是为了将甄丰支出京城以避免事非,所以才借“符命”来达到这个一箭双雕的目的。不料竟让甄寻产生错觉,更加肆无忌惮。

听说王莽得到第二道符命之后,勃然大怒,咬牙切齿地痛骂道:“皇室主母仪天下,人所共仰。甄寻小儿是个什么东西!”甄寻吓得魄散魂飞,连家也不敢回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赶紧逃出城去,一口气跑到华山躲了起来。甄寻走后不到半日,宫中禁卫就已追到甄家。正在忙着打点行装、准备去当“右伯”的甄丰,见一群如狼似虎的兵士冲进家来,还不知道所犯何罪。听宫中使臣宣读诏书之后,甄丰也吓得瘫倒在地,自知浩劫难逃,只好拼却老命,服毒自尽。

王莽为了杀一儆百,以禁止今后再有人企图利用“符命”升官发财,下决心要把这件案子追查到底,于是下令:一面张榜通缉甄寻,一面追查甄寻同党。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论略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以历史主义为原则,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要理论范畴一天命观、经学政治指导思想、大一统政治格局、德治治国方略、纲常伦理规范、民本固国执政方策、政治变革对策等概略性地试作哲理梳理,以时间范畴为经、历史时序为纬,论析儒学乃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中心支柱,以民为本执政哲学期许维护大一统政治格局、伦理纲常政治秩序,在时易治变中推行以德治国方略,建构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精神。
  •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信仰之问(爱智书系)

    我们当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后你也许要问:“不教哲学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们可不可以告诉我,究竟有没有神?究竟什么是神?如果没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个没有的东西,不是太傻了吗?听说牛顿和爱因斯坦还有别的一些大科学家也信神,他们怎么会那样傻呢?”对于你来说,追问这些问题可能只是出于好奇,但是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学命题呢,而且历史上那些拥有聪明大脑的哲学家们曾经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他们是怎么回答的吧!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

    先秦诸子百家,是后世思想学派的源头,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恢宏历史的结晶,塑造独立性格,传承灿烂文明,两者缺一不可。研习先秦诸子应注意:汲取各家学说要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与时俱进,学以致用。《史记》究天人之迹,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拜读应谨记:一、读史学做人,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二、读史学智慧,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是个什么玩意儿

    《易经》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有人认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一切学科的源头;也有人说,《易经》是算命先生搞的“封建迷信”;还有人说,《易经》深奥难懂、神秘莫测。想探究《易经》的奥秘吗?那么请打开这本书,让自己变得简单,让《易经》变得更简单。
热门推荐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邪帝殿下:婢女大翻身

    邪帝殿下:婢女大翻身

    希芫。你轻声叫我。我奇怪你怎么会记得我的名字,我只是这深宫里万千奴婢中的一个,我极少伺候你,从你带我回宫那天开始我就极力要求不被派到太子宫,因为我苦苦的哀求他们随了我的意,所以我很少见你,虽然心里有些许思绪。
  • 穿越成为农家女

    穿越成为农家女

    一朝穿越一介女特工居然成了五岁的农家小妞,父亲上了战场渺无音讯,家里一贫如洗没有隔夜粮,只有母亲带着他们几个瘦的只剩皮包骨的兄妹,还有那为了争夺家产不惜将他们一家赶出家门的极品亲戚,且看她杨蝉儿如何在古代发家致富,带着一家人过上和和美美的好日子。
  • 无耻相爷的降魔宠妻

    无耻相爷的降魔宠妻

    一抹七星极光要了傻妃的命,却令她劫后重生。她,惊鸿,至冰至美,至清至冷。他,叶隐,至纯至净,却鬼魅妖冶。●前世,她是至尊的降魔者。今生,她却是痴傻呆滞的弃妃!他是大鈅王朝官居一品的相爷,妖孽魔魅。两个本是天生敌对的克星,在他看来却是天造地设。●异国公主前来和亲,看上大鈅王朝的相爷。相爷妖娆一笑,请皇帝赐婚,宠妻惊鸿。公主恼羞成怒,皇帝后悔不已,眼睁睁看着惊鸿‘本人’嫁于相爷为妻!什么,惊鸿丢给相爷一封休书?好!一场赐婚,她竟然多了个未婚夫!当他冰冷的手指抚摸上她的锁骨时,她清冷的眸子终于有了怒气。“叶隐!再无耻也要有个限制!本尊不好你这口!”“没关系,为夫好这口就行。”●妖界妖龙契约在手,看你无耻相爷怎么接招!凤凰精魂守护在身,看你无耻相爷如何对付!什么?!无耻之徒竟然是魔界的皇!!妖龙和凤凰缩在角落浑身颤冷……===========人皆有三魂,她为何只有一抹天魂?“鸿儿放心,其它两魂交给为夫。”“……谢了。”
  • 无上皇宠

    无上皇宠

    墨色的眸子在黑夜里闪着暗淡的光,就像黑珍珠一样蒙着淡淡的霜,但那幽深珍珠里面却蕴藏着火苗,愤怒的随时要爆发出来,将眼前的一切烧个精光。就在她绝望的时候,忽然,一滴温热的液体滴落在了她早已冰冷的嘴角,让她将疼痛感受的更加彻底。液体慢慢的渗进千泠玥的嘴唇,咸涩的感觉直冲她的味觉,是眼泪?她静静的看着眼前这头发了狂的狮子,竟然渐渐忘记了身体剧烈的疼痛,不禁开始探究这个男人心中的愤怒,是什么让他这么折磨自己,是什么让他这么……痛苦。“既然你这么快乐,哭什么?”千泠玥朱唇轻启,而他面对着她的质疑,竟然慌了神色,眼神闪烁不定,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 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一用就灵刮痧拔罐祛百病

    实用有效:刮痧、拔罐畅通经络保健康。好学易懂:一学就会,全家人都能轻松操作。速查速用:病症快速检索,方便对症自疗。
  • 独宠可爱娇妻

    独宠可爱娇妻

    梵磊——梵氏企业总裁,冷酷深情,八年前被人设计,迫使他失去了心爱的女子,也失去了笑容,八年来,寻寻觅觅,痴心等候女主—皇天不负有心人,区隔八年,他们又在繁华尘世中相逢,烙印入心的誓盟犹在耳际回荡,她的痴情,他的深情,会再一次交错而过吗?柳依然——一个迷糊中带点精明的女子,娇小美丽,自立自强,自从八年前离开梵磊时,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不顾家人反对,毅然生下孩子,八年来,她剥离了青涩天真、少不经事的无知,蜕变成一个坚强的女人。但坚强的女人也会受伤。邵炎——一个神秘的男人,在依然与梵磊之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白修云----一个斯文俊美的男子,暗恋依然五年,始终默默在她身边守候。邵逸-----一个神秘的男人,跟梵磊和依然又有着怎么样的纠葛呢?琳达-----橡胶大王的女儿,美艳绝伦,一直在感情的漩涡里挣扎。易诗诗---一个外表端庄秀丽,骨子里淫荡无比的女人,心思深沉,是个极端女人。
  • 风流小浪底:一个副市长的工作手记

    风流小浪底:一个副市长的工作手记

    它让你了解这个由世界银行贷款、50个国家水利专家参与的高难度工程拉开帷幕的艰难步履,让你领教被世界工程界奉为圣经的《菲迪克》条款的神圣性、权威性,让你惊叹合同部主任李淑敏钻研《菲迪克》条款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你欣赏总经济师何有源巧妙运用《菲迪克》条款的娴熟技巧,让你领略世界公认的高级环境工程专家鲁德威格老人一丝不苟的学者风范,让你聆听意大利承包商马西莫·马尔亘涅对中国建设的铮铮良言。让你叹服总监理工程师李其友协调承包商与业主关系游刃有余的高明手腕。,揭开了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神秘的面纱,速写出这个“封闭型”工地风流人物的翩翩英姿
  • 血腥电梯

    血腥电梯

    每晚的12点,在全世界各地的电梯都在上演着一幕剧情不同,但结局相同的恐怖悲剧……电梯里的脚、电梯里的人头、地下十八层……正等待着你。
  • 法外之徒

    法外之徒

    在这个繁华的不夜城里,流传着这样一个都市传说我们一直都没有发现那些隐藏在我们周围的怪物,他们诞生于第一次全面战争,他们拥有永恒的生命,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用危险而充满敌意的目光悄悄地观察着我们,他们就是不死者公元二零一七年,我因弑母之罪被判入狱,四日后,我在威海上被秘密执行死刑。或许我是真的死了,但这不是结束,这是开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