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6000000002

第2章 古蜀民族的记忆(2)

州城北门常闭不开,鉴问其故于虞悰,答曰:“蜀中多夷暴,有时抄掠至城下,故相承闭之。”鉴曰:“古人云‘善闭无关楗’,且在德不在门。”即令开之。戎夷慕义,自是清谧。于州园地得古冢,无复棺,但有石椁。铜器十余种,并古形;玉璧三枚;珍宝甚多,不可皆识;金银为蚕蛇形者数斗。又以朱沙为阜,水银为池,左右咸劝取之。鉴曰:“皇太子昔在雍,有发古冢者,得玉镜、玉屏风、玉匣之属,皆将还都,吾意常不同。”乃遣功曹何伫为之起坟,诸宝物一不得犯。

第二段文字记了两件事:一是打开城门示以恩德,二是发现古冢而不犯珍宝,都是在于安顿蜀地社会的举措。萧鉴治蜀取得成效,是他善于把握民心,因势利导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萧鉴得金蚕之古冢,是在“与记室参军蔡仲熊登张仪楼,商略先言往行及蜀土人物”之后发现的事,进而“起坟”。而且,前揭等言蜀地富饶的《史记》等典籍都没有提到“蚕”事,《华阳国志·蜀志》明确记载第四代古蜀王杜宇“教民务农”,“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也就是说,常璩所处的时代,巴蜀之民已崇祀杜宇为农业神。萧鉴为金蚕“起坟”,尚未与蚕丛直接联系起来。然而以此来安定社会、发展桑蚕业的用意十分明显。他是否真的发现藏有包括蚕形金银在内的大量珍宝古冢是值得怀疑的。

蚕丛作为蚕神来崇祀,以北宋初黄休复的记载为早。其说云:“蜀有蚕市,每年正月至三月,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耆旧相传,古蚕丛氏为蜀主,民无定居,随蚕丛所在致市居,此之遗风也。又蚕将兴以为名也,因是货蚕农之具,及花木果草药什物。”[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九《鬻龙骨》。上海师大古籍所编《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一册,大象出版社,2006年,第67页。也就是说,至迟在宋初,蚕丛已演化或者被塑造为农桑之神。南宋中期罗泌(1131—1189)的《路史》卷四有“蜀山氏”条,其子罗苹注云:

永明二年,萧鉴刺益,治园江南,凿石冢,有椁无棺。得铜器数千种,玉尘三斗,金蚕蛇数万,硃砂为阜,水银为池,珍玩多所不识,有篆云:蚕丛氏之墓。鉴责功曹何伫坟之,内无所犯,于上立神,衣青衣,即今成都青衣神也。

至此,萧鉴所发古冢之“金蚕”,已明确附会在了蚕丛身上,且被认定为蜀中养蚕的始祖而受到祭祀了。所谓“立神”,就是“立庙祀之”之意,属于“神道设教”一类。与《南史》所记相比,《路史》所记的萧鉴发现古冢不仅多了“立神,衣青衣”,也多了“蚕丛氏之墓”的内容。稍晚,南宋祝穆(?-1255)《方舆胜览》卷五一《成都府路》“蚕丛祠”条所载与之相类:“蜀王蚕丛氏祠也,今呼为青衣神,在圣寿寺。蚕丛氏教人养蚕,作金蚕数十,家给一蚕,后聚而弗给,瘗之江上,为蚕墓。”

至于蜀中青衣神,本与蚕事无关。唐代《元和郡县志》卷三三有记嘉州界(今属四川乐山)有青衣神:“青神祠即青衣神在今嘉州界。”北宋《太平寰宇记》卷七四“平羌”条有记云:“青衣津,南去县四十里,渡导江水。青衣神,《益州记》云:神号雷捶庙,班固以为离堆,下有石室,名玉女房,盖此神也。”均可见青衣神关于青衣神,岳珍有《青衣神考》,考之甚备,此不赘述,载《文史杂志》2003年第2期。本非蚕神,后来与蚕神合二为一,则值得关注。中原本有祭蚕衣青衣的习俗,而蜀中有江名青衣,岷江支流。将青衣祠附会在蚕丛身上,则是中原文化与蜀文化融合的产物。

蚕丛从蜀国的开创者,演化为蚕神并受到祭祀,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我认为,成都蚕丛祠,同后稷葬都广一样,都可视作是古蜀民“历史心性”的产物,这是蜀中桑蚕业有了发展至于唐宋极盛之时的反映。蜀中丝织业始于何时难以确考,可以确定的是在东汉时期已有传入,且发展很快,三国蜀汉时,得“锦城”之名较早记载蜀地丝织业的是唐徐坚《初学记》卷二七引刘宋山谦之的《丹阳记》:“历代尚未有锦,而成都独称妙,故三国时,魏则市于蜀,吴亦资西蜀,至是乃有之。”此前未有明确记载。成都别称“锦官城”或“锦城”,大体是在蜀汉之时。《初学记》卷二七引萧梁李膺《益州记》:“锦城在益州南笮桥东流江南岸,蜀时故锦官也。其处号锦里,城墉犹存。”。《隋书》卷二九《地理志》载蜀地“人多工巧,绫锦雕镂之妙,殆侔于上国”。唐有“扬一益二”之说,而卢求《成都记序》谓蜀“罗锦之丽……扬不足以侔其半”。宋之成都,更是“罗纨锦绮等物甲天下”《宋史》卷二七六《樊知古传》。据《宋会要》载,宋代成都府路占了各路上供绫绮类的丝物的绝大多数《宋会要辑稿》之《食货》六四之一二至一四。,成都是宋代丝织业最重要的生产基地。随着蚕丝业的日益繁荣,唐宋时成都“蚕市”兴起,于是关于“蚕”的故事多了起来,也与“蚕丛”联系在了一起。宋初田况的二十五首《成都遨乐诗》中,竟有四首是关于“蚕市”的。宋张仲殊词:“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粘红楼,车马溢瀛洲。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织柔,立马看风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鬻蚕器》引。蚕市是成都城中“鬻花果蚕器于一所”[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五三,僖宗乾符六年四月甲子条,胡三省注。的集市,宋人说,“蚕市盖蚕丛氏为之,俗往往呼为蚕丛”[元]费著:《岁华记丽谱·蜀锦谱》,谢元鲁点校,载《巴蜀丛书》第1辑,巴蜀书社,1988年,第113页。,蚕丛进一步被塑造成了唐宋成都“蚕市”的开创者,只能表明宋代成都的蚕业有了进一步的繁盛。

(本文据2008年8月在成都双流召开的“蚕丛与农耕文化会议”提交的论文《“都广之野”与古蜀文明——古蜀农耕文化与蚕丛记忆》和2009年9月在上海师大召开的“中古地域社会形态与文明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提交的《中古时期蜀人关于蚕丛的记忆与塑造》发言提纲合写而成。主要内容刊于《中华文化论坛》会议专辑,2009年11月。)“僰国”释疑

在今四川宜宾、泸州地区,秦汉时期建立了“僰道”,根据当时的政策:“县有蛮夷曰道”,说明当地居住着“僰”这个民族。《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上》犍为郡“僰道”条注引东汉应邵所说:“故僰侯国也。”此后关于该地“僰国”的说法不绝于史书,似乎没有人提出疑问。今之学者为究其竟,考证求索者颇不乏人。较早有著名民族学家郑德坤先生《僰人考》载中国悬棺葬学术讨论会秘书组编印《悬棺葬资料汇集》,1980年,原刊于1944年《说文月刊》第4卷。长文,对“僰国史”作了详细的考证,今人对此也多有论说。但是,古代真的存在着一个“僰侯国”或“僰国”吗?回答是否定的——虽然这多少有点令人遗憾!下面略作剖析,以释其疑。

所谓“侯国”,本是中原文化概念,是指诸侯之国,受封国之称。周分封各国国君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汉分王、侯二等。然在春秋时代,具体地说在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伐蜀之前,巴蜀与中原并无臣属受封之事。古代的巴蜀是一个独立于商周之外的存在,商周疆土,未达蜀地。最早言“僰侯国”的应劭为东汉末年汝南人,根据是什么?难以证实。

常璩撰《华阳国志》云:“南中在昔,盖夷越之地,滇、濮、句町、夜郎、叶榆、桐师、巂唐,侯王国以十数,或椎髻耕田,有邑聚,或编发、随畜迁徙,莫能相雄长。”[晋]常璩:《华阳国志》卷四《南中志》,此段文字诸本有所不同,此用任乃强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所述基本内容源自司马迁《史记》卷一一六《西南夷列传》,并补充以新的史料,如句町等。同时加以自己的诠释,如说“侯王国以十数”,这相当于司马迁所说的“君长”。其实,汉武帝之前,西南夷各部并无受中原王朝封号之事,故所言“在昔”之侯王国则无从谈起。同样,《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所说的“蜀侯蚕丛”,“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均以后世中原的封爵等级制度来描述秦国征服蜀国之前的中国西南地区复杂多元的社会政治面貌,这是不足为据的,这是生活在晋代的常璩的一个常识性错误。

有人谓受蜀王之封为僰侯,则也无可稽考。《华阳国志》卷三《蜀志》载开明朝之第三代保子帝时,“攻青衣,雄张僚僰”,势力扩张到了今乐山地区一带。又说,开明王朝九世时,“始立宗庙。……人尚赤,帝称王”,如此,那么此时方取法中原而改制。但是否就有中原类似的分封制呢?也是没有任何证据的。《华阳国志·蜀志》说:“僰道有故蜀王兵兰”,“兰”即“栏”,自然与兵事活动有关。但此地指宜宾之北的赤岩山,蜀王兵事未见有更为南向深入僰地的痕迹。

后来有一种说法,说是炎帝的后裔受封在僰人所居的朱提(今云南昭通一带)。宋罗泌的《路史》卷二四《国名纪》说:“江水,祝庸之封地,今朱提。”罗泌《路史》多采纬书或道家之言,好追远古,所言多有不实,早有定说,此无需多议。这个祝庸,又写作祝融,《山海经·海内经》说是炎帝的五世孙:“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于江水。”[晋]郭璞:《山海经》卷一八《海内经》。这和蜀为黄帝之后一类的说法一样,都不过是后人为了将“蜀”与中原正统拉上关系而衍生出来的传说。中华民族多元一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不能都强解作“封”与“受封”的关系。西南地区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大量的原始人类居住,在“僰国”地区的河滩上,发现有不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采集点,范围包括宜宾县、高县、筠连和宜宾市等七个县市。其采集地主要在南广河流域,其上流来自云贵,而这正是发现有大量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地区。如此,则“僰”地的早期居民当从南方而来。

另一种有影响的说法是,西周时僰人首领曾随周武王伐纣有功,受封为“僰侯”,建起了“僰侯国”。但是众所周知,武王伐纣时的“牧誓”包括其西土或南土的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未有“僰”。正如清张邦伸说:《尚书》中的牧誓八国“称之曰人,不以诸侯待之”[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一五“古梁州”,巴蜀书社影印,1984年。 。八国未闻受封,何独有“僰侯”?八国所在,难以具指,历来的解释也颇有分歧。一般认为,当距周地(在今陕西)不远。而且,武王伐纣时,没有任何材料证明已经征服了在其南方的巴蜀之地,何况更在巴蜀之南的“僰国”呢?

汉武帝征服“西南夷”,封其大者夜郎、滇国酋领为王。《史记·西南夷列传》说在西南夷数以百计的“君长”中,“独夜郎、滇受王印”,而滇乃小邑,最受宠。至于封其小者如“僰国”酋长为侯之事,于史无证,可存而勿论也。

基于以上理由,笔者否认“僰国”或“僰侯国”的存在,但并不否认这个地区是古代最大的僰人聚居区。《史记·西南夷列传》谈到:战国后期,楚将军庄“略巴黔中以西”而“王滇”。秦时,“常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十余岁,秦灭。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徼”。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唐《括地志》云:“五尺道在郎州”,唐代之郎州在今云南曲靖之地,此道当即由古“僰国”之地向南开拓之道。秦时尚未有通夜郎和滇国之事,故“诸此国”应与“君长以什数”同义。其所谓“国”亦即古“方国”之义,是势力大小不等、彼此间多无统辖关系的民族集团,或者释为部落或部落联盟,或者释为“酋邦”根据美国人类学家埃尔曼·塞维斯的意见,人类社会可以区分为四种类型的组织,即游群组织、部落组织、酋邦和国家。参童恩正《文化人类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16页。, 古之“方国”大多作此解。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僰国”,则比较近于事实。在中国早期史籍中,所谓“族”、“国”都不能赋予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意义,这是没有疑义的。且国名、族名往往是不分的,如巴、蜀等皆是,这一点,早已成定论。

“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僰国”虽然其地尚无夜郎和滇的大君长,但也自有其“长”,即首领。五尺道由僰道而南直指牂牁江,所谓“僰国”应包括在“诸此国”之中。例如,《史记》所载之“巂、昆明”,唐司马贞《索隐》引崔浩说:“巂、昆明,二国名。”以今义理解,巂、昆明既无“君长”,当然无“国”。古人所谓“国”的含义应该比较清楚了。

一般而言,先秦时期一方之主或一国之君也往往“称王”,但这并不是被中原王朝“天子”所封比“侯”高一等级的“王”,后者具有政治和文化上的特定内涵。汉武帝封夜郎、滇国首领为“王”,方为西南夷受中原王朝封号之始。西汉末,王莽贬称某些民族首领之“王”为“侯”,引起轩然大波。或赐或贬,都是将这种封号政治化的结果。

虽然我不认为有后世所谓的“僰国”或“僰侯国”存在,但该地作为古代“僰人”的最大聚居区则是事实。它是夜郎、邛都、滇、笮都、蜀、巴等古国之间的缓冲地带,与“诸此国”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主要而言,先秦时代的古“僰国”地区实际上长期处于北方蜀国和南方夜郎两大势力中间,不在蜀国或夜郎国的有效势力范围之内。

(原刊《巴蜀史志》1998年第3期)徐中舒先生巴蜀古民族史研究及其启示

同类推荐
  • 清代嫁妆研究

    清代嫁妆研究

    中国传统社会,嫁妆于婚姻意义重大。首先,它在女子出嫁时必不可少,无论家庭贫富,人们都会尽力为女儿筹办嫁妆;其次,嫁妆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婚姻的缔结,丰厚的嫁妆往往使女性在婚姻市场上得到更高身价;再次,嫁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一系列影响,如助长了整个社会的奢靡之风、导致婚后的奁产纠纷等。
  •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是程思远先生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召开的编遣会议开始,直至“文化大革命”浩劫来临,李宗仁逝世止,对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及桂系内部的诸多有影响的事件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
  • 直截了当的独白

    直截了当的独白

    大家都愿意侃历史,而且抡圆了侃,但真正乐意坐下来琢磨琢磨的却不多。历史看来真像一个可爱的女孩子,(回头率很高!)是个人都想去打扮打扮她,不仅打扮,现在的架势几乎是要给她整容而且换心换肺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说,大家都来侃历史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说明了历史还是有市场的,因为有人乐意听才激发出一拨又一拨人的侃兴。可惜我们那些历史学家们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会坐在家里抱怨历史已经被“侃家”们糟蹋完了,却依然一门心思只顾写他们一本正经,只有几个或者十几个人才看得懂的学术论文。其实,学历史或者说研究历史的人也同样可以侃,只要能侃得深入浅出,侃出学问侃出思想,也许同样会有人特别是普通人乐意看的。
  • 说呼全传

    说呼全传

    ,其为惩创,原无庸更藉于稗宫野乘,是忠也。其文古,小说家千态万状竞秀争奇,何止汗牛充栋,然必有关惩劝、扶植纲常者,其义深,一切偷香窃玉之说、败俗伤风之辞,虽工直,当付之祖龙尔。统阅《说呼》一书,其间涉险寻亲、改装祭墓,学士大夫之所抚而玩,是孝也﹔救储君于四虎之口,诉沉冤于八王之庭,愿求削佞除奸之敕,不能挟此以使家喻而户晓也。维忠与孝。至庞氏专权,表里为奸,卒归于全家殄灭,则是书不无裨于教云。乾隆四十有四年,孰大焉?维遐及史册,其足以为劝惩者,灿若日星,清和月吉,然而史册所载,方可刊而行之,终复不共戴大之仇,滋林老人出于西虹桥衅之罗翠山房。如欲使家喻而户晓,此可以为劝者也
  •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袁腾飞讲先秦·战国纵横

    本书讲述了战国七雄,各国兵争舌战,风云际会,政客过招。奇招、绝招、阴招、险招令人眼花缭乱,大战、小仗、明争、暗夺令人目不暇接……直到秦始皇一统天下,中国又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段。袁腾飞以其独到的“史话体”,为我们轻松解读华夏文明的起源、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
热门推荐
  • 沟通其实很简单

    沟通其实很简单

    早在21世纪上半叶,卡耐基以其对人性的洞见,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他的演讲和著作,唤起了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对人类共同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索和分析,开创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融为人处世、智能开发于一体的教育...
  •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选)

    季羡林作品精华本,精选了著名学者、作家季羡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从写人(《赋得永久的悔》)写物(《海棠花》)写景(《清塘荷韵》),到抒怀(《人生》《八十述怀》),不一而足,从各方面展现了当代大家的文化风范。文字晓畅,情感真挚,对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抚慰身心的良方。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孤单再见

    孤单再见

    千年前,冰凌族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上至帝王下至孩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们皆以冰凌族人为尊,他们不同于这大陆上的人,一直以来都修习魔法。跨越了千年的相遇,是缘分还是宿命?其实我不需要你沧海桑田的誓言,我要的只是这一世我们可以依偎到老。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嘿,你逃不掉的

    嘿,你逃不掉的

    拥有w城里著名家族企业的一对夫妇,他们有两个女儿,一个叫童小天,一个叫夏小米。童小天性格开朗,如男孩子一般磊磊落落,可她的妹妹夏小米却永远是她的软肋,从小到大一直卑微的跟在那个漂亮又多才多艺的妹妹身后,直到两人进入同一所大学碰见了周夜生,那个会改变她们一生的男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妃常作恶:毒妃不受宠

    终于如愿成为她钟爱之人的王妃;她,她,为爱所伤,浮光幻影中,竟将孪生姐妹推下万丈深渊,被钟爱之人在新婚之夜抛弃,终于深陷迷离之境;她,由爱生恨,层层挣扎中,勾心斗角中,她一步步陷入为她而准备的精心迷局,步步紧逼,为爱所惑,步步成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三世战妖娆

    三世战妖娆

    【无能版简介】:战小七什么时候从花见花败,人见人踩,变成了人见人爱,车见车载的呢?是一口鲜血喷死千年血妖的那天,还是茅房里一脚碾死万年巨蝇精的那天?总之那一天的不平凡,直接导致了以后的天天都很烦!--------------------------------------------------------还好她有一个甘愿为她分忧解劳的谪仙小相公,你斩妖来我除魔,小日子轻松惬意,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感慨道:我家相公初长成!于是乎,正当他家小相公头顶上桃花朵朵开的时候,她站在城楼上双手叉腰,气沉丹田大喊一声:“(内容你猜)”又于是乎,某男站在城楼下一脸得意,乐得花枝好一顿乱颤。---------------------------------------------------------【无能版小剧场】:有一天,徒弟气喘吁吁:师傅!不好啦!小师娘被妖怪抓走啦!某男神色一敛:什么妖?!徒弟结结巴巴:树……树妖!某男勾唇浅笑:顽皮!----------------------------------------------------------又有一天,徒弟又气喘吁吁:师傅!不好啦!小师娘又被妖怪抓走啦!某男又神色一敛:什么妖?!徒弟又结结巴巴:火……火狐妖!“找死!”某男长袖一拂,直捣妖孽巢穴!-----------------------------------------------------------再有一天,小包子拖着焦黑得还在冒烟的小身板憋着两泡泪问天帝:“爷爷!你说我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嘎?!”天帝茫然的看着小包子。“爹爹是鸟,我也是鸟,可为什么爹爹长满漂亮的金色羽毛,而我却满身都是难看的扶桑叶子?”“……”“还有,为什么爹爹每次玩火都没事,而我玩火就会变成现在这副蠢样子?!”“……!!!”天帝心中暗哭,想说我也很想知道你那对蠢爹娘到底把你生成了个什么东西!!-----------------------------------------------------------【文艺版简介】:前世,他独坠轮回,只为与她一世缱绻。今生,他倾尽所有,只想护她一生无忧。再生,他散尽修为,只愿换她永生不灭。三生劫入,有情无爱,步不出,有缘无分,步不出,三生劫破,爱无三生,分无三生,
  • 你在为谁敬业、忠诚、负责

    你在为谁敬业、忠诚、负责

    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强烈推荐;不甘平庸、追求卓越者的修炼宝典。你现在是如老黄牛般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还是如蚂蚁般,终日忙忙碌碌,无暇看路;还是如罗宾汉般离群索居,我行我素……无论是哪一种,都请翻开本书吧,阅读此书将让你工作面貌焕然一新,迅速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