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700000018

第18章 比丘尼受戒考(1)

§§§第一节 部派律藏概说

一、制戒缘起

佛教戒律并非佛教成立即有。因为早期印度佛教经济依赖居士布施,随着佛教僧众增加,因人而异的行为一方面导致佛教僧众受到来自居士方的质疑 ,另一方面使佛教集体修行出现一定困难。因其引发的后果会影响佛教生存,佛陀制定戒律以规范僧人行为。佛陀指出:戒律的制定对比丘而言有“十利”,即“摄僧故,极好摄故,僧安乐住故,折伏高心人故,有惭愧者得安乐故,不信者得净信故,已信者增长信故,遮今世恼漏故,断后世恶故,梵行久住故”《十诵律》卷一,《大正藏》第23册,第1页下。同样,对比丘尼来说也有“十利”,即“摄僧故,僧极好摄故,僧安乐住故,折伏高心人故,有惭愧者得安乐故,不信者得净信故,已信者增长信故,遮今世恼漏故,断后世恶趣故,梵行久住故”《十诵律》卷四十二,《大正藏》第23册,第301页下-302页上。因此,比丘和比丘尼从佛陀制戒中得到相同利益。

以制戒“十利”反观原始佛教发展遇到的障碍,主要有:第一,僧不受摄。僧人对佛教产生了怀疑,有的甚至有改宗的想法。第二,僧不好摄。僧人各行其见,在修行观念上的理解分歧较大。僧人对修行的趣向,有无来世,来世是否有善恶趣产生怀疑。第三,僧不安乐。僧人修行观念受到当时印度各派修行思想影响,认为生无可乐,死更快乐,并出现他杀和自杀现象。第四,僧人傲慢。由于佛教僧众来自印度社会的各个阶层,印度文化的等级意识表现在佛教僧众的关系中。第五,僧人信心不增长。第六,认为梵行可能不久住。

以上六点归纳起来可以得出制戒有五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为了佛教能够存在并发展,需要制定戒律。第二,修行是佛教团体的共同行为,为了令僧众合和安乐,实现佛教内部朴素平等主义,要避免世俗等级观念渗入佛教团体修行。第三,佛教要求净信,并非博采各宗教义。第四,禁止自杀和他杀行为。第五,佛教是世间修行的出世间法,所以要禁止世间的欲望。

佛陀时期戒律的制定原则为“随事而制”,每一条戒律的制定都有特定的背景、人物、地点、起因及结果。戒律的内容涉及佛教发展时遇到的相关问题,有来自社会的阻碍,也有因比丘比丘尼自身原因对佛教教义理解的差异所导致的修行阻碍。特别是早期佛教中,禅定是非常重要的宗教体验,戒律的制定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修行禅定需要。

持戒受戒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宗教意义上的解脱,如《善见律毗婆沙》云:律藏即是父母。何以故?与其出家,令得具足,教学威仪,依止律藏,自身持戒,能断他疑。若入僧中,无所畏惧,若有犯罪,依律结判,令法久住。诸法师言:“佛语比丘:若受持此律,有五事利。何谓为五:一者自能持戒,二者能断他疑,三者入僧无畏,四者建立佛法,五者令法久住。佛说持律人,即是功德根。因根故,摄领诸法。”法师曰:“佛说戒律,为欲止恶因。止恶故生不悔心,因不悔心故,得生欢喜。因欢喜故,得生安乐。因安乐故,得生三昧。因三昧故,得生慧眼。因生慧眼故,而生厌污。因厌污故,而得离欲。因离欲故,而生度脱。因度脱故,得度脱智。因度脱智,次第得入涅槃。”《善见律毗婆沙》卷四,《大正藏》第24册,第694页中-下。也就是说,持戒能止恶行善,得生欢喜,得生三昧,次第入涅槃。二戒律的沿革与流变

佛入灭后不久,以大迦叶为首,组织五百大比丘僧第一次结集论藏。结集的阵容,以“长老阿若陈如为第一上座,富兰那为第二上座,昙弥为第三上座,陀婆迦叶为第四上座,跋陀迦叶为第五上座,大迦叶为第六上座,优波离为第七上座,阿那律为第八上座。凡五百阿罗汉不多不少,是故名为五百集法”《五分律》卷三十,第192页上。《十诵律》录为:长老阿若陈如第一上座。长老均陀第二上座。长老十力迦叶阿难和上第三上座。长老摩诃迦叶第四上座。结集的结果,认为“佛所不制,不应妄制,若已制已,不得有违”。自此之后,佛教律藏集成。

佛教戒律从原始结集到部派戒律的制定过程中,出现僧人对戒条理解的差异,因为意见不同,导致根本分裂,形成大众部与上座部。根本分裂后,由于对佛教的根本问题又有不同的理解,大众部与上座部分别又一再分裂。

就大众部来说,案《异部宗轮论》,最终本末合计分为九部:“一大众部,二一说部,三说出世部,四鸡胤部,五多闻部,六说假部,七制多山部,八西山住部,九北山住部。”[唐] 窥基《异部宗轮论述记》,《续正藏》第53册,第575页下。陈朝真谛译与此稍有不同,玄奘认为“《文殊问经》若大众部,并根本说但有八部,真谛法师合为七部,此皆非也”。大众部所系诸部中,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本宗同义,此部的律中文译有《摩诃僧祇律》。

上座部分裂后本末合计“分为十二部:一名上座部、二名雪山、三名萨婆多、四名犊子、五名达摩欝多梨、六名跋陀罗耶尼、七名弥离底、八名六城部、九名弥沙塞、十名昙无德、十一名迦叶惟、十二名修多罗论部”[陈]真谛《十八部论》,《大正藏》第49册,第18页中。其中,上座律译为《十诵律》,雪山部律译为《善见律毗婆沙》,化地部(弥沙塞部)律译为《五分律》,法藏部律为《四分律》,汉末开始,陆续传入中国。

隋文帝时期,因为当时僧尼的行为并不完全符合佛教戒律规定,为了规避因此产生阻碍佛教发展的后果,于开皇十五年(595),“(隋文)帝以僧尼时有过失,内律佛制不许俗看。敕有司依大小乘经,有禁约沙门语,悉令录出,为《众经法式》十卷,奖导出家,遏恶弘善”见于《释氏稽古略》卷二,《大正藏》第49册,第808页下-809中;《历代三宝记》卷十二,《大正藏》第49册,第108页中;[宋]本觉编《释氏通鉴》卷六,《续正藏》第76册,第68页中。隋文帝此举在当时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也说明僧尼不能很好持戒的状况。这固然与僧人素质有关,也因为产生于印度社会特定语境的戒律,难以与中国文化沟通,因而于中国僧人执行较难。相异的状况导致自唐以后中国僧团改良戒律、制定中国僧制及形成禅宗清规。三隋前译集比丘尼戒律系统

1. 律典统计

根据《历代三宝记》、《大唐内典录》与《开元释教录》

2. 戒律在各时期翻译的侧重与弘传的主要特点

(1)后汉时期,以洛阳为中心,译集戒律10部。从名称上看,其中5部与女性相关,内容以菩萨戒及有关“十戒”之本为主,提到《摩诃僧祇律》。

(2)前魏时期,以洛阳为中心,译集戒律12部,以《十诵律》及《四分律》等系统的比丘律及比丘尼律为主。

(3)西晋时期,以长安为中心,译集戒律9部,以菩萨戒为主。

(4)前后秦时期,以长安为中心,译集戒律14部,以《十诵律》、《四分律》为主。

(5)东晋时期,以建康为中心,译集戒律9部,以《十诵律》、《摩诃僧祇律》系统为主。此一时期,北凉译菩萨戒等2部。

(6)刘宋时期,以建康为中心,律集戒律19部。全面译集《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及大乘菩萨戒系统。

(7)南齐时期,以广州为中心,译集戒律1部,为《善见律毗婆沙》。

(8)萧梁时期,以建康为中心,集戒本2部,侧重《五分律》一系。

(9)南陈时期,以广州为中心,译集戒律6部,主要为《明了论》《广弘明集》卷三(《大正藏》第52册,第111页上)录阮孝序(479-536)著《七录》载: “戒律部七十一种八十八帙三百三十九卷。”如其在萧梁时所统计,要较笔者据佛经目录统计稍多。

从译集时间上看,后秦与刘宋译集戒律部数最多。《摩诃僧祇律》及菩萨戒最先被提及,《十诵律》及《四分律》稍后译出,但被翻译次数最多。从译集地点来看,以洛阳、长安与建康为中心。

在所有译集的戒律中,刘宋以降以《十诵律》最为流行,带有半官方推行的特点。僧正释僧璩大明七年(463)集《十诵僧尼要事羯磨》二卷、《十诵羯磨比丘要用》一卷;僧正法颖泰始年(465-471)集《十诵律比丘尼戒本》。与之相比,《五分比丘尼戒本》一卷普通三年(522)方由释明徽集出,比《十诵律》戒本晚约五十年。《四分律》的戒本至唐朝方由怀素集出。笔者认为,《十诵律》是东晋宋齐梁时期最重要的戒律。

从律本翻译者来看,有同一译者译多部律的现象:如昙摩迦罗译《十诵律》、《僧祇律》及《四分律》;法显与佛陀什共译《摩诃僧祇律》及《五分律》;求那跋摩同时传播《十诵律》及《四分律》。文后也会谈到比丘尼一人也可研究多部律。说明其时对待戒律态度较开放,译集者与受戒者均在寻找更适合在中国推广的戒本。

§§§第二节 比丘尼戒本主要内容比较

本节内容出版时较博士论文有大量删节。

中国人第一次受戒,可以上推到嘉平二年《佛祖历代通载》卷五(《大正藏》第49册,第517页上):“嘉平二年,西竺昙摩迦罗及婆芬陀至洛阳,与康僧等翻译众经。《四分律钞》云:‘自汉以来,法流滥觞,比丘特剪发而已,未有律仪,供会斋忏,事同祠祀。至曹魏之初,一同汉式。’迨嘉平间,天竺昙摩迦罗及梵僧昙无德、康僧藏师地梨茶耶,乃阿瑜阇第九世弟子也。藏承其后,妙善律宗,准用十僧大行佛制,而以戒心为日用,立羯磨受具(戒),中夏戒律之始也。”,而比丘尼第一次受具足戒,则为东晋时期的释净捡。受具足戒,标志着正式具有比丘尼身份。戒律规定,根据轻重,比丘尼犯戒定为五种:“波罗夷、僧伽婆尸沙、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十诵律》卷五十七,《大正藏》第23册,第423页中。本书以(唐)怀素集、(姚秦)佛陀耶舍译:《四分比丘尼戒本》,(刘宋)释法颖集:《十诵比丘尼波罗提木叉戒本》,(东晋)释法显、觉贤译:《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与(梁)释明徽集:《五分比丘尼戒本》等四种戒本为基础,从波罗夷、僧伽婆尸沙、尼萨耆波逸提、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波罗夷、僧伽婆尸沙、尼萨耆波逸提、波逸提、波罗提提舍尼等五种罪通常被称为“五篇”。与“五篇”相应,另有“七聚”的提法。所谓“七聚”,案[唐]释道宣述《四分比丘尼抄》卷一(《续正藏》第40册,第707页下)为“一波罗夷、二僧伽婆尸沙、三偷兰遮、四波逸提、五波罗提提舍尼、六突吉罗、七恶说”。案《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八(《大正藏》第24册,第799页上):七聚中“五罪可忏悔者:僧残、偷兰遮、波夜提、波罗提提舍尼、突吉罗恶说,是名五罪可忏悔。第六须羯磨者,僧伽婆尸沙。一罪不可忏者,波罗夷是也”。“七聚”与“五篇”内涵相同,本书参考戒本中不用“七聚”而用“五篇”分类,故本书也仅录“五篇”。、众学法与灭诤法中选择较具代表性的条款比较差异。

一波罗夷波罗夷指不共住,是僧人所犯戒中最严重的一条,任犯其一,就永远失去作为僧人的资格。

四种戒本中关于波夷罗的论述基本一致,共八条。简要来说,以不淫、不盗以犯王事、不杀生、不妄言得道、不破坏僧团和合为目的。其中有关“不淫”的有三条,说明原始佛教时期对比丘尼生理欲望限制严格。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佛教禅定的需要。二僧伽婆尸沙

“僧伽婆尸沙者,是罪属僧,僧中有残,因众僧前悔过得灭,是名僧伽婆尸沙。”《十诵律》卷三,《大正藏》第23册,第14页中。比丘尼犯此罪,要在僧伽会议上悔过。僧伽婆尸沙罪,系僧尼行媒嫁之事、破坏僧团合和、度犯国罪人为比丘尼以及对佛教产生怀疑而得。各律对此罪的规定基本相同,与原始佛教时期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一致。特别是提到 “不独有此沙门释子”,“更有余沙门婆罗门,有惭愧善好乐持戒者,我当从彼修梵行”。说明原始佛教所处社会,宗教信仰相对自由,彼时期佛教僧团中出现比丘尼欲改宗的现象,为佛教戒律禁止。《摩诃僧祇律》规定条目最多,有十九条。三尼萨耆波逸提

“尼萨耆者,汉言舍,此是律法。波夜提罪应忏悔。”《善见律毗婆沙》卷十四,《大正藏》第24册,第772上。犯尼萨耆波夜提者,在僧伽会议中忏悔得解脱。

比丘尼“尼萨耆波逸提”罪的适用范围包括比丘尼拥有超过佛教戒律规定的财物,以及违反规定向他人索求财物。各律所录基本一致,带有原始佛教时期印度社会的特点。

其中有关比丘尼生病时“七日蓄”一条,《四分律》:“若诸病比丘尼,畜药:酥、油、生酥、蜜、石蜜得食,残宿乃至七日得服。若过七日服,尼萨耆波逸提。”《摩诃僧祇律》:“若比丘尼病,所应服药:酥、油、蜜、石蜜、生酥、及脂,如是病,比丘尼听畜七日服,过七日有残不舍而服者,尼萨耆波夜提。”《十诵律》:“若比丘尼病,听服四种含消药:酥、油、蜜、石蜜,共宿至七日得服,过是服者,尼萨耆波夜提。”《五分律》:“若比丘尼病,得服四种含消药:酥、油、蜜石、蜜,一受乃至七日,若过尼萨耆波逸提。”虽都为七日食,但对食物品种的规定出现细微差异:“酥、油、蜜、石蜜”为四种最基本食物。这样的饮食习惯显然与中国南方并不相同,在中国缺少可操作性。

关于“蓄长钵”的规定,《四分律》:“若比丘尼畜长钵,尼萨耆波逸提。”“若比丘尼多畜好色器者,尼萨耆波逸提。”《摩诃僧祇律》:“若比丘尼,长钵得十日畜,若过者,尼萨耆波夜提。”《十诵律》:“若比丘尼,畜长钵乃至一夜,过是畜者,尼萨耆波夜提。”因此,《四分律》及《十诵律》禁止畜长钵,《摩诃僧祇律》期限是十天,《五分律》没有明确天数,仅说“若比丘尼多积聚钵,尼萨耆波夜提”。此条戒律各律所录不同,也会导致比丘尼行为不同。

关于最有争议的禁止“取金银”一条,《四分律》:“若比丘尼自取金银,若钱,若教人取,若口可受,尼萨耆波逸提。”《十诵律》:“若比丘尼,自手取宝,若使人取,尼萨耆波夜提。”《五分律》:“若比丘尼,自捉金银及钱,若使人捉,若发心受,尼萨耆波逸提。”《摩诃僧祇律》无有此条,仅有“若比丘尼,自手捉生色、似色,若使人捉举染着者,尼萨耆波夜提。”看来,此条戒律曾有过变化。

关于禁止比丘尼行买卖事一条,《四分律》:“若比丘尼种种贩卖者,尼萨耆波逸提。”《摩诃僧祇律》:“若比丘尼,种种贩卖生色、似色者,尼萨耆波夜提。”“若比丘尼,种种卖买,尼萨耆波夜提。”《十诵律》:“比丘尼,种种贩卖者,尼萨耆波夜提。”《五分律》:“若比丘尼种种贩卖求利,尼萨耆波逸提。”“若比丘尼以金银及钱种种卖买,尼萨耆波逸提。”看来,部派时期佛教戒律禁止僧尼进行商业活动。四波夜提

波夜提,也译作波逸提《四分律》及《五分律》系统译为“波逸提”;《十诵律》及《摩诃僧祇律》译作“波夜提”。案《十诵律》:“波逸提者,烧煮覆障,若不悔过能障碍道。”《十诵律》卷四十五,《大正藏》第23册,第324页中。比丘尼犯此罪需要在僧伽会议上,于僧众中忏悔后解脱。

波夜提罪,是关于言语、行为、举止准则的规定,与尼萨耆波逸提不同之处在于:尼萨耆波逸提指向物,有物可舍;波逸提主要指行为,是对不符合规定行为的废弃。此罪条目,各律不尽相同,《摩诃僧祇律》最少,《五分律》最多。笔者选择其中几条试做分析:

1.着衣颜色的变化

同类推荐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流传千年的儒家佛家道家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林林总总,一应俱全;道家则是药店,灵丹妙药,用以救人济世。儒家店必须光顾,圣人曰:“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家店则随时可以逛逛,日常用品,有钱则购,无钱则望,其中应有尽有,为人生不可或缺之物。道家店则是无事不必登,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于儒释道三家曾作过这样的比喻:儒家好比粮食店,有病必须看,否则病入膏肓,悔之晚矣。可以这样说,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华组成了汉学的基本哲学思想,就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这三者的地位——西方学者曾评出的“东方三大圣人”,为人们提供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佛家是百货店,第一是老子,第二是孔子,第三是六祖慧能,正好代表了中国的道、儒、释……
热门推荐
  • 花神归位之:美男身边绕

    花神归位之:美男身边绕

    【沂羽谷出品】(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模仿)本文已完结,本文小清新,小虐情,不女强,不喜勿进。简介:莫白:一头深蓝色的发,披散在身上,墨黑色的眸子,清澈纯净,宛如天上的月神,纯净如初生的婴儿,如梦如仙的轮廓美得让人觉得像蒙了一层雾色,看不真切,却依旧美到极致,妖冶的五官和冷漠眸子里的复杂表情,行成了强烈的对比。烈炎:深紫色的发,看起来是如此的顺滑。他的眼睛是浅蓝色,如最蔚蓝的天空,是如此清澈。他额间的花朵让那张如谪仙般的脸,更多了丝女子的娇媚之气。姬夭天:火红的发像火焰般耀眼,他的轮廓很美很飘渺,他额头上朱砂红梅花图案透着神秘,花洛很喜欢。他的轮廓自然更是天神的杰作,完美至极。粉色的眸子拥有着魅惑人心的能力,不过最让花洛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的笑容有种特殊的魔力,会将所有目光吸引。墨轩:绿色的长发,在发尾绑了一个青色的蝴蝶结。他看起来十分柔美,脸色一年四季都显得苍白,也许跟他本人的柔弱体质是很有关系的,浅绿的眼睛,很有灵气,是一个非常惹女人疼爱的类型。花洛,神界的花神,因痴迷冥界的曼珠沙华,经常浇灌最终爱上了冥王莫白,天神大怒,月神袒护,最终他们三人一同历劫,在她的历劫途中,究竟是谁住进了她心中,又是谁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她的花神之路?
  • 人人都要用的心理自控术

    人人都要用的心理自控术

    最受欢迎的斯坦福大学心理课!本书按控制自己——征服自己——肯定自己——创造自己这样一根线索,从人的思想、行为、习惯、性格、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一个人获得成功所需要克服的种种来自于自己的障碍。书中的每一章都从一个侧面帮助你解决现实中的每一个难题,解开你思想上的谜团和精神上的枷锁,帮助你矫正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 美好的人生,从心理自控开始。当你拥有强大的自控力,你将彻底告别自卑、生气、抱怨、焦虑、拖延、赖床等一切不良心理和习惯;你的人脉会更宽广、身体会更健康、家庭会更融洽、收入会更高、事业会更成功。
  • 琴帝

    琴帝

    九叠琴音震寰宇,谁敢闻言不识君?七色魔法代等级,雄雄揭大幕。琴之帝王,给这片大陆带来翻天覆地的改革。伴随着旷古绝今的赤子琴心的出现,一代琴魔法师,在碧空海之中悄然诞生。这将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逐渐成为琴中帝王的故事,开创音乐魔法的先河,颠覆以往的设定,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等级将成为所有武技和魔法衡量的标准。原本仅仅是鸡肋一般的职业,因为有他的出现,却成为了不朽的传说与传奇,而其人则犹如一颗耀眼的新星一般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他的光芒。就算是龙,这种近乎无敌的生物,在琴之帝王面前,也无法抬起其高傲的头颅,因为在其面前是跟神一样的……开创音乐魔法的先河,颠覆以往的设定,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等级将成为所有武技和魔法衡量的标准。龙,不再是无敌的生物,这将是一本高龙小说。神音师,精神系魔法师的分支,龙崎努斯大陆上最高贵也是最鸡肋的职业。但是,它真的是那么一无是处么?旷古绝今的赤子琴心,一代琴魔法师,在碧空海之中悄然诞生。这将是一个单纯的少年,逐渐成为琴中帝王的故事。但是,他真的只是琴中帝王么?
  • 富有的鸭太太

    富有的鸭太太

    本书包含两个故事:富有的鸭太太很有钱,吃得太多却不羞于承认,最后她怎么样了呢?两只狗请了一群朋友参加派对,结果宴会上发生了很多意外……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邪尊的宠妻

    邪尊的宠妻

    我愿站在三生石上、忘川河边三千年,乞求与你生生世世的痴缠,爱恋永不灭。那一夜的大火,烧去了她全部的爱恋灭门之恨,江湖风雨一朝红颜醉倾尽万古柔当她浴火重生,再临尘世万丈光华,灼了谁的眼?玉洁冰清,迷了谁的情?他将她一手带大,她是他捧在掌心的宝,谁敢动她,他必天涯海角,虽远必诛!他是她指腹为婚的夫君,却辜负了她的一颗真心。权倾武林又如何,当他察觉时,那抹身影早已不在身旁。他是隐宗的左尊,是整个江湖无法超越的神话。他狂傲不羁,恣意风流,却为她心动,只想倾尽所有去疼她宠她。还有他、他、他……是谁守护了谁七世,毫无怨言是谁辜负了谁七世,追悔莫及是谁找寻了谁七世,再不放手前世千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这一次的擦肩是谁辜负了谁的情,又是谁会错了谁的意?宠文、慢热,求收藏!
  •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

    生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深刻课题,人类的生存不仅指解决温饱问题的自然生存,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社会的大舞台施展出色的本领,创造杰出、卓越的人生。本书总结出杰出青少年应具备的30种生存本领,帮助广大成长中的青少年练就出众的本领,为将来适应社会、迎接人生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饭局门:十张餐桌上的政治大博弈

    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有恶性的,也有良性的。恶性的较量大概就是政治博弈,良性的就是大家有事无事坐在一起,谈谈人生观与宇宙观。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用“桃子”做武器,杀死了三个力敌万人的武夫,这是中国最出色的刺杀事件;专诸刺王僚的故事想必人尽皆知,显而易见,在饭桌上革别人的命远比在战场上兵戎相见来得直接,来得有效;赵匡胤用一顿饭就把武将手中的兵权轻松解下……毛主席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但从历史上著名的几场饭局来看,有时想要革命,还真得请客吃饭不可。因为往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摆不平的事,一顿饭就搞定了。
  • 系统终结者

    系统终结者

    在这个系统满天飞的时代,姚凡却不愿携带任何系统。但命运已经注定,系统无法更改。愤怒之中,姚凡奋起反击,与天斗,与人斗,与系统斗。他的目标是——干死系统!子系统,母系统,杀手系统,掌门系统,帝王系统……“只要是系统,统统要被老子踩在脚下!”
  • 都天魔神

    都天魔神

    叶都天,三下五除二,因父母保护蒙古一族而亡,而被蒙古一族收养,当九星连珠,日月光辉,天空异象,之时,意外的被一颗炸弹炸死,来到异世,一个未知的世界,伴随都天来到这个异世的,还有那块他父母留给他的玉,可是,谁又知道,这块玉里有着与盘古同生的小龙,都天将在小龙进行教导下,将会如何异世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