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07

第7章 道教学者陶弘景评介(2)

《真诰》全书共七篇,仿纬书体以三字为题,名《运象篇》、《甄命授》、《协昌期》、《稽神枢》、《阐幽微》、《握真辅》、《翼真检》。后人析为十卷,《正统道藏》又析为二十卷。该书的基本格局为:某月某日某仙真下降某处,向杨羲降授某某诰命,由杨羲用隶书写出,或降授给许谧、许!的诰命,由杨羲写出转达给二许。其中虽有不少封建糟粕,但是只要经过仔细的剔梳、鉴别,仍可找到许多有用的道教史料。

第一,陶弘景在编造仙真授经故事时,提到了许多上清经书,如《大洞真经》、《黄庭内景经》、《九真中经》、《八素真经》、《大丹隐书》、《灵书紫文》、《大智慧经》等,连同其他经书和传记,共一百五十余种。这些记述,对我们考证上清经和研究上清派历史,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二,在记述仙真授经的同时,又记述了仙人授方术的故事,提到的方术名目很多,有存神、行气、胎息、服符饮水、辟谷、食药以及针炙、按摩等,这些又为我们提供了早期道教方术的研究资料。

第三,在记述仙真授经、授方术的同时,旁及了汉魏以来许多道士、信仰者和其他历史人物的事迹,人数在百人以上,如果把这些人物事迹加以分析、考辨和连贯会通,当可整理出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以补充六朝时期缺失颇多的道教史。

第四,《真诰叙录》所记述的上清派传授历史,更是该书的精华。它较少神话虚构,多属史实记录,虽有待订之处,总体尚属可信。它记述说:上清经的传授“始于晋哀帝兴宁二年”,即公元364年,由“南岳魏夫人(名华存)下降,授弟子琅琊王司徒公府舍人杨某(即杨羲),使作隶书写出,以传护军长史句容许某(即许谧,又名穆)并第三息计掾某某(即许!)。二许又更起写,修行得道。凡三君手书,今见在世者,经、传大小十余篇,多掾写;真四十余卷,多杨书”(《真诰》卷一九《真诰叙录》。)。二许死后,由许!之子许黄民在离乱中将经书辗转保存下来。后经王灵期对原经损益增修,广其篇目,遂使新旧混淆,传写渐广。到陆修静作崇虚馆主时,又通过别的途径,将马朗、马罕保留下来的经书,加以接收,存于崇虚馆。《真诰叙录》所记载的上述传授源流,为上清派历史保存了可贵的资料。只是有两点应略加说明:一是魏夫人华存乃晋司徒魏舒之女,主要生活年代在西晋,于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去世,当然不可能在三十年之后的兴宁二年授书给杨羲,《真诰叙录》谓其下降者,盖扶乩之意。因此上清经的制作者和上清派的创始人当为杨羲和二许,魏夫人下降授书,仅为托名。二是陆修静虽得上清经,但他原本是灵宝道士,又兼修太清经典,是三洞兼修的道士,并非纯粹的上清派传人。他所传的弟子孙游岳和孙之弟子陶弘景,则是专修上清经法的。此外,从陶弘景开始,因以茅山为基地,发扬了上清经典,使上清派逐渐兴盛起来,所以上清派虽源起于杨羲和二许,而发扬光大它的却是陶弘景。由于陶弘景在寇谦之、陆修静改造、补充道教教义的基础上,又为道教编制了神仙谱系,编造了仙真授经和传授历史,遂使道教的改造和建设基本完成。陶弘景也因对道教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成绩卓著的道教学者陶弘

景之所以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他对道教的建设做出了贡献,还因他对道教理论、方术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既是道教的重要建设者,又是道教有名的理论家和道教学者。不过他的理论主要不是关于对宗教哲理的阐释,而是对修炼方术如养生学、医药学和炼丹术等的论述。毫无疑问,陶弘景的世界观是神学唯心主义,他的这些理论又是在追求“河山可尽,此形无灭”(《华阳陶隐居集》卷上《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即长生成仙这样的目标下来研究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唯心主义的性质;但是另一方面,又因这些理论大都是从实验科学的基础上整理出来的,是实践经验的记录,因此它们又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也就是说,他的这些理论具有二重性,既有唯心主义的糟粕,又有唯物、辩证的精华。我们的任务是用马列主义这一锐利武器,加以科学分析,把它的精华从糟粕中分离出来,加以利用。理论上的二重性和人的思想上的二重性,在历史上是大量存在的现象。恩格斯说:“许许多多自然科学家已经给我们证明了,他们在他们自己那门科学的范围内,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是,在这以外,就不仅是唯心主义者,而且甚至是虔诚的正教教徒。”(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8页。)陶弘景就是这种具有两重性格(道士和科学家)的人物,他的理论也是具有两重性格(唯心和唯物)的理论。

(一)养生学陶弘景继承道教的传统,主张道士的修炼应从养神、炼形两方面入手。认为只要这两方面的功夫到家了,肉体就会和精神一起长存不灭。“假令为仙者以药石炼其形,以精灵莹其神,以和气濯其质,以善德解其缠,众法共通,无碍无滞,欲合则乘云驾龙,欲离则尸解化质。”(《华阳陶隐居集》卷上《答朝士访仙佛两法体相书》。)为了总结道教在这两方面的修炼经验,陶弘景写了《养性延命录》一书。该书叙言说:“人所贵者,盖贵为生。生者神之本(似应为“神者生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若能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服元气于子后,时导引于闲室,摄养无亏,兼饵良药,则百年耆寿,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声色,役智而图富贵,得丧恒切于怀,躁挠未能自遣,不拘礼度,饮食无节,如斯之流,宁免夭伤之患也!”(《养性延命录》。下引未出注者,皆出此书。)这实际是该书的总纲,也是陶弘景养生理论的总线索。该书非常强调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认为可以通过主观努力使人的寿命得到延长,直至长生。他说:“人生而命有长短者,非自然也。”有些人之所以寿年不永,并不表明人的寿命只有那么长,而是因为他们违背养生方法、人为地戕贼自己的精神和形体造成的;如果掌握养生方法,增强人的生理机能,就能“达生延命,与道为久”。他强调指出,人的“强弱寿夭”,全靠人为,“天道自然,人道自己”,“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些都洋溢着积极进取、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精神,与佛教的以生为苦、追求涅?的思想迥然不同。如果扬弃其长生不死的成分,这种与天争寿的思想还是科学的,可取的,它实际是推动道士们进行养生、医药、炼丹研究,取得很大成绩的原动力。

那么,如何养生,才能达到延年益寿以至长生呢?途径就是上面叙言中所说的从神、形两方面着手。

首先,养神方面。基本要求是“游心虚静,息虑无为”,即要清心寡欲。他认为,人的七情六欲,即喜、怒、哀、乐等,都是伤神之物,应该加以控制。从根本上说,人是血肉之躯,是有情有欲的,要断绝情、欲,不仅做不到,也没有必要。“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就是说,不必断绝它,但要克制它。例如哀、怨、忧、愁、怒等,自然是伤神的,应当加以克制;就是喜、笑、乐也要控制,大喜大乐也于神不利。因此主张守其“少”,戒其“多”,持其“中”,戒其“过”,提倡“十二少”,反对“十二多”。所谓“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奥也”。十二少的反面是“十二多”,认为它们会使人“神殆”、“志散”、“心慑”、“意溢”、“形疲”,“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更强调除去利欲贪念,认为“世人不终耆寿,咸多夭没者,皆由不自爱惜,忿争尽意,邀名射利”。还要求学会克服急躁情绪,保持心地清静,“静者寿,躁者夭;静而不能养减寿,躁而能养延年”。总之,要尽量做到少思寡欲,虚静无为。如此,人的心地清静了,自然延年增寿。

其次,炼形方面。最低要求是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度”。所谓饮食有节,即饮食的时间、数量要有节度,即要定时定量。饮食问题在陶弘景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引前人的话强调饮食卫生的重要:“百病损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就是说,饮食是人们一天也不能缺少的,有了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有莫大益处;不好的饮食习惯和方法,就会导致很多疾病。饮食有节,首要的一条是食不过量,宜少不宜多。饮食最大的禁忌是过量。“多则切伤,少则增益”,即使对喜吃的食物也要适可而止。更切忌暴饮暴食,这种饮食方法对身体无益,只能有害。他还提倡多用素食和淡食,要“去肥浓,节咸酸”,过分肥腴、油腻和过咸的食物,都无益于健康。食后还不宜立即坐卧,“饮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人食毕,当行步踌躇”,即饭后宜散步。此外,还宜熟食,不宜生食;宜热食,不宜冷食,“凡食,皆熟胜于生,少胜于多”。所有这些,都是符合饮食卫生的。另一方面,起居有度,即起居要有规律。陶弘景指出,人们不应贪声色、美味和逸乐,骄奢淫逸,养尊处优,不合养生之道。他引前人之语云:“重衣厚褥,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病;美色妖丽,嫔妾盈房,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发狂之疾;谋得战胜,兼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一句话,娇妻美妾,声色犬马,只会戕贼身体,减寿促年。他特别强调要做适当的运动(包括劳动),因为久坐久卧都会影响健康,“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勉强做力不胜任的或无休止的劳动,固然有损身体,应当避免,“然于劳苦胜于逸乐也,能从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陶弘景和其先辈们能那样早地认识到运动(劳动)对身体的积极作用,并积极利用它为养生健身服务,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以上介绍的只是陶弘景养生学一个方面的内容,或可认为是它的理论部分;另一方面的内容,则是它的方法部分,包括行气、导引(加按摩)和房中术等。就是用这些方法来养神、炼形,以达到延年益寿乃至长生的目的。这些方术并非陶弘景的创造,而是他对前人成果的总结和补充。他在《服气疗病篇》中,总结论述了行气术,指出行气的要领是“以鼻纳气,以口吐气”,“闭气不息,于心中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日增息。如此身神具,五脏安”。身有疾病,可用行气法以治之,即“随(病之)所在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他在《导引按摩篇》中,总结记述了导引、按摩,引华陀之语云:“人身常摇动,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导引术实际是一种柔软的体操运动,目的在摇动关节,流通血脉,促进深呼吸,是健身的好方法。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后志》载,陶弘景还撰有《导引养生图》,共三十六式,各有图,其式“如鸿鹄徘徊、鸳鸯戢羽之类,各绘像于其上”。陶弘景在《御女损益篇》中,总结记述了房中术,指出男女房室不可不有,又不可不慎,“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尸矣”。强调“凡养生,在于爱精”,“精少则病,精尽则死”。故要讲求房中节欲,注意交合方法,还要遵行房中禁忌。如此行去,对身体才有益而无害。

行气、导引和房中术是陶弘景用于养生的主要方法,它们本是道士的修炼术,是道士们在追求长生目的推动下总结出来的。但只要我们否定它的荒诞目的,对其创造的方法加以分析总结,仍可作为有用的健身方法供我们利用。

(二)医药学

同类推荐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

    《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在民间宗教的研究领域,对其宗教思想的研究显然滞后于宗教教派演变的研究;而在宗教思想的研究中,对其神灵(学)思想的研究,更是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而鲜有人问津。鉴于明清时期是中国社会中民间宗教的高发期和繁盛期,因此,《明清民间宗教思想研究:以神灵观为中心》尝试从现代宗教学的角度,以神灵观为中心,结合明清民间宗教各教派的主要经卷宝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进行认真解读和仔细分析,分别以神灵谱系、神话理论、救赎观念、伦理思想四个部分依次展开。
  •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

    《六祖讲金刚经》所录文本,以日本《卍续藏经》本(第二十四册)为底本,参照《禅宗全书》第二十三册所收《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五家解》(日本花园大学藏本)校勘。在此基础上,增加“六祖略传”与“现代注释”两部分白话。《六祖讲金刚经》一书,力求通俗易懂,加入大量《坛经》的禅故事,使其成为目前最权威的解读《金刚经》读本。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斗爱之冠

    斗爱之冠

    新学期转入明御高中的一对姐妹饱受争议,姐姐慕时音美丽又仙气,妹妹慕芝爱乖戾难接近。可谁也不知道,她们转入明御的真正秘密。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距离幸福一光年

    距离幸福一光年

    张赫,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却从小被父母抛弃,始终对父母有一种敌意。他努力奋斗,开创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英俊的外貌与杰出的能力,使它成为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为他倾情。云溪,雨红本是姐妹的她们喜欢上同一个人,三个人的爱情会有怎样的纠葛?和云溪长相相似的天雪最终情归何处……
  • 柯岩文集(第三卷)

    柯岩文集(第三卷)

    寻找癌症患者的生命世界、常接触。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俱乐部,但只有CA俱乐部不但给你以知识,而且给你以力量;不但给你以勇气,而且给你以榜样。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俱乐部,但只有CA俱乐部,教你在受伤之后,怎样挺起脊梁!教你在折断了翅膀之后,怎样继续飞翔!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俱乐部,但只有CA俱乐部里充满了亲情、友情、爱情和人情,在残酷中有温柔,在绝望中有希望,在痛苦中有诗意的梦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秘宝藏

    神秘宝藏

    留学回国的东方煜,在驶往青岛的轮船上,从德国人手里救出了一位神秘而又美丽的女子,并意外地从女子身上发现了一本航海日志,东方煜经过研究,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据传,成吉思汗在西征时得到了一块来自天外的神秘石铁,他命令工匠营利用三年的时间制造了五支具有神秘力量的箭。无论谁拥有了神箭,谁就可以主宰世界的命运,因此被称之为“命运之箭”。东方煜在掌握了海岛宝藏的秘密后,决定不惜一切找到宝藏,然而纳粹残余分子和日本武士家族都派出了精悍的力量到中国来争夺这个宝藏,一场惊险残酷的宝藏争夺战开始了……
  • 一等阴毒女

    一等阴毒女

    就莫名成了别人口中那个“毒”女人,她冤枉有木有?前世是天才,今生是名门嫡女。她讨厌天才,※穿越成嫡女又不是她的错,只想当个安乐的米虫,守护善良的母亲,奈何有些麻烦总会自动找上门。姑奶奶想让她做媳妇,姨娘们一个比一个心机毒辣陷害她和母亲,庶姐庶妹整天觊觎她嫡女的位置,就连堂堂的王爷也想设计她……阴谋阳谋一个接一个来心慌慌有木有?反击是必须滴!态度是笑眯眯滴!手段是不能透露滴!
  •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诗人的春天:法国当代诗人十四家

    本诗集是为了纪念中法文化交流活动“诗人的春天在中国”举办五周年而特别推出的,由诗歌的摆渡者—树才、孟强和余中先先生翻译,收录了法国当代诗人雅克·达拉斯等十四位诗人的优秀作品。诗集展现了法国诗歌的现代性音调,使读者在聆听、阅读和分享中传播诗歌在文字理解之外的美妙旋律。
  • 海洋馆漫游:海洋生物天地

    海洋馆漫游:海洋生物天地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海洋大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都在沿海地区。在当今国际社会,开发海洋、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已成为世界沿海各国的发展方向和潮流。海洋是一个富饶而未充分开发的自然资源宝库。海洋自然资源包括海域(海洋空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海水资源等。这一切都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开采。青少年认真学习海洋知识,不仅能为未来开发海洋及早储备知识,还能海洋研究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花花校园之女生寝室

    花花校园之女生寝室

    刘诗涵,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平凡而不普通的女高中生,她,希望好好读书,从未将儿女情长绕上心头。但是因为偶然的意外,爱情来敲门,为了坚持自己的想法她被驱逐,又被接纳,小小的心灵受创……何依依,性格开朗外向,愿意跟所有的人交朋友,但是背后总是藏着自己的小九九。为了让自己在寝室里有一席之地,她不惜出卖自己的朋友,在女生之间挑拨离间。为了爱情也可以恩断义绝。她不愿意随遇而安,只相信事在人为。叛逆的少女时代,热情的校园学生,喧闹的女生寝室密语不断。女生间的矛盾,学生间的纯爱,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青春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