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38

第38章 佛 道兼融的王畿理学(1)

宋明理学,亦称宋明道学,或称新儒学。它既不同于春秋战国时代的儒学,也不同于汉代儒学。其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在儒家主体思想基础上融进了大量的佛、道思想。此特征,无论在程朱理学中或陆王心学中,无论在宋代理学家身上或明代理学家身上,都有明显的表现。相比之下,明代心学大师王守仁及其弟子们的表现则更为突出。其中,王守仁大弟子王畿就是重要的代表。王畿(1498—1583),字汝中,号龙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弱冠举于乡。明嘉靖二年(1523),受业于王守仁。嘉靖五年(1526)举进士,与钱德洪并不就廷试而归。嘉靖七年(1528),王守仁逝世,经纪丧事,持心丧三年。嘉靖十一年(1532),赴廷对,与钱德洪同第进士,进郎中。不久,谢病归。此后从事讲学四十余年,“自两都及吴、楚、闽、越、江、浙,皆有讲舍”( 《明儒学案》卷一二,《四库全书》集部)对传播王守仁心学起了重要作用。

王畿的学术思想以其师王守仁的致良知说为核心,在阐发此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心学体系。其显著特点是融摄了更多的佛、道思想,使其理学更加接近于佛、道。这点正是他受到当时和后世一些儒学家讥评之所在。黄宗羲说:“先生(指王畿)疏河导源于文成(王守仁)之学,固多所发明”,但很多议论又“近于禅”或“近于老”( 《明儒学案》卷三二,《四库全书》集部)又说:“阳明先生之学,有泰州(心斋王艮)、龙溪而风行天下,亦因泰州、龙溪而渐失其传。”(《明儒学案》卷三二,《四库全书》集部)里不准备对其学术思想作全面论述,而仅就其融摄佛道之处作粗略考察,以就正于方家。

一、无善无恶、虚寂空灵的良知说

王畿是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宣扬者,一生讲学,总以其师“致良知”说为依归,对良知本体和致知之法,作了很多阐述。其说虽本于王守仁,但又对王守仁学说特别是对其融会佛、道之处,作了进一步发展。

王畿认为,良知是无善无恶的,又是至善的。他说:“性无不善,故知无不良。善与恶,相对待之义。无善无恶,是谓至善。至善者,心之本体也。”(《龙溪王先生全集》卷五《与阳和张子问答》,《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98册第346页,齐鲁书社1997年版。下面凡引此书,只注明所在卷数、篇目名和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98册上之页码。)说:“良知无善无恶,谓之至善。良知知善知恶,谓之真知。无善恶则无祸福,知善恶则知祸福。无祸福,是谓与天为徒,所以通神明之德也。知祸福,是谓与人为徒,所以类万物之情也。”(卷一五《自讼问答》,第568页。)

王畿又认为,良知本体是虚寂的。在这方面,他有很多论述。他说:“先师良知之说,仿于孟子不学不虑,乃天所为自然之良知也。惟其自然之良不待学虑,故爱亲敬兄,触机而发,神感神应。惟其触机而发,神感神应,而后为不学不虑自然之良也。自然之良,即是爱敬之主,即是寂,即是虚,即是无声无臭天之所为也。”(卷六《致知议辨》,第357页)

“虚寂者,心之本体。良知知是知非,原只无是无非,无即虚寂之谓也。即明而虚存焉,虚而明也。即感而寂存焉,寂而感也。即知是知非,而虚寂行乎其间,即体即用,无知而无不知,合内外之道也。”(卷一六《别曾见台漫语摘略》,第589页。)又说:“心为神之所居,正以有那虚窍子,譬如鸡卵中必有一点虚处,乃其生化之机,不虚则不能生矣。致虚虽是养生家修命之术,圣学亦不外此,所谓密机也。”(卷七《新安斗山书院会语》,第378页)

“人心本来虚寂,原是入圣真路头。虚寂之旨,羲、黄、姬、孔相传之脉。儒得之以为儒,禅得之以为禅。固非有所借而慕,亦非有所托而逃也。”(卷七《南游会纪》,第369页)

王畿还认为,良知本体是空灵的。在这方面论述也很多。他说:“人心无一物,原是空空之体。”(卷三《宛陵观复楼会语》,第294页)当下本体……如空中鸟迹,水中月影,若有若无,若沉若浮。拟议即乖,趋向转背,神机妙应,当体本空。从何处去识他?于此得个悟入,方是形象中真面目,不著纤毫力中大著力处也。”(卷四《留都会纪》,第319页)又说:“良知,气之灵也。生天生地生万物,而灵气无乎不贯,是谓生生之易,此千圣之学脉也。”(卷一三《欧阳南野文选序》,第504页。)“良知是造化之精灵。吾人当以造化为学,造者自无而显于有,化者自有而归于无。……吾之精灵生天生地生万物,而天地万物复归于无。无时不造,无时不化,未尝有一息之停。”(卷四《东游会语》,第315页。)“良知是天然之灵窍,时时从天机转运,变化云为,自见天则。不须防检,不须穷索。何尝照管得,又何尝不照管得。”(卷四《过丰城答问》,第310页)

以上就是王畿对良知本体的主要论述。其基本观点,王守仁曾有过论述。王守仁说:“性之本体,原是无善无恶的。”“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作得天的障碍。”(《王文成全书》卷三,《四库全书》集部)王畿则对这些思想大大发挥了。而这些思想都与佛、道思想有明显瓜葛。“无善无恶”说来源于佛教禅宗。《坛经》云:“佛性非常非无常”,“佛性非善非不善”。惠能教人做心性工夫的法门是:“不思善,不思恶”,认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 《坛经》)王畿所谓“良知无善无恶,谓之至善”,实际是将孟子性善说与禅宗“性无善恶”说相会通,是儒佛思想融合的产物。其“虚寂空灵”论来源于佛、道。大体说来,道家讲虚,道教尚灵。《老子》谓:“虚其心,实其腹。”(《老子》第三章)《管子·心术上》曰:“虚其欲,神将入舍。”(《管子)这是道家说虚的例子。佛教讲空、寂,《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上二:“金刚三昧亦云:众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之心体无色相。”(《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卷上二)佛教讲空寂的例子。王畿就是汲取佛、道这些思想资料后,才造构出良知虚寂空灵论的。

正因为王畿理学融摄了较多的佛、道思想,故曾遭到当时和后世一些儒家学者的批评。而王畿为了表白自己学说的正宗,并非儒学之异端,曾就人们指斥较多的“虚寂”说进行了辩驳。他说“先师有言:老氏说到虚,圣人岂能于虚上加得一毫实;佛氏说到无,圣人岂能于无上加得一毫有。老氏从养生上来,佛氏从出离生死上来,却在本体上加了些子意思,便不是他虚无的本色。”(卷四《东游会语》,第314页。)畿进一步阐发说:“圣人微言见于大《易》,学者多从阴阳造化上抹过,未之深究。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便是吾儒说虚的精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便是吾儒说无的精髓。”(卷四《东游会语》,第315页)以此证明儒家经书《易》就是讲虚无的老祖宗。在《三教堂记》中,王畿又引孔子之言对上述观点作又一次阐发。他说:“三教之说,其来尚矣。老氏曰虚,圣人之学亦曰虚;佛氏曰寂,圣人之学亦曰寂。孰从而辨之?世之儒者不揣其本,类以二氏为异端,亦未为通论也。……孔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言良知本无知也。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空空即虚寂之谓。”(卷一七《三教堂记》,第606页。)在《三山丽泽录》中,王畿再一次对此进行了阐发。他说:“吾儒未尝不说虚,不说寂,不说微,不说密。此是千圣相传之秘藏。从此悟入,乃是范围三教之宗。自圣学不明,后儒反将千圣精义让与佛氏。才涉空寂,便以为异学,不肯承当。不知佛氏所说,本是吾儒大路。反欲借路而入,亦可哀也。”(卷一《三山丽泽录》,第261页。)

如此说来,玉畿是否完全否认儒学和佛、道的区别呢?不是。他坚持其师倡言的禅学与儒学“相去毫厘”的说法,称“吾儒与二氏之学不同,特毫发间”( 卷一六《书陈中阁卷》,第599页)“大抵吾儒主于经世,二氏主于出世。象山尝以两言判之。惟其主于经世,虽退藏宥密,皆经世分上事;惟其主于出世,虽至普度未来众生,皆出世分上事。顺逆、公私,具法眼者,当有以辨之矣。”(卷一《与李中溪》,第446页)又说:“良知者,性之灵,即《尧典》所谓峻德。明峻德即是致良知,不离伦物感应,原是万物一体之实学。亲九族是明明德于一家,平章百姓是明明德于一国,协和万邦是明明德于天下。亲民正所以明其德也,是为大人之学。佛氏明心见性,自以为明明德。自证自悟,离却伦物感应,与民不相亲,以身世为幻妄,终归寂灭,要之,不可以治天下国家。”(卷七《南游会纪》,第367页)思是说,儒学主张人伦、物理,是为治国平天下,此是公心,而佛、道则弃人伦,遗物理,只求了却个人生死,这是私心。因此,儒学与佛、道虽只“相去毫厘”,实则谬之千里了。

王畿认为,尽管儒学与佛、道有“毫厘”之差,但在心性问题上,有许多地方却是相同或相通的。除虚寂问题之外,良知二字即三教之所同。“吾儒所谓良知,即佛所谓觉,老所谓玄。但立意各有所重,而作用不同。”(卷一《与李中溪》,第446页。)在静坐调息问题上,三教也是相通的。“欲习静坐,以调息为入门,使心有所寄,神气相守,亦权法也。调息与数息不同,数为有意,调为无意,委心虚无,不沉不乱。……心息相依,是谓息息归根,命之蒂也。一念微明,常惺常寂,范围三教之宗。吾儒谓之燕息,佛氏谓之反息,老氏谓之踵息,造化阖辟之玄枢也。”(卷一五《调息法》,第560页。)

在“三教”观上,王守仁曾有一家三室之喻。他将“三教”比喻为一家之三室和三个兄弟,最初合为一家,后来“渐有相较相争,甚而至于相敌”,遂分成了三家。“去其藩篱,仍旧是一家。三教之分,亦只似此。”(《明儒学案》卷二五,《四库全书》集部)王畿则进了一步,他把“三教”比喻为一人之三个生长阶段。他说:“二氏之学与吾儒异,然与吾儒并传而不废。盖以有道在焉,均是心也。佛氏从父母交媾时提出,故曰未生前,曰一丝不挂,而其事曰明心见性。道家从出胎时提出,故曰哇地一声,泰山失足,一灵真性既立,而胎息已忘,而其事曰修心炼性。吾儒却从孩提时提出,故曰孩提知爱知敬,不学不虑,曰大人不失其赤子之心,而其事曰存心养性。夫以未生时看心,是佛氏顿超还虚之学;以出胎时看心,是道家炼精气神以求还虚之学;良知两字范围三教之宗,良知之凝聚为精,流行为气,妙用为神,无三可住。良知即虚、无、一,可还此,所以为圣人之学。”(卷七《南游会语》,第370页)由此可见,王畿是三教一家论者,对佛、道二教的态度是很友好的。这是他之所以能大量融会佛道思想于其理学的思想基础。其理学具有明显的佛、道色彩,就不是偶然的了。

二、去欲绝意、静坐凝定的致知论

王畿认为,无善无恶、虚寂空灵的良知,是人人天生就有的。无论圣人或凡人,都同样具有此至善之良知。王畿说:“夫良知在人,圣愚未尝不同。”(卷一三《王瑶湖文集序》,第506页。)良知不学不虑,本来具足。众人之心与尧舜同。”(卷五《与阳和张子问答》,第349页。)但是因为世人时常被“世情嗜欲”所牵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长年时时保持至善之良知的。特别是人的私欲,更是蒙蔽良知不能发明的最大障碍。王畿说:“良知即天,原无限量,才为私欲障碍,便失了天之本体。良知即渊,原无穷尽,才为私欲壅塞,便失了渊之本体。”(卷一六《胡栗里别言》,第584页)说:“人心本一,有欲始二。”(卷二《书进修会籍》,第288页)人心本虚,有不虚者,欲累之也。”(卷一七《虚谷说》,第614页)

同类推荐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学佛参禅悟人生:受用一生的佛家精品故事全集

    本书辑录了佛家精品故事500余则,通过这些故事,大致可以了解佛家的基本思想及修行方法,可以了解佛教在中国传承的大致脉络,可以了解将佛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基本方法,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故事,能击碎头脑中许多牢不可破的观念障碍,获得一种全新的观察世界、观察人生、观察生活的视野,提炼一种更积极的处世态度,因而做人更有格调,做事境界更高。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 禅修与静坐

    禅修与静坐

    蒲正信居士性情淳和,深具慧根。平常爱钻研佛学、医学、武术,自皈依三宝后,尤好禅学和静坐。她的近作《禅修与静坐》一稿,我阅读后,深感她能将正信、正见与修持相结合,有一定成就,值得高兴和赞扬。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全集

    用“文如其人”形容南怀瑾先生恰如其分。他的为人如同他的文章,朴素而雅致,随和而亲切,于平凡中自显不凡,他的文章如同他的为人,文学而多连,杂采而博贯,于随适中自见精神,人文合一,正是大师境界。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人类梦境排行榜

    人类梦境排行榜

    科学研究显示,尽管全世界有60多亿人,但大家常做的梦却只有12种!人类的梦境,听起来千奇百怪,实际上大同小异,不论你昨晚的梦多么离奇古怪,在当时,就至少有5亿人在做相似的梦!通过将这些在梦中频繁出现的情节和主题(比如梦见被人追赶而逃跑,梦见自己身患重病,梦见遭遇车祸)分门别类、归纳排序,心理学家整理出了这份神奇的“人类梦境排行榜”。本书作者王彻,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开设心理工作室、为数千人解梦释梦之后,他想要告诉你:梦,其实是了解自己最好的工具,不同的梦境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同的内心诉求和心理暗示。
  •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高平之战(高平作家丛书)

    大唐末年,官吏普遍腐败。他们不思朝政,靠大肆搜刮民脂民膏贿赂上司,得到提拔重用后再变本加厉欺压百姓,从而导致了公元877年的黄巢起义。各地农民揭竿而起,战火迅速燃烧了全国十几个省,动摇了唐王朝的根基。
  • 长相思

    长相思

    她,一个淡如素栀的清丽女子,却忍受着命运的劫难。与他相识相知,以为找到了托付终身的良人,却发现自己不过是别受手中一颗谋权夺利的棋子。情伤之后,她步步为营,带着对他的爱与恨走上一条不知结局的路。相府千金祝素栀,寄居王府的沈素素,倚身青楼花动天下的阿凉,驰骋沙场的军医凌霖……在多重身份中她是否迷失了自己。他,幽深如同暗夜苍穹,不知无情还是有情。他拥有着君临天下的豪情,有着翻云覆雨的权势,却不知道该如何重新走进她的心里。他不知道,一步棋错满盘皆输。从放手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着这错过是一生的……
  • 老婆,乖乖让我宠

    老婆,乖乖让我宠

    她严希,落魄富家女,长得漂亮算优点,性子淡定算缺点,身材火爆成了那男人穷追不舍的理由。而那男人却是父母给自己定下的娃娃亲,甩都甩不掉。冷焱,R?D集团神秘总裁,长相英俊被她说成招蜂引蝶,对严希一生痴情被说成是死缠烂打。于是他咬牙切齿的问:“女人,难道我就没有一点优点?”躺在他怀里的严希为难的皱起眉头,挑剔的看了一眼他完美无暇的外形,咂咂小嘴,“有。”男人不悦的眉眼这才有了一丝松动。片段二:看着自己相亲对象再次在冷焱的帝王气场下灰溜溜遁走。严希小宇宙爆发的吼:“冷焱,你丫的阴魂不散的出现在我生命里干嘛?”他就云淡风轻的回一句:“当然是来疼你的,老婆。”所以身边那些烂桃花都得灭掉!可是,她真的不想当他的老婆。即使,两人自小订了娃娃亲。四年前她跑来G市寻真爱,四年后,他却在自己前男友婚礼上被屈辱的快要撞墙死掉的时候出现,还亲昵的叫她‘老婆’!冷焱:希希,第一眼看到你我就明白,你是我今生的劫,过不了了。严希:冷焱,我怎能对你视而不见,十年的痴情,足够偷走一个人的心。周凯:希希,这辈子欠你的我还不清,下辈子,我会在茫茫人海中第一个找到你,告诉你,我爱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女皇策之素手遮天

    女皇策之素手遮天

    前世,她是武林世家凤家大小姐,一朝穿越成为亡国公主凤清歌。胆小,怯懦,花痴,废材,放着国仇家恨不顾毅然追着秦太子到秦国。今生,她是涅槃后的凤清歌,那些欺她辱她,破国抄家之人,来日定要一一荡平!今生她锋芒毕现,手段凌厉,杀伐果决,只待有朝一日扶摇直上,冲破云霄一手定乾坤。不就是体质特殊没有玄力么,不怕,姐有炸弹;不就是土豪有钱嘛,姐最喜欢干杀人越货的事了;片段一:“这个送给你,这个叫玲珑乾坤袋”接过那小锦囊,翻来覆去的看了两眼,发现没啥特别的,清歌瘪瘪嘴正要拒绝,云峥一把按住她的手,着急的道:“这东西整个天元都找不出三个,这里面有玄机的,你别看他小,可以装很多东西,吃穿用度都可以装。”这么神奇?清歌挑眉,像是感觉到清歌的怀疑,云峥抄起一个圆凳就往玲珑乾坤袋一扔,神奇的事发生了,没见凳子摔坏,也没见那小袋子破裂,果真装进去了。清歌凤眸弯起,惊异的看着那个巴掌大的小袋子,兴奋的道“能装活的吗?”“没装过,不过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好,不如,“你那什么眼神,你这样看着我做什么?”片段二:“我说你真的是神兽吗?不会是骗吃骗喝来的吧。”清歌瞥了一眼巴掌大小,毛茸茸的身躯正抱着一直熊掌狂啃的某兽一脸抽搐的询问。某兽自熊掌里抬起头,一脸鄙视,“本兽如此有气质你都看不出来,眼睛长在屁眼上了吧”某歌环视了一眼满地的兽宠骨头,还有火上正靠着的蛇肉,额上青筋直蹦,“复杂的五官都掩饰不了你朴素的气质”某兽癫狂了......片段三:“凤姐,快看我新收的小弟,一共十三头,我给他们起了个响这个办法好,不如,“你那什么眼神,你这样看着我做什么?”亮的名字,叫十三太保!”某兽叫嚣着冲过来,屁股后面跟了一群,品种各异,种类繁多。“噗”某歌一口茶水喷出,一丝不落的落在某兽的头上“哈哈哈,你准备拍隋唐英雄传吗?还十三太保。”某歌不客气的捧腹大笑。本文是1V1强文,男强女强,强强联合,外加无敌兽宠,不喜者慎入。慎入。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掌握受孕时机,获取早孕信息。避免有害因素,慎重服用药物。重视孕期营养,保持适度运动。选择分娩方式,促进体形恢复。
  • 和亲庶女之绝情冷帝

    和亲庶女之绝情冷帝

    三十岁的灵魂,五岁的身体。二十一世纪的内外科医生,却在领奖那天“意外”致死。月牙国,慕容府可有可无的六小姐,家人弃如敝屣。五岁的孩子却经历了一段惨不忍睹的记忆,她不光霸占了小女孩子的肉身,还拥有她的记忆。父母之情,兄长姐妹之情,在她眼里如过眼云烟。谷底生活十二年,和师哥、外婆三人相依为命。两道圣旨,从此两人命运陡变。寿宴相见,他身旁已有伊人,而她皆如此。两两相望,只能望而观之,叹为观止。她是慕容璃,也是白琳。江山如此多娇,图谋不轨的人多,荼毒生灵的人也多。争权夺利,她被卷进一场恩怨中。片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燕麦国七公主,上官绮,温婉娴淑,贤良淑德,燕麦国与月牙国交为友好之邦,两国连姻,下嫁给月牙国翌王,皇甫莫,今特下诏,钦此。”为了复仇,运筹帷幄二十年,为了东山再起他隐姓埋名,为了抢回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他放弃心爱的女人娶了异国公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月牙国丞相兼国丈,慕容家六小姐,慕容璃,端庄娴淑,德才兼备,下嫁给睦王,皇甫傲,三个月后完婚,今特下诏,钦此。”外带一封家书。“女儿,我知道你恨慕容家,但是你不嫁也得嫁,嫁也得嫁。不嫁视为抗旨,诛灭九族,届时你二姐,将是第一个推向断头台的,因为是她向皇上请旨,要你嫁给睦王爷的。”别说九族,就是杀光姓慕容的人,她都无动于衷,她只在乎一个人,慕容家的二小姐,慕容紫。“两个人彼此喜欢对方,终究还是不能在一起,生命中没有师哥,嫁给谁已不重要。”她与师哥有缘无份,只愿来生再与他结成连理,有缘无份,人生悲剧,有份无缘,人生无奈。幸福!幸福是什么?以前她认为自己的幸福,唾手可得,可是现在,幸福离她很遥远,比天上的星星还难摘。“我娶你是为了折磨慕容光焕,从今天起,睦王府就是你的地狱。”丢下一句话,甩袖离去。新婚之夜,她被判定为替罪羊,第二天成了下堂弃妃。欢迎讨论,群号:3031098
  • 不朽剑圣

    不朽剑圣

    一个生而不凡的少年,一只本应握着菜刀的手,最终在人情冷暖下,悍然进入江湖,搅动风云。手中的剑,江湖之密,剑圣可得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