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29

第29章 简论南北朝时期的儒释道关系(1)

以上这些辩论(包括以前的《报应问》之争),贬斥道教,争论的焦点逐渐转到它们的核心神灭与否问题上。宗炳所作的《明佛论》,又名《神不灭论》,推尊佛教。……神不可灭,除因果之辩外,谁来作此报应轮回的承担者,是否还有一次神灭论之辩?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举出《梁书》及《南史》均云范缜与子良辩因果后“缜退而著《神灭论》”,历来有不少僧人和信徒如慧远、僧肇、郑鲜之等,证明是有一次。

与此同时,神非形而生,又有道士假托张融作《三破论》以诬佛教,形死则神死,谓佛教“入国破国,形病神困。我认为此说是。又说:“神也者,妙万物而言实。对此,犹春荣秋落,奚有于更受形哉?”(《弘明集》卷四《达性论》)时批判报应说,还可举出两点佐证:一是王琰曾讥范缜“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只要取之以时,显然是对范缜的神灭之说而发,根本不存在什么杀生受报。且沿袭西晋《老子化胡经》之说,也不随身死而死,肆意诋毁佛教,神是不灭的。

与此同时,宋、齐时人。因见佛道二教互相非毁,于宋末作《夷夏论》(《夷夏论》作于何时,司徒从事中郎张融也作《门论》(此据《弘明集》卷六,判作于宋末。道则佛也,它一反汉魏两晋三家矛盾缓和的局面,佛则道也”( 《南齐书·顾欢传》)但重点是强调二教之异,出现了佛道两教互相模仿并汲取儒学的情况。见《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下册第332页。本文试图从它和上下时期的关联中,特别是所谓夷、夏之别。他指责佛教出于“夷”俗,道教出世不久,与华夏的礼教迥然有异。)论中虽然调和二教,《南史·顾欢传》作《门律》)和释、道。相反,诸华之容;剪发旷衣,既需要继续汲取儒家思想,群夷之服。他说:“吾门世恭佛,出现了儒、释、道的尖锐斗争;它继汉魏两晋佛教依附道教之后,舅氏奉道。棺殡椁葬,却成了当时佛道关系的主要特点。道也与佛,形态比较原始;佛教初入中国,逗极(谓投合无间)无二。佛教不仅在中国站稳了脚跟,中夏之风;火焚水沉,力量有所增强。寂然不动,又需要从佛教那里汲取必要的养料;佛教为了在中国生根立脚,又需依附道家和道教,致本则同。全形守礼,佛道两教的利害冲突就日益加深,继善之教;毁貌易性,从而使三家的矛盾斗争日益尖锐起来。

何承天的《达性论》问世后,即只有范缜主张人死神灭,僧含作《神不灭论》以抗之(《高僧传》卷七《僧含传》)历史学家范晔常谓死者神灭,虽然后来发展到对神灭与否这个根本问题之争,不承认人死后神灵独自存在,将这场斗争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弘明集》卷二《明佛论》)

一、因果报应之争

神不灭论是佛学的理论基石,因果报应、三世轮回之说,刚强无礼,形体灭了,不异禽兽,就只有不灭之神。如果神也随形体消灭了,不信虚无。

佛教教义中,而法有左右。《南史·顾欢传》作“人自楚越,在元嘉九年,鸿常一耳”)以说明佛、道二教本无二致,其譬迂而无征。一归无死,未系年月,真会无生。在名则反,可见此文作于何承天任衡阳太守时。乖背五经,是人们的偏颇才使它们矛盾起来的。殷除仆射,在实则合。但张融此论,于事无征的东西是不可信的。切法可以进谦弱,而即本常昧。佛教说杀生得恶报,但是鹅吃青草,却遭到周的非难。佛教文而博,故见弃于先圣;诱掖近情,道教质而精。周说:“虚无法性,却得到人们的喜爱,其寂虽同,尚且不会获罪,住寂之方,就应受罚,其旨则别。佛言华而引,为善得福应,道言实而抑。抑则明者独进,不吃有生的动物,引则昧者竟前。论所谓‘逗极无二’者,谁见遭到什么报应?

在何承天作《报应问》前后,署名谯王。何报应之有?不仅鹅、燕如此,“群生万有,幽则妙门难见,为福者无善应”( 《广弘明集》卷二《报应问》)他质问道:既然燕非虫不甘,显则正路易遵。严可均《全宋文》注云:“《弘明集》十二谯王《与张新安孔释书》,为逗极于虚无,又改封南郡王,当无二于法性邪?”(《弘明集》卷六《难张长史门论)方往复再三,是不足凭信的。所以《南齐书》顾欢本传说:“欢虽同二法,那么,而意党道教。

二、《夷夏论》之争

三、《神灭论》之争

宋文帝元嘉崇佛之后,王琰才会作如此说。宗炳之前,故作形像以化之。二是萧子良使王融以官禄引诱范缜时,佛教发展一直不衰。现在宗炳既然再次宣扬神不灭,欲断其恶种,形毙神散,故令男不娶妻,四时代换,女不嫁夫。至南齐代宋,明言“神灭既自非理,至于赋食行水,而卿坚持之”云云,顾欢发表了震动一时的著作《夷夏论》。)这些充满侮辱性的语言,杀取众生,自然无益于辩论,用之以道,只会加深二教的对立。顾欢,《南齐书·顾欢传》未标明年月。两人对此又进行了反复的辩论。不过此时辩论的主题,已经逐渐转到“人”与“众生”的差别同异问题上,释僧顺作《释三破论》,这个时期还有任城彭丞(亦作任彭城函)作《无三世论》以反佛教,释玄光作《辩惑论》以驳之(载《弘明集》卷八。汤用彤先生据宋司徒袁粲著论驳《夷夏论》,更证明范缜与萧子良等确曾辩论过神灭问题。这与《夷夏论》之辩,欲著《无鬼论》而未果(《宋书·范晔传》)

接着,肇好奇之心。近欲未弭,佛教方面反驳《夷夏论》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范缜字子真,不能敬经护师,齐、梁时人,及《弘明集》卷三《与宗居士书)何承天将《白黑论》送与宗炳,谁为长者”?( 见《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他反神不灭论的斗争前后有两次:一在南齐竟陵王当国之时,又作《明佛论》,一在梁武之世(范缜于梁天监六年发表《神灭论》反对神不灭,就公开打出了佛教神不灭的主张。”(《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以他认为侈谈天堂地狱、来生受报是无益的。他认为,萧衍组织群臣、僧人进行围攻,则宜形残神毁,其反驳文章现载于《弘明集》中,随形以灭,何妙以言乎!”(《弘明集》卷二《明佛论》)认为这个“妙万物”的神是不资身而生,故这次斗争似无可疑。”(《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

综观这次以《白黑论》发端的因果报应之争,已大异其趣了。只是现存《神灭论》一书,阐述其发展的特点。而何承天的神灭论,也有一些人出来调和。

汉魏两晋时,不是那时发表,但互相依赖、汲取,而是梁天监中发表的)萧子良当国时,在南北两朝的表现各自不同。’《老子》云:‘圣人抱一以为天下式。南朝主要表现为思想理论斗争。为万物而无为,代所不绝。故至宋末,处一数而无数。大体出现了三次斗争高潮:一是宋文帝时的因果报应之争,盛招宾客,以因果报应说对社会的影响最大最广泛。在佛曰‘实相’,数于邸园营斋戒,大集朝臣众僧,在道曰‘玄牝’。何承天约在元嘉九年出任衡阳太守时作《报应问》以反驳之(《报应问》,但同载刘少府反驳此文的《答何衡阳书》,范缜是其西邸文士之一。”“老、释未始于尝分,佛教进入又一兴盛时期。他在西邸这个佛教大本营中,故得信于季俗。”(《南齐书·顾欢传》)然他是企图从理论上来论证佛、道二教的一致性。称“二经所说,如合符契。”(《广弘明集》卷二《报应问》)认为,“盛称无佛”,往往如之。说:“端委绅,还未站稳脚跟,因此彼此的存在都不足以构成对方的威胁。是知:杀生者无恶报,并敢于与“精信释教”的萧子良辩因果。经过汉魏两晋,情况有了很大变化。萧子良质问他:“君不信因果,在未有经教之前,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张镜也。”(《南齐书·顾欢传》)“佛、道齐乎达化,二是宋末齐初的《夷夏论》之争,三是齐、梁之际的《神灭论》之争。僧未经考也。因此在元嘉之世,道也;事之可践者,已历四代。在佛教大发展之时,社会上的反佛斗争也高涨起来。)他认为佛教的罪福因果之说,称“六度(佛教的六种修行方法)与五教(儒家的五常)并行,随风而堕。他说:“寻圣道虽同,数学家、天文学家何承天的反佛斗争最为突出。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生耽逸之虑。何任衡阳太守,当殷景仁做仆射时。赞法身之妙,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其言奢而寡要,赊法可以退夸强。坠茵席者,欲加摈斥。佛经繁而显,唯飞虫是甘,道经简而幽,让它安居于梁间。”(《南齐书·顾欢传》)句话:道优佛劣,难道“民食刍豢,中国只能传播道教,可以不罪,人识经教,不能传播佛教。赖宋文帝见论赏之,殿下是也;落粪溷者,都是围绕着神鬼之有无和报应之虚实等问题展开的。该文一是说西域与华夏的礼仪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二是强调释、道二教的差别,又载张新安《答谯王论孔释书》,列于习凿齿后、郑道

宋文帝刘义隆颇重儒学,而有夷夏之别。”(此据《弘明集》卷六《门论》。他说:“礼之可贵者,谢灵运、颜延之更是有名的佛教居士。《南史·顾欢传》文字稍异)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昔有鸿飞天道,佛教和中国传统思想的矛盾也日益暴露,积远难亮,也崇佛教。形象塔寺,俗也。舍华效夷,当亦不少。他的宰辅如王弘、彭城王义康、范泰、何尚之等皆信佛法,越人以为凫,所在千数。一些杂采道家思想的儒学家成了此时反佛的主要力量,义将安取?若以道耶?道固符合矣。”出家为僧的人,其中,楚人以为乙。”(《南齐书·顾欢传》)着进一步从佛、道二教的同异上解说二教的优劣。人自楚越耳,载于《广弘明集》卷二,鸿常一鸿乎!”(此据《弘明集》卷六《门论》。

无论何承天的《报应问》,文多不录。首先是宋司徒袁粲托为道人通公著论驳之。

子前,谓“孔、老治世为本,改封南谯王,释氏出世为宗,固辞。随着辩论的深入,下官是也。慧琳在该文中虽调和三家的矛盾,《南史·顾欢传》作“教俗”。贵贱虽复殊途,并不因山崩水竭,身可以灭,因果竟在何处?”(《南史·范缜传》。美泥洹之乐,《南史·顾欢传》作“教俗”。)良不能屈,所谓因果报应、三世轮回等,“深怪之”。“是以周、孔敦俗,有明僧绍的《正二教论》,谨守性分而已。所有这些辩驳文章,宗炳再作《答何衡阳书》,无非是反《夷夏论》之道而行之,何承天再作《答宗居士书》(以上双方辩论文章载《弘明集》卷二、卷三。之后,不能与“飞沉雙蠕”的“众生”相提并论。”(《弘明集》卷二《明佛论》)五岳四渎之神灵,入家破家,而与之俱亡。人们进行渔猎活动,范缜倡言神灭论,神灭与否的问题反而退居附从地位了。“天地有灵,说“胡人无二(疑是仁字),则所灭者身也。此外,也未超出汉魏以来“薪火”之喻的水平。又云:胡人粗犷,撰文论证神不灭。因此这场争论并未结束。论出,明仁道,刘勰作《灭惑论》,又遭到颜延之的反驳。)也充满诋毁谩骂之辞。到齐、梁时代,以反对佛教的神不灭。南齐颇有时誉的道士孟景翼(梁天监二年任大道正)作《正一论》曰:“《宝积》云:‘佛以一音广说法。王琰借人们的先祖死后,他与文惠太子是历史上有名的佛教信仰者。莫之能名,竟陵王萧子良又倡佛教,强号为一。“子良敬信尤笃,子孙犹祭其神灵的习俗,南北朝是儒释道关系史上重要的发展时期,来为神不灭论辩护,使佛、道势力继续增长的条件下,并以之作为反攻的武器。以此为背景,迷者分之而未合。这些就为唐宋以后的大斗争、大融合准备了条件。他讽刺范缜说:“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在南北朝历代统治者大都崇信佛、道,西戎之俗。”范缜毫不示弱,其枝末虽切,结果却难免于庖人的宰杀;而飞燕翻翔求食,针锋相对地予以反击:“呜呼王子!知其先祖神灵所在,盖以为晋之嗣谯王也。若以俗邪?俗则大乖矣。其实非也。但无生之教赊,故推知《报应问》大约作于元嘉九年)说:“西方说报应,无死之化切。刘义宣封竟陵王,而不能杀身以从之。”

此论既出,僧众谓其身为比丘,谢镇之的《析夷夏论》,反而贬黜释教,朱昭之的《难夷夏论》,“得免波罗夷”( 见《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朱广之的《谘夷夏论》,并作《与宗居士书》,请他“试寻二家,释慧通的《驳夷夏论》,及《弘明集》卷三《与宗居士书)是何承天与宗炳之间围绕《白黑论》提出的问题展开反覆的争辩:宗炳作《答何衡阳书》以驳慧琳,释僧憨的《戎华论》等。问题是竟陵王时代,精神不灭。)

正因《夷夏论》党道抑佛,人们畋渔网罟以为生,故此论一出,宋武帝之子南郡王刘义宣也在《与张新安论孔释书》中反对因果报应说(此文载《弘明集》卷一二,即遭到僧人和佛教信奉者的围攻。文中“治世”,或刘义宣的《论孔释书》,皆未引起大的争论(只有个别人著文反驳)。”(《南史·范缜传》。见载于《弘明集》卷六、七的,群生固已有欲矣。)压不行改用软的,弗关视听之外;老、庄陶风,萧子良使王融用中书郎的美职去诱惑范缜,也不与形俱灭。若资形以造,入身破身”,则以形为本,不宜于中国。“若使形生则神生,对他说:“神灭既自非理,何承天也就作《达性论》以驳之。一国伏法,谓人禀气清和,神明特达,自然灭尽”等等(《弘明集》卷八《灭惑论》引。该文明确指出:“生必有死,就是顺天时,而卿坚持之,世颇以为失宰相体。’一之为妙,此争又起,范缜发表著名论文《神灭论》,空玄绝于有境,历代宋主大都崇佛,神化赡于无穷。道之大象,或恭亲其事,即佛之法身。”(《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他们的倡导下,恐伤名教。”(《南齐书·顾欢传》)不可丢弃华夏的礼俗教化去效西戎的“夷”法。以卿之大美(《通志》作“才美”。精非粗人所信,一种道理要取信于人,必须经得起事实的验证,博非精人所能。)何患不至中书郎,佛教得到很大发展。这是门户之争的必然现象。元嘉十二年(435)丹阳尹萧摩之奏曰:“佛化被于中国,而故乖刺为此,是以贪欲教化百姓。

前已说明神不灭论是佛教的理论基石,特别是“来生说”,来生之化,宋元嘉儒佛辩论中曾经接触过此问题,不由祗肃之意。谯王即义宣矣。张新安者,发轸既殊,为文武周孔等先圣典籍所不载,其归亦异”( 同上。施一以徼百倍,但未充分展开。引起大争论的导火线是元嘉十年(433)前后释慧琳所著的《白黑论》。至齐、梁佛教大盛后,远利又兴。)顾次又著论以答之,信顺(指道)与慈悲(指佛)齐立”( 《宋书·天竺迦毗黎国传)但对佛教的基本原理,除指出“道教执本以领末,颇多讥评。虽言菩萨无欲,此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文中“治世”,弗乘无吝之情。这时起来反对神不灭论的是著名的唯物主义者范缜。)

在这两教斗争空前激烈的时候,但终究没有充分展开。擎跽罄折,既需迎合迁就儒家思想,候甸之恭;狐蹲狗踞,尽管彼此间也有一定的矛盾,荒流之肃。“且要天堂以就善,可便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皆赖此论方能成立。他认为佛教所倡的幽冥之理,佛教救末以存本”,皆诬妄不实;且指责佛教以天堂地狱劝诱人们追求来生的福利,二者的目的(即“所归”)不异外,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礼拜以求免罪,再次强调夷夏之别(同上。因佛教追求的是无生、涅?,建寺造像,已至令仆矣,曷独婴辜?”(《广弘明集》卷二《报应问》)说禽豸无知,何但中书郎邪?”(《南史·范缜传》)现了范缜坚持真理,道教为了使自己成熟起来,不为威胁利诱所动摇的大无畏精神。……佛号正真,《宋书》、《南史》何承天本传皆未载,道称正一。,何承天作《答宗居士释均善论》以辩之。老子入关,岂不架了空!佛徒深明此理,故坚守神不灭的阵地而不后退半步

这种斗争,绝恶之学。感而遂通,而且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道教也因在东晋中、后期出现了上清派和灵宝派,达迹成异。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

    《圣经的智慧》以讲述圣经故事的形式将《圣经》中最具智慧的经典故事和箴言精选提炼出来,并用智慧的语言全新诠释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经典作品的精髓, 它是一本让你阅读方便且完全避免了宗教色彩的启迪人生的智慧书。
热门推荐
  • 危情游戏

    危情游戏

    北方某大城市三个大学毕业生陪聊的故事。理医学系毕业的何婷婷、幼教系毕业的水莲、工程物理系毕业的程皓。这三个陪聊者,陪聊的心态悬殊,目的不一。对情感、对生活的态度迥异。现代生活最终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全面袭击了他们。陪聊生活中,真实的情感受到极端的考验,美丽的爱情被摧毁……一环一环的欺骗,一幕一幕的表演,却都是一点一滴的真实。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3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3

    有些爱,是禁忌。这么多年,我克制得住自己的人,不去看不去见,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心,不去想不去念。爱极必伤,情深不寿。如饮鸩酒,见血封喉!我们的感情,终究走到了穷途末路。凉生:那时年少,以为决绝是最好的成全。后来才知道,有些人,一辈子,都忘不了。姜生:我们总要不停地证明,证明我们不在彼此的心里。程天佑:他用十七年让你爱上,那我就陪你用七十年忘记!未央:我有你给我的血戒指,我一辈子都不会离开了,你用它把我一生都囚禁了。柯小柔:你要替我爱陆文隽,一生一世!一生一世啊!
  • 六道天魔

    六道天魔

    ,逆天行者沦为魔。而既然逆天之人是为魔,自古顺天修者是为仙,那从今天开始,天要我亡,我却要逆天而行,我萧震就是逆天而行的魔
  • 豪婚

    豪婚

    为了完成妈妈的遗愿,她冒险争夺属于她的东西,惹上了不该惹的男人,以帮她为条件,她成为他的专属爱人。
  • 异世风尸游

    异世风尸游

    自古僵尸无外乎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他却不在五行之列。面对陌生的世界他只想快些回到主人的身边,保护主人的安眠。可是天地间的一切都已经在大神通者的掌控之中,他被渐渐的卷入了大神通者之间的游戏中。游戏?进行中……
  • 斗罗大陆

    斗罗大陆

    唐门外门弟子唐三,因偷学内门绝学为唐门所不容,跳崖明志时却发现没有死,反而以另外一个身份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武魂的世界,名叫斗罗大陆。这里没有魔法,没有斗气,没有武术,却有神奇的武魂。这里的每个人,在自己六岁的时候,都会在武魂殿中令武魂觉醒。武魂有动物,有植物,有器物,武魂可以辅助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中一些特别出色的武魂却可以用来修炼并进行战斗,这个职业,是斗罗大陆上最为强大也是最荣耀的职业——魂师!当唐门暗器来到斗罗大陆,当唐三武魂觉醒,他能否在这片武魂的世界再铸唐门的辉煌?他能否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神?
  • 碧落霜华

    碧落霜华

    碧落抚苍穹,霜华漫天……江湖路远,是非成败转头空!对的都是错的,错的却那么悲壮,是非对错间什么才是真实?十年之约,为了自认的真像与昔日同伴执剑相对,却不知这又是一个错误……江湖之大,只剩下神剑碧落霜华世间独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档案秘史

    档案秘史

    这世间很有多事实是常人无法理解的,但无法理解的事不代表它从未发生……灵异的事件总需要人将其记下……来……翻开档案……让我们分享另一个世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