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600000011

第11章 白玉蟾生卒年及事迹考略(3)

白玉蟾丹法的另一特点是广泛深入地融会儒释。他认为儒释道三教同源一致,说:“孔氏之教唯一字之诚而已,释氏之教唯一字之定而已,老氏则清静而已。”(同上。)即三家在根本教旨上是相通的。因此他仿照理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撰作《无极图说》,将道教的内丹理论与儒家的《易》学糅合为一体,以阐释道教的修性修命术,并用理学的“天理”、“人欲”、“克己复理”等哲学范畴,以解说内丹的坎离配合之术(《白海琼真人集》,《道藏辑要》娄集。)。另一方面,他又融会禅宗,如在《水调歌头·自述十首》中说“有一修行法,不用问师传,教君只是饥来吃饭困来眠。何必移精运气,也莫行功打坐,但去净心田。终日无思虑,便是活神仙”。这种修行法,与禅宗极为相似。在《静余玄问》中说“自涕唾精津气血之外有真身,不必去此而就彼;自喜怒哀乐爱恶之外有真性,不必是此而非彼。冥然无所念,冥然无所思,终日食而不味,终日衣而不丝”,即取自禅宗语录的“终日吃饭,不曾嚼着一粒米;终日穿衣,何曾挂着一线丝”。此外,他又常仿照禅师的机锋对答及上堂说法的方式,与徒众们论道论丹。如《武夷升堂》记云:“溪翁问曰:师指所授,本是大道,弟子所传,又学金丹,未审大道与金丹是同是别?师(白玉蟾)答曰:渡河须是筏,到岸不须船。”“(绀云)复问曰:大道本一理,如何有分别?答云:画饼不充饥。复问曰:可谓是似玉在石未曾开,今日忽然光烁烁?答云:清风与明月,凡圣尽沾恩。”(《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三。)这些对答的思维方式和口吻,都与禅僧一般无二。如此之例甚多,兹不备举。

(二)老学 《老子》(道教称《道德经》)的注疏,历代不绝。宋代注释《老子》的士人和道士也很多,白玉蟾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位。他的《老子》注释书名《道德宝章》,被收入《四库全书》。此书的突出特点是以道教的心性说解释老子的道学,使道教的心性理论趋于成熟。白玉蟾在《通德宝章》中,明确地将“心”这个哲学概念与“道”等同起来。他在此书《天道》章中,解释“天之道”时,注云:“心也。”在《守道》章中说:“道即心也。”在《归根》章又说:“道即心,心即道。”在白玉蟾看来,“心”与“道”是二而一者的。所本具的。另一方面,人又确实具有一种世俗之心,包括思想情感,道德观念等等,这被称为尘心、妄心。白玉蟾认为,这样两种不同的心都处于人的心中。不过一般世俗之人的真心、道心,往往被尘心、妄心所掩盖、蒙蔽而显现不出来,即所谓“藏心于心而不见”(《无源》)。前个“心”字指真心,后个“心”字指尘心,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如果不去掉尘心,发明真心,就不能得道。“以其心之念不已,所以不知道”;“以其心之事不停,所以不得道”;“以其心之情不尽,所以不合道”(《贪损》)。又说:“念头不已,心则愈杂”,“心杂则道愈远”(《戒强》)。怎么办?只有去掉尘心,发明真心。“无事于心,无心于事,无念无为,无思无虑。”(《能为》)“一念不存,此心(指真心)乃见。”(《知病》)“不以我为我,乃见心中心。”(《任德》)因此,修道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修心的过程就是去除尘心发明真心的过程。

白玉蟾在引进“心”范畴的同时,又引进“性”、“神”等范畴,并把它们同心、道等同起来。他说:“心即性,性即神,神即道。”(《益谦》)而且认为性、神与心、道一样俱为世界的本原、本始。他说:“神者万化之主,心者大道之源,即心是道,神亦道,性亦道。”(《谦德》)它们也是长存不灭的:“性无体,神无方,绵古亘今,昭然独存。”(《赞玄》)“天崩地裂,此性不坏,虚空小殒,此神不死。”(《守道》)因此,这种性质的性、神,和心、道一样同是常存不朽的绝对本体。被称作真性、元神(或真神),它们也是人所本具的。在白玉蟾眼里,心、性、神是三位一体的。

与真性、元神相对的还有人性和精神,它们也常与真性、元神相混处,而使真性、元神不能显露。他说:“性为心所蔽,神为性所窒。”(《俭武》)前句之“性”指真性,“心”指尘心,意即真性被尘心所蒙蔽;后句之“神”指元神,“性”指人性,意即元神被人性所窒息。唯一的办法,仍是用修炼的方法,去除尘心、人性,使真性、元神得到发明,“心死方得神活”(《归根》)。“心性无染,体露真常。”(《苦恩》)到那时,修炼者就可得到“心中心,性中性,神中神”(《修观》)。即得到去掉尘心后的真心,去掉人性后的真性,去掉世俗精神后的元神,也就可谓得道了。

不管是修心,修性,修神,白玉蟾都十分强调一个“忘”字,以之作为根本要诀。他说:“要在忘我、忘心、忘性、忘神、忘忘亦忘。”(《天道》)“忘物、忘我、忘心、忘性、忘神”,就能“神全、性全、心全、我全”(《养德》)。“勇于忘我,所以得道。”(《贪损》)这里所要忘的心、性、神自然是指尘心、世俗人性、世俗精神,所要全的是指真心、真性、元神。

(三)文学 前面说过,白玉蟾很有才华,无论诗词歌赋文论等各种文学体裁,都能匠心独运,所写作品,不乏佳什。先以所写散文为例,就有不少佳作。如《涌翠亭记》云:“嘉定戊寅,琼山白玉蟾携剑过玉隆,访富川,道经武城。双凫凌烟,一龙批(披)月。憩武城之西,望大江之东,抚剑而长呼,顾天而长啸,环武城皆山也。苍崖翠壑,青松白石,寒猿叫树,古涧生风,峭壁数层,断岸千尺,翼然如舞天之鹤,婉然如罩烟之龙者,柳山也。白蓣红蓼,紫竹苍沙,鱼浮碧波,鸥卧素月,琉璃万顷,舳舻千梭,窈然如霞姬之帔,湛然如湘娥之鄃者,修江也。山之下而江,江之上而亭。亭曰‘涌翠’,盖取东坡‘山为翠浪涌’之句。观其风物,披其景象,如章贡之郁孤台,如浔阳之琵琵亭者,涌翠亭也。飞际天,倒影蘸水,天光水色,上下如镜,烟柳云丝,高低如幕……”(《修真十书·玉隆集》。)在这里,作者根据视线的变更来描述涌翠亭的景观。先是交待自身道经武城的背景,接着笔锋一转,视线由远而近,引出了“涌翠亭”的地理位置。通过“柳山”、“修江”面貌的勾勒,以烘托的笔法,呈现出涌翠亭沁人心脾的景色。又如《游仙岩记》,作者一开始先交待自己蓬发垂颐,黧面赤足,由琼州来访武夷山的过程;接着写自己拜访云谷君,开怀对诗的情节。当中插上一段景物描写:“猿啸黄昏,月横枯树,虎吼清夜,风号万窍。疏钟入云房,持瓢访丹井……”(《修真十书·上清集》。)寥寥数笔,即勾勒出武夷山独特的夜景图,读来妙趣横生。

《橘隐记》是另一类作品,它主要不是写景,而是论说。文中云:“古人所以隐于松者,盖欲示其孤高峭劲之节;古人所以隐于柳者,盖欲彰其温柔谦逊之志。……吾未闻橘之为物果何如焉!扬州厥包橘柚锡贡江陵千株橘,其人与千户侯等,如是橘可贵也;《风土记》名橘曰胡柑,巴人有橘革中藏二叟语,如是则橘可奇也;潇湘有橘乡,洞庭有橘泽,云梦有橘里,彭泽有橘市,如是则橘可嘉也;陆绩怀橘而遗母,李靖食橘而思兄,如是则可以存孝义;李德裕作《瑞橘赋》,张华作《灵橘歌》,如是则可以入文章;李元有‘朱实似悬金’之句,沈休文有‘金衣非所吝’之句;唐蓬莱殿六月九日赐群臣橘,秦阿房宫正月一日赐群臣橘;耽湖之多橘,寒洲之盛橘。人孰不知橘之为美,亦不易多得,故古今多记录,则橘果为异物也。”(同上。)橘子本是平常之物,其树比不上松之孤高、柳之温柔,但作者经过广引典故,却发现它具有某些可贵、可奇、可嘉之处。从而暗喻隐居此橘林之主人并非平常之人。《牧斋记》与此相类。文云:“阁皂黄冠师刘贵伯以牧名斋,属予为记。予闻知黄帝呼牧马童子为天师,释迦指牧牛小儿为菩萨。乾马坤牛,何以牧之?圣人故曰:‘谦以自牧。’牧之为义,牧羊则先去败群,故无触藩之虞,塞翁之于牧也,初何容心于得失哉!……贵伯诗甚骚,而以懒辞;酒甚宽而以醉辞;棋甚敏而辞以不智;琴甚清而辞以不古;能炼内丹,能役五雷,皆以不知为辞。其谦谦如此,是自牧也。不劳鞭绳,盖以驯熟矣!”(《修真十书·玉隆集》。)作者从《易·谦》卦辞“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之文,以释“牧斋”之牧为自牧(自觉培养德行),再证以牧斋主人刘贵伯种种谦虚之品德,说明其品德之高尚,读来令人产生敬仰之情。白玉蟾写过许多诗词歌赋,其中虽然许多是写内丹的,但也

有不少好作品。如诗《中秋月》之一云:“风吹玉露洗银河(读作濠),爽气平分桂影高。把笛倚楼人不寐,此心直拟数秋毫。”之二云:“钱塘江上雪飞花,人在天边泛海槎。鸟鹊一声星斗落,□娥梳洗去谁家。”(《修真十书·武夷集》)《秋霄(通宵)辞六首》之一云:“秋色何凄凄,奈此可怜霄。银河望不极,万籁凉萧萧。云花远缥缈,月影寒寂寥。一雁蹲沧洲,群萤飞断桥。仰盼苍松枝,黯然不自聊。”之五云:“长天与远水,极目烟冥茫。暮鸿孤悲鸣,霜林万叶黄。倚松望翠微,数点寒萤光。吾非长夜魂,堕此寂寞乡。衷情凭谁诉,空山草木长。”(《白海琼真人集》,《道藏辑要》娄集。)

其词《念奴娇·咏雪》云:“广寒宫里散天花,点点空中柳絮。是处楼台皆是玉,半夜风声不住。万里盐城,千家珠瓦,无认蓬莱处。但呼童且去,探梅花,攀那树。垂帘未敢掀开,狮儿初捏就,见佳人偷觑。溪畔渔翁蓑又重,几点沙鸥无语。竹折庭前,松僵路畔,满目都如许。问要晴,更待积痕消,须无雨。”其《满江红·咏白莲》云:“昨夜嫦娥游洞府,醉归天阙。缘底事,玉簪堕地,水神不说(通“悦”)。持向水晶宫里去,晓来捧出将饶舌。被薰风吹作满天香,谁分别。芳而润,清且洁。白似玉,寒于血。想玉皇后苑,应无此物,只得赋诗空赏叹,教人不敢轻攀折。笑李粗梅瘦,不知他真奇绝。”其《祈雨歌》云:“天地聋,日月瞽,人间亢旱不为雨。山河憔悴草木枯,天上快活人诉苦。待吾骑鹤下扶桑,叱起倦龙与一斧。奎星以下亢阳神,缚以铁扎送酆府。驱雷公,役电母,须臾天地间,风云自吞吐。炎欠妥火老将擅神武,一滴天上金瓶水,满天飞线如机杼。化作四天凉,扫却天下暑。有人饶舌告人主,未几寻问行雨仙,人在长江一声橹。”(以上皆见《修真十书·上清集》。)其赋体作品,不再列举。上举诗词等作品,我们都未加评说,相信广大读者自会品评其高下。

(原载《宗教学研究》2001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佛教哲学(第四卷)(方立天文集)

    在各种宗教中,佛教的宗教哲学内涵最为丰富多彩。《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是对佛教哲学现代化研究的尝试。全书简要地论述了佛教哲学的构成和流派、历史演变以及重要著作,并就佛教哲学的人生价值观、宇宙要素论、宇宙结构论、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以及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和阐述,以此凸现佛教哲学体系的总体思想风貌和理论特质。《佛教哲学(方立天文集第四卷)》还就佛教“空”义的思想历史演变、“空”义的类别、内涵及其理论思辨价值,作了集中述评,以利于了解和把握大乘佛教哲学的思想内核。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大公司跟对人,小公司做对事

    大公司跟对人,小公司做对事

    把事做对是一种技巧,一种能力;做对事是一种选择,一种方向。从前,有个年轻人请教一位德高望重的智者:“我怎样才能成功呢?”智者告诉他:“有三个秘诀:第一个是帮成功者做事;第二个与成功者共事;第三个是请成功者为你做事。”很显然,这三个秘诀里,最现实也最容易实现的还是第一个一一帮成功者做事,即跟对人,这是成功的第一步。在大公司这一点尤为重要。跟对人,就等于搭上了成功的顺风车,可以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也就是说,只有跟对人.才能做对事;跟错了人,整个世界也就跟着错了。
  • 海洋谜底(走进科学)

    海洋谜底(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海洋是怎样形成的、海水是从哪里来的、深海生命之谜、海洋中是否有“无底洞”、魔海之谜、海流之谜等。
  • 田园巧妇

    田园巧妇

    貌似七仙女,赛过西施,气死貂蝉,羞死杨贵妃,窘坏了林黛玉的一位农大高才生,辣辣的小女子,在某个农研所极度地不受待见,被驱赶着开了一辆即将报废的大卡车,给农业大户送种子。遭逢意外来到一个未知的世界,顶替了一个受气媳妇,捡了一个被人遗弃的孤儿,成了被虐对象。有幸得到了一个修真空间,有了良田,有了饱饭充饥,有动物世界援助收拾恶人。现实可比想的美,飘飘然到了一个没人知道的世界,理想实现的她大喜过望,美夫围着转,孝子绕膝前,馋得嫦娥下了凡,织女气得拆鹊桥,七仙女要把董郎换,人间天上都羡慕。这样的生活都想要,唯有她一个人能得到。
  •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是一本随笔集,按照余秋雨先生走出的路子,和评论家将之视为标杆的尺度丈量,有不少文章可以归结为历史文化散文。 汇总完该书,一向不愿算账的我居然拨拉了一回心中的算盘。入选进来的作品全是近15年写下的,而自以为还耐读的篇章多是近七八年的收获。算起来自己走进写作的天地已有30年了。可是其间有半数时光都没涉足这个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后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近乎练笔。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散文还真不是轻易就能摆弄成的。我有些胆大了。
  • 穿越之嗜血皇妃

    穿越之嗜血皇妃

    本是最知名的酒吧舞后,却遭到同台舞女的陷害,穿越到不知名的蓝星大陆。成为将军之女,意外被人掳走,她勤学苦练,成为郡主,成为蝶谷谷主,成为罗刹门的最高统治者,誓要报复!辗转于各国太子之间,撒下片片桃花,且看将军之女如何玩转古代!(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留住客户的20条准则

    留住客户的20条准则

    军法云:攻心上。同样,要想留住客户,首要的任务就是了解客户心中所想,进而通过各种努力留住客户的心。本书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了最常用,也是为有效的20种武器,教会你更好地武装你的企业,助你守卫阵地,留住客户的心。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独霸王宠:祸水夫人魅君心

    独霸王宠:祸水夫人魅君心

    她生于深秋,却让桃花于瞬间绽放,百鸟朝凤而来,预示她将会母仪天下!然而智者却说,她命格奇特,本命宫被桃花星所占,注定她会引得天下生灵涂炭……乱世中,她姿容绝色,不发一言,静静地看着春秋的争霸因她坍塌,是否真应了智者所言,她,是个祸水?
  • 声息

    声息

    多年前的一场火灾,一场空难,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让女孩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继承权,也失去了容貌。为了活下去,为了给最爱的人报仇,她不惜亲手埋葬过去的自己,整容,改名,叫季明樱,与另一个女孩柳溪川搭档成立了少女组合SEAL,踏上了演艺之路,并以其独特的个性与音乐才能迅速走红。此后的生活便充满了怀疑与孤独。作为艺人,她负面新闻不断,在生活中,她用冷漠掩饰着一切情绪。女孩间的嫉妒、公司高层的冷血、媒体的捕风捉影、看不见的敌人、抹不去的回忆……扑面而来,她就像是四面楚歌中孤军奋战的勇士。
  • 礼仪金说7:外事礼仪

    礼仪金说7:外事礼仪

    孔子有道:“礼者,敬人。”所谓外事礼仪,即人们在其涉外交往中用以维护自尊,并用以尊重其交往对象的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依照中国古代典籍《素书》的说法:“礼者,人之所履。不安于理,便多乖违之象,故以安礼结之。治身、治家、治智,舍此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