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800000023

第23章 胡适与陈独秀(2)

如果说陈独秀在思想理论上还没有完全意识到他与胡适的全部分歧及其意义,那么在如何办《新青年》杂志这个具体问题上,他们的分歧则表现得非常明确而尖锐。所以乘陈独秀离沪去广东的机会,把《新青年》编辑部自第9卷第1号起移回到北京来,并在此号内发表“不谈政治”的宣言。陈于2月15日回信给胡适,信中明确说,他不赞成《新青年》移北京,因为北京大学的“空气不大好”

但其实不然。我胡适却要拉一批爱读书的朋友来办个《读书杂志》。然而,6月11日,陈独秀因在前门外大世界散发《北平市民宣言》而被逮捕。于是胡适和陈独秀的一班朋友都奔走营救他。6月29日,胡适在他接编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一条随感录《研究室与监狱》,说:“你们要知道陈独秀的人格吗?请再读他在《每周评论》第25号里的一条随感录:‘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胡适对他这位朋友的人格是很敬佩的。但在思想上,已经有变化了。《每周评论》原是陈独秀、***等为了更多地发表政治评论而创办的。创办伊始,胡适就不很积极,他只在上面发表一些文艺性的东西。陈独秀被捕,他接编《每周评论》,才不得不发表一些政治性的言论。但一涉及这个领域,他同他的朋友们的思想分歧就开始暴露了。

7月20日,胡适在《每周评论》第31号上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后来胡适自谓,这是他由不谈政治,到开始谈政治的一篇“政论的导言”。这篇文章显然是有所为而发。当时,五四运动过去未久,他的计划未能很快实现。后来他改变初衷,学校秩序尚未恢复,山东问题仍是悬案,国内各派却仍是纷争未已。胡适是实验主义的信徒,他认为应当紧紧抓住这些实际的问题,一个一个地去争取解决,因此对一些人只谈论主义便不满意。当时谈得最多最热闹、对青年也最有影响的是无政府主义。谈论社会主义的也不少,但谈马克思主义的却还很少。所以,断定说胡适提出“少谈主义”的口号是自觉地向马克思主义进攻,似不很符合实际。但因***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反对胡适对“主义”的态度,并明确声言他自己是“喜欢谈谈布尔扎(什)维主义的”。所以,胡适在接着发表的两篇文章(《三论问题与主义》与《四论问题与主义》)里,便明确表示他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理论。胡适三篇文章的主旨是:一、认为中国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很多,有志于救国的人,应当面对实际问题,提倡实际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二、一切主义与学理都该研究,但它们只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参考材料和工具,谈论主义与学理不能代替实际问题的解决。他又说:“现在有一班妄人误会了我的意思,《新青年》便从上海迁北京编辑。因此,“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四、“偏向纸上的‘主义’是很危险的。这种口头禅很容易被无耻政客利用来做种种害人的事”,而“‘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见《胡适文存》第1集第2卷。)。

胡适的议论,由不谈政治改而直接谈论政治,但很明显的,他是完全站在实验主义的立场来看待问题的。实验主义本身也是主义之一种,而且这种主义在政治上是十足的改良主义。在当时中国环境下,究竟有没有“解决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条件?究竟能不能循着一点一滴的改良的途径,解决中国面临的巨大危机?胡适的议论的真正弱点就在这里。***批评他把主义与问题完全割裂,并提出,中国是一个“没有组织,没有生机的社会,一切机能都已闭止……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再论问题与主义》,载《每周评论》,第35号,又见《***选集》,232页。)。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才找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所以,胡适与***的争论,实质上是实验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陈独秀当时身陷囹圄,无法参加这场争论。但一年多以后,他发表一篇《主义与努力》的短文,却是关联着这场争论的。他以划船作比喻,说主义就是定船的方向,努力就是划船,二者缺一不可。他曾批评“许多青年只是把主义挂在口上,不去做实际的努力”,因而强调说:“我们改造社会是要在实际上把他的弊病一点一滴、一桩一件、一层一层渐渐的消灭去,不是用一个根本改造的方法能够叫它立时消灭的。”照这个说法,于1922年5月办起了《努力周报》。这时,主张办实事,不要谈什么主义、什么制度。主义制度好比行船的方向,行船不定方向,若一味盲目的努力,向前碰在礁石上,向后退回原路去都是不可知的。”(《新青年》,第8卷第4号。)这反映出,他写这篇文章时,侧重的还是反对只谈问题不谈主义的倾向。只是,他对这个问题未做深入的理论思考,用比喻来说明问题,有很不确切的地方。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所显示的不仅是方向的不同,不只是胡适主张效法美国式的资本主义,***主张效法俄国的社会主义,而且方法论也有原则分歧。***主张以革命的手段“根本解决”,胡适不赞成革命,不承认有“根本解决”,主张一点一滴的改良。陈独秀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同胡适的思想完全明确地区别开来,但这不等于说在实际上,陈独秀的思想与胡适的思想这时还没有大的分野。在发表《主义与努力》这篇短文之前三个月,他在《谈政治》(此文载《新青年》,第8卷第1号。)一文里,已很清楚地表明他拥护马克思主义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而这正是区别马克思主义者与一般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关键。1918年,以后仍以趋重哲学、文学为是。

自从陈独秀就任北大文科学长,中国共产党已于上年7月正式成立,胡适、钱玄同、***、沈尹默等陆续加入编辑部,《新青年》便成为同人刊物,大家轮流编辑。当时,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批判封建礼教与文学革命等问题上,内容与思想大体都能一贯。到1919年五四运动后,情形大变。首先是***编了一期“马克思主义”专号,这是《新青年》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开端。从此,谈政治、谈马克思主义、谈俄国革命的内容大大增加。1920年4月1日出版的7卷5号,是胡适负责编辑的最后一期。下一期,7卷6号(纪念五一劳动节专号)便是由陈独秀在上海齐稿的。在这一期出版前夕,陈从上海写信给北京的同人,请他们考虑《新青年》以后的编辑办法。主要问题是:仍由北京同人轮流编辑,还是由在京一人担任编辑,还是由陈氏负责在上海编辑?此时北方空气对《新青年》实属不利,陈氏的意思是想把《新青年》移上海编辑,但他不能不征求同人的意见。北京同人都很敬重陈独秀,也明白陈独秀的意思。所以,从第8卷起,《新青年》就正式移上海编辑出版,逐渐变成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介绍俄国革命的文章占了绝大部分篇幅,实际负责编辑的是年青的共产主义者陈望道等人。胡适对于这种情况颇不满意,主张《新青年》仍以哲学文学为主要内容。1920年12月16日,陈独秀写信给胡适、高一涵,说:“《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弟近亦不以为然,陈望道君亦主张稍改变内容,陈独秀做了总书记。他从此全部心力投入革命事业,非北京同人多做文章不可。近几册内容稍稍与前不同,京中同人来文太少,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因。”(《关于〈新青年〉问题的几封信》,见张静庐编:《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7页。)从表面看来,陈的意思与胡的主张,似并无扞格,但实际上关键在于何人主持编辑部。照胡适的意思,《新青年》编辑部掌握在他根本不认识的人手里,就无法贯彻他的意图,因此也就不愿提供文章。使胡适不愉快的是,陈独秀在这封信里还责备胡适、陶孟和与研究系接近。这一点,确是陈独秀误信了谣言。

胡适的回信大约写在月底。他在信中说,《新青年》色彩过于鲜明,“此是已成之事实。今虽有意抹淡,似亦非易事。北京同人抹淡的工夫决赶不上上海同人染浓的手段之神速”。他提出三个办法:(1)听《新青年》流为一种有特别色彩的杂志,而另创一个哲学文学的杂志。(2)要做到改变内容,必须恢复“不谈政治”的戒约。此点上海同人不便为之,而北京同人正不妨如此宣言。但如此办法,陈独秀仍大为生气,要学俄国人的样子,直到第9卷结束。(3)根据陶孟和的意见,《新青年》既已遭邮局停寄,不如索性停办。(《关于〈新青年〉问题的几封信》,见张静庐编:《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7页。)紧接着胡适又有第二封信给陈独秀,取消了陶孟和提出的第三个办法。但对前两条,与胡适的联系大大减少,甚至认为第一条是“反对他个人”。他写给北京同人的复信,经大家传观之后,胡适最后一个看到。1921年1月22日胡适在给北京同人征求意见的信上说:“我并不反对他(指陈独秀———引者)个人,亦不反对《新青年》。不过我认为今日有一个文学哲学的杂志的必要。今《新青年》差不多成了SovietRussia的汉译本,故我想另创一个专关学术艺文的杂志。今独秀既如此生气,并且认为反对他个人的表示,我很愿意取消此议,专提出‘移回北京编辑’一个办法。”(《关于〈新青年〉问题的几封信》,见张静庐编:《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7页。)这次的主张,北京同人多数表示赞同。(张慰慈、高一涵无条件赞同;陶孟和表示赞成之外,又提出:若此议仍不能实行,就停办;王星拱赞成陶的意见;***初主另创一个杂志,后改为同意移回北京编辑;周树人、周作人兄弟倾向于另办一个杂志;钱玄同意见与周氏兄弟相似。***与钱玄同都坚决反对停办之说。)

分歧已经暴露出来,任何弥合的办法都已无济于事。对此,周氏兄弟与钱玄同的观察最为真切。周作人在签注意见时写到:“我看现在《新青年》的趋势是倾于分裂的,不容易勉强调和统一。无论第一第二条办法,结果还是一样。所以索性任他分裂,照第一条做或者倒还好一点。”鲁迅同意周作人的意见,只是附加一句“不必争《新青年》这个名目”。钱玄同在把陈独秀“大生气”的那封给北京同人的信转寄周氏兄弟时,说:“初不料陈、胡二公已到短兵相接的时候!”(钱玄同致鲁迅、周作人的信(1921年1月11日),见《鲁迅研究资料》第12辑,17页,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足见当时围绕《新青年》的问题,陈独秀与胡适之间的矛盾已是何等尖锐。这次的风波关键是陈、胡思想分途。陈独秀成了共产主义者,在思想主张上更是屡见分歧,搞革命;胡适仍坚持其自由主义立场,不赞成直接谈政治,尤不赞成搞革命。故他坚决反对《新青年》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俄国革命。为达此目的,他要求至少要做到将《新青年》移回北京编辑。当时的政治形势的变化比他们两人的思想分歧的发展还要来得更为急剧。胡适汇总北京同人的意见后,于2月6日再度写信告诉陈独秀。由此可见。所谓空气不大好,就是缺少革命的气息,他怀疑和担心像胡适这类自由主义分子,会被研究系或其他政客所利用。他告诉胡适:“现在《新青年》已被封禁,非移粤不能出版,移京已不成问题了。”同时又说“你们另外办一个报,我十分赞成,因为中国好报实在太少,你们作出来的东西总不差。但我却没有工夫帮助文章。而且在北京出版,我也不宜作文章”(张静庐编:《中国现代出版史料》甲编,13页。)。这就是说,《新青年》在上海都站不住了,更何况北京?逼人的形势为陈、胡的争论做了结论,《新青年》同人终于分裂了。陈独秀在同一天写给周氏兄弟的信上说:“《新青年》风波想必先生已经知道了。此时除移粤出版无他法,北京同人料无人肯做文章了,惟有求助于你两位。”(《鲁迅研究资料》第12辑,17页。)陈独秀亦明知,北京同人的多数不可能与他站在同一立场去宣传革命。从此,《新青年》正式成为共产党人的刊物。《新青年》在北京的原有同人,不再与闻编辑事务了。但胡适、周氏兄弟及刘半农等人仍有学术文艺性的稿子给《新青年》发表,时有争论。,思想上的严重分歧,并没有伤害陈、胡之间的友谊。

《新青年》的风波过后,胡适本想立即着手另办一个学术性的刊物。陈独秀给他的信是1921年2月15日写的,2月22日,胡适就拟就了《发起〈读书杂志〉的缘起》,其中说,他发起这个杂志,目的是“希望各位爱读书的朋友们把读书研究的结果,借它发表出来。一来呢,各人的心得可以因此得着大家的批评。二来呢,我们也许能引起国人一点读书的兴趣,——大家少说点空话,多读点好书!”(《胡适文存》第2集第1卷,29页。)这最后一句话显然是有所为而发的。从他的立场来看,《新青年》是热衷于谈主义的,谈主义而不研究问题,在他看来就是讲空话。他是想,《新青年》就让给你陈独秀去谈主义、讲空话去好了,学生还没有安定下来,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陈独秀的意思完全与胡适合拍了。三、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是困难的,而高谈主义却是极容易的事。

同类推荐
  •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强权沙皇:彼得大帝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初掌政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领土扩张、强国之道、情感世界等。
  •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

    《她们:二十世纪西方先锋女性传奇》所选取的这些女性,不仅自身才华横溢,更重要的是她们的身世、命运都具有传奇性,可以说她们身边的男人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每个人都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和故事性,所以能够激起女性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不单单只是停留于对优秀女性的欣赏、崇拜。作者默默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娓娓道来,讲述了这些传奇女性的生平,她们的成就,她们的悲喜,她们的感情生活,她们的事业波折。信息含量大,且作者在编写中对于细节的把握非常动人,从女性角度出发,体察幽微地描摹了这些众人眼中高高在上的女人,她们内心最温柔的细节和最伤痛的感触。"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东方兵圣:孙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热门推荐
  •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改变人生

    气质,可谓是现代人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然而,气质又是如此的令人难以琢磨,究竟什么样的气质是最好的?具有什么样的气质才会获得成功呢?尽管我们常常会向自己提出种种疑问,但却始终不能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其实,气质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在认识了自身气质的基础之上,采取适宜的方法善用气质就一定会获得成功的。 本书将在清晰的阐述气质的同时,教会读者如何去分析自己的气质特点和判断气质的类型,并针对不同的特点和类型,使读者得到有效的善用自身气质的方法,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 凤凰王妃

    凤凰王妃

    他因为要借用她家特有的兵种对敌娶了痴傻的她;她呆的彻底,傻的无救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身为一境之主的他;只是,据说他早有了心爱的青梅竹马…只是,在大婚的前一夜她早已不是她…江山如画,美人如花男人的万里江山,女人的痴缠踩踏谁能用兵如神,使得南蛮北疆闻风而先生惧怕?谁能孤城一座兵临城下而不动声色饮茶?他想要抓住的,除了这万里江山,是不是还有一个她?她想要逃避的,除了那你踩我压,确实还有一个他。【小剧场】他看着身下面庞酡红,紧闭双眼,气息微乱的绝美女子,只觉得下腹更加的紧绷,竟似是带了一丝笑,轻声自语道“这般痴傻的呆子,身子竟美成这样,真叫人欲罢不能,小月儿,你真该庆幸自己什么都不懂。”男子终于按捺不住的覆身上去,叫嚣的欲望让他没有发现身下的女子在听到他的话时身子一僵。【二】稚嫩漂亮的男孩嘴角带着弯弯的笑意“爹爹,你说我聪明吗?”祈月停下夹菜的动作,看向对面的男孩“自然,三岁识字,四岁已经可以作诗,很聪明。”男孩晶亮的眼睛也染上了笑意“那爹爹可不可以不要说娘已经死了?”祈月放下筷子,笑道“为什么?”男孩嘟着嘴道“因为天儿很喜欢娘,不管她什么样子,天儿都喜欢,不想听到她被说成死了。”她叹息了一声,早知道会有今天,只是比自己预想的要早,点点头,对着对面的孩子笑道“好。”此文一对一,恋很用心的在打造,希望喜欢的大人们给个收藏,嘻嘻
  • 佳期如梦之海上繁花

    佳期如梦之海上繁花

    “是我先遇到她的。”当这句话从雷宇峥的口中说出来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真的爱上了杜晓苏。只是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错误地相遇了。那只是一场在酒精麻痹下的意乱情迷,却让他永生难忘。而在杜晓苏的心中,她的最爱是邵振嵘,那个完美温柔的神经外科医生。但是她没想到,只是那仅有的一次放纵,让她陷入两个极品男人的情感纠葛之中。
  • 浣衣奴

    浣衣奴

    因为一场冤案,她从未来太子妃成了浣衣奴,因为情敌的报复,她从浣衣奴成了一个食人老头的夫人,边关失守,她又成了俘虏。找到了杀父仇人,可是当她的匕首刺进他的胸膛的时候碎的是她自己的心。是什么让她经历这么多?是她自己的倔强还是他人肮脏的欲望?往事如烟,往事亦如尘。如烟往事随风飘逝,如尘往事却随着岁月流逝在心头越积越沉重,当她白发苍苍的时候,什么能留在记忆里?因为一次进攻,他遇到了她,后来她在他心里留下了清晰而深刻的印记,一如她留在他胸口的两行清晰牙印。为什么在他满心欢喜将她抱在怀里的时候,她的匕首却无情地刺进他的胸膛?又为什么在他濒临死亡的时候,她救了他?他该爱她还是该恨她?室内,暗香阵阵,清雅宜人,望去,窗前一株兰花,开的正盛。一个清瘦的男子,依窗而立,如霜月光洒在他身上,拖出一个细细长长的黑影来。面容恬淡,微微扇动的羽睫在脸上投下两片浅浅的黑影,一管玉箫立于唇边,气息微动,佳音划破黑夜的寂静,动人心弦,绕梁三日。淡淡秋风吹过,夹杂些许凉意,乱发丝丝,掠过鼻尖,宽大的袍袖向后扬起,像是两个翅膀,要把这遗世独立的纯净之人带离红尘。倏的,气息骤停,佳音嘎然而止。清澈如山泉的眸,瞬间阴骘起来。蒙哥汗,凌霄,你们怎么还没来?我有点等不及了……优雅地将玉箫别于身后,男子转身,拨弄起身边的兰花。侧身对着月光,一半脸置于月光中,纯洁高雅,一半脸隐于黑暗,阴骘深沉……在这里推荐一下自己的另外一个小说《辛夷花开》。刚刚花了半天时间做了视频,大家可以看一下,对了解剧情有好处如果有亲想和辛联系的话,以下是辛的邮箱:[email protected]亲们可以发邮箱给我,也可以将QQ号发给辛。谢谢支持!借了朋友一个群,大家可以去里面聊聊剧情:落尘轩48542943(这个群为交流剧情所用,非诚勿扰。)推荐好文:爱音的《掩女将》燕晖的《冷情女孩》所谓伊人的《杀手皇后》江南雪的的《将军,我是你的妻》月草剑的《女策》文丑丑的《逃亡》饭饭jo的《俏皮妙妙闹古今》
  • 老牛犁痕

    老牛犁痕

    我同牛增慧同志相识已有半个世纪,我们是老同事、老朋友。近年来,增慧在周围同志的鼓励支持下,把他从1956年当唐山农民报通讯员以来所写的分类文章搜罗起来,准备汇印成集。
  • 冷酷皇上请看招

    冷酷皇上请看招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老天爷,有没有搞错?什么叫进贡?进贡的意思就是像东西一样送给人家的,结果,她,吉祥三宝的老大,被人用一条红布裹成了一个粽子扔到了地板上。正要张嘴大骂,门外走进一个穿着黄衣服的大帅哥,自古以来,看帅哥并没有错,有错的是,盯了半天,那帅哥冷冷的瞟了她一眼,标准的打量货物的眼神。“黄脸卷发,看了就没胃口,扔着吧!”随想想一瞪眼:“靠,你当姑奶奶我是什么东西?”欧阳澈再次鄙视的眼:“不就是进贡来的东西……”华丽的挥了挥衣衫,徒留想想在冰冷的地板上做了一回冰鱼……【第二部:王妃,请将就一下!】
  • 卓越私营公司十堂必修课

    卓越私营公司十堂必修课

    未来的企业竞争,也就是经理人大施拳脚的竞争,只会花拳秀腿功夫是难以立足商场,只有不论耍刀弄枪,还是骑马射箭,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的老板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如立囊之锥而突现。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一吻定情

    一吻定情

    晨雨看着震说:“再见。”趁震一时发呆突然搂住震的脖子,吻住震的嘴唇,又吻了他的脸颊。然后晨雨满心是笑的向自己的房子走去,她终于做了自己一直想做的事,这件事,在一年前震面试她的时候,她就想这样了。这一年期间,在想象中,她不知道做了多少次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