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05

第5章 论隋唐时代佛教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5)

四、华严宗的从"理事无碍"到"事事无碍"说华严宗以宗奉《华严经》而得名,它的实际创始人是法藏。华严宗的先驱者,一般是上溯到杜顺(法顺)、智俨,而法藏以后的主要代表人物则是澄观、宗密。宗密死后第四年,恰值唐武宗大力灭佛,华严宗也就随之一蹶不振了。华严宗是在女皇武则天的直接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武则天在唐太宗死后,一度当过尼姑,后被唐高宗李治再次召入宫中,凭其出色的才干和诡诈的权术而夺得了皇后的宝座,并开始染指朝政,觊觎皇玺。后来她又进一步残杀唐室宗亲,排斥开国元勋,篡位自立,正式登基,改国号唐为周,称"大周革命"。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是史无前例的,因此更需要制造舆论,统一视听,借以维护自身的统治。在这方面,传统的儒家理论并不能对她提供什么有效的论证,于是她就竭力从宗教迷信中寻找神秘的根据。武则天因当过尼姑,有着"佛子弟"、"女菩萨"的招牌可用以蛊惑人心,使她更倾心于利用佛教来为自身的政治行为辩护。她伙同佛教僧侣利用《大云经》和《宝雨经》,恣意发挥,为自己披上神圣的外衣,反复申明自己做皇帝符合佛经意旨,是佛的预言的实现。她先后被特加"尊号""圣母神皇"和"神圣皇帝"。唐代皇帝有意抬高门第,因为和被奉为道教教主的老子同姓李而特别尊崇道教,置道教在佛教之上。武则天则相反,有意颠倒这个次第。她在"登极"后次年就"令释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则天皇后本纪》,见《旧唐书》卷6。)。她又和唐太宗、唐高宗留下的统治集团利害不完全一致,在选拔利用佛教宗派方面也存心有所不同,因而热衷于另行支持在她直接影响下创立的新宗派。武则天由于政治的需要,特别重视佛法的宣扬,并大力实行奖掖佛教的政策,法藏也因此有机会得到女皇的器重和宠信。法藏的剃度就是武则天为了悼念已故的母亲,舍宅为寺(太原寺)而获得批准的。他随后又住太原寺,成为武则天的家庙和尚。武则天闻知东晋时译出的六十卷《华严经》不完备,就专门派人去于阗取回梵本《华严经》,并亲自组织翻译工作,令法藏参加,这就是后来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很大影响的唐译八十卷《华严经》。法藏这个人头脑比较灵活,政治活动能力很强,深深懂得这位女皇的政治目的。武则天命他开讲《华严经》,在讲到《华藏世界品》时,据说出现讲堂"地动"(地震)的现象。法藏当即特意上报武则天,女皇欣然利用,大作自我宣扬,说是如来佛降迹显灵,命史官将此事编于载籍。由于法藏善于利用佛教信仰配合政治活动,传说武则天还赐名法藏为贤首大师,华严宗也因而又名贤首宗。法藏还为唐中宗、睿宗授菩萨戒,成为皇帝的门师。(续法在《法界宗五祖略记》中说法藏"为五帝门师",并注"五帝"为高、中、睿、玄、武后。)唐中宗曾给他三品大官的奖赏,又给他造五所大华严寺。法藏一时地位特高,声名显赫,华严宗一派的实力也因此大增。法藏因为参加了《华严经》的新译,对经文理解得更为全面,他在批判别派的名义下,也吸取了玄奘新译的一些教理和天台宗的某些观点,自行组织系统的判教,发挥和充实了《华严经》一书的思想,著述一百多卷,形成了一个比较周备而独具特点的佛教理论体系。这样,法藏就在天台宗、唯识宗以外,另行建立起新的宗派——华严宗。华严宗又称为法界宗,这是因为它的理论宗旨是依据《华严经》宣扬"法界缘起"论,尤其是阐发了从"理事无碍"到"事事无碍"说的缘故。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呢?澄观说:"此经(指《华严经》)以法界缘起……为宗也。法界者,是总相也,包事包理及无障碍……缘起者,称体之大用也。"(《大华严经略策》,见《大正藏》卷36,702页。)"法界"是指包含理和事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相、总称。"理",所谓的"真理",这里指事物的本性、本体。"事",即万事万物。所谓"法界缘起"是讲理、事以及理和事、事和事的相互关系的理论。澄观进一步说:"然事法名界,界则分义,无尽差别之分齐故。理法名界,界即性义,无尽事法同一性故。无碍法界,具性、分义,不坏事、理,而无碍故。第四法界,亦具二义,性融于事,一一事法不坏其相,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华严法界玄镜》卷上,见《大正藏》卷45,672~673页。)这段话的意思是:事法名界,界是分别的意思,因为形形色色的万物,千差万别,森严分列,所以叫事法界。理法名界,界是本性的意思。因为千差万别的事物的本性是同一的,所以叫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具有分别和本性两重含义,因为事和理是互不妨碍的,所以叫做[理事]无碍法界。第四法界也具有分别和本性两重含义,由于本性融会于事物之中,以至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也都是互不破坏、互相包融,如同本性同一融通,层层叠叠,无尽无限,所以叫做事事无碍法界。这是讲法界,共有四相,即四法界: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事法界和理法界的"界"字含义不同,前者是"分",即分限、分别、界限的意思,后者是"性",即本性同一的意思。这表明华严宗的法界概念包含了事物的差别性和性理的同一性两个方面。而事法界,相当于纷纭杂陈的现象,即现象世界;理法界,相当于现象的本性、本质、本体,即本体世界。前者千差万别,后者同一无异。华严宗把世界区分为事和理两大类,从认识论角度来看,这对于人们区分现象和本质、存在和精神是有一定启示作用的。但是它平列事、理两法界,在物质世界之外又虚构出一个本体世界,还提出"一真法界",把四法界都说成是"一真法界"的产物。如宗密说:"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注华严法界观门》,见《大正藏》卷45,684页。)把统摄、产生四法界的"一真法界"归结为"一心"。这个"一真法界"或"一心",就是彼岸世界的精神实体,这完全是一种宗教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法界缘起"论的重心是"事事无碍"说。法藏在形象地说明法界缘起论时说:"夫法界缘起……如帝网(帝网,即"天帝网"。印度神话谓帝释天(诸天神的通名)宫殿装饰的珠网,网上珠光交相辉映,彼此互相透视,重叠无穷。)该罗,若天珠交涉,圆融自在,无尽难明。"(《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卷下,见《大正藏》卷45,620页。)这表明华严宗讲法界缘起,其真意在于说明宇宙间的一切和各类关系都是圆融无碍的。"四法界"侧重在三、四法界,即"理事无碍法界"和"事事无碍法界",但两者比较而言,更主要的是"事事无碍法界"。法界缘起论是通过"理事无碍"落实到"事事无碍","事事无碍法界"是前三个法界的归结点。从隋唐佛教宗派理论发展史来看,三论宗、天台宗都依据二谛(真谛、俗谛)说对现象(事)和本体(理)的关系做过这样那样的唯心主义论述,华严宗则是进一步讲具体事物、个别现象之间的互相关系,即通过调和具体事物、个别现象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来论证宇宙万事万物之间的大调和,这是华严宗理论的特色所在。华严宗是怎样论证理事无碍,再进而论证事事无碍的呢?"无碍"是统一的意思,所谓理事无碍,是说有差别性的事物和"平等"的同一的理性,彼此交融无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理是事的本体,事是理的显现,"理彻(贯彻)于事","事彻于理",相彻相存,即相互交渗,相互依存,所以,事就是理,理就是事,两者是统一的、无碍的。如水与波互相融合、无碍一体,也如塑造金狮子的金体与金狮子相,融为一体。由于理作用于事,事与事也就发生联系,这样就由"理事无碍"进到"事事无碍"。既然事即理,事事物物都是理的体现,那么,千差万别的事物由于理体、理性是同一的,事事也就都能相即相融了。比如一粒微尘,也具足理性,因而也能和其他万事万物互不相碍、互相包容。华严宗还用另一个说法来讲事事无碍,它把法界归于一真法界,归于一心,说事事都是一心的产物,在同一心里,事事都周遍含容,彼此无碍。法藏称理事无碍的关系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华严经义海百门·种智普耀门第三》,见《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8套第1册,417页。)。同一本体显现为各种各样的事物,是"一即一切";千差万殊的事物归结为同一的本体,是"一切即一"。由此也可以说,任何一个事物都包括一切事物,每一事物都包含有其他事物。同样,一切事物都包容于每一个事物之中,一切事物都可以被每一个事物所包含。总之,事事融通,重重无尽。由此更进而说明,诸佛与众生交彻,"净土"与秽土溶融,彼岸世界与此岸世界相即相入,无碍无障,生死即涅槃,烦恼即菩提。这也就是华严宗宣扬事事无碍说的宗教实质。

华严宗"法界缘起"论接触到了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内在联系,涉及不同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别性的关系问题,包含了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是华严宗以本质为真实,以现象为虚幻,则是形而上学的割裂和唯心主义的歪曲。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不是佛教所讲的虚幻的假象,事物有假象,有幻相,"非本质的东西,假象的东西,表面的东西常常消失,不像"本质"那样"扎实",那样"稳固"。例如:河水的流动就是泡沫在上面,深流在下面。

然而就连泡沫也是本质的表现!"(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见《列宁全集》,中文1版,第38卷,13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同上书,137页。)现象包括假象在内都是本质的表现,不仅本质是客观的,假象也是客观的,假象是客观事物的一个方面、一种表现。其次,唯物辩证法还认为,现象比本质要丰富得多,本质是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本质不能把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概括无遗。本质和现象是有区别的。再次,不同事物都有自己的质的规定性,各有具体的特殊的规律,是不能无条件地相即相融的。华严宗肯定了差别性,但又片面夸大了统一性,从而最终抹杀了差别性,这是它陷入唯心主义泥潭的思辨途径。华宗严的宗教学说对后来宋明唯心主义理学产生了重大思想影响,它以"理"吞没"事"、"事"只是"理"的体现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为程朱理学所继承和发展。例如,程朱学派宣扬"人人有一太极,物物有一太极"(《朱子语类》卷1。),是华严宗"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翻版。这个"太极"也就是华严宗"理"的变相。朱熹的"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朱子语类》卷18。)的"理一分殊"说,也就是物物各具一太极、万物统一于太极的意思,这也正是华严宗的"四法界",尤其是理事无碍法界思想的承袭和发挥。在圆融无碍思想的支配下,华严宗随着历史的发展,理论上的调和色彩愈来愈浓。它不仅调和原来佛教各宗各派,而且及时地和新形成的慧能一派禅宗思想相调和。更有甚者,还积极调和儒家、道家的思想,强烈地表现出企图统一三教九流的倾向。如华严宗五祖宗密,是澄观上千门徒中号称独得妙传的唯一高徒,然而他又是禅宗荷泽神会的四传弟子,思想中有明显的禅宗成分,推崇慧能高足神会一派的理论。宗密说:"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禅源诸诠集都序》卷1,见《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8套第4册,306页。)充分肯定禅宗的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思想。他竭力融会禅和教,认为佛内心的意向和佛言说的教义是完全一致的,他把所谓"直显心性宗"和"显示真心即性教"分别奉为"宗"(禅)和"教"的最高阶段,从而把两者统一起来。宗密在《原人论》一书中,虽对儒道两家有所批评,但又认为释迦、孔丘、老聃都是至圣。该书最后第四节更标节名"会通本末",体现了"今将本末会通,乃至儒、道亦是"的"三教同源"的思想。他在《佛说盂兰盆经疏》的序文中说:"始于混沌,塞乎天地,通人神,贯贵贱,儒释皆宗之,其为孝道矣"(《大正藏》卷39,505页。),和儒家同声鼓倡孝道。他还以儒家经典《周易》的"四德"(元、亨、利、贞)配佛身的"四德"(常、乐、我、净),乃至以"五常"配"五戒"。在宗密以后,华严宗沿着这种圆融各派的趋势继续发展。华严宗究竟为什么特别强调圆融无碍、事事无碍的思想呢?这主要有佛教思想发展和封建统治者理论需要的两重背景。华严宗是在三论宗、天台宗、唯识宗之后成立的宗派,为了自我标榜,自称为高于其他宗派的圆教,这就有一种调和、包容、统一当时各宗各派新旧异说的理论需要,也就是需要做佛教理论的圆融工作,印度大乘佛教两大派"空宗"和"有宗"传入中国后,分别演变成中国的隋唐佛教宗派,但它们在理论上往往不能自圆其说,各种片面性的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华严宗不满意于这种状况,将它们一概判为"偏教"。它认为唯识宗的识真境虚的主张是矛盾的,因为境由识所变,如果境不真,识怎能是真的呢?空宗讲心境皆无,这样成佛的主体和成佛的境界也实际上被否定了,佛教信仰因此不就失去立足点和目标了吗?正是为了摆脱这种理论上的窘境,华严宗提出事物虽假,本体是真,同时本体和事物又相即相融,进而事事物物之间也都圆融无碍的观点,从而沟通了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现实世界和涅槃世界的关系,强调两者之间不是相互隔离、截然脱节的,以求得宗教宣传的最好效果。

华严宗独创理论的形成,更重要的是社会政治原因。华严宗创始人法藏和女皇武则天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御用神学家,他创立华严宗是直接配合武则天巩固个人的统治地位的,因此,华严宗在一定意义上是挂着"武记"牌号的宗派。当时武则天登上皇帝的宝座,她的此举并不符合传统的统治思想,要清除这种潜在的社会习惯势力的反抗,就亟须制造新的"理论"。而圆通无碍、事事无碍的理论恰恰能够充分肯定现实社会基础的价值,美化武周统治的天下是和谐一致、其乐融融的,从而感化社会上各阶级、各集团和各类人们无视差别,不辨是非,调和矛盾,和睦共处,任运而游,相安无事。这样,武则天的统治不就完全有了神学理论根据,而且可以稳坐皇位,为所欲为了吗?!

同类推荐
  •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从大量平凡而琐碎的生活事例出发,层层深入,以最通俗的语言,最常见的故事,将佛学的做人道理娓娓道出,使佛法智慧与尘世生活紧密融合在一起。佛道,佛道是一种大思想,大艺术、大智慧、大境界。禅,不仅是中华文化之精粹,亦为整个东方文化所推崇。佛,让我们远离尘世的烦恼,在喧嚣与浮华中筑起一座盛放心灵的舞台;让我们在面对挫折时,有一颗豁达的心去承载,让我们遭遇坎坷时,有一种信心和勇气去打拼;让我们在苦难来临时,用笑容和爱去坦然面对;让我们无法拥有时,体会到轻松挥手告别的美丽。
  • 佛解人生

    佛解人生

    本书是梁启超撰写的研究佛教在中国发展兴衰的经典之作,从史学角度来阐述对中国佛教兴衰流变的看法,以及佛法之于人生的意义。是梁启超佛学研究不可多得的代表作之一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圣经故事4

    圣经故事4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宠女

    宠女

    将门多出女汉子。老将军发现,提亲时意气风发、英俊潇洒的侯爷们,娶了自己女儿后,一个个都变成了妻管严……某老将军开始定制新的族规:“给老夫宠,宠到天上去,宠到月亮上去,宠到太阳上去,老夫就不信宠不出一个甜甜的、软软的妹子!”某帅爹:“世子太跋扈?皇子太傲娇?你要教他们如何成为软男?去吧,用心教,爹宠你!”某美娘:“娘就是要将我的小娇女宠到没边儿,怕宠太高摔下来?没事,娘叫你那四个哥哥一人站一方位,随时准备接着你!”某穿越女表示做梦都笑不醒,不争不斗,生活甜蜜蜜儿……可为何总有白莲花出淤泥而摔成狗啃屎?
  • 那是一只什么鸟

    那是一只什么鸟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最佳商业模式

    最佳商业模式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面临发展困惑,制定决策时摇摆不定,怎么办?企业处于盈亏边缘,前进之路,举步维艰,怎么办?战略目标模糊不清,乱打乱摸毫无收益,怎么办?选对商业模式,就可以找到出路。跨国企业靠什么成功?百年老店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全球500强企业只是卖产品的价值本身吗?林伟贤老师引领您共同探索全球著名企业的商业模式,与您分享优秀企业成功的奥秘!
  •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 地域景观之迹

    地域景观之迹

    地域景观之迹本书编写精良、引人遐思,是一套开拓眼界、促人思索的好书。
  • 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商业经理学习辅导

    本书编写方法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原理与方法结合,传统管理与新的经验结合,目的是帮助商业经理掌握较深厚的基础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功底。因此,本书不仅辅导应试,还是商业经理和其他商业干部的日常工具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包括各种业余大学)商业专业学生的辅助读物。
  • 一顾倾城:齐少的甜美娇妻

    一顾倾城:齐少的甜美娇妻

    【已完结,请放心阅读!】一纸婚书,一无所有的寂静成了豪门阔少齐默然的新婚妻子。婚后,丈夫的冷落,小三的步步紧逼,是什么成就了她的义无反顾?情景一:寂静:“齐默然,你想用我们的孩子去救你和她的孩子?你不觉得你太残忍了一点吗?”齐默然:“残忍,哼……寂静,我告诉i你,要说残忍,我都不及你们的母女的千分之一!”情景二:寂静:“你非我爱人,怎知我情深。难过亦过,难道嫌我伤得还不够多?”齐默然:“青梅枯萎,竹马老去,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只能是你。”
  • 你在为谁工作

    你在为谁工作

    从表面上看我们是在为公司工作,为老板工作,但实质上,我们更是在为自己工作,为我们的梦想工作,为我们自己的美好明天工作。因为你的付出不仅使公司获得了利益,而且你也从中获得了相应的报酬,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同时在工作中也获得了成长。通过工作,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从而使我们自己变得更有价值。新的工作能拓展我们的知识和眼界;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协调能力;与客户的交流能锻炼我们的沟通能力等等。因此,在工作中受益多的是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都是在为自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