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46

第46章 中国大陆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

中国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巴利语系佛教三个系统,这三个系统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显著区别,本文只对汉传佛教的研究做一回顾与展望。

就世界范围来看,研究中国佛教的主要有中国、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地区,本文着重论述的是中国地区的中国佛教研究。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的佛教研究又各有不同特点,本文侧重的是中国大陆的佛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回顾中国佛教富有重视学术文化创新的优良传统,以教内的高僧硕学为代表的传统佛学的探索阐发,绵延不绝,源远流长。但是严格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研究实始于20世纪初。从研究视角、方法和内容来看,20世纪中国佛教研究大体上可以分为:上半叶的历史学与文献学的研究阶段,下半叶约前三十年的哲学与历史学的研究阶段,下半叶约后二十年的文化学、哲学、历史学与社会学等的研究阶段。(参见葛兆光:《中国(大陆)宗教史研究的百年回顾》,见《中国宗教研究年鉴》,99~113页,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第一阶段。随着西学东渐,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新式高等学堂,此时讲授中国文化、历史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人文科学课程。有些学有专长的专家,包括经过国外系统学术训练、学贯中西、融通古今的学者,把讲课授业与著书立说结合起来,运用传统的文献考据方法与国外的历史学方法研究国学。而此时敦煌佛教文献的发现,原已佚失的法相唯识宗文献从日本回归,也激发了有关学者整理和研究佛典的兴趣和热情。在这个阶段里,研究中国佛教取得重大成果的有代表性的学者是梁启超、汤用彤、陈垣、陈寅恪、胡适等名家。其中汤氏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陈垣的《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资料翔实,考证精审,立论有据,观点新颖,均为传世佳作。胡适的《楞伽宗考》、《荷泽大师神会传》等,极富创见,成一家之言。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学者都开了风气之先,实为现代中国佛教研究奠定了基础。

由于受到学术研究新风气、新规范的影响,一些拥有一定文化或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佛教徒,也把学术研究和荷担弘法结合起来,探究立论,撰写著作。如僧伽界的释太虚、释印顺,居士中的欧阳竟无、吕澂就是突出的代表。他们虽和学术界专家的纯学术研究有所区别,但如日后相继出版的印顺的《中国禅宗史》、吕澂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和《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的学术品位,毫无疑问是上乘的。

此时,欧阳竟无创建南京支那内学院,也重视佛典的整理与研究,出版了《藏要》三辑七十四种。此套书针对历代藏经的弊端,选辑大藏要籍,经精校详注后而刊行。在佛典整理与研究的过程中,也曾引发过激烈的论争。如欧阳竟无等人指斥《大乘起信论》是非佛法,是"外道"之论,以太虚大师为首的武昌佛学院学僧则给予批驳,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从而推动了佛教研究的开展。《大乘起信论》义理真伪之争,是一场重要论争,其间涉及对佛学义理的理解以及对中印佛学的联系与区别的看法,影响深远。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社会制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佛教研究也出现了新特点。据《中国大陆宗教文章索引》(王雷泉:《中国大陆宗教文章索引》,台北,东初出版社,1995。)作者王雷泉教授统计,1949-1966年的17年间,中国大陆共发表佛教方面的文章为1003篇,平均每年59篇。1967-1973年没有发表过一篇宗教性的文章。1977年形势出现转机,宗教类的文章渐次增多。在五六十年代,学术界的中国佛教研究成果,多出自于少数高等院校哲学系的教师。他们多结合中国哲学史的教学,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佛教思想,开辟了佛教研究的新路向。1955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了中国佛教百科全书编撰委员会,聘请国内佛教学者撰述英文版佛教百科全书有关中国佛教的条目,内容为教史、教理、宗派、人物、经籍、仪轨制度、中外佛教关系等。汉文条目共四百余条,约二百余万言,后经整理编辑,由知识出版社印成四册,于80年代陆续出版发行。(《中国佛教》第一册于1980年4月出版,第二册于1982年8月出版,第三、四册于1989年5月出版。)这是佛教界研究中国佛教的重大成果,极富学术价值。第三阶段。在改革开放思潮的激励、推动下,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在学术视野和思维路向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批从文化角度关心国家命运的知识分子,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的是非曲直、优劣高下,兴起了"文化热"。佛教界领袖人物也针对社会上流行的"佛教是迷信"的说法,振臂高呼"佛教是文化"。同时,对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的研究也推动了佛教研究的深入展开。随着研究佛教生力军的逐年增加,中国佛教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迄今为止,佛教研究的成绩极为突出,成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显学。据统计,在90年代,有时一年发表的佛教文章就超过了"文化大革命"以前17年的总和。总的看来,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后二十年,中国佛教研究主要是围绕以下八个方面展开的:

(一)中国佛教史研究的重大进展。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始终吸引着学者的关注,一直是中国佛教研究的重点。任继愈主编的《中国佛教史》一、二、三卷(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三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1988。),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系统论述了隋唐以前的佛教历史,资料翔实,分析缜密,多富创见,具有独到的学术价值。全书计划出八卷,我们期待着后五卷的早日问世。吕澂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是长期呕心沥血而成的佳作,全书着重从哲学角度论述中国佛教思想的演变与发展,精辟深刻,学术价值很高。郭朋有多部佛教史论著,他在20世纪末独自完成了中国佛教通史的系列著作。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中出现的一个可喜现象是,有了关于历史上某个少数民族王朝的和某一特定地域的佛教史著作问世。宁夏人民出版社于1988年推出的史金波的《西夏佛教史略》,填补了中国佛教史与民族文化史研究的一个空白。1997年厦门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王荣国的《福建佛教史》,系地域性佛教史的系统论述。这两部著作独辟蹊径,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近二十年来,中国佛教史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近现代佛教引起了中青年学者的热情关注,形成新的热点,专著迭出,成果累累。重要的有邓子美的《传统佛教与中国现代化》、何建明的《佛法观念的现代调适》、陈兵与邓子美的《二十世纪中国佛教》,以及徐荪铭的《世纪佛缘》等。

(二)宗派研究的全面展开。宗派研究也一直受到中国佛教研究学者的重视,尤其是禅宗研究,更是久盛不衰。近二十年来,一度出现了"禅宗热"、"禅宗文化热",阐述禅宗的重要著作纷纷问世,令人目不暇接。重要的有顾伟康的《禅宗:文化交融与历史选择》、杜继文和魏道儒的《中国禅宗通史》、葛兆光的《中国禅思想史》、吴立民和徐荪铭主编的《禅宗宗派源流》、杨曾文的《唐五代禅宗史》、潘桂明的《中国禅宗思想历程》、洪修平的《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邢东风的《禅悟之道》,还有《印度禅》、《如来禅》、《祖师禅》等,这些著作对禅宗的思想、历史及类型做了集中深入的探讨,颇有见地,成就喜人。此外,还涌现出一批探讨禅宗与其他文化形态关系的力作,如《禅与老庄》、《禅学与玄学》、《禅宗与中国文学》、《禅与东方文化》、《佛教禅学与东方文明》、《禅与中国园林》等。预计禅学研究的热潮还将持续下去。

与此同时,天台、三论、华严、净土诸宗的研究,也纳入了学者研究的视野,如潘桂明的《智评传》、杨永泉的《三论宗源流考》、魏道儒的《中国华严宗通史》和陈扬炯的《中国净土宗通史》等,都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

(三)佛教典籍整理的重大成果。80年代以来,在任继愈教授带领下的一批学者,经十三年的艰苦努力完成了《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上编)的编纂,该书共106册已全部出版。这是大藏经中搜集最宏富、校勘最精良的版本。《中华大藏经》(藏文部分)已完成"丹珠尔"部分,由中国藏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传统大藏经以外的搜集整理工作也在有序地进行。由方广锠主编的《藏外佛教文献》已分辑出版,现已出版七册,反应良好。敦煌遗书中佛教文献的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方广锠的《敦煌佛教经录辑校》(二册),是这方面的重要成果。又,中华书局于80年代初陆续推出的《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已出版了《坛经》、《高僧传》、《出三藏记集》、《三论玄义》、《大乘起信论》、《童蒙止观》、《华严金师子章》、《五灯会元》和《古尊宿语录》等校点、注释本。中华书局还同时出版了由石峻、楼宇烈和笔者等人合编的《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四卷,已出十册。禅宗典籍的整理、研究也一直为学者所重视,在这方面的成果有周绍良的《敦煌写本坛经原本》、杨曾文的《敦煌新本六祖坛经》、李申和方广锠的《敦煌坛经合校简注》等。此外,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92年出版了陈士强的《佛典精解》。季羡林等校注的《大唐西域记校注》("中外交通史籍丛刊"之一),由中华书局于1985年出版,也是相关典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四)佛教哲学研究的深入展开。高等院校哲学系中国哲学史课程包括了汉唐佛教哲学的内容,在教学需要等因素推动下,佛教哲学研究在不断深入开展,并陆续出版一批可喜的成果。较早的有田光烈著《玄奘及其哲学思想中之辩证法因素》。60年代初任继愈的《汉-唐中国佛教思想论集》问世,该书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哲学思想高度研究中国佛教思想的深层内涵,开辟了佛教研究的新理路,影响至为深远。80年代以来,同类的著作先后有严北溟的《中国佛教哲学简史》、笔者的《佛教哲学》、黄心川的《印度哲学史》、姚卫群的《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巫白慧的《印度哲学》。此外,相关的著作有赖永海的《中国佛性论》,相近的著作有张怀承的《佛教伦理道德精华》、王月清的《中国佛教伦理研究》等探讨佛教心性或伦理的专著,还有曾祖萌的《中国佛教与美学》、王海林的《佛教美学》等探讨佛教美学的专著。随着新生代的崛起,佛教哲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也必将不断拓展,不断深化。

(五)中国佛教文化研究形成热潮。80年代以来,一批学者纷纷从文化角度研究佛教,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华书局与中国佛教协会分别出版了讨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专集。笔者也投身于其中,撰写了《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于1988年出版。在此前后,上海人民出版社还出版了葛兆光的《禅宗与中国文化》(1986)、魏承恩的《中国佛教文化论稿》(1991)。1995年底,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洪修平的《中国佛教文化历程》。1997年底,宗教文化出版社还出版了王尧主编的《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上、下册)。

(六)藏传佛教与密教的研究渐成热点。藏传佛教一直为内地一些佛教研究者所重视,相继出版了一些著作,其中如王森的《西藏佛教发展史略》,于198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颇有深度的力作。近年来出版的则有吕建福的《中国密教史》、索南才让的《西藏密教史》、班班多杰的《藏传佛教思想史纲》、吴立民与韩金科的《法门寺地宫唐密曼陀罗之研究》等。密教与唐密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汉语系佛教界的兴趣和学术界的关注。

(七)对周边国家佛教的研究取得新进展。随着佛教学术研究的积累和对外交流的增加,中国佛教学者也开始重视研究外国佛教,并出版了不少著作,如杨曾文的《日本佛教史》及其主编的《日本近现代佛教史》、何劲松的《韩国佛教史》(二册)和陈景富的《中韩佛教关系一千年》等。

(八)此外,在佛教制度和寺院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谢重光等著的《中国僧官制度史》、张弓的《汉唐佛寺文化史》和郝春文的《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以及丁钢的《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等,视角独特,数据丰富,迭有新意,对了解佛教、全面深入研究佛教,有着重要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佛教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现象是,佛教学术研讨会增多,学术交流频繁。自1980年9月首次在西安市举行"全国佛教学术研讨会"以来,到目前为止,在全国范围内,已成功举办了全国性的各种佛教学术研讨会六十次左右。会议的主题多集中在宗派、人物、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研讨会既及时地交流了科研成果,又促进了佛教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此外,有的研讨会还与台湾地区、日本、韩国联合召开,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以及中日韩三国的佛教学术交流。

同类推荐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第六卷)(方立天文集)

    方立天编著的《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把佛教中国化界定为“三化”,即民族化、本土化和时代化,并叙述了佛教中国化的不同阶段、途径和方式,还通过与中国的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伦理道德、文学艺术、民间信仰、社会习俗等的互动关系,揭示出佛教中国化的实质,总结出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的六个重要特点:重自性、重现实、重禅修、重顿悟、重简易、重圆融。
  •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悟道:星云大师讲述的人生智慧课

    星云大师以佛教精义为根底,对世俗社会的万千进行最智慧的阐释。让我们和星云大师一起活在当下,感悟幸福,了悟人生得失盈亏,离苦得乐,慈悲做人,智慧做事。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一本书读懂星云大师

    无论你是否信佛,这本书都是让你心灵安静的一滴甘露。对于社会中的人来说,即便生命无常、一切皆空是真理,也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按这样的真理去生活。世俗红尘依然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离开的地方。所以,星云大师提倡“人间佛教”——以出世胸怀做入世事业。星云大师乃方外之人,全无私心杂念,所以对世事看得透彻,将佛教义理生活化,本书对于大师的人生观、财富观、爱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际交往、成功励志等诸方面进行阐释。不可否认的是大师的作品很多,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可能存在选择上的疑惑,本书是将星云大师对于生活中最常见问题的指点做出归纳,在一个个小故事中,让你恍然开释,一切都为了让你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舒适。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温馨祝词(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温馨祝词(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为此,我们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巨人,其中有科技精英、文坛泰斗、艺术巨匠、政治领袖、军事将帅、思想圣哲、财富巨商、体坛英豪、影视名人、探索英雄等,汇编了这套《现代名言妙语全集》。《人生名言》、《生活名言》、《情感名言》、《理想名言》、《品质名言》、《文化名言》、《哲理名言》、《知识名言》《人生格言》、《生活格言》、《情感格言》、《理想格言》、《品质格言》、《文化格言》、《哲理格言》、《知识格言》《社会警言》、《政治警言》、《管理警言》等
  • 谁是拉飞驰

    谁是拉飞驰

    弋舟,1972年生,青年新锐作家。有长中短篇小说200余万字,见于《作家》《花城》《人民文学》《天涯》《青年文学》《上海文学》《大家》《中国作家》《山花》等文学刊物。著有长篇小说若干。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

    一个人不论多么有潜力、有才华,只要没有跟对人,那么你的潜力和才华就得不到培养和施展。如此一来,你不仅无法获得成功,而且你自身所具备的潜力和才华还极有可能如树叶一般干枯掉。要做对事,就要知道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对的。通过自己对工作和生活的认识,发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善于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做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要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地做事,才能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标,最终收获你所想要的一切。
  • 小康农女

    小康农女

    算啦,既来之则安之,不去想做王侯将相,只安心过好小日子足矣,顺带拐了个忧郁的帅哥,但却拥有健康的身体。一边致富发家奔小康,少女意外穿越,父母早亡,兄嫂早逝,只留下一个年仅七岁的小侄子,虽然生活困苦,一边改造忧郁贴心的小相公。哎呦呦~这个小日子呀!,和信赖自己的亲人
  • 看守所记忆:有期徒刑七个月

    看守所记忆:有期徒刑七个月

    有期徒刑七个月,在看守所一段不寻常的记忆,作者先是被治安拘留,然后因行凶伤人被判刑。本文主要描写看守所那个被人遗忘的原生态社会。描写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案例,展现你所不知道的人性百面。
  • 乾隆皇帝:天步艰难

    乾隆皇帝:天步艰难

    进入壮年的乾隆皇帝文治武功,为营造与挽救清王朝的辉煌盛世而宵衣旰食。乾隆南下江南,傅恒成都点兵,进军大小金川;钦差大臣福康安与刘墉微服私访,擒拿女教主“一枝花”余党,却无意中查出纪昀的一大命案;而此时,和珅、弘昼、阿桂等人与甘肃总督勒尔谨、王亶望之间又铺展开一连串殊死争斗。正值乾隆南巡回京之途,贤惠的富皇后命悬德州,而爱妃昧娘以六甲之身避祸,襁褓中的阿哥又横遭天花之疫……
  • 傻妃不好惹

    傻妃不好惹

    怪盗冷月,横行二十一世纪黑白两道,盗术出神入化,一生盗宝无数,却……宝贝到手就扔?白凤冷月,右相府五小姐,皇上一意孤行钦定的儿媳妇,未来的皇后,姿容绝色,倾城倾国,却……天生痴傻?什么?堂堂盗王竟因青霉素严重过敏而死?什么?未来的傻后竟被人毁容且性命危在旦夕?闭眼,睁眼,痴儿冷月使命完成,怪盗冷月异世重生!推荐暗夜系列文之怪盗冷月篇——《傻后盗冷帝》☆☆☆☆☆☆☆☆☆☆☆☆☆☆☆☆☆☆☆☆☆☆☆☆☆☆☆☆☆☆☆八岁,面对杀父辱母之仇,天使化身成魔。于是,十年间,一个让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暗夜帝国奇迹般地崛起了。十八岁,面对一室惊慌颤抖的仇人,暗夜尊王夜魅扬起独属她的恶魔微笑。于是,李家惨遭灭门,家主被打入了生不如死的人间地狱。然而,一朝穿越,异世重生,她竟成了轩云皇朝将军府刚出生的三“少爷”。三国鼎立,强者为尊。既然老天给了我再一次活着的机会,给我了又一个温暖的家,那我叶倾狂就算颠覆天下,遁入魔道,也誓要保家人周全!于是,明里,她不学无术顽劣不堪难成大器轩云第一纨绔公子是也,风流潇洒俊美魅惑却又口若蜜饯,一个媚眼抛过去,电倒一片无知少女。暗里,她勤修武学训练人才组建势力玄武第一宫暗夜宫宫主是也,狠辣果决行事巧妙却又擅于谋略,一宫四阁扎根玄武,成为无人知晓的地下帝王。闲时,闹闹皇宫,耍耍百官,戏谑地看着皇后、贵妃、丞相等一个个跳梁小丑在自己面前瞎晃悠,冷哼一声,摔了他们个人仰马翻。跟我斗?找死!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灭他全家!为朋友,冲冠怒!为父母,覆山河!江湖上,呼风唤雨;商战中,运筹帷幄;战场上,叱咤风云;阴谋中,睥睨天下。然而,在感情的世界里,她却反应迟钝,被“打”得手足无措。风阡陌:“初遇你那晚,在你说我银发漂亮的那刻起,我就知道,你于我,会是与众不同的唯一…”邪:“小东西,快快投入哥哥的怀抱吧,哥哥绝对任你蹂躏。”凤夜辰:“我一直觉得这世界是无趣的,直到遇上了你。”楚珏:“就算你是男子,我也喜欢你!就算不择手段,我也势必要得到你!”经历一个个劫难,闯过一次次生死,魑魅认主,记忆恢复,她才发现,自己的真实身份竟然是……于是转身,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另一条危机重重的逆天之路……而她和他们未完的故事,也仍将继续……【片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