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700000035

第35章 弥勒信仰在中国(2)

支道林盛赞弥勒上生兜率天为众说法,传遍了三千大千世界。经过漫长岁月后又下降世间在龙华林园说法济度众生。对弥勒的慈心和济人精神表示了崇高的敬意。可见弥勒的形象是如何深入人心!在道安及其弟子等人的影响下,北方地区和江南一带,相继出现了不少追随者。刘宋沮渠京声译出了《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并广为流传,进一步推动了弥勒上生信仰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在北魏太武帝灭佛以后,随着文成帝下诏恢复佛教,弥勒上生信仰成为北魏中期佛教的主要信仰。敦煌、云冈、龙门等北朝佛教石窟中,普遍开凿的是交脚弥勒像,还凿有弥勒龛。人们信奉弥勒兜率净土极为热情、虔诚。在南北朝时,整个北方地区,凿造弥勒像相当普遍,其数量之多,仅次于释迦牟尼像。有的学者根据云冈、龙门、巩县诸石窟和所知的传世金铜像加以分类统计,北朝有纪年的诸尊造像分别是,释迦牟尼178尊,弥勒150尊,阿弥陀佛33尊,观世音菩萨171尊,后者是在北魏分裂后迅速增加的。(参见唐长儒:《北朝的弥勒信仰及其衰落》,见《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196~19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3。)人们造像的动机虽各有不同,但有的方面又是相同的。如,北魏神龟三年(520)四月十三日翟蛮造弥勒像记云:"佛弟子翟蛮为亡父母、洛难弟造弥勒像一(躯),

愿使亡者上生天上,托生西方,侍佛左右,供养三宝。"(《陶斋藏石记》卷6《后魏》。)又,东魏武定六年(548)五月三日广武将军奉车都尉唐小虎造像记残石云:"仰为皇帝、大丞相,右为七世亡父母,见(现)存眷属造弥勒像一区(躯),愿国祚永隆万代,有愿先亡生天,离苦受乐,见存德福,生生世世值佛闻法,含生之类,同登正觉。"(《陶斋藏石记》卷9《东魏二》。)这是说,造像的目的:一是为皇上祝福,祈求国祚永隆;二是为父母祖先、兄弟姐妹等亲人祈福,祝愿死者上生天上,托生西方,欢乐幸福;三是祝愿一切众生同登正觉,成就正果。前两项目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后者则表现了佛教普度众生的慈悲胸怀。在中国人看来,儒家的伦理与佛教的义理是统一的,并不矛盾。在南方,如史载:道矫,高陆人也。……住龙华寺……造夹苎弥勒倚像一躯。……释法祥,精进有志节。以元嘉九年立弥勒精舍。(宝唱:《名僧传抄》,见《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7套第1册,13~14页。)慧玉,长安人也。……元嘉十四年十月为苦行斋七日,乃立誓曰:"若诚斋有感,舍身之后必见诸佛者,愿于七日之内见佛光明。"五日中宵,寺东林树灵火赫然,即以告众。众皆欣敬,加悦服焉。寺主法弘后于光处起立禅室。初,玉在长安,于薛尚书寺见红白色光,烛曜左右,十日小歇。后六重寺沙门四月八日于光处得金弥勒像,高一尺云。(宝唱:《比丘尼传·江陵牛牧寺慧玉传》,见《大正藏》卷50,937~938页。)

这表明在南方建造弥勒寺像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修持弥勒净土的佛教徒已不在少数。又如陈代名僧释慧思也是奉持弥勒净土的。《续高僧传》卷17《陈南岳衡山释慧思传》载:"释慧思……又梦弥勒、弥陀说法开悟,故造二像,并同供养。又梦随从弥勒与诸眷属同会龙华。"(《大正藏》卷50,562页。)从释道安大弟子释慧远信奉弥陀净土以来,弥陀净土信仰开始兴盛,信奉弥勒净土的人也同时信奉弥陀净土。隋代和唐朝初年,弥勒上生信仰继续流行。据《慧日道场僧惠云墓铭》云:法师俗姓贾氏,河南洛阳人。……以开皇十四年,岁次甲寅三月十二日辰时,端坐正色,称弥勒佛名,愿生兜率天上。舍于内侍省。《八琼宝金石文字补正》卷25,160页,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这也是说,隋代惠云法师是一位弥勒上生兜率净土的信奉者。又如,天台宗著名学者灌顶和智晞等人也都是奉持弥勒净土信仰的。《续高僧传》卷19《唐天台山国清寺释灌顶传》云:释灌顶,

字法云,俗姓吴氏,常州义兴人也。……忽以贞观六年八月七日终于国清寺房,春秋七十有二。初,薄示轻疾,无论药疗,而室有异香。临终命弟子曰:"《弥勒经》说:佛入灭日,香烟若云。汝多烧香,吾将去矣!"因伸遗诫,词理妙切。门人众侣,瞻仰涕零。忽自起合掌,如有所敬,发口三称"阿弥陀佛"。低身就卧,累手当心,色貌欢愉,奄然而逝。举体柔软,顶暖经日。尝有同学智晞,之亲度,清亮有名,先以贞观元年卒。临终云:"吾生兜率矣,见先师智者(智)。宝座行列皆悉有人,惟一座独空,云却后六年,灌顶法师升此说法。"梵香验旨,即慈尊降迎,计岁论期,审晞不谬矣。(《大正藏》卷50,584~585页。)

由此可见,灌顶临终前虽然口称阿弥陀佛,但死后还是愿生兜率天宫。这段引文足以表明,他们追求的不是到兜率天求弥勒菩萨决疑,而是想荣登宝座为人说法。这就扩展了弥勒上生信仰的含义和目的,并反映出中国僧人学识的提高和民族主体意识的增强。事实上,隋唐时代,弥勒上生信仰已超越了宗派的分野。除了提倡弥陀净土信仰的净土宗外,崇奉弥勒也成为其他一些重要宗派创始者的共同信仰。与天台宗灌顶等人一样,法相唯识宗的奠基人、著名的唐三藏玄奘法师及其弟子窥基法师,对弥勒上生信仰也都是十分虔诚的。《续高僧传》卷4《唐京师大慈县寺释玄奘传》云:又东南行二千余里,经于四国,顺殑伽河侧,忽被秋贼须人祭天。同舟八十许人,悉被执缚,唯选奘公堪充天食。因结坛河上,置奘坛中。初便生飨,将加鼎镬。当斯时也,取救无缘,注想慈尊弥陀如来及东夏住持三室,私发誓曰:"余运未绝,会蒙放免;必其无遇,命也如何?"同舟一时悲啼号哭,忽恶风四起,贼船而覆没,飞沙折木,咸怀恐怖。诸人又告贼曰:"此人可愍,不辞危难。专心为法,利益边陲。君若杀之,罪莫大也。宁杀我等,不得损他。"众贼闻之,投刃礼愧,受戒悔失,放随所往。(《大正藏》卷50,449页。)

这是说,玄奘在西行取经途中遇贼,在将被充作祭天供品的生死关头之际,他就专心注想弥勒如来的保佑,祈求放免。这一记载也表明玄奘是一向信奉弥勒的。玄奘回国以后,也热心提倡弥勒信仰,他说:西方道俗并作弥勒业,为同欲界,其行易成。大小乘师皆许此法。弥陀净土恐凡鄙秽,修行难成,如旧经论,十地以上菩萨随分见报佛净土;依新论意,三地菩萨始可得见报佛净土,岂容下品凡夫即得往生?此是别时之意,未可为定。所以西方大乘许,小乘不许。(《敬佛篇·弥勒部·发愿部》,见《法苑珠林》卷16,见《大正藏》卷53,406页。)

这是说,印度佛教大小乘和佛教在家信徒普遍信奉弥勒净土,其修行方法比较简易。玄奘一生力主修持弥勒净土,一生常作弥勒业,直至临终时,乃一如既往满怀信心地发愿上生兜率天,觐见弥勒菩萨。《续高僧传》卷4《唐京师大恩慈寺释玄奘传》云:奘生常以来愿生弥勒,及游西域,又闻无著兄弟皆生彼天,又频祈请,咸有显证。怀此专志,并增翘励。后至玉华,但有隙次,无不发愿生睹史多(兜率陀)天,见弥勒佛。……总召门人、有缘并集,云:"无常将及,急来相见。"于嘉寿殿以香木树菩提像骨对寺僧门人辞诀,并遗表讫。便默念弥勒,令傍人称曰:"南谟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与含识速奉慈颜;南谟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已必生其中。"至(麟德元年)二月四日,右胁累足,右手支头,左手臂上,铿然不动。有问何相,报曰:"勿问,妨吾正念。"至五日中夜,弟子问曰:"和尚定生弥勒前不?"答曰:"决定得生。"言已,气绝神逝。(《大正藏》卷50,458页。)

玄奘以上生兜率天为归宿,他的大弟子窥基也是弥勒上生净土的热情信奉者,《宋高僧传》卷4《唐京兆大慈恩寺释窥基传》云:释窥基,字洪道,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也。……年十七,遂预缁林,及乎入法,奉敕为奘师弟子。……后躬游五台山,登太行,至西河古佛宇中宿。梦身在半山,岩下有无量人唱苦声。冥昧之间,初不忍闻。徙步陟彼层峰,皆琉璃色,尽见诸国土。仰望一城,城中有声曰:"住!住!咄!基公未合到此。"斯须,二天童自城出,问曰:"汝见山下罪苦众生否?"答曰:"我闻声而不见形。"童子遂投与一剑一镡曰:"剖腹当见矣。"基自剖之,腹开,有光两道,晖映山下,见无数人受其极苦。时童子入城,持纸二轴及笔投之,捧得而去。及旦,惊异未已。过信夜寺中有光,久而不灭。寻视之,数轴发光者,探之得《弥勒上生经》。乃忆前梦,必慈氏令我造疏,通畅厥理耳。遂援毫次,笔锋有舍利二七粒而陨,如吴含桃许大,红色可爱;次零然而下者,状如黄梁粟粒。……基常生勇进,造弥勒像,对其像日诵《菩萨戒》一遍,愿生兜率,求其志也。乃发通身光瑞,烂然可观。(《同上书,725~726页。)

窥基作有《弥勒上生经疏》,阐发了上生经的思想。传中所说作疏时笔锋上有舍利多粒,以示系神来之笔,非同寻常。他还造弥勒像,发愿往生兜率天宫。这一系列活动都表明弥勒净土仍是唐初佛教的重要信仰。唐代一些在家的佛教信徒也信仰弥勒净土。众所周知,晚年号称香山居士的著名诗人白居易(772-846)就是一位信奉弥勒上生信仰的突出代表。他积极参加发愿"一时上生"弥勒净土的法会,《画弥勒上生帧赞并序》记叙了法会的盛大情况。南瞻部洲大唐国东都城长寿寺大比丘道嵩、存一、惠恭等六十人,与优婆塞士良、维俭等八十人,以大和八年夏,受八戒,修十善,设法供,舍净财,画兜率陀天宫弥勒上生内众一铺,眷属围绕,相好庄严。于是嵩等曲躬合掌,焚香作礼,发大誓愿:愿生内宫,劫劫生生,亲近供养。按本经云:可以除九十九亿劫生死之罪也。有弥勒弟子乐天同是愿,遇是缘,尔时稽首,当来下生慈氏世尊足下,致敬无量,而说赞曰:百四十心,合为一诚;百四十口,发同一声。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生。(《白居易集》卷70,1475~1476页,北京,中华书局,1979。)

这里叙述的是一个佛教僧侣和在家信徒的社团的活动,颇具规模。在以崇奉弥勒净土为宗旨举行的法会上,大家发愿在下一世时上生兜率天宫内院,亲近供养弥勒。这说明直到唐代中叶弥勒上生信仰还是相当流行的。白居易在所作《画弥勒上生帧记》中,还记叙了信仰弥勒的内在动机和强烈愿望:南瞻部洲大唐国东都香山寺居士、太原人白乐天,年老病风,因身有苦,遍念一切恶趣众生,愿同我身离苦得乐。由是命绘事,按经文,仰兜率天宫,想弥勒内众,以丹素金碧形容之,以香火花果供养之。一礼一赞,所生功德,若我老病苦者,皆得如本愿焉。本愿云何?先是,乐天归三宝,持十斋,受八戒者有年岁矣。常日日焚香佛前,稽首发愿,愿当来世,与一切众生,同弥勒上生,随慈氏下降:生生劫劫,与慈氏俱,永离生死流,终成无上道。今因老病,重此证明,所以表不忘初心,而必果本愿也。慈氏在上,实闻斯言。言讫作礼,自为此记。时开成五年,三月三日记。(《白居易集》卷71,1497~1498页。)《白居易集》卷71,1497~1498页。)

这段记载,表现了白氏深感老病之苦、来日不多时,追求永远超越生死的解脱境界,发愿上生兜率净土并随同弥勒下降人间净土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人类不可避免的生命的痛苦与幸福、短暂与永恒的深刻矛盾,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的幸福与永恒的热烈追求。

(二)下生信仰早在

同类推荐
  • 拈花笑佛

    拈花笑佛

    本书是国学大师梁启超先生的佛学巨著,梁启超的一生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
  •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红尘禅影3:黄檗无念禅师说禅

    《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内容含《醒昏录》。黄檗无念禅师撰,明闻校订。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刊行。黄檗无念禅师,名深有,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袁宏道、李卓吾诸人之推崇。本书卷一至卷三为作者回答友人询问佛法禅理与生死问题的回信,卷四至卷六收《醒昏录》、法语、酬问、牧牛图颂,及传记资料等。
  •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持一句佛号 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

    女作家谭天,在沉寂几年后,集自己数年的修学和写《宽霖法师传》《能海上师传》的经验,发力在《持一句佛号?回家——净宗大德昌臻法师传》中,用独特的视角,通过对四川乐至报国寺主持、四川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93岁高僧昌臻老法师一生修行的展示,告诉我们:切勿外求,回照自心,去掉执着,学会放下,完善人格,烦恼自解,为我们呈现了一条回归心灵家园的路。同时明示我们,在浮躁的当今,回归心灵家园的重要!在不安的2012年,为我们带来一抹清凉。
  • 唯识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
热门推荐
  •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哲学宗师:笛卡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理性哲学家——笛卡尔的生平事迹。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趣谈修辞

    趣谈修辞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本丛书是为有一定汉语基础的青少年学习汉语言和汉文化而编写的读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汉语,人们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逻辑、写作、修辞、文化等多个方面,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初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点点滴滴,在编撰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人们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爸爸妈妈最难回答的问题

    好奇是成长的原动力。在科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明发现都与科学家小时候好奇心强密切相关。 愿意思考、喜欢探索是孩子的一种天性。每个健康的孩子都会这么做的。对许多家长来说,孩子的问题是许多欢乐和烦恼的源头。那么,如何面对对什么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善意的谎言或者是支支吾吾的解释?其实都不必要。本书作者辑纳了孩子最常提出的一百多个问题,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长发育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回答,并请专家进行了分析和点评,无疑是一本父母必备的“问题宝典”。
  • 大学生成功三部曲

    大学生成功三部曲

    杨金翰老师给学生讲课,作为校方负责人,我却静静地品读着杨老师。他的课“为什么能磁石般的吸引着学生?”八个多小时的演讲,学生们精力集中,气氛热烈,台上台下,水乳交融,没有感到疲倦的,没有交头接耳的。我不想评论他的讲课方法,只想说其中一段我的感受。他演讲间歇,主持人或学生可以说几分钟的感言,我乘兴讲了以下的话:同学们!在诸多的“美好”中,我们选择了“成功”;在向着“成功”的迈进中,我们选择了学习(学习可以改变思维、改变行为、改变习惯);但是,最好的“选择”,是我们选择了一位善于引路的好老师。而一个成功者,常常有一位或几位老师是自己心中的偶像,行为的航标灯。
  • 玄冥匿天

    玄冥匿天

    玄冥大陆亿万里山河是修炼者的天地,其间宗派林立,各种势力鱼龙混杂。在这个异世大陆上,有一条永恒不变的法则——强者为尊。所有的修炼者都尊崇强者,渴望成为强者。叶无为,一个武道都不能修的废物,经过一系列的奇遇,打击,生死逃亡,终成为玄冥宗主。武道为基玄为终,玄为基兮冥为道。
  • 用心管人

    用心管人

    一位企业领导在谈到管理时强调“发善念”、“用心力”。天下最大的善念,莫过于慈悲。管理者对员工要有慈爱之心,以关注员工的切身利益、身心健康、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而“用心力”其实就是赚取人心。比如你的企业有100人。你真正以慈悲心对他们。剩下的99个人就都会对你产生尊敬。在这种情况下,管理的所有事情就都容易解决,因为你所管理的任何事情,无外乎都是人做的事情,人的问题解决了,事情也就很好办了。
  • 猫痕伤

    猫痕伤

    视一切磨难与伤害如猫抓之伤痕,我们便可以心怀悲悯,积极乐观地前行。本文描写一个女IT人员心路历程的同时,勾勒了IT行业形形色色的众生之像。包含励志、悬疑、浪漫、激情、复仇等桥段,希望大家喜欢。
  •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本丛书共8册,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泌尿系统疾病诊治绝招》、《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绝招》、《血液系统疾病诊治绝招》、《神经系统疾病诊治绝招》、《风湿性疾病诊治绝招》。每书均以现代医学病名为纲,以病统方,意在切合临床实际。每病先介绍该病的基本概念、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等内容,而后顺序介绍全国各地的老中医经效验方,以供辨证选用,每首方剂均注明【处方】、【主治】、【用法】等内容。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