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200000005

第5章 清代嫁妆的整体描述(3)

上例中,阿招是名妓黄桂英的婢女,利用积蓄与自己心仪之人成婚,且婚后一切生活费用由阿招负担,可见妓女积蓄之厚。如果没有这份积蓄陪嫁,阿招的婚事可能枉然。杭州某绅士之子闻听此事后,亦图谋黄桂英的财产,阴谋最终未能得逞。但是,绅士之子的判断应该是没有错的,婢女阿招尚有上万两的积蓄,其主人之财产数目可想而知。

由上可见,清代嫁妆的数额很难定出明确的上限,史料中所记载的“千金”、“十万”等,只能说明嫁妆之多,是一个大概的数字,而非具体价值。那么,一份体面的,或者说中等规模的嫁妆究竟要花费多少银两呢?

康熙五十五年(1716),有41位宗女由于贫困而无法出嫁,康熙帝下令恩赏每人一百两银子,以筹备嫁妆。①(参见《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1096~109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乾隆时,皇帝亦曾下旨,赐宗室贫困者每人“银一百二十两以为妆费”②(徐珂:《清稗类钞·婚姻类》,2050页)。皇帝亲自赐予嫁资,体现出朝廷对于婚嫁的关注,其所赐银两应当可以筹备一份比较体面的嫁妆了。我们姑且将100至120两银子左右的嫁妆,算做清代前、中期中等规模嫁妆的标准。

晚清时嫁妆的情况有所变化。名臣曾国藩一向以治家节俭有方著称,对于儿女的婚事花费,他的观点是:“吾仕宦之家,凡办喜事,财物不可太丰,礼仪不可太简”③(《曾国藩全集·家书》,787页),就是说要把握好不丰不俭的中等程度。大女儿出嫁时,曾国藩“寄银百五十两,合前寄之百金,均为大女儿于归之用。以二百金办奁具,以五十金为程仪”。为防止家人讲排场,他一再叮嘱:“家中切不可另筹钱,过于奢侈”④(《曾国藩全集·家书》,787页)。从曾国藩给女儿准备的嫁妆估算,200两银子的嫁妆应是既体面又不奢侈了。

如果将物价或婚嫁花费行情上涨的因素考虑在内①(这种婚嫁花费的上涨在各地方志中多有体现,如《广宁县志》载:“乾隆年间,中平之家妆奁之费大约数十金,或百金,即富厚之家亦不过三五百金。迩来多有倍于此”(卷一二,《风俗》,道光四年刻本);《定海县志》载:“赠嫁之具,昔颇简朴,中人以下之家不过略备衣服、箱笼、用具,约值二三百金而已。迩年习尚奢靡,富家倡始于前,一女出嫁,动辄数千金,中家相率效尤,大抵以千金为律,甚至割产举债而不惜” (《方俗》,民国十三年铅印本);《上林县志》载:“咸、同以前,男家送聘金制钱二十四千文者谓之中礼,三十二千文者谓之上礼,迨光绪中叶后,有送至小洋六十、八十、百元不等者;女家赔奁所费称是,或且倍之,冀争体面”(卷六,《社交部·风尚》,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长寿县志》载:“近来风气渐趋奢靡,物价奇昂,以数百金嫁一女,殊不足道,视前辈饶裕之家,至多以二百金为限者,且数倍矣”(卷四,《风土》,民国三十三年铅印本);等等),曾国藩时代的200两银子应与康乾时期100两银子的嫁妆相差不大。可见,清代中等规模嫁妆的标准,应在白银100两至200两之间,地方志中亦有“中人之家亦多在百金以上”的记载②(参见《陆川县志》卷四,《舆地类·风俗》,民国十三年刻本),证实了我们的这种说法。至于中产之家为争体面,不量力陪送的情况,如浙江《乌青镇志》记载,“其赠嫁之具,昔甚简朴,中等之家所值仅一二百金,迩年俗尚奢靡,富家倡始,而中等之家相率效尤,大抵自四五百金至千金不等,甚至割产举债”③(《乌青镇志》卷一九,《风俗》,民国二十五年刻本),应另当别论。

一二百两银子的花费,对那些官僚缙绅和富商大贾而言,根本算不上负担④(清代官员的正俸加养廉银从千余两到数万两不等,相对于额外收入而言,这些只占他们总收入的一小部分。参见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即使一些家境较好的农民家庭也能承受这个花费,如前文徐珂在静安寺看到的两家送嫁妆情形,前一家也是农民,即拿出价值一百六十两银子的嫁妆;《清史稿·列女传》中记载的何秉仪聘妻刘氏,“农家女也”,“父母舁田百亩”作为嫁妆⑤(参见《清史稿》卷五百九,《列女》,14092页)。即使按照每亩一二两的低价格计算,百亩土地也价值一二百两银子了。略有资财的家庭都筹备得起一二百两银子的嫁妆,正体现出我们所谓的“中等规模”的含义。

至于贫困之家尚难解决温饱,更谈不上为女儿陪送体面的嫁妆,不要说一二百两银子的嫁妆,即使几两银子也很难筹措。许多女子因为没有嫁妆而不能及时出嫁,或找不到合适的配偶。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宗族义庄出资为族中贫困女子置办嫁妆。道光、咸丰年间,常熟邹氏义庄规定:族中贫困之家嫁女给银五两;道光二十一年(1841)济阳义庄规定:嫁女贴钱六千;延陵义庄则规定: “嫁女给七十制钱八两”①(王国平、唐力行: 《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232、260、277页,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有了宗族的资助,贫困家庭的女儿可以免于婚嫁愆期之苦。当然,宗族义庄出资筹办的嫁妆,应当属于清代社会中较低的标准。根据表1—2的统计,最低的嫁妆花费也需十余两银子。徐珂在静安寺见到八九十两银子筹办的嫁妆,就大大感叹“吾辈心目中,辄谓奁物必多,必先期发送。而不知贫女所得乃仅此”②(徐珂:《仲可随笔》,42页。按照后家嫁妆为前一家一半价值计算(前家二箱、五被、二枕、一毡,后家一箱、三被、二枕),也需要花费八九十两银子,接近于中等规模的嫁妆了)。宗族义庄所提供的约五至八两银子的嫁妆更是俭啬之极了,但这仍不是最低标准。清人欧阳玉光妻蔡氏,家贫,“将嫁,宗族周焉,得钱三千有奇”,这三千钱成为家中唯一的财产,蔡氏不忍带走,“阴置秆荐中,而系钥其端”,“父送女还,入室,引钥,则钱在焉。曰:‘孝哉我女,留此以活我!’”③(清史稿》卷五百八,《列女》,14044页) 宗族赈济的三千嫁妆钱,成为蔡氏家庭的全部财产、其父亲得以活命的资本。

那么,三千钱对于普通农户究竟意味着什么?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清代江汉平原普通农户的家庭收入,除支付吃穿外约每年3 至5两白银④(参见闫富东:《清代江汉平原普通农户收入状况分析》,载《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1));较为富庶的江南地区,农户的农田年收入约20两白银①(张研根据前人对江南地区的农民消费、亩产量、生产能力等研究,推算出清代江南农户的农田年收入为20.6两白银。张研:《多元视野:关于清代农家收支的研究》,载《古今农业》,2006(1))。这些钱需要缴纳各种苛捐杂税、支付家庭的各项生活费用,一年下来所剩无几,甚至支出大于收入。如此看来,蔡氏的最为俭啬的三千钱嫁妆对于贫困农民而言,相当于一年的家庭总收入、全家人一年以上的生活费用、家庭几年的积蓄。因此,区区几两银子的嫁妆,就倾尽了贫家数年之积,甚至还得借贷。陪嫁之苦由此可见。综上,清代嫁妆的实际价值从清初到清末呈上涨趋势,从几两到几千、几万两白银不等。嫁妆成为贫家沉重的经济负担、富家乘机夸耀的资本。

三、各具特色的清代嫁妆

除贫富的差距外,不同的嫁妆还反映出地方习俗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许多嫁妆都带有浓厚的乡土特色或文化特征。

1反映地方特色的嫁妆

清代,许多嫁妆属于地方特产,其他地方很难置办。如曾国藩之女纪芬的奁具中有床一具,“系新建两江总督署之时,工程局中饬苏匠制成,金漆雕镂,颇华靡”,是苏州匠人的杰作。曾纪芬对于这一具有江南特色的精致床榻十分喜爱,一直保留在湖南的住宅中。曾氏是湖南湘乡人,以此床“示湘中匠人,皆谢不能为”②(曾纪芬:《崇德老人自订年谱》,19页)。则这种“金漆雕镂”床榻应当是苏州的地方特色了。

江西、广东书板雕刻业发达,尤其以江西金谿县之许湾和广东顺德县之马冈为最,当地百姓大多从事书板雕刻,书板成为最主要的家庭财产———两地皆以“书板多者为富”。当地人嫁女,“常以书板为奁资”③(金武祥:《溎生随笔》,15页,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家庭越富有,陪嫁的书板就越多。

广东一些地方盛产葛布,其中以“女儿葛”为上品。葛布的织造过程,从原料的采摘到布匹的纺织都十分讲究,成品亦十分珍贵:“粤之葛以增城女葛为上,然恒不鬻于市,彼中女子终岁乃成一匹,以衣其夫而已。其重三四两者,未字少女乃能织,已字则不能,故名‘女儿葛’。所谓‘北有姑绒,南有女葛’也。其葛产竹丝溪、百花林二处者良,采必以女,一女之力,日采只得数两,丝缕以针不以手,细入毫芒,视若无有,卷其一端可以出入笔管,以银条纱衬之,霏微荡漾,有如蜩蝉之翼。然日晒则皱,水浸则蹙缩。其微弱不可恒服,惟雷葛之精者,百钱一尺,细滑而坚,颜色若象血牙,名锦囊葛者,裁以为袍直裰,称大雅矣。故今雷葛盛行天下。雷人善织葛,其葛产高凉、冈洲,而织于雷。为者绤者,分村而居。地出葛种不同,故女手良与沽功异焉。”①(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一五,42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5)这样具有地方特色且被视为珍贵物品的葛布,当然成为当地人嫁女之妆奁,潮州民人嫁女,“以葛布箱装,称家多寡”。葛布作嫁妆,除由于其珍贵的特性外,还寓含了对女儿离家的哀伤及其未来婚姻生活的担忧:“女儿布,伤乖离也……所以遗藁砧者,婚姻道衰,夫妇相弃,布乎布乎,非以结绸缪者乎。是可伤也。诗曰:女儿布,产棉阳,采葛澡丝凝雪霜,细如鲛绡薄蝉翼,非烟非雾含风凉,富家嫁女多越好,贫家嫁女一匹少,为郎制衣稳称身,服之无期偕老。可怜一朝恩义疏,夫弃妇兮妇背夫。犹是箱中一匹布,谁道新人不如故。”②(中国风土志丛刊》第9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1225页)则葛布已经成为妆奁中必不可少之物。

广东许多地方的嫁妆中,还必须多多陪送糖果或糖梅,如花县“奁嫁,服饰、器用外,以糖果相高”③(《花县志》卷一,《风俗》,光绪十六年刻本);番禺“嫁女务以妆奁、糖果相夸耀”④(《番禺县志》卷六,《舆地略·风俗》,同治十年刻本);东莞“嫁女以妆奁相夸耀,尤尚糖梅”⑤(《东莞县志》卷九,《舆地略·风俗》,民国十六年铅印本);德庆“嫁女,务以妆奁、糖果、粉饵相高,虽竭所有弗顾也”①(《德庆州志》卷一,《地理志·风俗》,光绪二十五年刻本)。可见,陪送糖果是广东比较普遍的婚姻习俗。“糖梅”系广东特产,史料记载其“味甚甘脆”,“嫁女者无论贫富必以此为舅姑之贽,多者至数十百罂”。嫁妆中多陪送糖梅的缘由,与我们今天办喜事要吃糖果具有同样的含义,只不过当地的男家送给亲友的糖果要由女家来提供。“罂”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用以腌制并存放糖梅,富裕之家陪送给女儿的糖梅多至“数十百罂”,而“娶妇之家广召亲串为糖梅宴会”,在宴会上品尝女家陪送的糖梅,以分享婚礼的喜庆。②(参见《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799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广西归顺一带,土锦被面是妆奁中的必备物品。土锦系当地特产,“以柳绒为之”,“配成五色”,不仅美观靓丽、“厚而耐久”,而且价格不菲,每张被面“价值五两”。当地“未笄之女即学织”,因此“人人能织”,织成的被面即成为其婚时之嫁妆。③(参见上书,1091页)

除地方特产以外,妆奁中还经常含有体现各地不同婚姻礼俗的物品。

浙江湖州“女家所嫁来衣箱内,均用裤子盖面,俗语曰:开箱见裤(裤借作库也)”④(《中国风土志丛刊》第9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四,1000页),预示着新婚夫妇生活富裕无忧。

安徽寿春新娘出嫁时,丰盛的嫁妆之中必有“以红布制荷包置之怀中者”,谓之“塞婆嘴”,“俗意以为可以制服翁姑也”⑤(《中国风土志丛刊》第9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五,1071页)。父母怕平日在家娇生惯养的女儿出嫁后受公婆的气,希望通过这种行为暗示女儿要在新的家庭中当家作主。

湖南辰州“嫁女用嫁履盈筐,庙见后以送其夫族”⑥(《中国风土志丛刊》第9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六,1144页)。这种习俗比较实际,按照清代湖南的婚姻礼节,新妇在庙见之后(也有一些地方为庙见之前),拜见夫家亲友尊长,同时要献以一定的礼物以示敬意。礼物中,以新妇亲手缝制的鞋袜、巾帕等用品为上,分送给近亲尊长。女孩到了快要出嫁的年龄(及笄),就开始学习缝纫、刺绣,做成鞋袜、巾帕以供婚后馈送男家亲友,而男方亲友则可从针线之精粗上判断新妇之贤否。因此,新妇馈送礼物是婚礼中很重要的行为。如果男方家庭规模宏大、亲友众多,新妇一人缝制的物品往往不够分送,即由女家亲友代为缝制,临嫁前送给新妇,称为“添箱”(详见本章第二节)。添箱的礼物较新妇亲手缝制的自然粗糙,用来分送给男家比较疏远的或者不很重要的亲友。湖南宗族观念较为强烈,一家有喜事,全族皆来庆贺,这就需要新妇在拜见各类亲友时准备大量的礼物。因此,女家要预先准备好数以筐计的“嫁履”,供女儿分送夫家族人。

河北遵化“女家妆奁,丰俭称家之有无,惟门帘所必需,亦喜气溢门之意欤”①(《遵化县志》光绪十二年刻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247页),无论贫富家庭的嫁妆中都要有门帘,挂在新房门上,让人们未进门就感受到喜庆的气氛。门帘很可能由新妇在出嫁前亲手制成,地方志中没有明确记载陪嫁的门帘要什么颜色、什么样式,但我们从它的功能上完全可以想象到它所承载的欢快内容。

河南永城,妆奁中除木柜、皮箱、桌椅等常见的物品之外,“又须彩绣云肩一具,垂带赘铃,行动丁东有声”②(《永城县志》卷一三,《俗产志·风俗》,光绪二十九年刻本),此云肩应该是供新妇到达夫家后穿用的。一方面,彩绣云肩样式必然美丽,且配以赘领,叮咚有声,更烘托出新婚的欢快气氛。另一方面,新妇到达夫家后,起初一般羞于见人,有些地方甚至有翁公等男性要回避新妇的习俗,穿上这种带有铃铛的彩绣云肩,行动时发出声响,以便其他人知道新妇来了,及时回避。这很可能是陪送彩绣云肩的主要目的。

不同地方不同特色的嫁妆,都衬托出婚礼热闹、喜庆的气氛,寄托了人们对于新婚夫妇的美好祝福和期望。但是,也有的地方嫁妆中包含丧服、棺木等丧礼所需物品,与婚礼的喜庆气氛显得格格不入,真可谓奇风异俗。如《余姚六仓志》记载,当地奁物中“必预备凶服”。其按语说:“吾乡俗嫁女预制缞衣麻裙,为舅姑殁时丧服。此与季文子使晋而求遭丧之礼以行相似,非礼也。非特不祥,亦忍甚矣”①(《余姚六仓志》卷一八,《风俗》,民国九年铅印本)。就是说,陪嫁的丧服并非为新婚夫妇预备,而是为公婆之丧预备的。这样的奁物暗含了公婆即将过世,新婚夫妇即将成为家庭的新主干之意,所以被士人视为“非礼”。中国传统社会,婚姻并非子女本人之事,而是家庭之事,为儿女选择配偶、筹办婚礼,帮助他们组建家庭,是每个父母的责任,而在嫁妆中陪送“缞衣麻裙”,使人在喜事中联想父母职责已尽,可以入土为安,所以说非常残忍。但是风俗使然,余姚各家妆奁中必有此物,否则贻笑他人,公婆也不会高兴,士大夫即使反对也徒然。

同类推荐
  •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残唐。此时已不复往日之辉煌。男主角无意中结识了诺羌国的公主,于是开始了他的重铸大唐辉煌之路……
  •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大唐这二百九十年:贞观之路

    在中国沧桑五千年的历史上上,唐朝无疑是最为光辉灿烂的年代。唐太宗李世民、女皇武则天、诗人李白、大将郭子仪、开放交流的实践者玄奘等等,上述从事各专项工作的优秀工作者代表了他们身后的广大群体,他们和他们所遇到的事件一起构成了大唐王朝这二百九十年的历史……
  • 九幽记

    九幽记

    大明武宗年间,宦官刘瑾专权,设内行厂。东厂头领、西厂头领与锦衣卫指挥皆与刘瑾互通声息,以致大明天下首次出现厂卫合势,特务遍布天下,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人们视宦官如虎狼,见锦衣卫如鹰犬。故事,要从当时一个市井少年身上说起。一个得罪了内行厂的平凡少年,即将因此而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紫禁城

    紫禁城

    龚学敏以他诗歌追求的纯粹与华丽,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紫禁城重新进行了整体解读,他独自置身其中,演变万般模样,穿龙袍、起龙驾、执令牌、伺贵妃、开启深锁重门,穿行千里烟云,让人别开生面。
  • 海盗之谜

    海盗之谜

    带给读者一场视觉饕餮盛宴是谁在罗马帝国的鼎盛时期绑架了凯撒大帝?是谁曾使整个欧洲瑟瑟发抖、为之战栗……是神出鬼没的海盗。本书为你揭秘海盗的世界,挖掘了人类社会、地球乃至宇宙所包含的难解谜题首次披露了大千世界中神秘的、充满悬疑色彩的谜团背后鲜为人知的内幕这套百万字的传奇读本精选了有关国宝、密码、海盗、大谋杀、诡异事件、离奇事件的未解经典内容选配了数千幅珍贵图片,让你领略海上冒险生涯的残酷与激情!
热门推荐
  • 汉武挥鞭

    汉武挥鞭

    国际佣兵,京城大学机械和化工双料硕士,脑海里带着京城图书馆的书库,穿越成为幼年汉武帝。1.发展不出体系工业?那就带去体系完整的书库,3119万册够不够?2.没有人才?办上几十年书院够不够?3.儒家意识形态无法撼动?汉初的儒生帽子都被当尿壶,还不乖乖创立新儒学?4.粮食制约人口规模?不会去找土豆,地瓜和玉米?占城稻都能找到,还怕没杂交水稻?5.天灾不断?汉朝抓来战俘是要当奴隶的,修水利,养牲口。6.匈奴的马快追不上?打下大宛你想要多少汗血马?7.交通不便?新中国修桥铺路才用了多少年?8.信息不畅?大汉弄个电报不过分吧?
  • 心灵鸡汤大全集

    心灵鸡汤大全集

    一则则故事,催人奋进,帮你梳理纷乱的思绪,找到人生幸福的密码。一篇篇美文,怡人性情,为心灵注入温暖和力量,给你的生活带来爱和希望。王宝华主编的《心灵鸡汤大全集(上下)》精心选取了人生重大课题,内容涉及亲情、婚姻、财富等诸多方面,结合鲜活的事例,启发读者思考、理解、感悟人生的真谛,让缺少爱的心灵重新得到爱的滋养,正确面对各种挫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将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美好的片断组合成完美的人生。每日展读《心灵鸡汤大全集(上下)》,日积月累,人生的快乐就在这一页页文字里显现出来,人生道路上的许许多多心结,就会一个个被解开。心境,由此而渐趋于平静;人生。从此无忧。
  • 三千将羽

    三千将羽

    曾有一块顽石,纵然用地心之火也熔炼不了它,但有人却熔炼了它,不是用火,却是用水,比冰还冷但又不能凝结成冰的水。曾有一朵花,它叫座莲花,为再生之莲花,每当它使一种能力复苏时,它自身就会枯萎......曾有一种锁,叫魔法锁,它叫做锁,却是钥匙,而且是两把,它们有着奇怪的能力,并保护着佩带它们的人。佩带魔法锁的人并不知道魔法锁是一把钥匙,只到有一天,有人刻意要夺着他们手中的东西,并要把这两把钥匙合在一起......
  •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有法有天:不可不知的350个法律常识

    法律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高深莫测,也并不是司法机关或者律师等专业人士的专利,而是贴近大众生活的“日常必需品”。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讲解最晦涩的法律条款,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拥有它,读懂它,你的合法权益将不再受到侵害,成功维权不再是梦。本书针对当前许多人对法律的需求,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针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纠纷和人们所关心的法律问题,列举了大量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本书克服了法律普及读物重说法、轻案例的弊端,在内容的编排上,从多角度分析具体情况,使面临麻烦的你迅速抓住问题的要害,在短时间内成为运用法律成功维权的高手。书中专业的法律评析,能让人们轻松地找到法律依据,以最便捷、最科学的方式运用法律。
  • 月夜精灵的纯爱乐章

    月夜精灵的纯爱乐章

    音乐奏响的瞬间,世界只剩下你我,繁华盛世,最唯美浪漫的二重奏是我与你共同演奏着同一首恋曲。如果,她没有选择逃避,那么曾经他们相遇过。但也因为她的逃避,一切的故事开始了……当她当她第一次遇到他的时候,他哀求般的钢琴声引起了她挑衅的欲望;而她悲伤的旋律却燃起他爱上她的希望。她可以在全世界面前耍优雅,唯独他,他是她眼中神经质的二货,能很轻易地惹她跳脚,惹她忘记了礼仪。他能够对一切都冷冷淡淡,除却她,她是他眼中出没无常的的妖精,此时出现在面前,一定要把握机会把她抓住。他樱花色的嘴唇微张:“和我交往吧。”她被吓得不轻:“呃,不,不好意思,你你,不适合我。”他又问:“想通要和我交往了吗?”她只能忍住脱鞋子丢他的冲动。他说:夜色迷离,月色空灵,小妖精,我们来一曲关于爱的乐章吧。她说:月亮会爱上黑夜,或许是因为只有黑夜才能映衬出月亮的皎洁无暇;而我爱上你,仅仅是因为已经占据了我的心,我,心爱你。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陆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狂性总裁

    狂性总裁

    言冷煜的故事,《负情总裁》爱情,可以经得起等待吗?一次相遇,让他的影子刻印在她的心里,无法磨灭。她知道那是爱情。她也知道,他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人。而那个人并不是她。看着言冷煜忧郁的面容,她的心也跟着痛着。所以,她决定守护他。她会用她的爱,她的付出来抚平他心中的伤痛。可最终换来的却又是什么?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把孩子打掉。”当言冷煜看到那张体验单的时候,无情的说道。“冷煜,你再说一遍。”欧雨芬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可是她从始至终都不肯让眼泪掉落下来。她不相信言冷煜会如此的狠心,那是他的孩子啊。“说一万遍,我也不会改变主意。”“好。言冷煜,如果把孩子打掉,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到此为止。”心痛得止住了呼吸,他真的是如此的狠心。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心里爱着的那个人。既然如此,那么她会放手的。但是她不会像他那样狠心,她会把孩子生下来。但是这个孩子是她一个人的,不是他。她的生命里,再也容不下言冷煜这个男人。为了爱,她嫁给了他,即使知道他的心里一直住着其他人。他恨她,她爱他。所以加诸在她身上的,她都一一承受,无怨无悔。新婚夜,被他强暴。抱着她,可是却喊着其他女人的名字。无怨的忍受着他的花心,无悔的忍受着他加诸在她身上的种种污辱。可她的心不是无坚不摧的,也会伤痕累累的。她一直在等待,等待着属于他们的幸福重现。可她还要等多久?为什么时间一直在流逝,却什么都没有改变。唯一改变的是她认清了她一直不愿意承认的事实。既然在一起只会互相伤害,只会更加痛苦。那么就让她离开吧,让他们彼此成为陌生人。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狂性总裁》有视频了,非常感谢,亲爱的宝宝哦,谢谢你帮我制作这么精致的视频。爱死你了!连接地址:更新时间:晚上五点半至七点已完结的文:《囚情索爱》朋友的文:江渔:《救赎》
  • 埋伏

    埋伏

    《埋伏》.又名《谁知道那就是一种感觉,叫做悲伤》.小心被颓废的文字挫伤.女主人公像是你恋恋不舍的童年的一颗乳牙.谁记得这个年代,谁记得我们的野蛮倔强而悲伤的孩子,他生活在一片不见天日的天空下,他的眼睛里只能看到黑和白的颜色,还有一团红色的忧伤,涌动,奔流在他的身体里.那团忧伤源自一个漫无天日的黑夜,红色的兽呼啸而过,她的小诺随那团红色跌下山冈.那红色打入了他的眼睛,挥之不去.他陷入巨大的忧伤里,他在荒山上匍匐了了十年,等待他的小诺,在此期间,他时常看到自己的另一个身体脱离自己,走进岩石里,跃上天空,然后自由自在的翱翔……他可以摇身一变,便可以拥有冰雪高贵的血统,更多的时候是低贱的植物和野蛮的野兽为伍.他在等待那只红色呼啸而过的红色的兽.最后他遗憾的发现那只野兽一直匍匐在他的身体上.那是尊植物,它成功击败了墙的情人,成功的把一块丰盛的土地变为一滩虚土,他它甚至可以站立起来,生成人的模样,然后,细细的看你绝望忧伤的表情,呼啸而去.那尊植物,叫做忧伤,它匍匐在我的身上,很遗憾的,你们与我为伍.一段缠绵缠绵而又忧伤的祭文,献给谁,谁也不知道,你读读看.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