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200000029

第29章 嫁妆对清代婚姻的影响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4)

尽管有以上诸多因素存在,从史料记载来看,嫁妆问题仍是各地溺杀女婴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忍绝其天性之亲以为得计,是丰于嫁者之为祸烈也”③(《阳江县志》卷一,《地理志·风俗》,道光二年刻本)。下面为地方志中有关嫁妆与溺女的记载,用以说明清代各地溺杀女婴之普遍,以及溺女与嫁妆的直接关系。如湖南醴陵,“近时婚娶,浮靡颇甚。遣嫁者夸饰装奁,娶妇者侈陈肴馔……故中下之户,动以生女难育,溺女之惨,率多由此潜移默化”(《醴陵县志》卷一,《风俗》,同治九年刻本);湖南兴宁,“于是育女苦于赔累,不仁者遂作溺女之计”(《兴宁县志》卷五,《风土志》,光绪元年刻本);湖南桂阳,“后女家以奢相尚,衣服易棉布而绫缎,首饰易铜角而金银,甚且珠翠。时节馈遗,竞丰好盛,稍从简略,男家间相诮让。中人之产不胜苦累,致成溺女之恶习”(《桂阳县志》卷四,《风土》,嘉庆二十七年增刻本);湖南嘉禾,“俗因谓婚易而嫁难,此又溺女之祸所胎也”(《嘉禾县图志》卷九,《礼俗》,民国二十七年刻本);湖南沅陵,“其或索重奁而酿成溺女之风,贪厚聘而致有标梅之叹,知礼者不为”(《沅陵县志》卷三七,《风俗》,光绪二十八年刻本);湖南永顺,“其或索重奁而酿成溺女之风,贪厚聘而致有标梅之叹,知礼者不为”(《永顺府志》卷四,《风土志》,乾隆五十八年刻本);湖南龙山,“富者嫁一女或费千缗,而贫者弗计也,不需厚奁,故俗鲜溺女之风”(《龙山县志》卷一一,《风俗》,光绪四年刻本);湖南慈利,“而吉礼之嫁子耗金,又特多于聘妇。谚曰:“盗不过五女之门。”又曰: “养女攀高门,养儿就地滚。”重女轻男,跃然词表。盖遣嫁物品,凡关日用细大所必备,以是种种,辄来溺女之反响。其忍心害理,是有二说: 一、家贫,忧后日治奁难;一、家贫,母积繁忧,常日缠足难”(《慈利县志》卷一七,《风俗》,民国十二年铅印本);

广东阳江,“江俗婚嫁之费,动逾千金,甚或不惜破产以为美观。因之,以女为累,至有溺之而不举者,其事甚秘,法所不及,然而不仁甚矣。女亦人也,虑其嫁之不足以逞,忍绝其天性之亲以为得计,是丰于嫁者之为祸烈也。风俗之靡,转移有渐,士大夫有能自拔于俗者,当思有以惩其弊而为之倡,庶有豸乎”(《阳江县志》卷一,《地理志· 风俗》,道光二年刻本);江苏蒸里,“贫家生女多则厌之,率行溺毙,以致娶妻聘媳甚难”(《蒸里志略》卷二,《疆域·风俗》,宣统二年铅印本);浙江嘉兴,“女家量力装送,无厚嫁之失,故俗不溺女”(《嘉兴府志》卷三四,《风俗》,光绪四年鸳湖书院刻本);浙江嘉善,“女家量力治装,无厚嫁之失,故俗不溺女”(《嘉善县志》卷八,《风俗》,光绪二十年刻本);浙江诸暨,“婚亦论财,厚聘厚嫁……及成婚,庆节馈遗无算,每为家计累,故多溺女,然亦有得婿家利益者,终不以为劝也”(《诸暨县志》卷一七,《风俗》,宣统二年刻本);浙江汤溪,“或男家计其妆奁之多寡,而爱憎其妇,姑妇父子因之慈孝有乖,故女当临嫁有明索父母之妆奁者,有归宁而益肆其贪饕者。此溺女之风所由来矣,反不若平民佃户指腹割襟之为愈也”(《汤溪县志》康熙五十五年刻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867页);浙江西安,“西安旧俗,纳采、纳征颇尚华美,女家具奁率以奢丽相夸耀,贫者至破产不惜,故俗多溺女”(《西安县志》卷二○,《风俗》,嘉庆十六年刻本);浙江龙游,“嫁则丰于妆奁,即富室惟艰,以故俗多溺女,有三举者,人争啧啧”(《龙游县志》卷二,《地理考·风俗》,民国十四年铅印本);浙江平阳,“昔年邑多荒歉,艰于衣食,贫而多子者往往产女而溺之;又有贫家虑难遣嫁而溺者”(《平阳县志》乾隆二十五年刻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911页);浙江淳安,“嫁女资奁亦病于厚,女生多不举,盖有由矣”(《淳安县志》卷一,《风俗》,光绪十年刻本);浙江萧山,“贪者较妆奁,故有生女不举者”(《萧山县志》卷八,《风俗志》,康熙三十二年刻本);安徽宿松,“嫁女多矜厚奁,称贷不恤,溺婴之习多从此起”(《宿松县志》卷八,《民族志· 风俗》,民国十年活字本);安徽广德,“惟溺女,旧有此风,询之州人,大半亟望生男者为之,未必预为奁饰计”(《广德州志》卷二四,《典礼志· 风俗》,光绪七年刻本);江西德兴,“自俗之弊,竞炫妆奁,铺张街衢,女随其后入门,盛饰则翁姑喜,否则反唇相稽(讥),率以女为劫,诞女则仇之,溺女之风于是乎炽”(《德兴县志》卷一,《地理志·风俗》,民国八年刻本);江西吉安,“吾邑邑俗,家虽窭,其遣女也,奁资亦必在数十金以上,富人则金玉、锦绣,累箧连箱,有消耗数千至巨万者。逆料遣嫁之艰,忍人遂于女之初生即毙之以水,虽有育婴局补救万一,力亦未能胜残矣”(《吉安县志》卷三○,《民事志·风俗》,民国三十年铅印本);江西龙南,“嫁女重妆奁,鼓吹迎送,炫耀俗目,贫者固难取办,富家亦难为继,故溺女成风,始作俑者流害不浅。近时士宦之家不以妆奁为轻重,渐从简便,此所以清其溺女之源者”(《龙南县志》卷二,《地理志·风俗》,光绪二年刻本);

江西广丰,“今富者聘礼辄至百金,奁具或罄其家,甚有扳附阀阅,以厚币为饵,又有虑遣嫁之难,忍不举女者”(《广丰县志》卷一,《地理志· 风俗》,同治十一年刻本);福建永春,“百数十年前,聘礼无过百金者,生女过多者辄溺之,虽经慈善家之劝戒,育婴堂之救济,然不能免。近则聘礼动至数百金,无在百金下者,而妆奁之厚薄转未过问,虽穷乡僻壤,女孩均得保全矣”(《永春县志》卷一五,《礼俗志》,民国十九年中华书局铅印本);四川眉山,“若赔嫁奁具,前从省约,今则夸多斗靡,好事铺张,且妆赠不丰,往往为婿家所厌薄,先后(妯娌也,见《封婵书》)奚落,妇姑勃谿,驯致秦晋失好,每由于此。贫者无力,动色相戒,甚至于溺女,可悲孰甚”(《眉山县志》卷五,《典礼志·民俗》,民国十二年铅印本);四川合江,“而妆奁一事尤重。无识者第以嫁装之丰绌为衡,不问女性淑愿,而媒妁每夸妇装丰富,以期男家许诺,古人择德不论财之意荡然矣……虽贫苦,亦必备床帐、衾枕、箱柜始可以嫁,举债不惜,否则匪惟媒氏受诟,往往舅姑因此以虐其媳,夫以此薄其妻。是以世俗生男则喜,生女则戚,至有不举其女者,嫁难其一端也”(《合江县志》卷四,《礼俗》,民国十八年铅印本)

由上可以看出清代溺杀女婴的严重程度,一些地方甚至达到“十室而九溺女”①(《义乌县志》卷七,嘉庆四年刻本)、“溺女成风”②(《龙南县志》卷二,《地理志·风俗》,光绪二年刻本) 的地步。不仅是贫困之家因无钱置办妆奁而溺女,即使是中产、乃至富庶之家都有溺女行为,福建永安一带,溺女甚至世家大姓多于贫家①(参见雍正《永安县志》卷三,雍正十年刻本)。

那么,贫困之家艰于陪送嫁妆而被迫采取溺女的下策,尤可理解,富者为何溺女?我们可以通过富家陪嫁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本书第三章第一节在讨论嫁妆与聘礼的关系时讲到,嫁妆在某种程度上由聘礼转化而来,女家用男家提供的聘金为女儿筹备嫁妆,甚至女家可直接要求男家提供部分或全部嫁妆,如浙江路桥,女家于婚前“开单讨取新妇礼服、四季衣料及金珠饰物,谓之‘尺头’。尺头多者,赔贴必多,尺头少者赔贴亦少”②(《路桥志略》民国二十五年杨绍翰排印《崇雅堂丛书》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858页);湖北通城“女家量单开梭布、钗环,并红线量付衣服长短则子交媒,并求男家体量代助筵席、衣被、奁饰,或五六两至十两不等,名曰‘过度’”③(《通城县志》卷六,《风俗》,同治六年活字本)。有了男家的资助,女家可大大减轻因陪奁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即使男家聘礼不丰,或者并没有对女家进行资助,贫困之家嫁妆简陋也是自然之事,无可厚非。然富户则不同,首先富家嫁女很少利用男家资助,如通城普通人家有“过度”之礼,“富家不用过度”④(《通城县志》卷六,《风俗》,同治六年活字本),并且富家轻聘礼、重陪嫁,“富家嫌于卖女,或不受金”⑤(《雩都县志》卷五,《风俗志》,同治十三年刻本),即使接受聘礼,在陪嫁时也将“所纳诸物,悉还男家,仍自备钗钏、衣服及妆奁、器皿”⑥(《平定直隶州志》卷五,《食货志·风俗》,光绪八年刻本),“妆奁每多超过聘礼”⑦(《华亭县志》第五编,《礼俗志》,民国二十二年石印本)。嫁妆与聘礼的多少常常为反比,“盖贫家聘礼,只索钱财,不重物品,其妆必少,甚至毫无。富者重礼物,不索钱财,其妆奁反多”⑧(《万全县志》卷九,《礼俗志·民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如家道殷实,聘金不过百元,而妆奁则甚丰厚,往往有逾数百金或数千金者”①(《安达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东北卷,460页)。其次,富裕之家陪送女儿的妆奁是普通人家的数倍、数十倍,如房山“普通人家备嫁妆四抬,富家八抬至十二抬已足,后则奢风渐启,大户有至数十抬者”②(《房山县志》卷五,《礼俗志·风俗》,民国十七年铅印本);天津“中等人家,大率为二十四抬或三十二抬; 富者,则递加至百余抬不等”③(《天津志略》第一编第十一章,《礼俗》,民国二十年铅印本);山西汾阳“嫁女,富户倍加衣饰、铺陈、桌椅、橱箱,杂用铜锡器皿,递减至贫家,则随身奁箧而已”④(《汾阳县志》康熙五十八年刻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北卷,599页)。因此,社会上一向有“上等之家贴钱嫁女,中等之家将女嫁女”的说法。动辄千金、万金的嫁妆,即使对于富户巨室而言,也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若家有数女,真有“倾产”之险,难怪时人有“恒以富家生女不如贫家生女之有利”⑤(《万全县志》卷九,《礼俗志·民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的慨叹。在此情形之下,富家溺杀女婴也就不以为怪了。

由于不少家庭“因嫁一女竟至败产倾家,一蹶而不可复振”⑥(《成安县志》卷一○,《风土》,民国二十年铅印本),清代许多地方有“嫁女破娘家”、“盗不过五女门”之说,把女儿看作造成家庭贫困的根源。加之一些女子为了自己的利益和体面,“当临嫁有明索父母之妆奁者,有归宁而益肆其贪饕者”⑦(《汤溪县志》康熙五十五年刻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867页),“甚有以争奁物涉讼者”⑧(《长寿县志》卷四,《风土》,民国三十三年铅印本),造成家庭内部的不和睦,有人将女儿比作“家贼”:

嫁女曾经百计图,又来向我索盘盂。家逢贼入真堪笑,顿使爷娘长物无。①(《武鸣县志》卷三,《风俗》,民国四年刻本)

嫁妆给家庭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加重了人们的性别偏见,许多家庭“以女为劫,诞女则仇之”②(《德兴县志》卷一,《地理志·风俗》,民国八年刻本),将女儿看作家庭的累赘,生育多女更被视为不祥之兆,彼此“相戒不育”③(《宁远县志》嘉庆十六年刻本,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582页),如果家有三女,“人争啧啧”④(《龙游县志》卷二,《地理考·风俗》,民国十四年铅印本)。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即使不愁嫁奁的人家也不会多育女儿。溺女已经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因素而做出的不得已之举,而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普遍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比如清代名士汪士铎“家虽日裕”,却身有疾病,不敢“市药医之”,原因就是“连举五女”都需要嫁妆。⑤(参见萧穆:《敬孚类稿》卷十二,《汪梅村先生别传》,合肥,黄山书社,1992) 他在日记中慨叹生女之忧:“人不忧生女偏不受生女之害,我忧生女即受生女之害,自己是求人的,自己是在人教下的,女是依靠人的,女是怕人的。”所以他赞同溺女,主张“弛溺女之禁,推广溺女之法”,甚至偏激地认为:天下祸乱多就是因为人多,人多又是因为女人多,女人多了生育的人就更多,总之女人成了真正的祸水。⑥(参见《中国近代史料丛刊·汪悔翁(士铎)乙丙日记》卷三,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这种看法代表了当时社会中一批人的观点,由嫁妆之费引发了对女性的偏见,正是清代溺女之风难以禁止的主要原因。然而,为女所愁的汪士铎只看到自己家的多女,没有看到全社会的少女,溺杀女婴带来的最严重的社会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男女比例失调。以安徽来安县为例,据来安县志记载,此县先后于嘉庆十一年(1806)和道光三年(1823),做过两次人口普查。嘉庆十一年(1806)的调查中,全县总人口数为195787人,其中男子104294人,占总数的53%强,女子91493人,占总数的47%弱。而在道光三年(1823)的户口统计中,来安县人口总数增长到247230人,其中男子数为133359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4%,女子数为113871人,约占总数的46%。①(参见《来安县志》卷三,《户口》,道光十年刻本)仅十余年间,男性比例就增加了一个百分点,我们不能不说,溺杀女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而男女比例失调的直接后果,即是许多男子无法娶到妻子。江西南安知府黄鸣珂在谈到溺杀女婴给当地带来的严重后果时说:“男女之生按阴阳之术,不啻天生配偶也,如我仅留一二女,所生者仅一二男,家家如是,其数亦相当,不患无配也。抑知溺女多,则男比多,女比少,一二子只能换一二妇,多则其子皆鳏矣。江省之多鳏夫,其弊由于此。”②(《南安府志》卷三十二,《新造录》,同治七年刻本)

根据来安县的比例,我们即使按照一夫一妻无妾的家庭格局来计算,也有8%的男性不得不鳏居,而有限的女性资源分配不合理,更增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整个社会男多女少的前提下,又有“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的伦理原则,使得妇女丧夫之后不能再嫁,而男子只要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不仅丧妻后可以再娶,即使妻子健在也可纳妾。如此,贫家男子娶妻无望,富家大户妻妾成群。如果将以上因素考虑在内,鳏居男性的比例还要扩大。男多女少,又导致女性在婚姻市场中成为稀缺资源,比如湖南辰州“生女多溺死,故女甚贵,再婚亦须三十余金,前夫久而复讼,谓之求敷,讼牒中,十有六七,甚有男子仅三四十岁,而女子已六七十岁者,其老死不得娶者,又比比然也”③(《中国风土志丛刊》第9册,《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六,1144页)。

各地严重的溺女现象,引起清代皇帝的高度重视,朝廷多次下诏严禁溺女。

顺治十六年(1659),都察院左都御史魏裔介上奏:“福建、江南、江西等处,甚多溺女之风。忍心灭伦,莫此为甚。请敕严行察禁,以广好生。”顺治帝下令:“溺女恶俗,殊可痛恨,着严行禁革。”①(《世祖章皇帝实录》卷一二五,96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乾隆五十七年(1792),乾隆帝谕令军机大臣等:“江西向有溺女之风,最为残忍。亦曾屡经饬禁,并着该抚查明,如尚有此等相沿恶习,即据实查办,一并严行禁止俾士民家各知凛遵。毋得仍蹈前辙,以副惇化施仁至意。”②(《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一四一二,100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嘉庆二十年(1815),皇帝针对溺女等恶俗下令:“阴阳化生,人道之始。若民间生女,皆弃而不育,则生息何由而蕃……先出示严行禁止,并设法妥为化导,以革浇风而正伦纪。其各省有似此者,均着一体示禁。”③(《仁宗睿皇帝实录》卷三○二,148页,中华书局,1986)

同治五年(1866),同治帝谕令:“民间溺女,乾隆年间部议照故杀子孙律治罪,例禁綦严。乃据该御史奏,近来广东福建浙江山西等省,仍有溺女之风,恐他省亦所不免。实属伤天地之和,若不严行禁止,何以挽全民命。著各直隶督抚董饬所属地方官出示严禁,并责令各州县劝谕富绅,广设育婴处所,妥为收养。俾无力贫民,不至因生计艰难,再蹈恶习。傥仍不知悛改,即治以应得之罪,毋稍姑贷。”④(《穆宗毅皇帝实录》卷一六八,48页)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某种意义而言,21世纪国际竞争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没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做后盾,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城市的高度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国家。
  •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一个人能够走多远:曾纪鑫读史

    那当然是史家的难言之隐。但其实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入目但是鳞纹交错、毛孔贲张、瑕疵毕露。历史如何能够细看?一细看,还需为尊者讳、为名人遮、为君王避、为时政忌。于是,往往藏着许多细节的真实。更何况,历史不忍细看。,便好比用高倍放大镜看美人。因此,光洁圆润全然不见,读史时,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大处着墨,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
  • 世界史纲

    世界史纲

    这本《史纲》不过是对过去百年内地质学者、古生物学者、胚胎学者和任何一类博物学者、心理学者、民族学者、考古学者、语言学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大量活动所揭示的现实的初始图景加以通俗的叙述。如果认为它在任何意义上超过了这一点,那就是荒唐的。
  • 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弱小的在野党,如何打败了掌握国家资源的执政党?不拿薪饷的队伍,如何战胜了拿着高福利的正规军?全新的角度来诠释红色历史,隐秘资料首次公布,颠覆你的革命观!全书运用财富与经济的视角,对我党从1921年到1927年的革命历程进行了纪实性的叙述,展示了真实的货币与战争之间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
热门推荐
  • 销售易犯的88个错误

    销售易犯的88个错误

    要想获得销售的成功,就得像成功的销售人员那样思考,像成功的销售人员那样行动。那么,成功的销售人员是如何思考,是怎样行动的呢?失败的销售人员在思想和行动上又存在哪些错误,犯了哪些禁忌呢?这也正是本书与各位读者一起分享的销售制胜秘诀,以及规避禁忌之法。
  • 九龙夺嫡:邪魅王爷妖娆妃

    九龙夺嫡:邪魅王爷妖娆妃

    在多重打击之下,音乐系美女大学生林夕桐穿越至清朝误打误撞化身为年羹尧的妹妹——年夕桐。在九子夺嫡中她被悲剧地迫害成渣渣,逃出宫外后化身为名响京城的“香香公主”。但是历史是不会改变的,作为四王爷胤禛,未来大帝雍正最宠爱的妃子,她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世全能大小姐

    异世全能大小姐

    二货版简介:地摊上淘货,苏千华狗屎运地淘了个随身空间。车祸死亡,异世重生,却有变态要把她送给食人魔,寄人篱下,摇身一变,她成为王府大小姐。“知道吗?大小姐厨艺精湛,做出的菜是绝顶美味!”“知道吗?大小姐绝顶聪慧,造出的纸比天上的云还要白!”“知道吗?大小姐天赋异禀,能够把贫土变成良田!”某爹:儿子,赶紧下手,晚了你媳妇儿就被人抢了!某男:媳妇儿,咱成亲吧!某少年:千华妹妹,我才是最适合你的!某正太:姐,你不能始乱终弃啊!某太子:千华,来做我的太子妃吧。某疯子:我可以让你成为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某王子:我给你最自由的天地!某猫/某鸟/某狼:妖孽退散,主人是我们的!苏千华的口号是:空间在手,天下我有!普通版简介:过年回家遇车祸,倒霉!异世重生遭遇变态,超级倒霉!父亲手握重兵,可惜已死。母亲家族显赫,可惜不敢回家。堂堂世家千金,却要跟着母亲寄人篱下。饮食单一,生产力低下,小人横行,奸臣当道。这万恶的世道!她只想悠哉过自己的小日子,敌人却步步紧逼,次次陷害。唯有颠覆了这乱世,才能逍遥一世,笑傲苍穹。这是一个骨灰级吃货加生存狂人一路踩着狗屎运,靠着随身空间在异世混得风生水起,最终颠覆天下的故事。男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P:架空世界YY爽文,考据党谨慎跳坑,喜欢请记得收藏留言。
  • 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

    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

    喵哆哆编著的《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是魅力优品系列之一,《怪玩宠物店水边的阿多尼斯》讲述了:能让天才美少年画家露出笑容的神秘礼物,竟然是破烂的布偶熊娃娃,外婆留下的陈旧薰衣草戒指,为什么会被古怪又神秘的宠物店老板收藏,倒霉又贫穷的柳美奈为了偿还五十万债务,惨遭传说中的神秘占卜师骗钱,又被卷入纠结的四角恋。更悲惨的是她竟然知道了一件被隐藏了十多年的豪门秘密,有可能会被狠狠地报复。天啊,难道宇宙聪明无敌、天真可爱的美少女柳美奈只能眼睁睁地等待噩运降临吗.
  • 清穿之傲娇有理

    清穿之傲娇有理

    修真大陆,傲娇千金,携带灵宠麒麟欢欢,灵魂空间魂穿清朝,成为郭络罗·宜悠。无父?不怕!无母?也不怕!巴住老公胤禩,在清朝傲娇到底!
  • 重生之主母悠然

    重生之主母悠然

    前世她是高级白骨精,把职场的竞争当成乐趣来享受。没想一朝穿越,竟让她在深闺中领略出怡然的别样滋味。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成了端丽温雅淑逸闲华的沐朝第一才女。闲暇之余,斗斗二娘,收收庶弟,保住单纯母亲的主母之位。乐悠悠地为恬适的生活而奋斗。只是怎么转眼间她就成了钦点的皇妃候选人?有宫斗?才不要!看她如何改变命运的安排,男人,就等着接招吧!只是,这郎君怎么对谁都这么温柔,夫家人怎么也这么爱斗?不安现状的婢妾、心怀鬼胎的众人、阴谋不断的家事政事,通通向她袭来。扮猪吃老虎的日子居然过不下去啦!哼,看她如何斗倒一切敌人,向着悠然生活前进!前进!【片段一】大殿内,卿尘低声在祈祷:“……求佛祖保佑,别让卿尘嫁入皇家吧,这皇家吃人不吐骨头,我不想到时连渣都不剩,就请佛祖看在信女胆小却虔诚,怕事却明理的份上,就让信女如愿了吧。”居然不愿嫁进皇家!眼底轻波微荡,卫立轩心中升起一丝异样。【片段二】卫立轩:“朕要为你赐婚!”“好,没问题,人选我来定!”眸中精光暗闪,他神闲气定地道。……一句话,令皇帝当场木化……
  • 茅山道士异闻录

    茅山道士异闻录

    清末民初,袁世凯窜权称帝,镇压革命,欺压百姓,民间苦不堪言,混乱世道更是妖魔鬼怪横行。茅山道长观天象寻找一位有道明君拯救天下苍生,于是带领徒弟下山,中途险遇各种妖魔鬼怪,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由此拉开序幕。
  • 用人三十六计(大全集)

    用人三十六计(大全集)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当指领导者,劳力者就是指被管理者了。人大都想当领导,每天有那么多的团队崛起就是明证;领导不是想当就能当的,每天有那么多的团队倒下也是明证。很多人都想管人,可并非人人都会管人。管人靠权威:熟练地运用权力,让手下心甘情愿地服从你,供你调遣,就可以成为一个好上司。管人靠攻心:成功的上司亲切、随和、善解人意。当下属将你看成自己人的时候,你的目的就达到了。一句话,征服了人心就征服了一切。
  •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

    本书直击晚清官场的腐败和堕落,揭露整个晚清社会的溃败。晚清官场是中国封建社会腐败政治最具代表性的典型,充斥着太多的肮脏、卑鄙、龌龊与争斗。晚清官场也是一个政治智慧与政治糟粕泥沙俱下的地方。在晚清,凡是想做大事,或者做成大事,或者说官做得特别成功的人……他们是如何在这样非典型的政治生态中生存下来并攫取话语权的呢?《晚清非典型政治研究》从“谋官路径”、“做官秘诀”、“保官之道”三个方面详细地讲述了晚清政治运作、政治智慧和官场潜规则,也揭示了晚清帝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和教训,实为当下政治的殷鉴。"
  • 爱妃是只九尾猫

    爱妃是只九尾猫

    “喂,喂,我是猫,是猫!”